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公式是由配方法推导来的,那么由ax^2+bx+c(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推导根公式的详细过程如下,
1、ax^2+bx+c=0(a≠0,^2表示平方),等式两边都除以a,得x^2+bx/a+c/a=0,
2、移项得x^2+bx/a=-c/a,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b/a的一半的平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b^2/4a^2,
3、配方得 x^2+bx/a+b^2/4a^2=b^2/4a^2-c/a,即 (x+b/2a)^2=(b^2-4ac)/4a,
4、开根后得x+b/2a=±[√(b^2-4ac)]/2a (√表示根号),最终可得x=[-b±√(b^2-4ac)]/2a。
一、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1、
2、公式描述:一元二次方程形式:ax2+bx+c=0(a≠0,且a,b,c是常数)。
3、满足条件:
(1)是整式方程,即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方程中如果有分母;且未知数在分母上,那么这个方程就是分式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中如果有根号,且未知数在根号内,那么这个方程也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是无理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
解:因为 x^2 +9=0,
则 Δ =0^2 -419 = -36<0
所以 x1 = [ -0 + i √(-Δ) ] / (21)
= 3i,
x2 = [ -0 - i √(-Δ) ] / (21)
= -3i
= = = = = = = = =
百度一下: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若 Δ<0,
则 x = [ -b ± i √ (-Δ) ] /(2a)
函数与方程虽然是有区别的,但又紧密相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也不例外。这是本节标题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合在一起的原因。但是几何与代数在建立迪卡尔坐标系之前是分开的,例如圆锥曲线属于几何学的范畴,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却属于代数学的范畴。现在通过解析几何把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应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二次方程可谓是人类在数学探索的伟大成就之一,它最早是在公元前2000年到1600年,被古巴比伦人提出用于解决赋税问题。在4000多年后的今天,二次方程被用来解决更多样更复杂的数学应用问题,数以百万计的人(尤其是学生)都努力把二次方程公式铭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有人说这是一个令人头秃的求根公式
你是否曾经被这个求根公式困扰过呢?
这个复杂的、难以记忆的公式,是为了求解二次方程ax²+bx+c=0而推导出的。当你还是一个可可爱爱的初中生,解方程便开始纠缠你。你为了想起这个无敌复杂的公式而挠破头皮,最终你还不得不重新推导一遍——往常的教学方式通常利用配方法将公式推导出来。
数学家们花费了几个世纪尝试了无数方法来求解二次方程,其中大部分方法都十分复杂甚至是“反人类”。“配方法”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较为简单易懂的推导,这种方式并非凭借直觉,而是靠“补全平方”来求解。
二次方程课题的提出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因其求解公式的复杂性,这也曾成为几个世纪代数学生的噩梦。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如下,别弄糊涂啊。
1、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
当函数值y=0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
①当
时,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
,其中
的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
。
②当
时,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当
时,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
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
2 抛物线的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1)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2)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3)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决定了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
中a,b,c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设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为:ax^2+bx+c=0,其中a不为0,因为要满足此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所以a不能等于0
求根公式为:x1=(-b+(b^2-4ac)^1/2)/2a ,x2=(-b-(b^2-4ac)^1/2)/2a
扩展资料
韦达定理说明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和系数之间的关系。
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于1615年在著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建立了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提出了这条定理。 由于韦达最早发现代数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有这种关系,人们把这个关系称为韦达定理。
参考资料-韦达定理
公式推导过程:
∵aײ十bx十c=0(a≠0),
∴X²+b/ax十c/a=0,
∴X²+b/aX=-c/a,
∴X²+b/aX十(b/2a)²=(b/2a)²-c/a,
∴(X十b/2a)²=(b²-4ac)/4a²,
当b²-4ac≥0时,
X=-b/2a±√(b²-4ac)/2a
=(-b±√(b²-4ac))/2a,
当b²-4ac<0时,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开平方,方程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求根公式:
X=(-b±√(b²-4ac))/2a,
(b²-4ac≥0)。
解:因为 x^2 +9=0,
则 Δ =0^2 -419 = -36<0
所以 x1 = [ -0 + i √(-Δ) ] / (21)
= 3i,
x2 = [ -0 - i √(-Δ) ] / (21)
= -3i
= = = = = = = = =
百度一下: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若 Δ<0,
则 x = [ -b ± i √ (-Δ) ] /(2a)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如下: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b^2-4ac)^(1/2)]/(2a),(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根号下n+m。
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先将常数c移到方程右边:ax2+bx=-c。
3、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²+bx+c=0(a≠0)。其中ax²叫作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叫作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作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²-4ac)可以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根的判别式有如下关系:△=b²-4ac;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但有2个共轭复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