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话日常用语有哪些?

无锡话日常用语有哪些?,第1张

无锡话日常用语如下:

1、喃尼:我们。  

2、撒个:什么。

3、砖气:回家。

4、切桑活:找抽,欠揍。

5、歪灶猫:形容人精神不振,生病的样子。

6、显到:太好了,很漂亮。泛指物或事。到,助词。还有好到、难看到、气到。

7、一来兴:一下子。

8、斗鸡眼:眼珠子都靠中。

9、卖相:外表、样子、架势。

无锡地处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人杰地灵。长期以来,无锡的人民群众在口语中提炼产生了大量的俗语。它是无锡方言土语中闪光的明珠,是无锡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俗语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通俗形象的定型词组或句子。一般认为谚语是俗语的一种,而且是俗语的主体部分。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也包括在俗语之内。

从无锡地方俗语的组成结构,形式以及名称分类上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除谚语外,也包括歇后语,成语、惯用语等等。

(一)无锡的谚语

谚语是通俗浅易、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常以口语的形式,比喻或概括的手法表现人民群众实际的生活经验与感受,是一种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和使用的“现成话”。无锡地方俗语大都属于这一类。例如:

不识货,货比货。

金乡邻,银亲眷。

弯扁担弯弯在,硬扁担硬爽脆。

村上有个好嫂嫂,满村姑娘齐好学。

烂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

叫化子(乞丐)不留隔夜食。

自扳砖头自磕脚。

(二)无锡的歇后语

从体式上看,有的无锡地方俗语是歇后语。它原则上由前后两个语言片断构成,前一部分用来对某一事物或摹一行为动作加以比喻,形容或描绘,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所说的意思加以解说或点明,即所谓“前‘喻’后‘解’”。用歇后语说话,本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说,留给人家去体会,所以叫歇后语。现在常见的是前后两部分都“和盘托出”。例如:

大浮杨梅——只吃不袋。

出头椽子——先烂。

等天落雨尸——干死稻。

老和尚敲木鱼——实笃笃。

和尚要钱——经(竟)要卖。

宜兴的茶壶——突出一张嘴。

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拿。

驼子跌跟斗——两头不着实。

人情急如债——顶着锅子街头卖。

(三)无锡的四字俗语与成语

有的无锡地方俗语是四字结构的习惯词组,具有较强的比喻、借代性质,可算是四字俗语。例如:

额角头高 嚼舌头根啃老骨头

死蟹一只宝塔结顶 笃定泰山

朝南面孔 贼勿空手 一句闲话

无锡地方俗语中有一些四字结构、整齐精练的习惯词组,虽没有在《现代汉语吃了不耐饥:“面黄昏,粥半夜”。“暴(刚)穷不要吃粥,暴(刚)富不要造屋”。则是说不要因为开始穷就喝起粥来,把肚皮撑大了,反而越吃越多、越吃越穷;而刚富裕起来,也不要急于造房砌屋,还是等积蓄多了再说。因为“没有三年陈油酱,请不起泥水匠”。

——在恋爱婚姻上,需要“挑挑拣拣”,但是挑人品呢?还是挑门户呢? “会拣拣人头,不会拣拣门头”;而有的是“先看房、后看郎”。

——子女必须从小就抓紧培养教育,打好基础,因为“不怕不长,只怕不养”;“从小看看,到老一半”。而讲到孩子将来有无出息,一些人常常这样断定:“好么楼上楼,不好么楼下搬砖头”。

——“看看不长,立出来一丈”,是讲人不可貌相。人需要打扮,但过分打扮会适得其反:“生得俏只是俏,装得俏引人笑”。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是讲适可而止,不可贪吃贪心。

——“看人挑担不吃力”,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人家想想,也有“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

——讲人言可畏的有:“舌头底下磕煞人”,“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比喻请人不当,识才有误:“造房子请着个箍桶匠”。

——讲节气与穿衣的关系,“捂春三,冻八九”;“白露身不露”。预测天气阴晴:“晴天落早雨”;“干燥冬至邋塌年”;“小暑头上一个雷,半个黄梅又重来”。“夏至不给人家莳秧,冬至不给人家看更”,则是讲夏至白昼最长,冬至则夜晚最长。

——反映农业生产的农谚:“麦要抢,稻要养”;“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说明了水稻在白露以后的四个节气中成熟、收割的情况。

有的无锡地方俗语道出了一部分无锡人的社会心态,如“一蓬风”,(一窝蜂)反映了从众心理。“一白遮三丑”,代表了一些人的审美观点,以为长得白就好看。“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说出了一些无锡人的恋乡心理。有的无锡地方俗语有较强的思想性,有规劝、忠告的功用,可作为指导人们的信条。如“吃啥饭,当啥心”,叫人要有责任感、事业心,要尽职尽责;“越吃越馋,越歇越懒”,“只有懒人,没有懒地”,“猪困长肉,人困拆屋”都是劝人要勤劳,莫懒惰。“若要享福,鼻头朝北”是说人生在世,不要光想享福。“相骂无好话,相打无好拳”,是说相骂吵架都不是好事情。这些俗语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上虽然仅属举例,但“管中窥豹”,确实可看到无锡地方俗语内容的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都有俗语点到说到。它是我们无锡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知识的总结与智慧的结晶。尽管一条俗语只是概括总结了一点认识、一条经验,许多俗语又都属无名氏之作,但细细琢磨,无不显示了人民群众认识社会,了解自然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一句好的俗语中领悟到做人之道、办事之理。

无锡地方俗语充分体现了全民性俗语的许多共性。一是短小、凝炼,有极强的概括力,象压缩饼干一样,把丰富的内容浓缩成精辟的语言表达出来,象“百步无轻担”,“懒人挑重担”,“懒人说懒话”等都是用简洁扼要的语言阐明了深刻的道理。

二是也具有双句结构形式。两个分句往往成双结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如“火要空心,人要实心”,“船头相骂,船尾搭话”,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三是双句结构的俗语常用尾韵,如“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六月六,猫狗沐冷浴”,“说得紧张,见得平常”,“早起三光,晚起心慌”,“黄毛丫头十八变,临上轿还要变苎变”。有的甚至前后句最后一个字相同。如“一日三顿,夜饭安顿”,“对你客气,你当福气”,“屋有千间,还少一间”,“一个泥水匠,十八个赖衬匠”,“媳妇做到头,阿婆一凑头”。这些俗语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也便于记忆。

四是用字平易,显得质朴自然,象家常絮语,深入浅出。如“三日新鲜四日厌”,“嘴大喉咙小”,“帮忙帮忙,越帮越忙”,“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

无锡地方俗语又有哪些个性呢?主要表现在:

其一,鲜明的地域性,打着清晰的地方文化的印痕。

无锡地方俗语是俗语的地方变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它是在无锡人所生存的一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产生出来的,同太湖流域、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密切相关。如“螺蛳壳里做道场”,“吃屎吃着酱板头“,“说着风,就扯篷”,“小暑头上一个雷,半个黄梅又重来”等俗语中的“螺蛳壳”、“酱板头”“扯篷船”、“黄梅天”都是当地所有,又都为无锡人习见、熟知的,体现了俗语同言语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展现了地方特色,而又有生活气息。

无锡的一些风俗习惯,也萌生了一些俗语。如舅舅,无锡人一般称“老娘舅”,他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仅次于父母的至爱亲朋,家中有了纠纷,要请他来调停裁决,因而就产生了“天下娘舅大”这句俗语。有的人把热心街道里弄调解民事纠纷的干部也称为“老娘舅”。 “朝南面孔”是因为无锡人请客吃饭,有名望的人或长辈总是朝南坐有关。而:吃素碰着月大”是过去老年人常要吃一个月素食,有时碰上大月,就得多吃一天素。所以后来常用这句俗语来比喻事不凑巧。其他如“立夏见三鲜”,“冬至大如年”,“做媒人吃十八只蹄膀”等俗语也都展现了风俗人情。

其二,受语言风格的影响,有的无锡地方俗语往往表达得幽默诙谐,具体形象。

俗语的创造和最有实践经验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尤其是口语)密切相关。一些无锡人平常会话较幽默风趣,能拙中见巧,俗中有趣。如发起火来要打孩子,尽管心头非常光火,可嘴上压住了火,只是骂道:“不识相,请你吃辣花酱!”如果拿起竹竿要打,则又会说:“请你吃笋烤(拷)肉2”你倘不慎丢了东西,有的人会用“死人还看口棺材呐”这句话来奚落批评你,说得相当尖刻!因此,不少俗语如“强盗女儿贼外甥”,“阿巧爷碰着阿巧娘”,“吃饭不知道饥饱,困觉不晓得颠倒”,“修了牙齿,坏了脚跟”作为群众日常用语的升华,无不诙谐有趣,说得有理。

另外,有的无锡地方俗语假以生动的形象,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情趣。如“男子吃饭赛狼虎,女子吃饭象绣花,(还有‘女子吃饭数珍珠’的说法)”,说得生动形象极了。“鼻涕说鼻涕,自己鼻涕嗒嗒滴”,“面皮老老,肚皮饱饱”,有力地嘲讽了一些人“正人不正己”, “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以及那种“检讨一阵子,舒服一辈子”的现象,这些无锡地方俗语之所以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深刻,正是建筑在无锡人口语具体形象,生动的基础上的。

其三,在俗语用词上,带有明显的无锡方言词或方言音。

无锡方言土语在俗语里的使用是无锡地方俗语的又一特点。无锡人一般说“不”为“勿”,所以好多俗语中的“不”要念“勿 (fe)”音。如“看人挑担勿吃力”,“勿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又比如“死”字,在俗语中由“煞”代替,如“等天落雨干煞稻”,“热豆腐烫煞养媳妇”,“皇帝不急,急煞太监”,“一钿(钱)逼煞英雄汉”,“处暑处暑,热煞老鼠”。“冷在风里,穷在债里”,用无锡方言念,又得念“冷勒风里,穷勒债里”。 “金窝银窝,不及自己家的草窝”中的“窝“要念成“窠(kou)”。

由于念的方言音,所以,有的无锡地方俗语说得写不得,如“口(a)卖不值钱”,“口(a)着不是轮着”中空着的字念“啊”音,强迫之意,但字形不知如何书写为好。还有如“莳秧照上口(da)”的口念“汰”音,行的意思,也不知怎样写为准。

其四,在引用上,有的无锡地方俗语原则上离不开上下文,需一定的语境。

因为它只说了比喻部分,不说出说明部分,所以为了领会起来效果更好,在引用时,前要有铺垫。如“租田当自产”,往往是在人家借了东西,迟迟不归还的情况下说的。意即把人家的东西借来当成自己的了。其他象“蚂蟥不能听见水响”,“聋譬听不见狗咬”,“狮子大开口”,“拣不落的菠菜头”,“要吃三年萝卜干饭”,“冷灰里爆出热火星”等等俗语的使用也是如此,因为使用的不是它们的本义,只是作为喻体,成为语言中一种很形象的材料,以用来喻说事理。当然无锡地方俗语与其它的地方俗语一样,在使用范围及对象上有不少局限。随着时代的前进,无锡地方俗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淘汰了一些思想内容低劣或者难以理解的方言;一些带有新的思想内容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甚至靠近普通话的方言正在产生。我们在使用地方俗语的时候,尤其在书面上使用时,应该注意语言的再加工,以有助于普通话的推广,不悖汉语规范化的宗旨。

来自:百度

无锡话日常用语:

1、尼啊碍

注解:你想怎么样。

2、哈来腔

注解:乱来。

3、莱胚

注解:偷懒的人。

4、母不劲

注解:没意思,无聊。

5、狗起劲

注解:莫名的激动。

6、歪灶猫

注解:形容人精神不振,生病的样子。

7、侯调个

注解:形容做事马虎、大意。

无锡话的特点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

无锡本土方言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是“俚”。“俚”不能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也有”笃“ ”得“ ”家“等后缀。它们的人称代词的复数没有统一的后缀;又不同于西面常州等地的方言。

无锡人称代词在全境并不统一,无锡城区和周边多数地区后缀是“俚” ,我们:我俚,你们:你俚 他们:佗俚。但是在东部的锡山区和新区大部分地区人称代词以及后缀都不统一。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参考资料:

http://mkdlygecn/zhanzheng/a78/01/009/09-5htm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大雾不过三。(湖南)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河北)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我们仅能看

无锡话日常用语有:

你好!吃饭了吗?--你好!嗯吃饭勒?

(挂电话)好的。再见!--好个。再委!

下午到哪里去玩了?--下昼里到喽搭去白相个嗮?

上午我到学校里去找你的--下昼里我到学堂里去寻你个

你们都是一个单位的吗?--你俚侪是一个单位个啊?

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饭啊?--啥辰光请我俚吃饭嗮?

这个女孩子很聪明的--伊个毛丫头蛮聪明个喏

那个男孩子个子真高--果个男佬小长得长到则个

这个时候家里没人--伊个辰光窝里向呒不人个

我们在哪里见面?--倷伲来勒喽搭碰头?

他们骑自行车出去了--佗俚踏则脚踏车出去咧

这个星期你有什么安排?--伊个礼拜你啊有啥个安排?

那只烤红薯要卖多少钱?--果只烘山芋要卖几铜钱?

最后一只了,便宜点卖给你吧--阿末一只咧,便宜啲卖畀你吧

多少钱?--几呼钞票?

一元五毛钱--一块五角洋钱

能再便宜点吗?--啊好再便宜啲咧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37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2
下一篇2024-0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