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编花嫁凤冠的几种编法

绳编花嫁凤冠的几种编法,第1张

绳编花嫁凤冠的编法如下:

1、将两根30厘米的线对齐,在一端打一个松结,并用珠针将其固定在工作板上。用30厘米的线对折,用雀头结把它挂在固定的两轴上。

2、在轴上,用雀头结绑15根线,中间的一根是50厘米,其余的是30厘米。拆下珠针,并对齐两个轴的两端。

3、线的两端穿过18毫米的仿珍珠,线向两边拉紧,轴线的一端连续固定在工作板上,取一根50厘米的白线,用斜绕结挂在轴线上,白线的一端留短,另一端长。

4、短端用两个对角结系住,而长端用两个对角结系住并推到珍珠的边缘。然后用长的一端作为缠绕的线,用珍珠周围的红线,每两线作为轴,用白线在其上编织对角结,在每一轴上编织两个对角结。

5、画一个完整的圆圈,并织到底。用白线在最后两轴上织两个左对角结。然后剪下线头,烧掉并压在背后。取一根60厘米的粉色线,一端用珠针固定在工作板上,珠针左侧留有约10厘米的长度。

6、粉色的线还在所有的轴上织有两个对角结。取50厘米西瓜的红线,用珠子针固定。使用这种跟线作为缠绕线,继续在所有轴上编织对角结。不同的是,这次轴不是双线。分开双线,在每条线上打对角结,并将其编织好以便烧结。

凤冠制作工艺:

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

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点翠面积大,宝石镶嵌多达400余颗,大小珠花及珠宝串饰的制作也不少。

明朝皇后的凤冠上有用金丝堆垒工艺制成的金龙,还有用点翠工艺制成的翠凤。皇后的冠需要用到“花丝镶嵌”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花丝镶嵌就是将金、银、铜等金属融化后铸成条状,拔成细丝,然后通过掐丝、编织、填丝、堆垒、焊接等工艺制作成饰品。

最后,用各种镶嵌技艺将珠宝、翠玉、宝石镶嵌在金银饰品上。皇后凤冠上的蓝色是一种叫“点翠”的工艺,点翠中的“翠”指的并不是翡翠,而是翠鸟的蓝色羽毛。

点翠时,工匠先取下翠鸟的蓝色羽毛,再贴到饰品上。翠鸟的羽毛虽然漂亮,但为了保护翠鸟,今天的点翠工艺已经改用鹅毛或丝织品。

第一排珍珠。截10cm铜线,单一颗3mm珍珠,扭麻花:1颗8mm珍珠,4个红米珠,做16个,2个弄一对(扭一起),做8对。第二排珍珠。数12cm铜线,串一颗3mm珍珠麻花:一颗10mm珍珠,6个红米珠,做16个,2个弄做一对(扭在一起),做8对。

第三排珍珠,截14cm铜丝,串一颗3mm珍珠,扭麻花:一颗10mm珍珠,8个红米珠,做16个2个弄做一对(扭在一起),做8对。9个蝴蝶铁片对折,剪掉多余的(看视频)截10cm铜线,一个绒线,扭麻花,做7个。

九龙九凤冠非常珍贵,早在2002年就已经被定为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为何它在文物界会有如此高的殊荣呢?一是因为,它保存还非常完好;二是因为凤冠本身的用料就非常昂贵;三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着超高的历史地位,它是明代孝端皇后(明神宗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期限最长的皇后)的凤冠。

九龙九凤冠,顾名思义,就是凤冠上会有九龙跟九凤。九龙在凤冠的前面,用黄金打造,旁边点缀着八只金凤,冠尾还有一只。金龙跟金凤的嘴里都衔着珠滴,走起路来时,可以像步摇一样晃动起来,动静皆美。

冠身用漆竹扎成,表面覆盖丝帛面料,除了九龙九凤外,冠上还有很多的红蓝宝石跟五千多颗珍珠,可谓金翠交辉,富贵无比。

此冠还集结了穿系、花丝、镶嵌、点翠等多种工艺。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点翠,因为需要点翠的样式有很多,像有翠凤、翠花、翠云等,而且这些样式的形状还都很复杂,但做出来的效果却极好,仔细看,每一笔划都是精雕细琢。可见此冠工艺价值之高。

此冠是在1957年在明定陵地宫被发现的。被发现时,孝端皇后的棺木还被保存得非常完好,也因此,咱们才能见到如此完整的凤冠。地宫里一共出土了两千多件文物,有衣物织品、金银铜器、瓷玉石器等,当然还有很多的珠宝钱币。九龙九凤冠便是此时出土的文物之一,只不过刚被发现时,冠身上的翠珠已经散乱,是经过考古人员的修复后,才形成现在这样的九龙九凤模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408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