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孙子之称的军事家吴起,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改革家。他曾在鲁魏楚三国任职,精通多种思想,在军政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中的重要角色。
吴起一生在三个国家工作,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吴起在鲁国的时候,有一段杀妻求将的历史故事。他当了将军后,率兵出阵,退守齐军,一举获胜。后来因为鲁王在别人的谣言下开始怀疑吴起,担心做一个小战胜国会招致大国的攻击,所以被罢黜。吴起被免了官,去了魏国。
吴起在魏国任将军期间,多次打破秦军对秦国西部领土的占领,在此任郡主,改革魏国的军事制度,使魏国强大起来,享有盛誉,深得魏武侯的赏识和重用。之后在公叔的阴谋下,不被魏王喜欢,就离开去了楚国。
在楚国统治时期,吴起的政治观点得到楚王的高度认可,于是被任命为令尹,主持了著名的吴起变法。这一改革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增强了国力,打败了魏军,也让其他诸侯国对楚国日益强大的实力非常恐惧。但楚王鱼道死后,吴起被贵族所杀,死后尸体被肢解,所以吴起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汉代记载的吴起兵法著作有48部,但只有6部,内容涉及治国、带兵、谈将等诸多话题。吴起是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将军。他的统帅能力和领导思想在他死后一直享有很高的赞誉。
吴伟江
吴起为将军出自西汉刘向写的说苑。刘翔曾经是校对秘书。这本书是他上学时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和民间图集编辑的作品。它讲述了从先秦到他的时代的一些历史传说和典故,并对它们进行了评论,以促进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是哲理性的,吴起当将军是描写吴起爱兵的故事。
吴起作为魏国将军出征中山时,军中有一个士兵生了重病,受了伤,伤口溃烂了很久。谁知吴起是将军,却跪在地上为伤兵吸伤口溢出的脓血。当士兵的母亲看到这一幕时,她痛哭流涕。别人不明白将军为什么对她儿子这么好,她还伤心,就问她为什么哭。母亲回答说:“他父亲生病时生了毒疮,他用膝盖吸脓的方法对吴将军很好,所以他为了报答他的恩情而死。现在将军这样对待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会为他英勇作战,战死沙场。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悲伤。”
吴起在部队当领导的时候,待遇跟最底层的士兵一模一样。他穿同样的亚麻布,吃同样的粗粮。他睡觉从来不在床板上铺凉席,行军也从来不一个人骑。他经常亲自携带捆好的食物,与下属共患难。
吴起是一个很有军事头脑的军事家。他知道如何带兵打仗,他也知道如何赢得士兵的心。他可以以身作则,让他的士兵为自己努力,从而加强自己军队的实力。
吴永兵
吴起是我国历史上军事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用兵能力和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古籍中占有很大的地位。
吴起出生在魏国。他起初研究儒家思想,后来研究孙子兵法。他在鲁、魏、楚三国任职,都有过大大小小的贡献。最根本的是,他知道如何管理军队。
吴起当将军的时候,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模一样。没有专业化。他睡在没有床的地方
有一次,吴起的一个士兵生病受伤,吴起跪在地上为他吸伤口里的脓。士兵的母亲看着它,痛哭流涕。一问,原来她父亲得了脓肿,被将军如此厚待。为了报恩,她战死沙场。现在她儿子被将军这样对待,她一定会奋勇杀敌,报效他的一生。想到这,她不禁泪流满面。
吴起在魏国任职期间,郡守任希和带兵抵御外敌。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当吴侯在黄河上划船时,他转向吴起说:“山川险峻,真是魏的天然宝藏。”吴其穗回答说:“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在于人民的意志,而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政治统治如果不讲仁义忠信,再险峻的地形也无济于事。历史上,国家的地理堡垒因为暴政而被摧毁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一个国家统治的稳固,在于给人民以德,否则同舟共济的人就会反目成仇。”听了这话,魏武侯连连称赞,点头称是。
1 高中必背初中古诗词文言文五十篇
每个地区都不太一样,不知道适合不适合
一 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逍遥游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过秦论
屈原列传
报任安书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谏太宗十思疏
滕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赤壁赋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登泰山记
二 诗词曲(50首)
静女
无衣
氓
湘夫人
离骚
长歌行
孔雀东南习不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白马篇
归园田居
山居秋暝
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中览古
蜀道难
将进酒
登高
蜀相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
阁夜
登岳阳楼
渔翁
2 高中、初中中文言文“将”的用法将,jiāng 〈动〉 1 (《说文》:“形声。
从寸,酱省声。”案:从繁体字形看,将字从爿,从手持肉之形。
“爿”指木片。“爿”与“手持肉”联合起来表示“在木片上涂抹肉汁”。
本义:带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以带肉汁木片引诱、鼓励。
转义:半液态半固态的涂抹类辅助食品。凡从将之字皆与此本义、引申义及转义有关。)
2 扶持,扶助将,扶也。——《广雅》 案:扶助即辅助。
“将”作为带肉汁的木片是一种实现目的的辅助手段,故有扶助义。 无将大车。
——《诗??小雅??无将大车》 案:此句中的“将”,是“引导”的意思。 天不我将。
——《诗??大雅??桑柔》 案,此例句中的“将”,是激励、引导的意思。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 案:扶将,扶助和引领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 案:将车,引车。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
注:“持也。” 案:将之:激励之、引领之。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送行来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6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7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 湖边。
——元结《贼退示官吏》 8 带领 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9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
——《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
——《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1 行,进 日就月将。
——《诗??敬之》 1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炫外。 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2 必,必定 将拜君赐。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3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4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介〉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
——晋?? 干宝《搜神记》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将子头来。
2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将 jiàng 〈名〉 1 (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
——《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
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
——《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
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
——《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
——《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
——《资治通鉴》 〈动〉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
——《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淮南子??人间训》 将 qiāng 〈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卫风??氓》
参考资料: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4 高中生必背古文有哪些以下这些是 高中课本上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浴乎沂一段)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全文)
谏太宗十思书(十思一段和前一段)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议论的一段)
项脊轩志(姗姗可爱一段)
长亭送别(3小段)
陈情表 赤壁赋 逍遥游 滕王阁序 (全文)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论述的长段)
报任安书(孙子膑脚一段)
屈原列传(屈原即黜 一段,渔父一段,还有一段忘了)
初中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桃花源记…………………………………………陶源明 (全文)
五柳先生传 三峡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了解)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全文)
出师表…………………………………………诸葛亮
5 高中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高中必背古诗词有哪些?
(一)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劝学 《荀子》
逍遥游 《庄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过秦论 贾 谊
屈原列传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司马迁
陈情表 李 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 潜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滕王阁序 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赤壁赋 苏 轼
石钟山记 苏 轼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登泰山记 姚 鼐
(二)诗词曲50首
静女 《诗经》
无衣 《诗经》
氓 《诗经》
湘夫人 屈 原
离骚 屈 原
长歌行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白马篇 曹 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 潜
山居秋暝 王 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越中览古 李 白
蜀道难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登高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兵车行 杜 甫
客至 杜 甫
旅夜书怀 杜 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阁夜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渔翁 柳宗元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 白居易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 李商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锦瑟 李商隐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 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记梦 苏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 陆 游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窦娥冤 关汉卿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
哀江南 孔尚任
注:有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6 初中到高中的所有的文言文词要点高中学习有“诀窍” 即使是中考英语得了满分,高一第一次单元考也可能不及格;即使是初中物理学科的佼佼者,高一物理也可能学不好。由于初高中在学习内容及对学生要求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不少人把高一称为衔接的门槛。但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这道坎并不难跨越。8月7日,一场名为“初中升高中学习方法转变”的公益讲座在福州一中举行,五位名师为上千名即将迈入高中校园的学生面授机宜。本报记者 现将五门学科的学习衔接要点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语文:每天保证半小时阅读 变化:高中语文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因此,学习高中语文,一要善于“发现”,二要善于“表达”。 方法:要留意体察自然、社会和人生,关注文化生活,获得许多发现,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也要学会发现: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的魅力;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对自己的新发现,要学会不断追问,懂得联想和想象。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对高中生来说十分必要,从字音、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整理,搜集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内容,构建起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体系。 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是“积累”和“转化”。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把若干重要的文言篇章熟记于心,文言的实词意义、虚词应用、各种句式的变化其实就已经包含其中了。转化是指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从而能够自己阅读比较浅显的陌生文言文。 此外,要学好语文,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计划当中。高一正是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的好时机,每天至少用半个小时阅读课外书。 数学:耐心+恒心+毅力 变化:高中数学在知识的深度、能力的要求上都比初中有了质的飞跃,内容难度大、抽象,对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为没拿到高分而烦恼。当然,态度决定一切,既有耐心,又有恒心和毅力,相信是能够把高中数学学好的。 方法:学会听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上课听老师分析问题时,应注意思路、方法,掌握了原理,一节课就有收获了。记笔记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但不能因此影响听课,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跳过去。如果发现听课吃力,则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学数学的本质是学解题,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反复思考,理解后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理科的学习中,树立自学的意识非常必要。此外,多做练习对学好数学有很大帮助,但是应该强调“适当”,而不是多多益善,搞题海战术。 英语:语法和词汇是两大要素 变化:进入高中后,英语教材的内容增多,跨度大,不像初中一节课就可以把知识点反复操练到完全掌握,所以更要注意自学,温故而知新。高中英语非常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之中。这除了一定的练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自主阅读。 方法:高一,重在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锻炼听说能力,掌握几个重要的语法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坚持听说联系,着重扩大单词量和阅读量,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高三,提高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和综合性,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此外,语法和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两大要素。“语法万能唯一论”和“语法无用论”都不可取,语法应坚持结合语境中体会学习。对于词汇的学习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阅读中主动记忆。在初记单词时,鼓励结合拼读规则,达到“读其音,知其形”的境界。另外,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夯实锻炼,通过背诵经典课文,主动参与类似英语角的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物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化:物理是高考理综考查的科目之一,理综总分300分,物理就占了120分。根据往年高考成绩,物理科得分不太理想。今年初三毕业生是参加过课改的,而高中物理末参加课改,这样就使原本所具有的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度增大,和其他科目相比,学物理要投入更多精力。
这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制肘”应为“掣肘”。
这句话应写作:
权臣掣肘于内而将帅能建功于外者,从无一人!
翻译如下:
权臣在朝廷内部掣肘(干扰和阻挠)而将帅却能够在外面(指沙场之上)建立(不凡)功勋的人,(自古及今,)从来没有一个啊!
掣肘:
出处廉平掣肘,实为异事。——《梁武帝敕》
释义在别人做事的时候拉扯别人的胳膊肘,比喻干扰和阻挠别人做事。
典故
宓子贱掣肘—— 选自《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原文: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亶父。
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得为书。” 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单父 。”
翻译:
宓子贱(孔子的弟子,名不齐,字子贱)治理亶父(鲁国地名),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推行,将辞别而去时,请求与鲁君平素亲近的两名官吏,跟他自己同去。到达亶父,城里的官员都来参拜。宓子贱命令两个官员作记录。官员刚刚记录,宓子贱在旁时常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官员记录不好,于是宓子贱对此很生气。官员对此不安,请求辞职回去。宓子贱说:“你们记录得不好,你们赶紧回去吧!”两位官员回去,禀报鲁君说:“无法替宓子贱作书记工作。”鲁君问:“什么缘故?”官员答道:“宓子命令为臣记录,又时常牵引为臣的肘部,记录不好(他)很愤怒,官员都取笑宓子。这是导致我们二人要辞别而离开(他)的原因啊。”鲁君长长地叹息道:“宓子以此规劝我的过失啊。我扰乱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够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必定多次了。如果不是你们两人,我几乎犯错误。”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的亶父了,是你的亶父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五年后再向我汇报你的政绩。”
宓子贱恭恭敬敬地答应了,于是在单父顺利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果然把单父治理得很好。
解析
《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中有个故事说:两名书记官在作记录时,他们的主人宓子贱不断地拉扯摇晃他们的手臂,结果写不好字,主人反倒大发其火,把他们打发走了。宓子贱的用意在于提醒鲁君不要听信那些背后说坏话的人,过多地干预自己的工作,免得自己的积极性和正确主张不能得到发挥和实现。这个故事,就是后人常说的“掣肘”的来源。
“掣肘”是政治上的一种惯常现象。多疑的统治者一般不放心自己的臣下,怕臣下坐大不好控制,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在安排一位大臣做一件大事时,常同时安排另一个反对派从旁监督或牵制这位大臣,使他不能形成一种不易控制的力量,免生祸患,这种现象在几千年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因此也衍生出许多故事。
秦国派大将王翦带兵伐楚,王翦提出至少要有六十万人才能灭楚。秦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同意了王翦的要求。“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是个聪明人。他带着秦国的几乎全部兵力出外作战,如果反叛秦国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对此秦王更是清楚,也因此会产生疑惧。而一些奸臣很可能会利用秦王的这种心理,在暗地里对王翦进行陷害,那样王翦就会危险了。对于一个领兵作战的将军来说,如果皇帝不相信自己,处处对自己进行牵制,那么自己就不能专心地对敌。而对于参与战争的任何一方来说,如果不能集中全部的力量投入作战,那么就没有战斗力,就会陷于失败。因此,对王翦来说,无论于公还是于私,消除领导的这种“掣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王翦这一步的。战争中许多反间计,就是利用君主的这种猜疑心理而施用的,并且几乎是百用百灵。宋朝岳飞,麾兵长驱,眼看胜利在望,却被秦桧陷害致死。而秦桧之害岳飞,也是巧妙地利用了赵构的这种心理。岳飞没有消除掉君主的猜疑,没有摆脱那只捣乱的手,因此不但国家统一的大业无法完成,就连自己的性命也无法保证。
“掣肘”是柄双刃剑,可用来护身,也可能会伤身。许多君主利用这一平衡术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但许多昏君也因为玩弄“掣肘”之术而痛失江山,自毁长城。宋朝怕岳飞坐大而先杀为净,结果岳飞虽然不能威胁赵宋江山,却失去了灭金的大好时机,弄得自己在异族的侵略面前步步受制,最后终于被灭。
记得古兵法上说,过去将军在出征时,国君有时会亲自送他出城门,并且会说,在城门以内,我说了算;在城门以外,将军你说了算。也因此有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带兵出战多年,最终打了胜仗回朝,并且很为自己有功而得意。结果皇帝派人拿出一个匣子给他一看,他就傻了眼:原来里面净是别的大臣说他坏话的奏折。如果皇帝听信谗言拿他治罪,那他早死了几百次,更别提会立什么功劳。这位皇帝是可敬的,这位将军是有福气的。
借鉴
现代生活中的掣肘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昙花一现的改革者,究其原因,就是心里酸,看到别人成功,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冷箭,制造蜚短流长,甚至告“黑状”,给改革者施加各种压力。窃以为,谗言中伤、嫉妒、偏听偏信、使绊子、见不得他人成功等弊端,也是“掣肘”的表现。“掣肘”实际上是一种内耗症,它分散了“合力”的凝聚力,有它在作怪,你休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许多人在谈到“掣肘”之害时,都十分愤慨。曾听一位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单位有位才华横溢的人,工作非常积极,他的事迹上了报,还受到市里的表彰,但他的上司却恨他、防他,在升职等方面千方百计地卡他。后来他不敢当“先进了”,干脆懒散一点,他的上司反而高兴。这种怪事,说穿了,是这位上司害怕下属积极,会威胁到自己的“交椅”。可见,在“掣肘”背后,往往有心术不正者在干扰,私心、嫉妒心是“制肘”现象的祸根。
一旦“制肘”现象在身边滋长,你做了好事,却吃力不讨好,你付出了心血、汗水、创造了业绩,却受不到相应的报答;有“掣肘”在作怪,就无法创新进取、建功立业,使人无法独立思考,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思想;由于有人“掣肘”,许多人只能感叹“身不由己”,只好唯唯诺诺,随波逐流、迎合讨好。总而言之,“掣肘”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压制、挫伤了各种人才的积极性。
古代的宓子贱能看到“掣肘”的危害,相信我们也应从中得到启迪。对待“掣肘”,头脑要清醒、意志要坚定,要有宽阔的胸怀,任劳任怨,只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立得直行得端,各种造谣诬蔑、流言蜚语才会不攻自破。凡事要出于公心,有大局意识,围绕目标,形成合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防止“掣肘”现象干扰。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