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第1张

1、立正做到“三挺一睁一正直”,稍息做到“两快一稳一不变”。

2、停止间转法动作要“转的快,靠的快,转的稳,方向正”。

3、正步走,左脚向前方踢出,脚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稍向前倾,手指轻轻并拢卷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等等。

立正的动作要点:

1 、立正时精神要振作,姿态要端正,军容严整。可归纳为:三挺、两收、两平、一睁、一直线三挺:挺腿、挺胸、挺颈 两收:收小腹、手下颌 两平:两肩要平、两眼向前平视一睁:两眼要睁大一直线:帽徽、鼻尖、衣裤交 线在一直线上。

2 、稍息时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可归纳为:移、提、伸。移:听到口令后,身体重心迅速移到右脚提:左脚腕用力,将脚跟抬起 伸:脚掌迅速伸出,方向要准,距离要准。

跨立的动作要点:

1 、跨步背手动作协调有力。

2 、抬头挺胸,精神振作。

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部队搞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同时,由于军事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

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成千上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经过一段军事训练以后,挑选一部分适合服现役的学生入伍,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我军已从全国各地方大学选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入伍服役,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军将不断从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毕业选拔军人,吸收军官通过这样的改革,必将更好地改善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素质,加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24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

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 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5 军训能磨练其意志,使得让国家的下一代能更加有实力,搞好国防方面与坚强的精神。

  军发〔2010〕2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已经2010年5月4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6月15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第二条适用范围

  第三条作用与意义

  第四条首长、机关的责任

  第五条队列纪律

  第二章队列指挥

  第六条队列指挥位置

  第七条队列指挥方法

  第八条队列指挥要求

  第三章队列队形

  第九条基本队形

  第十条列队的间距

  第十一条班的队形

  第十二条排的队形

  第十三条连的队形

  第十四条营的队形

  第十五条团的队形

  第十六条其他分队、部队的队形

  第四章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第十七条立正

  第十八条跨立

  第十九条稍息

  第二十条停止间转法

  第二十一条行进

  第二十二条立定

  第二十三条步法变换

  第二十四条行进间转法

  第二十五条坐下、蹲下、起立

  第二十六条脱帽、戴帽

  第二十七条宣誓

  第二十八条整理着装

  第二十九条冲锋枪手、81式自动步枪手、95式自动步枪手的操枪

  第三十条班用机枪手、狙击步枪手的操枪

  第三十一条40火箭筒手的操筒

  第五章班、排、连、营、团的队列动作

  第三十二条集合、离散

  第三十三条整齐、报数

  第三十四条出列、入列

  第三十五条行进、停止

  第三十六条队形变换

  第三十七条方向变换

  第三十八条摩托化步兵班的置(架)枪、取枪

  第三十九条摩托化步兵排、连的置(架)枪、取枪

  第四十条机枪(炮兵)班、排、连的操枪(炮)

  第四十一条指挥员列队位置的变换

  第四十二条其他分队、部队的队列动作

  第六章分队乘坐汽车、火车、舰(船)艇和飞机

  第四十三条乘坐汽车

  第四十四条车辆行进中的调整

  第四十五条乘坐火车

  第四十六条乘坐舰(船)艇

  第四十七条乘坐飞机

  第七章敬礼

  第四十八条敬礼的种类

  第四十九条敬礼、礼毕

  第五十条单个军人敬礼

  第五十一条分队、部队敬礼

  第八章国旗的掌持升降和军旗的掌持授予迎送

  第五十二条国旗的掌持

  第五十三条国旗的升降

  第五十四条军旗的掌持

  第五十五条军旗的授予

  第五十六条迎军旗

  第五十七条送军旗

  第五十八条其他部队和院校迎送军旗

  第九章阅兵

  第五十九条阅兵权限

  第六十条阅兵形式

  第六十一条阅兵程序

  第六十二条师以上部队阅兵

  第六十三条其他部队和院校阅兵

  第六十四条海上阅兵和码头阅兵

  第六十五条空中阅兵

  第十章晋升(授予)军衔、授枪和纪念仪式

  第六十六条晋升(授予)军衔仪式

  第六十七条授枪仪式

  第六十八条纪念仪式

  第十一章附则

  第六十九条武警部队适用

  第七十条队列动作调整授权

  第七十一条生效时间

  附 录

  附录一队列口令的分类、下达的基本要领和呼号的节奏

  附录二队列指挥位置示例

  附录三标兵旗的规格

  附录四符号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6-09/2331682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  军发〔2010〕2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已经2010年5月4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6月15日起施行。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第二条适用范围  第三条作用与意义  第四条首长、机关的责任  第五条队列纪律  第二章队列指挥  第六条队列指挥位置  第七条队列指挥方法  第八条队列指挥要求  第三章队列队形  第九条基本队形  第十条列队的间距  第十一条班的队形  第十二条排的队形  第十三条连的队形  第十四条营的队形  第十五条团的队形  第十六条其他分队、部队的队形  第四章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第十七条立正  第十八条跨立  第十九条稍息  第二十条停止间转法  第二十一条行进  第二十二条立定  第二十三条步法变换  第二十四条行进间转法  第二十五条坐下、蹲下、起立  第二十六条脱帽、戴帽  第二十七条宣誓  第二十八条整理着装  第二十九条冲锋枪手、81式自动步枪手、95式自动步枪手的操枪  第三十条班用机枪手、狙击步枪手的操枪  第三十一条40火箭筒手的操筒  第五章班、排、连、营、团的队列动作  第三十二条集合、离散  第三十三条整齐、报数  第三十四条出列、入列  第三十五条行进、停止  第三十六条队形变换  第三十七条方向变换  第三十八条摩托化步兵班的置(架)枪、取枪  第三十九条摩托化步兵排、连的置(架)枪、取枪  第四十条机枪(炮兵)班、排、连的操枪(炮)  第四十一条指挥员列队位置的变换  第四十二条其他分队、部队的队列动作  第六章分队乘坐汽车、火车、舰(船)艇和飞机  第四十三条乘坐汽车  第四十四条车辆行进中的调整  第四十五条乘坐火车  第四十六条乘坐舰(船)艇  第四十七条乘坐飞机  第七章敬礼  第四十八条敬礼的种类  第四十九条敬礼、礼毕  第五十条单个军人敬礼  第五十一条分队、部队敬礼  第八章国旗的掌持、升降和军旗的掌持、授予与迎送  第五十二条国旗的掌持  第五十三条国旗的升降  第五十四条军旗的掌持  第五十五条军旗的授予  第五十六条迎军旗  第五十七条送军旗  第五十八条其他部队和院校迎送军旗  第九章阅兵  第五十九条阅兵权限  第六十条阅兵形式  第六十一条阅兵程序  第六十二条师以上部队阅兵  第六十三条其他部队和院校阅兵  第六十四条海上阅兵和码头阅兵  第六十五条空中阅兵  第十章晋升(授予)军衔、授枪和纪念仪式  第六十六条晋升(授予)军衔仪式  第六十七条授枪仪式  第六十八条纪念仪式  第十一章附则  第六十九条武警部队适用  第七十条队列动作调整授权  第七十一条生效时间  附 录  附录一队列口令的分类、下达的基本要领和呼号的节奏  附录二队列指挥位置示例  附录三标兵旗的规格  附录四符号

  德军的装甲部队作为二战中德国陆军的核心力量,无疑是战争中的佼佼者。它开创了现代立体式战争的先河,充分发挥了各兵种尤其是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战斗力。相对于一战时的,部队机动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得由堡垒,壕沟,地雷和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阵线的威力大打折扣坦克本身就是作为突破堑壕战而发明的新式武器,随着战争艺术的发展,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前一次德军苦战几年,伤亡数百万人,仍未达到其作战目标,并最后溃败。而20多年后,德军只以伤亡数万人的代价,绕过了马其诺防线,从阿登山地突破了联军战线,几十天内英军溃败,巴黎投降。

  作为闪电战的主要突击力量,装甲部队的任务就是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强大得空军配合下,装甲部队快速突击敌军防守的薄弱处,以迅猛的攻势打开敌军阵线缺口,而摩托化步兵快速跟上,巩固并扩大突破口,向敌军的防御纵深进行突击,并且向敌军侧翼延伸,对敌进行包围。空军的主要任务是,抢占战场制空权,攻击敌军坚固的堡垒,为装甲部队的进攻先初步扫清障碍,继而向战线的纵深强力突击,摧毁敌军的交通枢纽,指挥系统,阻击敌军增援部队,尽一切力量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装甲部队再达成突破后,迅速机动,切断敌军退路或补给线,或快速穿插将敌军分割包围。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停的快速突破,先发制人的打乱敌军的部署,不给敌军以喘息之机。

  当时的世界,对坦克应用主要还停留在作为步兵突击的支援火力上,当德军装甲部队革M性的战术被世界所认知的时候,它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东线的后期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后期德军的进攻不利,和苏军防线的巩固有很大的关系,那时的闪电进攻已不能达成其战役目标了!

  装甲兵战斗队形是决定装甲兵作战中作战效益的关键。装甲兵部队在行军、开进、接敌和追击等战术行动时,根据敌情、地形和战术任务等不同,装甲部(分)队可采取不同的战斗队形,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出整体的作战威力。因此,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其实就是一个战场上很会“排兵布阵”的能手。

  最高统帅部最后的一份战报的最后一句话号召我们:“在这艰难的时刻,武装力量要怀念我们已经牺牲的战友,他们责成我们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无条件地忠于我们曾经浴血作战的祖国”。

  实际的攻击正面应基于部队的任务。比如狭窄正面应用于主攻点(Schwerpunkt),而稍宽正面则用于进攻的其他地段。如果在攻击中前方出现了一个未曾预料到的主攻点,则所有的力量应立即增强在该进攻地段上的部队密度,从而减小其攻击正面。部署在主攻点的部队应得到最多的压制武器和最充足的弹药补充,以满足其打击力度。

  原则上,主攻点应当是在敌人防线上突破的最深处,其同样也具有“核心”(Anschluss)。在一个排的进攻地段中,一个班将成为核心,其它所有的班将根据这个核心班行动。同样在一个更大的进攻地段中,一个核心排将指引一个连的行动,一个核心连将指引一个营的行动,一个核心营将指引一个团的行动。而达成最深渗透的部队将自动成为“核心部队”,所有的邻近部队将由其指引行动---也既是德军著名的“自由换型战术”(Gestattendtaktik)。

  “自由战术”或“核心准则”是德军进攻以及防御战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它通过“核心部队”和其临时侧翼部队之间的联系来避免战线上的缺口,保持其密度和完整性。理论上,核心部队应比邻近部队达成更深的渗透距离,它的侧翼将得到平行部署本部队进攻地段两翼的重机枪和反坦克炮的集中火力支援。对敌防线持续不断的重心打击将对其造成“渗透”(Einbruch)。

  如果随即将渗透点作为主攻点的话,部队将得到更猛烈的火力支援,并且最终形成“突破”( Durchbruch)。一旦达成突破,所有的力量将立即投入战线,而机动部队将进行穿透。最终达成合围。

  行动部署(Entfaltung):主要依赖于地形,能见度,敌军力量和己方指定的编队进攻地段等因素。一个掷弹兵连长将他的部队移动到进攻阵地后,随即将命令部队组成“连级楔子” 阵型(Kompanie-Keil),即1个排在前,2个排预备。或者“连级倒楔” 阵型(Kompanie-Breitkeil),既2个排在前,1个排预备。如果是“楔子”阵势,向前的那个排将自动成为“核心排”。而在“连级倒楔”阵势中,“核心排”将被特别指定。连部将部署在核心排后方。同样的,排长也将在本排阵地和下属班的阵地中相应使用“楔子”和“倒楔”阵型。

  一般来说,“楔子”阵型适用于一场交战的开始阶段,因为连长可以比较灵活的派出任意一支未交火的排向前,攻击一个已被确定的敌军阵地。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排可以进入中枢预备阵地。然后再进行穿插攻击或者侧翼攻击,迅速转换成“倒楔”阵型,就这样轮流转换“核心排”。

  战术部署(Entwicklung ):在与敌接触后,掷弹兵班将以一列纵队队型穿越他们的指定地段,这种阵型具有有利指挥和视野的优点。在每个排和连之前的侦察部队应当将敌情完全查明。然后每个组在进攻时将展开战斗队型:一个“核心班”指挥官将下令轻机枪组由一列纵队队型改为散兵队型,以获得良好的射击位置。而同班内的掷弹兵组将继续前进,直到抵达一个处在己方火力掩护下,与敌人阵地直面的突击位置为止。由于机枪组和掷弹兵组的指定任务不同,所以德军一般很少会将他们同时展开。根据敌人各个阵地的重要程度,排长可以将选择将全部3个班内的机枪组集中起来,打击一个目标。如果一个排内有重机枪班或者组,他也同样将被集中。

  精确的战斗队形是德军装甲兵的优势之一

  要想使坦克能机动作战,必须对其实施灵活而正确的指挥。为能利用地形迅速前进,并能在规定时间以全力冲击敌人,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各种队形必须简单,以便能根据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迅速变换队形。死板地采用某种队形,不符合现代的坦克战斗运用原则。

  德军是大战前精确研究战斗队形运用和队形功能的军队之一,而且在反复的训练和演习中,积累了远远高于对手的经验与教训。这就使德军能够在大战初期,以凌利的攻势,以灵活的队形,总能在对手防御体系中找出可以利用的缺陷,并迅速加以放大,从而经常将战术胜利发展成为战役胜利。

  德军装甲兵编组战斗队形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为便于指挥各分队及其火力,必须使每个分队作为一个整体行动,为此,就必须使分队指挥官自己确定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行军队形。”

  2、“排的行军队形为一个纵队;连和营,特别是在开阔地形上,可成两个纵队。”

  3、“战斗以前,连和营根据当前地形和战斗情况展开成临战队形。”

  4、“战斗时,连成一线式战斗队形,各排展开成散兵线。”

  5、“各排成一线进攻时,即构成一个梯队。梯队的数量依以下条件确定:上级长官命令中规定的战斗队形、坦克的数量和地形性质。”

  6、“根据任务、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坦克集结时可采取各种保障安全的配置方法。”

  7、“如果进攻是由团或旅实施的,这时的战斗队形可成一个梯队,也可成若干梯队(坦克营一线配置或前后配置)。”

  8、“坦克部队(分队)指挥官根据情况应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所属部(分)队的地点。”

  德军装甲兵战斗队形的分类

  德军装甲兵的战斗队形可根据加强兵力的大小,战场地形情况,当前敌情及上级任务可分为:装甲队形和混合队形。其中,装甲队形就是指由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摩托车、工程车等机动力和防御力大致相等的车辆组成的战斗队形;混合队形则是由上述车辆与徒步步兵组成的战斗队形。必须注意,在部队整个战斗队形上空,还应当包括航空兵战斗支援机群。战斗队形分类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灵活便于机动,优势便于发扬火力。“灵活便于机动”就是:战斗队形应当尽可能地使队形的整体简单易用,能够应付战场上的不同的意外情况。“优势便于发扬火力”就是: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与同一个对手交战时,战斗队形所形成的整体火力占据优势,即火力的集中。

  1、装甲队形。

  可分为:梯次队形、线式队形、梯队队形、三角队形、楔形队形和棱形队形。梯次队形包括左梯次队形和右梯次队形。当战场左侧有敌情顾虑时,装甲部队组成左梯次战斗队形;当战场右侧有敌情顾虑时,装甲部队组成右梯次战斗队形。梯次队形主要是为了沿前进方向运动时,防备侧方威胁。线式队形,也称横队队形。线式队形一般是在敌情明确,地形开阔,便于装甲部队以高速冲击时采用。在所有队形中,线式队形是能够发扬坦克最大火力的队形。梯队队形是在冲击防御纵深大的阵地时采用的队形,目的是增大进攻的冲击力,保持进攻的连续性。梯队队形分为二个梯队队形,三个梯队队形,根据敌情和战场地形情况,可以编成为四个梯队或者更多的梯队队形。梯队队形最大的弱点是,不便于保持队形“转向攻击”的灵活性。三角队形实质上是由梯队队形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在梯队队形的基础上,将各梯队中的坦克前后位置调整一下。形成各梯队的三角形。它包括前三角和后三角两种。以一个连为例,德军坦克连共有17辆坦克,每排5辆,连部2辆。展开成三角队形(以前三角为例)时,1排5辆在最前方展开成三角形队形,2排在1排后的左侧展开成三角形,3排在1排右侧展开成三角形,连部则位于三个坦克排中间偏后位置。三角队形是德军装甲部(分)队最常用的进攻队形。楔形队形实际上又是三角队形变化出来的。三角队形虽然进攻凌利,冲击力强,但仍然不能有效地发挥连三角队形中2排和3排内侧共4辆坦克的火力,而且,在突入敌人阵地纵深中,如何在向内贯通时有效地打击突破口两侧敌人火力点,就成了诞生这种队形的根本原因。与三角队形不同之处就是,2排和3排的坦克同时沿进攻轴线成“竖形”向前运动,但火力的打击点则是队形两侧。坦克连以上的单位均可采取“楔形”队形。“棱形”战斗队形实际上是由“前楔形”和“后楔形”合并而成的综合战斗队形。当整个队形停止运动形成配置状态时,则被德军称之为“刺猬”队形,亦指这种队形可以使整个队形迅速地向任一方向前出,并便于在任一方向构成火力正面。那么,它在运动时,主要目的是防御对方侧后和翼侧攻击,并保持攻击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混合队形。

  混合队形基本采取与装甲队形一样的战斗队形。但也有不同,这就是步坦协同战斗队形。当采取坦克与步兵混编进攻时,尤其是坦克引导步兵攻击时,步兵只须编组在上述装甲队形中。当地形不利,步兵引导坦克攻击时,坦克最好采取的是宽正面的“线式队形”,也就是横队队形,以便以更多的坦克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德军装甲兵成功运用各种战斗队形的战例

  1、进攻作战战例:在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中,德军在莫斯科远郊和近郊接近地突破苏军防御阵地时,根据森林多,道路泥泞,苏军防御纵深不大的特点,多采用“楔形”战斗队形。突破后,由随后的步兵部队对被围苏军实施攻坚作战,装甲部队则采用“楔形”的临战队形搜索前进,有时甚至成一路行军纵队直接开进。如,在向图拉的追击行动中,古德里安的部队则直接采取一路纵队开进。但随着苏军持续不断的顽强反冲击和反突击,德军装甲部队遭受翼侧和侧后的攻击越来越多,在莫斯科近郊地的战斗中,德军被迫采取“棱形”战斗队形,以保持进攻的稳定性。但在罗斯索科夫将军强大的炮兵火力打击下,德军坦克因为密集的战斗队形,导致坦克大量损坏(注意:不是毁坏,榴弹炮打坦克的效能非常低,只能损坏坦克的外设装备,破坏坦克的战斗队形。)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德军坦克在连续的战斗中,已丧失初期的战斗威力,而且由于地形和气候也严重限制了德军坦克的行动。更重要的是,苏军已具备了反攻的能力,德军则成了强驽之末。在库尔斯克会战的“堡垒战役中”,德军终于将传统的“楔形”战斗队形发展成为“钟”形战斗队形。这个“钟”形战斗队形实际上是战役和战斗行动必然引起发展趋势。在“堡垒”战役行动中,进攻的坦克为了集中火力,为了便于控制指挥,采取超重型坦克在中央,中型坦克在左右侧后成“八字形”,轻型坦克在重坦克后边,随时准备实施追击的新型战斗队形,则称“钟”形战斗队形。战斗中,该战斗队形能够有效地压制苏军宽正面、大纵深的反坦克火力,并使坦克指挥官与重武器观察员能够一道,有效地进行陆空协同。德军坦克兵将军甚至认为,编组这个队形实施进攻,如能组织好各兵种的密切协同,一般在复杂地形上都能获得成功。

  2、伏击战战例:在乌克兰的防御作战中,当苏军通常集中占绝对优势的坦克进攻时,德军的装甲兵通常处于下风,而且经常实施小范围的机动作战。德军这种相当范围内的机动作战所起到的“消防队”作用,仅仅是减缓了德军防线崩溃的压力。在长期的实战中,德军面对优势的苏军坦克部队,也采取了许多令人拍案惊奇的战斗队形。如在一次防御作战中,根据防御战线一侧是森林,防御前沿在森林东北侧的拐弯处的地形特点,在查明苏军可能进攻时间和路线后,根据苏军夜间进攻时,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的距离以坦克尾部的红灯为准这一特点,决定在劣势情况下实施伏击作战。双方的坦克数量对比是:德军不足百辆坦克,苏军一个坦克军,约三百多辆坦克。德军决心实施阵前伏击作战。他们利用夜间悄悄地将伏击坦克隐蔽在苏军坦克必经的路线上,战斗决定在第二天凌晨打响。第二天凌晨四点,苏军准时发起了进攻。第一梯队七十多辆坦克与第二梯队保持间隔不足十公里,机动时间差为二十多分钟。苏军坦克按预定时间和预定路线向德军前沿接近。当苏军第一梯队开出给五公里时,德军隐蔽的坦克也成相应的队形,悄悄地加速跟上去。这里,在苏军一二梯队之间实际上多出一支德军坦克部队。一梯队指挥员向后看了看,噢,第二梯队在跟进。二梯队指挥员向前看了看,噢,第一梯队在向前行进。殊不料,亏就吃在这里。快接近德军防御地带了,苏军一梯队指挥员正准备下令成疏开队形,苏军坦克也准备展开成连队形了,大家警惕地注意着前方。突然,背后传来一阵雷鸣般的开炮声,几分钟内,七十多辆坦克顿时被击毁六十多辆,仅有六辆逃脱。苏军第一梯队坦克基本报销,但第二梯队却浑然不知,以为前面已经打响了,也加速开进。却迎头撞上早已休息几分钟的德国坦克,双方一阵猛打,苏军第二梯队又基本报销。仅此一战,德军只损失为数不多的坦克,而苏军损失了十倍于此坦克。后来,德军经常借用这种打法,利用战场地形,多次伏击成功。苏军吃了几次亏后,也变的小心翼翼起来。从而影响了整个战线的推进。

  德军装甲师的主力核心是装甲团,德军在1935年以前一共只有6个装甲师,不包括轻装甲师。这一时期的德军装甲师大部分是2装甲团编制的,到了41年德军的装甲师数量已经达到了21个装甲师,此时的装甲时大部分也是1装甲团编制+3个机械化团/摩托化团,实际大部分的德军装甲师的步兵仍然乘坐卡车而不是装甲车,所以职只能称为摩托化步兵,此时1团制装甲师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因为此时41年的装甲师都是在38年装甲师的基础上砍掉一半组建起来的 ,所以1团制装甲师的冲击力已经下降了,鉴于此德军组建了一些装甲团制装甲师,这些师里下辖2个装甲团但实力并不是简单的是1团制装甲师的2倍,由于1团制的团下辖4个营而2团制的装甲团却只有3个营,所以实力大一些但有限,一般1团制装甲团拥有150-180辆坦克左右而2团制有200-250辆左右 。

  德军的装甲师拥有16000名士兵,他们却只有不到200辆坦克,和这一时期的苏军的机械化军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苏军机械化军下辖5万名左右的士兵。 而他们却用有800-1200辆坦克,而英军在欧洲的战斗旅级装甲部队就拥有100辆以上的坦克,无疑德军装甲兵违反了集中力量这一制胜的要素。

  其次绝大部分的装甲师里的步兵仍然乘坐卡车,而不是250/251系列的装甲战斗车,这大大削弱了德军步机协调能力,就是有了装甲车的部队也因为这些车辆太脆弱也无法开到400米以内的前线,于是就出现这样的现象,德军坦克加速前进来躲避敌人的射击而步兵则拼命追,等到了100米以内步兵冲锋枪的作战范围已经筋疲力尽无心再追,而坦克已经被敌人的步兵团团围住。

  再有突击火炮不编入装甲师,德军的主要火力来源是150MM炮,81MM炮,50MM反坦克炮,75炮还没装备,88MM高炮,主要是由几个高炮军和少量装甲师,88炮除了反坦克外基本不对地支援,37MM炮对轻型坦克和支援步兵巷战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尽管有威力小的缺点,但由于重量轻,射速快,供给方便,体积小而在巷战中大受欢迎。以及少量火箭炮,我们很容易看得出其中除了50MM炮没有一款适合直接支援坦克支援,而于是德军装甲师冲锋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有力直接火力支援而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装甲兵的冲击力。

  战争初期的苏军装甲部队的最高编制是军级的,一个机械化军拥有2个以上的坦克师+上一些摩托化部队,整体实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编制过大协调起来非常不容易补给可很困难可以说机械化军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到了基辅会战以后苏军统帅部取消了名存实亡的机械化军,同时也解散了很多坦克师把他们编为旅级部队这样苏军的装甲力量变的很弱小,,这样的旅至多也超不过2000人和100辆坦克,除非集中使用否则至多也就是袭扰一下敌人,也就谈不上什么冲击力了。

  但战争的深入 苏军元气的恢复到了42年苏军统帅部开始考虑运用自己的装甲力量冲击德国人了。但是要怎么样进行编制呢苏军统帅部发明了一种新型编制--坦克集团军,这样的集团军比德国的装甲师要大的多,通常下辖5个师级部队,最多不超过6个师,但只有1-3个是坦克师,通常有5 、6万人,这样的集团军里面编有炮兵部队,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可以有效的协同坦克作战,而且较大的编制可以保证集团军拥有相对富裕的兵力对敌人展开冲击时保证了兵力充沛,而且各个兵种可以有效的进行协同,实现真正的多兵种合成化作战,对比德军比较单一的装甲师要有很大优势

  但有利也有弊,这样大的编制和这么多种兵种混合在一起势必给指挥带来难度,所以苏军开始对这种编制相当不适应

  不难看出在这种进攻中,取胜的基础主要是机动,而不是进攻。

  实施这种进攻时,还可通过主动退却,诱敌进入障碍地区,或两面受围的地区,然后攻击之。

  (3)两翼包围:如果没有障碍物,机械化部队则必须在其所在地区实施机动,如图三3所示,当a战斗群向敌正面推进时,c战斗群向x处机动,当b战斗群向y运动时,a战斗群就猛冲敌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73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