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八号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没有宇航员。
神舟八号,简称“神八”,为中国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八艘飞船,是中国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1年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于2011年11月17日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区,完成对接任务。
没有神舟8号飞船是因为神舟8号的任务就是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神舟8号飞船是中国的第三艘载人航天飞船,于2011年6月16日发射升空。神舟8号的任务是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这次试验中,神舟8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对接。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做准备。因此,虽然没有载人任务,但神舟8号仍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航天任务。
其次,神舟8号的发射时间比较特殊。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任务,需要使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进行发射。而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的发射窗口非常有限,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发射。因此,为了保证“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神舟8号只能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发射。
神舟8号的特点
神舟8号的设计也有一定的限制。由于它是作为“嫦娥三号”任务的一部分而设计的,因此它的设计必须符合“嫦娥三号”的任务需求。例如,它必须具备足够的燃料和推进剂来完成与“嫦娥三号”的对接任务,同时也必须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来确保任务的成功。因此,在设计上,神舟8号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和取舍。
神舟8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八艘飞船,是中国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神舟8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8号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在酒泉发射;
神州八号2011年11月1日在酒泉发射;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在酒泉发射;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发射。
资料拓展:
飞船结构分为:
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四部分,“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板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大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资料链接: 神舟飞船
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发射、现场观看中央领导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中神舟八号航天员名单央政神舟五号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行员、杨利伟、神舟七号发射地点:酒泉
神舟八号飞船,是一艘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本次飞行无人驾驶。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