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羽”这个姓么?谁是?

世界上有“羽”这个姓么?谁是?,第1张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广东新会,四川合江,山西太原、阳泉、朔州,山东平邑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宋代有羽仪,嘉佑进士;明代有羽关福,成化进士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郑穆公之子挥,字子羽,其孙颉,以王父字为氏。”在史籍《左传·襄二十年》中记载:“(公元前552年)羽颉出奔晋。” 郑国贵族出身的羽颉,是郑穆公之孙,是一个颇有远见的人。 羽颉看到自己的国家弱小,随时都有被大国楚、晋、秦等吞并的危险,认为只有与强国结盟,才会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郑国的当权上卿大夫姬伯有提出与晋、楚两个邻国结盟的建议。姬伯有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周简王姬夷二十年(公元前552年)就派他出使晋国,派另一位卿大夫公孙黑(子晳)出使楚国。 公孙黑却认为这是姬伯有想独揽大权的阴谋,遂突然发动兵变杀害了姬伯有。这时羽颉已到了晋国,他听说这一消息后,怕受株连,从此就再也没有回郑国。 羽颉非常有才干,在晋国受到晋平公姬彪的重用。后来,羽颉促成晋平公参加了第二次“弭兵结盟”大会。会后晋、楚两国平分了春秋霸权,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诸侯国之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羽颉的后裔子孙,皆以“羽”为姓氏,称羽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汉朝时期汉武帝设置的羽林军,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期门、羽林,为汉朝时期的武职官称。 在史籍《前汉·百官志》中记载:“期门、羽林。羽林,亦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所以为王者羽翼也。” 据史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期门,掌执兵送从。羽林,掌送从,次期门。”其职掌主要负责宫廷宿卫及皇帝出行时的武装护卫。 期门,就是虎贲军,先秦时期诸侯国就设有,而羽林,则史汉武帝始创。 在史籍《补汉兵志》中记载:“汉用六郡良家补羽林、期门,盖三辅园陵赖藩蔽,故取其子弟以备宿卫。”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在史籍《正义》中记载:“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垒南,天军也。”而在史籍《晋书·天文志》中记载:“虎贲一星,在大微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之骑官也。” 汉武帝当时取虎贲、羽林这种星名来象征天子的亲军,既反映了汉武帝求助于众星、天威保佑,以增加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期门、羽林军的精锐与可靠。所谓“如羽之疾”,“为王者羽翼。” 在史籍《续汉书·礼仪志·汉仪》中记载:“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贺……御史四人执法殿下,虎贲、羽林张弓挟矢,陛戟左右,戎头 胫陪前向右,左右中郎将位东南,羽林、虎贲将位东北,五官将位中央,悉坐就赐,作九宾散乐。”在史籍《续汉书·礼仪志》中也记载:“帝崩,百官皆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近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各府各警……昼夜行阵。”此外,东汉顺帝即位时,曾“召公卿百僚,使虎贲、羽林屯南、北宫诸门。”再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曹节“持节将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北迎灵帝,陪乘入宫。”诸多史实表明,在当时,凡朝会、大丧、大傩及皇帝即位等,一般皆有期门(虎贲)、羽林警卫,护卫的次序是期门在前,羽林在后。 在羽林军的将官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羽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羽氏、林氏、军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拓拔部羽弗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在典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载:“羽,虏姓,后魏羽弗氏改为羽氏。” 羽弗氏,出自鲜卑羽弗部,有汉译为已弗氏者。但按史籍《魏书》所述,仍应为羽弗氏。羽弗部族人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羽氏,后融合于汉族之中。

记得采纳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69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