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会做人的事例

杜月笙会做人的事例,第1张

(一)

黄金荣的烟土主要是靠抢过来的,俗称“抢烟土”,这一天林桂生又听说有一批烟土将要抵达上海的码头,于是林桂生就叫上六个人晚上去抢,其中就有杜月笙,带头的叫“歪脖子阿广”。夜深人静的时候,六人来到抢烟土的地点,事情办的很顺利,这次他们成功抢到了烟土。

于是在歪脖子阿广的带领下,六人来到了一个约定好的小黑屋里,他们打开了箱子,发现里面除了事先得知的6箱以外,还有多余的两包,歪脖子阿广看了看大家说“反正老板交代的6箱烟土,我们已经抢到,多余的老板也不知道,不如我们把这2包分了,于是阿广就把那两包烟土分了”并且威胁说谁告密就宰了谁。

(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章士钊辞去东北大学的教职南下去了上海,没有人聘他做教授。他的本行,他留学英国,学习非常出色的,主修正值和法律,兼修逻辑,“逻辑”这两个字是章士钊的翻译。

他挂牌,没有生意,非常冷落,但是章先生很会享受,才多欲多,章士钊就是欲多,这个时候杜月笙施予援手,聘他为私人律师,给他每个月一千块,霎时律师事务所极红火,迅速扩张,他每月收入过万,手下帮办,有二十多个。

大家对他投靠杜月笙有所非议,章士钊自己也说:“我现在就是吃流氓饭的。”这个细节里面的“义”,耐人寻味。

(三)

1949年,杜月笙携全家从上海到了香港,他很清楚,他不能到台湾,到台湾他会倒霉,他也不能留在大陆,知道***早晚会找他清算。香港,也不是他久留之地,于是杜月笙决定全家移民法国。 

一天在客厅里,杜月笙说,我们要去法国,法国气候好,宜于养病。当时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个时候孟小冬在旁边说一句:“我跟您去,您说我是您的使唤丫头还是您的女朋友呢”出言极轻,却有雷霆之势。你们没听懂,杜老板听懂了:“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办了。”杜家人全傻了,他俩很快结婚,于是孟小冬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四)

杜月笙在青帮中迅速崛起依靠的是黄金荣。投靠黄公馆那年,杜月笙19岁,而长他20多岁的黄金荣,却已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人物。黄金荣 时任法租界的华探督察长,其势力不但遍布全上海,还达到了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

杜月笙靠着社会上学到的察言观色、灵活应变,获得了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 亲信,很快便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到1925年,杜月笙与黄金荣等合伙开设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滩的全部鸦片买卖,与黄金荣、张 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上海滩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关于杜月笙的“会做人”流传着很多“杜氏名言”: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 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也正因此,杜月笙可谓朋友遍 天下,从政界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

(五)

杜月笙最重要的朋友要算蒋介石。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 晚,他设计活埋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深得蒋介石信任。

而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到1928年,40岁的杜月笙名下 就有了一堆显赫的头衔:法租界公董局华人董事、上海总商会监委委员、上海中汇银行和东汇银行董事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华丰造纸公司董事长,等等。

“会做人”首先要会“看人”。杜月笙和戴笠的关系就很能说明杜月笙的识人之能。1921年左右,戴笠在上海还只是一个赌场里的小混混。 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赌场里掷骰子,技艺超群,让赌场出血不少,看场子的人要收拾他一顿,结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见杜月笙。 

杜月笙见了戴笠,让他表演一下。一看 之后,对戴笠的绝技赞不绝口,认为此人心思手腕这么灵活,非常人可比。于是当场结拜,以兄弟相称。后来成为军统特务头子的戴笠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杜月 笙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和戴笠的这种特殊关系。

不过,杜月笙本人也是“有胆有识”。1931年7月23日的《纽约时报》刊出了一则新闻《枪弹未击中宋子文》。报纸引用时任国民政府财 政部长宋子文本人的自述说:“我从车站上走出来,离出口处大约15英尺远的地方,突然有人从两侧同时向我开枪…… 

我身边的秘书的腹部、臀部和胳膊都中了枪 弹。……奇怪的是,我竟未伤毫毛。”很显然,这是为了吓唬宋子文,而这场枪击的幕后主使人就是杜月笙。 

原因是在不久前,杜月笙与财政部有一笔交易,他为此 支付了600万元。后来,他想讨回这笔钱,但宋子文却还给他600万元公债券。于是就有了枪击这一幕。宋子文弄清真相后,迅速把公债券换成了现金。

        阿姐是南方人对姐姐的一种称呼,之所以叫阿姐,就是觉得这样亲切许多,就像我叫妈妈为娘一样,娘亲更亲一些吧。

        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阿姐。他们都很爱我,对我很好。但男孩子的心没有女孩子细,所以阿姐各方面把我照顾的特别周到,小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但只要我喜欢吃的,阿姐都会留给我。比如咸鸭蛋里的蛋黄,饺子馅儿,豆角里的豆。只要是我愿意吃的阿姐都给我吃。长大的我比阿姐高,别人就会说好吃的都让妹妹吃了,姐姐才没长起来。也许是这样吧,早知道不该把好吃的都吃了,心里亏得慌。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是阿姐背着去的,把我送到幼儿园她再去上学。阿姐只比我大了三岁就要什么都照顾我,小时候不懂事,让阿姐受了很多累。

        当我上初中的时候,阿姐上了高中,有一年的夏天,我的后背长了一个特别大的火疖子,快赶上半个拳头那么大。父母都出差了,哥哥不知道去哪里玩儿了,也抓不到人。因为这个火疖子太大了,疼得我直哭。阿姐带我去了医院,正值周末,医院的患者特别的多。挂了号,我们一直坐在长椅上等,可等了好久也不见有医生接待我们,我疼得趴在阿姐的腿上掉眼泪,阿姐一看我这样,她坐不住了,连忙跑去找医生,好不容易见到了医生,医生一看我的后背情况说:去处置室处理一下吧。我是一个特别怕疼的人,疼痛感特别强,比如人家跟你打招呼拍了一下,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我来讲就是用力打了我一下,有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觉得至于吗?至于!因为我就是那个极少数人里的特例。护士开始给我处理火疖子,说白了就是酒精消毒后用力去挤压,让脓包出来,太疼了,我忍不住喊叫,眼泪止不住的流,阿姐看见我如此又急又心疼,跟着一起流眼泪,一直跟护士说:轻一点儿轻一点儿,我妹妹怕疼。好像过了一个世纪,护士才停手。对阿姐说挤这个手就不能轻,轻了不能把脓包挤出来,过两天还得这样,到时候还得遭罪。我知道,这样做都是为了我好。包扎完回家的路上,阿姐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破地方了,竟让我小妹儿哭。阿姐,不是这地方不好,是小妹我不坚强啊!

        转眼我上了高中,阿姐考上了大学要去外地上学了,从小到大没有和阿姐分开过,现在要去外地上学,要好久好久都不能见面,一想到这儿眼泪就止不住了,阿姐一看我这样便和我说:寒假暑假我就回来了。不,不,阿姐你不懂,我一天都不愿意和你分开,可现实就是这么无情,阿姐还是上了火车离开了我。分开的日子,我和阿姐都是书信往来,每次收到阿姐信都会哭鼻子,太想她了。我胆子小,晚上一定是搂着阿姐的一只胳膊睡觉。夏天的夜晚,阿姐都是拿把扇子一直给我扇风,什么时候我睡着了什么时候停。我小的时候衣服都是妈妈洗,阿姐长大能洗衣服了,我的衣服都是阿姐帮忙洗。小学六年,我的头发都是阿姐给我梳的,上了初中我也慢慢学会自己扎辫子。阿姐特别能干,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妈妈生阿姐算是生对了,每次阿姐大扫除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上一堆好吃的,告诉我要在沙发上待着不许动,不要下地乱走,踩脏了新擦的地砖。其实我知道阿姐是舍不得让我干活。

        我太依赖阿姐了,和阿姐分开的日子都是那么的难熬。阿姐终于毕业了,我高兴坏了,因为我报考了本地的大学,这样又能和阿姐在一起了。可是等到的消息是阿姐要在当地找工作。这样我就慌了,怎么办?不想离阿姐那么遥远,一狠心选了一所阿姐所在城市的大学去读,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如愿的,我刚上不到一年,家那边给阿姐找了一个特别好的一个单位,想让她回去上班。阿姐自然同意,虽然我不愿意这样,但好在我长大了,不是那个爱哭的小孩子,自然为阿姐高兴。在大学也遇到了许多好姐妹,让我倍感温暖。每次放假回家,阿姐都会接我带我去吃好吃的,给我买漂亮的衣服,给我零花钱。每次离开家,一定是阿姐送我。每次我都不争气的掉眼泪,惹得阿姐也会哭。

        时光流逝,转眼阿姐到了结婚的年纪。上门儿提亲的人特别多,因为阿姐能干,人长得还漂亮,邻居们都知道有合适的最先想到阿姐阿姐恋爱了,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失落。她和她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姐夫,总去压马路。挺晚了也不回来,害得我总看不到她,就会不高兴。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坏情绪,调侃说,将来你也如此。我反驳,我不会的,我说到做到,因为我远嫁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遇到对的人就是幸福的起点。阿姐要结婚了,这可把我忙坏了。父母交代我的每一件事,我都认真完成。阿姐交代的更要好好完成。阿姐的头花由我保管,那是鲜花,从来没有见过的花式。我特别小心的呵护着,生怕有一个花瓣损坏或者掉落都会影响到阿姐的美丽。结婚当天的早上陪阿姐去做头发,过膝的长发要全部盘到头顶,真的是考验发型师啊,配上我呵护完整的花,真是漂亮极了!接亲的队伍来的时候,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对着姐夫说,你要当着所有人面承诺对我姐好一辈子,姐夫照做了。以后的日子,验证了姐夫的承诺。我是送亲队伍的,阿姐举行婚礼的酒店离娘家特别近,可能阿姐一直在忙,都没有跟我说上一句话,甚至没有注意到我。我的心里是无尽的失落,感觉阿姐再也不要我了。典礼开始了,我悄悄地退到了层层人群的最后面,听着主持人的讲话,看着台上的阿姐,心里酸楚起来。典礼结束,陪阿姐换好敬酒礼服,本该坐下吃饭的我离开了酒店。出了大门,眼泪就涌了出来,根本停不住。好像是最最心爱的礼物被送人了,再也不能拥有了。一路哭着回了家,一进门父母看我这样吓到了,一直问我怎么了,我就说没事儿,停止不了哭泣,我跑回自己房间反锁上门,趴在床上让自己哭个够。

      第 二天,姐姐往家里打电话让我接,可我调整不好自己的情绪,和阿姐赌气说了两句就挂了。等回门的时候,母亲把我哭着回去的事情和阿姐说了,阿姐可能是理解我的内心波动,看我一个人在房间里便走进来跟我说:是不是不高兴了?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是怎么了,也没有办法回答。阿姐说:是不是舍不得她离开?我点点头,阿姐说:以后好吃的、好玩儿的都不少我的,对我的爱也不会少,以后喜欢什么就跟她说,她都会买给我。阿姐呀,我知道你疼我,小妹儿就是舍不得跟你分开而已,但只要你幸福,小妹就开心啦!

        阿姐的宠爱从来都没有少过。以前我一个人,阿姐过年都会给我包红包。后来我结婚了,姐还是给我包红包。我说:阿姐,我长大了,不用给我包红包了。阿姐说:你多大你也是我小妹儿。阿姐结婚时给我买了一个金戒指,阿姐怀孕时好吃的总会分给我。现在我为人妻,为人母,可只要一回到家,阿姐就会问我想吃什么。只要说出来就带我去吃。逛街时,只要是我喜欢的东西,她一定都会买给我,阿姐呀,我这个妹妹不称职,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不能帮你分担责任,这个家都是你一个人照顾和付出的。阿姐,我有一个请求,如果有来生,你一定还要让我做你的妹妹,你还当那个最疼爱我的阿姐,好吗?

这十段鲜为人知的香港爱情故事,看过的人无不落泪

如果时光收起脾气,准我回到过去,我会把握一段爱情,好好珍惜,免得在无数个萧风瑟瑟的夜晚,追悔莫及。

在上个世纪的香港,曾经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在铜锣湾的转角,狮子山旁的横椅,维多利亚港的夜晚,你都能听到它甜甜的呼吸。

感受这段流金岁月吧,找到一位满眼星辰的知己,别总是寂寞伤神,在夜里。

1980

1980年,钟楚红和球王贝利为彪马拍摄了一组广告,却意外结识了值得她托付终身的人——朱家鼎。

朱家鼎是何许人呢?白手起家的“广告天才”,许多经典的广告语都出自他的手笔,“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出色的市场思维让他成为广告圈当之无愧的翘楚。

11年后,正值事业巅峰期的钟楚红突然宣布息影,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一年,红姑刚满31岁,同年12月10日,钟楚红和朱家鼎在法国举办了婚礼,紫色的薰衣草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婚后的钟楚红坚守诺言,从 娱乐 圈的浪潮中隐退,丈夫朱家鼎则带她周游世界、赏遍美景,绘画、摄影、评鉴红酒,但凡红姑感兴趣的,朱家鼎都为她一一讲述,他对红姑的爱沉淀在岁月里。

红姑不想要孩子,朱家鼎也欣然同意,两个人相约做一辈子丁克夫妻。有一次家中遭小偷光顾,被朱家鼎发现,“你要偷什么随便拿好了,但请不要吵醒我的夫人。”

大概是天妒英才,2007年8月24日,朱家鼎因结肠癌不幸离世,红姑伤心欲绝,离世前,朱家鼎对她说:"你一定要坚强”,红姑牢记在心里。在朱家鼎的葬礼上,红姑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嚎啕大哭,没有声嘶力竭,只是平淡地送丈夫最后一程。

那一年红姑47岁,直到今天,她仍旧未嫁,情愿为丈夫守寡一生,如今的钟楚红游历四方,不仅投身摄影,更致力于公益事业,她坚信,天堂之上的丈夫正满眼宠爱,望着自己。

1981

1981年第十期无线培训班的报名现场,填写报名表的戚美珍,恰好被黄日华看到,他兴冲冲地跑去和三哥苗侨伟报道,说有靓女,两人随即偷跑到教室外偷看,那是苗侨伟第一次见到戚美珍。

大概是缘分使然,后来的苗侨伟和戚美珍因主演《飞越十八层》相识相知,闲暇时喝茶聊天,慢慢互生情愫。

可世间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两年后,两人的恋情被媒体曝光,分手、复合,几经波折,苗侨伟和戚美珍有情人终成眷属,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据说婚礼当天,光是演艺圈的朋友就摆了八十桌酒席,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都在其列,而抱得美人归的三哥苗侨伟呢?

由于太激动,连新娘的名字都喊错了,硬是将戚美珍读成了戚美哉,刚刚读出几句,又潸然落泪。

婚后的两人逐渐淡出演艺圈,转而经营了香港著名的连锁眼镜店,过上了惬意的人生。

被粉丝偶遇时,不是两人一起逛街,就是同去日本看樱花的路上,30年相濡以沫,没有任何绯闻,爱情如是也。

1983

1983年,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风靡一时,年轻貌美的朱丽倩成为了影迷之一。1986年,刘德华随香港明星足球队去吉隆坡,恰巧与朱丽倩相识,临别时,两人互留了****。

彼时的朱丽倩出身马来西亚名门, 时尚 圈总能见到她的身影,而为了等刘德华的长途电话,朱丽倩抵挡住了一切诱惑,专心守在家中。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两人相知、相恋、相爱,考虑到经纪公司的要求和事业的发展,两人并未将这段恋情公之于众,朱丽倩只能等在身后默默陪伴,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她背井离乡,放弃了豪门名媛、选美**的身份,拒绝了接拍广告,这个“但凡城中选美赛事姐妹必定到场”的活泼名媛,为了追寻所爱,甘愿默默忍受一切。

刘德华曾在《鲁豫有约》中提到过,自己吃素6年,主因是受到妻子跟小孩的影响,而太太朱丽倩早已吃素15年。“她肯定是更爱我的,但我1997年那时就已经认定她,也告诉自己不能让她受到伤害”,谈起这段长达20年的爱情长跑,刘天王的脸上挂着说不出的甜蜜。

1985

1985年,香港铜锣湾,梁家辉像往常一样照看自己的地摊生意,这时一个女孩走到自己面前,经过一段攀谈之后,梁家辉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女孩就是前两天电话里邀请他参演广播剧的电台制作人江嘉年,此时的梁家辉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个在自己最落魄时期伸出援手的女孩,将来竟然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伴侣。

原来彼时的梁家辉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没有任何片约,恰巧江嘉年看过他的电视剧,觉得很适合他们的广播剧,于是力排众议邀请他,久无片约的梁家辉如雨后甘霖,爽快地答应了。事业上的重获新生让梁家辉感动不已,同时他也发现眼前这个女孩正在逐步走入自己的内心。

三个月后,一向不喜拖拉的梁家辉决定表白,他买了两张**票去找江嘉年:“我想约你看**,如果你想去,我七点钟在**院等你,如果你不想,那就算了。”

彼时的江嘉年年轻貌美,还担任着重要职位,又怎会看上一个穷小伙呢?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江嘉年真的去了,并慢慢和梁家辉走到了一起。

交往了半年的两人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梁家辉犯了难,因为此时他身上只有8000港币,穷的一贫如洗,于是两人商量之后决定不办酒席,只买了一枚戒指,准备了一顿晚餐,订了一间蜜月套房。

平平淡淡的日子被两人过得有滋有味,只要能见到梁家辉,大都会见到江嘉年的身影,两人总是形影不离,几十年不离不弃,这才是大家心中崇敬的千面影帝。

1986

1986年,罗美薇在拍摄**《痴心的我》时结识张学友,罗美薇曾这么说“从那刻有触电的感觉开始,我就知道我们会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慢慢坠入爱河。

可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没过两年张学友就遇到了事业的瓶颈期,他的唱片销量从20万直降到2万张,最糟糕的时候,他会被观众轰下台。

自尊心极强的张学友开始开始酗酒,发酒疯,乱发脾气,乱砸东西,有严重洁癖的罗美薇则帮他清理呕吐物,细心地照料不省人事的他,默默伴他左右。

爱情的力量让张学友走出阴霾,1991年两人正式宣布复合,但是身边所有人都在劝罗美薇多加斟酌,因为彼时的歌神不仅有赌博的恶习,酗酒的习惯也刚刚戒掉,会不会重犯谁又拿得准。但罗美薇不为流言所动,依旧坚定自己的选择。

1996年两人完婚,罗美薇果断选择退出 娱乐 圈,在家相夫教子。如今的罗美薇洁癖仍旧严重,而这次换张学友默默陪在她身边,照顾左右,有人问歌神是如何走到今天,张学友的回答并不让人吃惊:因为爱情。

有一个演员曾经击败张国荣获得金马影帝,却从来对此绝口不提,他还曾为救出合作的年轻演员被烈火灼伤,险些毁容,他就是谢君豪,《仙剑奇侠传》中的酒剑仙,然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数他和妻子的爱情。

谢君豪和妻子戚婉仪早在1987年就相识,两人恋爱时,谢君豪会经常在排练时跑回家,给对方制造惊喜。1996年两人低调完婚,被称为 娱乐 圈的神仙眷侣。

婚后的两人会时不时地共享一顿烛光晚餐,也会在闲暇时携手游玩,在外工作时,谢君豪会坚持至少每个月回家一次,陪伴妻子,而且每天都会按时打电话回家,谁能想到荧幕上潇洒不羁的“酒剑仙”竟会向往这么甜蜜的爱情,也难怪这么多人都羡慕戚婉仪。

1988

1988年,罗家英与汪明荃在一部粤剧《穆桂英大战洪州》中相识相爱。然而不幸的是,2002年,一向身体 健康 的汪明荃被查出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知道情况后的罗家英马不停蹄地赶回香港,在医院里细心守护阿姐,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给她安慰。在罗家英的鼓励下,阿姐摆脱了病魔的困扰。

可不幸再次降临,2004年罗家英被查出得了肝癌,汪明荃陪着罗家英在香港做了肝癌手术。手术很成功,且癌细胞没有扩散。汪明荃高兴地痛哭流涕。2009年,历经磨难的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这期间,罗家英向汪明荃求婚19次,等待21年。

前不久,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两人紧紧牵着彼此的手迈上舞台,共同演绎了秦观的《鹊桥仙》,节目中罗家英和汪明荃讲述了他们长达三十多年的 情感 生活,令人心生羡慕。

他们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终于走到一起。同时官方微博晒出罗家英写给妻子汪明荃的信,他表示“爱情对我来说晚一点没关系,只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无数网友为了动容落泪。

1988

据说张家辉和关咏荷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饭店,当时李修贤、张家辉等人去吃饭,却遇到了在里面兼职的关咏荷,当时梁家辉就对这个女孩很有好感。

但是两人真正相识是在1988年拍摄的《壮志雄心》中,当时的关咏荷是女一号,而张家辉是超级龙套,同在一部戏中免不了接触,接触久了两人的联系开始逐渐增多,慢慢互生情愫。

当时的关咏荷不仅是TVB一姐,还在香港拥有一套400平的豪宅,而张家辉还只是李修贤的助理,一个默默无闻的龙套演员。这样的巨大差距让张家辉惭愧不已,他多次向关咏荷提出分手,都遭到了关咏荷的反驳,关咏荷总是安慰他:“现在你不红,但是难免以后你不红啊。”得到爱人鼓励的张家辉摩拳擦掌,可无论他怎么努力,事业上却始终是波澜不起。

1995年跳槽到无线的张家辉突然不辞而别,前往南非帮助叔叔打理餐厅生意,本想就此度过余生,却因姐姐患病回到了香港。回来后的张家辉才得知,原来姐姐生病这么长时间都是关咏荷在照顾,每天拍完戏的关咏荷马不停蹄就赶往医院,对姐姐关心备至。

这件事给了张家辉很大的触动,两人重新走到一起并结为夫妻。婚后的关咏荷逐步淡出演艺圈,在家相夫教子,正是因为背后有这么一位深爱自己的妻子,才成就了今天的“七料影帝”。

1992

1992年一部《大时代》让刘青云和郭蔼明相识,这是郭蔼明主演的第一部影视剧,也是刘青云结束龙套生涯的开始,但分饰主演的两人当时并未互生情愫,直到后来周慧敏邀请他们来看演唱会,二人久别重逢,才逐步走到一起。

当时刘青云在一家餐厅吃饭,看到电视上郭蔼明正在做直播节目,就打去化妆间约她出来。因为自己当时很穷没有车,而郭蔼明有车,所以就让她来接自己。郭蔼明过去之后问他为什么约自己出来,结果耿直的刘青云很直接地说“想见你”。据说当时郭蔼明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要找自己借钱?”

彼时的郭蔼明不仅是南加州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又是香港选美的冠军,还受到了TVB的力捧,而刘青云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龙套演员,论相貌、名气,两人都天差地别,但郭蔼明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眼前这个对演戏执着的男人。

刘青云拍戏的时候,女友都会陪在身边。而郭蔼明拍戏,对方也全程守护并接送上下班,吴镇宇还曾经抱怨“刘青云有了港姐之后就抛弃兄弟”。刚拍拖的时候,他们路过一个花店,郭蔼明随口夸了句“那个香槟玫瑰好漂亮”,一回头就不见刘青云,原来他跑去买花了。

如今的刘青云是当之无愧的实力影帝,名利双收,但成名后的他并没有忽略爱情,为了妻子免受痛苦,两人决定做一对丁克夫妇,偶尔被粉丝遇到时,夫妻俩总是拉着手走走停停,羡煞旁人,又一对明星拥有了爱情。

1993

1993年,袁咏仪和张智霖合拍了一部影片,名为《边缘浪子》,这也是两人结缘的开始。后来的张智霖回忆说:“第一次看见靓靓时,脸色发红,逻辑混乱,甚至把台词都念得乱七八糟,但他知道,他喜欢上了她。”随着两人的朝夕相处,让本来就对张智霖颇有好感的袁咏仪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1993年跨年夜的晚上,张智霖带着袁咏仪来到教堂前倒数钟声,迎接新年,献出了彼此的初吻,这一吻结束时已经是1994年1月1日,所以谈起初吻,袁咏仪经常会说:“我们吻了足足一年”。

此时两人的恋情还未公开,直到1994年袁咏仪在生日派对上不小心说漏了嘴,这段感情才被暴露在阳光下。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胆承认,于是,两人在演唱会上合唱了一首《恋爱公告》,算是正式公开了恋爱关系。

2001年2月8日,张智霖和袁咏仪在飞机上互换婚戒,并赴美国低调结婚,没有甜蜜的婚纱、没有豪华的酒席,两个相爱的灵魂就这样简单的走到一起,不偏不倚。

如今的爱情似乎成了年轻人口中传说般的存在,甚至成为众生调侃的对象,但我想告诉你,这世间藏满了爱情,燃气灶上腾腾热气的紫菜蛋汤、蜷缩在沙发时身上披着的一件薄衣、过马路时那银发“少年”彼此紧握的双手,那都是爱情。

在香港 娱乐 圈的黄金时代,多少人都找到了彼此的一生所爱,这不正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吗?记住这段香港爱情故事吧,那是一段传奇,把它深藏在心底,也许在某个转角,你会遇到自己的一生知己。

                    散文  《怀念“老地方”》

        曾经在这“老地方”工作了20年。突然离开有点舍不得。现在回忆起“老地方”,还时时想起门口的梧桐树每到春天漫天飞舞着小伞一样的种子;还时时想起周边几条小马路上雨后漫过脚面的积水。我现在不觉得它们的可憎。思绪里反倒有琼树落缤纷,池塘水初绿的况味了。

所以,有必要将“老地方”略略记录下来,作为珍藏的记忆。

                            衡山路二号

      徐汇区衡山路二号,位于东平路和桃江路之间。这段路南北约五十米。却同时入驻了三家不同的单位。

      近东平路的“衡山路二号乙”是下属的上海某旅行社。其临衡山路街面的一号办公楼,是建于1920年的独栋花园洋房。目前房屋外观是希腊式三角大门楣、罗马式双联圆拱窗及爱奥尼克立柱。建筑整体为假三层砖木结构,水泥砂浆仿石砌块墙面,宝瓶型护栏外阳台。这栋洋房原为外侨住宅。解放后被上海音乐学院使用。1961年著名音乐家、上音副院长丁善德入住该栋一楼。楼上还有四户居民,也均为音乐学院教师及家属。依据丁善德及夫人在楼前的合影旧照。当年该楼仍然保持了洋房原来的模样:红漆门窗、清水砖墙,外墙上爬满青藤。

        1987年旅行社入驻该地块。为扩建办公楼,旅行社在衡山路和东平路转角处盖了一栋两层平顶法式小楼。内部职工戏称之为“小炮楼”。因该楼占地有限,建筑师为“小炮楼”设计了一架三步转角室外楼梯。楼梯初为钢筋水泥制,后改为铸铁拉花两步转角楼梯。旅行社院内最深处的三号楼,原本也是一栋独立花园洋房。门牌号为东平路12号。旅行社拆除两者之间的隔离院墙,将其并入办公区域内。在一号楼与三号楼之间,又建一栋四层办公楼。也是仿欧洲古典主义风格。

      该旅行社的办公场所拥有上海市内稀缺的花园绿地资源。实属罕见。高大乔木和茵茵绿坪为旅行社增色不少。

    (衡山路2号 原上海某旅行社)

      近桃江路的“衡山路2号甲”是上海著名的“香樟花园”。门口那颗有悠久历史的大香樟树分明彰显着这里的端庄和贵气。这颗香樟树植于1923年。经过近百年的滋养,它已与灰白色的建筑融为了一体。绿色的勃勃生机与白色的古典静穆互相依偎、互相映衬。网上有文标注这栋洋房曾经是宋子文送给其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这是错误的。将其与东平路9号的“爱庐”混淆了。

“香樟花园”最出名的还是开咖啡厅的那段时光。那时颇吸引有小资情调的男女朋友来此地劈情操。沿衡山路的外立面,是从屋顶到近地的黑色铸铁框架长窗,玻璃通透。每当夜晚临近,咖啡馆里华灯初上。玻璃上面漫漶着一种恍惚迷离的光彩。那些临窗而坐,衣着时髦的俊男靓女也成为衡山路上的一道风景。

              (衡山路2号 “香樟花园”)

      在衡山路2号甲与乙两栋洋房的空挡里,地产所有者——徐房集团搭建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这间小屋之前有一家小型旅行社租用。它靠隔壁的旅行社漏下的边角料生意维持着。像是饭店门口摆粥摊。这间小屋前两年经营着一家网红蛋糕店。据说它每个月的租金要两万多。真真吃不消。顾客吃的不是蛋糕,是房租。网红蛋糕店刚开业的时候,里面女店员一个赛一个地细嫩、水灵。对顾客来说,也算秀色可餐了。后来的女店员们的姿色越发地不行了。不过蛋糕的品质倒没有下降。时间一长,网红店后劲不足,最终只能关门了事。

                                东平路

      东平路被衡山路分割为东、西两段。我比较喜欢东段。

      东段路口一栋法式花园洋房为东平路11号。初建于1921年。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曾经是宋子文的住宅。宋子文在上海有多处住宅。他最喜欢两处:一处在离此不远的岳阳路上,一处即是这里。该建筑为假三层古典主义风格。红瓦屋顶有明显的折檐,上坡平缓下坡徒陡。这是法式建筑特有的“孟莎顶”。在陡峭的那片屋顶上,单坡开三扇“老虎窗”,烟囱高耸。北面一楼为敞廊,二楼有方形露天阳台。

      上海许多老洋房都有一个相似的命运:上世纪早期,由外国人或“高级华人”建造和居住。抗战期间,被日本人和汪伪官员占据。抗战胜利后,作为“敌产”,归到国民党高官们名下。解放后,收归有。被单位使用或改为居民楼。九十年代起,有些租给公司办公或成为饭店、酒吧类。近来,由于商家退租和国家政策等因素。个别独栋花园洋房成为博物馆、展览馆。而成片的老洋房建筑群将被改造为都市特色风貌区。供市民、游客们参观和怀古。

          (东平路11号 宋子文故居背面)

                  (宋子文故居正面)

      宋子文故居旁边,东平路9号是上音附中。学校围墙里有一栋洋房才是正真的宋子文送给其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蒋宋称之为“爱庐”。

      “爱庐”也是法式建筑。初建于1916年,后经过两次改造和扩建,才形成今天的样貌。主体建筑两层。屋顶铺设鱼鳞状暗红色平瓦片。据说这些瓦片都是从英国进口的。可谓不惜工本。遥想当年主人对它的珍爱。鹅卵石清水墙面,水泥仿隅石包角。透过学校围墙,可以看见建筑东侧底楼被改成了一间音乐厅。南北玻璃通透,室内采光良好。在此可以举办小型室内音乐会。

      进入上音附中才能看到蒋介石手书的“爱庐”两字,镌刻在别墅南面花园中的一块太湖石上。据说以前别墅南面的花园很大。有雪松和果树,有卵石铺成的小径,有大小两座假山,还有小桥流水。当年,老师和学生闲暇之余可在河边垂钓怡情。

      1927年蒋宋联姻。蒋介石因为公务繁忙,多居南京,不常来“爱庐”。倒是宋美龄住得勤。宋会接有“民国岳母”之称的姆妈——倪桂珍来一同小住。宋美龄的闺蜜们常来白相,看美国**。1935年大阿姐宋霭龄孔祥熙夫妇搬到隔壁,做了邻居。孔家家眷们也常来“爱庐”串门。想必当年这栋洋房里也是蜜意浓浓、天伦之乐、欢声笑语的。

              (东平路9号 “爱庐”背面)

                            (“爱庐”正面)

      孔祥熙宋霭龄的房子毗邻“爱庐”,在其东面。该建筑同样始建于1916年。屋顶有大块面的陡坡。跌檐下的山墙上部开窗。这是德国北部地区的建筑特点:为防止屋顶和窗户积雪过多。洋房的门窗、墙角等处以红砖装饰。建筑南面为三个联券大拱门形成的内廊。内廊上为二楼的露天阳台。

                        (孔祥熙故居正面)

        从东平路9号“爱庐”开始,顶头到东平路1号,都属上音附中的范围。校园沿街的老洋房背面,曾经开了几家特色饭店。记得有泰餐、意餐、湘菜和本帮菜。还有精品店和藏珑坊酒吧。兴之所至,约二三知己小酌一番,不失享受。

      几年前,规定国家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大院等机关不允许破墙开店,不允许私设“小金库”。上音附中将所有老洋房店面收回后就闲置着。东平路上人气顿消。这几年,老洋房因疏于维护,显出萧瑟落魄、老态龙钟的样子。其中就有曾经闻名上海的“席家花园”饭店。

      “席家花园”即在东平路1号。这栋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建造于1914年。两层小楼,白色外墙。该楼的窗比较有特色:上部拱形,下部方形,彩色玻璃;窗框上有拱券、两侧配壁柱。二层的每扇窗下配以S型铁栅栏外置装饰性阳台。原先从该楼的一层北侧入口进饭店。入口处有希腊式雕花三角门楣。两侧是改良版的方形爱奥尼克立柱。内部的楼梯、护墙板、家具都是中式古典的暗红色,显得古朴庄重。曾经在“席家花园”饭店内用过餐。真有到别人“屋里厢”做人客的感觉。

      “席家花园”别墅原本是苏州东山望族——席家后代席德柄的住宅。席德柄曾经是宋子文在美国读书时的同学。后来他做过中央造币厂(现上海造币厂)的厂长和上海最大面粉厂的总经理。解放后,“席家花园”必然被政府收为国有,成为上音附中校长办公室。

        但是所谓“席家花园”饭店与真正的席姓家族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是商人借用席家的名称,摆噱头而已。席家后代来“席家花园”饭店吃饭,照样要掏钱的。不知道用餐时,他们是什么心情。

              (东平路1号 “席家花园”)

      东平路上因为有了上音附中——那些穿着帅气校服的学生们,肩背手提各种乐器,行走在人行道上——使得这半条街充满了灵动、高雅的气息。上音附中对面的居民楼里,也时不时地传出钢琴或其他乐器的演奏声。偶有闲暇,立在窗下,背依梧桐,用耳朵捕捉时断时续,缥缈的旋律,品味生命中片刻的惬意。

                                    桃江路

        东平路向东走到头,是四条马路的交汇点。分别是:东平路、桃江路、汾阳路和岳阳路。东平路与桃江路夹成V字形转角。左脚往旁边一撇就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桃江路上。且慢!四条马路交汇点上有一座街心花园值得一看。这座花园因耸立一座普希金铜像而闻名。不过,这座铜像也命运多舛。

      1937年,旅居上海的俄国人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逝世100周年,在此竖立了一座普希金铜像。抗战时期,铜像被日本人拆除。抗战胜利后重建。中又遭破坏。目前的铜像是1987年再次安放的。

        人类总喜欢折腾。有时连死人都不放过。后人出于各种目的,为一些名死人贴标签。或当工具使用,或当垃圾处理。开句玩笑:做名人难,做名死人更难。看普希金那颗高高昂起的头颅。无疑地,在他面前那些诋毁他的人、污损他的人就像一帮出尽洋相的群丑,丝毫不能撼动高傲的普希金。想到中国也曾一有位死后被赋予神级一样的人物。而如今他的作品被从教科书里剔除掉。你们折腾你们的。捧煞也好、骂煞也好,他照旧横眉冷对,洞穿一切。

                            (街心花园)

        桃江路7号、15号、21号、25号一排四栋花园住宅,目前多成居民楼。**《色戒》曾在此取过景。即**开头有一段旅沪犹太人排队等救济的镜头。可惜的是,个别承租商家对所在建筑的外观进行了整修和粉刷,使之失去了原本古朴的色调。桃江路25号的名头最响。不仅因为网红老麦咖啡馆曾经开在这里。还因为解放后,25号住过豪门之后。主人周仁先生的舅姥爷是盛宣怀;夫人聂其璧女士是曾国藩的外孙女。虽然豪门盛极而衰,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5号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九十年代,这栋房子的原主人(原德国驻沪领事)的后人从德国来此寻根。向有关部门提出回购此房产的意向。有关部门。领事后人吓退了。

              (桃江路21号、25号背面)

                    (21号、25号正面)

        桃江路过衡山路的西段,我比较喜欢。因为路面铺设了上海人久违的“弹咯路”。这里的“弹咯路”是用一块块十几厘米见方的方形石块铺就的。为了防止石块松动和积水,石块之间的缝隙是用碎石粉粘合的。我喜欢听汽车轮胎与路面摩擦时发出噗噗噗的声响,车速快一点,摩擦声连成了一片,更加动听。橡胶的弹性配合石块的硬性,配合绝妙的音色。

                          (“弹咯路”)

        桃江路31号是一栋假三层花园住宅。是美国南方庄园风格。抗战后是国民党陆军中将、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宣铁吾的私宅。目前里面住了好几户普通人家。从前,有住户在杂草丛生的花园里散养几只“走地鸡”。充满了野趣。现在花园重新整修过一番。有一座四角攒尖顶中式凉亭和一方游泳池。显得不伦不类。

          (桃江路31号 宣铁吾故居背面)

                    (宣铁吾故居正面)

      相邻一栋新建六层公房是军产。住户都是从部队离休的高级干部。我认识里面一位居民。他常住别处。此处两套房子空关着。部队的房子只能自住,不能出租牟利。否则部队就要收回房子。这栋楼南面与衡山路2号旅行社的二号楼北面相望。所以在北房间办公的旅行社职工们被告诫不可明目张胆地观察对面屋内情况。

      旁边桃江路39号,是始建于1923年的一栋英式花园住宅。三层砖木结构、水泥拉毛外墙、屋顶高耸砖砌烟囱,水泥装饰几何图案。山墙露木构架,这是英式建筑的特点。目前,这栋住宅外观色彩丰富。有白色、**、红色和蓝色,都是女孩子们的常用色。

        抗战后到解放前,这里却住了一个半大老头儿。他就是蒋介石的外甥兼侍卫长,浙江奉化人俞济时。所谓“娘亲舅大”、“三代不出舅家门”。娘舅老蒋带外甥小俞一路“高飞”。俞济时从蒋任校长的黄埔一期毕业后,做过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军务局长、“中央委员”等职。可谓顺风顺水,人生赢家。

      当年这栋洋房的花园正门开在东平路上。现在桃江路的出入口是以前的辅门。后来,东平路上建了一栋商务办公楼。不仅正门没有了,花园面积也大大缩小。

          (桃江路39号 俞济时故居背面)

                  (俞济时故居正面)

      旁边桃江路45号也是同样的遭遇。这栋建造于1920年英国都铎风格的独栋花园洋房,宋庆龄曾于1946年到47年居住于此。她之前住香山路洋房(现孙中山故居),之后又搬回香山路。可见宋庆龄在这里住得不舒服。

          (桃江路45号 宋庆龄故居背面)

                  (宋庆龄故居正面)

        我总结在上海看老洋房应该有几个步骤:其一、逛马路。许多街区的老洋房都是成片建的。沿街有许多小资格调的商店、酒吧和餐厅等。可以怀揣风情地一路走走看看;其二、看外观。上海老洋房建筑风格多样。常见有英式、法式、西班牙式、德式、美式、日式等。还有古典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现代派风格等。各路国际设计大师在这块地方因地制宜、大显身手、尽其所能。使得老上海建筑花样翻新,不落窠臼。其三、“进里厢”。现在,有的洋房已成为如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空间。只要预约,进入参观问题不大。有的是对外经营场所。不妨花半天时间去坐坐。可有的已成公司、单位的一部分或私人住宅。进去就不容易了。算是一种缺憾吧。但是,现在上海市政府已经在规划、建设城市风貌保护区。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走进参观更过的老洋房了;其四、听故事。听听老洋房里生活过的那些名人或凡人的经历,让没有生命的水泥砖石也赋予了温暖的人情世故。

(部分为作者拍摄,其它出自网络)

90后古风才女歌手银临。她是中国古风音乐原创歌手,而且毕业于名牌大学。2013年,银临因为一个梦而创作了《锦鲤抄》,歌曲发布后受到古风爱好者的喜爱。现在,此歌也成为了她的代表作。

谢秋娘总也不老。当年在蓝冠歌厅听她唱歌听得如痴如醉的青绿少年们,如今有的弹出个大肚腩,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暴发了;有的开了顶,却将周遭的头发留成长长的一缕,盘绕上去掩饰,用时兴刻薄的说法,叫做“地方支持中央”。这伙人的太太,不是女明星就是模特儿,当初一个个还不是美人胎子?如今再看,若不靠着拉皮隆胸注射羊胎素,外加每周一次的保养,也是守得住功架守不住卖相了。只有谢秋娘,还是老样子。房地产巨头王企治每次来“秋娘小厨”,必定先嚷嚷一遍:“秋娘,你怎么还是老样子?

  你这样漂亮,又总是不老,别人还活不活啦?”如果有其他客人在,谢秋娘便微微一笑,不搭他的腔,要是没有别人,她就会用那早年出名的云遮月嗓子缓缓地答上一句:“又寻我开心。还年轻什么?我从来没有年轻过。”

  谢秋娘有没有年轻过,许多人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她这个样子好像有许多年了。当年她还不是二十二三的年纪,那打扮就是今天这样了。一年四季的旗袍,那料子,不是织锦缎,不是真丝,就是家常布的,往往是素色的,最多也只是小格子、碎花的,脚上一双硬底带袢黑布鞋,背后看像个二三十年代本本分分的女学生。可是,等她回过头来,那股子轻灵水秀,顿时叫人忘了她穿什么衣服。那时很少有人穿旗袍,她就穿,穿得自在,好像生下来就没穿过别的。后来穿的人满街都是,绷着胸部露着大腿,性感耀眼,她还是那么穿,倒把那些热闹衬得浅了。上海的大冬天还不是阴冷阴冷的?她也不过在布旗袍上面罩一件长大衣,黑色的。头发是盘起来的,用一支沉香木的如意发簪插着,颜色看着也不起眼,走近了却有股子淡淡的异香。据说这是她家传的物件。除了这支簪子,谢秋娘浑身上下再没有半点装饰。

  不止一个女人说过,唉呀呀,年轻轻的这副打扮,太老气,别人看着也不像啊。五陵年少们自然不依,买了各式洋派时髦的衣服来送她,她都笑笑收下,却一次也没穿过,还是穿着她那半新不旧的布旗袍,弄得大家一片热心肠都渐渐收了。

  只有一个人与众各别,这个人叫戴维,是个海外长大的华人,世家子弟,玉树临风,自然眼高于顶。也是前世欠下的,一见谢秋娘,便说:“没想到今天的中国还有这样苏州园林式的女子!”他对谢秋娘也算是真心实意了,送的花把她的化妆间都堆成花店了,每天晚上开着那部擦洗得铮亮的奔驰车在门口等,弄得蓝冠那些原先妒忌的姐妹都劝谢秋娘:“这样的人你都不嫁,你还要嫁到天上去啊?”谢秋娘原本就话少,这时也只是微微的笑。戴维最后来告别的时候,整个人都憔悴尽了,眼中添了许多岁月,看得旁人倒唏嘘起来了。谢秋娘眼里不要说雨水,连云彩都没有一丝。

  十多年过去,原来那些娇艳的黯淡了,婀娜的走样了,谢秋娘才晚开的秋海棠一式盛开了。她不但装束没有变,容貌身材也没有变,只是眼角眉梢周身上下,多了年轻时没有的风韵和底气,越发的出众了。秋海棠经了露水月色,形状不改,颜色可是越发受看了。这也罢了,偏这枝秋海棠像涂了腊,时光的水珠和流言的尘埃都不能在上面停留,世道的变迁,人事的沉浮,都与她不相干。那起原先议论、轻视她的寻常脂粉们,到现在才焕然大悟,这个女人太有心机了,早十多年,就打下埋伏,到今天来杀她们个片甲不留!想想自己当初的花枝招展不留余地,悔得无可无可的,却也迟了。

  说起来也不奇怪,到底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是留过洋的音乐家,回国后在音乐学院作曲系当教授,母亲原本是芭蕾演员,后来生了孩子改当了中学老师。家里那时住在福康里,谢先生和太太是整个福康里第一对璧人,两人又恩爱,晚饭后谢先生经常要抽上一支雪茄,而谢太太总要给他弹上一曲钢琴,那曲调后来秋娘才知道是肖邦的小夜曲。直到五六岁,家里都有全天的保姆,洗洗涮涮外带照管小秋娘和花园,谢太太自己下厨,做一手清清爽爽细细巧巧的淮扬菜,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外加一颗掌上明珠,偏生天下就乱了起来,好好的一户人家,轻轻巧巧就碾成了齑粉。批斗,抄家,还威胁说要赶他们出门,父亲哪里受得了这些,远远地找了幢高楼跳了下来,他不愿意惊吓了妻子和女儿。可是母亲偏偏是个死心眼的,第二天就吃下整整一瓶安眠药,追随父亲去了。那时候,小秋娘六岁。一朵花刚刚打了骨朵,眼前就桥塌路断,冰封了整个世界。

  蓝冠唱了三四年,比她的歌声更出名的是她的脾气。且不说下了台那身寒素的装扮,不施脂粉也够奇怪,单说哪有吃歌厅饭不爱说笑的?再熟悉的客人对她调笑,她也只是默默地,弄得人家亲近不得。性子这样孤拐,倒出了名,许多人偏偏要来闯一闯。可惜那些认真惦记上她的人,不管是挥金如土的商人,还是一手遮天的唱片公司老板,甚至是清清爽爽的书生,到头来都是没有结果,背后就有了流言,说她要么是等个心上人等不来,再不就是被人抛弃弄出了心病,有的干脆说她是姑子命。

  最后娶谢秋娘的是一个外交官。这个外交官正要去欧洲赴任,偶然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遇见了谢秋娘。那晚谢秋娘一见他就有些异样,不错眼地看他,还自己到那桌敬酒,外交官要点雪茄,她居然亲手替他点上了,仰着头看他时,一双秋水眸子里竟是悲喜交集。那个外交官第二天就单独来了。不过三个星期,他们就订了婚,然后就是轰动一时的婚礼,连报纸都报了,标题是:“万朵玫瑰铺就盛典才子佳人缔结良缘”,那天的谢秋娘一袭雪白婚纱,站在一身黑色礼服的新郎身边,一朵白云似的,唇边一抹安静的甜。婚礼之后,这朵云就随了丈夫去了欧洲。众人这时已经妒忌不动了,转而赞叹:啧啧,外交官夫人,风光不说,将来那份阅历见识,还了得!

  水满则溢,月圆则亏。天下事总难逃这个道理。突然一天,谢秋娘一个人回来了。她和外交官离婚了,究竟为什么谁都不知道。到谢秋娘脸上找答案,她还是一点都没变,淡着一张脸,什么都不留痕迹,三十出头了,连皱纹都不肯有一丝。蓝冠的老板喜出望外地来找她,想请她复出,没等他开口,谢秋娘一句:“好久不见,你不会还在那种地方熬吧?”把他吓了回去。

  然后上海滩突然就冒出了个新去处,叫做“秋娘小厨”。不知道的人问了半天,就会说“不就是一家餐厅吗?”那说的人便不甘心地说:“餐厅是餐厅,可是不一样。”“餐厅和餐厅,能有多不一样?嘁,洋盘。”“你才洋盘呢!你家隔壁那个大饼脸、腰身赛过柏油桶的戆女人是女人,张曼玉也是女人,那是一回事吗?”

  秋娘小厨确实不一样。要说店面只是中等大小,菜式也是改良了的本帮菜为主,服务也并没有什么跪式服务或者女体盛一类的花头经,不但没有,连服务生都清一色是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合体白衬衣、缎背黑马甲,打了领结,严整得紧。说来不奇,可去过的人都觉得奇,偏又说不出奇在哪里,人人这样疑惑,便越发奇了。

  做服装的杜石飞杜老大是老相识,当年还是小店主,就在蓝冠认识了谢秋娘,认了兄妹。开张没几天,便带了一拨人马来吃饭,一进门,自己先傻了眼。整个店堂豁朗明亮,装饰得那叫精细,一色儿胡桃木的桌椅,带着几分明代家具的味道。桌布、椅垫都是香槟色的,上面密密绣着艳粉红的海棠花。菜单是羊皮面的,里面是毛笔宣纸写就的菜单,用塑料封套套着。灯具用了宫灯式样的,无边喜庆的气氛。餐具是细腻骨瓷,拿在手里轻巧,看着半透明,纹样是各处见不到的,拿起来还带着温热。四壁都凿了花窗,两面是假的,画了远远的山水,仿佛可以走进去似的,有一面是真的,推开是一片丝绒似的茵茵绿草,草地尽头有三棵百年香樟树,风过处送来几声鸟啼。

  “天气好的晚上,可以看看月亮。”谢秋娘笑微微地说道。杜石飞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打高尔夫的衣服不对味,带来的这些客户也都配不上。

  等下一次来,已经是给他母亲作八十大寿,杜老大换了阿玛尼西装、圣罗兰领带,杜太太香奈儿套装,戴了三四根项链,盛大得了不得。谢秋娘还是旗袍,却是杏色的,一排秋香色盘扣,大红宫灯照着,比往日多了几分喜气,又破例在腕上笼了一个红玛瑙镯子,迎着老太太笑微微地道:“老太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哪。”话音刚落,笙箫管笛便奏响了,奏的是“花好月圆”。老太太是广东人,一听就说:“好,这里好!”一顿饭,谢秋娘都站在老太太身后,斟酒布菜,腕上玛瑙镯子上下滑动,越发衬出整个人说不出的素净。一桌人个个惊艳,有的对人,有的对菜品,有的对环境。而杜老大八十岁的老母亲,拉着谢秋娘的手,喜欢得不住地说:“干闺女啊,你别是个仙女吧?生得这样好,又这样能干,这身气派呀,唉哟哟,**明星都比不上。”谢秋娘:“既这么说,我今天诚心要给您老人家做这个寿,不知道您老人家给不给我这个面子?”便执意不收寿席的钱,弄得杜老大越发过意不去,第二天叫人送来一个红包。从此索性把这里当成家里的餐厅,有事没事都到这里。

  除了这些老朋友,还有一些新人慕名而来,却意外发现这里有不少名流,经常是这边一桌吃着,过来一个半生不熟的脸孔敬酒,报出名字“唉呀”一声,互相“久仰”,然后两桌并一桌边吃边聊。那些带了钱带了本事想要在上海滩混出名堂的人,渐渐认了这里是个结交人的好去处,吃饭倒在其次了。有人为了一纸批文要求一个常来的张局长,一连十来天到这里吃饭,谢秋娘看不过,替他打了电话到张家,探听到张局长出国了,要一个月才回来,这才免了那人傻等,走时千恩万谢的。店里的小伙子说:“大阿姐,你干吗告诉他?让他天天来,他又不是不付钱。”谢秋娘笑道:“这话没得叫人恶心。他这种人不是真心来吃饭,心神不宁东张西望,没得辜负了我的好酒好菜。”间或还有**演员、歌星戴了墨镜神神秘秘地进来,手下都见多不怪,只是寻常招呼。秋娘小厨还上了国外的观光手册,就有外国观光客拿着地图找来。

  店堂一边有条走廊,走廊的地面是玻璃的,中间一排青石让人走路,玻璃下面是潺潺流水,有几片落叶,还有几尾小鱼,几乎透明的,平时不显眼,游到尽头扭身回来时,金属般的银光微微一闪。走廊尽头是一间茶室,少数客人饭后可以到里面喝一杯茶。茶室里的风光和外面不同,竟是简到了极处,青砖铺地,临窗一张花梨木蕉叶阔几,两把太师椅,上面填了好几个黑丝绒软枕,打横一张插肩榫藤面长几,也放了一张龙头小靠背椅,上面只铺了一个布坐垫。墙上一轴书法,笔走龙蛇,烟云四起,很少人认得写的什么,取个意思罢了。此外再没别的摆设,整个房间空落落一片寂然,除非无意间推开花窗,那片草色蓦然入眼,眼前会得一亮。避人深谈,躲清净,都是好的。当然,不是随便什么客人都可以进这间茶室的,能进得了那间茶室,是个待遇。

  秋娘小厨的常客还知道,谢秋娘还有一项待遇。那年,王企治的新楼盘开盘,大宴手下一帮功臣,这年头,没有征伐开边,只有这些房地产的人攻城掠地,做一个楼盘也如打一场仗,胜了自然班师回朝、同庆凯旋。那天真是觥筹交错,笑语喧哗,谢秋娘指挥七八个小伙子穿梭往来,快到末了,王企治突然惊觉:“秋娘呢?哪儿去了?”小伙子笑回:“我们大阿姐亲自下厨房了。”王企治一怔,哈哈大笑,“难得!好兆头!”正说时,谢秋娘袅袅婷婷地走过来,身后跟着一个小伙子,捧了一个青花海水纹龙钮大盖碗,“今天看王先生高兴,我来凑个兴。”说完,把盖子一掀,热气腾腾地说:“这是源源不断发菜羹。”王企治先叫了一声好,又喝了一口,也不知里面放了什么,总之鲜香甘润,不由得又叫了几声好。临走时结帐,王企治说:“慢着,那个发财汤算了没有?”谢秋娘道:“那是我高兴。”王企治瞪大了眼睛:“你做的更应该收钱啊,应该加倍的收。”谢秋娘说:“那您就看着赏吧,这菜没有价,有钱难买高兴。”王企治哈哈大笑起来,“说得好!有钱难买高兴!”他留下的是整桌酒钱加了一倍。下次再来时,他说:“秋娘,你的菜单上应该加一个菜,就叫高兴。”

  于是,秋娘小厨多了一道叫“高兴”的菜,那菜只要你高兴就可以点,但不是天天有,要看谢秋娘的高兴,那菜也不一定是什么,依时令、客人、天气而定,可能是素炒的尖椒牛肝菌,送两碗丝苗米饭,桃花时节可能是时鲜的清蒸刀鱼,要是冬天的深夜,可能是秋娘亲手包的绉纱虾肉小馄饨,端上来香味扑鼻,再看那馄饨一只只飘在汤里,半透明,看到见里面的虾肉,汤倒是浓白的,还没吃就让人流口水。点了菜的人,心里猜想着,却也不想真的猜中,满心欢喜地等秋娘端上来才揭开谜底。那菜没有价钱,要是吃了不喜欢就算送你的,饭后一样恭恭敬敬送到门口,给你拉车门,要是喜欢,你就看着给吧。享受这个待遇的人哪里会在这上头栽面子?那些有身价的老板们,竟然互相打听了,要把别人压下去。一则满上海有几个谢秋娘?她高兴,就是彩头。再说了,厚厚的赏了,自己也高兴不是。谢秋娘说得好,有钱难买高兴。平日里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钱只管多了,就是高兴不起来,忙起来和亡命徒没有两样,静下来却又心慌,不是想到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就是觉得前后左右都是陷阱,白天黑夜有人算计。今天荣华富贵,明天还不知道怎么忽喇喇大厦倾,怎么树倒猴狲散。这世道,当真能把人逼疯。到秋娘小厨,看到谢秋娘,永远不变的装束,永远不变的浅笑,心里忽然一刻安静。

  再刚硬的人也有心虚的时候,心虚时不免和局外人说些傻话。“秋娘,那天我要是走了霉运,再来这里,你可要收留我啊。”

  谢秋娘往玻璃杯注进凉了一会的滚水,然后将碧螺春茶叶投进去,“噢哟,张局长,你把我们想得太没人心了。当不当官,饭总归要吃的呀。说不定你还要升官呢!”

  张局长听了这番话,踏实下来,啜一口清香鲜醇的碧螺春,说不出的妥贴。

  可是天意到底是难料的,才几天,这个张局长就丢了官,然后进了监狱,居然犯的事不小,先判了死刑,后来改死缓。倒也不必担心谢秋娘如何待他了,因为这辈子不要指望再来了。

  谢秋娘对正在收拾茶具的小伙子说,“把那个杯子拿出来。唉呀,就是张局长专门用的那个玻璃杯。”小伙子拿出那个玻璃杯递过去,谢秋娘已经走开了,头也不回地说:“扔出去。”

  一日来了一个老先生,雪白头发,皮肤黝黑,戴了一顶巴拿马草帽。说要找老板娘,等谢秋娘过去了,他竟站了起来,胡子抖抖地说:“谢姑娘,你长这么大了。老天有眼,谢先生家总算……”谢秋娘不知道如何开口,他又说:“你长得和谢夫人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啊。”原来这位老先生姓段,是谢先生留学时的同学,只是当年他没有回国,娶了个马来西亚太太,就去了马来西亚,做了几十年中学校长,日子殷实,子孙满堂。他在谢秋娘刚出生时见过她,后来知道谢先生的不幸遭遇后,一直想把好友的遗孤接出去,找了这么些年,总算有了下落。“你怎么改了名字呢?叫我好找啊。”谢秋娘道:“苟活之人,没得玷污父母给的好名字。”段老先生便拉着秋娘的手,老泪纵横道:“姑娘啊,你不知道你父母多疼你。要不是生不如死,他们怎么会撇下你!可怜你当年豆子大的小人儿,是怎么活过来的啊?我要是见不到你,还以为你夭折在哪里了,那我真是死不瞑目啊!”谢秋娘任他握着双手,像听他在讲一个故事,等他平静下来,方徐徐道:“段伯伯,您既还有几天盘桓,明日可否赏光来用晚饭?容我略尽地主之谊。”“好,我这次带了几个孩子来,明天让他们都来见见你,要见,都见见。不然老是听我念叨,还怀疑我老糊涂了在说梦话。”

  第二天晚上,整个秋娘小厨就是段家一桌,其他客人,统统明日请早。桌上的菜都是菜单上没有的,谢秋娘自己新拟的。临到席罢,段老先生方颤颤巍巍地说:“好。谢家有你这样的女儿,不辱门第了。”“谋生而已,段伯伯过奖了。”“我说的可是大实话。你这一桌,没读过书的吃起来,滋味俱全,颜色悦目,营养搭配又好,可是你段伯伯读过几年书,一看就知道,你这是仿古啊,你今日用的可是《陶庵梦忆》里的菜谱?”一言既出,满室皆惊,只听谢秋娘朗声回道:“您说得是。”段老先生哈哈大笑,“起初几道菜上来,我就疑惑,越看越是了。”见满桌的人一脸困惑,老先生索性放声朗诵道:“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段先生用筷子指点着桌上的菜品,继续朗诵道:“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这是我年轻时极喜欢的文章,当年在国外吃不到这些东西,所以望梅止渴背得烂熟。真是天厨仙供,惭愧惭愧啊!张岱尚且如此,何况我等!”

  谢秋娘微笑道:“段伯伯好记性。只是今日这橘子是朱砂橘,饭是梅河的米,茶是梅家坞的龙井,兰雪茶如今再没有了。”“这样更好,得神韵便好,何必拘泥?”段先生放下筷子,眉飞色舞:“姑娘啊,你伯伯也是有些微见识的,不比那等迂腐势利的人,据我看,你熟读诗书,秀外慧中,偏偏幽人隐于市,君子入疱厨,强似文君当垆,可算得上佳话了!”

  这样一闹,谢秋娘的身世,自然就瞒不过众人了。只是不知道便罢,知道了越发疑惑:那些惨伤毁灭,她都藏到哪里去了?浑身上下清清爽爽,肌肤剔透,眼如寒泉,行动处带出一股清淡、从容,怎么看都不见破绽。这都不算难得,难得的是,她脸上总挂着浅浅的笑,十丈开外能把人拘到跟前,到了跟前却不能再近一分一毫。近不得,却还是舍不得去。说起来,这才叫美人儿,市面上那些女孩子,不过是漂亮罢了。

  谢秋娘既是这样的人品,又总也不老,众人对她难免有想象:她就真的没有意中人?就真的这样一个人下去?告诉谁谁都不信。可是看来看去,她日日把自己搁在秋娘小厨,这里也一时都离不开她,直忙到夜里十点钟光景闭了门,还要收拾盘算,再吩咐一些细事,快半夜了才回去。就算没有时间另外社交,可是那么多客人,就没有一个好的?不说谈婚论嫁,就是两厢情愿来往来往,也是趁着花开有枝啊,那么一个聪明人,当真要等到花落么。

  新来的客人里有一个韩定初,四十出头,相貌堂堂。政法大学博士毕业,又留学美国,刚回来一年,开了一个律师行,在业内已经有了名气。事业有成,光彩、气派自然不同。这韩定初是杜老太太的外甥,杜老大带了他来,说:“老太太说,让我把这个弟弟交给你,以后没饭吃了就来你这里,人情世故,你也多指点他——他都快成半个洋人了。”谢秋娘早站了起来,一边起身,一边已经笑道:“不敢当。吃不吃饭的,什么要紧,我这里还有个茶室,倒还清净,不嫌弃的话常来坐坐。”韩定初听说过谢秋娘的身世,知道她在国外时来往的都是上流人物,岂敢怠慢,堆下笑来说:“早就听说谢**,之前不敢冒昧,现在大哥引见了,以后一定常来。”谢秋娘说:“我的英语忘得差不多了,你来我们正好说说话。”韩定初出来,发现手心竟是微微出了汗,对杜老大说:“不是一般人啊,这位谢**。”杜老大说:“大博士,你以为你哥哥混了这些年,还那么巴?你以为我会带你来看漂亮妞吗?”

  第二天,韩定初就到谢秋娘那里吃晚饭。秋娘作主,点了凉拌海蜇头,炝虾,绍兴黄酒十年陈,热菜是百叶结烧肉,油焖春笋,荠菜豆腐羹,一色儿本色体己的家常菜。韩定初是一个人,请秋娘陪,秋娘就再拿一个杯子,陪他喝了两杯。韩定初吃着,突然叹一口气。秋娘问:“怎么?不对胃口?”“不是,我在想,这才叫饭菜。在美国那些年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吃那些水泥黄沙!”两个人都笑了。日子久了,就看出来,这位韩定初最是个明白人,而且会说话,就是夸人,也说得含而不露,叫人听了受用。

  饭后韩定初说要喝杯茶,谢秋娘引他进了茶室。他进去一打量,说:“到这里就觉得自己是个俗物了。”

  谢秋娘自己在一旁烧了水,烫了壶烫了杯,滚滚地沏了茶庄刚送来的铁观音。给韩定初的,是平日她自己用的那个青花缠枝杯,鸭蛋大小,正好一手握住,自己却使一个核桃大小的仿越窑杯,雨过天青的颜色。

  韩定初果然是懂的。茶汤一进口,就一怔,停了片刻,又啜一口,徐徐咽下,才开口道:“这茶好。”

  不见谢秋娘回答,他抬起头,只看到她含着笑,脸上微微的酒晕,越发衬出肌骨晶莹,抱着双臂靠在那里。韩定初看着她,加了一句:“有观音韵。”

  从此十天里有七天,韩定初必定来秋娘小厨报到。有时候是下午来,在茶室里喝了茶就回律师行,有时候是掌灯时分单来吃晚饭,得闲的时候就先喝茶后吃饭,然后再喝茶,直消磨一天。

  不觉大半年过去,时令由春转了秋。这天两人在门口告别时,韩定初说:“进去的时候天还大亮着,现在出来这么黑下来,都是霓虹灯的世面了,冷不防叫人吓一跳呢。”谢秋娘笑了,正好一阵风过,她掉过脸去躲风,他过来把外套披在她身上,说:“小心着凉。”谢秋娘低头一笑,只觉得一阵暗香袭来,不等他回过神,谢秋娘已经风也似的闪到台阶上,推开门却又回头说:“开车小心哪。”

  律师界都在传,韩定初大律师爱上了秋娘小厨的女老板,有人特地跑来看,看了服气道:“算他有眼光。”至于谢秋娘,大家都说,这样一个人,难道她不动心?身家、名气不用说,就是相貌也没得挑剔。况且他原先的太太和他在美国就分了手,竟是钻石王老五一个。难得的是两人又有说不完的话。看阵势,她不用自己辛苦,舒舒服服做大律师太太的日子不远了。

  王企治仗着交情,也不怕谢秋娘恼,就说:“你要是结婚去,不开秋娘小厨了,叫我们怎么办?”谢秋娘说:“你也听起那小人嚼舌根?为什么不开秋娘小厨?我要开上一万年呢。”王企治哈哈大笑,“你有这个心,到时候看你说了算不算?”

  杜太太也来劝:“谢家妹妹,咱们终归是女人,能靠男人,为什么还要苦自己?”

  谢秋娘依旧笑微微地,“男人是靠得住的吗?”

  杜太太一怔,想到杜老大在外头的种种行径,不禁长叹一声,自怜自伤起来。“不靠男人,那靠什么呢?”

  “靠什么?这世上,什么都靠不住啊。”说这句话,谢秋娘的眼睛有一瞬的黯淡,一条好嗓子也只剩乌云没了月色。脸上倒还挂着笑,只是那笑,像冬日雪地上惨淡无力的阳光,不让人觉得暖和,反是更冷了。

  杜太太失了神,全忘了自己来这里是要当说客的。

  韩定初原来整个心都在事业上,没有置房产,只是在律师行边上租了一套公寓住着。这些日子他一反常态,求着杜老大帮着他看房子,这日杜老大一进门就抱怨:“吃不消!拖着我去那些工地,高一脚低一脚,还要戴安全帽,弄得我灰头土脸。”谢秋娘递上雪白的热毛巾,问:“看好了没有?”“总算是看了一套,一百六十平米,够大的,地段又好,就在……噢哟,搞什么,让他自己和你说!”

  韩定初说房子的时候,一直小心看着谢秋娘的脸色,但是她仍是一脸清淡,不喜不忧的,说到装修是找了一家公司全包时,谢秋娘才说了一句:“这样好,你的时间可是金贵。”韩定初心想,这算是贴心呢还是事不关己?他有时候觉得她十分近,要落实时却又觉得远。聪明人也只好来笨的,约了时间请她到新房子看看,“还有许多软装潢要弄,我哪里懂这些?最好你给我全权代理了,反正——只要你喜欢就行了。”

  天下的各色流言都不可信,唯独绯闻往往就有几分真,都说韩定初和谢秋娘是一对,听听这话,可不是已经在婉转求婚了么。

  这天谢秋娘送他出来,门口一个流浪汉突然杀出来,说:“先生,我给您相个面。”韩定初笑道:“不用了。我的命我知道。我倒是可以给你相个面,你肯定流年不利。”说完就上车走了。那流浪汉兀自喃喃道:“三天之内,血光之灾。又一个,又一个……”一阵风过,倾肌透骨,谢秋娘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打了一个寒战。已经是冬天了。

  平地一声雷,直把人心从喉咙口震出来。韩定初死了。新房子的装修的一个小工,看他有钱,跟踪了他,先是抢劫,韩定初哪里肯就范,打起来,那个小工敌他不过,突然拿出一把尖刀,捅了他一刀,那一刀正正捅在了心脏的位置。

  追悼会那天,殡仪馆的花圈从正厅直堆到走廊,韩定初的巨幅遗像前,是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送的大花篮,上面各自的挽联写着:“天缺一角”,“天妒英才”,许多人用前夜熨得十分平整的手帕拭罢眼泪,便用眼睛寻找那个久闻其名的谢秋娘。但是没有。那晓事的便叹息道:一个女人家,再有道行,也架不住这样的事,大概躲到哪里哭去了。

  秋娘小厨门口贴了告示,“今天盘点,停业一天。”几个小伙子在里面布置,谢秋娘正看着他们把宫灯式样的红灯罩换下来,换上俄罗斯订购来的树皮灯罩,那树皮是米色的,微微泛着褐色,上面画着不知道什么鸟,五彩斑斓,双双对对。忽然一眼瞥见洗器具的小伙子打开放茶具的柜门,便说:“把最上面那个杯子拿出来。”

  小伙子迟疑了一下,“是……韩先生用的那个吗?”

  “是啊。”

  小伙子变了脸色,慢慢拿起那个青花缠枝杯,问:“扔了?”

  谢秋娘走来,接过去看了一会,像收藏家在鉴赏一件藏品,然后,只听哗啷一声,白白灿灿,碎了满地。

  “太容易碎,碎了倒踏实。”

  所有的人都傻在那里,泥塑木雕一般,惟有谢秋娘转身道:“我去看看今天的大闸蟹正不正宗,明天这一桌可是老吃客。”

人脉广、情商高。

1、人脉广。在电视剧《远大前程》中,上海滩著名的十三太保中,小阿俏是唯一的一个女性,江湖人又称她为大阿姐,大阿姐的厉害之处在于她的人脉,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三教九流,都有小阿俏的人。

2、情商高。大阿姐对人热情,心地善良,会看懂局势,处事圆滑。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77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