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亦吾_冯亦吾书法作品

冯亦吾_冯亦吾书法作品,第1张

冯亦吾江苏沛县人。原名守道,后改亦吾,亦作一吾,号逸翁,曾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委、北京卿云书画联谊社社长,代表作有《冯亦吾文集》,《书法丛谈》,《书法探求》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冯亦吾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冯亦吾书法作品欣赏

 冯亦吾书法作品1

 冯亦吾书法作品2

 冯亦吾书法作品3

 冯亦吾书法作品4

 冯亦吾书法相关信息

冯亦吾(1903-2000) 江苏沛县人。原名守道,后改亦吾,亦作一吾,号逸翁。1931年考入平民大学新闻系,后应聘《北平晚报》、《世界日报》记者,天津《益世报》特约记者。1933年先后应聘北京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法学院,辽东学院,历任教员、讲师、教授 。1974年退休 。自幼受家庭影响爱好书法,常与启功、柴德赓等人切磋书艺。主张以唐人法度为起点,上追秦汉,下开宋元,先承袭而后创新。作品以行楷为主,刚柔并用,守法而不拘于成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或被“北京月坛碑廊”、“山东邹县峰山碑林”等处勒刻。出版《书法丛谈》和《书法探求》,撰写了《书谱解说》、《安吴论书注释》、《书法诗歌选》、《书法名论选》、《书法故事集》和《中国书法史等》,著有《文言虚词释例》、《汉魏六朝的赋》等。曾为北京书家家协会理事兼评委,北京卿云书画联谊社社长。曾任中山书画社理事,中国书法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一生著作颇本,成绩斐然,有《冯亦吾文集》等多部论著。

 一代大师于右任的学书经历

一、于右任的学书经历

民国三十八年,于右任随中枢迁台。他那深厚的汉魏碑学内涵下,所蕴育的真行草各体,气势磅慑浑凝,纵横排荡,震慑住了每颗热爱书学的心灵。为当时碑风日炽的台湾,带来最大的鼓舞力量;一时洛阳纸贵,求书者踵接不暇,获书者视若拱璧。近二十年来,书坛、社会、甚至军中,许多人沉湎于汉魏石刻的研究;有的则直接奉〈标准草书〉为圭臬。一代草圣的影响力,比台湾三百年来任何书家要光芒万丈而无远弗届。

右任(1879一1964)名伯循,以字行,祖籍陕西泾阳,出生三原。先后受教于毛班香、朱佛光、毛俊臣、刘古愚等名儒,扎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至于他的治学方式和态度,由于尊人新三公博览群书,伯母房太夫人督导又严格,受益于庭训多。右任学书的过程,最早可追溯幼年随诸牧儿游走放牧的时光,当时他只要见到冢旁碑碣上的印刻文字,便会随手摹拟涂画,或是拔取冢旁的杂草,捆结代笔,依样书画。十一岁进入毛班香私塾,记忆中太夫子毛汉诗喜爱作草书,写王羲之的「鹅」字,具各种姿态,幼小的心灵,深受潜移默化。幼年时代的他便以书法见赏于毛班香生。

(一)汉魏碑志的搜集钻研:

右任曾经说过,他自十九岁开始对书法产生兴趣。由于陕西地处中原文化发祥地,使他有许多机会接触古代大书家遗留的真迹、碑碣。像民国九年在白水县史官村出土的〈广武将军碑〉,便曾令他雀跃震惊!甚至赋诗赞叹说:碑版规模启六朝,寰宇声价迈二爨。

民国十五年,他奉命绕道俄蒙援陕,等到会师中原后,便又往来于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利用种种机会,收买古碑。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热诚,使他的碑石数目日增,到抗战军兴,共有三百八十块,墓志铭原石共一百五十九方;他并把这些珍贵的史学、书学资料,捐赠国家所属的西安碑林。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书学毅力和无私的爱国热诚。

民国十九年,右任赋诗表白了学书的甘苦和执着:「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竟夜集诗联,不知泪湿枕。」这首诗为标草的仰慕者说明了最好的入门途径;也点出了这段时光他所规抚的对象,是偏重北碑。案头常见的碑拓,不外〈三公山碑〉,〈封禅国山碑〉、〈爨宝子碑〉、〈曹娥碑〉、〈龙门造像〉、〈郑文公碑〉、〈杨翚碑〉、〈张猛龙碑〉、〈夏承碑〉、〈华山庙碑〉、〈石门铭〉、〈尘鹤铭〉、〈曹子建碑〉、〈大公吕望婢〉、〈吊比干墓文〉等,右任中晚年的草书,涵育着力鼎千钧、排山倒海的气势,便是早期对汉、魏石刻拓本反复摹,长期酝酿的辛勤与智能的结晶!

(二)章草的研究:

右任自述是到了民国三、四年才真正体会作书的个中乐趣。特别是接触〈广武将军碑〉后,使他有了致力草书的念头。民国十六年前后,便开始搜集研究前代草书家的作品、书论。至于临写,应迟到民国二十年。同年,右任有感于中国文字笔画繁复,书写困难,于是成立「草书杜」,期望找出草书「实用目的」废置的缘由,发现了后代的草书作者,过于注意美术价值,使写法不一,愈难辨认。他决定从事「草书标准化」的文字改革工作,使整理后的草书能够实用以利天下,利万世。事实上,民国初年,章太炎(1868一1936),李滨(1855一1916),卓君庸(1882一1965)等便曾大力提倡章草以利日常书写;可惜后继无力,反而右任的整理、推广工作,始终不曾中辍。

右任至民国二十一年成立「标准草书杜」的第一阶段工作,也是想订正一部完善的〈急就章〉,还曾把〈急就章〉彻底的考证一过,二十三年命刘延涛参与甚至在上海登报征求草书。有人持太和馆〈急就章〉〈吴、皇书〉以及他帖求售的,右任获此存世最完善的版本,兴奋异常。同年在还获得甲秀堂残帖,内有萧子云的〈出师颂〉,虽怀疑是临索靖的版本,但也极难得。右任在大陆的属下李楚材曾说:「我在于先生左右时,每见他临〈出师颂〉帖,一次就是五十多遍。」应该就是指的这件藏本。此外又获得曹子健手稿,钟繇道德经墨迹;三十年考察西北,于敦煌获索靖〈月仪帖〉墨迹数字,更为惊叹!虽然真伪难定,但这些章草的宝贵资料,是每一位草书爱好者所梦寐企求的。

民国二十二年,右任曾邀请章草名家王世镗前辈到上海切磋研究。右任的办公室、家中书房,从不悬挂他书法,有则王氏的章草。世镗殁后,他曾有挽诗:「三百年来笔一枝,不为索靖即张芝。」可说是王氏的知音了。而王氏的南来,对右任的章草涵养,应是有助益的。

标准草书社后来因章草草法的不一致、落后、不适用而放弃作整理,但右任对章草已控纵自如,由民国二十三年的〈周湘船墓表〉、〈孙荆山墓表〉、〈孙善述墓表〉、二十四年的〈赵次庭墓志〉、二十五年的〈周石笙墓志),便可获得证明。

(三)帖学的濡染:

笔者曾于七十九年赴大陆访问南京书家胡公石、西安钟明善。钟氏面告说陕西老书家刘自读曾经亲见右任执笔作书,说是少年学书自赵孟俯入门,写得肥而熟。钟氏也认为赵书下笔神速如风雨,兼具「速、畅、秀、逸」的特色,对右任一生书风的影响是显见的。笔者以为右任曾领乡荐,为符合试卷要求,写过赵体字,应可以理解。但他在大陆的弟子胡公石则斩钉截铁说明于师一生不写「二王﹝王羲之、献之﹞字:「先生认为像赵孟俯,王铎等德操,气节有争议性的,字里行间难容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于氏自青年时代开始,民族大义便深植内心,或许是因此才不再临摹「二王」书。

书家寇培深曾面告笔者,说是右任渡台后,才开始致力王羲之草法。据笔者研究分析,对二王的孺慕,应该提早到标准草书社的第二个编辑阶段。前述的〈急就章〉订定工作放弃后,草书社即在右任的指导监督下,从事二王草书的收集、考订、释文。先把散见各丛帖和零片的二王草书收集起来,再一字一帖参证、比较,完成了一部最完善的二王草书参考资料,但很快的发现了后世书家,有更进步的草法结体,而标准草书的目的是实用而非美艺;因此,第二阶段的编辑成果也被迫放弃了。右任论书最主多读、多看,虽然一时没能全力于二王草法的临摹,仍可在二十四年以后的作品中,看到二王帖学的钻研苦心,作品也更具姿态、风神。右任也自述在历代的草圣中,最欣赏王羲之的笔锋。

草书社的第三阶段「千字文」选辑成果,就是现在的标准草书。二十五年七月与刘延涛合编的「识写分立」的第一本《标准草书》终于出版了。右任在序言中,说明是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选字四原则。他说:「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纸帛,乌砖石,为竹木简,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

而这部集合了历代草圣智能结晶的「百衲体」千字文,也是右任融帖入碑的最大依据。自干嘉金石碑学兴盛以来,在汉魏基础上,能将二王一脉的帖学,融合到右任这样的意境的,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这部《标准草书》,受深谙小学的吴敬恒称誉备至,认为「对中国文字改良之贡献,为许慎《说文解字》后之第一部书。」

(四)综合诸家法度:

由于禀赋、魄力、努力与众多人力的配合,使右任获观广博的书学碑帖资料,而悠游众家精髓的深度,更是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今将异于前论的各种说法分述于后,使后学能更了解他「博大能容」的书学经历和内涵。

书家李超哉于民国五十七年发表《八法仰宗师》文中载道:「于先生的字据他自己告诉我,得力于褚河南实多。」李普同另有看法,认为恐李超哉误记或于氏不经意之言。确实,以他整个创作过程和作品分析,王羲之、怀素、颜真卿的影响要超过褚遂良许多。

台邑名诗书家林熊祥在《书学原论》中说:「颜真卿盘石令张令晓诰身,谛玩其笔划则绵里裹针,昭代于右任先生笔意时有与此相通者。」「王长者墓志,顾气势较为雄迈,其用意之新颖,于右任先生与之颇有相通处。」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陕西李楚材又说道:「于先生青年时代在上海办报之际,专习北魏碑帖,并精心临何绍基的书法,尤其临何收藏的〈张黑女墓志铭〉十分神似;并以何绍基入手,临写〈石门铭〉及〈龙门二十品〉。」这种说法,被右任的哲嗣于望德和入室弟子李普同、胡恒所否决,二者指出右任对何绍基的笔势和(张黑女墓志铭)的艺术道诣,向来不甚留意,绝不可能据以为书学根基的。

此外,秦汉砖瓦、汉简流沙、唐经石窟等都是参考的对象。其中以敦煌、楼兰、居延等地新出土的木简,法度最为娴熟。民国四十六年,中央研究院将旧时西北科学考察团所发掘的居延木简予以出版,右任为此曾赋诗三首,其中一首是:「此生得见居延简,相待于今二十年,为谢殷勤护持者,乱离兵火得安全。」右任早年在上海编辑标草时,便极渴望一睹居延汉简,作为整理草书的参考资料,无奈不能如愿。历经二十年后,终于得以将居延汉简的神韵融入自己的草法里。

关帝诗竹

张正义

在洛阳关林、许昌春秋楼、西安碑林以及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关帝庙、山陕会馆,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块竹画石碑,叫关帝诗竹碑。

关帝诗竹相传为关羽在许都时所作。故事承接关羽携两位皇嫂降曹之后。曹

操为表示对关羽的惜才之意,许以高官厚禄。但关羽对这些根本不屑一顾,一心

想着重新回到刘备身边,匡扶汉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就在于此。后来,

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后,下决心去找刘备。当关羽向曹操辞行时,曹操不忍关

羽离去,故意装病不见。关羽无奈,只得挥笔作了一幅丹青竹子图,以竹喻志,

以画藏诗,托人送给曹操,当辞行之物,并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

关帝诗竹画的右上端有两方刻印,上边是阴文“关羽之印”,下方为阳刻

“汉寿亭侯印封”。下边还有一段文字:“弘治二年十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出环

共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画中有两竿竹子,左方的一竿,竹楣稍向

右斜出,竹叶下垂,似暴雨淋浇之状,人称“雨竹”;右边一竿,竹叶倾斜,如

被狂风吹拂之状,叫“风竹”,因此后人又称关帝诗竹为“风雨竹”。整个画面

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画中表面看是一丛疏竹,若是细细观察和品味,你会发现,

原来这些似在临风摇曳中下垂的簇簇竹叶竟组成一个个文字,从竹子的顶部到根

部,由右至左,自上而下,连起来是一首五言绝句诗:

不谢东君意,

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尤其是“凋零”二字,飘落在了两竿竹子的根部,更为形象。在白帝城的关

帝诗竹,“君”作“篁”,“立”作“自”。“东君”原指司春之神,诗中暗指

曹操。这首诗有人解释前两句是写给曹操的,意思是曹公您对我的好意我就不当

面辞谢了,我就像这丹青上画的墨竹独自表白名节一样,永远改变不了我的节操;

后两句是让曹操看到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尽管我与主公刘备分离,像竹叶一样孤

独与清淡,却能像竹子一样忍受严寒酷暑和风摧雨残,永远不会凋零。我对主公

的忠心永远也不会改变。有了关羽此番对刘备忠诚的胸襟,才有了而后的挂印封

金、灞陵桥挑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

事。

说起关帝诗竹,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未见记述。关羽究竟有

无此作,无从考证。从格律上看,这首诗平仄严格,分明是唐代以后近体诗中的

五言绝句。不能排除后人以竹为题材,托名关羽作诗画竹。以上四句诗和画,后

人仿照原制,刻成石碑,使之得以流传于世。“关帝诗竹碑”在全国原有四通,

如果确有关羽题竹诗之事,应该发生在许昌

关帝诗竹

张正义

在洛阳关林、许昌春秋楼、西安碑林以及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关帝庙、山陕会馆,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块竹画石碑,叫关帝诗竹碑。

关帝诗竹相传为关羽在许都时所作。故事承接关羽携两位皇嫂降曹之后。曹

操为表示对关羽的惜才之意,许以高官厚禄。但关羽对这些根本不屑一顾,一心

想着重新回到刘备身边,匡扶汉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就在于此。后来,

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后,下决心去找刘备。当关羽向曹操辞行时,曹操不忍关

羽离去,故意装病不见。关羽无奈,只得挥笔作了一幅丹青竹子图,以竹喻志,

以画藏诗,托人送给曹操,当辞行之物,并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

关帝诗竹画的右上端有两方刻印,上边是阴文“关羽之印”,下方为阳刻

“汉寿亭侯印封”。下边还有一段文字:“弘治二年十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出环

共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画中有两竿竹子,左方的一竿,竹楣稍向

右斜出,竹叶下垂,似暴雨淋浇之状,人称“雨竹”;右边一竿,竹叶倾斜,如

被狂风吹拂之状,叫“风竹”,因此后人又称关帝诗竹为“风雨竹”。整个画面

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画中表面看是一丛疏竹,若是细细观察和品味,你会发现,

原来这些似在临风摇曳中下垂的簇簇竹叶竟组成一个个文字,从竹子的顶部到根

部,由右至左,自上而下,连起来是一首五言绝句诗:

不谢东君意,

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尤其是“凋零”二字,飘落在了两竿竹子的根部,更为形象。在白帝城的关

帝诗竹,“君”作“篁”,“立”作“自”。“东君”原指司春之神,诗中暗指

曹操。这首诗有人解释前两句是写给曹操的,意思是曹公您对我的好意我就不当

面辞谢了,我就像这丹青上画的墨竹独自表白名节一样,永远改变不了我的节操;

后两句是让曹操看到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尽管我与主公刘备分离,像竹叶一样孤

独与清淡,却能像竹子一样忍受严寒酷暑和风摧雨残,永远不会凋零。我对主公

的忠心永远也不会改变。有了关羽此番对刘备忠诚的胸襟,才有了而后的挂印封

金、灞陵桥挑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

事。

说起关帝诗竹,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未见记述。关羽究竟有

无此作,无从考证。从格律上看,这首诗平仄严格,分明是唐代以后近体诗中的

五言绝句。不能排除后人以竹为题材,托名关羽作诗画竹。以上四句诗和画,后

人仿照原制,刻成石碑,使之得以流传于世。“关帝诗竹碑”在全国原有四通,

如果确有关羽题竹诗之事,应该发生在许昌

1形容汉代拓片的成语

开天辟地kāi tiān pì dì

[释义]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语出] 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乞君为我多方访之;冀得当以报我;此开天辟地第一吃紧事也。”

[正音] 辟;不能读作“pǐ”。

[辨形] 辟;不能写作“劈”。

[近义] 史无前例 筚路蓝缕

[用法] 常用来比喻创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是~的大事。

2谁能介绍石碑拓片关帝诗竹的来龙去脉

关帝诗竹

张正义

在洛阳关林、许昌春秋楼、西安碑林以及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关帝庙、山陕会

馆,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块竹画石碑,叫关帝诗竹碑。

关帝诗竹相传为关羽在许都时所作。故事承接关羽携两位皇嫂降曹之后。曹

操为表示对关羽的惜才之意,许以高官厚禄。但关羽对这些根本不屑一顾,一心

想着重新回到刘备身边,匡扶汉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就在于此。后来,

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后,下决心去找刘备。当关羽向曹操辞行时,曹操不忍关

羽离去,故意装病不见。关羽无奈,只得挥笔作了一幅丹青竹子图,以竹喻志,

以画藏诗,托人送给曹操,当辞行之物,并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

关帝诗竹画的右上端有两方刻印,上边是阴文“关羽之印”,下方为阳刻

“汉寿亭侯印封”。下边还有一段文字:“弘治二年十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出环

共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画中有两竿竹子,左方的一竿,竹楣稍向

右斜出,竹叶下垂,似暴雨淋浇之状,人称“雨竹”;右边一竿,竹叶倾斜,如

被狂风吹拂之状,叫“风竹”,因此后人又称关帝诗竹为“风雨竹”。整个画面

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画中表面看是一丛疏竹,若是细细观察和品味,你会发现,

原来这些似在临风摇曳中下垂的簇簇竹叶竟组成一个个文字,从竹子的顶部到根

部,由右至左,自上而下,连起来是一首五言绝句诗:

不谢东君意,

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尤其是“凋零”二字,飘落在了两竿竹子的根部,更为形象。在白帝城的关

帝诗竹,“君”作“篁”,“立”作“自”。“东君”原指司春之神,诗中暗指

曹操。这首诗有人解释前两句是写给曹操的,意思是曹公您对我的好意我就不当

面辞谢了,我就像这丹青上画的墨竹独自表白名节一样,永远改变不了我的节操;

后两句是让曹操看到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尽管我与主公刘备分离,像竹叶一样孤

独与清淡,却能像竹子一样忍受严寒酷暑和风摧雨残,永远不会凋零。我对主公

的忠心永远也不会改变。有了关羽此番对刘备忠诚的胸襟,才有了而后的挂印封

金、灞陵桥挑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

事。

说起关帝诗竹,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未见记述。关羽究竟有

无此作,无从考证。从格律上看,这首诗平仄严格,分明是唐代以后近体诗中的

五言绝句。不能排除后人以竹为题材,托名关羽作诗画竹。以上四句诗和画,后

人仿照原制,刻成石碑,使之得以流传于世。“关帝诗竹碑”在全国原有四通,

如果确有关羽题竹诗之事,应该发生在许昌

3世界最长的唐诗三百首拓片书法长卷有多长

纪录编号:06398-1008-01

纪录性质: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世界纪录协会数据库

纪录详细:

世界最长的唐诗三百首拓片书法长卷——鲜治江创作的唐诗三百首拓片书法长卷

证书编号:06398-1008-01

颁证日期:2011年2月25日

甘肃省庆城县鲜治江先生于2000年3月至2010年8月创作的唐诗三百首拓片书法长卷,宽03米、总长108米,共计8600字,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唐诗三百首拓片书法长卷世界纪录。

The longest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rubbing calligraphy scroll in the world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rubbing calligraphy scroll created by Zhijiang Xian

From March, 2000 to August, 2010, Mr Zhijiang Xian from Qingcheng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creates a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rubbing calligraphy scroll of 03 meters wide, 108 meters long and with a total of 8600 words, which has created the world record of the longest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rubbing calligraphy scroll in the world recognized by World Record Association

4赵孟頫春夏秋冬诗拓片价格

赵孟頫的作品大部分国内的碑石都是清朝刻的,如果是清朝的碑石拓片价格就是300左右,像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赵孟頫《游天冠山诗碑》就是这样的拓片价格;如果是元朝的碑石拓片,那价格就应该是600-900元;如果是一米左右长度的碑石是这样的价格,如果是元朝的碑石,然后碑的长度达到两米多,那价格得再增加两百左右;因为碑石主要以唐代和唐之前的时代为主,所以唐之后的碑石拓片基本上不超过2000元。

除非是特别有名的书法名人作品,而且碑石书法艺术留存仅一份,否则不会超出我说的价格的。如果你拿到的是民国后期的碑石拓片,那就更不值钱了,所以先确定碑石年代,因为我没有听过赵孟頫的春夏秋冬诗的碑刻,很可能是后期的。

他有名的碑刻和作品是胆巴碑等。

有钱人看不起穷人表现在那些地方

我认为是这样说:不是有钱人看不起穷人!是那种没有素质的人看不起比自己物质条件差的人!往往也是这种人去阿谀奉承那些比自己条件好的人!其实大家仔细去看一个问题:比如沿海的一些人(此后不再提,以地名代替)看不起内地的;因为地理位置好;发展早;要富裕些!内地大城市的看不小城市的;小城市的看不农村的!农村的看不起山区的。其实说起来我们现在农村的好多人也不富裕(也算穷人吧)!但是他还是看不起比自己更穷的人!所以这更本不是穷富的问题!而是素质的问题!我们当中也不缺乏那些有素质的人!他们博爱!一点也不自私!但是他们这些人却是少数!而往往都成了我们的楷模之类的任务!其实这是社会的悲哀!他们也只是做了一个正常人所该做的!却成了表率!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社会可以说有点病态!很多人走社会地层爬起来!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保持最原始的那种淳朴;大多数的人有了钱就开始忘本;就算他们不会他们的下一带多半也会变。当大部分人都这样的时候!给人们的感觉就成了楼主所说的;有钱人就看不起穷人!其实有点以偏盖全了!最终的根本就是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真体素养!发展经济尽量缩小贫富差距!这样就会好的多了!

曹操有才表现在那些地方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2]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諡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蝨,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后人称曹操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武双全、文艺兼亥之人。而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却鲜为人知,这主要是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的缘故。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

南朝的书法评论家庾肩吾在其《书品》中,把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玉灌,按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把它们划分为神、妙、能三类:杰立特出者为神,运用精美者为妙,离俗不谬者为能;他在书法评论专著《书 断》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

有史料记载,他除常与当时出名的书法家:钟繇、梁鹄、邯郸淳、韦诞、孙子荆等人切磋书艺外,还特把喜爱的秘书令梁鹄的字挂在帐中,细细揣摩、欣赏;有时夜间睡不着,便起来慢慢品位、琢磨钉满墙的梁鹄的字。不仅如此,魏宫的牌匾他都让梁鹄写,可以说仰俯皆是。他与梁鹄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梁鹄倾其一生至力于书法事业,当曹操得知梁为借读大书法家蔡邕留给韦诞的一部论笔法的专著遭拒后,便又气又恨,呕血不止时,他遂将自己专用的五灵丹拿给梁鹄服用。

曹操虽善书,大概因忙于战事、政事,没有机会写,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

宋郑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操书写的一篇《大飨碑》;明杨慎在《丹铅总录》中,也只是说到元朝时还有曹操书写的《贺捷表》;清叶奕苞在《金石录》中说,曹操在武昌“黄鹤楼”侧曾写有特大、凛凛有生气、正书的“涌月台”三字。现留存于世的只有两个字了,即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亳州《曹操地下运兵道》处所见到的“衮雪”二字,系依拓本刻写;上边两个隶书小字落款“魏王”,因系直题,又模糊不清,乃后人仿题的。

个人的文明表现在那些地方?

1、不披头乱发,眼眵不除,萎靡不振;

2、衣着干净,整洁;

3、说话文明得体,尊老爱幼;

4、举止稳重大方,礼貌热情;

5、不说脏话,不言秽语;

6、不贪便宜,不乱扔垃圾;

7、遵纪守法,遵守公德;

钱不是万能的表现在那些地方

有钱能换来朋友但都是酒肉朋友,自己基本没有。有钱能换来女人但都是冲着你的钱来的,者的关心你的爱你的几乎没有。

cpu稳不稳定表现在那些地方

一般是超频后才会凸显出来,刚买回来的CPU都是经过生产商测试过,是属于稳定范围,如果时超频之后不稳定就会出现突然的蓝屏,或者是系统进入不了,某些程式一开就会假死状态

团结友爱表现在那些地方

共同面对,共同分享

一起玩耍,分享好吃的、

好玩的,保护同伴,告诉秘密,帮忙

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那些地方?

表现在她在事业上伟大的成就,敬业的精神, 刚毅,坚定,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的性格和她高远的追求。望采纳!

蛇的攻击性表现在那些地方?

中国目前会主动攻击人的只有眼镜蛇,其它毒蛇只有你打扰到它,或者是踩到它才会咬人,家养的毒蛇一般表现在不安,惊恐,和环境不熟悉时,还有产卵,交配时候,都比较会主动攻击人,

妈妈的爱表现在那些地方?

表现在:把我们从小养大

生病时,照顾我们等。

幼儿爱心应该表现在那些地方

主动帮大人做事,生活中或者电视**上看见人或者动物受伤会为之担心,父母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受伤或者生病会伤心都可以视为幼儿爱心的表现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他的书法得之于王羲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完全继承虞、欧笔法,而草书则是书法上的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大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里写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由此可以想见他寄情点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时如醉如痴的狂态。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称“张颠”。

怀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钱,怀素是他的法名。长沙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以善“狂草”出名。相传怀素勤于练字,秃笔成,又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所居为“绿天庵”。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俱备。他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家。他“以狂继颠”,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35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8
下一篇2024-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