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示爱的,我想你、我爱你,用诗词该如何表达?

古人是怎么示爱的,我想你、我爱你,用诗词该如何表达?,第1张

导语:古人是怎么示爱的,我想你、我爱你、我要你,用诗词该如何表达。

"我爱你"这三个字,不管男人还是女生,都很愿意听到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说。但"我爱你"三个字有时候有些尴尬,为何这样说呢?

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不好意思,"我爱你"这三个字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如果碰到这样脸皮薄的男人,女生是很烦躁的,甚至会经常拿这个说事"你就是不爱我,在一起这么多年,你连'我爱你'都没对我说过。"

而有的人脸皮又比较厚,动不动就"我爱你"挂在嘴边,可能一开始还很受用,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对方花言巧语有些假。甚至有的人心里还会想"你是不是天天在外面,也这样跟别人说。"

《大话西游》里,周星驰扮演的至尊宝对朱茵扮演的紫霞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於此,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这个女孩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对心爱的人说"我爱你"太俗气,而且就三个字显得干巴巴的。但如果用周星期这段台词,又让人感觉有些假,而且太长了估计话还没说完,你想表白的人已经听得不耐烦了。这段台词虽然很经典,也很有煽动力,但却不是很实用。

你会不会为此而烦恼呢?莫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很多事情因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比古人厉害多了,但表达爱意方面,我们却比古人差的远。

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用诗词表达我想你,我爱你,我要你的。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俗!俗不可耐!

前些年有首歌非常火爆,大概是这样唱的"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玩意真俗,俗不可耐的俗!其实他完全可以写"就像黄鼠狼爱鸡",写什么老鼠啊。

司马相如说: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这算是比较早表白爱的诗句了,虽不及唐宋诗人那般用词优美,却也贵在直白。

元好问说: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句词甚至被金庸先生用到他的名作《神雕侠侣》中,这是爱的多深,可以生死相随。

李商隐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而白居易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是示爱的经典句子。当然怎能少的了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再来看看女诗人是怎么表达"我爱你"的,汉代才女卓文君著名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甚至被我们现代人写成了歌曲,拍成了电视。

记得几年前,有个同事暗恋向另外一个同事很久,一直没有勇气表白。后来他找到了几句表白的诗词,他用本子记录了下来。有一天,部门开完小会正准备离场,这哥们鼓起勇气说,各位等我一下我有话说。

然后他跑去位置上拿来一束花,然后对那个他暗恋了很久的女生念了几首诗。当然引来阵阵掌声,那些已经结婚的和已经有男朋友的女生,很是羡慕,都感觉自己少了这么一次表白。从此以后,这件事便成了我们公司的佳话。

对比一下"老鼠爱大米"和"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还不快把这些句子收藏起来。你在生活中用唐宋宋词表白过吗?你平时又是怎么对心仪之人示爱的呢?

"我想你"哪里比得过"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也不方便,所以,如果恋人如果分居两地见上一面就非常难了。便是由于这样,表达"我想你"的诗词非常多。

最经典的,可能要算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和唐伯虎的"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因为表达"我想你"经典的句子太多,今天我就只说说那些女诗人的句子吧。

唐朝才女鱼玄机在《江陵愁望寄子安》一诗中,写道:"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李清照在《浣溪沙》中这样写道: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还有《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然李清照最著名的思念词,是《醉花阴》但整首词并没有直接表达思念的句子。而是重阳的黄昏独自饮酒,通过景色来描写她的思念之情。

同样是宋代的才女,朱淑真这样表达"我想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而宋代的魏夫人则在《减字木兰花》中说:

"玉人何处。又见江南春色暮。芳信难寻。去后桃花流水深。"

才女唐婉和陆游的爱情故事都熟悉吧,虽然被棒打鸳鸯,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却不曾因离婚而淡化。唐婉思念陆游,在《钗头凤》中这样写道: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我要你"有点羞羞,就更不能直接说了

李清照的表达非常经典含蓄,或许她比较害羞,看看李清照怎么写的: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当然,相比于李清照,浪漫的李白身为大老爷们肯定没那么含蓄,他直接用劝的。"人生苦短啊!"看看李白的原句: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孤守空闺,孤眠愁锦衾。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他的《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用的则是迂回战术: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三更天了,街上人少路滑,这天又冷,不如别走了……。好像这法子确实不错,是不是有点家里没人,要不要上楼喝杯咖啡的味道。

宋代词坛大家柳永是个中高手,且看他的两首《斗百花》:

《斗百花·春色韶光明媚》

怨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斗百花·满蕊宫腰纤细》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说到这个,怎么能少的了清词大家纳兰性德呢?他的《眼儿媚》也是经典之作。

"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休笼彩笔闲书字,街鼓已三挝。"

你学会了吗?这个必须学会,有些话不能太直接,所以得这样说。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我爱你,我想你,我要你的句子?你平时是怎么表达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饮酒饮酒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

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并序〉

〈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饮酒诗〉之一

哀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殇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诗〉之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令,百世谁当传。

诗人一下笔,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一个矛盾现象: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可谓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首阳山)。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互让君位。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被饿死。诗人紧接着义正严词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古圣先贤要讲那样的空话呢?

诗人又举出荣启期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之类的说教是空话。荣启期是一个安贫乐贱的人,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善人。孔子说荣启期:“善乎,能自宽者也。”但这位善人九十岁还是以鹿皮为衣裳,以绳索为衣带,过着饥寒生活,像他青壮年时一样。 但是伯夷、叔齐也好,荣启期也好,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善报,死后名声却流传后世。他们所以能名声传世,依赖的就是固守贫困的节操。陶渊明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固守穷节的贫士。

〈饮酒诗〉之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饮酒诗〉之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来去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以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饮酒诗〉之五

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饮酒诗〉之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毁誉。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这首诗是说三代以来,人们是非不分,只是顺应时势随声附和。作者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世上人们的行为有千万种,谁知怎么叫是,怎么叫非?有些人只简单粗略的从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随着别人表示赞誉或诋毁。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情很多,但豁达之士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世俗中愚妄之辈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决计归隐。

〈饮酒诗〉之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作者饮酒食菊,远离世情。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自得。秋天是菊花最佳的时候。带着露水,采菊浸酒而饮,菊香和酒香融为一体,极佳。屈原《离骚》中说:“朝食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因为菊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洁。饮此忘忧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脱俗。虽说是对菊独酌,但兴致很高,饮之不足。太阳落山,群动皆息,飞鸟归林。我在东窗下长啸一声,且舒怀。

<饮酒诗〉之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但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作者要学习松树的风格,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青松在东园,杂树没其姿。等到严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当松树很多连成林时,这种品质不被人看重。孤松挺拔,人才称奇。独自饮酒,时复远望。想到自己这一生,好象在梦幻里。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饮酒诗〉之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这首诗假托田父与自己的问答,来表示终身归隐的坚决态度,以答复那些好心劝他出仕的人。清晨闻见扣门声,没等穿好衣裳就跑着去开,原来是好心的老农,提着酒,打远来问候我,劝慰我,怀疑我的所作所为不和时宜,违背世俗。田父说:“破衣茅屋,不是高栖之地,整个社会都崇尚同流合污,希望你也能随波逐流。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世人皆浊,何不汩其泥而扬其波?’诗人回答田父说:“深感父老好心相劝,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与人和谐一致。重返仕途诚然是可以学的,但违背自己的本性去做,岂非糊涂!暂且一起欢饮吧,我的车驾不可能返回。归隐的决心已定,再说也没用。”

〈饮酒诗〉之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饮酒诗〉之十一

颜生称为仁,容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足恶,人当解意表。

孔子的弟子颜回,可谓仁者也。然而他29岁,头发尽白,早死。荣启期也是有名的好人,但九十岁还过着饥寒生活。他们虽留下身后美名,但死后何所知。 人生在世,有些人厚自养身,把身躯看得千金一样贵重,但临终时,再宝贵的身躯,也得消灭。西汉杨王孙于病危时,嘱其子裸葬,要以身亲土。人当解其真意。这首诗的前八句说名不足贵,后四句说身不足惜,都是愤世之言。

陶渊明写《饮酒二十首》诗时,酒喝得不少,家中也经常断酒喝。当他写成十九首诗时,家里的酒坛酒罐又空了好几天。就在这个时候,一天清晨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陶渊明披上衣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李老汉,抱着一个酒坛,站在门外。李老汉说:“我们家大清早刚酿成的酒,我想让你尝个鲜,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陶渊明一看送酒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 我几天不吃饭不觉饿,可是这几天没喝酒,简直渴得要死!” “我还不知道你!”李老汉说,“就算渴死了,也要当酒鬼”。 两个人朗朗地笑起来。 进到屋里,陶渊明急不可待地倒出一海碗酒,浅**的酒液散发着迷人的酒香,叫人垂涎三尺。因为是刚酿成的酒,没有经过滤,酒面上漂浮着一些酒糟,像一些白蚂蚁。陶渊明去找漉酒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挠头,想起头上缠的葛巾,蒙在一只空碗上,把另一碗浑酒倒在葛巾上。他掸了掸葛巾上的酒糟,重新把葛巾围到头上,头上的葛巾也飘逸着迷人的酒香,这股酒香,通过鼻子,一直钻到陶渊明的肺腑里。“这是个好法子”,陶渊明得意地说,“又过滤了酒,又能戴在头上闻香”。陶渊明举起那碗滤清的酒一饮而尽,顿时觉得两眼发亮,两掖生风,每一个毛孔都透气,每一个细胞都快活。

〈饮酒诗〉之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于所知。

〈饮酒诗〉之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合邈异境。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首诗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较,认为醒者拘与世俗之见,显得愚钝可怜;醉者能勘破虚伪,倒见出他的清醒。说明世事昏昏,不堪闻问,只好用沉饮迷醉,以示愤慨。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两个人互相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醒者小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告诉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该秉烛夜饮。

〈饮酒诗〉之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陶渊明过着宁静的乡居生活。这一天,他邀请友人松下坐饮。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喝酒没有桌凳可凭,只好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没有丝竹音乐,只能听风吹松叶,只能听父老杂乱言。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在醉意朦胧中,自我意识消失了,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态可掬的诗人形象。诗人最后说:有些人迷恋于虚荣名利,而我则知“酒中有深味”。魏晋以来,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们所追求的是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只有通过饮酒,才能达到这种境界。酒之深味便在于此。

〈饮酒诗〉之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寞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逼催,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饮酒诗〉之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蔽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作者感叹自己少年好六经,有济世之志,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乃安道守贫,隐居躬耕,甘历饥寒之苦,而又孤独没有知己。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在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在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饮酒诗〉之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远,鸟尽废良弓。

作者用幽兰待清风以显其清香,比喻自己怀才待机。然而仕途险恶,鸟尽弓藏,所以只好隐居以芳香自守。生长在前庭的幽兰,饱含芳香,等待清风吹来。因为清风才能把它的芳香吹到远方,以别蒿艾。我现在好象失去方向,不认旧路。我想隐居田园,顺其自然,路子就能走通。我觉悟到归田隐居是对的,因飞鸟已尽,良弓该收藏了。

〈饮酒诗〉之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袪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常失显默。

这首诗作者借西汉末年杨雄表达自己的志向。杨雄字子云。王莽篡汉时,那些巧言善辨之士,歌颂王莽称帝是天意,因而都得到封赏。杨雄不肯趋炎附势,因而没有封侯。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他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他攻伐别国的计谋,他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饮酒诗〉之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停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饮酒诗〉之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均当恕醉人。

陶渊明是以饮酒为题材,大量创作酒诗的第一人。他的诗,可谓篇篇有酒,寄酒为迹。伏羲、神农是传说“三皇”中两位最古老的帝王,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世上已经罕见那样纯真的人。只有那个一生勤奋奔走的孔子,还想把四分五裂的东周社会弥补复原,让民风世俗再回到那个淳朴的时代。孔子的奔走努力虽然没有达到天下大治,他所期待的凤鸟虽然没有飞来,但经他整理研究,殷周以来的诗书礼乐,总算由残缺不全而恢复一新。可是,自孔子在洙水、泗水之间设坛施教的事业停止以后,他的微言大义就再也听不见了。世风江河日下,以致出现了那个疯狂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把诗书烧成灰。好在西汉初还有伏生等几个老儒生,传授六经的工作勤勤恳恳。可是为什么隔世之后,六经就没人爱好和亲近了呢?如今有些人也像孔子那样成天在外驰车奔走,可是没有人前来礼贤问津最后突然转到饮酒上,在这样令人绝望的世风下,我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只好痛痛快快地饮酒,才对得起头上戴的过滤酒的葛巾。陶渊明饮酒诗写了二十首,这是最后的一首。这组诗是借酒后直言,谈出自己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因为是酒后直言,所以难免有谬误之处。“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这是二十首饮酒诗的总结。

饮酒这首诗的作者及内容

魏晋 - 陶渊明 - 饮酒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题目:饮酒

内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

饮酒这首诗的韵脚是

ou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这首诗的解词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绝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这首诗的诗意

饮酒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是陶渊明的吗?如果是的话那就是饮酒二十首并序。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三∶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因为不知道你说的哪一首,但是其中第五是最出名的,一般饮酒也指的是第五首,其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就的是一种清心寡欲,恬淡从容的心境;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名句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真意是指何物,就让无言来意会吧。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

饮酒的主旨是什么,饮酒 陶渊明的主旨,饮酒这首诗的

主旨: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背《饮酒》这首诗的诀窍

先弄清意思吧

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傍晚南山)山气氤氲(yīn yūn ),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鸟,结伴而归。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表达。(

饮酒 这首诗

作者是(陶渊明) (晋)朝诗人,是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人。人称他(靖节先生)

他还有什么古诗。桃花源记

饮酒这首诗的解词译句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诗共20首,非一时之作。诗人在这一组诗的原序中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铨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知,这组诗多为诗人饮酒之后所作,内容多寓感慨,与"饮酒"之事无关。本篇为陶诗之代表。 

在陶渊明之前,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在人生认识上,似乎还是屈原所树立的那种忠君爱民,以死报国的人生道路占据着统治地位,而陶渊明却把出仕从政看作是为了生存或某种虚幻的名利而使自己的心神(精神)为形体所役使:"既自以心为役使,奚惆怅而独悲?"发出了"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的断喝,并且身体力行地归耕于田园。这样,陶渊明就为屈原之后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另辟新径,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追求,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屈、陶一进一退,一仕一隐,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观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后,无论是王维、白居易式的亦官亦隐,还是苏东坡那种仕隐矛盾,进退合一的双重心理,都是从屈、陶的两种基本模式中变化而来的,这一点,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陶诗的意义则与这种思想密切相关。首先,田园生活为他提供了新的审美客体:"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以上均引自《归去来兮辞》)。从而开创了田园诗派;其次,与田园题材及其人生的追求相契合,平淡自然成为了他的美学追求,这一点,使他在"俪采于百句之偶,争价于一字之奇"的"采俪竞繁"的六朝时代,卓然独立,开启了唐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先河,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考 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田园诗:饮酒二十首》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其三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这首诗是说三代以来,人们是非不分,只是顺应时势随声附和。作者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世上人们的行为有千万种,谁知怎么叫是,怎么叫非?有些人只简单粗略的从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随着别人表示赞誉或诋毁。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情很多,但豁达之士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世俗中愚妄之辈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决计归隐。

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作者饮酒食菊,远离世情。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自得。

秋天是菊花的时候。带着露水,采菊浸酒而饮,菊香和酒香融为一体,极佳。屈原《离骚》中说:“朝食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因为菊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洁。饮此忘忧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脱俗。虽说是对菊独酌,但兴致很高,饮之不足。太阳落山,群动皆息,飞鸟归林。我在东窗下长啸一声,且舒怀。

其五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但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作者要学习松树的风格,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

青松在东园,杂树没其姿。等到严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当松树很多连成林时,这种品质不被人看重。孤松挺拔,人才称奇。独自饮酒,时复远望。想到自己这一生,好象在梦幻里。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其六

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繿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这首诗假托田父与自己的问答,来表示终身归隐的坚决态度,以答复那些好心劝他出仕的人。

清晨闻见扣门声,没等穿好衣裳就跑着去开,原来是好心的老农,提着酒,打远来问候我,劝慰我,怀疑我的所作所为不和时宜,违背世俗。田父说:“破衣茅屋,不是高栖之地,整个社会都崇尚同流合污,希望你也能随波逐流。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世人皆浊,何不汩其泥而扬其波?’”

诗人回答田父说:“深感父老好心相劝,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与人和谐一致。重返仕途诚然是可以学的,但违背自己的本性去做,岂非糊涂!暂且一起欢饮吧,我的车驾不可能返回。归隐的决心已定,再说也没用。”

其七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首诗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较,认为醒者拘与世俗之见,显得愚钝可怜;醉者能勘破虚伪,倒见出他的清醒。说明世事昏昏,不堪闻问,只好用沉饮迷醉,以示愤慨。

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两个人互相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醒者小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告诉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该秉烛夜饮。

其八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作者感叹自己少年好六经,有济世之志,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乃安道守贫,隐居躬耕,甘历饥寒之苦,而又孤独没有知己。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在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在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

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其九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作者用幽兰待清风以显其清香,比喻自己怀才待机。然而仕途险恶,鸟尽弓藏,所以只好隐居以芳香自守。

生长在前庭的幽兰,饱含芳香,等待清风吹来。因为清风才能把它的芳香吹到远方,以别蒿艾。我现在好象失去方向,不认旧路。我想隐居田园,顺其自然,路子就能走通。我觉悟到归田隐居是对的,因飞鸟已尽,良弓该收藏了。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回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陶渊明这首诗回忆了自己过去的一段离家求官而中途受阻的往事,表明自己如果不因为温饱是不会踏上这条漫长遥远、风波四起的为官道路的。

其中“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是一语双关。“道路”既是离家“远游”的路途,又是“为官之道”;“风波”既是路途遭遇水面上的风和波浪,又是“官场的动荡、龌龊”。《宋书﹒陶潜传》载“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就是说,渊明曾发生过“弱冠之年作小官,因官场不洁而离去的事”。陶渊明的这首诗也许就是说的此事吧。他感叹道,离家求官的道路漫长遥远、动荡不定,而冒着这样的风险却只图“一饱”,这确实不是明智之举。罢了,还是回去避人独居,还我闲适而安定的生活吧。

过去曾经远离家乡到外面求官,直至到了东海边沿。道路漫长遥远,中途又受阻于动荡不定的风波。是谁促使我离家求官的呢?似乎是饥饿所驱使的吧。极尽全力只为营求温饱,获得温饱只需用少许的精力就可满足而绰绰有余了。恐怕这并非良策,还是勒马回归避人独居吧!

其十一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渊明过着宁静的乡居生活。这一天,他邀请友人松下坐饮。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喝酒没有桌凳可凭,只好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没有丝竹音乐,只能听风吹松叶,只能听父老杂乱言。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醉意朦胧中,自我意识消失了,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态可掬的诗人形象。

诗人最后说:有些人迷恋于虚荣名利,而我则知“酒中有深味”。魏晋以来,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们所追求的是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只有通过饮酒,才能达到这种境界。酒之深味便在于此。

其十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诗人一下笔,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一个矛盾现象: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可谓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首阳山)。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互让君位。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被饿死。诗人紧接着义正严词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古圣先贤要讲那样的空话呢?

诗人又举出荣启期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之类的说教是空话。荣启期是一个安贫乐贱的人,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善人。孔子说荣启期:“善乎,能自宽者也。”但这位善人九十岁还是以鹿皮为衣裳,以绳索为衣带,过着饥寒生活,像他青壮年时一样。

但是伯夷、叔齐也好,荣启期也好,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善报,死后名声却流传后世。他们所以能名声传世,依赖的就是固守贫困的节操。陶渊明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固守穷节的贫士。

其十三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莸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葬何足恶,人当解意表。

孔子的弟子颜回,可谓仁者也。然而他29岁,头发尽白,早死。荣启期也是有名的好人,但九十岁还过着饥寒生活。他们虽留下身后美名,但死后何所知。

人生在世,有些人厚自养身,把身躯看得千金一样贵重,但临终时,再宝贵的身躯,也得消灭。西汉杨王孙于病危时,嘱其子葬,要以身亲土。人当解其真意。

这首诗的前八句说名不足贵,后四句说身不足惜,都是愤世之言。

陶渊明写《饮酒二十首》诗时,酒喝得不少,家中也经常断酒喝。当他写成十九首诗时,家里的酒坛酒罐又空了好几天。就在这个时候,一天清晨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陶渊明披上衣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李老汉,抱着一个酒坛,站在门外。李老汉说:“我们家大清早刚酿成的酒,我想让你尝个鲜,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陶渊明一看送酒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

“我几天不吃饭不觉饿,可是这几天没喝酒,简直渴得要死!”

“我还不知道你!”李老汉说,“就算渴死了,也要当酒鬼”。

两个人朗朗地笑起来。

进到屋里,陶渊明急不可待地倒出一海碗酒,浅**的酒液散发着迷人的酒香,叫人垂涎三尺。因为是刚酿成的酒,没有经过滤,酒面上漂浮着一些酒糟,像一些白蚂蚁。陶渊明去找漉酒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挠头,想起头上缠的葛巾,蒙在一只空碗上,把另一碗浑酒倒在葛巾上。他掸了掸葛巾上的酒糟,重新把葛巾围到头上,头上的葛巾也飘逸着迷人的酒香,这股酒香,通过鼻子,一直钻到陶渊明的肺腑里。

“这是个好法子”,陶渊明得意地说,“又过滤了酒,又能戴在头上闻香”。

陶渊明举起那碗滤清的酒一饮而尽,顿时觉得两眼发亮,两掖生风,每一个毛孔都透气,每一个细胞都快活。

陶渊明喝足李老汉送来的酒,写成了《饮酒二十首》的最后一首诗。

其十四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恐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陶渊明是以饮酒为题材,大量创作酒诗的第一人。他的诗,可谓篇篇有酒,寄酒为迹。

伏羲、神农是传说“三皇”中两位最古老的帝王,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世上已经罕见那样纯真的人。只有那个一生勤奋奔走的孔子,还想把四分五裂的东周社会弥补复原,让民风世俗再回到那个淳朴的时代。

孔子的奔走努力虽然没有达到天下大治,他所期待的凤鸟虽然没有飞来,但经他整理研究,殷周以来的诗书礼乐,总算由残缺不全而恢复一新。可是,自孔子在洙水、泗水之间设坛施教的事业停止以后,他的微言大义就再也听不见了。世风江河日下,以致出现了那个疯狂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把诗书烧成灰。

好在西汉初还有伏生等几个老儒生,传授六经的工作勤勤恳恳。可是为什么隔世之后,六经就没人爱好和亲近了呢?如今有些人也像孔子那样成天在外驰车奔走,可是没有人前来礼贤问津。

最后突然转到饮酒上,在这样令人绝望的世风下,我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只好痛痛快快地饮酒,才对得起头上戴的过滤酒的葛巾。陶渊明饮酒诗写了二十首,这是最后的一首。这组诗是借酒后直言,谈出自己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因为是酒后直言,所以难免有谬误之处。“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这是二十首饮酒诗的总结。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读这首诗使人想到了唐代诗人陈子昂那为历来所传诵的名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能不说这两首诗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屈原《远游》中“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影响。

同出一“宗师”,面对“天地悠悠”、“人生短暂”,陶渊明和陈子昂在诗中都流露出寂寞孤独的情怀,然而,由于历史和“素抱”的不同,陈子昂感叹前代贤君不复见,后来贤主也来不及见到,宇宙茫茫,地久天长,人生苦短,自己的直言敢谏不仅不为武则天所采纳,反而受到打击下狱,不禁在感到寂寞孤独的同时,更是悲从中来,怆然泪流。而陶渊明却“提得起放得下”,认为“若不放置对穷达之忧,违背平素之志很可惜。”因此,陶渊明最终放弃自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抱负,返璞归真幽居躬耕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陈子昂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最终却没有这样去做,而选择了“悲哀苦闷”,尽管他留给后人那“苍凉悲壮”的形象很美……。陶渊明却深得孟子精髓,将“穷达”之忧放置一旁,虽不能“达则兼善天下”,但可“穷则独善其身”吧。

我家居贫困缺少劳力,屋前的灌木早已荒芜。上有翔鸟班班可见,下无人迹寂寂独居。宇宙是何等悠悠长久,人生却少有长命百岁。岁月急速流逝催人老,两鬓早已斑白如雪霜。若不放置对穷达之忧,违背平素之志很可惜。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这首诗作者借西汉末年杨雄表达自己的志向。杨雄字子云。王莽篡汉时,那些巧言善辨之士,歌颂王莽称帝是天意,因而都得到封赏。杨雄不肯趋炎附势,因而没有封侯。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他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他攻伐别国的计谋,他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其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1 关于半醉的诗句

关于半醉的诗句 1半醒半醉的诗句

1、半醒半醉日复日 明 唐寅 《桃花庵歌》2、半醒半醉游三日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3、半醉醒中 宋 贺铸 《偶相逢/诉衷情》4、半醒半醉下楼时 明 赵瑗妾 《谩兴赠郎》5、半醉半醒时节 宋 韩元吉 《水调歌头·落日澹芳草》6、飞骑气、半醒半醉 宋 葛长庚 《贺新郎·月插青螺髻》7、半醒半醉 宋 赵以夫 《水龙吟·塞楼吹断梅花》8、半醉半醒中 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五五复五五》9、半醒半醉引愁长 唐 李群玉 《醴陵道中》10、小酌半醉半醒 明 唐时升 《题娱晖亭四首》11、半醉半醒齐出县 唐 蒋贻恭 《咏安仁宰捣蒜》12、心迹交时醉半醒 元 王吉昌 《武陵春·嗜爱顿忘情不纵》13、半醒半醉 元 张野 《满江红 和金直卿冬日述怀》14、半醒半醉问诸黎 宋 苏轼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15、听歌半醉醒 宋 陆游 《畴昔》16、半醉半醒还过春 宋 陆游 《春日杂兴》17、玩世惟须半醉醒 宋 陆游 《道室即事》18、岸帻常须半醉醒 宋 陆游 《樊江》19、长年三老半醉醒 宋 陆游 《偶与客话峡中旧游》20、半醒半醉人争看 宋 陆游 《秋日出游戏作》21、半醉半醒村老子 宋 陆游 《秋日郊居》22、半醒半醉常终日 宋 陆游 《题传神》23、关路骑驴半醉醒 宋 陆游 《闻西师复华州》24、半醒半醉又成诗 宋 陆游 《杂感》25、半醒半醉酒明船 宋 陈岩 《忘归亭》26、半醒半醉了重阳 宋 方回 《庚寅》27、半醉半醒寒食酒 宋 方岳 《次韵徐宰集珠溪》28、半醒半醉凌晨酒 宋 方岳 《海棠》29、半醉半醒时自舞 宋 何梦桂 《山居》30、酒当半醉半醒处 宋 黄庚 《修竹宴客东园》31、困倚春风半醉醒 宋 林季仲 《春日郊行》32、当其半醉尚醒在 宋 刘过 《寄竹隐先生孙应时》33、是时骚人醉半醒 明 李东阳 《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34、行人半醉半醒 宋 释道宁 《偈六十三首》35、半醉半醒 宋 释妙伦 《偈颂二十二首》36、东村王老半醉半醒 宋 释咸杰 《偈公六十五首》37、半醉半醒游客 明 袁凯 《闲步(二首)》38、半醉半醒媚雨风 宋 杨长孺 《句》39、半醉半醒知酒圣 宋 杨公远 《次程南仲韵五首》40、淡妆玉脸半醒醉 宋 张明中 《斋前红黄心芍药》41、半醒醉、彩鸾飞遍 宋 卢祖皋 《锦园春三犯/锦园春》42、凭阑干、半醒醉中 宋 杨缵 《八六子·怨残红》43、半醒半醉女郎船 宋 陆游 《感旧绝句》44、陌上逢人半醉醒 宋 陆游 《湖塘夜归》45、倦客凭鞍半醉醒 宋 陆游 《送客城西》46、溪园半醉醒 宋 陆游 《溪园》47、半醒半醉立西风 宋 顾逢 《二色芙蓉花》48、半醒半醉立西风 宋 姜特立 《二色芙蓉花》49、与世浮沉半醉醒 宋 李弥逊 《和仲宗判监》50、白发苍颜半醉醒 宋 连文凤 《寿陈右司》51、半醒不醉宿酲思 宋 武衍 《睡觉》52、半醒半醉独吟时 明 李承箕 《次韵罗服周见怀》53、半醉半醒陈复楚 宋 张咏 《淮西有答》54、半醉半醒游几度 明 高启 《次韵答朱冠军游西城之作》。

2半醉半醒半浮生全诗

全诗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出自:清朝纳兰性德 《画堂春》

译文 :

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双双团聚,日子再贫苦也心甘情愿。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

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扩展资料:

《画堂春》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3半醉半醒半浮生全诗

1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是由《画堂春》化成。

2 此意最早由《桃花庵歌》而来:。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3 进来网络小说有重编者。但不是原汁原味。

原词: 《画堂春》 作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全文

作者:唐寅 (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势,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权贵趣,酒盏花枝痴人缘。若将富贵比痴顽,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4什么饮到半醉时,什么花开半时,诗句

出自明朝唐伯虎的《桃花庵》,表达的是一种及时行乐、潇洒生活的人生态度。

桃花庵歌

年代:明

作者:唐伯虎——《桃花庵歌》

内容: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显者)趣,酒盏花枝贫者(隐士)缘。

若将富贵(显者)比贫贱(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花酒)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他)人笑我忒(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5“半醉半醒半浮生”的全诗是什么

《画堂春》 作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

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扩展资料 赏析 上片化用成句,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关故事,也没有具体情节。

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借古老传说,为透露消息。 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

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

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用典很讲究,也很完美。

连用典而显不生涩,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这两个典故又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用在一起不冲突,还有互相推动的感觉,丰富了词义,这是难得的。

我一向主张,诗词要么就少用典,没那功力别急着显摆,要用就用到大音若稀,大象无形的境界,干干脆脆融汇贯通。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

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如若能结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

参考资料-纳兰性德。

6与“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相似的句子有哪些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话这句是用来描述男女之间的情感与经历,相似的句子也该是关于男女之情:1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2 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3 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重。

4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往后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自己安静地走完。倘若不慎走失迷途,跌入水中,也应该记得,有一条河流,叫重生。

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你。那么,别来找我,我亦不去寻你。

守着剩下的流年,看一段岁月静好,现实安稳。5 繁华尽处,寻一处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6 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

7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8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9 回忆如墓,淡薄如素,我们是否该相忘于江湖。10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11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12 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13 问君食可足,谓君衣可暖,心念不敢对君语,恐君有所牵,卿今随军往,他年何时还,念君不许,心虔一卦祷君安。14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15 花开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

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度我心佛空叹。16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笑一尘埃。

17 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凡是路过的,都算风景;能占据记忆的,皆是幸福。等走远了再回首,我们才发现,挫败让人坚强,别离令人珍惜,伤痛使人清醒。

你只有从过去中转身,幸福才会在明天迎接你。18 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麽快离开。

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19 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如处在天堂一样;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在天堂,也像处于地狱一般。

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20 我们常常会因为拥有而快乐,为失去而悲伤,有时候,不知足的人拥有一切却享受不到。

知福的人看似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舍与得全在一念之间转换。

其实,人生的实相,往往隐藏在追求和拥有底下,是某个让人有所寄托,让人身心安顿的东西。21 人就这么一生,我们不能白来这一遭。

所以让我们从快乐开始!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做错了,不必后悔,不要埋怨,世上没有完美的人。

跌倒了,爬起来重新来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下次会走得更稳。

22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

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

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23 沉默,可以让混乱的心,变得清澈。

不用告诉别人,你有多愚蠢,多天真,多善良,多幸运,多倒霉,多痛苦,学会用沉默去掩饰自己的情感。也许有人说你洒脱,但洒脱有时候只是一种假象。

沉默,是城府,是睿智,是内涵;沉默,是最后的清高,也是最后的自由。24 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旅行比上课重要;主见比顺从重要;兴趣比成绩重要;良知比对错重要;幸福比完美重要;信仰比崇拜重要;成长比赢输重要;察己比律人重要。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所谓的假设的命运击败的。 25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第一个青春是上天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26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懂得如何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的认识自己。

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着,学会放弃,生活就真的容易。有一种感情叫无缘,有一种放弃叫成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6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