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起白泡是什么原因

鱼身上起白泡是什么原因,第1张

您好,根据您所说的情况,我们初步分析为您的鱼生病了造成身上长了很多的白色泡泡,可能是由于您买回家没有即时给鱼换水,而造成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鱼缺氧而引起的,建议您不要食用了,鱼生病身上就会有病菌,食用的话怕会把病菌带入人的体内,所以建议您不要食用

应该是白点病,是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布鱼全身。

病鱼隔离,用药:

1。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

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3。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4。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

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同时,其他的鱼最好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5分钟左右,过程中爆氧,注意鱼的状态。如果病鱼多,建议鱼池/缸最好也同样处理。

药液配制计量一定要准确,不能过浓。

提起发财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急、招财猫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另外,还有人想问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发财鱼尾巴上长白点应该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急、招财猫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财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

1、发财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急、招财猫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这是白点病。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1发现后,步先使用加热棒。温度升到28-30度。注意是水温,不是加热棒的设置温度。因为设置温度多数要比最终水温低。

2等两天,看鱼身上的白点是否变大脱落。如果还没有脱落,根据鱼的品种,只要不是怕粗盐的鱼,加入适当的粗盐。可以试着一点点加,观察鱼的反应。如果有异常及时停下。换掉一部分水降低粗盐浓度。同时水温。发财鱼身上有白点用什么药治。

3如果加盐2天后还没有好转。换掉缸内一半的水。从市面上找治白点的药,按量加入。一般一周内就可以痊愈了。因为白点就是寄生虫,是杀菌作用的。

2、发财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鱼身上有白点怎么

发现罗汉鱼身上长白点,这多半是因为感染了小瓜虫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上会长满这种白色的小点,而且到后期白色的点就会变成一层薄薄的白状物。如果不尽早的,罗汉鱼为因此而丧命。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主要发生在水较低的季节。初期白点会主要寄生在罗汉鱼的鳍部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然后在渐渐的扩展到全身。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会,为缓解不适它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严重的白点病会大量的寄生在鱼儿的腮部,增加,导致罗汉鱼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要白点病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在罗汉鱼患病初期可以将水温提高到27-30摄氏度,小瓜虫的生存环境,让那些寄生在鱼体表面的小瓜虫自动的脱落。同时,可以使用03%的盐水浸泡鱼体3-5分钟,每天一次,在3-5天后罗汉鱼即可痊愈。

同时,饲养还可以使用以甲烯蓝2-5PPM,连续浸泡患病的罗汉鱼3-20天;或者使用孔雀绿005-02PPM,每个2-3天药浴1次,连续进行5次左右的药浴,就会发现有明显的效果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饲养者发现罗汉鱼身体上存在白点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进行,药浴罗汉鱼进行杀菌消,然后给它提供一个新的、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它可以尽快的恢复健康。千万不能随意的拖延时间,而导致罗汉鱼大量的死亡哦。

3、发财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发财鱼尾巴上长白点应该怎么办?

发财鱼尾巴上长白点应该是得了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

解决办法: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及时,治愈率可达%。

发财鱼尾巴上长白点应该怎么办?

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养发财鱼需要清道夫吗。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鱼体的营养,并鱼体大量,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

以上就是与急、招财猫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相关内容,是关于急、招财猫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的分享。看完发财鱼身上有白点怎么治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该是白点病,是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布鱼全身。

病鱼隔离,用药,最好用千种药,后两种是剧毒,对人体有害:

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

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3。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4。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

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同时,其他的鱼最好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5分钟左右,过程中爆氧,注意鱼的状态。如果病鱼多,建议鱼池/缸最好也同样处理。

鱼的皮肤感染的,身上起白泡的鱼需要隔离单独照顾,以防感染其他健康的鱼,要勤换水,要用高锰酸钾浸泡对浴缸消毒,和浓度为百分之10到20用高锰酸钾水,对鱼浸泡,消毒~!要保持水质清洁,无污染

鱼肚子里的那种白色半透明的泡泡叫鱼膘。

鱼鳔,俗称鱼泡,是鱼类游动的深度和深度调节器,也是鱼类游动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调节鱼体的比例。

这样,鱼在游泳时只需要很少的肌肉活动,就可以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然而,当鱼沉到一定的水深时,外部巨大的压力会使其无法调节鱼鳔的体积。

这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它忍不住沉到水底,再也浮不起来,最后因为无法呼吸而淹死。

扩展资料:

鱼鳔中含有的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质,其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黏多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且易于吸收和利用。它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从而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

—鱼泡

白点病。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 白点病

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57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2
下一篇2024-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