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孙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的孙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第1张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他出身县吏,由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已是长沙太守。孙坚有勇有谋,连当时的董卓都不敢小看,可惜是跟错了人,跟在小心眼的袁术手下,始终不被信任,后来在打刘表的过程中由于轻敌而阵亡,死时年仅37岁。于是,十八岁的长子孙策接替了孙坚未竟的事业,而《三国演义》中的孙策是一个性急少谋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孙策果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孙策又是凭借什么来子承父业的呢?

  孙策是个少年英雄,当时吴这个地方的人把孙策和他同年的周瑜呼为孙郎、周郎,就是孙帅哥、周帅哥。而吴郡的太守叫做许贡的上书朝廷,说孙策这个人非常骁勇,就像当年的项羽,因此孙策得到了一个外号,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么意思呢?小项羽。孙策人长得非常漂亮,也喜欢漂亮,史书上的说法叫做“美姿颜”。他第二个特点是性格好,叫做“好笑语”,喜欢说笑话,“性阔达”,就是很大度,所以史书上说,“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见到孙策都非常喜欢他,愿意为他去死,可见其人格魅力。

  孙策和项羽不同的一点还在于他善于用人,大家听过我讲汉代风云人物的都知道,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会用人,刘邦后来做了一个总结嘛,说项羽就一个范增,还不会用,他哪儿有不失败的呢?但是孙策很善于用人,孙策的手下有很多的人才,当然有一些是他父亲给他留下来的,比方说程普、黄盖啊,但是他自己也招募了一些人才,吸引了一些人才,比方说周瑜,比方说张昭。张昭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很能干的人,而且写得一笔好字,所以张昭到了孙策那里,孙策让他当秘书长,把军务政务都交给张昭。所以当时甚至到这种程度,就是北方的那些文人、士大夫、那些名士都只知道江东有一个张昭,不知道江东有一个孙策,给江东写信总是把这些功劳都归于张昭。张昭接到信他就紧张啊,这个事情怎么办呢?我把这些信给他看,好像我在炫耀自己,我不吭气瞒着孙策那我更加说不清楚了,好像我有个人野心,很为难。

孙策知道了以后哈哈大笑,孙策说:你们知不知道齐桓公啊?齐桓公当年是把所有的军务政务都交给管仲啊,而且称管仲为仲父,就是叔叔,手下的人到齐桓公那请示工作,齐桓公说你去问我叔,再来请示工作,他说你去问我叔。旁边就有一个人说齐桓公了,一则告仲父,二则告仲父,为君其易乎?你有什么事你就问管仲,有什么事问管仲,你这个国君也当得太容易了吧?齐桓公说什么呢,这个当国君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没有仲父之前我是很难的,有了仲父以后我就不困难了。他说国君有难有易,有劳也有逸,劳在什么呢?劳在找人,国君辛苦在什么地方?辛苦在寻找人才,一旦找到了人才他就安逸了。孙策把这个故事讲了以后对周围的人,也对张昭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所以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张昭就是我的仲父啊,张昭就是我的管仲啊,我有了张昭难道我就没有功劳吗?难道我就没有名声吗?哈哈大笑,非常大气,非常聪明。你要知道一个做臣下的人他最害怕的是什么呢?功高盖主,或者准确地说他最害怕被认为功高盖主,尤其是怕被他的君主认为他功高盖主。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杀功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功高盖主啊,赏无可赏。而孙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人才来辅佐自己,要让这些人才尽心尽力必须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孙策所以非常大气,而且聪明。

  那么这样的一种作风就使得孙策这个少年英雄英气逼人,充满了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的英雄惺惺相惜,比方说太史慈。太史慈原来是刘繇的部下,而刘繇是和孙策打仗的。有一次他们狭路相逢,孙策这边带了十三个人,太史慈只有一个人,那你敢跟我单打、单挑吗?单打独练,行啊!两个人就打起来了,短兵相接的时候,就发展到近乎肉搏,这个时候孙策手快,一把把太史慈背上戟拨下来了,太史慈也手快,一把就把孙策的头盔拿下来了,他们有过这样一段遭遇,当然后来大部队来了以后两个人就分开了。那么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太史慈做了孙策的俘虏,那么孙策听说太史慈被俘了以后,就走上前去亲自为太史慈松绑,然后拉着他的手说:太史兄弟,我们又见面了,我问你个问题,如果我做了你的俘虏会怎么样?太史慈说:那就不好说了,那可不一定。孙策就笑:行了,行了,我们也不要打了,我们合作吧,共计大事。那么从此太史慈就成为孙策手下的一员战将,太史慈他是一个英雄啊,就连曹操都是非常想得到太史慈的,当时曹操给太史慈寄了个包裹,太史慈打开一看,里面装了一味中药,大家猜猜是什么药?当归,就是该回来了,但是太史慈一直跟着孙策,后来又辅佐孙权。

孙策人称小霸王,作战非常骁勇,但是他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性急少谋,历史上的孙策是一位不怕功高盖主而且非常自信的英雄,像周瑜、张昭等江东重臣都是他聚拢来的,这为江东基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人脉基础。除此以外,孙策还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呢?

  孙策的优点除了自信以外,还有讲政治,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孙策讲政治。第一个就是袁术称帝的时候,孙策和袁术翻脸。我们知道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所以孙策继承了父亲以后,他也归了袁术,应该说袁术对他还算可以,也仅仅是可以而已,也不是多好,总归算是袁术的旧部。但是袁术公然称帝,孙策马上就跟他袁伯伯断绝关系。当然这里面也有个人恩怨,因为袁术这个人说话不算话,多次对孙策封官许愿,到了事后他又不兑现,孙策有怨气。另外孙策反对袁术称帝也未必是他多么忠于大汉王朝,这个我们也要说清楚。但是孙策能够不稀里糊涂地跟着袁术跑,这个说明他有政治头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后,孙策也打了同样的主意,就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作战的时候,孙策曾经准备袭击许都,迎奉天子。

  不过孙策虽然是一个英雄,也有毛病,什么毛病呢?两个毛病,一个是喜欢杀人,二是死要面子。这两条倒是挺像项羽的。据说当时江东有一个隐士叫高岱,这个人是一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人,而孙策想他讨论一下《左传》,就把他请出来了。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一个小人来,这个小人就去跟孙策说:高岱这个人很傲慢,他认为将军您就是一个武夫,不是文化人,没学问,根本就不屑于和您讨论什么学术问题,你看吧,他来了以后您问他什么他肯定说不知道。然后这个家伙又跑去跟高岱说:你要注意了,孙策这个人死要面子,他最讨厌人家跟他讨论问题的时候压倒他,比他说得好,所以你见到他你就说不知道。够坏的,孙策把高岱请来以后,来讨论学术问题,果然高岱就说不知道,再问,不知道,又再问个问题,我不知道,孙策勃然大怒,你果然瞧不起我,不屑于和我讨论问题,关起来!这一关起来不得了啊,几乎所有的那些文化人、那些名人、那些士大夫都出来求情,孙策走到楼上往下一看,黑压压的一片,把巷子里面堵满了,都是人,孙策想,这个高岱“粉丝”这么多啊,这还得了,杀,就把高岱杀了,为了他的一个面子,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

  实际上孙策最后死就死在这个地方,吴郡太守许贡上书朝廷,说他是小项羽,许贡同时后面还有话,说像这样的人必须控制,因此建议朝廷把孙策召到京城去监控起来,不要让他在外面为非作歹。孙策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把许贡杀了,这个许贡被杀以后,他的门客就要为他们的主人报仇,有一次孙策出去打猎的时候,这些刺客就刺杀了孙策。那么这个事情据一些其他的史料记载,说当时也就是把孙策的脸划破了,并没有伤到要害,然后医生来看过以后就跟孙策说,我给你帖点膏药,静养百日,即可痊愈,无生命之虞。但是我们前面讲过孙策是孙帅哥呀,美姿颜,爱漂亮啊,他要去照镜子,一照镜子,脸上贴的,想想我们古代的那些膏药贴上去是不会好看的,他说我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结果说了这么一句话:“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就是我的脸都变成这个样子了,我还能建功立业?大吼一声,创口破裂,流血不止,当夜死亡。这叫什么?死要面子。

 孙策这个人,有位陈迩冬先生对他有过这么一个评价,说他是一个孝子,是一个佳偶,是一个长兄,就是说他是个好儿子,是个好老公,是个好哥哥,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孙策是喜欢为了面子杀人的,当时也是为了面子的原因他要杀一个叫魏腾的,这个时候他妈妈知道了,他妈妈就走到一口井的旁边说:儿子,你这样乱杀人,总有一天我们家要灭门的,与其老妈眼睁睁地看着你这么乱杀人,不如我现在就跳进去,你只要杀魏腾我就跳进去。孙策说:妈啊,你不要跳,我把魏腾放了好不好。所以这个可以算做是个孝子。

在三国时期,有一支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盘踞江东一带的孙权势力。只不过我们现在要讲的是在三国正式成立之前,因此时间退回到孙策时期,看一看孙策这个人物。孙策有一个外号叫做“江东小霸王”,这个外号有着什么样的来历呢而这位小霸王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

孙策是孙权的兄长,也可以说是后来与曹魏、蜀汉并立的孙吴政权的奠基人。至于“小霸王”这个称号,在正史上其实并不存在,只因为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称他勇武好比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因此送了这个外号给他。

黄巾起义之时,孙策的父亲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出征攻打黄巾军,这个时候孙策才只有九岁,他与家人留在寿春(安徽淮南寿县)。十几岁时,由于自身容貌俊美,并且性格豁达,因此在寿春结交名士,他的名气也慢慢地传播开了。当时是舒县(安徽庐江西南)人的周瑜慕名而来,专程拜访孙策。

由于两人年龄相同,而且都属于年少有志的一类人,因此一见如故推心置腹,而此时的孙坚则是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周瑜劝孙策带家人移居自己的家乡舒县,并且让出一个大宅院给他们居住,相互拜访的时候还先去拜见对方的母亲,两家关系非常好。

十七岁时,由于孙坚被荆州牧刘表的部下埋伏击杀,他的侄子孙贲护送遗体回到江东,继承了孙坚的部队投奔袁术。丧事结束后,孙策一家迁到江都。正好同样守孝的名士张纮也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张纮原本只是推脱,最终被孙策打动,建议他南渡,并且带着好友一起支持他。

守孝结束之后,孙策去找袁术,想要讨回父亲旧部,要建立工业,为父亲复仇。虽然只讨回了一千多人,但是他继续招募,再加上不断有人前来投奔,到达历阳的时候已经有了五六千人。他相继攻克了横江、当利,又继续出击,所向披靡,再加上治军严明,深受百姓拥护。

经过数年的发展,孙策终于一统江东,任用贤人又虚心听取意见,曹操听闻他平定江东六郡,也是十分感慨。

然而就在同一年,他在山中打猎之时,面部被刺客的箭射伤,不久之后便去世了。临终前,他找来张昭等人托付后事,还把弟弟孙权交给张昭,亲自给孙权配上印绶,告诉他,争天下自己要强,但是守江东孙权更强。当日夜里便过世了,年纪二十六岁,不得不说真的是英年早逝。

只是,有关孙策的死因,很多人认为可能没那么简单。因为孙策与孙权两个人的战略观点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且从事情的过程来看,他打猎的地点为什么会有人事先埋伏,如果不是有人透露消息,外人怎么可能知道再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孙坚的五个儿子,孙策、孙翊被刺杀,孙匡死因不明,孙朗被囚禁,让人不得不怀疑唯一剩下的那个孙权。而且只有孙策死了,孙权才有可能成为江东之主,实现自己的治理理念。

只是,这些也只能是怀疑,究竟是不是孙权下的手,就算疑点再大,也只能是一种推测,想要证实,却很难从史书中找到确切的结论。

孙策性格

孙策性格是导致孙策死亡的直接原因,那么孙策性格到底如何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孙策性格。

图为新版三国演义孙策的剧照

孙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且性格豪迈不羁,不过他不善于防小人,站在他所处的位置来看的话,本是优点却成了致命的伤害。他最后是死于小人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身边人的戒备心理。史书是这样描述他的:英气逼人、勇猛敏锐、能看穿别人的奇妙之处,但却能取其精华、他志在华夏却有浮躁轻佻的性格。

三国演义中对他的评价是勇猛刚毅,且有统帅之风。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统领部下创立江东基业,当时能与他匹敌的只有刘备和曹操。他的父亲死后,袁绍拿走了他父亲的所有兵马。他便开始拜访有谋之士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刚开始他投靠袁绍,但是袁绍看他少年便才能过人不敢给他太多的权利。他在袁术底下做事也颇多不得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请求袁术把他父亲的兵马都归还给他,袁绍答应,他便开始了他创立江东之旅。

他非常有统帅之风,一路上自愿加入他的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江东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了几万人。这在三国里能年纪轻轻就超越他的人还没有,后来他又得到了他叔父粮草的支持,他便开始招兵买马,江东基业就此创立。他被人评为有勇有谋的小霸王,其尖锐勇猛属江东第一,只可惜死的太早。这归咎于他麻痹大意的性格,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刺客藏身在他狩猎的地方一箭射中他,他没过多久就死了。

孙策托孤

想必很多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较为鲜明的印象,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孙策。孙策是孙坚长子,为人豪爽有大志,早年随父亲征战,对战术以及战争带来的伤害深有感触,同时他也认识到了自己强大才是不被别人欺负的有力保障。自孙坚死后,孙策统领江东诸将逐渐统一东南列强建立了自己的权利中心。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孙策不得不做出托孤的决定。

孙策剧照

由于被奸人陷害,孙策在弥留之际将江东的一切都托付给了张子布,由于孙策去世时自己的弟弟还小,于是孙策也将孙权托给张昭。这样的孙策托孤和刘备托孤给诸葛亮相似。孙策对张昭说:我把江东交给你了,我的兄弟还小,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他,让他继续完成我想完成却没有完成的愿望。

流传当时孙策这样说:假如我的弟弟没有什么本事,不能托起江东的大梁那么你就可以取代他。其实大家都知道,张昭是有名的名士,好几次陶谦想要让他出仕都没有成功,为了这个事差点入狱。孙策将自己的弟弟和江东的霸权一并交给了张昭,这足以看出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孙策死后张昭立马把还在悲伤中的孙权扶上马让他去巡视,这也是在告诉大家这就是新的江东主人。

孙策作为江东小霸王,在未完成自己及父亲的愿望而不幸撒手归去前还将自己年幼的弟弟和江东的一切都交给了张昭,说明了他对孙权寄予的厚望,同时也说明了张昭在东吴或是孙策心中的地位之重。可以说有了孙策托孤才有了后来的三国鼎立。

孙策死因

东割据诸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只有二十六岁。关于孙策的死众所纷纭,有说是被刺客所杀,有说是旧疾复发而亡。其实那都是外因,孙策死因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

孙策剧照

孙策俊美、幽默健谈、善于用人,但是性格中喜好杀人并且有自大对人不设防的弊端。也因此被誉为“小霸王”。他与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有很多相似之处,只可惜都是英年早逝。孙策的这些性格弊端最终把自己害死了。

缘由要从许贡说起,许贡是吴郡太守,他曾对汉献帝说孙策这个人骁勇善战,应该收拢并加以控制。孙策知道后很生气,就把许贡杀了。许贡门下食客颇多,就有人为许贡报仇。而孙策做事大意不喜防人,独自外出打猎,最终被许贡的门客所布置的刺客射伤。

其实孙策中箭之后还不至于毙命,只要好好休养是可以康复的。但是箭伤是在脸上,孙策英雄年少,看着昔日镜中俊美的样子现在被毁十分愤怒,他无法接收这个事实,愤怒大吼中伤口崩裂,当夜毙命。

孙策死因并不是战死疆场,也并非被许贡所杀,也不是他手中所拿的那面镜子所伤。他是死在自己的手中,被自己的自大和骄傲的自尊心害死。曹操身边的一个谋士就曾说过,孙策骁勇善战久经沙场不会死在战场上,但是却会轻易被人暗杀。因为孙策的性格就注定了他英年早亡。通过对史料和孙策的性格分析也是确实如此。

孙策死后大乔怎么样了

大乔乃是绝世美女,没有男人看了会不心动。孙策死后一代美女若就此凋零启不是太可惜,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大乔的结局,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孙策死后大乔怎么样了。

图为大乔的画像

大乔乃绝世美女,可惜一代绝世佳人随着孙策的死而变得红颜薄命。孙策死后,他的弟弟继位。由于害怕孙策的儿子夺位吗?大乔孤儿寡母似乎不太被待见,史文中并没有记载大乔的去处。绝代佳人怎么凋零和流落何处都没有人知道,或者说也没有人关心。

大乔嫁给孙策的时候只有18岁,两人只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便无缘再续夫妻情缘。大乔的结局必定是守活寡的,一是受古代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女人名节为重,丈夫死后是要为其守活寡的。二是大乔地位之高,能匹配她的人一定得是帝王。难道叫他的弟弟孙权有背伦常娶了大嫂吗?这两种情况都使得大乔独守空房的结局。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乔为了不影响孙权的政权而去了一个边远的县城,当地守将看到她的绝世姿色想要 她,最后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但之后没有对大乔的去处做过多的说明,我们并不知道她花落何处。还有的说她是跟她的妹妹小乔待在一起,大乔死了丈夫便天天跟她的妹妹抱怨守活寡的日子真难过,并提醒小乔一定要看好自己的丈夫,否则落得跟自己一样的下场。小乔天天听姐姐这么说,耳濡目染之后,便开始不断安插人马保护自己的丈夫。小乔对周瑜过分的好,周瑜嫌她太烦却又不敢说,选择频繁出战,最后劳累而死,大小乔的结局都一样。

孙策是如何成就事业的

孙策少有英才、雄才大略,靠自己的能力成就事业的,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孙策是如何成就事业的。

图为新版三国演义孙策剧照

孙坚战死的时候,孙策才十七岁。孙策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人,父亲死了想着等待时机替自己的父亲报仇。他在这期间结识了不少深谋远虑的智士,张便是其中一个。孙策多次拜访张的住处,并说出了自己对当前天下局势的看法。

他说:目前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汉迟早是要亡的。目前天下纷争不断,各路英雄豪杰都各自佣兵自重,都在各自为自己的将来谋出路,希望创立一番大的事业。然而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出现有大公无私的人救济天下、治理战乱。我的父亲与袁术一起攻打过董卓,但是大业没有建立之前就被黄祖杀害了。我虽然年轻,但是我有志于创立一番事业。我现在想去袁术那里要回一些兵马,可好?

张听了孙策的话后,觉得他年纪虽轻,但是非常有想法,认为他绝非池中之物。他赞同孙策的观点,并支持他去袁术那里要回一些兵马,同时还负责照顾孙权的家人,使他没有后顾之忧。袁术虽然心里认同孙策有勇有谋,但是觊觎孙权不会忠于他。即使孙策立下再大的功,袁术都不会重用孙权。然而孙策并不沮丧,他不断地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后来孙策找机会对袁绍说要带兵帮助舅父攻打横江,袁术考虑再三之后就放孙策回江东。孙策一边走一边有不少人自愿加入他的队伍,后来周瑜送来粮草支持他。孙策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为江东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94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