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评狄仁杰300字

人物点评狄仁杰300字,第1张

w曾泰

在神剧中,如果说狄仁杰是主人公,李元芳是男一号。那么曾泰就是最佳男配角。曾泰刻苦努力,否则他怎么可能考中进士?他为人耿直,连遭排挤。这也是为何他加入武则天时期的梅花内卫。他本是一个状元,可差点沦落成走狗。多亏他遇到了狄公,否则他的下场会很悲惨。如果没有狄公,他就继续当内卫中一些败类的爪牙。他没准能到大州充任刺史。可他亲手毁掉了李氏江山。如果武则天死了。假如张柬之立太子李显为皇帝。曾泰很可能会被处死。狄公一针见血的指出他因为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而选择加入内卫。这是条错路。曾泰及时弃暗投明,亡羊补牢。摸清了上封的行动。他其实很聪明,当狄仁杰问众人谁能让李规开口,说出蓝衫记的下落时,曾泰及时说出了正确答案。后来由于狄公的举荐,他做了永昌县令。不料刚上任就遇到无数惨案。其实狄公得感谢曾泰,如果狄公没有遇见他,狄仁杰不会想到无头将军为何要斩死者左臂这个问题的原因,也不会想到王致远与何云已被太平公主收为己用。假如武则天真的死了,太子与梁王武三思势必会挣得你死我活。最后太平公主得利。朝廷又将经历一场大变动,无数无辜之人会死掉。因为曾泰是内卫,狄公知道了为何凶手斩下死者的左臂。如果左臂上的那朵梅花刺青被人发现,死者身份就会彻底暴露。正是由于曾泰左臂印有梅花刺青,狄公才联想到皇帝。才联想到这根本不是厉鬼做祟,而是针对皇帝的大阴谋。本人虽然认为最后狄仁杰的那份奏折很重要,救了武则天。其实那份奏折根本不重要,曾泰救了皇帝的性命。第二部怒斥县丞官气太大,跟随狄公查清崇州案。第三部充任凉州刺史。如果我生活在唐朝,我就会去曾泰所在的那个州。他爱民如子,他对边关宁定非常关心,地动刚过,他就冒着发生余震的危险进入大漠。寻找解运大军。他全力挽救房哲,运用巧妙的语言打发了那几个天坨商人。让天坨商人自讨没趣。歼灭黑衣社逆党,肃清铁手团,都有他的功劳。他说tq觉得有人装裱,故意造绝命书。这句话点醒了狄公,使狄仁杰知道了绝命书是假的。他在审理案子时,不会莽撞,他有怜悯之心。要是一般县令,听到张春王五自承杀人,肯定会把他俩斩了。曾泰觉得有蹊跷。这就是一个好县令。第四部帮助元芳等人脱离贺鲁追杀。曾泰绝对是个好官。用狄公的话总结曾泰:若君有曾泰这般爱民如子的好官,真乃朝廷之幸,黎民之幸,天下之幸也。

  关于狄仁杰的典故有哪些?狄仁杰的故事

  无暇语俗吏

  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曾有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他面对县吏的责问,回答道:“我正在与黄卷之中的圣贤对话,哪有时间理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

  

  沧海遗珠

  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后世遂用“沧海遗珠”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做官时,父母远在河阳(治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他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后世遂用“白云亲舍”、“白云孤飞”等作为客居他乡,思念父母之辞。

  斗南一人

  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主动对郑崇质道:“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他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他还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后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整肃纲纪

  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却下诏宽宥。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后来,狄仁杰弹劾司农卿韦机,称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遂将韦机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

  劝谏皇帝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唐太宗的陵墓)柏树,论罪应当免职,但唐高宗盛怒之下却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上奏辩护,认为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当廷诤谏道:‘假如**长陵一抔土,又将如何治罪?’汉文帝因此只杀其一人。陛下的律法悬挂在宫外阙门上,罪不至死而要处死他们,如何取信于天下?现在只因误砍一棵柏树,便杀掉二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气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狄仁杰担任宰相时,有太学生要求谒见皇帝,得到武则天的批准。狄仁杰劝谏道:“君主只有生杀权柄不能假手于人,其他的都应当交付给相关部门处理。太学生告见,这是国子监丞、主簿负责的职责。如果天子连这种事都允许,那些贵胄弟子多达数千人,得下多少诏令呢?陛下只要将明文规定告诉他们就行了。”武则天听取了他的意见。

  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时,答应胡僧去参观埋葬佛舍利。狄仁杰跪在武则天马前,劝谏道:“佛是戎狄之神,不值得让皇帝屈尊驾临。胡僧诡计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况且,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多少侍卫。皇帝乃是万乘之尊,不宜前往。”武则天便中途折回,道:“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气。”

  武则天晚年时,欲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钱财数百万,因府库不足,便让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这么做损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边境尚未安宁,您应放宽徭役,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耽误农时,也是放弃国家根本。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遂作罢。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途径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的衣服经过妒女祠,会招致风雷之灾。并州长史李冲玄打算征发数万民夫,另外开辟一条御道。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扈从,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之害?”李冲玄遂停止征发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叹道:“狄仁杰真是个大丈夫啊!”

  囚徒哭碑

  越王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他密奏武则天,认为一旦按此定罪,将牵连甚广,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是被迫作乱,并非本心所为,可以赦免武则天便下诏赦免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囚犯们途经宁州时,宁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囚犯们遂相互搀扶着前往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斋戒三日,方才离开宁州。他们到达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直责宰相

  宰相张光辅讨平越王之乱后,纵容部下将士恃功勒索,但却被狄仁杰所拒绝。他怒道:“你这州官怎敢怠慢元帅?”狄仁杰正色而言道:“您率三十万大军平定叛乱,但却不能约束士卒,反而纵容他们对百姓施暴。越王李贞祸乱河南,现在死了一个李贞,却又生出了一万个李贞。那些被胁迫造反的人主动放弃城池,归顺朝廷,您为何要纵容贪功的将士,去追杀这些人呢?您就不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吗!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必要斩杀你这罪人。到时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

  怒斥酷吏

  狄仁杰被诬陷下狱时,御史台酷吏王德寿对他道:“您曾与杨执柔同在礼部为官,我想请您攀连杨执柔入狱,作为我升迁的台阶,可以吗?”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如此不义之事。”他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

  愧对娄公

  娄师德曾推荐狄仁杰为宰相。狄仁杰对此丝毫不知,反而在拜相多次排挤娄师德,使得娄师德最终被放为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但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朝为官,从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拿出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章,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狄仁杰是唐代、武周政治家,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狄仁杰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狄仁杰的人物生平

1早期事迹

狄仁杰早年考中 明经科,出任 汴州判佐,后在 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 并州都督府 法曹。

后来,狄仁杰升任 大理丞,他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

2尽忠职守

676年( 仪凤元年),左威卫 大将军 权善才、右监门 中郎将范怀义误砍 昭陵柏树, 唐高宗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认为他们不应判 死罪。唐高宗怒道:“他们是让我作不孝之子,必须要杀他们。”狄仁杰道:“汉朝时有人**高庙玉环, 汉文帝想要灭其族, 张释之直谏道:‘假如**了 长陵一把土,将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杀一人。陛下的法律悬挂在宫外阙门上,法律规定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杀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高宗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日后,狄仁杰被授予为 侍御史。

679年(调露元年), 司农卿韦机督建完成宿羽、高山、上阳等宫,狄仁杰以宫室太过壮丽为由上表弹劾, 韦机因此被免官。不久,狄仁杰又弹劾左司郎中 王本立恃宠跋扈,请求交付 法司审理。高宗下诏宽宥,狄仁杰道:“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是却不缺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什么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贬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不久,狄仁杰加 朝散大夫,又改任 度支郎中,并在高宗前往 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县)时,充任 知顿使。

3治理地方

686年(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 宁州刺史,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拥戴,宁州百姓还为他立碑颂扬。当时,右台 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诸州县,弹劾了大批官员。到达宁州后,见颂扬刺史美德的人不绝于路,郭翰对人说:“一到州境内,就知道治理的如何了。”于是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 冬官侍郎。

688年(垂拱四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有很多民间自行设立的祠庙,狄仁杰奏请焚毁1700余所,只留下 夏禹、 吴太伯、 季札、 伍员四祠。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又出为 豫州刺史。

当时,越王 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 武则天失败,六七百人受到株连,五千余人没入官籍。司刑使逼狄仁杰行刑,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然后秘奏武则天道:“我本想正大光明的上奏,但似乎有谋逆的人说清之嫌;但是如果我明白什么是对的又不说的话,恐怕违背了陛下您怜悯天下百姓之心。这些人做出谋逆之事并非他们自愿,希望您怜悯他们的不得已。”武则天就下旨赦免了她们的死罪,改为发配到 丰州。囚犯们被押至宁州时,宁州父老到郊外迎接,并道:“是我们的狄 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到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斋戒三日,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当时,宰相 张光辅率军讨平李贞之乱,部下将士自恃功劳,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张光辅怒道:“你这州官是要怠慢元帅吗”狄仁杰说:“祸乱河南的只是一个李贞而已。现在一个李贞死了,而千万个李贞又生了。”张光辅不解其意,狄仁杰道:“您率领三十万军队平定叛乱,但是不能约束士兵,纵容他们的暴行,那些无辜百姓死亡惨重,不忍目睹,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况且,那些遭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等到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不可胜数,那些归顺的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我如能请来 尚方斩马剑,就杀了你这罪人,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我死了,我的功德也将永远铭记在百姓的心中。”张光辅无言以对,但是却怀恨在心,回朝后便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 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后出任 洛州司马。

4被诬谋反

691年(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升任 地官侍郎、判 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对他说:“你在 汝南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政绩,你 想知道是谁中伤你的么”狄仁杰回答道:“如果陛下认为我错了,我就改过;如果陛下明白我并无过错,这是我的幸运。我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并把他当做我的朋友,我情愿不知道。”武则天叹服。

692年(长寿元年), 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下狱后,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让人送回家去。看守的王德寿丝毫没有怀疑。

狄仁杰的儿子 狄光远得到帛书后,持信上告。武则天看了帛书,质问来俊臣。来俊臣道:“狄仁杰等入狱后,我并未用刑,假如没有事实,怎么肯承认谋反!”武则天便命人前往查看,来俊臣伪造狄仁杰等的谢死罪表,让使者上奏武则天。

武则天召见狄仁杰,问道:“你为什么承认造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作谢死表”狄仁杰道:“我没有写过。”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知道是伪造的,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贬为 彭泽令。此后, 武承嗣多次奏请诛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

5再次拜相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 契丹作乱,攻陷 冀州(今河北临漳),一时间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 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任刺史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听闻后,退兵而去。不久,狄仁杰改任 幽州都督,获赐 紫袍、 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书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697年(神功元年),狄仁杰升任 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 光禄大夫,兼 纳言。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 安西四镇,以致怨声载道。狄仁杰为此上表劝谏,又建议废除 安东都护府、重立高氏为君主,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北。朝廷虽未采纳,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不久,狄仁杰代理 纳言,兼右 肃政台 御史大夫。

6请立太子

698年(圣历元年),武则天欲立梁王 武三思为 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 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大怒。后来,武则天对狄仁杰道:“我梦见下了好几盘 双陆都没有赢,这是什么原因”狄仁杰回答道:“双陆 不胜,是因为无子,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姑侄与母子谁更亲您立庐陵王,那您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 宗庙。若立三思,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醒悟,当天便派人到 房州迎接庐陵王 李显。

不久,李显到达洛阳。武则天把李显藏在帐后,召见狄仁杰。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请意切,哭泣不止。武则天让李显出来,对狄仁杰道:“把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跪拜叩头,又道:“太子回来了,还没人知道,人言纷纷,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则天便让李显住在 龙门,按礼节迎接回宫,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十分高兴。当初,吉顼、 李昭德多次请求太子回宫,武则天都不肯答应。只有狄仁杰以母子天性为说词,最终感动了武则天,恢复了唐朝的嗣统。

同年秋天, 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 河北道行军元帅前往征讨,并让他便宜行事。突厥杀尽所掠掳的男女达万余人,由五回道退回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后改任河北安抚大使。当时,百姓大都被突厥胁从,突厥兵离开后,因害怕被杀就纷纷逃跑或隐藏。狄仁杰上奏皇帝后,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7晚年生活

700年(久视元年),狄仁杰进封 内史。不久,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当时,有个胡僧请武则天去参观埋葬佛舍利,武则天应允。狄仁杰跪在马前,劝道:“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皇帝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况且,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多少侍卫,不是皇帝所应当去的地方。”武则天便在中途返回,道:“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正气。”

武则天对狄仁杰非常敬重,常尊称他为 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不予批准,还不让他行跪拜之礼,道:“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武则天还免除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官员道:“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同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听后,哭道:“朝堂空了。”追赠 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并废朝三日。此后,每当有朝廷大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都叹道:“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705年(神龙元年),李显复位,是为 唐中宗,追赠狄仁杰为 司空。 唐睿宗继位后,又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狄仁杰的人物评价

总评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 贞观之治,下启 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代评价

阎立本: 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石敬瑭: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鼎祚危而复安,黔庶否而获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尔事君,无愧臣节,用光遗像,式示明恩。论道 经邦,著周官之贵位;贞魂毅魄,焕魏土之灵祠,昭是宠嘉,永光缇素。

刘昫:天子有 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

欧阳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故唐 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世以为 名言 。

范仲淹:商有 三仁,弗救其灭;汉有 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鶱,诉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

张商英: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谢肇淛:狄梁公之仕女主也,有取日之绩;姚广孝之佐靖难也,有化国之勋。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王夫之:若夫社稷臣者,以死卫主,而从容以处,期不自丧其臣节,如 谢安之于 桓温,狄仁杰之于武氏,亦岂矫矫自矜以要权奸之知遇乎

乾隆帝:“余少时亦有仁杰,非感知己之深,乃服其韬晦,且以复唐自任之论,今以武氏始终夺唐祚及仁杰不能匡复观之,未免失言。”

蔡东藩:当日者嬖幸擅权,盈廷芜秽,无一非武氏家奴,惟娄狄二公,以功名终,颇有重名,然 娄师德只务圆融,不知大体,所 差强人意者,惟狄仁杰一人。

看了“狄仁杰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神探狄仁杰破黄金案

2 历史名人成功的故事

3 名侦探狄仁杰中的经典台词

4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中故事

1 有没有关于狄仁杰的文言文

狄 仁 杰,字 怀 英,并 州 太 原 人 也。

仁 杰 儿 童 时,门 人 有 被 害 者,县 吏 就 诘 之,众 皆 接 对,唯 仁 杰 坚 坐 读 书。吏 责 之,仁 杰 曰:“ 黄 卷 (1)云 中,圣 贤 备 在,犹 不 能 接 对,何 眼 偶 俗 吏,而 见 责 耶!” 后 以 明 经(2) 举,授 汴 州 判 佐。

仁 杰 孝 友 绝 人,在 并 州 有 同 府 法 曹 郑 崇 质,母 老 且 病,当 充 使 绝 域,仁 杰 谓 曰:“ 太 夫 人 有 危 疾 ,而 公 远 使,岂 可 贻 亲 万 里 之 忧!” 乃 诣 长 史 蔺 仁 基,请 代 崇 质 而 行。 仁 杰 仪 凤 中 为 大 理 丞,周 岁 断 滞 狱 一 万 七 千 人,无 冤 诉 者。

时 武 卫 大 将 军 善 才 坐 误 斫 昭 陵 柏 树,仁 杰 奏 罪 当 免 职,高 宗 即 令 诛 之,仁 杰 又 奏 罪 不 当 死。 帝 作 色 曰:“ 善 才 斫 陵 上 树,是 使 我 不 孝,必 须 杀 之。”

左 右 瞩 仁 杰 令 出,仁 杰 曰:“…… 陛 下 作 法,悬 之 象 魏(3),徙、流、死 罪,俱 有 等 差,岂 有 犯 非 极 刑,即 令 赐 法 既 无 常,则 万 姓 何 所 措 其 手 …… 今 陛 下 以 昭 陵 一 株 柏 杀 一 将 军 ,千 载 之 后,以 陛 下 为 何 此 臣所 以 不 敢 奉 刺 杀 善 才,陷 陛 下 于 不 道!” 帝 意 稍 解,善 才 因 而 免 死。 左 司 郎 中 王 本 立 恃 宠 用 事,朝 廷 慑 惧,仁 杰 奏 之,请 付 法 寺。

高 宗 特 原 之,仁 杰 曰:“ 国 家 虽 乏 英 才,岂 少本 立 之 类,陛 下 何 惜 罪 人 而 亏 王 必 欲 曲 赦 本 立,请 弃 臣 于 无 人 之 境,为 忠 贞 将 来 之 诫。 ” 本 立 竟 得 罪,繇(4) 是 朝 廷 肃 然。

高 宗 将 幸 汾 阳 宫,以 仁 杰 为 知 顿 使。并 州 长 史 李 冲 玄 以 道 出 妒 女 洞,俗 云 盛 服 过 者 必 遭 风 雷 之 灾,乃 发 数 万 人 别 开 御 道。

仁 杰 曰:“ 天 子 之 行,千 乘 万 骑,风 伯 清 尘,雨 师 洒 道,何 妒 女 之 害 ” 遂 令 罢 之。越 王 贞(5) 称 兵 汝 南 事 败,缘 坐 者 六 七 百 人,藉 没 者 五 千 口。

司 刑 使 逼 促 行 刑,仁 杰 哀 其 诖(6) 误,缓 其 狱,密 表 奏 曰:“ 臣 欲 显 奏,似 为 逆 人 申 理,知 而 不 言,恐 乖 陛 下 存 恤 之 旨,表 成 复 毁,意 不 能 定。 此 辈 咸非 本 心 ,复 望 哀 其 诖 误。”

特 赦 原 之,配 流 丰 州。豫 囚 次 于 宁 州,父 老 迎 而 劳 之 曰:“ 我 狄 使 君 活 吾 辈 ” 相 携 哭 于 碑 下,斋 三 日 而 后 行。

豫 囚 至流 所,复 相 与 立 碑 颂 狄 公 之 德。 初,越 王 之 乱,宰 相 张 光 辅 率 师 讨 平 之。

将 士 恃 功,多 所 求取,人 杰 不 知 应。光 辅 怒 曰:“州 将 轻 元 帅 ”仁 杰 曰:“乱 河南 者,一 越 王 贞 耳。

今 一 贞 死 二 万 贞 生。 ”光 辅 责 其 辞 ,仁 杰 曰:“明 公 董 戎 三 十 万 ,平 一 乱 臣,不 哉 戢 兵 锋 ,纵 其 暴 横 ,无 罪 之 人,肝 脑 涂 地,此 非 万 贞 何 耶 ”光 辅 不 能 诘 ,心 甚 衔 之。

还 都,奏 仁 杰 不 逊,左 迁 复 州 刺 史。

2 文言文 狄梁公疗儿 全文翻译

原文

狄梁公性闲①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②入关,路由华州阛阓③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约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④,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才如食箸。或触之,酸痛刺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缒⑤,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其父母洎⑥亲属,叩颡⑦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遽抽针,而瘤赘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⑧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吾盖⑨急病行志耳,非鬻⑩技者也"。不顾而去焉。

注释:

①闲:爱好。 ②应制:奉皇帝诏令。 ③阛阓(huán huì):街市。 ④赘(zhuì):肿瘤。 ⑤缒(zhuì):牵连。 ⑥洎(jì):及。 ⑦颡(sǎnɡ):额,脑门子。 ⑧缣(jiān):这里指绢。 ⑨盖:因为。 ⑩鬻(yù):卖。

译文

狄仁杰爱好医术,特别擅长针灸。显庆年间(他)应皇帝征召入关,路上经过华州街市北面时,看到很多人在围观。 狄仁杰拉住马远远望去,看到一块高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八个大字:能疗此儿,酬绢千匹。狄仁杰立刻走上前去观看。原来是个富家的孩子,年纪约十四五岁,躺在招牌下面。孩子的鼻子下面生了个肿瘤,像拳头那么大,根部连着鼻子,像筷子那么细。如果摸摸它,就感到刺骨的疼痛。因此两只眼睛也被往下拉,两眼翻白。孩子的病情十分危急,气息奄奄。狄仁杰怜悯的看了很久,才说:“我能治疗他。”孩子的父母及亲属叩头请求他医治,并叫人拉来车子,把一千匹绢放在狄仁杰旁边。狄仁杰让人把孩子扶起来,用针在他的脑后扎进去一寸左右,便问孩子:“你的瘤子上有感觉吗?”病孩点点头。狄仁杰立刻把针 ,肿瘤就随着手掉了下来,两眼也顿时恢复了正常,病痛全部消失。 孩子的父母及亲戚边哭边磕头,一定要把一千匹绢送给狄仁杰。狄仁杰笑着说:“我是可怜你儿子性命危在旦夕。这是急病人之急,为病人解除痛苦罢了,而不是出卖我的医术。”狄仁杰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3 少年神探狄仁杰鬼瑶的内容

七月半 开鬼门儿 鬼门开了 出鬼怪 鬼怪苦 卖豆腐 豆腐烂 摊鸡蛋 鸡蛋鸡蛋磕磕 里面坐个哥哥 哥哥出来上坟 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 里面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点灯 掉进河里回不来七月半 打火镰儿 火镰花儿 卖甜瓜 甜瓜苦 卖豆腐 豆腐烂 摊鸡蛋 鸡蛋鸡蛋磕磕 里面坐个哥哥 哥哥出来接鬼 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 里面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串门 掉了脑袋回不来七月半 送鬼魂儿 鬼魂送了 关鬼门 鬼门关 卖豆腐 豆腐烂 摊鸡蛋 鸡蛋鸡蛋磕磕 里面坐个哥哥 哥哥出来收尸 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 里面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喊魂 吊在树上回不来。

4 文言文翻译 元行冲传

《旧唐书·元行冲传》原文元行冲,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之后也。

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

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纳言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

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九迁至陕州刺史,兼陇右、关内两道按察使,未行,拜太常少卿。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

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

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柬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

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

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俄又固辞刑狱之官,求为散职。

七年,复转左散骑常侍。九迁国子祭酒,月馀,拜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累封常山郡公。

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鄠县尉毋煚、栎阳尉韦述、曹州司法参军殷践猷、太学助教余钦等分部修检,岁馀书成,奏上,上嘉之。

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寻以衰老罢知丽正殿校写书事。

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

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之《礼记》,是前汉戴德、戴圣所编录,历代传习,已向千年,著为经教,不可刊削。至魏孙炎始改旧本,以类相比,有同抄书,先儒所非,竟不行用。

贞观中,魏征因孙炎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先朝虽厚加赏锡,其书竟亦不行。今行冲等解征所注,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

上然其奏,于是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

其词曰:客问主人曰:“小戴之学,行之已久;康成铨注,见列学官。传闻魏公,乃有刊易;又承制旨,造疏将颁。

未悉二经,孰为优劣?”主人答曰:“小戴之礼,行于汉末,马融注之,时所未睹。卢植分合二十九篇而为说解,代不传习。

郑絪子干,师于季长。属党锢狱起,师门道丧,康成于窜伏之中,理纷拿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

而犹缉述忘疲,闻义能徙,具于《郑志》,向有百科。章句之徒,曾不窥览,犹遵覆辙,颇类刻舟。

王肃因之,重兹开释,或多改驳,仍按本篇。又郑学之徒,有孙炎者,虽扶玄义,乃易前编。

自后条例支分,箴石间起。马伷增革,向逾百篇;叶遵删修,仅全十二。

魏公病群言之错杂, 众说之精深。经文不同,未敢刊正;注理睽误,宁不芟砻。

成毕上闻,太宗嘉赏,赍缣千匹,录赐储籓。将期颁宣,未有疏义。

圣皇纂业,耽古崇儒,高曾规矩,宜所修袭,乃制昏愚,甄分旧义。其有注遗往说,理变新文,务加搜穷,积稔方毕。

具录呈进,敕付群儒,庶能斟详,以课疏密。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特嫌知新,欲仍旧贯,沉疑多月,摈压不申,优劣短长,定于通识,手成口答,安敢铨量。”

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答曰:“是何言欤?谈岂容易!昔孔安国注壁中书,会巫蛊事,经籍道息。族兄臧与之书曰:‘相如常忿俗儒*词冒义,欲拨乱反正而未能果。

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宋株,比肩皆是。众非难正,自古而然。

诚恐此道未申,而以独智为议也。’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一矣。

“汉有孔季产者,专于古学;有孔扶者,随俗浮沉。扶谓产云:‘今朝廷皆为章句内学,而君独修古义,修古义则非章句内学,非章句内学则危身之道也。

独善不容于代,必将贻患祸乎!”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二矣。“刘歆以通书属文,待诏官署,见《左氏传》而大好之,后蒙亲近,欲建斯业。

哀帝欣纳,令其讨论,各迁延推辞,不肯置对。刘歆移书责让,其言甚切,诸博士等皆忿恨之。

名儒龚胜,时为光禄,见歆此议,乃乞骸骨;司空师丹,因大发怒,奏歆改乱前志,非毁先朝所立。帝曰:“此广道术,何为毁耶?”由是犯忤大臣,惧诛,求出为河南太守,宗室不典三河,又徙五原太守。

以君实之著名好学,公仲之深博守道,犹迫同门朋党之议,卒令子骏负谤于时。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三矣。

“子雍规玄数十百件,守郑学者,时有中郎马昭,上书以为肃缪。诏王学之辈,占答以闻。

又遣博士。

5 《旧唐书来俊臣传》全文翻译

译文来俊臣,雍州人,父亲来操,曾任松州长史。

来俊臣从少年时起就是个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残忍荒唐而且举世无双的家伙。在武则天朝,由于他罗织罪名,诬告陷害各亲王大臣,被授予朝散大夫。

并授予他侍御史之职。在审理皇帝交办的案子时,凡有不合他心意的,便对犯罪人实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一杀就是千余家。

满朝文武大臣只是长叹,没有敢说话的。人们更慑于当时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

他与自己的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恩止一起,专诬告那些士大夫们,不论是春季夏季,杀人不断。当时在丽景门内设置了监狱,丽景门也叫做新开门,只要进入新开门,一百人里也难活下来一个人。

王弘义则把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意思是说凡是进入此门的人,小命都得完蛋。来俊臣还与他的党羽朱南山等十几个人,编制一篇《告密罗织经》,共有几千字,都是预先有系统地按内容分例成细目,还要布置怎样罗织犯罪人的事实和缘由,命令他的党羽照此去告发,有时也把密告信投于匦院而让皇帝知道,这种案子武则天多是委派来俊臣去审理。

来俊臣另外制造了一种刑具,叫做"突地吼",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很快便会晕倒。他又制造了十几个枷,称名为"见即承"。

还有"铁圈笼头",当审讯囚犯时,在圈中加上楔子。其余还有各种名号的刑具数十种,大致都是如此。

囚犯不分其原来的身份贵贱,一律是先把枷棒放在地上,再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这就是刑具!"见到刑具的人立即魂飞魄散,无不自己诬陷自己的。而武则天又以高官厚禄给予重赏,因此他们争比看谁更为残酷。

因而告密的人,在大街上纷然皆是,因而名流们在世短暂,出了名仅可经历几日而已。朝官们因为要去上朝,不定何时便会遭到袭击,一旦被抓走便可能落得全家族被杀的结果。

因此在与家人告别时便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天授年间,春官(礼部)尚书狄仁杰、天官(吏部)侍郎任令晖、文昌(尚书省)右丞卢献等五人,一起被他们诬告,来俊臣既然是以灭族而为功业的,他自然就想要引导人家接受自己犯了反叛的罪名。他都是先奏请皇帝下令,再拿着皇上的敕书一审问他们就会承认自己的罪行,因为这样还可以得到减免其他族人死罪的结果。

来俊臣便以此办法来威胁狄仁杰等,让他们承认犯有反叛罪,狄仁杰诚恳地说道:"大周朝革命,万事维新,唐室的旧臣,甘愿听从诛杀。反叛是事实。

"来俊臣才稍微从宽处置。"判官王德寿对狄杰仁说:"尚书的事就算过去,并且能得到减免死罪的判决。

我今天也是受人驱使,只是想求得少爬些台阶,想凭借尚书来牵连杨执柔可以吗?"狄仁杰道:"要我怎么办?"王德寿说:"尚书从前在礼部,而杨执柔在礼部任某司的员外,你来牵连他一下还是完全可以的。"狄仁杰道:"皇天后土(地神)啊,竟然让我狄仁杰干这种事!"随后一头撞在柱子上,鲜血覆盖了他的脸颊,王德寿十分恐惧而告辞。

狄仁杰既然已承认自己犯了反叛罪,主管部门只是等待行刑的日期了,因此对他不再严防。他从看守者那里借得笔砚,又扯了一块头巾在上面书写起来,述说了自己的冤枉和遭受的痛苦,然后藏在绵衣内。

他叫人告诉王德寿说:"现在天很热了,请通知家人来把我的绵衣取走。"王德寿已不再怀疑他了。

家人得到了绵衣中的书信,仁杰的儿子光远拿着信说事情肯定会发生变化。他得到了召见,武则天看过信后有些不知所以,便把来俊臣叫来问道:"你说仁杰等已承认犯了反判罪,那为什么今天他儿子又来诉冤呢?"来俊臣道:"这样的人哪肯服罪呢?臣让他坐卧息休得十分安稳,甚至连他们的头巾衣带也未去掉。

"武则天命令通事舍人周琳去视察,来俊臣叫狱卒把巾、带借给狄仁杰,并让他在西则随便行走站立,让周琳观看。周琳惧怕来俊臣,不敢向西看,只望着东面唯唯诺诺地答应而已。

来俊臣让周琳暂且留步,要让他给捎去一份文状。于是他命令判官假冒狄仁杰等写了一份谢死表,代替他进呈给皇帝。

凤阁(中书省)侍郎乐思诲的儿子,八九岁时,他的家遭灭族祸,现在司农寺暂为差役,皇帝对他家过去的事改变了看法而得到召见,他向武则天讲述了来俊臣如何苛刻狠毒,希望陛下把那些称反叛的假状子一一加以符合对照,结果不分大人小孩所有状子都是一个样,武则天心里不解其意,于是召见狄仁杰等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承认反叛呢?"狄仁杰等回答说:"假如不承认,早死在枷棒下了。"武则天又问:"为什么要写谢死表呢?"狄仁杰等答道:"没有写过。

"武则天拿出谢死表让他们看,才知道那是别人背着他们代写的,于是释放了这五家。来俊臣还诬告过大将军张虔勖、大将军给使范云仙,在洛阳州官署里,虔勖等不堪忍受痛苦,自诉对于国家有功,义正严辞,来俊臣竟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

范云仙也陈述自己一生服务于先朝,声言司法官对他惩治的冤枉和痛苦,来俊臣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士子和庶民见此都吓破了胆,没有敢说话的。

来俊臣屡犯贪赃罪,被贬到同州任参军,在那里他曾强夺一个参军同僚的妻子,并污辱了他的母亲,也没有敢说话的。不久又授。

狮子座就是领导者的代言星座啊,有很强的掌控能力,而这一点和游戏里面的孙悟空特质很像。

孙悟空作为一个刺客,在王者峡谷里面,就是打野的位置比较多,通常起着带节奏的作用。

只要孙悟空前期发育的不错,把对面的下路射手或者中路法师抓的发育不起来,这局基本上就稳了。后期的孙悟空更是有“猴三棍”的称号,三棍子一个小朋友更是容易让队友在团战中打出优势。

而如果有了打野的,孙悟空就是上单的位置了,上单基本上就是需要抗压,自己默默的在上路守塔,也很附和狮子座爱付出的特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狮子座也都是很痴情的啊,属于为爱付出无悔的那种。

在游戏里面,孙悟空的皮肤至尊宝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啊,和露娜的紫霞仙子组成一对CP,至尊宝就是很痴情的爱着紫霞。

狄仁杰档案

生于公元630年,卒于公元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人。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历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受了污辱却能极度隐忍,从来不加以反抗。

不要以为这个词是凭空捏造、文人虚构,这个词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娄师德。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唐朝大臣、名将,曾任宰相。娄师德最大的特点是事事讲究忍让。据新唐书记载,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后,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弟弟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询问道: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现在又要去当州官,我们兄弟二人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们荣宠过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我们,对此你有什么对策吗?听到哥哥这样问,弟弟马上跪在地上说:我是这样打算的,假如现在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净,决不为此和人计较。请哥哥指点,这样做行不行?听完兄弟的话,娄师德神色忧虑地说:你的做法正是我所忧虑的!弟弟本来想哥哥会表扬他几句,没想到哥哥竟不以为然,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那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办?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忌恨你的。我建议,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做没做到唾面自干,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贵为一朝宰相,敢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但是娄师德的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引出狄仁杰来

那么娄师德和狄仁杰有什么关系呢?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娄师德和狄仁杰是同事——两个人一同做相国

尽管同为相国,但两个人的能力却有差别。狄仁杰出类拔萃,而娄师德却显得有些平庸。尽管娄师德是个谦谦君子,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但盛气凌人的狄仁杰就是看不惯娄师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时挤兑起娄师德来,狄仁杰都是不遗余力

但是,娄师德是个信奉唾面自干的人,任凭狄仁杰怎么欺负,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没什么怨言。这样一来,反而让外人都看不过去了,他们认为狄仁杰连老娄都不放过是不是有些太过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杰向来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调解此事。最后,连武则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亲自出面做狄仁杰的工作

武则天是当时的最高***,掌握的材料当然比任何人都多。同时,武则天也特别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

有一天,散朝的时候,武则天留下狄仁杰,聊了几句,武则天单刀直入地问狄仁杰:我这么重用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狄仁杰答得也很干脆:我是一个从来不知道依靠别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后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尽管这样的回答在武则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杰的口气还是令她有些小小的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狄先生啊,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当年,我对你其实一点了解也没有,为什么想起来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荐你。这次轮到狄仁杰吃惊了:真的啊?我怎么想不起来会是谁推荐了我呢?给你三次机会,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给你十次机会你也猜不出来!狄仁杰是个聪明人,见皇上这么说,就顺口答道:那就请皇上您直接告诉我好了。告诉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娄师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荐你!武则天似乎看出来了狄仁杰的惊诧和难以置信,她随即让侍从取来档案柜,笑着对狄仁杰说:你自己去打开看一下里面的东西吧。档案柜打开了,十几封写给皇上的推荐信一一呈现在狄仁杰面前,这些推荐信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推荐狄仁杰担任重要职务。十几封推荐信的作者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娄师德。这一下轮到了狄仁杰无地自容了,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娄师德当年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也就罢了,谁知自己还时时打击娄师德。而更令他惭愧的是,娄师德居然从来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热讽而不作任何解释!这件事对狄仁杰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让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过来的岁月

狄仁杰虽然时下升到了高位,但他的家世却一点也不显赫,狄仁杰的父亲也只是做过夔州长史而已。狄仁杰本人早年似乎也没什么出众之处,因为他仅仅是以明经出道。在唐朝以明经出道的人往往会很受人歧视,明经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于今天的自考文凭。家庭背景一般,加上明经出身,似乎注定了狄仁杰很难出人头地

但狄仁杰却是一个有真功夫的人,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在任期间,他曾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记录: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到7000人,但是却没有一人喊冤。一时间,狄仁杰成为世人推崇的神探

在唐高宗的时候,狄仁杰就是著名的反对派,他敢于反对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对抗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

譬如,唐高宗要到汾阳宫去视察,当地的长官为了讨好皇上,决定新开一条御道,但在狄仁杰的坚决反对之下,御道修建计划被迫中止

譬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杰却不以为然,经常抓住机会弹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杰也不为所动。最后,他还真把王本立给扳了下来,一时朝廷肃然

武则天当政时,久经江湖的狄仁杰已经慢慢变得老辣起来,即使心狠手毒的来俊臣也不是他的对手

狄仁杰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红之时,也正是阴谋家武承嗣踌躇满志之日。满朝之中,武承嗣谁也没放在眼内,他唯一顾忌的就是狄仁杰。他认为狄仁杰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被立为皇嗣的最大障碍。因此,他就指示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意即如果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有谋反罪可以减轻罪行,其意思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随即予以完全承认:谋反是事实!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满心欢喜,也就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

谁知,老辣的狄仁杰只是用这招儿来麻痹来俊臣的。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最后,狄仁杰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到了武则天的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并当面询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平静地回答:假如我不承认谋反,估计我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狄仁杰以自己的机智逃过了一劫,但从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对头

为了和武承嗣斗争,狄仁杰利用武则天对自己的信任,在立储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决定性的作用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尘莫及。譬如,武则天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对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则天更是显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跪拜;武则天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在武则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之崇高,无人可出其右。这让狄仁杰有机会对武则天之后的继任者作出从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为太子,而武则天则犹豫不决。狄仁杰抓住机会,以亲情打动武则天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有很多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但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无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们才需要选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被执行,自己的灵位也能被后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将来的灵位也会被人抛弃。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接班人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您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这事似乎有些悬!很显然,狄仁杰的话对于武承嗣很有杀伤力,但最终也打动了武则天。她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承嗣最终失去了继承武则天皇位的可能

这就从体制上保证了狄仁杰不会被武承嗣清算,作为副产品,李唐王朝也借此完成了复辟

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武承嗣不会死灰复燃,狄仁杰生前还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张柬之

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是个难得的人选,这个人虽然老了些,但却是真正的宰相之才。这个人一辈子没被人发现,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会为国家鞠躬尽瘁。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的官职由长史升为司马。过了一段,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宰相人选,狄仁杰笑了一下,说道:我以前曾经推荐过张柬之,到现在也没见您用这个人啊。武则天说道:怎么没用啊?我早就把他升为司马了。狄仁杰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你推荐的是宰相人选,您却让他去做司马,当然算没有任用。后来,张柬之果然被任命为宰相

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则天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已很难有效地控制局势,客观上看,李唐复辟的时机已经成熟。狄仁杰大力推荐的宰相张柬之果然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张柬之毅然决定起事,仅仅用了半个时辰,政变就宣告胜利。取得胜利后的张柬之,手里提着武则天所宠爱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张易之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无力回天了

不知当时的武则天,在盯着张柬之发呆的时侯,有没有想起来张柬之的推荐人狄仁杰来

其实,武则天想起想不起狄仁杰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不久之后,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宝座,李氏将重掌乾坤。等这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狄仁杰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郑重表彰。狄仁杰先是被追封为司空,后又被追封为梁国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点评据新唐书记载,久视元年,狄仁杰驾鹤西游,朝野一片悲声。伴着这一片悲声,武则天对狄仁杰去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印象主义的概括:朝堂空也!这四个字可谓字字千金,准确地表达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和狄仁杰相比,武则天是单纯的,单纯到信任狄仁杰的一切。民间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的单纯:别人卖了你,你还帮别人数钱呢!其实这句话用到晚年的武则天身上也无大错。为了确保自己死后不被武氏清算,狄仁杰巧妙地利用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力荐张柬之,并借张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复辟的大业,从而确立了自己死后的政治地位。但不论史书如何高度赞扬狄仁杰的大智大勇,却还是无法掩盖狄仁杰对武则天的不厚道

在狄仁杰身上,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他自相矛盾的病症:一方面他忠心耿耿,一方面他又心怀鬼胎;一方面他可以为了暂时的利益牺牲原则,一方面他为了原则又可以牺牲暂时的利益。他灵活机动,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典型的利己主义。因此,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度审视狄仁杰以往对武则天所表现出来的忠心耿耿,会充满滑稽的感觉。倒是武则天在狄仁杰死后所发出的朝堂空也,很令人百感交集。孔夫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惟女子和小人难养也!武则天和狄仁杰,一为皇上,一为重臣;一为女子,一为小人,因此武周之衰亡也就在所难免

狄仁杰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也是中国传统官僚最有代表性的人生。早年,狄仁杰势单力薄,斗争的结果难免有胜有负。等到后来,狄仁杰几乎是所向披靡。斗争是容易上瘾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是其乐无穷,所以我们才会见到狄仁杰连自己的恩人都不放过的场景。和狄仁杰相比,娄师德善良得如同绵羊,而雄才大略的武则天单纯得则如同一泓清水。因此,那样一个时代是属于狄仁杰的,是属于这根善于权谋的官场老油条的

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主持丧礼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这是最近微博上盛传的一句话。

元芳全名李元芳,是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中狄仁杰的卫队长,武艺高强,心思细腻,尤其受到狄仁杰的信赖,对狄公忠心耿耿。狄仁杰在分析案情时,常会询问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标准回答则是:大人,此事必有蹊跷大人,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在两人的对话中,案情分析就此展开

如今,这一口头禅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不少人纷纷套用此句式,事事皆问元芳,令人捧腹。短短数日之内,元芳被询问了近千万次。导演徐克的最新力作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正在影院热映,本片受关注的原因除了刘德华、刘嘉玲等巨星加盟外,徐克打造的英俊潇洒、文武双全的狄仁杰形象也是看点之一。可以肯定的是,银幕上的故事系虚构。那么,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11月22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被誉为国内研究狄仁杰第一人的杜文玉教授。

说起狄仁杰奇闻轶事,杜文玉教授如数家珍。

一年判定数千件铁案

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刘德华扮演的狄仁杰帅帅的、瘦瘦的。在历史资料中,有没有文字记载狄仁杰是一个什么形象呢?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被誉为国内研究狄仁杰第一人的杜文玉教授介绍,狄仁杰的长相历史上没有记载,所以演员扮演的狄仁杰是胖是瘦并不重要。史书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生于并州的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狄孝绪,曾任贞观朝尚书左丞,其父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显庆元年,26岁的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司。

满腔热血的狄仁杰开始了他的工作,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次沉重打击被胥吏诬告了一把。幸运的是,这一状告到了阎立本那里。

阎立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尤擅画人物。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就是他的杰出作品。他的名气太大,以至于有人称他为丹青宰相。不过这时候他是钦差大臣,正好到汴州考察。接触到狄仁杰这个案子后,阎立本不仅弄清了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夸奖他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可能因为狄仁杰在地方工作出色而勤恳,特别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积累了将近20年的断案经验后,上元二年,也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大理丞。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地位重要,负责京师案件拘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驳皇帝面子拉两大臣落马

狄仁杰刚到大理寺上任的时候,积压的案件已经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的数千件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在今天看来也堪称神奇。

狄仁杰让皇帝印象深刻的事情,来自一次执法纠纷中的犯颜直谏

杜文玉说,唐高宗仪凤元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卫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中的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立即处死。狄仁杰却上奏为二人辩护,认为他们罪不当死。

高宗疾言厉色地说:权善才他们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皇帝盛怒,狄仁杰却神色不变,仍然振振有词:现在依照法律,他俩罪不至死,而陛下坚持要杀,那么法律就无法取信于人,人们会很茫然失措,这样法律就失效了。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杀了一个大将军,千百年之后,人们会怎么评价陛下呢?如果我奉命杀了善才,那才是真正陷陛下于不道啊

后来高宗冷静下来,觉得狄仁杰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特别下令让史官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以便能流传后世。高宗有意识地强化这个案件,一来表彰狄仁杰,给大臣们树立一个榜样,二来也顺便提升一下自己,树立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形象。

不久,高宗就提拔他当了侍御史。侍御史是御史台官员,属于监察系统。此官的品级虽不高,和大理丞一样也是从六品,但属于清望官。这个官位对日后的仕途有很大帮助,一般来说,它的升迁速度比其他机构要快。可见,高宗虽是将他平级调动,实则把狄仁杰放入到重点培养考察对象中了。

狄仁杰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他非常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侍御史,也是负责审讯案件的,只不过对象不是普通人,而是百官。可以说,御史就是官员中的宪兵,御史的别称就叫宪衔,有个成语叫口衔天宪,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任职期间,狄仁杰很不客气地弹劾了高宗的两个宠臣、权臣。一是司农卿韦弘机,此人为高宗修了很多宫殿,都特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因此被免职。另外左司郎中王本立因为受宠,恃恩用事,也被狄仁杰毫不留情地揭露弹劾,而且狄仁杰对皇帝的说情也一点不买账,最终将他拉下了马,一时朝廷肃然。从六品的狄仁杰,硬是为朝廷整了一回风。当然,这也仰赖高宗对他的支持和宽容。

棉衣传书智斗酷吏报复

当上了京官,狄仁杰依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态。

一次,唐高宗要到汾阳宫去视察,当地的长官为了讨好皇上,决定新开一条御道,但在狄仁杰的坚决反对之下,御道修建计划被迫中止。还有,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杰却不以为然,经常抓住机会弹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杰也不为所动。最后,他还真把王本立给扳了下来,一时朝廷肃然。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狄仁杰还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机,那次的对手是武承嗣和著名酷吏来俊臣。

武承嗣认为,狄仁杰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被立为皇嗣的最大障碍。因此,他就指使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意即如果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有谋反罪可以减轻罪行,其意思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随即予以完全承认:谋反是事实!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满心欢喜,也就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谁知,狄仁杰只是用这招儿来麻痹来俊臣的。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

最后,狄仁杰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到了武则天的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当面询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主动承认谋反?

狄仁杰平静地回答:假如我不承认谋反,估计我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

狄仁杰以自己的机智逃过了一劫,但从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对头。辅佐武则天挽救李唐江山。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载:天授二年四月,武则天颁布法令,规定佛教优于道教之上。在这年秋天,武则天升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狄仁杰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宰相生涯。

在小说和电视剧里,当上了丞相的狄仁杰还是每天忙着到处微服私访,没事就找案子来查。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虽也是忙得到处跑,但他忙得不是查案,而是协助武则天处理政事。

狄仁杰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兴复李唐皇室,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设法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改变她对两个儿子的看法,使李显与李旦兄弟能够摆脱被囚禁的地位。

有一次,武则天和近臣们谈起了她梦见一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可是两个翅膀全折断了。狄仁杰便说:臣以为,那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就是陛下自己,因为陛下姓武

这个解释是有根据的,因为武则天常将鹦鹉来比拟自己

两翅,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

狄仁杰指的是李显与李旦

现在,他们都处于被囚禁的地位,这就是两翅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陛下起用王子,鹦鹉就能飞翔了

圣历元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其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复立庐陵王李显。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劝说她:儿子当了皇帝,母后千秋万岁后可配食太庙,享受后世的祭祀;若是侄儿当了皇帝,从没有听说将姑母附于庙堂的事情

武则天说:这是我的家事,你就不必掺和了

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四海之内,孰非皇土?而我位极人臣,又怎么不帮着陛下分担?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

就在他上疏力阻武则天大造佛像的那年九月,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亲自为他主持丧礼,废朝三日,这是当时人臣的最高待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289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9
下一篇2024-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