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历代均有许多名家推动行书的发展,使它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进行行书练习时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是由我给大家整理的毛笔行书书法大全 ,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毛笔行书书法大全:行书代表作-圣教序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御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现存西安碑林。
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行书书法的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他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挑选毛笔时,首先应该根据用途去选择。
写行书、对联、扁额时,可选用羊毫笔、羊毫柔软、锋嫩,用途较广。紫毫、狼毫笔质坚硬,弹性好,短锋用于楷书,长锋用于绘画。兼毫则刚中有柔,均可用于书写、绘画。毛笔的大、中、小三个号码是按毛笔头的长短,粗细来划分的,使用者要按书画大小选用型号。
挑选毛笔重点是挑毛尖。一支好的笔,要具备尖、齐、圆、健的特点。所谓尖或锐,是说笔锋尖锐,不秃;齐,是指捏扁笔头后,顶端的毛整齐而无参差现象;圆,是指笔头浑圆挺直,呈圆锥状,不扁不瘦;健,是指毛笔书写时富有弹性,笔毛铺展开后容易收拢,笔毛揪弯后容易回复原直。这其实就是湖笔中常说的“四德”。其中尤其以圆、健最难得。把笔拿在指头上画圈圈,不觉得强硬、涩滞;圆圈画毕,笔头自然地收敛起尖锥状,愈用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挑选笔杆时要看笔管是否圆正光滑,不瘪、不裂、不弯、不斜,长短适度。笔杆上有篆刻的,要看它是否镌秀清晰;有镶嵌的,要看是否曲雅古朴。
最后,要看笔头与笔杆是否粘牢,笔头有无发霉、虫蛀的现象。用手轻轻晃动笔头,看看有无松动现象;检查毛笔笔头是否发霉,还可以闻闻有无霉味。
开笔后有一层浮毛,是修笔是未清除的,这是正常的。
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尽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至于写什么内容,我想你写一些励志的话吧,让他在远方孤单或失落的时候会一直激励他。
行书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现如今,行书字体的毛笔书法得到人们大量的学习与临摹,在我国书法中有一定的地位。下面是我整理的行书优秀的毛笔书法作品。
行书精美的毛笔书法作品欣赏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 行楷和 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 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 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 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 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好看的毛笔书法
据 张怀瓘《 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 刘德升所造,即 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清 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行书的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