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起白点是怎么回事

热带鱼起白点是怎么回事,第1张

白点病,实为小瓜虫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现白色小点状,胞囊里有许多小瓜虫的幼虫,鱼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长大直至破囊而出,游入水中,但会再次返回到鱼体侵蚀皮肤。此病的成因有两种可能:

(1)外部传染,即外来鱼只或是所喂食的饵料带来所导致的;

(2)水温剧烈变化或是水质不良。

治疗一般就两种方法,升温或者用药。

(1)缓慢升温至32°C。注意加热棒调至32°C,实际水温估计会升至30~31°C,甚至更少。另此法会经历一段时间小瓜虫最猖獗的阶段,总体治疗周期大约1周,期间最好开增氧泵。但此法个人不建议使用。

(2)用药,一种是比较温和的,以亚甲基蓝为主要成分,下药后水呈蓝色,需10多天才能治愈;另一种是猛的,以高锰酸钾为主要成分,下药后短时间内水呈淡红色。神仙鱼建议还是用神仙鱼专用药,市面上一共就那么几种有名的,选用其体表疾病组合用药,几天即可痊愈。用药期间需开增氧泵。

注意,不管什么方法,白点消失后,务必坚持治疗3天以上,不要立即降温或者换水。此外,为避免白点病的发生,平时饲养时需多注意:

(1)务必保持足够好的水质,勤换水,水质不要有剧烈变化;

(2)喂食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清洁,不要让小瓜虫这样的寄生虫从外带入缸中;

(3)一旦发现有鱼患白点病,要根据病情采取措施,不可拖延。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早春和晚秋是流行季节,多由于金鱼受伤,水霉菌侵入所引起。初期,受伤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并有红肿现象,后期伤口处伸出许多棉絮状灰白色菌丝并出现充血、坏死、溃烂。病鱼表现出烦躁不安,活动异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亡。

治疗方法:

1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2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3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5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热带鱼罗汉身上长白色东西是什么

热带鱼罗汉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它们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优美的姿态,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然而,有些罗汉鱼在身上会长出一些白色的东西,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

1、疾病引起的白色物质

有些罗汉鱼身上白色的物质是由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包括感染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罗汉鱼通常生活在水族箱中,如果水环境不卫生,缺乏氧气和过滤,会引起罗汉鱼身上的细菌繁殖,从而导致它们身上长出白色的物质。

如果鱼缸内的水质干净清澈,鱼儿体表却长出白色肉眼可见的物质,这很可能是革新虫引起的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从水族箱中移走病鱼,进行分离治疗。

2、寄生虫引起的白色物质

罗汉鱼身上也可能寄生有一些细小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表面也会长出白色的物质。寄生虫在鱼体表面繁殖,会形成一些小丘疹,同时这些丘疹上会分泌白色的物质。

3、鱼瘤引起的白色物质

如果罗汉鱼身上的白色物质呈现凸起的形态,并伴随有水泡,那么有可能是鱼瘤引起的。鱼瘤是一种因为鱼类体内细胞DNA突变而引起的肿瘤,罗汉鱼是否会患上鱼瘤通常是由遗传基因、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如果存在遗传或环境问题,那么肿瘤几率将大大增加。

4、鱼鳞形成的白色物质

罗汉鱼身上的白色物质也可能是由鱼鳞形成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罗汉鱼的鱼鳞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毛囊炎。罗汉鱼的毛囊炎通常是由于受伤后,鱼鳞表面细胞增殖异常引起的。

综上所述,罗汉鱼身上长白色东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发现罗汉鱼身上长出白色的物质,不要慌张,要做好水的过滤和换水工作,同时观察罗汉鱼身体是否有其他异常现象,如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专业的宠物医生求助,给罗汉鱼提供最好的关爱和治疗。

可能是白点病,以下供参考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病原体] 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当幼虫感染了寄主后,就钻进皮肤或鳃的上皮组织,把身体包在由寄主分泌的小囊胞内,在胞内生长发育,变为成虫。成虫冲破囊胞落入水中,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产生几百甚至成千的纤毛幼虫。幼虫出来,在水中自由游动,寻找寄主,这就是小瓜虫的感染期。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生活史。

[症状] 热带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01~02ppm)的硝酸汞溶液泼洒,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白点 我给你详细说下

附注

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1加温 比较安全的方法

你没说你的是什么鱼

我想应该是金鱼

找个单独的容器 不能太小 起码一个大脸盆

不用治疗小瓜虫的药 最好有个小过滤,需要一个加热棒。

发现小瓜虫开始,第一天隔离,升温至22℃。停食!

第二天,升温至26-28℃,放入盐和黄粉(避免小瓜虫病的继发的局部感染)。

第三天,升温至30℃,清洗过滤的滤棉。

一般在第四天就能发现鱼身上的白点明显减少,但可能会充血。别着急,很正常,属于小瓜虫病的继发症状,所以我们要用盐和黄粉来作为抗菌消炎药物。注意每两天我们要清洗滤棉一次,补加黄粉一次!

一周后,鱼身上的白点基本消失。不过为了能彻底消除,我们还要观察几天。状态恢复的话少量进食。

我是观察3-5天,3-5天后鱼的状态也会恢复,进食正常,此时方可转入大缸!

2使用药物 比如鱼店有白点净 孔雀石绿 硝酸亚汞 都是治疗小瓜虫的特效药 不过毒性强 不注意用量 容易对造成伤害 孔雀石绿和硝酸亚汞 毒性更大 对人体有害 不要碰到皮肤 也不要让小孩玩

其实很多白点净含的成分也多是 孔雀石绿

弄一个大脸盆 起码要有5公斤水的容量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比例 加入你买的药物

比如孔雀石绿 有溶液的浓度较低 还有卖小瓶精粉的 加到水变绿就行 颜色不要太深 过量就中毒了 连续3天 每天一次 每次药浴20-30分钟 要加气头爆氧,药浴后继续放到隔离容器中,加黄粉和盐 盐度不超过1% 黄粉加到变色即可 防止病情扩大。 期间严格停食禁喂

注意加药的用量 严格按说明加入 不会对鱼有伤害

白点消失后继续隔离静养3-5日 待状态恢复 逐步少量喂食后 能正常进食 再转入大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76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5
下一篇2024-0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