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景(豫章十景):滕王阁、鄱阳湖、梅岭、绳金塔、八一广场、南昌之星、百花洲、瑶湖、青云谱、八一起义纪念馆。
1、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徐亭烟柳
徐亭,即徐孺子亭,位于市内西湖中。南昌的西湖很小,但景色不错,那儿辟为孺子亭公园。西湖岸边,垂柳成行,溶溶如烟。在这烟柳的掩映中,悄然隐着一座八角亭,也就是徐亭。徐亭,是为纪念东汉末年的名士徐孺子而建的。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诗句。
3、南浦飞云
南浦飞云,顾名思义,指的是江畔沙浦风起云飞的美景,不过,古人指的是抚河桥畔南浦园一带的风光,古时为南浦驿,有南浦亭,南浦最初建亭,唐时为驿馆-南浦驿。就是官办的送往迎来之所。
4、章江晓渡
章江,也就是赣江。晓渡,清晨过渡之谓也。1927年以前,南昌有城墙,有七座城门,其中三座城门(即章江、广润、惠民三门)外,均有渡口,而以章江门外的为最。广润、惠民二门外的渡口为抚河支流汇入赣江处的渡口。“章江晓渡”一景,指的是章江渡口。
5、龙沙夕照
龙沙,也称为龙沙岗,位于南昌老城区西北约三里的赣江之滨,现下沙窝沿江处,江畔是一片晶莹的白沙滩。
6、洪崖丹井
洪崖丹井位于南昌西郊湾里区的梅岭风景区之中,是“豫章十景”之一。
7、西山积翠
西山,位于赣江西侧,距南昌市区约三十公里左右。因为这座山在南昌市古城之西,故名。西山横卧鄱湖之滨,周回三百多里,主峰海拔841米,地跨新建、安义 、湾里等县区,是南昌市西面的天然屏障。
8、铁柱仙踪
铁柱仙踪指的应是铁柱万寿宫,因不复存在,所以只有着重说说玉隆万寿宫这一仙踪了。
9、东湖夜月
南昌市八一公园内的东湖,似一块天然巧成的翡翠,嵌在珠光宝气的闹市区之间。满湖碧水,映衬着百花洲的奇花异草,被人誉为“江南一大佳风水池。”
10、苏圃春蔬
东湖波间,百花洲畔,浓柳疏竹掩映的小洲便是“苏圃春蔬”。此处亭台巧致,曲径通幽。朝辉夕晕之时,波光倒影,迷离潋滟,疏风淡月之中,轻歌互答,笑语融融。凡来南昌游历之人,都以先游“苏公圃”为快事。
一· 历史上清油河的“典故”
清油河在“五代”以前,原名叫“柳林河”,系以其街外河边十里柳林而得名。五代后期,宋朝开国元勋郑子明曾在此住,时以打油卖油为生;因他打出来的油清香明亮而远近闻名,故此,人们便将柳林河改名为“清油河”了。郑子明:姓郑,名恩,号子明、乳名黑娃;自小父母双亡,十多岁时只身来此,以打油卖油为生。他在这里与赵光胤相遇并结拜为兄弟,又和陶三春不打不成交而定下了终身;流传下了许多活生生的故事:
——郑子铭与“倒挂油”及“普峪河口”。郑子明虽脸黑似漆,却生得身材魁伟、力大无穷、性格豪爽 ;为人厚道、直率、好打抱不平。他在清油河打油期间,命苦时不济,虽然他打出的油清香明亮质量极好,但是,在生意场上却屡遭厄运。起先,他担油出卖,总是顺清油河而上,要送到洛南县境内的‘黄家村集市 ’,来回三百余里 ,他一根铁扁担挑着二百多斤重的两只大油篓 ,竟两天一趟;一次,当他担油走到腰庄小花岔石碥上时,遇着从黄家村转来的同伙人,告说油价大跌,他十分懊恼,生气地将油担往石碥上重重一撂,油从倾斜的篓中溢淌了出来,流了一地;当大家赶忙去帮他扶油篓时,神奇般地发现:油篓竟深深地陷进入了岩石中,怎麽也拔不出来;郑子明自己也觉得诧异,当他亲自把油篓拔出后,在这坚硬完整的岩石上就留下了深深的‘油篓坑印’和‘流淌的油印’。他在此歇息了一会,就沮丧地担起油担,同大伙一起倒转回来了。此后,人们就将这里称作“倒挂油”;‘油篓坑’与‘油印’至今如故,成为人们流传的佳话及观赏的古迹。
此后,郑子明就又顺河而下,将油担送到毛河口下的丹江码头,从那里装船水运至襄樊、武汉;在一次正装船时,忽然,突起大风,江浪汹涌,几乎将船颠翻,致篓中香油溢泼流淌了一口岸。从此,人们就称这个码头名为“泼油口”;后日子久了,便被误传成今天的“普峪口”了。
——“磙子岭”、“油篓沟”和“油槽宝石”。一次,郑子明担油去龙驹寨,上到一山岭头在放担歇息时,后面一只油篓因没搁稳而滚到山下去了,他寻来一百来斤重的圆扁石,用铁扁担在中间捅出一洞孔,型如石磨,用绳系挂于扁担的一头,配着剩下的那只篓,担着继续前进;从此,这山岭便叫“滚子岭”;岭下的山沟就叫“油篓沟”了。
同这些地名一起留下的文物古迹,现只有郑子明打油的“油槽”和“压油石”了。“油槽”系由整石凿制而成,长280米,宽123米,厚33公分;四周边沿高6厘米,宽18厘米;槽溏略向流油嘴一头倾斜,油嘴从槽头中间向外突伸,状如龟头;“压油石”亦由整石凿成,长08米,高、宽各为056米,略呈长方体,几个人才能抬得动,可郑子明当年用它压油,仅一人两手一端就举起来了;压油石和油槽系同一花岗岩石质,十分坚硬,千余年来一直被视为清油河的“镇街之宝”,民国八年,洪水冲走了清油半边街,然槽石岿然未动,1998年“79”、“825”两次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连续袭击了清油河,十多米高的浪头,几乎冲毁了大半条街,但槽石分寸未移,丝毫无损;现被列为“历史文物”,清油人亦以此而引以为荣;凡来清油河者,大都要好奇地去看一看和摸一摸。
——在清油河,郑子明同赵匡胤、柴荣三结义。
赵匡胤在京都汴梁大闹‘勾栏院’后出逃避难,先去随州投靠父亲的好友董宗本,时逢董已出征关西,刚好姑父也在关西任职,他就从随州经商於之地前往关西,在‘武关古道’途中,遇见推车去关中贩卖雨伞的柴荣,二人便结拜同行;途径‘陡岭关’时,遭遇‘山大王’董龙、董虎劫持,两厢厮杀了起来,董氏兄弟边战边退,将匡胤诱致‘九岩寨’和‘羊角寨’下的九曲十八弯中,匡胤被伏寇围困。正在危难当头,适值郑恩在河中洗油篓,不慎油篓被水冲走,郑恩脱下衣服,仅缇一兜肚,下水追捞油篓,直追到‘月亮湾’;但见九曲十八盘里尘土飞扬,只听得杀声震天,他便顺手从河边拔起一棵枣树,横扫直冲杀进重围,打败了寇匪,救出了匡胤。随又一同前去陡岭关见柴荣,时值柴荣推伞车退至黄土坡躲歇;三人见面甚为庆幸,即插盟结义为‘八拜弟兄’。时柴荣二十岁距首,匡胤十九次之,郑恩十八岁为小。这就流传下了‘两龙一虎,患难与共’的佳话。
——‘打瓜园’,郑恩三春喜联姻。
在清油河街下不远处,有一个大湾套,在弯套的下前方,有一座孤石山,活象一只卧在地上的雄狮,人称‘青狮’;青狮后是一极其秀美雅静的山坳,内中有一陶家庄;庄主名叫陶洪,原本是关西有名的三军教头,因厌烦乱世、淡泊功名而告老还乡,颐享天年。膝下有一独生女儿,名叫陶三春;三春自幼丧母,从小随父学兵法、习骑射,精通十八般武艺,善使一对‘齐眉棒’,无人能敌。一天,父亲出游访友,她同丫环及家院守庄,忽闻报:有一黑贼在偷瓜!三春急忙前去,见是一黑脸大汉,吃瓜不给钱还骂人,二人就打将起来,不大工夫,三春便将黑汉擒拿捆绑抬回了庄。这黑汉原来是郑子明!
原来,郑子明与赵匡胤、柴荣三人结拜后,一同前进到清油河街,住进驿馆客栈后,郑恩便去月亮湾取油篓,顺便洗了个澡;上得岸来,正觉得天热口渴的厉害,忽见到狮子山前瓜园里,睡了满地的大西瓜,他干渴难奈,便疾步走进园中,顺手摘下一个大西瓜,一拳打开就送进了嘴里,只觉得满口生津、周身沁凉;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第二个瓜也将吃完;心想:再带几个回去给二哥他们吃,岂不更好!正当准备动手再摘时,忽听一女子厉声叫道:“住手!哪里的偷瓜贼?”郑恩嬉皮笑脸地说:“乐子(自称口语)吃了你几个瓜,那能算偷?”三春误以为郑恩自充‘老子’,怒道:“你这黑贼偷瓜还骂人?找打!”郑恩虽然力气大,但拳脚工夫那敌得了三春?况根本就没心理准备,不提防挨了三春几铁拳,没战几个回合,就被三春反背摁倒在地,嘴上不服,身子却动弹不得。接着三春叫丫环拿来绳索,将郑恩手脚捆绑在一起,用杠子抬回庄,待爹爹回来发落。
却说赵匡胤在客栈等候多时,不见郑恩回来,有些着急,便出来寻找;在磨沟口遇见从武关访友回来的陶洪,二人原来彼此知名,现一见如故,陶洪邀匡胤到府上做客,盛宴招待;郑恩闻声喊“二哥救命!”匡胤一看此景很是吃惊,问及三弟何以至此?郑恩告之原委叫苦不迭;陶洪见二人称兄道弟,即命三春出来松绑,赔礼道歉,重新入席,尽兴畅饮。匡胤寻思着:三弟这等勇猛,竟被一个女子降服,可见三春何等了得!古言说:素缘天定,不打不成交,二人如能联姻,一则得到了一员巾帼猛将,二则三弟这‘楞头青’也有了管制约束,岂不是两全其美?遂向陶洪提出愿为媒妁之意。陶洪十分高兴,寻问女儿,三春心中自是满意,嘴上应道:“但凭爹爹作主,只等三年封王”。后柴荣登基当了后周皇帝,封匡胤为南宋王、郑恩为汝南王,遂为郑恩和三春完了婚。后来,陶三春挂帅,收刘三定,破南唐,解寿州之困,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油河与“三马”地。
清油河向东,依次是“试马寨”、“捉马沟”、“党马店”三个街镇,这‘三马’地名,亦系郑子明与赵匡胤的故事所留传下来的。
自当赵匡胤在宴席上提媒,陶洪许定了三春与郑恩的婚事后,就客留他们在庄上。数日,又送给郑恩一匹乌雕宝马,教他们在这里学骑术;一日,先由郑恩坠蹬骑着,匡胤牵缰绳,行走至双庙岭黄土坡下一村寨时,换由赵匡胤来试骑,不料宝马挣脱缰绳,顺着大路朝东跑去,二人哪里追得上?当此马跑到虎坡上边时,正逢店家披红挂彩、敲锣打鼓、抬花轿的迎亲队伍,马儿被挡拦后,又调头往回跑,当跑至老君山下时,正好碰着前来追赶的俩东家,郑恩和匡胤将马捉住,兴高采烈地牵着回了家。从此,人们就将宋太祖试马的村寨称之为“试马寨”,即今之“试马镇”;挡马处的街店被叫作“挡马店”,后多称“党马店”,现党马乡即以此得名;老君山下捉马处定名为“捉马沟”,即如今的捉马沟街;这“三马”地名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从未更改。
——“京娘洞”与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京娘原籍蒲州人氏,家住解良县小祥村。从小随父四处行医,以针灸和中草药偏方为民医伤治病。一天,她与父亲走散,只身从曹营空树耙到清油河来,途中不幸被两个响马强人所掳,一个叫‘满天飞’张广,另一名‘着地滚’周进,二贼皆企图娶京娘做压寨夫人,相争不让,然又恐伤了和气,就先将京娘囚禁于河东‘清油观’寺庙中的降魔殿里,命观主小心看守,只等再掳着漂亮姑娘,便好一同完婚。
且说赵匡胤与郑恩、柴荣结义后,从清油河一同来到了关中,见到处都张贴着悬赏捉拿赵匡胤的 “通缉榜文”,他只得与大家分道扬镳,只身上了华山,在那里与陈抟老祖赌下棋,不料一局未赢,输掉了“华山”;遂又经商山来到清油河,当时,在清油河东有一座大寺院,名叫“清油观”,其叔父赵景清为此观观主,赵匡胤来这里探望叔父;这日偶感风寒,正在寺庙中养病,忽听到女子哭泣声,匡胤问及叔父方知其详情,随即解下神煞棍棒,打烂了降魔殿的门窗,救了京娘出牢笼,当晚二人结为同姓兄妹,乘天黑躲藏于一山洞中;天亮后,他扶京娘骑上马,亲自絷缰策鞭,千里送京娘回蒲州老家。
当过了‘武关’走到瓜子沟口时,人马皆渴了,见路边有一口井,匡胤就去提水,可是没有绳竿和桶,只见他两手扳住井台往旁一摁,井身神奇地倾斜了,井水就从井口里溢流了出来,他手捧甘泉喝足后又饮了马儿,方爽快而去。从此,人们就将这里称叫做“扳倒井”了;至今井还在、名依然。
后来,经‘赤松林 ’打死了‘着地滚’周进,又在 ‘龙驹岗’杀了‘漫天飞’张广,并且收归了‘千里脚’陈名,为京娘报了劫持之仇,为清油观扫平了祸根,为当地除了大害,显现了英雄本色和气概。因之京娘对他由敬生爱,不断地向他表露情感;她先是故意将绣鞋蜕脱掉落马下,指望匡胤在给她穿鞋时,能触摸金莲送情传意,不料匡胤竟是用马鞭将绣鞋挑起,送至她面前,让她自己穿上,京娘心中感到好一阵失落;继而,她又佯称腹痛,匡胤就抱扶她下马,不一会说好了,又抱扶她上马,过一会说又痛了 ,就又抱扶她下马,这反复一上一下 ,她便于与他勾肩搭背、身体偎贴,显得万般旖旎;夜宿时她一会言寒一会又道热,又只得为她添衾减被,其软香温玉尽显,可匡胤毫不动心;眼看一两天就要到家了,京娘不好开口表露心情,不由急得在夜灯下落泪长叹。匡胤见状问及原因,她壮起胆说:“深闺弱女,遭贼劫困,蒙兄救命,无以报恩,如不嫌弃,许配终身”。匡胤断然拒绝道:“顶天立地男子,只有动恻之心,不图施恩望报!况同姓兄妹岂能**?”京娘又道:“不敢为妻妾,甘愿做奴扑,能伺俸终身,方得心安服”。匡胤怒道“救人是本份,相送为意气,尚若徇私情,与响马何异,真心变假意,世人作笑蒂。” 京娘愧曰:“妹明兄志,无比敬佩,今生不能报恩德,来世当衔环结草。”
不一日,终于寻到了小祥村,赵员外一家团圆万分庆幸,举盛宴招待赵匡胤;酒席上,京娘父兄见匡胤仪表堂堂,想到少年男女千里同行,日夜相处,岂能无情?不如许配良缘;然而,当一提起此事,匡胤便大发雷霆,掀翻酒桌,拉马出门,扬长而去。京娘美梦破碎,觉得不仅自己遭受到不白之冤,而且毁了匡胤的英名,便悬梁自尽了。 后来,赵匡胤登基做了宋太祖皇帝,思念京娘兄妹之情,遣人前去查访,得知原委后,嗟叹不已,遂敕封京娘为“贞义夫人 ”,立祠小祥村;并命‘有司’在清油河京娘当年藏身之山洞处建庙。这就是“京娘洞”和“京娘庙” 的来历,史为《清油八景》之一。 (注:以上系收集当地广泛流传的故事和亲听“老辈子”讲传历史而整理。——笔者)
第八十八回
到天竺国玉华城,三徒为三个前来寻畔的王子演示身手,使他们折伏。玉华王恳请悟空三人收三子为徒,并借三人兵器为王子依样制作。三兵器在厂坊夜放异彩,被附近虎口洞妖怪看见摄走。
第八十九回
九头狮噙走唐僧和玉华王父子,叼上八戒。悟空也被叼入洞中。悟空打死看守的小妖走脱,又根据土地所说,访九头狮之主太乙天尊。天尊降了九头狮。王子随悟空三人习武。
第九十回
悟空入山侦知妖王欲买猪羊祝得到兵器,与八戒沙僧乔装打扮进入洞中,各抓兵器,边打边走。妖王黄狮怪至竹节山盘桓洞其祖翁九头狮处告急。祖翁率从狮怪来城。
第九十一回
八戒、沙僧相继被擒。悟空上天请来四星降妖,三妖落荒而逃。直至西洋大海。龙太子拿了一犀,井星现出塬身,咬死一犀,众神又捉一犀。
第九十二回
师徒入金平府城个慈云寺宿下,又随寺僧入城看灯。空中忽现妖怪所变的三尊佛身,将唐僧摄走。悟空斗不过三怪,对八戒、沙僧言说那三怪似是三头犀牛成精。
第九十三回
国王降旨,让唐僧师徒先去御花园安歇用斋。至婚日,悟空让唐僧应承婚事。国王在关文上画押用印,打发三徒四驿馆。悟空变成蜜蜂,飞入朝中,落在唐僧帽上。
第九十四回
前行到布金禅寺。入夜,寺主言去年风刮风一处称天竺国公主之女子入寺至今,并托唐僧去国中打听。次日,师徒入城,一妖变成的公主正投绣球选驸马,击中唐僧。
第九十五回
师徒又入一城,前往性喜斋僧的寇员外家。唐僧为员外做罢斋僧已够一万的圆满道场,寇员外为唐僧师徒送行,大哭而返。
第九十六回
公主为妖邪所变,因敌不过悟空,钻入山洞,被悟空寻见。太阴星君称那是月宫中玉兔,将其带回。国王传旨绘下唐僧四人真容供养。
第九十七回
到玉真观。次早,唐僧失足落水,凡体肉胎脱下成为水中一尸。一行上山直至如来佛之雷音寺,拜见如来。唐僧拿到无字经书,再来求佛,阿傩、迦叶得到唐僧的紫金钵后,方传真经。
第九十八回
强盗夜入寇家踢死员外。其妻赴官府诬告唐僧一行。师徒被兵押入城中。悟空假冒员外之魂说话,让其妻撤回诉状;又冒充刺史伯考之魂,令释放唐僧。师徒被释,悟空径闯森罗殿索回寇员外魂,使其死而复生。
第九十九回
观音菩萨查僧所受之灾,见距九九八十一之数尚缺其一,故令揭谛再生一难。使腾云的四众坠落于通天河。被老鼋抛在水中。诸阴魔兴风作雨欲夺经而未成功。天明后,唐僧师徒归来。
第一百回
四众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和众官欢迎。次日,太宗升朝,作《圣教序》以谢唐僧取经之功。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
\ /
┏━━━━\/━━━━━┓
┃┏━━━━━━━━━━┓ ┃
┃┃校长在东莞被┃ ┃
┃┃抓,今天放假┃ ┃
┃┗━━━━━━━━━━┛ ┃
┗━━∪━━━━∪━━━┛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县品尝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长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请用茶"。王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松针在汤中竖立,欣欣向荣。笑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长老长叹:"此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长老讲述芙蓉茶伤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迈的母亲种茶为生。她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坚决拒绝,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树林中。村里一个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因伤重只说了一句话:"智哥,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气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坟上长出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梦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喝了会长命百岁。智月依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热气升腾后,变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觉味醇鲜浓……长老含泪续说:"我就是那个智明,发誓终身不娶,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
(三) 湘阴知县邀功请赏失败 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临行前,长老赠给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茶碗内,芙蓉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仙茶,仙茶!"王知县又将其来历告诉了他。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送一半给同窗好友。却说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皇上闻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命马上泡茶试验。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芙蓉奇观。龙颜大怒:"小小知县,竟敢戏弄寡人,罪该万死!"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
(四) 王知县试芙蓉茶现奇观 皇帝听了,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王知县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夜兼程赶来京都。金銮殿上,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王知县日夜兼程赶往安化芙蓉寺,将经过情况告诉长老,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知县,他拜谢长老后赶来京城。知县一手提葫芦,从容上了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翘首踮脚观望,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皇帝高兴地说:"念你献茶有功,升为江南巡抚。"王知县回到驿馆,感慨万千,芙蓉茶品质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岁时才圆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2、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3、乾隆御封龙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环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龙井村,村的四周,峰峦秀美,云雾缭绕,是著名的龙井产茶区。
传说,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一时兴发,走出庙门,只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茶名龙井,山名狮峰,都似乎预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业,况且十八又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而那茶有实在赏心悦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另一版本)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4、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比丘国。
西游之比丘国,实在是个诡异至极的存在,原著在此着墨甚多,思之顿觉背心发凉。唐僧探听此地鹅笼小儿之事,唬的战战兢兢腮边堕泪,不由失声痛哭“苦哉,苦哉,痛煞我也”。
莫说唐僧是个吃斋念佛的真佛子,就算是市井莽夫听闻,也必于心不忍。先说这比丘国城中景致,“看不尽繁华,但见家家门口一个鹅笼”。
这笼子都挂着五色彩缎遮幔,盖得严严实实,悟空化身蜜蜂观之。笼里没有鹅,却坐躺小儿,皆不过五六七岁的孩童。这是作甚?连有千载年数的悟空都傻眼了。四众疑惑不解,唐僧再三追问驿馆驿丞后得知,3年前,比丘国来一道人,因献美后成为囯丈,这位囯丈可不一般。
比丘国:
比丘国,《西游记》中的国度。它地处吐鲁番西面的乐陵川。其风俗为剪发画眉、穿耳,把头发挽成象角一样的筒状,缓缓到达肩部的为姣好的装饰。
比丘国人以一幅布遮蔽身体,每天都要洗浴数次。比丘国祭祀天神时,把石头雕刻成石像,白天洗浴石像,烹煮羊肉作为祭祀品。用铜铸造钱币,正面纹有人形,背面纹有牛马形状。国君穿着宝石镶嵌的服饰,以狮子大床为座,而大臣席地而坐。左右侍卫持兵器,数百人在两侧纵列守卫。
江南的古镇,是千年运河孕育出的醇酒,需要用时光来慢慢品尝。只是很多古镇地势较偏,常去不方便,只能周末或假期前往。不过清鹿给大家找到了5条江南老街,都是我实地探查过的,它们都在市区,不需绕远前行,水乡韵味皆可媲美5A古镇。
看水乡怎能不去苏州,去苏州怎能不去山塘街。这条街承载了苏州千年的繁华,演绎出无穷的故事。山塘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白公不仅写诗一绝,政绩同样斐然。他在苏州任刺史时,对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开挖成山塘河,河塘淤泥堆积成堤,河堤旁慢慢发展成一条街道,这就是山塘街。
老街全长3600米,河道两旁皆为清末明初时的老房屋,木质楼房临水构筑,朱格窗棂,水榭亭阁点缀其间,朦胧清秀,繁花似锦,弥漫着让人陶醉的东方美学。山塘街自古繁华,曹雪芹称之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白日里人声鼎沸、商贩云集,待到日落西边夜色袭来,河道中倒映着万家灯火、点点星光。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南长街在我心中,是要胜过一半江南古镇的。它有古桥、有老房、有遗迹,还有依旧生活在河水边的老居民。南长街最初是南宋时的驿道,急促的马蹄声日夜回荡在街道旁,旁侧的运河则是水驿运河,二者并行,日夜不停歇。老街北端的马昌弄,即为古代锡山驿馆遗址,记录着用车马传递消息的岁月。
这条街最大看点,便是一座横跨运河两岸的清名桥,始建于明代,历经几百年光景而屹立不倒。清名桥很大,气势非凡,像彩虹卧波,又似一位得道老人,气定神闲地看着岸边的人来人往。绍兴的老街太多,随便走走都能收获惊喜,这其中最好一条就是仓桥直街。我甚为喜欢仓桥直街,这里没有酒吧、美食的喧闹,没有文艺打卡的景点,甚至没有成群结队的游客,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只有残缺的青色石板街,只有深浅相映的运河古桥。
老街全长15公里,不拐弯,笔直延伸到尽头。街道内保存了大量绍兴特色的台门,像是一个露天博物馆,河道旁既是民居也是商市,原生态气息十足,当地百姓以售卖特色产品为生,绍兴黄酒的旗幡挂满了整条街面。石桥是一大看点,龙门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不少是明朝时的古桥。古桥连接河道两岸,桥身长满了绿草,时光仿佛从未离开,这里依旧是当年的老街。
平江路要比山塘街安静许多,水乡韵味也浓了几分。这里保存了苏州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如同姑苏城的缩影,将千年来的人文气息挥洒到极致。平江路最浓的,便是人文气息。这里巷弄纵横,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等等,许多巷子连名字都未改,千年来流传至今。平江路最有名的故事,便是江南名妓赛金花,这是白墙乌瓦下掩藏着的爱情传奇。这个女性本该流落于青楼红阁之中,却遇见了前科状元洪钧,从此走上了跌宕坎坷的一生,老年时客死于北京。
老街上还有昆曲博物馆,同样免费开放,里面展示昆曲的前世今生,有时还会请来昆曲艺术家表演,那软糯、细腻的腔调,听得人骨头都酥软了。
杭州小河直街,这条街算是杭州冷门景点,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因地势关键,早在南宋时便是物资集散地,清朝晚期,仍旧有各式酒肆和商店林立。
杭州的老街上,这里算最安静、最典雅的一个。青石板路,斑驳的老桥,以及碧绿河道旁默默生长的野草,处处是看不腻的温婉柔情。如今小河街上,有众多文艺商铺,一楼为商店,二楼为居所,鲜花长满房前,茶楼鳞次栉比,颇有风月之美,花木之胜。
上述5条老街,皆不收门票,公交车或地铁可直达,给我的游玩体验很好,是烟雨江南留给众人的美妙遗产。
提起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许多人会相当熟悉。然而,地处福建省交通要塞,有32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福建段贯穿全境的涂岭,却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代福建“官马大道”。这条被当地人称明清时期“福厦路”的古驿道,“北通省会、南抵厦漳”,是当时官兵、商贾、文人的必经之地,舟车穿行,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驿道上圆滑斑斓的鹅卵石,密密匝匝的商铺,记载着昔日的喧嚣与繁华。
这条明清“福厦路”最直观的历史印证,要数是保存较好的涂岭古街了。古街南起涂岭中心小学,北至涂岭镇政府旧址,长1000多米,宽约2.5米,中间是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古驿道,两边是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古街的旁边,至今仍保存一座完好的古驿站。据王炳成老人介绍,古驿站由驿馆、驿埕、洗马池等组成,前院为迎宾院和门卫居住地,后院为办公和驿丞居住地,其它为驿信兵宿舍和马厩,规模相当宏大。在古街的中段,有一座“陈公修路功德碑”,记载着惠安乡贤陈文辉在清乾隆九年重修古街的历史。街旁的两口古石井,至今仍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清泉,养育着为数不多的古街居民。
从涂岭镇南部的驿坂村,沿着古驿道向北行走,一直到最北面的白潼村,一个个看似平凡不过的地名,都有一段段动听的历史典故。在驿坂村,明洪武年间设置的邮亭虽难觅踪影,供往来官员憩息的驿坂铺却还依稀可辨。驿坂村之北的路口村,由于地处古驿道的十字路口而得名。古驿道从打珠溪中游经过的地方,架有一座“无量桥”,有村民在溪桥前建居,便取名溪头。
涂岭古街,北通省会福州上海北京,南抵泉州漳州厦门,素有古代福建“官马大道”,向来是中国南方官吏商旅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多少年过去了,涂岭古街依旧,尽情地张扬着不尽的春秋生命,成为一幅千秋不朽的古画。品味涂岭古街,其实就能够联想到泉州历史文化古城诸多古代官吏、文人墨客千古流芳的故事,宋朝蔡襄,明末王忠孝,清朝李光地……,都曾从容地踏上这条古道古街,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坎坷,承载着文明古国复兴的历史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涂岭古街不因旧村改造、旧路改建而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实为一件幸事。
浙江三桥分别是:柯桥、路桥和虹桥。
1、柯桥,为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1996年11月25日,稽江乡改为建制镇。至此,全县均为镇建置。2013年11月8日,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路桥区,隶属台州市,1949年4月,成立黄乐县人民政府,下辖路桥镇。6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区。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设市,黄岩、椒江撤市设区,路桥亦升级为县级区。
3、虹桥,隶属于浙江省乐清市,1949年为虹桥镇。1958年为虹桥公社虹桥管理区。1959年复建镇,1961年建虹桥镇公社,1981年复置镇,1992年原瑶岙乡、南阳乡、东联乡并入。
扩展资料:
路桥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金清水系纵贯全境。沿海海岸曲折,大陆海岸线总长26公里;港湾众多,剑门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岛屿星罗棋布,有黄礁、白果山、道士冠等大小岛屿15个;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闻名的柑橘、枇杷之乡。
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温黄平原的中心部分,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网密布,间有孤丘点缀,平原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优越,是粮、棉高产区。沿海滩涂和内陆水域发展海水、淡水养殖潜力大,西北部边界是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低缓,盛产亚热带水果。
-柯桥区
-路桥区
-虹桥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