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说汉服有真假区分?

好多人说汉服有真假区分?,第1张

汉服不分真假,而是分原创和非原创。

首先,由于汉服的发展,在近代一度很少有人穿着,包括传承和设计。很多衣服的形式、款式和历史发展,以及相关的文化,都缺少相关的文件资料支撑(或者是资料不充足)。

其次,在现代流行起来以后,很多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第一时间从历史资料中,找到相关的图文,根据样式重新设计,并以为自居为原创。而其他商家,在这些款式流行、火起来之后,立马仿照,就是所谓的山寨。

最后,汉服不是达官显贵穿着才算是汉服,即使是穷苦人家。这跟人的身份、财富、知识、地位、种族无关。即使到了现代,中国人穿汉服,它是汉服,非洲人穿汉服,它还是汉服。

所以,汉服没有真假之分。汉服的发展,不应该只停留在远古时代,无论是选择材、款式、设计、纹饰等,都应该有所创新和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起居以及审美需求。而不是一味死守,固步自封。汉服,只有原创和非原创之分。

有草莓兔子图案的汉服起名:兔莓仙。在一套汉服中融合了兔子和草草莓元素,看起来十分甜美梦幻。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我们都知道,汉服又被称为汉装、华服,其全称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的四千左右年的时光中,汉服形成了固定的衣冠体系,可是明朝的汉服究竟是什么模样,考古学家一般是从出土文物,还有历史典籍中,寻找实物和关于汉服的尺寸和形制记载,可是问题出来了,陵墓中出土的汉服是敛服,历史典籍中的汉服过于“虚幻”,故此,根据这两个方向复原的汉服,看着都有些不靠谱。

其实国内真的有一座汉服宝库,那就是孔府,在孔府的汉装旧藏中,就有完完整整保存下来的明朝汉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汉服上,还有一个“斗牛”的图案,您想要知道这件汉服的秘密,还有“斗牛”究竟是什么,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我们在揭秘这件汉服的形制,还有汉服胸口补子上的“斗牛”图案之前,小编首先说一下孔府的来历。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前478年),其后裔和弟子们就在孔子的居住地,修建了三间庙宇,存放孔子的衣冠等物,目的是祭奠孔子,直到1377年,孔府始建衍圣公府,经过不断的完善,孔府形成了今天的占地240亩的庞大规模。

因为历代的封建帝王都尊崇儒学,故此,衍圣公府虽然历经兵燹战火,还是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当然小编说的完整保存,不仅仅是建筑的完整保存,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完整保存,比如,明朝灭亡之后,居住在孔府的人必须要换清朝的服装,而明朝皇帝赐给孔府的汉服衣冠,也都被封存在内库中,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封存内库”这四个字看着轻巧,实则危险至极,要知道在清朝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个字,就会被官府抓去砍了脑袋,保存明朝的衣冠,你啥意思,这就是抄家灭门的大罪。可是孔府的地位在当时实在特殊,甚至可以说是属于清朝律法之外的“飞地”,故此,8000多套明朝的服装,才得以存放到了现在。

这些汉服实在是太珍贵,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明朝人穿的“时装”正因为有了它们,几百年以后的我们,才知道华夏的老祖先,在明代的时候,究竟都是在穿什么服装在生活。

在这些服装中,有一件斗牛补青罗袍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是看到实物,你绝对想象不到明代罗袍补子上的图案会是这个模样。

这个斗牛补青罗袍一眼看去,特别像是龙袍,可是小编告诉您,它真的不是龙袍。他是皇帝特赏给孔府的赐服,地位仅次于蟒服(一品官员穿蟒服)、飞鱼服(二品官员穿飞鱼服)的一种重要服饰。也就是说,只要穿上这身衣服(三品官员服装,也就是副部长级的服装),在京城走一圈,别说一般的人,就是二般的人都不敢惹你。

斗牛看着像是龙,其实它真的不是龙,它是什么呢,小编可以负责地告诉您,斗牛属于天上的星座,它是一个什么模样,就是一个龙头上,生着牛角的“怪胎”。

华夏文明有多丰富,而汉服的形制就有多丰富《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全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汉服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也应该被科学地继承下来,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人们每每提到华夏,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巍峨不倒的万里长城,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可是,别忘了,还有一种,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礼仪之邦的代表,文明之巅的骄傲,它就是华夏衣冠——汉服。

汉服,又称“衣冠”“汉装”“华服”。它始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于古圣先贤云集时传承,于历史长河中洗练,于满清灭明的血河中落幕。

在销声匿迹358年之后的今天,2003年,11月22日,它再次出现在在大众的视野中,可是,认识它的人不多了。身穿一身汉服的人走在街上,却被人们看成穿着和服的。这不禁让人思索,为何身穿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会被如此认为?国人为何会对自己的传统服饰感到如此陌生?

再此,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汉服?它承载着怎样的汉服文化?目前它发展到何种程度?汉服文化该何去何从?

一、什么是汉服?

汉服,即当今中华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到明末清初以汉民族生活圈为主,人们所穿的服饰样式。历经千年岁月,如今依旧是华夏的明信片。

二、汉服文化

汉服久经岁月的洗礼,以其自身的气韵力压群芳。它在世界历史上也享有盛誉,是华夏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凝聚着华夏民族的文化风貌,承载着华夏民族的主导思想,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缩影。作为华夏文化礼仪的组成部分之一,他是必不可少的。

1、 服饰体现等级制度

汉服的面料主要有两种,即麻织品与丝织品。汉唐时期,织物品种繁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手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到了北宋时期,朝廷特别设立了“绫锦院”,为了专供贵族享用,就网罗了优秀的蜀锦织工为其制作礼服,从而形成宋锦,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的美称。

至元代,皇家规定,云锦只能为皇室所用。这从另一面也能说明,当时等级制度的森严。皇家有权利享用一切,但是,我皇家使用了,那你旁人就不得在用。

2、 服饰体现美学

肃穆凝重、质朴大方是汉代服饰的整体美学风格或审美风范;其图案制作精密,具有追求大气、明快、丰富、多变的格调。

唐代在封建王朝体系中,是最鼎盛的,其服饰图案不仅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还融合了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又吸取了诸多异域风采,兼容并蓄为一体,使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明代服饰图案在继承前代图案的同时,创造并丰富了谐音图案和寓意图。明代吉祥图案利用象征、寓意、文字等方法以寄托美好的愿望。

汉服明礼仪,礼制不一般。不论是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是给人以美感的古代美学,在汉服体制上,都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儒家的仁义思想也在汉服体系中有所呈现。

三、汉服的历史发展

在仰韶文化时期,因农业与纺织业的产生,在加上后期养蚕织布,使得人们的衣冠日臻完善。《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夏商以后建冠服西周冠服依古法;西汉实行“深衣制”,李渊颁布“武德令”;武德令后成体系,**直属天子色;宋代讲求简朴风,剃发易服汉服瘾。

自清朝入关后,汉服受到了极大的摧残,顺治二年,清政府强令易服,不服者,即杀之。虽如此,也没能让汉服彻底消失,只是得以保留的并不多。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审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下,汉服这一传统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加之在传统节日、祭祀先贤等传统活动上,身穿汉服进行的传播、推广,掀起了以汉服为主的运动——汉服运动。

四、汉服的现状

“汉服”不为现今社会大众所熟知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可以思考。

其一,中国传统服饰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生活中没有熟悉、认同感。不要说在传统节日时穿汉服,就是在寻常百姓家想找到一件汉服,也实属不易啊!在者,人们总会觉得“汉服”似戏服,那是在古装剧或是传统戏剧的舞台上,才穿的。

其二,政府或基于政策考量,并没有进行主导提倡与推动。

其实,所谓的提倡,也不是说把“汉服”定为“国服”,只是恢复一种传统服饰的穿着,且不把它加入到奇装异服行列里去。一件传承千年文化底蕴的汉服,你说它是奇装异服,这就是我们的不对了。

人家站在历史舞台上五千年,只是被迫隐迹,又不是真正的消失,凭什么这么说?我们只是希望在个传统节日诸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春节等,对于穿汉服的习惯给予支持和提倡。如果能够推动,最好不过。

其三,一般人对穿汉服这件事有些误会,总觉得这宽大的袖子、件数繁多的汉服,穿起来不方便,还会耽误平日里的工作。殊不知,他们不习惯的“汉服”是礼服与祭服,都是需要在特定场合的才能穿的。

其实“汉服”中也有常服和便服的,就像在西方,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也不会总穿着礼服、燕尾服是一样的。

五、汉服运动

作为千年文化结晶的代表,汉服所体现出来的优雅、悠闲、自然和飘逸,不仅被认为适宜于清静、安详和豁达的生活,更被认为很好地表现了汉民族特有的文化气质及仪容等。

在汉服隐迹350年之后,随着传统节日的逐渐被重视,它隐有问世之兆。汉服热爱者,也在想着怎样能让汉服、汉服文化问世、被重视?于是,有了汉服运动。

1、汉服运动的复兴者顺应时代潮流,跟着“丝绸之路”的政策,提出了“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等口号。

他们坚持利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汉服讲解与宣传,在现实中利用网络的影响,吸引志同道合的爱好者进行传统文化与历史学术的研究与学习,偶尔之时,还会举行华夏文明生活方式的尝试活动。

2、汉服运动目前是处在与现实社会对话、博弈的状态中,在不被理解,甚至被误解、曲解的大环境中,去坚持那些在他们看来是不能让步的基础理念,也在顺应时代的脚步,不断的作出变通和调适。尽管过程艰辛,但是,这份坚持取得成效,这就是好的。

3、汉服运动与“儒学”“国学”的结合,也是条可供选择的路径。虽然说只是在冠礼、笄礼、婚礼和祭礼等方面的建构性尝试,并将这些建构性尝试运用到生活中,通过礼仪的情形,完成个人的某件人生大事,还是有效果的。

如举行仅限于亲友圈的冠礼、笄礼、婚礼等。事实上,很多汉服运动的早期精英均身体力行地分别举办了个人的汉服婚礼(有周式、汉式、唐式、明式)等选项。

4、汉服运动的政治性。汉服运动的口号可以紧随实事政治 ,我国提出的“中国梦”,我们就可以借鉴,现在已经出现的汉服口号 “华夏复兴”或“兴汉”,这就很好。虽然说表述不同,但是也算与时俱进。

5、汉服运动还可以扩大化,具体表现在各地举办的户外汉服雅集活动,包括穿汉服过传统节日、穿汉服祭祀先贤等,不仅频次不断增加,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而且有些汉服活动还实现了惯例化、恒常化,就像西塘的汉服文化周。

其实,汉服运动具有多重属性,从不同角度看,所表述的意义不尽相同。从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全面复兴的趋势来看,汉服运动只能是国学复兴、民间信仰复兴、传统礼仪复兴等大潮中的一支流脉。

六、汉服文化该何去何从

汉服是我们祖先穿了将近四千年的传统服装,只是在清代断了片儿而已。如果没有满清“剃发易服”的强硬统治,现在的普通百姓身上,一定仍有身着传统汉服开展日常作息的。

汉服应该作为我们普通含汉族人日常可选穿的服装之一,而不是像现在看到穿汉服走上街头,就以为是拍**的一样。几千年的文明、文化应该在我辈以级后代,传承下去。让汉服文化在复兴民族文化的浪潮中开花、结果。

七、小结

汉服之美谓之华,汉服风雅展傲骨。重建民族自尊、寻回民族自豪、复兴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汉服文化的传承是我辈应该扛起的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825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