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的供奉祖师爷的习俗

工匠的供奉祖师爷的习俗,第1张

工匠们崇拜的祖师爷,是工匠所属行业的守护神之一种。旧时,工匠们都定期祭祀自己的祖师爷,忌讳别人当面贬损自己的祖师爷。

(一)木匠、石匠、泥水匠

木匠、石匠、泥水匠,尊鲁班为祖师。鲁班,是春秋时鲁国的巧匠,姓公输,名般。由于“般”与“班”同音,人们一般称他为鲁班。相传他曾发明木作工具,创制攻城的云梯和磨面粉的石砣。后人由于敬重他,便把一些精巧的古建筑说成是他建的。例如,户县渭丰乡祁南村的济源堂,结构严谨,是中国小木作建筑中的精品,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本来与鲁班无关。可是民间认为是鲁班修的,将其称为“公输堂”。陕西省的工匠中,流传着鲁班先师“显圣”传艺的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并对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深信不疑。相传鲁班的小名叫“双”,所以泥水匠盖房安瓦时忌双行,借以避开先师的名讳。旧时,据说每逢是鲁班生日的农历五月初七,工匠们都要按工种分头举行“鲁班会”,隆重祭祀祖师,他们在写有“工部尚书公输子之神位”的木主前焚香跪拜,祈求祖师保佑自己四季平安。

先师鲁班

(二)铁匠、铜匠、银匠、小炉匠

铁匠、铜匠、银匠和小炉匠,都以太上老君为祖师。太上老君,指春秋时的哲学家老子。从三国、两晋开始,老子逐渐被道教徒神化,成了道教的主神太上老君。道教中的丹鼎派宣称,只要吃了仙丹,便会长生不死,甚至能成仙升天。由于这一派道士普遍从事炼制丹药的工作,他们编造出了老子炼丹的神话故事,并将老子定为炼丹者的始祖神。炼丹离不开火炉,铁匠等也离不开火炉。他们寻找祖师时,便选中了本来与自己不太相关的老子。

老子的生日是二月十五日。每逢老子的生日,工匠们都要分行业隆重祭祀。相传老子的小名叫“吹儿”,所以工匠们忌讳吹哨子,认为吹哨子是犯祖师名讳的。

(三)纸坊

纸坊,奉东汉宦官蔡伦为祖师。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省$阳县)人,安帝时任中常侍,和帝时被封为龙亭侯。公元105年他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作原料,制造出适用、价廉的纸张,史称“蔡侯纸”。后世认为,他是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

陕西省洋县城东10公里处的龙亭铺,是蔡伦的封地。蔡伦死后葬在这里,墓南30米处有为纪念他而建的祠堂。蔡伦造纸的地方,相传是该县的纸坊乡。旧时,洋县的造纸匠们,年年都要在三月十七日祭祀蔡伦墓,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凤翔县有一条纸坊街,过去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每逢三月十七日,他们都要聚集在一起举办“蔡伦会”。会上造纸匠们要在蔡伦塑像前摆上丰盛的供品,并虔诚地跪拜,祈求蔡伦保佑他们造出好纸来,同时也利用这一机会,互相交流造纸经验。相传蔡伦在白水造过纸,他使用过的水池至今尚存。白水县将他与文字的创始人仓颉、酒坊的祖师杜康、碗的发明者雷公并称为该县古代的四大圣人,在城南小华山建有“四圣祠”。

(四)醋坊

醋坊的守护神,铜川是姜子牙,叫“醋汤神”。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姜子牙统帅周军推翻商朝后,奉天帝之命封神。可是,他只顾封别人,而忘了封自己。后来重要的神职已被别人占满,他不得已,当了醋汤神。咸阳、宝鸡一带,则为醋姑(读作“瓜”)婆,他是姜子牙的妻子,相传也是醋的发明者。醋坊祭祀醋神时,点三炷香、一支蜡、一张黄表。目的是把神请来,保佑醋味香甜。

(五)酒坊

酒坊的祖师,是杜康。他就是夏朝时的国君少康,姒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可是,陕西省民间的说法与此相异。白水县酒坊认为,杜康,字仲宁,周朝人,生于该县康家卫嘴村。该村有一眼清泉,相传杜康酿酒时用的就是它的水,所以叫“杜康泉”。如今,当地汲取该泉的水,按照据说是杜康遗留下来的配方酿成的酒,叫“杜康酒”。该酒芳香纯正,入口绵甜,醇厚柔和,回味悠长,是陕西省历史名酒之一种。村中建有杜康庙,庙内除杜康的塑像外,还有李白的诗《将进酒》之石刻。

武功县各酒坊,都在九月二十七日祭祀杜康。另外在酿酒过程中,每逢原料入瓮时和出酒时,工匠们还要跪拜祖师的神位。

(六)染坊

染坊供奉“葛仙”或“梅、葛二仙”。梅,即梅福,西汉末年人,曾求学于长安,后任南昌尉。王莽篡位后,隐居不仕。班固在《汉书》中为他写了传记。葛,指葛洪,东晋炼丹家兼医学家,著有《抱朴子》、《神仙传》等书。后世传说此二人都得道成了仙。他们本来与染坊风马牛不相及,但民问留传着此二位仙翁保护染坊的神话故事。这样一来,他们便被染坊当成了自己的守护神。旧时,安康等地有“梅葛会”,由染坊从业人员参加。每年三月十六日,举行盛会祭祀二位大仙。

(七)豆腐坊

豆腐坊以乐毅为祖师。他是战国时的军事家,曾率领燕国军队攻破齐国。民间传说中认为,他是豆腐的发明者。

(八)屠宰业

屠宰业以张飞为祖师。张飞,字翼德,三国时蜀汉大将。小说《三国演义》中说,他在和刘备、关羽一道起兵前,是屠夫。屠宰行予每年七月十三日祭祀张飞。如果只祭张飞一人,叫“张爷会”;要是同时也祭刘备、关羽,则叫“三义会”。

(九)皮匠、鞋匠

皮匠和鞋匠以孙膑为祖师。他是战国时的军事家,在齐国任军师。相传齐国士兵本来都穿草鞋、木鞋,行军作战极为不便,孙膑下令改穿皮制及布制的鞋。因此,他被制革、制鞋行业奉为祖师。每年八月十八日集会祭祀,称作“孙祖会”,祈求护佑。鞋行唱行会戏时,禁止上演《五雷阵》。因为该戏有孙膑困于五雷阵的情节,演出此戏,会伤害鞋行人的感情。

(十)缝纫业

缝纫业以传说中的黄帝为祖师。黄帝,姬姓,号轩辕氏,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如今在黄陵县桥山上,还有他的陵寝以及为纪念他而建的轩辕庙。上古时,人们不会缝制衣服,而将树叶、兽皮串在一起披在身上御寒。相传黄帝在位期间,中国有许多重要发明,其中之一是衣裳。这样一来,黄帝便成了缝纫铺的开山祖师。洛南县人民认为,黄帝的生日是九月二十五日,该县缝纫业在此日聚会,祭祀“轩辕老祖”。另外一些县,在九月十六日祭祀,各地聚会期间,人们身着盛装,借机交流服装花样,并设宴会餐。

(十一)剃头匠

各地剃头匠供奉的祖师不一样。陕南是罗祖真人、陈七子、林川五。相传罗祖得道于七月十三,此日便成为剃头匠祭祀祖师的日子。洛南县祭祀期间,神位两侧的对联,按惯例写为:“得道也者七月十三,灵山盛会万古流传。”剃头匠们在向神位顶礼焚香后,便在一起饮宴,必至尽欢方散。耀县等地的剃头匠,却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祖师。吕洞宾号纯阳,他们称之为“纯阳老祖”。另外,相传轩辕黄帝发明了镜子、镊子,所以在有些地方他也成了剃头匠的祖师。

(十二)丝绸业

丝绸业以嫘祖为祖师。她是传说中的西陵氏的女儿,后来嫁给了轩辕黄帝,发明了养蚕制丝的方法。从北周起,她就被政府祀为“先蚕”,也就是蚕神。民间丝工也祭祀她。

(十三)陶瓷业

陶瓷业的祖师,有柏林、虞舜、老子、雷公等,人们称他们为“窑神”。

柏林,是铜川市黄堡镇的窑神之一。据黄堡窑神庙北宋《德应侯碑》记载,他是晋穆帝时的制瓷专家。穆帝永和年间,他来到黄堡后,发现这一带山川秀丽,草木茂密,便暂时居住下来。那时,黄堡虽已开始烧制瓷器,但因产品质量低劣,销路不畅,窑工们的生活因而十分贫困。柏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制瓷技术,传给了黄堡的窑工,推动了这里制瓷业的发展。窑工们非常感谢柏林,为纪念这位制瓷大师,在黄堡修建了他的祠堂。将他和黄堡的山神德应侯,并列为当地的窑神。

虞舜、老子、雷公,是铜川市陈炉镇的窑神。虞舜,传说中的古帝,姓姚,名重华。相传他年轻时,曾制造过陶器。《韩非子·难一》写道:“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明年而器牢。“另外,《史记·五帝本纪》也说,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因此,他被尊为窑神。相传老子用火炉炼丹,瓷匠同样离不开火炉,便也把老子定为守护神。雷公,相传是碗的发明者。在陈炉镇的窑神庙里,虞舜居中;老子居左,司火;雷公居右,司器。

铜川还流传着一些关于窑神的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并由这些传说产生了特有的习俗。例如,传说雷公发明碗时,因找不到适用的原料到别的村偷过坩子土。于是,在瓷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规矩:不准说“偷”和“贼”。如果发现有人来偷瓷器,不能在当场擒捉,而要等贼走出大门再追赶。否则,就被认为是在揭雷公的伤疤,是对雷公的不敬。相传虞舜的小名叫“兀”,所以在瓷窑里讳“兀”字,如不准说“兀答”(那儿),“兀不是”(那不是)等。陈炉镇的窑工担心窑神离开镇子,竞用粗大的铁链将三位窑神一一拴在神坛上。

(十四)盐工

盐工以管仲为祖师。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十五)制笔匠

制笔匠以蒙恬为祖师。他是秦朝的大将,曾主持监修万里长城,相传毛笔是他发明的。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使用毛笔。

(十六)厨师

厨师以易牙为祖师。他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的近臣,长于调味。

《魔道祖师》人物星座

魏无羡:10月31日 魔蝎座

蓝忘机:1月23日 水瓶座

江澄:11月5日 天蝎座

江厌离:5月2日 金牛座

蓝曦臣:10月8日 天秤座

蓝思追:1月12日 摩羯座

金光瑶:2月20日 双鱼座

金凌:11月21日 天蝎座

金子轩:2月20日 双鱼座

温宁:4月11日 白羊座

温情:8月12日 狮子座

聂怀桑:5月20日 金牛座

吉祥物设计图案及寓意如下所示。

一、吉祥物设计图案要求

当企业组织一些活动时,通常会显示吉祥物,企业的吉祥物设计就像企业的图腾。代表企业的品牌形象识别,是企业品牌形象的体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吉祥物的作用是独特而重要的,企业吉祥物的设计是品牌的图腾,是品牌标志设计的另一种体现,是企业品牌的化身和象征。

因此,吉祥物不仅要体现饮料品牌的概念和本质,而且要体现吉祥物设计的灵魂。为了加强企业品牌的个性,突出产品特点,很多公司都会找动画公司合作,如有良好口碑的灵芝动画,来选择合适的人物、动物或植物进行抽象的卡通造型。作为企业品牌的重要标志设计,它平易近人、可爱有趣,使品牌更为公众或目标消费者所接受。

二、吉祥物的寓意

吉祥物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功能,因此,吉祥物的角色定位必须明确、独特。有些设计依赖传统的切入点,如动物、植物、生物、典故和神话,缺乏时代气息、新颖性和相似性,创新不是缝合,将时尚元素添加到传统车型并不意味着进步。

吉祥物有自己的语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不需要太多的细节,不需要天花的装饰,不需要依靠主宰,更不用说,简洁、整体、清晰也适合吉祥物的设计。

公元1616年4月23日,欧洲文坛上两颗璀灿夺目的文学巨星——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同日陨落!这一神秘的巧合给后人们留下无限的哀思与遐想。尽管在当时人们并未意识到什么,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人们蓦然回首才发现:这一壮丽的时刻昭示着文艺复兴的辉煌嘎然而止!

恩格斯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便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坛上这样的“双子星座”。

德国大诗人海涅评论说:“这两位诗人不仅是当时开的花,而且替后世伏了根。大家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德国和现在的法国起了影响,就推他为后世戏剧艺术的开山祖师。我们也应该推尊塞万提斯为近代小说的开山。”

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明确指出:“终于在16世纪,完成了艺术方面最后的改革:塞万提斯用无与伦比的《堂·吉诃德》击败了诗歌的虚伪理想倾向,莎士比亚则使诗歌和现实生活永远调合、结合了起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重新阐释了“艺术摹仿自然”这一传统口号,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尊重现实的精神。在忠实现实的问题上,莎士比亚主张体现真善美,塞万提斯主张想象力与历史真实性的统一;在作家创造力问题上.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都同样看到想象和虚构的无穷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主张更带有自然神论色彩,塞万提斯则将作家的才情摆在显著的位置,强调人的能力与价值.把人看成是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生物。

莎士比亚毕生共创作了戏剧三十七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一百五十四首,另外还有一些杂诗。他的作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他的戏剧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惊叹地表现了他自己的时代和时代精神,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李尔在暴风雨中对当时社会罪恶的控诉,哈姆莱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独白,泰门对资本主义社会黄金罪恶的谴责,这些著名的诗章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彩表达,其揭露极为深刻,文笔极为生动,感情极为深挚,语言极为锋利,都是当时时代精神的高度艺术化的反映。他有一双点石成金的妙手,他的剧本故事情节绝大多数都是取自别人作品,但一到他手中便能成为极富个人特色的栩栩如生的作品,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爱情、友谊、生活、理想。莎士比亚非常善于塑造人物。几百年来,哈姆莱特、奥瑟罗、罗密欧、考狄利娅、苔丝狄蒙娜、鲍西娅、罗瑟琳……吸引了无数世代的观众和读者。他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强、具有独特人性并且在矛盾中发展的典型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复杂,刻划深入。夏洛克、福斯塔夫等已成为世界文学中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夏洛克”已成为欧洲多种语言和辞典中的一个普通名词,意为“高利贷者,重利盘剥者”。“Falstaffian”(福斯塔夫式的)一词早已被收入英语辞典。福斯塔夫是他所创造的一个最著名、最复杂、最矛盾、最生动、最使观众爱好的喜剧人物。莫尔根评论说,“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就他一生中我们看见他的那个时期来讲,已成了一个大概从未展示过的最完美的喜剧性格”。

莎士比亚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李尔王》有两个平行情节,最后合成一个情节。《威尼斯商人》有三个故事线索,《仲夏夜之梦》有四个情节线索。莎士比亚又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剧作里有当时英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有个性突出的几百个人物形象,有几百年来脍灸人口的不少著名场景,有极富艺术魅力的、无比优美的抒情诗段落,有著名的格言警句为人们传颂不辍,有寓意深刻、给人以巨大教益的人生哲学。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极其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的。请听听《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道白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杰作呀!人的理性多么高贵!人的能力无穷无尽!人的仪态和举止多么恰到好处,令人叹惊!人的活动多么像一个天使!人的洞察力多么宛若神明!人是世界的美!动物中完善的典型!”它使多少人彻底地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认识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充分发挥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莎士比亚就象其他所有的文艺复兴巨人一样,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引导人们认识自己,懂得“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这些巨人们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打下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勋。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全称《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则是一部反封建社会的长篇小说,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塞万提斯在作品前言中阐明了小说的创作意图,“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中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骑士小说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产物,曾盛行西欧。到了16世纪,骑士小说在一些国家已经衰落,但在西班牙还很盛行。当时西班牙王权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鼓动贵族去建立世界霸权,而美化封建关系、情节离奇的骑士传奇正适合他们的需要。塞万提斯痛恨这种文学,他宣布要“攻击骑士小说”。《堂吉诃德》揭露了骑士传奇的荒唐和危害,尽情嘲笑了骑士理想和骑士制度。《堂吉诃德》一问世,风行西班牙的骑士小说果然从此销声匿迹。

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经历,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说出现了近700个属于各阶层的人物,如贵族、僧侣、地主、市民、士兵、演员、商人、理发师、骡夫、牧羊人、强盗等等,所描写的生活从公爵的城堡,到外省的小客店,从贫穷的农村到杂乱的城镇,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作品真实地揭示了统治阶级专横腐败、贵族豪门荒*无耻、劳动人民挨饿受苦的社会现实。小说第二部关于公爵城堡的描写,集中揭露了贵族阶级的腐朽实质。贵族们虽然态度傲慢,生活奢华,实际上借了债还不起,精神上更是空虚无聊。小说有许多地方描写了旅店里的生活,集中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庸俗自私的市侩习气。作品还描写了人民的贫困和受压迫的情形,如小农奴安得列斯受地主的虐待等。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习尚等各个方面,充分揭示了这个威震世界的西班牙王国已经破绽百出和它必然衰落的趋势。

塞万提斯在小说中,还抨击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对自由思想、自由恋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这部小说以广博的内容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成为一部史诗性的世界名著。

首先,小说的讽刺手法十分高超。作品故意采用骑士小说的手法,以达到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的目的。如堂吉诃德受封骑士的场面,讽刺性非常强烈。骑士受封前夕,要在礼拜堂彻夜守护盔甲。堂吉诃德的盔甲放在小客店院子中的水槽里。他整夜“挎着盾牌、绰起长枪、神气十足地在水槽前面来回巡行”,并与前来饮骡子的骡夫打了一仗。为他加封的人不是国王,而是穷客店的店主;加封时手捧的不是圣经,而是一本骡夫草料账簿;为他挂剑的不是神职人员,而是客店的妓女。整个过程的荒唐滑稽与堂吉诃德的虔诚和深信不疑,构成了深刻的讽刺。就这样,中世纪认为最神圣的庄严仪式,变得一文不值,可笑之极了。作品还用现实与堂吉诃德的幻想之间的矛盾来增强讽刺效果。堂吉诃德心目中的宫殿,事实上是一座破茅屋;他心目中的“眼睛是太阳、脸颊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齿是珍珠”的绝代佳人,实际上是满身汗味、胸脯上长毛、男人一般的村姑。作家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在现实与幻想的强烈对比中突出了“骑士的爱情”的造作可笑,从而达到了辛辣的讽刺目的。

其次,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成功运用了对比手法。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对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的形象。一个又高又瘦,一个又矮又胖;一个骑瘦马、持长矛、满脸愁容,一个骑壮驴、挥短鞭、诙谐风趣;一个疯疯癫癫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究实际。鲜明的对比使人物的喜剧特征更加突出。在人物的语言上,作家也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一个是着意模仿骑士口吻,装腔作势;另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平民语言,堂吉诃德的疯话处处同桑丘的实话相映衬。此外,作品中的真实生活细节和奇异的虚幻想象对比,荒谬滑稽的闹剧场面与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场面对比等等,都加深了作品的讽刺意义。

最后,小说在结构上以主人公的游侠历程为主线,又穿插了一些各自独立且与主题相关联的故事作补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当然,有时穿插的故事过于冗长,造成结构不够严谨,这是不足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5207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3
下一篇2023-12-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