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海历史

仓海历史,第1张

一、关于沧海的历史背景

宋亡之后,天机宫被元军焚毁,宫内余众为了报复元人,在一代数家“西昆仑”梁萧的带领下造出旷世利器“潜龙”,但梁萧夫妇眼见武器威力,哀悯苍生,临战而悔,携“潜龙”远赴海外。

天机宫余众与灵鳌岛岛众合流,形成了后来的武学圣地“东岛”。百年后,元末明初,梁萧后裔梁思禽自海外归来,助明太祖定天下,复汉室,却因为“抑儒术、限皇权”的主张得罪朱氏,被迫离开中原,在昆仑山建立了“周天八部”、“帝之下都”,世称“西城”。

梁思禽临死前,留下了八幅祖师画像,并称“八图合一,天下无敌”,这句谶语,成为西城最大的秘密。东岛西城因为宿怨权势,外争内斗,在战火中经过两百多年,到了明代嘉靖年间。

《沧海》的故事在这里开始。

二、关于沧海的历史背景

宋亡之后,天机宫被元军焚毁,宫内余众为了报复元人,在一代数家“西昆仑”梁萧的带领下造出旷世利器“潜龙”,但梁萧夫妇眼见武器威力,哀悯苍生,临战而悔,携“潜龙”远赴海外。

天机宫余众与灵鳌岛岛众合流,形成了后来的武学圣地“东岛”。百年后,元末明初,梁萧后裔梁思禽自海外归来,助明太祖定天下,复汉室,却因为“抑儒术、限皇权”的主张得罪朱氏,被迫离开中原,在昆仑山建立了“周天八部”、“帝之下都”,世称“西城”。

梁思禽临死前,留下了八幅祖师画像,并称“八图合一,天下无敌”,这句谶语,成为西城最大的秘密。东岛西城因为宿怨权势,外争内斗,在战火中经过两百多年,到了明代嘉靖年间。

《沧海》的故事在这里开始。

三、位于今安徽寿县的苍(仓)陵城遗址有何历史

《方舆纪要》 寿州西北有苍陵城。《魏书·地形志》云,寿春,故楚,有仓

陵城是也。戴改、增同。会贞按:《环宇记》引此作仓陵,无城字。而《北齐书

·慕容俨》及《皮景和传》则称仓陵城,与《地形志》同。考《梁书·夏侯夔传》

中大通六年,帅军人於苍陵,立堰。此见苍陵之始。又《陈书·樊毅传》作沧陵。

证以《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释文》,苍本汉书·扬雄传·甘泉赋》东烛

仓海。《文选》作沧,苍、仓、沧通用。惟《皮景和传》言城在淮北,与此淮水

迳北异,当误,在今寿州西南。)又东北流迳寿春县故城西,(朱此上二十六字

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守敬按:《环宇记》称此为西寿春县,引

《寿春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秦及前秦为九江郡治,后汉属九江郡,魏、晋为

淮南郡治。东晋改寿阳,宋、齐曰睢阳,为南梁郡治。后魏复曰寿春,为淮南郡

治。《环宇记》秦县,在寿春县西四十里,又有故县,在县西一里。《一统志》,

今寿州治。)县邓楚考烈王自陈从此。(守敬按:《汉志》文。《史记·楚世家》,

考烈王二十二年,东佧寿春。楚先都东,见《渠水》篇。)秦始皇立九江郡,治

此,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守敬按:《汉志》,九江郡,秦置。

王先谦曰,《江水注》,始皇二十四年置。《江水注》无之,乃全氏《汉志稽疑》

说也。九江在寻阳南,界汉庐江、豫章二郡间,二郡皆秦九江郡属地,故郦氏言

兼得二郡地,以明郡名九江所由来。)汉高帝四年为淮南国,孝武元狩六年复为

九江焉。(会贞按:《汉志》文,六年作元年。据《史》、《汉表》当在元年,

此六字误无疑。

四、"丘逢甲"是谁

丘逢甲(1864~1912),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生于台湾省苗粟县。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工部主事,回台讲学于书院,入巡抚唐景崧幕府。甲午战争后,清廷割弃台湾,邱逢甲联合台绅驰电 ,并倡议自救,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往来潮、汕、广州之间,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 ,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随即病故。

丘逢甲少有诗名,内渡前所作已多,但代表其诗歌思想、艺术成就的,是内渡后的作品。这部分诗约1700多首,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为突出。《愁云》、《春愁》、《往事》、《送颂臣之台湾》、《夏夜与季平肖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和前后《秋怀》等,倾诉台湾沦亡的悲愤,抒写思念故园的愁情和恢复失土的壮志。《香港书感》、《海军衙门歌》、《闻胶州事书感》、《汕头海关歌》、《答敬南见赠次原韵》(其三)等,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谴责清 的昏聩无能,要求变革图强,"诛秦"除暴。这些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体现了丘逢甲"重开诗史作雄谈"(《论诗次铁庐韵》)的创作特点。此外,他的怀古、纪游诗,表彰前贤,刻画山川,往往寄托了忧时济世的怀抱。在艺术风格上,抒怀感时之作悲凉激越,写景小诗清新爽秀,叙事之作酣畅淋漓。在形式上,颇为放恣,不为格律所拘,语言圆熟流畅,好用俗语新词。所作以七律、七绝及七古居多。在风格卑靡、崇尚拟古的晚清诗坛上,丘逢甲的爱国诗篇,气壮而志奋、情真而意切,"震动一时"(江□《丘仓海传》)。梁启超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饮冰室诗话》),黄遵宪说"此君诗真天下健者也"(《与梁启超书》)。唯其诗骋笔而书,不免有题意乃至语言雷同的缺陷,表现上也较率直而少含蓄。

诗集主要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柏庄诗草》为内渡前作品,作者原以为毁于战火,后人亦长期未见,1979年始被发现,今由丘氏后人收藏,有手稿影印本传世。《岭云海日楼诗钞》12卷,为其弟丘瑞甲从遗稿选辑编年,均为内渡后所作,1913年粤东编译公司刊印。1936年中山大学出版《诗钞》13卷本,系将原书第5卷"己亥稿上、下"分为2卷,又另辑"选外集" 1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标点本,即以此为底本。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云海日楼抄》12卷,附《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其他诗作》,为现行丘诗的最足本。此外,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是丘逢甲之子丘琮据《诗钞》12卷本所选,增入《离台诗》等作品。

丘逢甲《春愁》鉴赏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①。 四百万人同一哭②,去年今日割台湾③。

简注

①潸:流泪的样子。②四百万人:指台湾当时总人口。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 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 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 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五、近代历史人丘逢甲是哪里人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客家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

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

丘逢甲祖籍嘉应州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 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州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人创办的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革命党人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 。

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

六、哪些史书有记载关于张良的历史

张良,字子房,是中国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系列及姐妹篇《天行九歌》系列中的男性角色,原型为中国历史上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

胸怀大志的激进青年,样貌洒脱不羁。出身韩国,家族“五代为相”。秦统一天下后,为桑海儒家小圣贤庄三当家,与掌门师兄伏念、二师兄颜路被并称为“齐鲁三杰”。

虽身为儒家弟子,性格、见识上却反而与墨家慷慨济世的教义相投。在墨家困难之时,挺身而出,暗中帮助墨家等反秦势力,并坚持儒墨两家不应相互排斥,又促成反秦联盟与“流沙”组织的利益合作,但也逐渐在无形中引起了一场牵涉到儒家甚至整个反秦联盟的轩然 。

七、历史上张良是什么人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八、有谁知道关于昭通镇雄的历史

镇雄历史 夏、商属梁州、雍州区域。

周时名屈流大雄甸。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为南广县,属键为郡。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置南昌县,属朱提郡。蜀汉延熙元年(238年)置南广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设协州,不久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协州。

天宝战争(754年)后,入南诏,改为芒部。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司。

元至元十年(1273年)置芒部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芒部卫,相继改为芒部府,隶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隶四川布政司,十七年,升为芒部军民府;嘉靖五年(1526年),援引“大雄”古名,改称镇雄军民府;万历三十六年(1609年),改称镇雄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六年,降府为州,属昭通府。宣统三年(1910年)升为直隶州。

民国2年(1913年)改州为县,分置彝良县,设立威信行政委员(后改为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镇雄县隶属昭通地区。

今镇雄县城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 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属昭通市。

--

3 [备查]汉族诸方言

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二十八个市县、安徽省淮河以北二十二个县市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

—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县、陕西省安

康市白河县。①黄帝打败炎帝,二者联合击败了东夷,华北平原西部、汾河渭河平原的炎

黄后裔逐渐融合成华夏族,夏、蓟就是华夏族的两个分支。夏朝统治中原西部(河南省,

山西省南部),其语言乃炎黄融合的原始华夏语;蓟统治北京,其语言乃黄帝的原始华夏

语。②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流行于中原东部(今鲁西南—冀南—豫北—

皖北—徐州),商朝统治中原几百年后,逐渐与中原的夏族语言融化成今日中原官话的雏

形——华夏语。③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

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汉代雅言

演化为“通语、凡语”,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

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

和江左一带。《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洛阳话

)”的记载。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④

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

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如孔颖达对经学的传述

和注疏,韩愈、柳宗元等在文学上的创作活动等,促进了汉民族书面形式的共同语的广泛

流传。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

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北宋都汴梁(今开封),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

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

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当时洛阳话仍处于标准音

的地位,“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北宋时期

中原之音基本定型,与今日河南方言几乎完全一样。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南方言大同

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而形成的

。⑤金人迁都北京后,河南方言的影响扩大到金人统治的大部分地区。蒙元时出现了中原

之音(河南方言)广泛传播的“四海同音”的局面。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以

中原为则,面又取四海同音”而编写的。元代汉民族还是以中原之音为正音的。从明初的

《洪武正韵》到清中叶以前,教授标准音的学者都是以中原雅音为依据的。与此同时,元

明清三代随着政治、经济的集中,大量古话文学作品(元杂剧、《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儒林史》、《红楼梦》等)的产生和流传,使北京语音逐步上升到标

准音的地位。元末明初的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老乞大》和《朴通事》就是以当时的北

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清政府曾发布过政令要求各级官员和“举人、生员、贡监、童生

皆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北京语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标准音地位,是在清中叶

以后。满清学者陈冲庆说:“国朝建都于燕,天下语音首尚京音”。于是乎,汉民族共同

语经发展演变,在标准音方面实现了从中原雅音到北京语音的转变,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属商县—洛南—丹凤—

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

鸡市。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地,母系为炎帝属的周族语言即是炎帝语言,炎帝语言与炎黄

融合的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相近,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同属中原官话。

作者: 云梦浦 2006-3-7 20:28 回复此发言

--------------------------------------------------------------------------------

4 [备查]汉族诸方言

秦陇方言包括陕北的延安、甘泉、富县、定边,陕南的略阳、勉县、南郑、汉中市、城固

、洋县、西乡、汉阴、安康市、平利、旬阳、镇安,陇东的庆阳、合水、正宁、华池、环

县、镇原、平凉、泾川、华亭、崇信、灵台,渭河以南的陇西、漳县、武山、甘谷、礼县

、西和、岷县、宕昌、舟曲、武都、成县、徽县、康县、两当、文县(除碧口镇)、临潭

、卓尼,敦煌、河西走廊东端的景泰,青海省的西宁市、湟中、湟源、门源、互助、贵德

、化隆、平安,宁夏省固原市、彭阳、隆德。

陇中方言包括青海省大通、乐都、民和、循化、同仁,宁夏省海原、西吉、泾源,甘肃省

永靖、临夏、和政、广河、康乐、临洮、渭源、定西、会宁、通渭、静宁、庄浪、秦安、

张家川、清水、天水市。历史上长期受氐羌影响,与关中方言有了不同的特点。

南疆方言包括库尔勒、阿克苏、克孜勒苏州、喀什、和田、吐鲁番、伊犁州。

西南官话包括十一片: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西部十九县市、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

部的留坝—佛坪—宁陕—镇坪—岚皋—紫阳—石泉—镇巴—宁强、甘肃省文县碧口镇;泸

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云南省大关—绥江—

水富,内江市—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安市—石棉县,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

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云南西部的大理—保山—潞西;云南省东中部的昆明—昭通

—曲靖—玉溪—楚雄—个旧—开远、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四川省宁南县;贵州省北部

以遵义—六盘水—毕节为中心的二十七县市、云南省威信—彝良—镇雄、重庆市秀山县、

湖南省芷江—怀化—凤凰—新晃—吉首;贵州省东南部镇远—岑巩—黎平—锦屏—台江、

湖南省靖州—通道;贵州省南部凯里—都匀—贵定县;湖北省北部的襄樊—十堰—丹江口

—老河口—随州;武汉、湖南省临湘县;湖南省南部永州、郴州;广西省以柳州—桂林—

百色—河池为中心的五十六个县市;海南省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三亚市的部分地区

所讲的军话。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的分界线在广水县—安陆县—应城县—黄陂—黄冈市—

鄂州市—蕲春县一线以西以南。

商周秦汉时期,洞庭湖还属于原始汉语与藏缅语、苗瑶语、融合而形成的楚语,永嘉乱后

,迁入湖北的秦雍流人(陕西甘肃以及山西一部分)有六万,出现了西南官话的最初雏形

。安史之乱后,十倍于土著的北方移民入洞庭湖北部,冲击、涵化并最终取代了当地的楚

语,奠定了西南官话的基础。

江淮官话分布在淮河和北南文化线之间,福建南平城关、长乐县洋屿村属于江淮官话孤岛

。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方言分界线如下:连云港临洪河口—东海县浦南镇—东海黄川—东

海白塔埠—东海平明—东海房山—东海安峰—新沂黑埠—沭阳阴平(潼阳)—沭阳颜集镇

方圩村—沭阳悦来—宿迁关庙—宿迁丁嘴—泗阳仓集—泗阳屠园—泗洪曹庙—泗洪金锁—

泗洪重岗—泗洪上塘—泗洪峰山南—淮河—凤阳县南—蚌埠市西南—淮河—霍邱县东—金

寨县南。

作者: 云梦浦 2006-3-7 20:28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备查]汉族诸方言

2)北方方言的主要语言特征有:

A 语音方面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

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

字;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官话、秦晋方言有入声调外,其余

各地官话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古

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现念

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现念为阳平,如爬

、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现念为上声,如

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现念

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

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秦晋方言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

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同。

大致说来,北方官话、中原官话东部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所谓

“入派三声”:入声全浊声母字归阳平,入声次浊声母字归去声,入声清声母字分派到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与北京略有不同:入声清声母字或全归阴平(

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 兰银官话、中原官话西部古入声调字的分派有两种情

况:或是入声全浊声母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归阳平,

其余归去声,如兰州。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

什么,一律念阳平调。

B 词汇方面

官话方言的词汇和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官话方言中通行范围比较广的语词,大都已进

入共同语,作为基本词汇,没能为共同语吸收的官话方言词,大都只流行于某一个官话方

言片或方言小片。南北各地官话在词汇上的差异,比官话和其他各大方言之间的差异小,

但有的地方也有与众不同的方言词语。例如北京土话"二乎"意为"犹疑","咋呼"意为"嚣张

","冲道"意为"敢做敢说";天津话"广"意为"打","老公"意为"乌鸦","罢了"意为"了不起

";西安话"瞎了"意为"浪费"、"糟踏";山东聊城话"毁"意为"打";河南洛阳话"连连儿"意

为"赶快"。新乡话用"乱"表示"住",用"红"表示"卖力气";成都、昆明等地"聊天"说成"摆

龙门阵",武汉、重庆等地"倒霉"说成"背时","可怜"说成"造孽"……如此等等,都各具一

格。"太阳"一词在官话方言区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北京、保定称"老爷儿"(北京也称"太阳

"),沈阳、西安称"日头",太原、呼和浩特称"阳婆",合肥称"热头",成都、武汉、昆明称

"太阳";光是河北一省,对"太阳"的称呼就有"老爷儿、爷爷儿、爷爷、日头、日头爷、日头

影儿、阳婆儿、阳婆、前天爷、佛爷儿"等等,可见词汇上的分歧,即使是在官话方言内部

,仍然不容忽视。官话方言的词汇跟其他方言比较,还显示出以下一些特色:

①双音节词特别占优势。双音节词在汉语中是整个词汇里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在官话方

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许多在官话方言中加“子”而成为双音节词的,在其他方言中往

往是没有“子”的单音节词,如“稻子”在南方方言或叫“稻”(吴方言、闽方言),或

叫“禾”(客家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谷子”在南方方言或叫“谷”(吴

、湘、赣、客家、粤等方言),或收“粟”(闽方言);“相片”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大

都叫“相片”或“相片儿”,而南方各方言,除客、赣方言仍用双音节“相片”外,吴方

言、粤方言、闽方言都是单音节词,或叫“照”(吴方言苏州话),或叫“相”(粤方言

作者: 云梦浦 2006-3-7 20:29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备查]汉族诸方言

、闽方言)。

②古代语词保留得比较少。尽管每个汉语方言都继承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词,但是相对而

言,官话方言区各地方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比较少。例如“眼睛”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

大都说“眼睛”,而闽方言至今仍叫“目”,粤方言仍叫“眼”,保留了古代汉语对这一

人体器官的名称;又如“站立”一词,除官话方言区及湘方言外,吴方言叫“立”,闽、

粤、客家、赣等方言叫“企”,都沿用了古代汉语的说法;此外,还有一批极常见的生活

用词,南方各方言保留了古代的说法,而官话方言则采用了跟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致的说法

。如“看”是官话方言普遍通用的;而粤方言、闽方言(部分地区)却用古代的语词“睇

”。

③外来借词比较少。和南方诸方言比较,官话方言中外来的借词比较少。南方闽、粤等地

向来为出海门户,与外国接触多,方言中较易借入外语语词,如闽方言中借入不少印度尼

西亚—马来语词,粤方言中借入不少英语语词。有时候同一个事物,官话方言与南方各方

言却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显示出“舶来”词与“土产”词的差别。例如“水泥”一词

,粤方言区有人叫“士敏土”,吴方言叫“水门汀”,都是英语cement的译音;闽方言叫“

番家灰”、“红毛灰”之类,也显示出外来的色彩,而官话方言大多数和共同语一样用“水

泥”(部分地方叫“洋灰”)则是地道的汉语语词。又如照相用的“胶卷”,官话方言各地

都叫“胶卷”,而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却都采用英语film的译音词“菲林”。

④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比较概括。和南方各方言比较,官话方言的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更

加概括,分工不那么细。例如常见的语气词"呢、吗、啊"之类,官话方言跟共同语是一致

的,而南方吴、粤等方言的语气词则丰富得多。

C 语法方面

①构词方面,修饰性的词素一般在前。如除西南官话偶有"鸡公"、"鸡母"一类说法外,各

地官话大都是"公鸡"、"母鸡"、"客人"、"拖鞋"等说法,不象南方某些方言把修饰性的词

素加在后面。如"鸡公"、 "人客"、"鞋拖"(闽方言)之类。

②运用语音内部屈折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现象比较少。除个别地方外,官话方言很少有语

法学上所谓"构形法",即"狭义形态"的东西,粤方言、闽方言用变音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语法

意义的现象在官话方言中很少见。

③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官话方言中不少地方有结构助词"的、地、得",用途各

不相同。这几个结构助词以北方官话用得最普遍,已进入共同语的语法体系中。在官话以

外的南方各大方言中,却很少见,就是有类似的结构助词,也不象官话方言那样"的、地、

得"分工明确,用法不混。

④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官话方言的重叠式内容相当丰富,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

亲属称呼,南方闽、粤、客家、吴等方言一般都不用重叠式,多用单音节词素前加"阿"来

称呼,如"阿爸"、"阿弟"、"阿嫂"之类。而在官话方言中,则普遍用重叠音节的方式来称呼

人,如"哥哥"、"舅舅"、"爸爸"、"嫂嫂"、 "叔叔"之类。又如某些常用的名词,在南方各

方言中是不能重叠的,在官话方言中却以重叠的形式出现,如"星星"一词。在西南官话、

西北官话中,重叠表示附加的小义。如成都话"盘盘"意为"盘儿","眼眼"意为"眼儿"。"豆

豆"意为"豆儿",西安话"帽帽"意为"帽儿"。西北官话有的地方量词和指示词也可以重叠,

如西安话度量词重叠表示计量方式:"这米不卖升升"(不按升卖);指示词重叠表示所指的

具体位置:"你的站在这这等着"(你们站在这儿等着),这些重叠的用法在南方各大方言中

都是没有的。

⑤量词的使用比较概括。官话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词“个”用途很广,可以用在许多事物上面

,虚的实的,都能和“个”配搭。称人一般在官话方言中用“个”和“位”(尊称),而在

其他各大方言中,却用各种不同的量词,并往往在量词的选用中体现出一定的感情色彩和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贮(zhù)蓄 憔悴(cuì) 瘫痪(huàn) 匿(nì)笑

 B、菡萏(dàn) 攲(qī)斜 黑痣(zhì) 感慨(kǎi)

 C、尴尬(gà) 须臾(yú) 偌(nuò)大 笃(dǔ)学

 D、酝酿(niàng) 黄晕(yùn) 刹(chà)那 蜷(quán)曲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并蒂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小心翼翼

 B清冽 洗耳恭听 自相矛盾 蛛丝马迹

 C急躁 鸦雀无声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D诀别 得意扬扬 浑为一谈 不求甚解

 3 下面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2分 )

 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 惟妙惟肖 。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变化无常 。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 生意葱茏 。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 鲜为人知 的故事。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能不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C,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和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上。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5按要求写诗句。(10分)

 (1)《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以声衬静的诗句

 (2)《〈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_ 。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的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

 6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填空。(2分)

 (1)《繁星》《春水》是(作者) 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 在作品中,她把 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7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班级举行以“走进自然”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活动一:展示,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上句: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下句:

 (3)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下面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2题。(16分)

 故乡的灶台

 1 前些天家里寄来包裹,打开一看,竟是两穗棒子,东北叫苞米,一煮一烤。母亲说是奶奶擦净老灶亲自做的,让给孙儿寄去热热吃。

 2 十二三岁的年纪,我家才换用煤气灶。电打火一拧,咔叭一声,幽蓝的火苗像一团飘动的彩绸。哪像灶台做饭,烟熏火燎的,一顿要烧两捆棒子秆。秸秆上积了一秋的土尘,稍有动弹,抖落一锅盖儿。秋冬时节,柴火填进灶坑,一缓霜,潮乎乎直往外燎烟,往往呛出泪来。终于旺起了灶火,伸臂拨两下柴火,又不慎抹一手烟灰。

 3 谁料这方便卫生的煤灶出活儿快,却全不对味儿。没了惯闻的烟火香,举箸间便觉失落什么。奶奶指着灶台上的灶王像说,灶王爷恼恨那块不锈钢抢了自个儿饭碗,就把煤灶上的菜香吹散了。真是这样,自从荒置老灶台,灶王爷看起来瘦了一圈,且严肃如厉目金刚,果然一副丢了饭碗的样子。

 4 往日烧灶台时,你在田野里常能远远地望见炊烟袅袅从烟囱口冒出来,翻滚升腾,直上碧霄。孩子们怀揣偷来的土豆和玉米棒子,兴冲冲奔回家焖在灶坑里。往往烤焦了才掏出来,却吃得香。

 5 每逢年关,最富年味的还是灶台。妇人家在伙房里挑枣做糕,炸鸡炖鱼,煎藕夹,孩子搭不上手,干巴巴瞪眼儿看。这时灶台发了威,一整天不熄火。孩子们或嫌年糕熟得慢,狠添两把柴火,鼓起小腮帮往灶里吹气,不免烟灰浮落满脸。待到糕点出锅,必得先敬过灶王。灶王爷一经上贡,即刻肠肥肚满友善如慈眉菩萨一般,耳畔两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美食”也熠熠生辉。

 6 隆冬时节,赖灶坑里烧饭的余热,土炕总热乎乎的。这种土炕和灶坑连通的取暖法,大概学自东北。外出时迎风沐雪,归家后暖炕上一卧,半日寒疲尽消。这是老灶的一大好处。

 7 时岁不居,日月如流,灶台边的童年短暂如浮沤的明灭,倏忽而过。此刻在吉大校园里捧着三千里外家人寄来的玉米,觉得手心丝丝暖流注入全身。

 8 马上回信儿说,其实校外有卖煮苞米的,白嫩鲜亮,贵得很,也全不对味儿。于是夸赞奶奶厨艺老而弥精,这两穗棒子没贡灶王,是灶王福薄。其实哪舍得吃,现在还捂在被窝里呢!

 9 我曾在给友人信中咏灶台“三餐果腹凭君侍,一腔灶火一副痴”“半载飘零

 寒关外,一夜乡思徒唤君”。现下,眼前恍惚浮现老灶边奶奶偻着腰填柴禾、摇蒲扇、煮玉米的情景,又顿时融在爱与泪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8、 这篇文章用第一人称行文,有什么作用(3分)

 9、 从全文看,作者回忆故乡的灶台,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3分)

 10、文章第2---7自然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什么叙述方式试简要说说这种记叙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1、仔细阅读第8自然段画线句子,你能揣摩一下作者的心理吗请你描述一下(3分)。

 12、文章第9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7题。(15分)妹妹扮演的角色

 (1)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2)“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3)“因为我的角色!”

 (4)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5)“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6)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7)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8)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 用地爬进场。

 (9)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10)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11)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2)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3)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13、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下表。(2分)

 14、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3分)

 15、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第⒀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17、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4分)

  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 (2) 下车引之 引:______

 (3) 太丘舍去 去:_______ (4)相委而去 委: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2分)

 2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 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四、写作。(5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粗心、娇气等,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以我终于战胜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答案

 1C 2B 3D 4A 5略6略

 7(1)、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2)、在青山绿水间纵情吟唱

 (3)答案示例:结束语:走进大自然,尝尝那久违的山泉;体验大自然,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 让我们一起努力!

 8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有一种亲切和真实感。

 9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对亲情的感激,对劳务的思念。

 10插叙;回忆了自己对老屋灶台眷念的缘由,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亲情的感激,对生活的热爱。(3分)

 11示例:难得我的老奶奶还记着我,惦念着我,把我的冷暖记在心上。我如何能够把这象征着爱心的玉米吃多肚子里呢,只能把它留作纪念!

 12,、虚写;是情感的升华,深化了中心。

 13、一脸冰霜 兴奋(或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14、(1)听从父亲的教导,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条狗(2)积极参加每次排练,非常投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费尽心思(3)演出时表演的惟妙惟肖。

 1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16、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17、示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善于听取长辈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因为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18略19略20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能言善辩,刚正不阿,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答出两点即可)

 2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

 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

 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

 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我从小就在镇雄长大,是本土人噢!

首先,我想说镇雄真的是一块好地方,不少镇雄人都感到非常自豪。

镇雄县是昭通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人口众多,听说要改成市级了呢,农村人口众多,个人觉得镇雄农村人大都很朴实,镇雄“文盲”很多,大多农村人都没受过教育,而且农村大都很贫困,但是农村的风景不错,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农村爬山啊,下河洗澡啊,砍猪草什么的,镇雄的小娃娃都很贪玩吧,记得小时候经常玩躲猫猫,打死救活,弹珠珠,滚铁环,扇票反正风景是很有特色的,说不完了,楼主亲自来就知道了,还有,镇雄的贪官污吏特多然后就是黑社会的非常多,经常砍人啊什么的教育嘛,就别提了,镇雄在教育方面做得特差,说不完了我只是凑下闹热,呵呵。

总之你来就知道了

昭通镇雄人被称三川半,因为镇雄话像四川话,但又不完全是。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云南镇雄,因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当地方言往往兼具云贵川三省特点,因此镇雄方言并不像云南其他地区方言一样极具云南方言味道,于是云南其他地区的人们将镇雄人戏称为三川半。

镇雄改的几大条件:

1、把塘、泼机 中屯划归县城直辖的区,和乌丰镇一样,形成四个区,壮大声势,凑足30万中心城人口,在大量的在其他区县搞好乡镇建设,大批量农转非,我想整个镇雄凑足50万的城镇人口,还是有相当的把握的。

2、加油搞火电以及相关投资的建设(但老实说,煤炭别给四川人了,还是保守点采煤,好好供养火电站,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路面不会重复建设太快。第二,可以延长火电站的寿命。)至于民生问题,也就是农民烧火取暖的问题,将来估计会用天然气或者煤气,有煤的地方,都不缺这两样。烧煤气和天然气,更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镇雄人的牙齿。何乐而不为

3、大力发展与煤炭和电力有关的企业,充分利用好这几百亿投资煤电的资金的吸引力和召力。大力发展酒店、水厂,当然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行业,(造纸就不要了,这个毁坏环境特厉害,尽砍树)

4、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其实镇雄的很多现在的耕地,其实根本不适宜耕种,所以不管你是种果树,还是经济林,都应该搞好退耕还林,也许有一天,这些树木森林会给我们更大的回报。不仅仅是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大家可以想象,你坐车在环山公路上走,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片绿,那感觉跟定贼好。

5、大力发展民企。比如最近宣传的泼机农民工回乡创业,就是一个好例子。我们镇雄人是很聪明的,也是很有冲劲和干劲的,谁说我们好吃懒做,我想那是没有机会让他们施展才能,没让他们看到希望。谁都希望自己走一条不担惊受怕的幸福路,大家说对吧

我们可以多办些民企,多搞山寨生产,什么都可以贴牌,或者说什么都可以假货(还是要保证质量的哈,虽然是假货贴牌,但要有竞争力,还是要质量把关)什么都可以做,服装、电子、鞋子,反正你在外面学到什么就到这里来做什么,以镇雄人的智慧,这些都不是问题。以后铁路很方便,外销的物流不成问题。

6、产地建设,这是大头,楼要规划,要往高处建,留出土地,价刚开始可能会让人们不能接受,但我们不是均贫富,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慢慢的再让巨大部分的人都能住上,

7、至于所有的镇雄人或者说全世界的人都深恶痛绝的污吏,我们这里姑且不谈,也没必要谈。因为不把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让镇雄真正好起来,就算你现在天天搞运动,天天申讨,你一天吃一个土豆,你也要求当官的也吃一个土豆,你觉得这样的社会现实吗合理的方法是:有三个土豆,你吃一个、当官的吃两个。因为至少你要给当官的留点力气去干活,去招商引资,去吃外面的面包或者是汉堡,然后慢慢的你也就能吃到面包和汉堡了。虽然现实很严峻,很多投资商投资的资金都被当官的吞了(这我没法考证,只是引用八里的人所说的,如有错误,权当没说过),但当官的再大胆,也不可能全部中饱私囊,镇毕路至少比以前好多了。泼塘路、镇雄到凤澍还有很多很多地建设,大家还是看得到的吧我不提当官的说话,但镇雄的改变还是很客观的。

最后,民心顺了,经济总量上去了,再申请成为,那还不是手到擒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宦 读huàn,官史、当官7的意思。)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

  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写得并不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译文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赠汪伦》

  唐李白

  译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雨霖铃》

  宋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方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5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