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是谁?

梵高是谁?,第1张

erson�Vincent�van�Gogh,1853年生于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的Zundert.。做过不成功的画商,传教士。然后在他短暂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内的职业是“无业游民”。只有表弟提奥理解他,支持他。供给他生活与创作费用。就这样梵高过着“寄生虫”的生活直到自杀身亡。�梵高一生历尽坎坷。经常挣扎在饥饿之中。他所追求的女人都拒绝了他。在一个矿区做传教士时,抛弃自己的一切享受来帮助贫苦的矿工,得到的却是教会的解职。当他在二十几岁发现自己真正的职业应该是画家后,开始不断地探索进行艺术创作。然而他用心作的画却得不到世人的承认,有生之年都没有实现靠画画谋生的愿望。由于行为特异,被别人称为疯子。��我是在欧文.斯通著的《生活的渴求——梵高传》中了解到梵高的生平并被其深深地打动。难道是作者的妙笔生花,把梵高的一些世人看起来叛道离经的事情写得那么让人同情?也许有一点吧。但我觉得更主要的是梵高的精神感动了我。首先是他对美好生活和艺术的执著追求,还有就是他的质朴善良的心。坎坷苦难的生活没有压垮他,也许正是它赋予了梵高才华。使他觉得绘画才是自己的生命。在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发觉创作的激情逐渐耗尽后,他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他向自己开了枪,但他的生命似乎并未歇止,而是被他一笔一笔涂抹在每幅画中,随着他的画活在世界上。��Vincent�van�Gogh——我最敬重的艺术家。�Don�艺术家总是有很多难以被人理解的,总是存在为艺术而艺术的。�蓝石子�艺术!!??很矛盾的想法:�艺术的起源应是人们生活的感触提炼升华,扎根于众而拔地向寰宇。�它应有人文气息,群众化;�它应超脱于庸世,凝练精髓。�它是怎样??它该是怎样??它将会是怎样??�erson�我觉得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应该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并能为自己的艺术事业献身的人。�蓝石子�艺术家中有你说的那一类,那是比较为世所接受的;也有放任随心的,不在乎世人的反应,只求心灵的释放。�Don�〔quote〕�也有放任随心的,不在乎世人的反应,只求心灵的释放。�<hr></blockquote>�这类大概就是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可能不太精确:)�erson�很多时候真正艺术家的思想是领先常人的,是拓荒者。因此往往不为世人所理解,是孤独的人。但他的作品仍是对客观世界,对生活的主观反映。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可能与众不同而不能被人接受。�蓝石子�拓荒者——说的好!!�或者可以说象自在的旅者,不要跟团,不忙着留影标记号,只是一路随风揽云,可触摸的,能感应的,都化作并非用来炫耀出名的旅记。�很多时候真正艺术家的思想是领先常人的,是拓荒者。因此往往不为世人所理解,是孤独的人。但他的作品仍是对客观世界,对生活的主观反映。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可能与众不同而不能被人接受。�大众都能够接受的是设计或商业作品,艺术本身是很个人的,本来的目的就不是让大众都能明了的�不说以前,现在到处都在谈van�gogh,敢问有几个能看懂的!?哪位能够理解某一作品的本质,她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恐怕连van�gogh当时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情况,地理人文都搞不清,如何了解他的思想和他眼中的世界!?注意!艺术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影像与视网膜作用的产物!!!�erson�恐怕他生前从没料想过他的画的价格会创下世界记录。他的流行可能一部分要归功于媒体造势(一个好的传记作家是必要的),就象爱因斯坦被媒体捧成一位明星科学家(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点);也有点象现在的娱乐公司捧红一个明星。他的画的价格恐怕又是商业炒作的结果吧,并不能表明大家对他的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想到一位理想主义者的精神结晶被高价买来卖去,假如van�gogh在天有灵的话,不知会对此作何感想。我猜“注意力经济”时代应该在van�gogh流行后就开始算起吧。在今天这样一个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时代里,又能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淡漠名利呢?(包括自己在内)

最近继续在听《蒋勋聊艺术大师》之拥抱梵高,共13集,目前才听完4集,就已经深深打动了我。正如蒋勋所说:梵高是大家最熟悉,也是大家最喜爱的一位画家,他的名字众所周知,包括不是学美术的人、不是从事美术领域的人都听过他的名字。但我对他的了解却微乎其微,没想到他竟是一位如此高尚的人。

他37岁就自杀了,他留下的画作都是最有名的,在拍卖市场上也是叫价最高的,1987年左右,他的一张《向日葵》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天价,大概折合10亿左右台币。但是在他生前,他的画作是完全不被众人认识的,他只卖过一张画,还是他的弟弟为了鼓励他,偷偷地委托画商花4英镑买了一幅画,让哥哥知道有人喜欢他的作品。他的一生是在非常窘困、饱受折磨的状态中度过的。

梵高是一位荷兰画家,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一个牧师。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到父亲在餐桌边低声祷告,梵高最早的时候的梦想不是要成为一位画家,而是想成为一个社区的牧师。他觉得艺术不是那么重要,对他来讲,重要的是生命中应该有信仰。

一般的画家画画是用颜料,而梵高画画好像是在用自己的血泪,他总是看到人在受苦,他也愿意为这些受苦的人做最大的救赎的工作。在他身上一直有两个平行发展而且不断相互交错的影响力:一个是宗教,另一个是艺术。

当他看到街头上的一个流浪汉,他就想去画他们。所以在他早期有一件很有名的早期作品叫《吃马铃薯的人》,他看到有一家矿工在家里,他们的晚餐什么都没有,只有马铃薯,所以他们就画了他们。

他十几岁时曾经在一家很大的艺术经纪公司上班,卖画,并且业绩非常好。到了1875年,22岁的他心中发生了一个矛盾,他当时一下班就跑到教堂去了,他发现教堂里有一位牧师布道的时候内容非常的感人,他就长时间跪在那里听牧师布道,他听到那个语言,觉得那是他生命里最快乐的时刻,是那些语言震撼了他的生命,因为他感受到他生命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他后来离开了工作了六七年时间的古比西艺术经纪公司,当时他眼看着就要升到总公司重要的职位了,忽然有一天他和家人说要辞职,他要去考神学院,他要去做牧师。他觉得让他生命里面震动的不是艺术,而是神的语言,他要去苦读神学,要为所有受压迫的穷苦的人做救赎的工作。

那个时候神学院考试非常难,要准备数学、几何学、代数、法律等各种课程,因为在西方传统里面,牧师在社区的地位很高,他不只是一个牧师,不只是讲基督语言的人,他也代表了社区里某一个知识分子的典范,他还兼具着要教大家语言、文学,帮人写法律诉讼等。可是1878年,梵高的梦想落空了,因为他考阿姆斯特丹神学院落选了。后来他给很多牧师朋友写信,他的朋友们也被他的真诚所打动,20几岁的他,在1878年,来到了比利时一个很偏远的矿工区去做牧师,当他看到穷苦的矿工,他竟然脱下他的布道袍和白领子,和工人们一起下到矿区,每天和他们一起去挖煤,而所吃的食物却只有马铃薯。

当矿工们因瓦斯爆炸等矿灾而受伤时,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他们包扎,因为那个矿区根本没有医院,后来他将受伤的矿工们都安置到教堂里,并将自己仅有的食物和衣服都拿来分给矿工们!(可见梵高心地是多么的善良!)

以前他在古比西艺术经纪公司受到的是艺术知识的训练,而这段时间则是他真正生命的洗礼,虽然他没有考取神学院,但他却是身体力行着基督的语言,他非常像耶稣重来人间,可是大家都觉得他是疯子。因为人们觉得他明明可以过上好的生活,干嘛要受这个苦?

梵高后来被教会开除了,开除的原因是他太不像一个牧师了。教会有教会的制度,教会里认为牧师是一个社区里的一个知识分子,他有一个典范的作用。也许梵高觉得这样的牧师只是一个虚伪的角色,他觉得牧师是应该能够像耶稣一样能够承担最大苦难的人。

梵高被教会开除了,是他一生最低潮最沮丧的时刻,在这之前,因为他经常和矿工在一起,他经常速写了很多矿工。以前他在艺术经纪公司受到的训练,他就用炭笔画了很多的矿工,这一批作品是大家比较不知道的梵高。

他被开除后,很想走艺术创作的路,想做一个画家,用绘画来表达这些矿工们的痛苦。后来他将这一时期画的矿工的画拿给他家族里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堂哥看,他的堂哥看了以后,很为难的说:我觉得你还是不要画画了吧,因为你完全不懂解剖学。他觉得他画的人物比例都不合正常人的比例。可是梵高后来在他的日记里说:虽然我的堂哥劝诫我,说我不适合做一个画家,可是我在矿区看到的矿工们的的确确真的是这个样子,他们的身体不可能和模特们一样,他们的身体因长连累月的干重苦力活,肢体已经变形,指节变得很大,手指会变得不像人的手指,因为不断的铲煤、扛煤,已经变的弯腰驼背,整个身躯都已变形。蒋勋说:这也是为什么梵高后来成为一个很好的画家,而他的堂哥没有成为一个很好的画家,因为 永远在画光鲜亮丽的模特的画家,不会变成好画家,真正面对生活、面对人的真实性的才会变成好的画家。

梵高真正做画家的时间只有4年,即1886到1890年,因为1890年他就自杀了,在这之前他一直想成为一名牧师。他喜欢读《圣经》,是因为他觉得它可以帮助穷人,他是一个在情感上很务实的人。 他在矿区拿起笔画画不是为了要做画家,他只是觉得他眼前的矿工,生活简直连牛马都不如,他要做历史的一个见证,他想要记录下来他生活的一些状况,用这样的角度去画画跟我们今天一个人去学画画,动机很不 一样。为什么说梵高的画动人,我想是因为里面有一种对人的关心。 (我想其他艺术也是一样,比如文学。)

梵高之前也用文字对那些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以及身体状况了做了非常详细的记录,可是,他觉得文字的记录根本不够,他希望能用视觉上很强的方法捕捉着这些人非人的面貌,这个时候他想到了画画,于是他就用铅笔、炭笔这种最简单的材料去画画。

我们说,一些学习画画的人可能是因为美才去画画,可是梵高不是,他可能是因为看到生命里最悲哀的、最痛苦的画面,他想做一个记录,做一个历史上的见证。

他画矿工、画穷人的这一批素描,几乎跟学院绘画里用的表现方法完全不同,他不在意技巧,他在意如何诚实的画下他所看到的人的生活面貌。

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整理自《蒋勋聊艺术大师——拥抱梵高》音频

(日更第86天)

梵高的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们》(1885)、《夜咖啡》(1888)、《向日葵》(1888)、《星夜》(1889)、《自画像》(1889)、《加歇医生》(1890)、《鸢尾花》(1890)等。《梵高诞辰》,这是法国著名画家梵高的最后一幅画,也是他创作肖像中画得最好的一幅。

梵高简介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宣告失败。

星空是梵高画的。

《星空》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是文森特·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文森特·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星空》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高又远,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金黄的满月形成巨大的漩涡,星云的短线条纠结、盘旋,仿佛让人们看见时光的流逝。暗绿褐色的柏树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欢的响应者。天空下,安睡的村庄那么宁静、安详。淡蓝的色调,动感的线条,给人自由的时空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67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