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菩萨要坐莲花座

为什么菩萨要坐莲花座,第1张

莲花代表清净,一尘不染。虽然它处在极恶劣的泥塘,但是依然影响不了它,开出芬芳美丽的花华。 因为有此含义,所以佛教一般的法座是莲花座。 并非所有佛菩萨都坐莲花的。比如大日如来坐狮子座,释迦牟尼佛座金刚座,孔雀明王坐的是孔雀,以及不动明王坐的法座是磐石等等。

本命佛是生肖的守护神 首先是跟星座没有关系的

而且颜色是材质所起决定性的因素 例如:和田玉一般是润白 翡翠为青绿 黑曜石为黑色 水晶 玛瑙颜色就更多了 还是看个人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和颜色的 每种材质和雕工都是不同的 这种东西还是看眼缘

2010年的生肖为虎 应该是奉请虚空藏菩萨本命佛吊坠

念菩堂本命佛生肖对照:

属鼠 人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

属牛虎人本命佛:虚空藏菩萨

属兔 人本命佛:文殊菩萨

属龙蛇人本命佛:普贤菩萨

属马 人本命佛:大势至菩萨

属羊猴人本命佛:大日如来

属鸡 人本命佛:不动尊菩萨

属狗猪人本命佛:阿弥陀佛

请念菩堂开光本命佛佩戴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的

本命佛佩戴禁忌:

1佩戴的本命佛一定要是经过开光加持的,只有开光加持的本命佛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2佩戴念菩堂本命佛不分男女,不分时间,请到适合自己的本命佛就可以终身佩戴。

3念菩堂本命佛为开光圣品,在洗澡和夫妻同房时需要取下放置在干净平稳之处。

4本命佛不小心沾染到污物时,及时的用清水清洁,不要使用化学物品。

5佩戴本命佛最好是长期佩戴,长期佩戴本命佛会产生一定的磁场和作用。

6佩戴本命佛时也是可以同时佩戴其他的吉祥饰品的。

7不小心将本命佛饰品弄丢了也不要太担心,很多时候护身吉祥物破裂或丢失是为您挡了灾祸。

毗卢遮那(梵Vairocana,藏Rnam-par-snan%-mdsad)

佛的报身或法身。音译又作毗卢舍那、毗楼遮那、吷■者那;意译为大日如来、遍照、光明遍照或净满、三业满、广博严净等。

关于毗卢遮那佛,《华严经》、《梵网经》、《观普贤经》、《大日经》等经所载,不尽相同。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卢舍那佛品〉所述,卢舍那佛于无量劫海修功德成正觉,住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放大光明照十方,由身上诸毛孔出化身云,演出无边契经海。据《梵网经》记载,此卢舍那佛于百千阿僧只劫,修行心地,成正觉,住莲华台藏世界,化现千叶百亿大小释迦,说菩萨心地法门。而《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则云毗卢遮那身遍一切处,住于常乐我净四波罗蜜所摄成的常寂光土。

此‘毗卢遮那’一语,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的‘破坏诸暗冥,光明照虚空,今毗卢遮那,清净光明显’,此中所指的‘毗卢遮那’一词,系‘太阳’之意。其次《华严经》等有‘卢舍那佛’之说;又《佛本行集经》、《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大乘四法经》等经典卷前皆有‘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佛’之语;《大乘同性经》卷下又云(大正16·650b)∶‘所有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诸佛法,如是一切诸法,皆悉流入毗卢遮那智藏大海。’其后《大日经》则以摩诃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为全法界的体性。

至于‘毗卢遮那’的语义,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三所述,其意为光明遍照;《大日经疏》卷一与卷十六则以毗卢遮那为‘日’的别名;《金刚顶经义诀》卷上以毗卢遮那为‘最高显广眼藏如来’,‘毗’即为‘最高显’,‘卢舍那’为‘广眼藏’。梵语vairocana,是由‘光辉’、‘照耀’之意的ruc转化为rocana,再加上前置词vai(vi的变化)而成。意指‘附属于太阳的’或‘太阳之子’。意译遍照或光明遍照,或系依此义而来。又virocana,是在rocana之前,加上vi,有光耀之意,意指太阳或太阳神。《大日经疏》以毗卢遮那为‘日’之别名,当系依此义。总而言之,此‘毗卢遮那’一语与‘太阳’确有关联。

在大乘佛教之中,‘毗卢遮那’原是释尊的理想化,旧译《华严经》卷四〈如来名号品〉云(大正9·419a)∶‘此四天下佛号不同,或称悉达,或称满月,或称师子吼,或称释迦牟尼,或称神仙,或称卢舍那,或称瞿昙。’即将释迦牟尼比喻为太阳(卢舍那)。

中国各家在论述佛之三身时,系以毗卢遮那或卢舍那为三身之一,然于二者之所属则颇有异说。智顗《法华经文句》卷九(下)以毗卢遮那为法身如来,卢舍那佛为报身如来。此乃依据《观普贤经》叙述毗卢遮那身遍一切处,故以之为法身;《梵网经》叙述卢舍那为千叶台上之主,故以其为报身。吉藏在《三论略章真应义》中举地论师所说,而将卢舍那配为报身佛。《法华玄论》卷九以为《梵网经》的卢舍那佛是迹身。而华严家则以《华严》的卢舍那具足十身,此义大异于前说。十身是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谓毗卢舍那具有此等十身,而此十身又称为融三世间之十身,或称解境十佛。十身中的如来身,有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等十身,名之为行境十佛,又称十身具足之舍那。

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摩诃毗卢遮那佛。此佛住广大金刚法界宫,为自内眷属说三密平等之法门,以理智二法身为其体。智法身住于实相之理,为自受用现三十七尊身,表金刚界之教主。理法身住于如如寂照之智,为自他受用现三重曼荼罗身,表胎藏界的教主。毗卢遮那即是此理智不二之体。但《理趣释》卷上云,毗卢遮那如来名为遍照,是报身佛,在色界顶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为诸菩萨说四种自证自觉的圣智。《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又云(大正18·298a)∶‘于是印成法界体性智自受用身,即塔之正中毗卢舍那如来也。’二者主要是将智法身当作报身、受用身。

此外,密教除以毗卢遮那为大日如来,单独将其刻画于金胎两部曼荼罗外,又另外别立卢舍那或毗卢舍那佛。如《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十五有‘毗卢遮那佛变’一语。《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及《佛祖统纪》卷三十九等,尝记载唐高宗咸亨三年善导等人,在龙门石壁镌刻高八十五尺的卢舍那佛像。《庐山记》卷一记述庐山乾明寺供有张僧繇所绘的卢舍那佛像。《广清凉传》卷中记载,五台山瑞相殿北十三重大佛殿中安奉卢舍那佛像,其四周并雕有一万尊菩萨像。

◎附∶《佛菩萨圣德大观》〈卢舍那佛〉条

依照智者大师的《法华经文句》所说,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卢舍那是报身如来,释迦牟尼是应身如来。这里的报身如来就是通常所说的报身佛。在佛陀的三身中,报身是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的无边功德,也是由因位之本愿与行持所修得之享受佛果境界的佛身。又称为受用身,或受法乐身。

据《梵网经》所载,卢舍那佛已修行过百阿僧只劫,成佛以后住在莲花台藏世界。莲花台周围有一千叶。每一叶是一个世界,千叶总共为一千世界。每一叶世界,又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而有千百亿无量数释迦正在说法。这无量数释迦化身的本源,就是卢舍那佛。

六十卷《华严经》里,也曾以这样的偈颂赞叹卢舍那佛∶‘无量劫海修功德,供养十方一切佛。教化无边众生海,卢舍那佛成正觉。(中略)卢舍那佛大智海,光明普照无有量。’依《华严经》所说,佛陀报身的净土是莲华藏世界,而卢舍那佛则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这与密教所供奉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其梵语虽然同字,但所指却并不相同。因此,除了密教的大日如来像之外,显教也常单独供奉卢舍那佛。在佛教造像史上,我国龙门石壁及日本东大寺所造的卢舍那大佛像,都是脍炙人口的杰作。

〔参考资料〕 新译《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大日经》卷一;《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卷七(末);《法华文句》卷八(下);《法华玄义》卷六(上);《像法决疑经》;《胜鬘宝窟》卷上(本);《华严五教章》卷二;《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九十一;《广清凉传》卷上;《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五;望月信亨《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

纵观十二星座,这三个星座的男生最容易成为护妹狂魔,可是其他星座的男生,在面对妹妹被欺负时,往往也会挺身而出,他们所缺少的并不是保护亲人的意愿,而是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给别人的感觉并不如这三个星座的男生这样霸气,给人以深刻印象罢了!

1天秤男:守护

在天秤座的字典里,不会有欺压的字眼,她们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亲人的身上,不管敌人多么的强劲,他也会奋力一搏,直至把对方击退或者自身已经失去活动能力。这就是平时看上去儒雅的天秤座。她们对待自己的妹妹就好像是看见一个弱弱天使之一般,不能允许他们遭到任何形式的恶魔围攻,他们也会毅然决然地立在最前,为自己的妹妹做守护的猛兽。

2射手男:只有我欺负她

一向以执行能力和活动能力树立的射手座,当面对妹妹被欺负时,会毫不犹豫地冲到前往,将亲妹妹守卫身后。但是,在私底下,虽然他们也挺爱妹妹,可是一般都会有一些欺负的成份在房间里。这也许就是射手座的另一个特点吧!我这样护你周全,仅仅是为了自身能让人心平气和的接纳大哥我一个人的欺压。会有这样的大哥,不清楚当妹妹的,究竟是福或是忧。但是射手男护妹狂魔形象一般不会在大家心目中的更改的了。

3狮子男:翻不了什么浪花

在很多女生心目中的,最令自身难以忘怀的一刻,并不是长大了以后独自面对的一些事,通常都是在小学、幼稚园被坏男孩们欺负的情景。这时候,有一个武林大神一样的大哥,就成为一件很值得炫耀、与此同时浑身都拥有十足的勇气在男孩子们眼前开心玩,由于每每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发生的时候,总有一只极大地手掌心,将男孩子们从身边拎走,这便是狮子座保卫妹妹的方法,让每一个欺负妹妹得人,都成了如来佛祖手掌心底下的孙悟空,从此翻不了什么浪花来。

金身能盘金刚莲花座的人是过去身是什么金身脚踩莲花的菩萨是哪个?

坐缸」数年后,如果开缸后色身腐化,就以火化的方式再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腐化则成为「肉身」,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肉身菩萨」,为金刚不坏之身,又称「金刚舍利」、「全身舍利」。但并不是每个人

懂得2020-04-17

其他人还搜了

金刚怎么盘玩步骤

金刚菩提盘玩10年效果图

金纸莲花座折法步骤图解

莲花座怎么盘

金刚5年只刷不盘

金刚手串盘成什么样可以戴

金刚金全文诵读

金纸叠莲花座教程视频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此像呈右展立姿势,头戴五智冠,足下有莲花座,有四面十二臂,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两手同时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斧、钺刀、戟、骷髅杖、金刚索、金刚钩、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

须弥洹都是什么颜色-芝士回答

后代在塑造佛祖像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用莲花座,或者用狮子座,坐垫装饰为金色,能和佛祖金身相配。以上仅为个人臆测。芝士回容答标,版指权必究,未离经许可得,不得转载

芝士回答2021-03-24

三身四智《六祖坛经》浅释之205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手中还拿着各种各样的标帜,比如说观音菩萨拿莲花,阿弥陀佛托钵盂,金刚手拿金刚杵,等等。他认为见到这样的色,就是见到了本尊,就是见到了佛,就是见到了菩萨。或者他耳朵中间听到了哪个佛、

腾讯网2020-03-17

CCTVcom-国家地理

头带化佛宝冠,上身袒露,斜披帛巾,臂饰钏,双手捧置发愿文匾的荷叶盘,下着羊肠大裙,蹲踞坐于莲花台上,通体装饰华丽,垂挂珍珠璎珞。莲台座顶面錾刻一圈梵文,表示金刚界五方五佛之种子,

央视网

西方二圣_

莲花为父母,九品立吾身。池边分八德,常临七宝园。波罗花开后,遍地长金珍。谈讲三乘法,舍利腹中存。有缘生此地,久后幸沙门。宝焰金光映日明,异香奇彩更微精。七宝林中无穷景,八德池边落瑞

百度

目录 掌中文学网,畅读书城旗下原创小说网

掌中文学网 是专注于精品原创的小说网,提供原创小说和畅销出版书籍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各类畅销小说推荐,包含玄幻小说、仙侠小说、网游小说、都市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

https://wwwzzwenx

西游记名著题,跪求解答_芝士回答

2.黑松林遇黄袍老怪 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3.白骨精 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4.大闹流沙河 高老庄娶亲5.略6.略7.大闹天宫8.乌鸡

芝士回答

西游记 选择题_芝士回答

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15、《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

芝士回答2021-03-27

上海嘉定菩提寺(菩提禅寺)寺庙信息网

后进为大雄宝殿,建在七级平台上,三面都是以青石、白玉雕花护栏,殿宽七间,殿中正面塑有巨大的释迦牟尼金身佛像,安置在须弥座莲花高台上,庄严、肃穆,气势恢弘。佛像两旁塑有迦叶、阿难两位

寺庙信息网

相关搜索

金刚经

金刚冬天能盘吗

金纸莲花座的折法视频

什么样的金刚有盘的价值

金刚金

盘金刚用什么刷子

金刚金全文

金刚什么时候能上手盘

11-20条

目录 掌中文学网,畅读书城旗下原创小说网

掌中文学网 是专注于精品原创的小说网,提供原创小说和畅销出版书籍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各类畅销小说推荐,包含玄幻小说、仙侠小说、网游小说、都市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

https://wwwzzwenx

手里拿着金钵的菩萨是谁,手上拖着金钵的如来是什么佛

密号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三昧耶形为宝珠或莲花上之幢。又金刚界曼荼罗中,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中的金刚幢菩萨,与地藏菩萨同体异名。此外有说地藏菩萨与观音、势至、龙树等菩萨皆是阿弥陀佛的

iknowsyiaecom2020-11-29

手拿金钢杵三叉戟的是什么佛?芝士回答

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双手交叉于胸前,结双跏趺,安住于八大狮子所抬宝座,莲花月轮上。由于金刚总持显现至高无上的佛法精髓,所以是噶举白派众传承上师之首,一切的传承教法都是由金刚

芝士回答2022-03-05

五里亭,五里亭是什么意思-全国头条

两旁的雕像“四大金刚”各持法器,威风凛凛。大雄宝殿:金身“释迦牟尼”佛像位居中央,诸尊金身佛像排列两旁,庄严肃穆,我们顶礼膜拜。偏殿两侧玻璃柜里:十八罗汉小金雕像各具特色。四和院中

泉港新闻网2022-10-18

鲁山大佛简介-芝士回答

鲁山大佛总高208米,其中身高108米,看起来盛是雄伟,而光是莲花座就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55米。佛眼高为19米,宽39米。而佛像的手高19米,宽9米,厚5米。佛像用铜3300吨,还用了

芝士回答2020-11-15

美丽作文之作文美丽的白马寺600字(6页)-原创力文档

共6页

他手捧着金钵,盘膝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他的两边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他 们的金身比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略低一些,神态十分相似。听说药 师佛是消灾延寿佛,很多人都会在这里虔诚祷告。在横

原创力文档2020-05-20

手捧金刚杵的是什么菩萨_

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双手交叉于胸前,结双跏趺,安住于八大狮子所抬宝座,莲花月轮上。由于金刚总持显现至高无上的佛法精髓,所以是噶举白派众传承上师之首,一切的传承教法都是由金刚

2014-10-02

藏传佛教九大本尊诸佛名称,这里一次看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造像特点是菩萨形,梳高髻,戴高冠,垂发披肩,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右手托金刚杵,左手拿金刚铃。除此单身的金刚萨埵标准造像外,还有男女双身像,称双身金刚萨埵。比较著名的有扎什伦布寺所

腾讯网2020-03-24

何为“莲花金身”“金刚九转金身”美篇

佛天本源圣道,是性命双修,修莲花金身、肉体成就金刚九转金身及色身成就虹霓法身。莲花金身,是在丹田中生出来的元婴坐莲台,金色身体,和你本人一模一样。元婴修到和你身体大小一样时就圆满了

美篇2019-08-06

金盘腿

然后把一条腿拉倒另一条腿上,佛家分金刚盘跟莲花盘,右腿在上为金刚盘,左在上则为莲花盘。一下一下的往下按压膝盖,可以坐稳的时候,开始静心,心静了,腿也会放松,然后慢慢往下沉,挨到下面

芝士回答2022-03-17

相关搜索

盘金刚用什么油

盘金刚用什么刷子

印尼金刚能盘成红色吗

盘金刚用什么手套

金刚什么时候能上手盘

金刚冬天能盘吗

金刚初期刷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盘

金刚刷到什么程度可以上手盘

金刚手串盘成什么样可以戴

什么样的金刚有盘的价值

杂剧·西游记·第六本原文:

万里香风下九天仙真鹤驭尽翩翩

一诚上达祗园地永保皇图亿万年

第二十一折贫婆心印

(唐僧一行人上,云)脱离了红孩儿,过了火焰山,于路亏杀龙天三宝。今日到得中天竺国,皆是诸佛罗汉之地。孙悟空,我与龙君、沙、猪慢行,你先去寻个打火做宿处,吃了饭,到灵鹫山参佛世尊。你到前面,不要妄开口说话。此处是佛国了,参禅问道的极多,不要输了。不比你相杀到容易,禅机却怕人。(行者云)小行知道。我先行,师父慢来。(下)(唐僧云)孙行者去了,我们慢慢行。待他斋熟,我们扫到,吃了便入寺去。未临佛土身偏秽,方到西天骨也轻。(下)(贫婆上,云)老身中印土人,卖胡饼为业。但来佛会,下的不参得,老身不敢入佛国去。自童时亲受摩诃伽叶所教,传得真如正觉之性,能回三毒为三净界,回六贼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作大智。此非外道所及也。(唱)

仙吕点绛唇我是个物外闲身,个中方寸,传心印。与佛子为邻,但过往的来参问。

混江龙把弹机来评论,罗裙不染世间尘。对一溪春水,卧半亩闲云。僻性懒侵浮世事,双昨罕识市廛人。听雷音钟磬,坐灵鹫山门。常开妙法,深种良根。不须文字,岂念经文。霎时见性,直下当承。脚根牢跳出陷人坑,手稍长指破迷魂阵。则为这老婆多口,致令得俗子生嗔。

油葫芦休笑贫婆一世贫,穿着百衲裙,衲头巾有一个宝珠新,妆严的未必能评论,儴惴的倒敢能勤慎。(行者上,云)小行蒙师父法旨先行。这是那里?(贫婆唱)见一人言语高,行步紧。铁戒箍皂亢裰望前行,(行者叫)老母,老母。(贫婆唱)不住的老母口中频。

天下乐我却甚富住深山有远亲?(行者云)老母,过路客人。(贫婆唱)我问你是何人?(行者云)我是唐三藏上足徒弟。(贫婆唱)唐僧他本姓陈,(行者云)我随师父偌多时,尚不知他姓。你相去十万里,怎生便知道来?(贫婆唱)我不出门知天下事因。你虽然守着戒律,你虽然受了苦辛,则一卷《金刚经》讲未真。

(行者云)你道我不省得《金刚经》?我也常听师父念: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见在心不可得。怎的我不省得?你且卖一百文胡饼来,我点了心呵,慢慢和你说经。(贫婆云)这胡孙,在我家行卖弄他钉嘴铁舌。你说道要点心,却是点你那过去心也,见在心也,未来心也?(行者云)这婆子倒利害。(贫婆云)心乃性之体,性乃心之用。或有亦或无,只看动不动。你答来我问:你有心也无?(行者云)我原有心来, 宽阿掉了也。(贫婆云)这胡孙无理。

那咤令你既是有心呵,不可得放存;你既是有心呵,不可得见闻;你既是有心呵,不可得定准。过去的倘未知,未来的如何信?去也和师父仔细评论。(行者云)我十万里路,至此倒吃一个婆子问倒了。(贫婆唱)

鹊踏枝你奔波走并红尘,我清净守空门。你心动神疲,我表正形真。十万里西来的意谨,我则道唐僧怎生一个上足徒弟,元来是个打驼垛受苦的天尊。(行者做行科,云)我奈何这婆子不得。接将师父来,和他问一场。(唐僧上云)善哉!善哉!不想到中天竺国佛地,我玄奘便死也罢。(行者做接见科,云)师父,恁徒弟吃一个婆子问倒了。(唐僧云)问甚么?(行者云)他问我《金刚经》。我说,我常听师父念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见在心不可得。我又问他买点心,他就说:不知点你那一个心?我就没得说,被他盘倒了。(唐僧云)我教不要胡说。西天有三个婆子,佛法甚高。这传七语,非是你答得的。我和你见他。(做见科)(贫婆云)是好个佛像。

醉中天挺挺身才俊,朗朗语超群。他原来是摩诃般若身,可知道有取经分。我问师兄,心可点乎?(唐僧云)心无所住,将何以点?(贫婆云)人无心何主?心乃人之根本。(唐僧云)未得时,在他非在我。既得时,在我非在他。如筏喻者,筏尚应舍,何况非法?(贫婆云)兀的不是也。你若是能传心印,休说是心,则你那幻躯也犹是微尘。

师父,沿途索是驱驰来。(唐僧云)身自在,心常在。(贫婆唱)

金盏儿蹑履破苔痕,飞锡落云根。可知道昙花乱坠如琼粉,袈裟锡杖灿然新。清虚成法性,解脱出凡尘。是一个维那金种子,佛座下玉麒麟。(唐僧云)敢问善知识,曾见诸佛圣贤否?(贫婆云)半月小参,一月大参,常得听讲。(唐僧云)文殊师利如何?普贤如何?(贫婆唱)

醉中天文殊智慧施檀信,普贤行法济凡人。(唐僧云)伽叶、阿难如何?(贫波唱)伽叶、阿难守着世尊,向佛会高参论。(唐僧云)此间到雷音寺,多少路程?(贫婆唱)你听那磬韵钟声远闻,兀的鹿野苑雷音近。

(唐僧云)小僧常闻维摩多病,阿佛也,如何此心不定?(贫婆云)师兄不知。

金盏儿维摩方丈不沾尘,狮子座可存身。一个病身躯终日恹恹闷,(唐僧云)他因甚如此?(贫婆唱)一忧佛法二忧民。(行者云)我偷得老子灵丹在腹,可医他。(贫婆云)你怎医得他!他不能求扁鹊,安肯问胡孙?你正是明医了三十载,暗换了一城人。师兄,斋罢便行。今日正是小参,可见诸佛大圣众。

煞尾浑金塔接青云,七宝殿生红晕,尽都是金祗园的善根。入得如来不二门,须臾间改变了精神。要经文,准备的贝叶全新,著东土开发群迷度万民。不枉了孙行者驱驰受窘。猪八戒奔波逃遁。恁既来佛会下,则恁这一班儿都是有缘人。

第二十二折参佛取经

(灵鹫山神上,云)我佛法旨,为唐僧东来,著摩侯罗、紧魔罗、伽人、非人等,皆至中竺十里之外迎接,著给孤长者引度于诸天帝君,著取金经回东土去。(下)(给孤长者上,云)贫道给孤长者是也。西天竺国,大富之家。为要建道场,我将祗园布施,以黄金铺地,然后方成。今日唐僧至中天竺国中,奉我佛法旨,相引见诸天圣贤,须索走一遭也呵。(唱)

商调集贤宾奉天佛使恰离了祗树园,金垆内袅沉烟。当日弃却黄金铺地,今日倒骑着白鹿朝大。虽然是眼下工夫,也要个夙世良缘。比着他十万里取经的不甚远,今日个伴诸佛普会斋筵。声钟齐听讲,挥麈尘共谈禅。

(众人做接住,见科)

逍遥乐与诸天相见,有狮座鸯舆,凤乍象辇。金灿烂五色霞鲜,薝

匐幽花落满前,拥幢幡云雾

相连。有衔花的斑鹿,立树的玄鹤,献果的白猿。

梧叶儿锡仗金环重,袈裟玉璧偏,两耳似垂肩。有佛祖心间印,少如来足下莲。心一似铁石坚,全不避山遥路远。

我乃给孤长者。奉世尊法旨,看承接引,见诸佛圣贤,一一参拜去来。(唐僧云)善哉!善哉!东土但知名,西方才识面。佛子与诸天,一如亲梦见。未知先去见那位诸佛?愿我师开明为幸。(给孤唱)

醋葫芦先是摩侯罗太子身便见,紧魔罗诸圣贤。及至伽人非人等众神,皈依礼拜须向前。虽然是受了些驱驰作践,今日个恶姻缘番作了好姻缘。

伽叶与阿难,文殊共普贤。释天帝释梵王天,都在这西竺国亲会面。料想凡人怎能见?则为你功成八百行三千。

(唐僧云)世尊在于何处?(给孤云)佛无定主,随念即见。若到方丈,我佛必赐茶。但得饮此,必成正果。

你若能尝佛子茶,胜参赵老惮。休猜做金尊美酒斗十千,但得那世尊肯见。恰敢着你即时回转,不须妙法再三言。

我佛来也。

金身丈六长,清光七尺圆。芒鞋竹杖打着行缠,逍遥一身得自然。快疾忙把如来参见,向前合掌并擎拳。

(寒山拾得扮出山佛像上,云)玄奘,你来也?(唐僧云)我佛,弟子来也。(佛云)玄奘,你往日是西天罗汉,今为东土国师。心坚念重,至公无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今日归来,万物有时。给孤引见大权,将经文法宝,交付与玄奘。孙、猪、沙弟子三个,乃非人类,不可再回东土,先著三个正果。我佛座下弟子四人,一名成基,一名惠光,一名恩昉,一名敬测。基、光、昉、测四人,送你到于东土,开阐戒坛,大兴妙法,后回西天,始成正果。给孤长者,引将他去。着他领取经宝,疾忙便行。(下)(给孤云)玄奘和你去来。(下)(回来大权上,云)小圣大权修利菩萨。表我佛法旨,看守金刚大藏。为金光灿眼,常手掌护之,凡人称我为招提。今日佛法要东行,著毗卢伽尊者,托化为陈玄奘,自东来西取经,今日敢待来也。(给孤引唐僧上)(做见科)(给孤唱)

脱离了世尊,参大权。经文一藏莫俄延,迢迢路程不厌远。称了他平生愿。早传佛法到中原。(大权云)教弟子每般经装在龙马身上。(行者云)领法旨,我递,猪八戒、沙和尚接。《金刚经》、《心经》、《莲花经》、《楞伽经》、《馒头粉汤经》。(给孤唱)

仙吕 花异香生七宝莲,彩云迷双凤辇。教阐僧知法,宗分律禅。意虔虔,疾般经卷。韵幽幽猿声在老树颠。响珰珰 在古殿前。喜孜孜师徒得变迁,闹垓垓神天每想顾恋。

青哥儿急煎煎喜得恁师徒、师徒每康健,大慈悲无量无边,佛法东行自有缘。五色云缠,十万余言。白马亲牵,装载东迁。昼夜兼行驾云轩,著恁唐皇见。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佛敕恁在此成正果,著基、光、昉、测四人,送唐僧回中国,至长安阐教。

商调浪来里煞经文要阐扬,佛法要通变。四天王八菩萨尽周全,到长安七日功行圆。天随人愿,早来至龙华会上饱参禅。(下)

(大权云)玄奘,我佛法旨,经文到处,着我随所守护,沿路上我当保障你直到中原,诸寺但有经藏处,即有小圣。经藏吾神有大权,守经护法到中原。有经藏处休无我,永受香烟万万年。(下)(沙和尚云)徒弟从师父数年,今日我正果。玉皇阁下寄前身,罪贬流沙要食人。今日东来闻妙法,水光山色一般新。(下)(行者云)弟子功行也到,今日辞了师父圆寂。花果山中千万春,西天路上受艰辛。今朝收拾平生事,来作龙华会上人。(下)(猪八戒云)弟子也辞师父,朝天去也。猪八戒自幼决断,一路将师相伴。圆寂时砍下头来,连尾巴则卖五贯。(下)(唐僧云)三个徒弟都圆寂了,贫僧与他作把火。四个西行一个归,三个解脱是和非。老僧独往中原去,急急回来采紫薇。咦!绝怜孙悟空,神通真个有。东土中脱却轮回,西天路番个觔斗。念沙和尚,有像作无像。喉中三寸元阳,胸中一点灵光。好个猪八戒,神通世间大,已得除新害。既有成必有败,阴阳剥始消除快。有心我你不能安,无念大家得自在。咄!是非场上进将去,人我池中跳出来。且喜三人俱得正果了,不免随着基、光、昉、测便往中原去来。此间薝

匐花方盛,中土松枝已

向东。

第二十三折送归东土

(成基上,云)俺四人奉佛法旨,送唐僧回长安去,须索走一遭。(唱)

越调斗鹌鹑灵鹫山春色雍融,雷音寺东风淡荡。鹿野苑杨柳才青,祗树园薝

匐正芳。拥百

万神天,列三千鬼工。打着彩旌,擎著绣幢。白马驮经,金狮喷香。

紫花序西天西如来亲送,中国中和尚才行,南海南菩萨来将。虽然一番受苦,也能勾百世流芳。斟量,方信道人香千里香,端的是道尊德无上。今日个送路在山门,抵多少携手上河梁。

小桃红虽不道河头倾倒玉瓶双,满捧著香茶让。吾有那宰官婆罗小王像,虽不是按著宫商,一班佛乐何清亮。会诸天听讲,送唐僧三藏,你今日个名已入选佛场。师父闭眼者。

金蕉叶耳边厢微风乍响,脚底卜轻云渐长。白马上经生火光,碧大外人迎太阳。

(唐僧云)我来时,孙悟空、猪八戒如此神通,尤兀自吃了许多魔障。今日四个善知识,如何送我回去?(成基云)沿途来的魔障,皆我世尊所化。因师父心坚,是以得至此间,今非昔比。

调笑令师父,休妄想,那的是俺世尊强化出魔王将你心意降。杜子春炼丹成虚诳,则为心不诚也有许多模样。将一个小孩儿提起来石上撞,则一惊那金丹忒楞化粉蝶儿飞扬。

圣药王鞍马上,精神长,心念中法力高强。任遥天万里长,咫尺到秦邦,可便是家乡。

鬼三台则说那费长房,法律强,化龙杖,每翱翔。昏澄澄,白茫茫,桑田变海海为桑。休恐惧,莫惊慌。。

(众父老上,云)三藏国师,去西天十七年也,松枝今日向东也。俺报与官府,都在城外接去来。(下)(父老引众官上)(众云)异哉!异哉!今日松枝已向东也,国师必定归也。你看前面,祥云靉靉,瑞气腾腾,想是国师法驾将近。稍待尉迟总管到来,一同上前参见。(唐僧、成基上)(做见科,成基唱)

拙鲁速你觑那众官每,具著公裳,百姓每,燕名香。罗列在道傍,俯伏在路上。道俗僧尼一齐来访,挨挨济济,幡旆飘扬,瑞霭祥光,都接到天花甘露浆。

(尉迟总管上,云)我师今日东归也。小官尉迟敬德,亲自相接。(成基唱)

铁帕头耀日光,水磨鞭映雪霜,马壮人强,志节昂昂。护法金刚,黑煞天王。沙场之上,展土开疆,保护家邦,恰便似赵公明往下方!(尉迟云)今日到我府中宿一宵,明日早朝天子去。(成基唱)

尾来日个景阳钟罢鸡人唱,一合儿同朝帝王。将戒坛与万民开,把经文与众臣讲。

第二十四折三藏朝元

(佛高垛,四金刚上,云)老僧贤劫第四尊,释迦牟尼是也。今日唐僧东土开坛阐教,今当西来正果朝元,教飞仙引入灵山会上来者。(旌幡、乐器、飞仙引唐僧上)(飞仙云)唐僧今日功成行满,正果朝元,佛祖着我引入灵山会。须索同去走一遭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梵王宫阙胜蓬瀛,闹垓垓撞钟击磬。安排朝世尊,准备接唐僧。十万余程,来取金经。一点虔诚,今日个正果性和命。

驻马听大众虔诚,法鼓金铙出寺迎。诸天相敬,铜钟玉磬映山鸣。眼前罗著药师灯,心中悬托著轩辕镜。但能勾灵光一点明,登时间跳出琉璃井。

雁儿落紫袈裟金缕轻,白锡杖银光净。四天王执宝幢,八菩萨敲金磬。

南吕金字经众飞仙齐打手,合著金字经迎,引著个员顶方袍得道僧、僧。三更道已其身正,心如秋月明。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救度众生发愿明。曾倾心演大乘,如来命,还元功行成。(唐僧见佛科)告佛祖,唐僧稽首。(佛云)唐僧听我明言,数年得到西天。今日功成行满。方才正果朝元,大藏金经已得圆。唐僧敕赐与僧传,至今东土皆更寺。愿祝吾皇万万年。

双调沽美酒祝皇图永固宁,拜如来愿长生。保护得万里江山常太平,普天下田畴倍增,民乐业息刀兵。

太平令四海内三军安静,八荒中五谷丰登,西天外诸神显圣,兆民赖一人有庆。则为老僧,取经,忠心来至诚,呀,传此话人间为证。

正名胡麻婆问心字

孙行者答空禅

灵鹫山广聚会

唐三藏大朝元

 

诗词作品: 杂剧·西游记·第六本 诗词作者: 元代 杨景贤 诗词归类: 古诗三百首、边塞、写景

一、瑜只经,谓金刚界遍照如来是自性身。二、分别圣位经谓有二种之受用身,卢遮那是二受用身也。三、摄真实经言毗卢遮那示现化身至释迦菩提道场。又义诀言龙树先持诵毗卢遮那真言。感得现真身为说持念法,是变化身。四、略出经言毗卢遮那来天等之会者,是等流身。见菩提心义十。

大日如来系密宗将宇宙实相佛格化之根本佛,亦为一切诸佛菩萨所出之本原及所归之果体;其身口意业遍虚空,演说如来之三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大日经疏卷一谓,大日如来分本地法身与加持受用身两种,其中,本地法身指如来之自证极位,加持受用身指说法之教主;彼以平等之身口意秘密加持为所入之门(即以身平等之密印、语平等之真言、心平等之妙观为方便),故知加持受用之身即是毗卢遮那遍一切身,此二身毕竟无二无别。故密宗以大日如来为最高之佛格与根本总德。以其与诸法遍在,故密号遍照金刚。

又因大日如来为金、胎两部曼荼罗之主尊,故非常被重视,其智德以金刚界大日如来表示之,其理德则以胎藏界大日如来表示;理、智虽然二分,实际亦不相离。金刚界大日为金刚界九会中,除理趣会以外之中尊,位于五佛中央,现菩萨形,身呈白色,戴五智宝冠,结智拳印,结跏趺坐于七狮子座,此即智法身,种子为徤(vam!),三昧耶形为率都婆;胎藏界

大日则为位于中台八叶院中央之理法身,亦现菩萨形,身呈黄金色,头戴五佛宝冠,结法界定印,坐于八叶莲华台上,种子为豙(a),三昧耶形为率都婆或如来顶印。

现存之大日如来像,不论绘画或雕刻,均为坐像,没有立像或倚像,且其雕刻材料几乎限用木材,此乃依此佛之性质而定。又天台宗每将释迦佛与大日如来之法身、应身视为同体,日本东密则将两者视为别体。[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大日经疏卷四、金刚界七集卷上] (佛名)此为胎藏界中台八叶院之中尊,于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发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DF-8740;字为种子,以率都婆为三昧耶形,密号谓之遍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台宝王宫殿,于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台,以阿字门转作大日如来身,如阎浮檀紫摩金色,如菩萨形,首戴发髻犹如冠形,通身放种种色光,被绢椉衣,此是首陀会天成最正觉之标帜也(首陀会,译云净居大日经疏一曰:‘释论云:第四禅五种那含住处,名净居天。过之以往有十住菩萨住处,亦名净居号曰大自在天王是也。’),彼界诸圣天众,衣服轻妙,乃至无有铢两,本质严净不复假以外饰,故世尊俯同其像也。’秘藏记上曰:‘阿字者,毗卢遮那理法身种子。’同下曰:‘八叶九尊中台大日如来。(中略)**金,入定印。’

大日如来依梵音可译成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名称出现在公元七世纪善无畏三藏翻译的《大日经》里。大日如来的“大日”二字,表示除暗遍明,能成众务,光无生灭。这是说,大日如来的智慧特性,有如阳光遍大地,无所不在;大日如来的慈悲行为,广泽众生,有如阳光促使生物蓬勃生长;大日如来的表现的真理,永远不灭。“大日”之意胜于太阳。

金刚界曼荼罗和胎藏界曼荼罗都以大日如来为主尊,但大日如来的形像和姿态在这两部曼荼罗中略有不同。

金刚界大日如来跏趺坐,菩萨像,头垂发,戴五智之宝冠,上半身戴着手镯、臂钏、璎珞等装饰品,手结智拳印,即左手食指伸直,用右手的手掌把它握住,通身之色清白。

胎藏界大日如来也是跏趺坐,菩萨像,但头戴魏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拇指相抵,通身金色(或白色)。

又名'毗卢遮那',梵文 Mahavairocana。音译:摩诃毗卢遮那,“摩诃”义曰:“大”,“毗卢遮那”义曰:“日”。故译:大日。毗卢遮那者光明遍照之义。是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密宗称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 佛陀有三种佛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卢舍那是报身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

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佛教有显宗和密宗之分。显宗又称显教,其教义被说成是释迦牟尼(应身佛)公开宣说(即“显”)之教,故称。

密宗又称密教、密乘、真言宗、金刚乘等。密宗受大日如来(法身佛)深奥教旨秘密传授(即“密”),乃“真实”言教,故名。

大日如来的形象常见为比丘形,结跏趺坐,头戴五佛冠或结发髻冠,全身璎珞珠宝严饰,显得华丽高贵。在密宗金刚界和胎藏界他有不同姿势:在金刚界,他表示智大日的意思,称大日智法身,突出特征是两手结智拳印,即右手握左手大拇指置胸前;在胎藏界,他表示理大日的意思,称大日理法身,其突出特征是两手结法界定印,即手掌仰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置于脐下。两种的区别仅在手印上。 一切佛教,皆从释尊开始,故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真言密教之教主大日如来,与释尊之关系为何?

依空海弘法大师《付法传》云:“是故甘露一味,逐器而殊色。摩尼一相,随色而分影。能说之心,转则平等,所润之意,解则千殊。一、三、五乘,源一派别。法、报、应化,体同用异。”也就是说,大日之与释尊,只是“内证”与“外用”之相异而已。也就是说,佛佛无异,二佛同体。如严格区别,大日如来为法身佛,释迦如来为化身佛,即为应我们这个世界之机,来度化众生而由大日如来显现之应化身。

如依《华严经》:释迦牟尼如来成道的初一七日,当自受法乐时,为金刚诸大菩萨,说此真言,即为唐密的起源。金刚萨埵既受法已,遂结集成《大日经》、《金刚顶经》各十万颂,纳于南天铁塔。后来龙树菩萨(也译为龙猛)开南天铁塔,亲见金刚萨埵,承受大法,并受两部大经。其后龙树授法于龙智菩萨,龙智化行于南天竺及师子(锡兰)等国,寿七百余岁,并传两部大法于善无畏、金刚智两三藏大师,两大师来华,此为唐密之肇始。

关于此一问题,持松法师在《密教通关》中说:

“唐密往往论说法教主,大日与释迦各别。释迦所说,定是显教。毘卢遮那所说,是为密教。然则大日之传授金刚萨埵,何以就释迦在世而论耶?以金萨受法而后,八百年中,授与龙猛,而龙猛出世,距释迦灭度,亦八百年,宁非同时?然则大日、释迦,法身、化身,一耶异耶?今谓三身一体,唯是法身,其理决定,不可犹豫。故《圣位经》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故一切应化,无非法身。”

“释迦如来受毗卢遮那如来教敕,将内证三密之法传于人间,必须俟其机缘已熟,方可传授。故最初以《华严经》示其本大,然后说三乘法,方不致令人疑为所证者小也。及乎调练即熟,始复尽其所有而宣之,方不致令人疑为有所吝也。”

三论宗的佛性

  道证

  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土后,先是与黄老方技相通,至魏晋转而依附玄学,与玉柄尘尾之玄风相激扬,般若学至两晋遂蔚为大观。六家七宗虽以格义而释佛经义理,然难以准确把握般若的全貌。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佛教才渐渐摆脱格义的束缚,一批佛教界的大德脱颖而出,发挥佛经义理。于是义僧辈出,论师称雄,佛教界出现一种诸师异说,百家殊唱的局面。佛教的最终目的是成佛,而佛性涉及佛教真理的界定、成佛的方式、以及佛果的问题,在中国甚至是佛教分宗立派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佛性问题是中国佛教的中心问题。

  佛性思想是大乘佛教所独有的,谈及佛性的典藉主要有《楞伽经》、《涅槃经》、及世亲菩萨的《佛性论》等。但是影响最大还是《涅槃经》。吉藏大师说从摄山僧朗大师开始三论宗就只讲《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部论及《摩诃般若经》,不讲《涅槃经》、《法华经》,弟子们再三请求大师讲《涅槃经》,也只是讲了一个《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而没有逐字逐句的讲经文。自从兴皇法朗大师以后,才对《涅槃经》有所弘扬。欲明三论宗对佛性理解,先须了解吉藏大师以前对佛性的认识,就好象一个国家要开拓疆域,先要平定国内的叛乱。因为以前对佛性的理解不够全面或不够圆融,这样障碍正道,致使佛性不能显现。只有洗除偏执,才能显出佛性正理。

  一、阐提有无佛性

  佛性是至妙至善,断尽烦恼,自然就会现显,而一阐提人不具真信,善根断尽,不具佛性,所以不能成佛。自从法显法师译出六卷《泥洹经》后佛教徒皆遵此说。《泥洹经》卷三说:

  如一阐提,懈怠懒惰,尸卧终日,言当成佛。若成佛者,无有是处。[①]

  《泥洹经》卷六又说:“彼一阐提,于如来性,所以永绝。”[②]更明阐提不能成佛,遂使阐提无佛性说成为当时最为普遍的见解。但罗什法师的门下“四圣”之一的道生法师,深得罗什法师的真传,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也在众生之列,因此一阐提人也能成佛。道生法师首唱阐提成佛说,孤明先发,顿时法海波澜,遭到佛教界其他大德的批评,因无经证,甚至被讥为背经邪说,然道生法师在罗什法师处深得般若的心法,不为时论所动。为了证明他所说真实不虚,他发愿“如果他所讲是正确的,让他临命终时死在狮子座上”。后来昙无谶三藏所译北本《涅槃经》卷五说:

  如一阐提,究竟不移,犯重禁,不成佛道,无有是处,何以故?是人于佛正法中,心得净信。尔时便灭一阐提。若复得作优婆塞者,亦得断灭。于一阐提犯重禁者,灭此罪已,则得成佛。是故言毕定不移,不成佛道,无有是处。[③]

  此即阐提成佛的明证,道生法师一夜之间被人们称之为“涅槃圣”。然而当人们高兴地向道生法师汇报喜讯时,法师已经圆寂在庐山讲法堂的狮子座上。

  难道佛所讲的同一部经前后都有矛盾吗?实际上两处经文并不矛盾,而执著文字的人在此上反而大做文章,反复考证。《泥洹经》所讲的阐提不能成佛,并没有错,阐提是断了善根的人,是无恶不作之人,这种人岂能与佛性相应。有恶就没有佛性,有佛性就没有恶。因为佛性与恶是截然相反的,是不能混在一起的。就好象大冶红炉不留片雪,没有雪中之火,也没有火中之雪。如《中观论》所讲“灯中自无暗,住处亦无暗”[④]有灯就没有暗,有暗就没有灯,是一个道理。因此阐提怎么能有佛性?吉藏大师在《大乘玄论》卷三中讲阐提有二种:一断善阐提,起大邪见而断一切之善根者。二,大悲阐提,菩萨有大悲心,欲度尽一切众生而成佛,众生无尽,故已毕竟无成佛之期者。所以《泥洹经》所讲的阐提不能成佛,是完全符合佛经义理的。而北本《涅槃经》所讲阐提能成佛,是说若是阐提破迷开悟,相信佛法,发菩提心,勤修六度诸善万行,当然就能成佛。因此当一个人起一念阐提心时便不能成佛,但转而又发大悲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又种了成佛之因,通过精进修行将来定能成佛。所以两部经并不矛盾,只是所谈的角度不同而已。阐提不能成佛是站在没发菩提心的角度而言,阐提能成佛是站在发菩提心,精进修行的角度而言的。

  二、佛性本有始有

  至北魏时菩提流支、勒那摩提译出《十地经论》,于是弟子们研习弘传《十地经论》,声势渐高,遂成地论学派,且对北朝佛教影响极大。由于二师对论中的“阿梨耶识”和佛性的解释各不相同,其徒遂分为地论学派的南北两道,佛教史上称为相州南道和相州北道。以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宠为代表的北道,唱阿梨耶识依持说,主张佛性始有,即认为杂染的阿梨耶识并不具足一切功德,众生的佛性通过后天的修行功德圆满时才能显现。而勒那摩提的弟子慧光为代表的南道,唱真如佛性依持说,主张佛性本有,即认为阿梨耶识法性(即真如佛性)本自具足一切功德,众生的佛性乃与生俱来,先天而有,修习只是将本有佛性得以显现而已。前者是“理性”,后者是“行性”。理性不是后天造作而成,故说是本有;德行是通过修行而成就的,所以说是始有。

  吉藏大师说若是以有所得心观察,以前的这些解释似乎都有道理,然而仔细参究经典的玄义,并不全面。释迦佛一代教法都是善巧方便,依照众生的根机而应机施教,破除众生对宇宙人生的错误的看法、想法。哪一部经里说了理性本有,行性始有呢?从来没有这种提法。比如佛经中讲如来藏义时,在《楞伽经》中说“无我为如来藏”,而《涅槃经》中说“我为如来藏”,岂不又是矛盾?本有始有也是这样。若非要说理性本有非始,行性始有非本,则又成了执著。如来圣教并不是药,只是标月指,而世间顽质钝根之人,尽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三论一家相传明佛性义,非有非无,非本非始,亦非当现。这正如经上所讲以世俗文字故说有三世,并不是菩提有过去、未来、现在。因此《涅槃经·性品》前面说佛性本有,用贫女身中藏的宝贝作比喻。后面又说佛性始有。他在《大乘玄论》卷三说:

  至论佛性,理实非本始。但如来方便,为破众生无常病故,说言一切众生佛性本来自有,以是因缘,得成佛道。但众生无方便故,执言佛性,性现相常乐,是故如来为破众生现相病故,隐本明始。至论佛性,不但非是本始,亦非是非本非始。[⑤]

  至于谈到佛性的究竟处,是非本非始的,但如来为破众生的无常之病而说一切众生本有佛性,外道们在涅槃会上听佛陀讲有佛性(因为他们以前听佛陀说“无我”,而不愿意入佛门修行),而且涅槃也是常、乐、我、净的,他们立即发心跟随佛陀出家修行。这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方便,因为对他们说的太深,他们也不可能与佛陀相应,所以先引导他们入佛门,然后告诉他们通过修行就能成就佛道。但后来的众生不体察佛陀说教的本意,而将佛性执著成了本有,岂不是学教起迷?因此佛陀又说佛性始有,这也不过是佛陀善巧,至于真正的佛性不是本有也不是始有,更不能定执为有个真实的“非本非始”。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处,即有消息。

  对于佛性之本、始二说,吉藏大师从理论上采用的是双遣的方法,给予全面的否定。他认为涅槃绝百非,超四句,佛性超世相,绝言表,不可言本,亦不可言其始。言本言始是方便说,非究竟义,是世俗见非真见。依真立言,佛性则非本非始。

  三、草木能否成佛

  欲明草木到底能不能成佛,先须分别佛性内外有无之义。吉藏大师说这种义理幽深微妙,最难体会。经典有时讲理外有佛性,理内无佛性;有时讲理内有佛性,而理外无佛性。这里说的理,是指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佛教以真如法性为真理,外道没有此理,故外道所说名为理外。就佛教内部来说,信解此理名为理内,不信解此理名为理外。这就是以前的大德判断内凡、外凡位以及内道、外道的标准。没有确立信、进、念、定、慧五根称之为理外行心,即是外凡。此五根坚固者称之为理内行心,即内凡位。所以便有理内行心和理外行心,也就有了理内、理外义。

  有人问吉藏大师是理内众生有佛性还是理外众生有佛性呢?吉藏大师说众生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真实性,因此理外本来就没有真实不变的众生,哪里还问理外众生有没有佛性呢?就好象人问火焰中之水,水火是不相容的,有水就没有火,有火就没有水。哪里还有火中之水,就好象人说龟毛兔角一样。所以理外不但没有众生,而且也没有佛性,佛陀五眼也不能见。所以《金刚经》上说: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⑥]

  由此可知我与众人都没有佛性,不但凡夫没有佛性,就是阿罗汉也没有佛性。按照这种义理推究不但草木没有佛性,就连众生也没有佛性。此正是《大品般若经》所讲的“法性外无法”。《仁王般若经》所讲的“入理般若名为住”。住即是十住位,十住也叫十解,也就是十住菩萨悟解真如之理,住在真如实相里,与实相相应了,即名理内。所以说理外众生没有佛性,理内众生有佛性。

  若说一切众生有佛性者,则草木也应有佛性。《大般涅槃经·哀叹品》中有“失珠得珠”喻,这是比喻由于众生迷惑颠倒而失佛性,即无佛性;由于经人指点而明白,破迷开悟即有了佛性。其实佛性本来并没有什么得失之分,只是由于众生迷惑而方便说失了佛性,苦口婆心地劝众生通过修行开悟了,而又方便说得到了佛性。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正如《金刚经》所讲:

  须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⑦]

  所以说佛性之得失无不体现出佛陀的善巧方便。《华严经》上说善才童子见弥勒楼阁,即得无量法门,岂不是观物见性,即得无量三昧!又《大集经》说“诸佛菩萨观一切诸法,无非是菩提”。这是说由于众生迷惑,使佛性也成了生死及森罗万象,若是开悟了生死及森罗万象等一切诸法无不是菩提。所以僧肇法师在《肇论》中说:

  道远乎哉?即物而真;圣远乎哉?悟即是神也。[⑧]

  既然一切法无不菩提,故一切法又何尝不是佛性。《大品》、《小品》都说“诸佛如一切如,一如无二如。”所以从众生有心识,有觉悟之义来讲,是佛性。而草木无心,没有迷不迷的说法,怎么会有觉悟成佛之事。但世间一切相同归于“空”,故空为诸法之性。又如黄石之中具有金之性质,一切世间法中皆具涅槃之法性,故说此诸法本然之实性为法性,此即《圆觉经》所谓“众生、国土同一法性”。所以“道”离我们不是很远,当下即是,正如禅宗所讲的“百草头上祖师意”;“圣”离我们也不是很遥远,悟了即是圣智。因此法性即是佛性,而无区别。唯识宗也讲“唯识无境”,即是说山河草木皆是唯心所现,心外无别法。这也说明一切诸法,依正不二。既然依正不二,众生有佛性,当然草木也有佛性。若是了悟诸法平等,则不见依正二相。所以真如、佛性里没有成不成佛之相,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为了度化众生而假言成佛,故众生成佛时,一切草木也得成佛。就如悉达多太子夜睹明星成佛时,他看见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四、正因佛性

  前面对佛性认识得不够圆融,吉藏大师都作了批判,并且将经典的种种异说作了会通。哪到底如何是正因佛性呢?吉藏大师为了让人体会正因佛性,先说了《涅槃经》对佛性二种解释:

  (一)佛性无始无终,就好象车轮。依据《涅槃经》卷二十七说有四句,即“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⑨]

  “有因”就是十二因缘,此十二因缘为所观境,所以名为“因佛性”。

  “因因”就是智慧,因为十二因缘能生观智,即是此观智因“因”而有,故名此智慧为“因因佛性”。

  “因”是相对于境界而言,“因因”是相对于智慧而言。

  “有果”就是三菩提。谓由修观智,证得菩提果,名为“果佛性”。

  “果果”就是大涅槃,即菩提已是果,由证菩提,得入涅槃,故涅槃名“果果佛性”。

  菩提即是智,涅槃即是断,由于智慧故说断烦恼。

  又所生观智,因因而有,故名因因。十二因缘也是因因而有,此又是因因。既然互为因与因因,所以此上因、果佛性是无始无终义。

  (二)佛性有始有终,就好三世因果。吉藏大师用三句说明:1、是因非果,即是境界因,因为十二因缘是所缘境。《涅槃经》说“是因非果如佛性。”[⑩] 2、是果非因,即是果果性,《涅槃经》说“是果非因名大涅槃。”[11]3、是因是果,即如了因(智慧能照了理境故名了因)及三菩提。这是了因相对三菩提即是“因”,三菩提相对于了因即是“果”。

  以上两种解释已经非常深奥难测了,但吉藏大师说这充其量不过是傍因、傍果。因为这里讲的因不同于果,果不同于因;因是因,果是果;因果不圆融。如《般若心经》所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2]

  这才能圆融无碍。所以前说四句:因、因因、果、果果,都不是正因,若说非因非果才是正因。后说三句:是因非果、是果非因、是因是果,都不是正因,若说非因非果才是正因。所以《涅槃经》说“非因非果名为佛性。”[13]故于四句中更加上第五句非因非果,于三句中更加上第四句非因非果才是正因佛性。

  故佛性非因非果,是中道理体。《涅槃经》上说:

  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14]

  从体起用,虽是非因非果,为度众生,以方便故作因果名说。不因而因,开境智,故有二因:谓因与因因,即境界因和观智因;不果而果,开智断,故有二果:谓果与果果,即菩提与涅槃。因此二因二果岂是正因,至于说到正因,岂是因果概念所能描述。所以非因非果即是中道,名为正因,故以中道为佛性。《涅槃经》上又说 “佛性者,即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种子。”[15]

  五、结语

  凡夫众生喜欢“有”,所以在印度中期大乘佛教以后对性空看得不是那么重要,认为只是方便法门而已。主张如来藏说的人认为如来藏是最究竟,唯识则讲圆成实性是了义。在印度人们习惯冥思,尚且对性空的讲法不能彻底接受,在中国人们不重玄谈,性空学就更难以接受了。因此性空学在中国始终难以弘扬,吉藏大师以后,具有中国特征的禅宗执了中国佛教的牛耳。禅宗虽然也讲“不思善,不思恶”,似乎当下空无所著了,但在不思善,不思恶的同时,又提出了一“本来面目”。空到最后又抓住了一个自我,觉得心里就比较踏实了,空去了烦恼等麻烦的东西,减去了精神上的千斤重担,抓回几两自我、自性、本性、佛性等,而且这些东西里具足万法,大可安心。净土宗也是如此,空了世间所谓五浊恶世的东西,觉得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放下它,空了这部分;然后到净土时,那里有亭台楼阁,黄金铺地,七宝为池,吃喝不愁,多美啊!给人一种具体可寻的东西,使将来的生命有所依靠,这也很适合中国人思想,也不能说其不好。

  学三论要抓住三论的宗旨本义,不要夹杂了中国化的,不是三论的东西。要分清那些是三论的本义,那些是中国本有的文化。三论用遮诠的方法否定对名言的执著,经常有非有非无、非空非有等语言描述佛性,不懂佛法的人总认为三论言词闪烁,诡辩。其实佛法的究竟处是言语道断,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因为究竟处无名无相,所以用“空”描述比较贴切,此“空”是佛法究竟处的象征,而不能又执著空是最高,或认为有一个真实的“空”存在,若是这样则学教起迷。应该藉教悟理,才能与佛性相应。

  二○○三年元旦

  --------------------------------------------------------------------------------

  [①] 《大正藏》卷12 第873下

  [②] 《大正藏》卷12 第893上

  [③] 《大正藏》卷12 第393中

  [④] 《大正藏》卷30 第9下

  [⑤] 《大正藏》卷45 第39下

  [⑥] 《大正藏》卷8 第749上

  [⑦] 《大正藏》卷8 第751下

  [⑧] 《大正藏》卷45 第153上

  [⑨] 《大正藏》卷12 第524上

  [⑩] 《大正藏》卷12 第524上

  [11] 同上

  [12] 《大正藏》卷8 第848下

  [13] 《大正藏》卷12 第524上

  [14] 《大正藏》卷12 第524中

  [15] 《大正藏》卷12 第523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233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