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 如何解释

字如其人 如何解释,第1张

字如其人(zì rú qí rén):书法或写的字可以体现人的内心,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

  1、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

  2、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字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

  3、字,是书者心境的表白。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书法是无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辩证统一。

  4、字,是书者情绪的流露。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5、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人品高,书品自然高雅。品德清纯,书法就潇洒。忠臣烈士,字则端正、刚毅、厚重。

出处: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

   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神字开头的成语 194个

神安气定内心十分安定。

神安气集精神安定,气息凝集。

神不附体形容心神不定。

神必据我据:保佑。旧指神道一定保佑我。

神不守舍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

神不收舍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同“神不守舍”。

神兵天将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神不主体恐惧地神志控制不住躯体。

神抶电击指如神电之笞击。比喻进击疾速。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神彩飞扬飞扬:精神焕发。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神藏鬼伏比喻变化莫测。

神愁鬼哭形容十分愁苦凄惨。

神出鬼没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神差鬼遣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同“神差鬼使”。

神出鬼入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神差鬼使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神出鬼行出:显露;没:隐灭。形容行动出没无常,变化神奇,不可捉摸。

神采焕发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形容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神采焕然神采:显露在外的精神。脸上神态十分有光采。

神驰力困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神超形越指身心超逸,不同凡俗。

神采英拔指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神采奕然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神彩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神短气浮指心性浅薄浮躁。

神动色飞脸上显出极为生动的表情。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神到之笔犹言神来之笔。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神而明之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神佛不佑佑:保佑。形容人作恶多端或行为恶劣,连神仙和佛祖都不保佑。

神飞气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神飞色动形容脸上表情生动。

神飞色舞犹眉飞色舞。形容兴高采烈。

神分志夺精神分散,志气丧失。

神鬼不测神灵鬼怪都不能揣度。极言事情的隐秘奇异。亦作“神鬼难测”。

神工鬼斧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神工鬼力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神鬼莫测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神工妙力指功夫极其高超,几非人力所能为。

神鬼难测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神功圣化指帝王的功绩和教化。旧时对人君的颂扬之辞。

神工天巧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

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神魂荡飏形容精神飘忽。

神魂颠倒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人或事入迷着魔。

神魂荡扬心神恍惚,难以把持。

神魂飞越精神飞出体外。形容人精神恍惚,神志不定的样子。

神哗鬼叫形容大喊大叫。

神嚎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神号鬼哭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神号鬼泣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神魂恍惚神魂: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神魂潦乱心神不安的样子。

神魂撩乱心神不安的样子。

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神乎其技形容技艺或手法十分高明。

神乎其神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神魂失据神魂:神志;据:依托。形容神志失去常态。

神会心契互相之间,内心理解并相投合。

神会心融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神魂摇荡心神恍惚,难以把持。

神昏意乱神志昏沉,心意乱。

神经错乱①指精神病。②指精神和思虑迷糊不清,失去常态。

神骥出枥比喻气魄雄伟,志向远大。

神经过敏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神焦鬼烂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神惊鬼怕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或技艺十分高超

神机鬼械形容计谋阴险狡诈。

神奸巨蠹指有势力的奸狡恶人。

神奸巨猾指有势力的奸狡恶人。同“神奸巨蠹”。

神机妙策神妙的计策。

神机莫测神妙的计谋使人难以预料。

神机妙术机:心思;术:手段,策略。灵巧的心思,奇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神机妙用机:心思;术:手段,策略。灵巧的心思,奇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神交已久神交:精神上的交往。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互相精神相通,仰慕已久。

神眉鬼道形容花样多,有些神秘莫测。

神眉鬼眼形容面部装出怪模样。

神妙莫测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神谋妙策神妙莫测的计策。

神谋魔道犹神差鬼使。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神谟庙算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神谋妙算神、妙:形容高明;谋、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神谟庙筭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亦作“神谟远算”。

神目如电神的眼睛相闪电一样明亮。指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神灭形消指死亡。

神迷意夺指精神迷乱,情思恍惚。

神谟远算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同“神谟庙算”。

神怒鬼怨作恶多端,使鬼神都为之愤怒。

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神怒民叛天神愤怒,百姓背叛。形容作恶太甚,引进极大愤怒。

神怒民痛犹人神共愤。形容民愤极大。

神怒民怨形容民愤极大。同“神怒民痛”。

神龙马壮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流气鬯指精神气息流畅通达。

神来气旺犹言运气旺盛。

神怒人弃指罪恶极大,以至天神震怒,被百姓抛弃。

神怒人怨指人人怨恨愤怒。

神龙失势比喻失去权位。

神女生涯指妓女生活。

神龙失埶比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神怒天诛罪大恶极,神灵震怒,天意欲加诛杀。

神劳形瘁瘁:劳累。指精神和身体都极度劳累。

神领意得形容领悟透彻。

神领意造指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神籁自韵籁:声响。指天然之音自成韵律。

神情不属犹言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神奇臭腐指好和坏、无用和有用两种事物。

神奇腐朽指好和坏、无用和有用两种事物。

神区鬼奥指神奇深幽的地方。

神清骨秀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正,端庄秀美。

神牵鬼制指受到多方面牵制而不能任意行事。

神奇荒怪指事情奇异怪诞。

神气荒怪指事情奇异怪诞。

神情恍惚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神奇莫测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神清气茂指心神清朗,资质秀美。

神清气朗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神清气全神态清朗,元气充沛。

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神清气闲形容人神态清朗,元气充沛。

神清气正神态清朗,气色纯正。

神气十足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神气扬扬形容人精神焕发。

神情自若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神气自若神气:神情;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神人共愤神和人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神人共悦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兴。多形容太平景象。

神人鉴知鉴:审察。天神和凡人都察知。多用为起誓时表白之辞。

神融气泰精神融和气息通泰。

神色不动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神色不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神色不挠神态脸色没有改变。

神色仓皇仓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

神丧胆落形容心神极为惊恐不安。

神枢鬼藏指神奇奥妙的兵书。

神使鬼差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同“神差鬼使”。

神圣工巧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神施鬼设施、设:指设计。如神鬼所做的一般。形容诗文十分精妙。

神输鬼运形容运输迅疾。也比喻偷漏。同“神运鬼输”。

神思恍惚神思: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神术妙策神妙莫测的计策。

神术妙法神妙高深的计策。

神算妙计神妙莫测的计谋。

神术妙计指神妙莫测的计谋。

神逝魄夺犹言魂飞魄散。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神竦心惕肃敬的样子。

神荼郁垒二神名,传说能治二鬼,后世奉为门神。指门神。

神色怡然愉快、心安的神色。

神色自得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神色张皇张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

神色自如神色:神情,态度。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神色自若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神通广大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神头鬼面比喻怪模怪样。

神头鬼脸①形容不愉快的脸色。②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

神态自若神态:神情;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神完气足神气十分舒畅。常形容文章首尾贯穿,一气呵成。

神完守固神:精神;完:完美;守:操守。精神饱满,坚持操守。

神往神来指精神相通。

神往心醉欣喜若狂或神不自主的状态。

神霄绛阙原指仙境。亦用以形容帝王高深华美的宫殿。

神闲气定指神气悠闲安静。

神闲气定指神气悠闲安静。

神闲气静指神气悠闲安静。同“神闲气定”。

神闲意定精神或神态悠闲,心意专一稳定。

神仙中人对容貌端美,神态飘逸者的美称。

神仙中人见“神仙中人”。

神运鬼输形容运输迅疾。也比喻偷漏。

神摇魂荡心神恍惚,难以把持。

神摇目夺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

神摇目眩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神郁气悴指精神郁结劳悴。

神怿气愉形容欢欣愉快。

神怡心静怡:愉快。精神愉快,心境平和。

神怡心旷精神愉悦,心胸开阔。同“心旷神怡”。

神怡心醉精神愉快,内心陶醉。

神摇意夺神:精神;意:心意;摇、夺:形容不能自持。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神意自若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神志不清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神智不清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神州赤县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

神湛骨寒形容危惧。

神憎鬼厌憎:憎恨;厌:讨厌。连鬼神都讨厌。形容十分让人憎恨讨厌。

神州华胄神州:指中国。我国古代华夏族的后裔。统指中国人。

神州陆沉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神醉心往心神陶醉向往。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有对“字如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 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如果说,苏轼和王澍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人刘熙载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他说:“书,如也。”“如”什么呢?“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论述,而且更集中、更具体地从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来论述“字如其人”,这就把“书为心画”的说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清刘熙载还更形象、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艺概》中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 (二)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 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写字者,写志也。”他并举出张旭教诲颜真卿的一句话:“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非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书法怎么可能做到精妙呢? 其实,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唐张怀在《书艺》中说的很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志趣。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 (三)字,是书者心境的表白 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临池管见》中说的,“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 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说到,“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象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说明书法是无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辩证统一,颇有独到见解。 (四)字,是书者情绪的流露 唐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他说,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说明张旭作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 唐孙过庭在《书谱》中列举了王羲之的六篇名作,来说明作者善于随着书写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书发不同的思想情趣,那就是:“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他说,王羲之写《乐毅论》多抱着抑郁的心情;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念中涉及到许多瑰丽、奇妙的想法;写《黄庭经》时,对道家崇尚的虚无境界感到愉悦;写《太师箴》时,又感到世情的变化多端,争斗曲折;写《兰亭序》时,则是思绪奔放,神情飘逸;写《告誓文》时,则是心情沉重,神志惨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涉及欢乐,方能发出笔声;谈到悲哀的事,就不由得要长叹了。足见王羲之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元人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对书者情绪同书法的关系讲的同样很精彩:“情有重轻,即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怎么变呢?具体说就是:“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五)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 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苏轼对这个问题也有论述,他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这话说的未必完全正确,但说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还是有道理的。怎么从字看出作者的人品呢? 一是人品高,书品自然高雅。清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品格高尚的人,书法肯定脱俗。 二是品德清纯,书法就潇洒。李白有一首诗叫《王右军》,其中有这样两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赵孟又把它加以演绎,成了下面两句:“右军潇洒本清真,落笔奔腾势入神。”都是一个意思,首先称赞王羲之品德清纯,风韵潇洒;接着赞扬他的书作如他的人品,清秀超逸,气势奔放,精妙绝伦。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品和他的人品的高度统一。 三是忠臣烈士,字则端正、刚毅、厚重。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人品同他的字的一致,说:“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体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义士,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大义凛然,威武不出。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同样对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一致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有的说得更明白,颜真卿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颜字,一看就知道他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旧时的读书人,写字是人生的第一门功课。乡试殿试,字写得差,考官有权将试卷作废。 漂亮的手写字不单自己瞧着顺眼,别人看了也悦目。美国有个女士违反了交通规则,收到一张罚款通知。该女士寄了一封手写的信,向当地交通警察的负责人说明缘由。那位警官一见如此漂亮的书写体,当即决定免去她的罚款。这就是字如其人的道理。 

对于字如其人,普遍的、被认为是经典并经常引用的说法,就是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的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

清·周星莲的《临池管见》对“字如其人”表述得非常具体。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褚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手有仙气。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二公书横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综合诸字论述,对“字如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

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如果说,苏轼和王澍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人刘熙载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他说:“书,如也。”“如”什么呢?“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论述,而且更集中、更具体地从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来论述“字如其人”,这就把“书为心画”的说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清刘熙载还更形象、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艺概》中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

(二)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

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写字者,写志也。”他并举出张旭教诲颜真卿的一句话:“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非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书法怎么可能做到精妙呢?

其实,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唐张怀在《书艺》中说的很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志趣。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

(三)字,是书者心境的表白

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临池管见》中说的,“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

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说到,“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象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说明书法是无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辩证统一,颇有独到见解。

(四)字,是书者情绪的流露

唐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他说,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说明张旭作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苏轼在《送参惮师》中用短短四句诗对韩愈这段论述作了概括:“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聘。”

唐孙过庭在《书谱》中列举了王羲之的六篇名作,来说明作者善于随着书写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书发不同的思想情趣,那就是:“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他说,王羲之写《乐毅论》多抱着抑郁的心情;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念中涉及到许多瑰丽、奇妙的想法;写《黄庭经》时,对道家崇尚的虚无境界感到愉悦;写《太师箴》时,又感到世情的变化多端,争斗曲折;写《兰亭序》时,则是思绪奔放,神情飘逸;写《告誓文》时,则是心情沉重,神志惨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涉及欢乐,方能发出笔声;谈到悲哀的事,就不由得要长叹了。足见王羲之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元人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对书者情绪同书法的关系讲的同样很精彩:“情有重轻,即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怎么变呢?具体说就是:“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五)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

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苏轼对这个问题也有论述,他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这话说的未必完全正确,但说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还是有道理的。怎么从字看出作者的人品呢?

一是人品高,书品自然高雅。清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品格高尚的人,书法肯定脱俗。

二是品德清纯,书法就潇洒。李白有一首诗叫《王右军》,其中有这样两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赵孟又把它加以演绎,成了下面两句:“右军潇洒本清真,落笔奔腾势入神。”都是一个意思,首先称赞王羲之品德清纯,风韵潇洒;接着赞扬他的书作如他的人品,清秀超逸,气势奔放,精妙绝伦。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品和他的人品的高度统一。

三是忠臣烈士,字则端正、刚毅、厚重。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人品同他的字的一致,说:“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体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义士,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大义凛然,威武不出。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同样对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一致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有的说得更明白,颜真卿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颜字,一看就知道他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清·周星莲的《临池管见》对“字如其人”表述得非常具体。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

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

褚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

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

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手有仙气。

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二公书横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

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

对“字如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

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如果说,苏轼和王澍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人刘熙载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他说:“书,如也。”“如”什么呢?“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论述,而且更集中、更具体地从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来论述“字如其人”,这就把“书为心画”的说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清刘熙载还更形象、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艺概》中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

(二)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

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写字者,写志也。”他并举出张旭教诲颜真卿的一句话:“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非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书法怎么可能做到精妙呢?

其实,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唐张怀在《书艺》中说的很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志趣。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

(三)字,是书者心境的表白

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临池管见》中说的,“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

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说到,“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象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说明书法是无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辩证统一,颇有独到见解。

(四)字,是书者情绪的流露

唐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他说,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说明张旭作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

唐孙过庭在《书谱》中列举了王羲之的六篇名作,来说明作者善于随着书写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书发不同的思想情趣,那就是:“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他说,王羲之写《乐毅论》多抱着抑郁的心情;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念中涉及到许多瑰丽、奇妙的想法;写《黄庭经》时,对道家崇尚的虚无境界感到愉悦;写《太师箴》时,又感到世情的变化多端,争斗曲折;写《兰亭序》时,则是思绪奔放,神情飘逸;写《告誓文》时,则是心情沉重,神志惨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涉及欢乐,方能发出笔声;谈到悲哀的事,就不由得要长叹了。足见王羲之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元人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对书者情绪同书法的关系讲的同样很精彩:“情有重轻,即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怎么变呢?具体说就是:“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五)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

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苏轼对这个问题也有论述,他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这话说的未必完全正确,但说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还是有道理的。怎么从字看出作者的人品呢?

一是人品高,书品自然高雅。清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品格高尚的人,书法肯定脱俗。

二是品德清纯,书法就潇洒。李白有一首诗叫《王右军》,其中有这样两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赵孟又把它加以演绎,成了下面两句:“右军潇洒本清真,落笔奔腾势入神。”都是一个意思,首先称赞王羲之品德清纯,风韵潇洒;接着赞扬他的书作如他的人品,清秀超逸,气势奔放,精妙绝伦。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品和他的人品的高度统一。

三是忠臣烈士,字则端正、刚毅、厚重。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人品同他的字的一致,说:“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体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义士,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大义凛然,威武不出。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同样对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一致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有的说得更明白,颜真卿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颜字,一看就知道他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旧时的读书人,写字是人生的第一门功课。乡试殿试,字写得差,考官有权将试卷作废。

漂亮的手写字不单自己瞧着顺眼,别人看了也悦目。美国有个女士违反了交通规则,收到一张罚款通知。该女士寄了一封手写的信,向当地交通警察的负责人说明缘由。那位警官一见如此漂亮的书写体,当即决定免去她的罚款。这就是字如其人的道理。

字如其人

有人写字当作技能,会写即可;有人视则写字为艺术,力求完美,甚至能从字里行间瞅出书写人的性格和品行。写字如同造房子,要讲究布局、搭配、容让。可现如今,就算是真的高楼大厦,造起来也是越快越好。除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又有几个人能够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地练字写字呢?

以我之愚见,值此信息社会、竞争社会、若有闲暇,不妨多多练习。没工夫的,总可以写得认真一些。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因为相貌平平,就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美好的事物,永远都是值得向往、值得追求的。

  字如其人,其实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清·周星莲的《临池管见》对“字如其人”表述得非常具体。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

  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

  褚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

  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

  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手有仙气。

  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二公书横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

  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

  对“字如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

  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如果说,苏轼和王澍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人刘熙载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他说:“书,如也。”“如”什么呢?“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论述,而且更集中、更具体地从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来论述“字如其人”,这就把“书为心画”的说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清刘熙载还更形象、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艺概》中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

  (二)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

  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写字者,写志也。”他并举出张旭教诲颜真卿的一句话:“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非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书法怎么可能做到精妙呢?

  其实,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唐张怀在《书艺》中说的很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志趣。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

  (三)字,是书者心境的表白

  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临池管见》中说的,“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

  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说到,“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象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说明书法是无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辩证统一,颇有独到见解。

  (四)字,是书者情绪的流露

  唐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他说,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说明张旭作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

  唐孙过庭在《书谱》中列举了王羲之的六篇名作,来说明作者善于随着书写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书发不同的思想情趣,那就是:“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他说,王羲之写《乐毅论》多抱着抑郁的心情;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念中涉及到许多瑰丽、奇妙的想法;写《黄庭经》时,对道家崇尚的虚无境界感到愉悦;写《太师箴》时,又感到世情的变化多端,争斗曲折;写《兰亭序》时,则是思绪奔放,神情飘逸;写《告誓文》时,则是心情沉重,神志惨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涉及欢乐,方能发出笔声;谈到悲哀的事,就不由得要长叹了。足见王羲之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元人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对书者情绪同书法的关系讲的同样很精彩:“情有重轻,即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怎么变呢?具体说就是:“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五)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

  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苏轼对这个问题也有论述,他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这话说的未必完全正确,但说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还是有道理的。怎么从字看出作者的人品呢?

  一是人品高,书品自然高雅。清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品格高尚的人,书法肯定脱俗。

  二是品德清纯,书法就潇洒。李白有一首诗叫《王右军》,其中有这样两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赵孟又把它加以演绎,成了下面两句:“右军潇洒本清真,落笔奔腾势入神。”都是一个意思,首先称赞王羲之品德清纯,风韵潇洒;接着赞扬他的书作如他的人品,清秀超逸,气势奔放,精妙绝伦。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品和他的人品的高度统一。

  三是忠臣烈士,字则端正、刚毅、厚重。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人品同他的字的一致,说:“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体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义士,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大义凛然,威武不出。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同样对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一致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有的说得更明白,颜真卿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颜字,一看就知道他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旧时的读书人,写字是人生的第一门功课。乡试殿试,字写得差,考官有权将试卷作废。

  漂亮的手写字不单自己瞧着顺眼,别人看了也悦目。美国有个女士违反了交通规则,收到一张罚款通知。该女士寄了一封手写的信,向当地交通警察的负责人说明缘由。那位警官一见如此漂亮的书写体,当即决定免去她的罚款。这就是字如其人的道理。

  字如其人

  有人写字当作技能,会写即可;有人视则写字为艺术,力求完美,甚至能从字里行间瞅出书写人的性格和品行。写字如同造房子,要讲究布局、搭配、容让。可现如今,就算是真的高楼大厦,造起来也是越快越好。除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又有几个人能够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地练字写字呢?

  以我之愚见,值此信息社会、竞争社会、若有闲暇,不妨多多练习。没工夫的,总可以写得认真一些。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因为相貌平平,就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美好的事物,永远都是值得向往、值得追求的。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printphpblog_id=53d8a6ac010004z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38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8
下一篇2024-0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