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徐庶说的什么话,非常适合向暗恋对象表白,表白失败也能当朋友?

刘备对徐庶说的什么话,非常适合向暗恋对象表白,表白失败也能当朋友?,第1张

刘备当时对徐庶说“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来表达对徐庶的不舍和难过。而这句话也是非常适用于男女之间表白来用的,既不伤大雅,也不会把朋友之间的最后一层纸撕破。

当时的曹操知道徐庶这个人才被刘备得到,并且还帮助刘备把自己打败了,曹操的内心是非常生气的,他渴望得到徐庶。曹操又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是非常想要得到徐庶。后来曹操听取了身边人的建议,把徐庶的母亲请来,以此要挟徐庶归顺自己。

而徐庶在刘备的身边,听到自己的母亲被曹操请去,便非常的伤心,哭着要去寻回自己的母亲。徐庶只能向刘备辞行去许昌救自己的母亲,徐庶对刘备说:“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徐庶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老母亲被曹操抓住,再好的酒我也喝不下去,喝下去也是没有滋味的。我要去救我的母亲,只有救我的母亲我才对得起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情。徐庶希望刘备能够让自己去救自己的母亲。

而刘备是以仁义来服天下人的,看到徐庶这么要求,内心是非常不想答应的,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然也不好拒绝,只好忍痛割爱答应了。在送徐庶的时候对徐庶说:“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道先生要离开,我就像断了左右手。再好吃的菜肴,我也尝不出味道”。这里的龙肝凤髓,又叫龙肝凤胆,传说是说非常难得的美食。

看到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后来人认为这也是非常适合向暗恋的对象来表白的,就算是表白不成功,也可以当做知己,当做好朋友的。因为这句话里包含了相思之情,也有相爱之苦,更有对美好友谊的不舍,是非常好的一个表白诗句,也是对于朋友之间关系密切表达的一种方式。

1、概述:

《让县自明本志令》这篇文章又名《述志令》,是曹操对外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当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图谋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

2、鉴赏:

写于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五十六岁。于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想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自己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中概述了曹操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文章写得坦白直率,气势磅礴,充满豪气,表现出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鲁迅评赞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曹操今传文赋中,此文最具这种特色,值得后人借鉴。

顾祖禹在明末清初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建安十八年,并十四州为九州。于是省幽、并为冀,司隶、凉为雍,省交州入荆、益,谓复《禹贡》九州之旧。时操为魏公,领冀州牧,欲广冀州以自益,非复古也。”

杰出的政治家很少成为杰出的文人,杰出的文人也很少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盖因前一种角色需要理性,后一种角色需要感性,矛盾冲突也。司马相如写就一手好赋,但一生至大的政绩不过是出使西南。李白的诗狂放不羁,仙才横溢,为官却差劲地很,职业最高峰也只是充当御用文人。而曹操,他是不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败董卓,平袁绍,一连串的政治军事行动漂亮利索,精彩纷呈。治理天下,何等繁忙,却还能吟诗作赋,可见不是凡人能比。纵观中国历史,再没有第二个这样游刃有余的男人。

爱纳贤才的统治者有很多,用诗句来招揽人才的却独他一个。忍不住把这一百二十八个字的短歌行抄录上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殷殷求才之心,跃然纸上。 这样的殷切,却又意态壮阔,语含悲凉,丝毫不见猥琐。脱自诗经,意境又远在原诗之上。读之就让人无比喜欢。

《让县自明本志令》更让人觉出了他的可爱。这是曹操很重要的一篇政治表白。他坦陈了自己并无心篡位,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绝不会放弃权力。文中提及了乐毅、蒙恬。的确,历史上数不尽的名将重臣死于功高震主。翻开史书,随处可见“屠三族”、“屠六族”,这一酷法直到清末才被废止。失去权力往往意味着个人的死亡、家族的覆灭。他并不掩饰自己,也不唱高调,因为直白而更加真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0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