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战斗机也需要升级

第五代战斗机也需要升级,第1张

第五代战斗机也需要升级

随着中国的歼-20和俄罗斯的苏-57等五代机量产入列,世界空军已经结束了美国空军五代机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式进入五代机时代。五代机的优势已经无需赘述,然而五代机均面对一个普遍的缺点:内置弹药数量和体量有限。对于隐身战斗机来说,空对空挂载方案基本够用,空对面挂载方案则捉襟见肘,不仅弹药数量有限,而且因为弹药的体量严重受限,无法攻击大型防护坚固的高价值目标。为此,五代机需要技术和装备方案解决隐身状态下弹药不足的问题。对于解决第五代战斗机的内置弹药数量不足,空对空、空对地火力受限制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隐身化外挂弹舱

参考保形油箱和副油箱的方案,可以设计研制一种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小,具有隐身性能,外挂对飞机本身的隐身性能影响很小的外挂弹舱,将大型空对面弹药(尤其是体积较大的反舰导弹)和数量较多的空对地(尤其是重量较小,数量较多的无制导炸弹)、空对空弹药等放于其中,在影响飞机隐身能力较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五代机的多用途性能。该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其一,从空对空到空对地、空对海各种弹药均可以挂载,使用限制非常小;其二,使用完毕,如有必要可以抛弃,以减轻飞机重量,应对空战或者脱离战场;其三,在重复利用的情况下,隐身外挂弹舱可以大幅度节省隐身打击的成本。当然相应的,其也有增加飞机死重、隐身设计难度大等缺陷。

武器隐身化

航空武器隐身化是军事航空的大势所趋。这里面不仅包含战斗机、轰炸机等军机的隐身化,还包含机载武器弹药的隐身化。美国早已经注意该领域多年,已经有包括AGM-158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在内的多个型号正在研制当中;韩国也已经引进了“金牛座”巡航导弹,该导弹也是具有一定隐身性能的机载导弹。未来隐身战斗机可挂载的具有隐身性能的机载弹药种类会越来越丰富。

该方案有如下优点:其一,隐身化的武器会降低五代机挂载的难度,机载武器更加的多样化,并且对于飞机本身的隐身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实现隐身化的远程打击;其二,隐身战斗机可以“肆无忌惮”地增加弹药数量,或者大型武器(如大型远程反舰导弹),而不必担心外挂会大幅度降低隐身性能,提高作战能力。武器隐身化在设计难度上较大,成本也较高,距离规模化应用,还有较长路要走。

武器弹药小型化

这是目前美军采用的主要武器发展方式之一。通过对空对空导弹的弹翼切削,对制导炸弹的轻量化,研制专门的小型化精确制导炸弹(如美军的GBU-39,主要配给F-15E和F-22)和反舰导弹(如挪威等国联合研制的NSM反舰导弹)等方式增强隐身模式下的弹药的多样性。

除此之外,美军也在研制AIM-120系列的替代型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体积和重量上(尤其是长度和翼展)要远小于现有的AIM-120系列和其它型号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制导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在体积大幅度减小的情况下,射程、机动性和制导技术均远优于现有的型号。该方案具有三方面优点:其一,小型化的机载武器可以极大地丰富隐身战斗机的弹药种类,让五代机在隐身模式下实现对地对海攻击;其二,小型化武器重量较轻,对飞机的挂载负担较低;其三,造价低,可节省成本。小型武器在威力、射程上都会有相应限制,只能对付低威胁度目标。

图-22M3轰炸机装备X-32巡航导弹

俄军的图-22M3超音速远程轰炸机正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将装备X-32巡航导弹。美专家认为,五角大楼没有任何武器系统能够防御这种导弹。

Kh-32巡航导弹,是俄罗斯“彩虹”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制的一型巡航导弹。该导弹具有“高空高速”特点,在接近目标区域向下大角度俯冲,直接进行攻击。由于其最高飞行时速可达5400公里,约为音速的44倍,因此很难防御。

Kh-32巡航导弹,作为俄罗斯军队的“杀手锏”武器,Kh-32导弹具有显著的“高空高速”特点。通常,巡航导弹在发射升空后会迅速下降至距离地面或水面10米左右的高度,进行隐蔽巡航飞行,从而利用雷达探测盲区躲避敌方侦察。

Kh-32导弹独辟蹊径,发射后迅速向高空爬行,直至飞抵平流层区域,并以距地表40公里的高度水平飞行。在这种“高空高速”运动环境中,地面和水上防空雷达很难确定Kh-32导弹的准确信息,常用的导弹拦截“神盾”都难以有效应对。Kh-32巡航导弹的作战性能进一步提升。

巡航导弹一般采用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并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精确定位。在依靠惯性制导的同时,Kh-32导弹还可主动搜寻敌方目标。由于Kh-32导弹攻击速度快,飞行过程中所需机动范围相应缩小,对于制导系统的精度和中段修正的依赖相对降低。

Kh-32巡航导弹大大减少了对卫星导航等系统的依赖程度,可有效避免针对空天装备的干扰。Kh-32巡航导弹作战应用广泛,除可用于对航母及其护航编队进行打击外,还可有效打击海军基地、雷达侦测和干扰装置、地面作战部队以及发电站和桥梁等重要战略目标。

多枚Kh-32导弹同时攻击时,还可以相互传递和共享制导信息。Kh-32导弹于2018年正式服役,并装备俄图-22M轰炸机,成为俄军战略威慑的又一利器。Kh-32巡航导弹重达6吨,可装备在图-22M3轰炸机上,一架图-22M3轰炸机至少可携带2枚Kh-32巡航导弹。

而“逆火”轰炸机的最新改进型M3型也采用了推力更大的NK-25发动机,适当增加了主翼内收角度,可搭载新型列尼涅兹PN-AD雷达以及NK-45导航/攻击系统,将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逆火”轰炸机挂载Kh-32导弹不仅可以用于打击航母作战编队,更可成为俄罗斯进行战略威慑的重要手段。俄空天军“逆火”战略轰炸机主要部署在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基地和萨拉托夫州恩格斯市的基地,这两个基地接近俄罗斯边境,可对中东周边国家的敌对势力产生有力震慑。

而对于纵深防御本来就小的欧洲,“逆火”轰炸机挂载Kh-22巡航导弹,火力攻击范围就可覆盖西欧大部分地区,一旦使用Kh-32导弹,更可将整个西欧和英国纳入攻击范围。

Kh-32巡航导弹的研制成功表明俄罗斯再次将打击美国航母编队作为军事斗争的主要方向,也从侧面展现了俄美之间关系博弈。尤其是俄罗斯战略压力日渐增加,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军事战略,对武器装备的发展也进行提速升级,打击航母编队也就自然而然被列为俄罗斯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欧洲EF-2000“台风”战斗机

EF-2000战斗机也叫“台风”战斗机,是一款由多家欧洲航太公司组成的欧洲战机公司研制的双发、鸭式布局的多功能战斗机,该机于2003年服役,主要用户为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空军。

基本参数

服役时间::2003年开始

生产数量:340架

机长:1596米

最大航程:3790千米

机高:528米

最大速度:2124千米/小时

翼展:1095米

最大升限:19812米

空重:111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3500千克

研发历史

20世纪70年代,英国和德国计划研制一款新式战机。1979年,英国航太公司和德国宇航公司各自向他们的政府提交了ECF(欧洲联合战斗机)提案,之后法国也加入了ECF计划。“欧洲战机”这个名称也第一次被来称呼这个提案的战机。此后,各国继续开发自己的原型机,英国的原型机被称为P110,法国的原型机被称为ACX,德国的则叫TFK-90。

1981年,由于各国对自己所需的新型战机的定位不同,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英国认为Turbo-UnionRB199发动机比法国SNECMAM88发动机更好,而法国达索航空公司则坚持领导所有的设计。1983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开始了“未来欧洲战机”计划,对未来战机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要求新型战机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和超视距空战能力。

1984年,由于法国执意舰载版和外销导向的重要性使得英国、德国和意大利退出该计划,重新创立新的战机计划,并将法国和西班牙排除在外。之后法国和西班牙希望能重新加入计划,但之后法国又宣布不再涉及欧洲战机计划,并转而发展自己的“阵风”战斗机。

1994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4年后签订生产合约,各国订购数量分别为:英国232架、德国180架、意大利121架、西班牙87架。2003年,“台风”战斗机正式开始服役。此外,沙特阿拉伯和奥地利也分别计划购买72架和15架。

主体结构

“台风”战斗机采用了先进飞机设计概念,其机身超过70%都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重量极轻。该机采用前置鸭式三角翼和无缝隙襟翼布局,配合四重控制系统的人工安定性,具备极强的高速和低速性能。而电脑线传飞控系统可以让飞行员完全不必担心飞行控制,还能用软件避免做出超过机体极限的动作,让飞行员能专心作战。

性能特点

“台风”战斗机是世界上少数可以在不开后燃器的情况下超音速巡航的批量生产的战斗机,其采用的2台EurojetEJ200涡轮扇叶发动机性能非常优秀,单台推力可达60千牛,在机身只挂6枚空对空导弹时,巡航速度理论上可达15马赫,即便是全副武装加外油箱时也能达到13马赫。

“台风”战斗机是集便于组装、隐身性、高效能和先进航电于一体的多功能战机,除空战能力强之外还拥有不错的对地作战能力,可使用各种精确对地武器。与其他同级战机相比该机也更具智能化,可有效降低飞行员的工作量,提高作战效能。

“台风”战斗机可使用的武器有AIM-9“响尾蛇”、AIM-132先进短程导弹、AIM-120先进中程导弹和IRIS-T等空对空导弹;AGM-88反辐射导弹、ALARM导弹、“风暴暗影”导弹、“硫磺石”反装甲导弹、“金牛座”巡航导弹、AGM-119“企鹅”反舰导弹和AGMArmiger等空对地/舰导弹;以及“铺路”Ⅱ型、“铺路”Ⅲ型、加强型“铺路”和JDAM等各型炸弹。此外,该机还能使用各种荚舱,并装有一门27毫米口径机炮。

流行文化

在日本动画《苍色骑士》中,德国空军基地的“台风”战斗机被异种同化,作为反派的空战小兵登场。

KH-55巡航导弹

KH-55型巡航导弹是前苏联彩虹设计局在1968年奉命研制的一种远程亚音速空射核巡航导弹。首次试射在1978年完成,1981年投产,1983年正式服役。KH-55巡航导弹与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十分相似,所以被谑称为“战斧斯基”。空射型KH-55导弹经过改进发展出了KH-550K型导弹。KH-55SM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射程和打击范围,这是通过增加一对机翼形油箱实现的。出于种种意图和目标的考虑,最新的KH-55SM导弹重量更大,射程更远,与美军的BGM-109B“战斧”巡航导弹很接近。

主要数据

翼展:3米;弹长:6米;全重:15吨;巡航飞行速度:940公里/小时;最大射程:2500公里;制导方式:惯性制导系统用于中段制导,导弹接近目标区域时,启动地形跟踪系统用于末段攻击;圆概率误差:150米;载机:图-95MS-6、图-95MS-16、图-160重型战略轰炸机。

研发历史

KH-55系列巡航导弹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前苏联彩虹设计局在1968年奉命研制一种远程亚音速空射核巡航导弹。最初,彩虹设计局打算为这种导弹开发地形跟踪制导系统,以便用于对地攻击,但前苏联当局认为地形跟踪系统技术风险太大,因此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彩虹设计局不得已继续研制反舰型导弹,命名为KH-55。

装备情况

KH-55型巡航导弹具体生产、装备数量不详,主要装备俄罗斯与乌克兰。

B-52轰炸机

B—52是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

1948年提出设计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55年批生产型开始交付使用,先后发展了B—52A、B、C、D、E、F、G、H等8种型别,1962年停止生产,总共生产了744架飞机。90年代是B—52轰炸机使用的鼎盛时期,有600多架B—52各型飞机在美国战略空军服役,以后大多数早期型别先后退役。现在有95架B—52H型仍在服役,与97架B—1B和20架B—2一起共同组成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机队。B—52H是最后一种改进型,估计平均机龄也已达35年左右。轰炸机的正常寿命一般是30年,因此B—52已算是超期服役。 B-52战略轰炸机始于1955年开始陆续装备美国空军,是美国“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的主要机种之一。该机型自50年代开始启用,至今已经过多次改进,目前美空军主要装备的是B-52G和B-52H两种,其中以B-52H最有代表性。

B—52是一种装8台喷气式发动机的巨型飞机,采用圆角矩形截面的细长体机身、大展弦比的后掠机翼和单垂尾的总体布局。备型别之间的外形差别不大。B—52H装8台TF33-P-3涡轮风扇发动机,分4组分别吊装于两侧机翼之下,单台推力75.7干牛(7720公斤力)。飞机的总起飞重量221.35吨,机内燃油重量约135吨,可载弹27吨,是迄今为止美国最重的轰炸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1010公里/小时(高度12200米),实用升限16800米,最大燃油航程16100公里(不进行空中加油)。

B-52的发展计划要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当时,美军对之的战术技术要求是:具有洲际航程,可以高空、高速执行战略核轰炸任务。洲际航程要求至少有10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所谓高空,是要求能在12000米以上作战;所谓高速,即1000公里/小时左右的高亚音速,因为当时其对手苏联飞行速度最快的飞机是米格—17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就是这样一个量级。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B—52都是完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可执行核轰炸任务的优秀轰炸机。具有令人望尘莫及的远程续航能力和令人生畏的大载弹能力,由于B-52升限最高可处于地球同温层,所以绰号“同温层堡垒”也随之而来,这曾经是美的骄傲。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防空系统及航空装备的不断涌现,B—52轰炸逐渐落后了。由于机体庞大,目标大,其雷达反射截面积近100平方米。使敌方的先进地面防空雷达和空中预警机在400至500公里之外就能发现他们。10000米左右的飞行高度、700至800公里/小时的慢攸攸的突防速度,以及只能水平投弹,不善于机动的性能,使它们成了现代防空武器很容易获取的猎物。如果轰炸机只能装备中、近距空对空导弹和高射速机炮,那么在它们尚未接近攻击目标之前,就会毫不留情地被对方击落;设在目标区周围和目标区内的可打高、中、低各种空域目标的地对空导弹将使它们难逃厄运;甚至于与防空雷达联动的那些射程可达10000米、密集部防的高射炮也会对它们造成致命的打击。这是在进入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超音速截击战斗机、空对空和地对空导弹、空中预警机、地面预警雷达的迅速发展和进步,给B—52这样的大型轰炸机所带来的威胁。同时,使它们在战略空军中的主力地位,逐渐让位于雷达反射截面积小、能携带各种武器、可高速低空和超低空或高空高速突防的变后掠翼轰炸机B—lB、以及飞翼式的隐身轰炸机B—2。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B—52迅速落伍,但并没有使它退出历史舞台。轰炸机虽老,但仍保持着航程远、载重量大和价格便宜等优势。而新一代轰炸机由于成本技术等等问题,总不能完全替代B-52轰炸机。

美国利用了这些特长,加上改装新的武器装备,使B-52达到了一个更新的作战层次。

改装新武器适应新环境

对于以高速截击战斗机、早期预警机、地面防空雷达、地对空导弹和防空高炮所构成的现代防空体系,一般轰炸机是难以突破这一屏障执行作战任务的,那么它能不能利用导弹武器在防空圈外就发起攻击呢在各种导弹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这样设想是很自然的事。事实上,美国早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就已经研制出几种射程较远的空对地导弹,用以装备B—52以及其它一些中程战略轰炸机。象美国的AGM—28B“猎犬”空对地导弹,射程96O公里,飞行速度M2.2,重量4.5吨,装核弹头,用以装备 B—52轰炸机。这类导弹可使B—52增加防区外的攻击能力,但是它们体积和重量都大,飞机携带不方便,B—52只能带2枚AGM—28B,攻击精度亦不令人满意,生产数量不多。后来美国研制出了AGM—69型短距攻击导弹,其尺寸和重量大大减小,重量只有1012千克,装核弹头,威力相当于17万吨TNT,飞行速度M3.0,射程160公里。B—52G/H可以携带20枚这种导弹(两翼下挂架可带12枚,弹舱内的旋转挂架可带8枚)。AGM—69导弹于1972年交付使用,共生产了1500枚,至今仍是B—52H的标准装备,也是B—lB的标准装备。 AGM—69的服役,大大加强了B—52的作战能力,但光是AGM—69还不能促使B—52延期服役下去,因为它的射程只有160公里不能完全保证这种巨型飞机的安全。

进入80年代,美国专门为轰炸机研制的空射巡航导弹AGM—86B正式交付空军使用,主要装备B—52轰炸机。1981年开始交付,1982年初步形成作战能力。AGM—86B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亚音速巡航导弹。其尺寸与上述的 AGM—6g短距攻击导弹差不多,重量也类似(即1360千克),可使用相当于20万吨 TNT的核弹头或454千克高爆炸药的常规弹头,攻击力大,便于携带。B—52H轰炸机可带20枚这种导弹,其中两翼下挂12枚,弹舱内的旋转接架挂8枚(可连续发射)。这种导弹采用了体积小、耗油少、重量只有几十千克的微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它的驱动下,导弹以最小的耗油率作亚音速巡航飞行(M0.65,约800公里/小时)时,其最大射程可达到2500公里。AGM—86B还采用了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和末端景象匹配修正技术,同时可利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补充修正,使其命中精度可达到几米以内的水平。这种导弹虽然飞行速度比较低,但是由于其尺寸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不大(0.1平方米),加上可在海上或平原地带15米以下、丘陵山区地带100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敌方雷达是难捕捉到它的,且拦截困难,所以AGM—86B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B—52轰炸机用AGM—86B武装起来以后,作战能力和生存力大为提高,成为一种威慑能力不亚于新型轰炸机的武器系统。B—52轰炸机16000公里的航程和27吨的载弹量,就意味着它可以带20枚AGM—86B导弹、飞行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距离目标2000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向目标发起常规攻击或核攻击。

B—52与AGM—86B的结合,不仅使B—52轰炸机的服役周期一再延长,而且也使其后继机B—lB和B—2的研制周期一拖再拖、采购数量一减再减。美国空军共采购了1739枚AGM—86B导弹,除了装备B—52H外,还将装备B—lB和B—2轰炸机。1984年AGM—86B导弹全部采购完成,之后美国又研制出了具有隐身能力的先进空射巡航导弹AGM—129。这种导弹的突防能力更强,射程更远,已于1991年开始交付使用。

B—52长时期以来,一直作为美国主要空中战略威慑力量而存在着,是从冷战年代到现代多次中、大型局部战争中的主要战略打击力量,是世界上十分著名的大型轰炸机。

B—52主要改型有:

X B—52与YB—52原型机各一架。

B—52A、NB—52A、B—52B、RB—52B、B—52C、B—52D、B—52E、B—52F、B—52G、B—52H

1965年后,又对飞机结构进行加强,用来延长使用寿命并解新局面低空飞行时强度不足的问题。1970年后,有200架D、E、F型统统改装成G、H型。80年代,又对G、H型进行现代化改造,导航与攻击精度提高,生存力得到加强,寿命延长至12000飞行小时,可挂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和短距攻击导弹。

B—52同温层堡垒实战情况:

在越南战争中,B—52是大面积轰炸的确主要工具,曾对越南南北方目标以及老挝、柬埔寨等地区目标进行过126615架次轰炸(1965年8月至1973年1月15日),大规模轰炸后经过代号为“滚雷”、“后卫Ⅰ”、 “后卫Ⅱ”三大战役,轰炸目标集中在北方的铁路系统和“胡志明小道”运输线。其中,飞低目标区的有125479架次,占总出击架次的991%,投弹成功的有124532架次,占总出击架次的9836%。在作战中,55%用于空袭南越目标,27%攻击老挝,12%攻击柬埔寨,6%空袭北越。可见,越战中B—52主要还是用于轰炸南越游击队目标,支援美、南越的地面部队作战。而战略轰炸(对北方)只是很次要的任务,这也是B—52从设计时就注意到即可用于战略空袭,又可对局部地区作常规精确投弹的作战功能的良好体现。当时驻越美军司令曾说过:“我们的火力主题,乃是B—52投下的吨位惊人的炸弹。”在整个越战中,B—52出动量占各种作战飞机总量的十分之一弱,但却投下近二分之一的炸弹重量(三百多万吨)。在作战全期,有17架B—52被北方地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另有12架非战斗损失。

在海湾战争中,又有68架B—52G投入对伊拉克全线部队实施“地毯”式轰炸,遂行1624次任务,投 下了257万吨炸弹,占海湾战争中中美军所投炸弹的21%,占空军所投炸弹的38%。B—52所投炸弹震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使伊拉克军队晕头转向,大大削弱了伊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由于美国空军不断用结构延寿和换装新设备的办法多次进行改进。包括增配了可使飞机生存能力和打击精度更高的新型攻击航空电子设备、一体化常规弹药存储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电子干扰设备。B—52G/H轰炸机的服役期限将延至本世纪末。B—52H轰炸机经过延寿和性能提高改进后,据说如果每年平均飞行400小时以内,可延长服役到2030-2040年。

-52H轰炸机装有8台TF33-P-3/8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 7720 公斤,总推力61660公斤。机长4905米,翼展56 39米,机高1240米,飞机全重 221350 公斤,最大载油量 179430 升(带副油箱2个),最大飞行时速 1010 公里,M数 095, 最大航程16093公里,活动半径7000-8000公里,实用升限16770米,续航时间22小时。

该机装有1门20毫米6管转管炮,携带AGM-69近程攻击导弹12枚或 AGM-86B 巡航导弹 12枚,或核弹数枚。如果改挂常规炸弹,可携带 250 磅炸弹 120 枚,最大载弹量27200公斤,可实施“地毯式”轰炸。由于该机机体庞大,雷达反射截面积达到100平方米,很容易被预警雷达发现,因此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多采用高空出航、高空轰炸战术。

在海湾战争中,B-52H飞机从美国本土起飞,长途跋涉一万公里,担负了开战第一天的战略突袭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战果

目前最精确导弹是2005年服役的美国M30"制导型多管发射火箭系统"(GMLRS), 射程=70公里, 圆概率误差(CEP)=4米以内 最精确制导弹药是美国GBU-39"小直径弹"(SDB), 射程=100公里(>3万米高空投放), CEP=~5米

"流星-3"是伊朗中程弹道导弹,"法塔赫-110"是该国短程弹道导弹,伊朗导弹技术还不如朝鲜成熟,绝不可能精锐精确度最高的导弹行列

短程弹道导弹方面, 精确度最高者是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北约代号SS-26石头)和美国MGM-168"陆军战术导弹系统4A"(ATACMS IVA), 两者均采用末端引导头, CEP在10米左右, 但伊斯坎德尔-M超过400公里, 远高于27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中远程弹道导弹方面, 中国"东风-21A"和以色列"杰里科-2"应该是最精确的, 外界猜测这两种导弹CEP应在20米以内

战略弹道导弹方面, 精确度最高者是美国UGM-133"三叉戟-3", CEP约90米

中远距对地攻击巡航导弹(>300公里)方面, 目前服役几种代表型, 如美国"战斧-4"和"联合空地防区弹"(JASSM), 英法"风暴影", 德瑞"金牛星", 等, 均达到10米以内CEP程度

服役时间或将超过90年,唯一能发射巡航导弹的美式机型

美国作为老牌的军事大国,一向力争在不同时代都做一个时代的“宠儿”,不断推出各种新式的武器装备去引领时代的道路,走在时代的前沿,其每年拿你投入的军事资金和在高科技邻域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无法想象的,今天兵哥也要带大家认识一架美式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轰炸机。

B-52轰炸机是美国一型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该机制造是用于替换B-36轰炸机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总共生产了744架,至今现役76架,而且凭借它不俗的战斗力在军事活动中有着卓越的表现,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仍然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主力,并且根据最新的美国空军的打算,

B-52很可能会一路服役至2050年,如果这事是真的,那么B-52轰炸机的服役时间将会高达90年,这样长期的时间在美军中是很难的。相关专家分析,酷爱为军事武装更新换代的美军之所以要长期使用该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B-52任然是美国众多的战略轰炸机当中唯一的可以发射巡航导弹的型号!

由此可见,虽然B-52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落后 时代的潮流,已经是一种落伍机了,而且美国在后面还推出了新型的B-1B和B-2战略轰炸机,但是内行人都知道这些看似高科技最新化的武器却都没有完全取代B-52的地位,不仅是由于B-52轰炸机是唯一的可以发射巡航导弹的型号,而且就是在载弹量上,

这些后继机型都比不上B-52,这种的重要原因也导致B-52轰炸机成为了一种世纪机型,将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占据着美国空军界的重要地位。也是由于这些与众不同的性能,B-52轰炸机也成了美国“骚扰”和示威他国的利器,常常对他国边界进项态度不明的飞行,给人以心理压力。

这款在1952年就开始装备部队使用的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远程常规轰炸和核攻击,每台单价大约为3000万美元。该机在设计和制造上都具有时代意义,机长159英尺,具有强大的机身机构和耐用性,总重约合84吨,可在5万英尺高空以较高亚音速速度飞行,发动机足足有8台,发动机重力使机翼飞行载荷减少了10-15%,使得它的巡航时间更持久。

值得注意的是,此机在越战期间便以载弹量大闻名于世,而这些年美空军还在不断地对其进项升级改进以增加其载弹量,保守估计在神级之后B-52的载弹量将提高66%,如果实现之一预定目标则可以让B-52以更少的架次攻击更多的目标,加大其火力和打击力度。

台风”是欧洲战斗机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国合作)研制的新型单座双发超音战斗机,前身是EFA验证机,曾命名为EF2000。该机主要用于防空和空中优势任务,兼具对地攻击能力。在“台风”之前,由如此多的国家共同研制的飞机并不多,象战斗机这样关系到国家安全大事的合作项目少之又少,因此“台风”可谓开创了军事工业领域的一个新景象。

这与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另外一个参与各国不愿意公开承认的原因就是,欧洲各国科技、经济实力无法与美国、苏联相比,因此必须联合在一起,才有足够的力量研制一种先进的战斗机。出于各种限制,“台风”战斗机的性能在所谓的“三代半”战斗机之中并不出众,甚至与法国独立研制的“阵风”相比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目前该机正在缓慢的批量装备各参与国,一些改进项目,例如改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开始实施。该机的出口工作进展较为迟缓,至今仅有奥地利表示了定购的意向。

1983年5月英国、德国、意大利提出了志在由欧洲国家合作研制下一代先进战斗机的FAP试验机计划,1984年7月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5国达成协议,联合发展90年代使用的先进战斗机(FEA)。

随后一向有自己独特战略见解的法国,与其他合作国在FEA的发展方向上发生分歧,法国根据自身的战略部署和需要,希望FEA能偏重于空中优势任务且重量有所限制,而其他国家则希望研制一种均衡的远程多用途战斗机。1985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该项目,自起炉灶研制“阵风”战斗机。

1992年,英德意西四国为降低成本,对原EFA方案做了调整,新方案称为EF2000,并计划生产7架原型机,首架原型机于92年5月11日出厂,94年3月首飞,生产型预计2000年交付。该机采用了鸭式三角翼无尾式布局,矩形进气口位于机身下。这一布局使得EF2000有优秀的机动性,但是隐身能力则相应被削弱。操纵系统为全权4余度主动控制数字式电传系统,具有任务自动配置能力。除鸭翼外、机身、机翼、腹鳍、方向舵等部位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该机机动性敏捷性限,具有短距起落能力和部分隐身能力,主要装备英德意西四国的空军。上述特性也是近年先进战斗机所共有的特点。

“台风”战斗机广泛采用碳素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铝锂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复合材料占全机比例约40%。采用一些隐形技术,包括低雷达横截面和被动传感器。前置鸭式三角翼构造空气动力学不稳定设计提供高度的敏捷性(特别在超音速)、低空气阻力和可提高升力,机翼使用无缝隙襟翼。飞行员通过每秒自动控制40次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全权4余度主动控制数字式电传系统控制飞机去提供好的飞行控制特性。在不使用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具有优异的超机动性能,得益于良好的机身设计,不但维持高速优异操纵性、也具有很好的缠斗能力,特别是高速高过载缠斗。为增加航程,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主要机载设备有GEC-马可尼公司的ECR90多功能脉冲普勒雷达,各合作伙伴国正在探讨机载雷达采用改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模式,以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空地瞄准数据和80千米以外的目标识别能力。“台风”战斗机现用ECR-90/"捕手"(Captor)雷达,将改用符合Tranche 2标准的改进的SAR模式,使该战斗机迅速获得并扩展空地攻击能力。其他设备包括先进集成辅助自卫子系统(DASS),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具有头盔显示器、语音控制系统等控制的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座舱显示系统,STANG3838北约标准数据总线。

1993年,为弥补“台风”战斗机现有CAPTOR雷达的诸多缺陷,英、法、德三国联合启动了机载多模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AMSAR)项目。AMSAR将装备于“台风”和"阵风"(目前"阵风"装备的是RBE-2无源雷达)战斗机。随后,三方成立了GTDAR(GEC-汤姆森-DASA机载雷达)合资公司专门从事AMSAR的研发工作。AMSAR项目的开发分为3个阶段,预计11年完成。前两个阶段将分析新一代有源阵的可行性和需求以及生产MMIC模块的新方法。模块的目标价格定为400至500欧元(目前为几千欧元)。GTDAR公司通过建造小型相控阵以论证项目的总体可行性。1998年,GTDAR公司完成了144个模块阵列的测试,标志着项目前两个阶段的顺利完成。144个模块阵列的演示非常成功,投资方随即宣布项目进入第3阶段。该阶段采用装备1000个模块的全尺寸设备,在BAE系统公司的航空电子测试机上进行飞行测试。第3阶段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如果项目进展顺利且成本适中,AMSAR即可装备战斗机。系统将极大地改进“台风”战斗机的性能,并降低“台风”被敌方探测到的概率。此外,项目还引进了几个欧洲的合作伙伴(如英国的FOAS项目),加强阵列与飞机的综合,即所谓的保形智能蒙皮(smart skin)阵列。由于使用了高速宽带光学链路和中央处理系统,整个飞机更像一个巨型的综合传感器。尽管这对“台风”战斗机意义不大,但对于项目的深入进展和FOAS项目实现可能会有些帮助。

飞行员控制系统具有特色的是采用语音控制操纵杆系统(VTAS),直接的声音输入允许飞行员使用声音命令实现模态选择和数据登录程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语音操控系统,覆盖传感器、武器控制、防卫帮助管理和飞行中的操纵,提供24个原来需要指尖控制的指令。飞行员配备英国宇航公司(BAE)“打击者”(Striker)头盔安装显示系统 (HMS)。平视显示器显示飞行参考数据、武器瞄准、插入字幕提示和前视红外(FLIR)影像。驾驶间有三个多功能彩色下视显示器(MHDD),显示战术情形、系统状况和地图。一个由英国宇航公司(BAE)与罗克韦尔·柯林斯数据链方案LLC公司(DLS)组成的国际合作EuroMIDS集团公司,提供Link 16军用数据链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小体积终端用于数据的安全传递。另外,还安装英国宇航公司(BAE)TERPROM地面接近警告系统。

前2架原型机装2台涡轮联合公司的RB199-122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大于712千牛,DA03-07和生产型将装欧洲发动机公司的EJ200涡扇发动机(下图),单台正常推力为60千牛,加力推力可达90千牛,带有全权数字式控制系统和燃油管理系统。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目前正在为第一批148架欧洲战斗机生产363台EJ200发动机,到2015年还将为总共620架战斗机生产另外1000台发动机。EJ200发动机是一种双轴再加热涡轮风扇发动机,有3级低压风扇压缩机和5级高压风扇压缩机,由2个单级涡轮机(低压和高压)推动。环形燃烧室带有空气喷射器,再加热系统包括一套3级风扇系统、一个收敛/发散喷嘴,发动机采用一套综合FADEC系统来控制。EJ200发动机采用的技术使发动机在布局上比现存的发动机要小且简单,燃油消耗少,且具有较高的推重比。

欧洲“台风”战斗机装备先进的“频谱防御辅助子系统”(DASS),安装在机体结构内和航空电子系统整合。该系统由英国宇航公司(BAE)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公司、西班牙的英迪拉(Indra)系统公司和意大利的Elettronica公司共同组成的EuroDASS公司合作发展,欧洲航宇防务(EADS)在2001年10月加入。“频谱防御辅助子系统”对单一或复合的威胁提供完全自动的响应并进行威胁优先次序评定。“频谱防御辅助子系统”包括一个电子对策/支援措施系统(ECM/ESM),前面和后面的导弹接近告警系统,可超音速时使用的拖曳诱骗系统,激光告警接收机和SaabTech 电子技术公司BOL箔条和曳光弹撒布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基于北约组织标准数据链,采用光导纤维信息通路。

2006年2月,萨伯航电系统公司接到飞行加油有限公司一份约19亿瑞典克朗的合同,将为欧洲战斗机第2批(Tranche 2)项目提供BOL 510干扰投放器。萨伯BOL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比常规干扰投放器携带的干扰物包数量多5倍。系统制造工作将在瑞典Jarfalla萨伯航电系统公司进行,产品交付将从2006年4月开始,持续到2011年11月。萨伯BOL干扰投放器系统目前在美国海军"雄猫"、英国"鹞"GR7和"狂风"、美国空军/空中国民警卫队F-15"鹰"和瑞典JAS-39"鹰狮"飞机上使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F/A-18"大黄蜂"飞机适用的系统也在研制中。

欧洲“台风”战斗机机内安装一门27毫米毛瑟机炮,用于武器携带共有13个挂点,每个机翼下各有四个,进气道正下方一个,进气道两边角落各两个半埋式挂点(装备超视距空空导弹)。一套武器控制系统(ACS)管理武器选择、发射和监控武器状况。欧洲战斗机能使用广泛多样性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

1、机载武器的最大限度。具体如下:

·6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或欧洲导弹设计局(MBDA)“流星”(Meteor)中程空对空导弹(现处在发展中)

·6 x AIM-9 “响尾蛇”(Sidewinder)或欧洲导弹设计局(MBDA)“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或德国博登湖机械技术公司(BGT)IRIS-T近距空对空导弹

·4 x ALARM反辐射导弹

·4 x “企鹅”(Penguin)空对地导弹或波音鱼叉(Harpon)反舰导弹

·18 x “硫黄”(Brimstone)反坦克导弹

·2 x欧洲导弹设计局(MBDA)“风暴阴影”(Storm Shadow)或LFK“金牛座”(Taurus)远距离投射武器

·4 x Paveway GBU-10/16激光制导炸弹(使用指示吊舱)

·6 x BL 755集束炸弹

·12 x 500 –2,000 磅常规炸弹

·4 x布里斯多航空宇宙公司(Bristol Aerospace)CRV-7火箭吊舱

·3 x外部燃料箱

机载武器的典型组态

欧洲“台风”战斗机武器最大负载是不能被同时携带的,根据作战需要选用不同的典型组态。具体如下:

·3 x AIM-120 “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AIM -9,1 x激光指示吊舱和 4 x GBU12 炸弹,3 x外部燃料箱

·4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AIM -9,1 x油箱,6 x “企鹅”空对地导弹(ASM)

·4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AIM –9,1 x 1,000磅外部燃料箱,2 x 1,500磅外部燃料箱,4 x “企鹅” 空对地导弹(ASM) ·4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AIM -9,1 x外部燃料箱,5 x 450公斤炸弹

·4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2 x 1,500磅外部燃料箱,1 x 1,000磅外部燃料箱,2 x ALARM反辐射导弹,2 x “风暴阴影”巡航导弹

·4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1 x 1,000磅外部燃料箱,18 x “硫黄”反坦克导弹

·4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 2 x “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1 x 1,000油箱,6 x ALARM反辐射导弹

· 6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AIM-9 L ,2 x “铺路”(Paveways)激光制导炸弹,2 x 外挂油箱·4 x 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2 x “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2 x ALARM反辐射导弹,4 x“铺路”(Paveways)激光制导炸弹,在机身下面1个外挂油箱。

2005年12月,英国国防部已选中Ultra公司声纳与通信系统分部为皇家空军“台风”F2飞机提供Litening EF(欧洲战斗机)空中激光瞄准吊舱及保障工作。吊舱将由Ultra的主要子承包商以色列拉斐尔武器发展局制造。包括20个吊舱的初始合同预计将价值2620万美元。Litening EF吊舱被认为相当于最新式的Litening III构型产品,包括一个具有2个视场(FOV)的640×480焦平面阵列热成像机、一个具有3个FOV的1000×1000电荷耦合器件(CCD)视频摄像机、一个人眼使用安全的激光测距仪、一个激光指示器和一个激光点跟踪雷达。装备Litening EF将使RAF“台风”飞机具备临时的地面攻击能力,直到第3批(Tranche 3)飞机服役获得完全能力。该装置将帮助飞机机组人员定位、识别和跟踪地表目标及指明武器命中点。英国国防部称该合同是英国单一货源采购,之前2000年欧洲战斗机公司进行了竞争评估。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德国、希腊、印度、罗马尼亚、瑞典、西班牙、土耳其、委内瑞拉和美国也订购或使用着Litening吊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美国制造Litening吊舱,称为AN/AAQ-28(V)系列产品。

近期EF2000双座型也进行了试飞,在图中可见,其双座型的坐舱空间相当宽敞。通常一种战斗机的双座型是在单座型试验较为成功的情况下,才进行制造和试飞的,因此可见EF2000的研究工作已经到了较为高级的阶段。当然也有例外,瑞典JAS-29机就先试飞了双座型。

EF2000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尽管其先进性不容置疑,但是与美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隐身、机动性、动力、武器和多种任务执行能力等方面。而且近年美俄现役战斗机都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比如苏-27战斗机就已经发展出了众多改型,这使得EF2000相对于这些第三代战斗机的优势大大缩小。而美国的F-22和JSF则远远的将EF2000抛在后面,因此一般认为EF2000只能是一种三代半的战斗机,不足以与美俄最先进战斗机抗衡。

EF2000从研制到目前接近正式装备,名字改了三次,最早叫EURO-FIGHTER,后来叫EF2000,目前已正式命名“台风”(TYPHOON)。各国的采购数量高低起伏,不断变化,目前的订购量约700架,勉强算得上令人满意。开始时各参与研制的国家订购了148架,英国后来增加订购232架用于替代“旋风”战斗机和“美洲虎”攻击机。希腊空军于近期订购了60架,计划增购30架。德国空军于2001年将其对“台风”战斗机的采购数量增加到了180架,以加强德国空军的对地攻击能力。德国计划在2012年时,用上述战斗机装备两个防空中队和三个对地攻击中队。

“台风”战斗机的红外导弹接近告警系统最近开始试飞。博登湖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为主要提供商,全系统于2001年秋季开始首次飞行试验。该系统的研制工作从1997年开始,计划到2003年全部完成。这一被动式的告警系统能可靠的探测和跟踪从发射到熄火、惯性飞行的红外制导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智能型实时图像处理算法能辨认正在接近的导弹,虚警率小,大大保证了载机的安全。

2002年4月,“台风”战斗机DA4号先后进行电磁系统兼容试验和空中加油试验。飞行试验共持续了4小时20分钟。此次试验飞行时间最长、实现空对空加油和首次夜间空中加油,意义重大。DA4还将进行空中发射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飞行试验。

至9月,几经推迟的先进近距空空导弹ASRAAM获准在“台风”和狂风战斗机上服役,但还未部署到对伊拉克执行任务的部队。英国国防部去年曾经以该导弹未能满足10项关键技术要求中的4项为由,拒绝接受英国MBDA公司生产的该导弹。这4项要求涉及到全向截获跟踪、杀伤概率、抗干扰和离轴截获发射的能力。据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F3使用鉴定部队说,该导弹的截获与跟踪距离是AIM-9导弹的2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首发命中目标,增强了飞机的作战能力。

2002年4月11日第一架德国系列生产型“台风”在欧洲航空防务与空间公司(EADS)军用飞机分部的Manching工厂进行了31分钟的处女飞行。这架装有遥测系统的IPA 3号生产型飞机将用作飞行试验,用以记录和向地面站传输每一个机动和数千个其他参数,以供进一步评估。之前IPA 2号机在意大利首飞。

第一架英国系列“台风”(IPA 1)随即于4年15日晚在英国兰开斯特BAE系统公司沃顿工厂成功完成首飞。该机由欧洲战斗机项目飞行员Keith Hartley驾驶,首席试飞员Paul Hopkins在后座监控,共飞行26分钟。“台风”的另一个里程碑,即BAE系统公司的双座研制机DA4已完成了首次全程制导发射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实弹。BAE系统公司试验飞行员Craig Penrice说:“雷达在非常远的距离截获了Mirach目标,全程跟踪,直到导弹摧毁目标为止。”

英国宇航公司(BAE)与罗克韦尔·柯林斯数据链方案LLC公司(DLS)于2002年4月,向“台风”及“狂风”开发、生产和后勤管理局(NETMA)交付首部Link 16军用数据链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小体积终端(Low Volume Terminal LVT)。DLS公司将为欧洲战斗机公司提供12部LVT终端,并提供另外16部终端以支持欧洲战斗机在欧洲四个地点的生产测试。Link 16数据链可安全传送远距离作战单位之间的战斗数据、语音和有关导航信息。装有该系统的飞机通过一个自动升级的公用通信链获得态势识别能力,可减小误伤、重复任务或遗漏目标的几率。使用者能够得到任务目标或威胁的战场空间电子图像。

EADS公司已于2002年8月1日向德国空军交付了首台欧洲战斗机模拟器,德国也因此成为四个合作国中率先开始对飞行员进行训练的国家。2003年8月,这台模拟器将和首架欧洲战斗机共同装备德国第一支欧洲战斗机中队,并对该中队飞行员培训。EADS公司在这项合同签署后的一年之内就完成了这套系统的研制和生产。这台模拟器是高级程序训练器,是为飞行员重点掌握程序和武器进行初级培训而特定研制的。目前完成的系统只是2004年空军要使用的全任务模拟器的一个环节,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是过渡型模拟器。这套模拟器由一个飞行员驾驶舱,一个三频道视频系统(150°方位,40°俯仰)和一个指挥控制台组成,控制台与一台任务报告记录仪连接,以对被模拟的飞行情况进行评估。这套飞行模拟器将作为全任务模拟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模拟复杂的空对空的情景,最高可以模拟十架友方的或敌方的目标,而且可能是战斗机、直升机或坦克等不同类型的目标。

2002年12月德国空军的首架“欧洲战斗机”交付德国国防部采办局及德国空军。这是一架双座型号,将在2003年1月飞往德国空军位于考夫博伊伦的第一技术研究院,用于首批地勤人员培训。到2003年10月1日计划还将有7架飞机交付给第73战斗机联队,飞行员培训也将随后开始。自明年4月起,首批6名德国空军飞行员将在EADS军用飞机分部曼兴地区开始培训任务,而德国空军与EADS军用飞机分部的合作企业--武器系统保障中心将于2003年春在曼兴投入服务,主要负责后勤保障。

意大利空军也将在2002年底接收首架“台风”,这架还是一架双座型。意大利共订购了121架“台风”。同时,意大利政府已开始着手解决2003年预算7000~8000万欧元的资金短缺问题,这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欧洲战斗机的研发投入。提出的解决方案将从2004年开始筹措工业部门资金。空军早就要求增加欧洲战斗机投入。据国防部估计,整个项目费用预计将达181亿欧元。

2003年6月,首架生产型“台风”准备通过型号验收,并交付欧洲战斗机伙伴国服役,整个项目接近了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台风”得武器系统及其他任何航空器系统的设计和制造都是按基本要求实现的,当前拥有的头4架生产型飞机都在规定的质量要求范围内。

2003年7月8日,欧洲战斗机公司完成了“台风”型号认证书的签署,标志着“台风”战机正式投入使用。。此次签署是北约“欧洲战斗机”和“旋风”战斗机项目管理局(NETMA)对该项目的最终认证。NETMA将同意向该项目的4个伙伴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交付“台风”欧洲战机。项目伙伴国空军从现在起将开始接收该型战机,并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和战斗力转化,使这种武器系统充分融入到各国空军中。当日的另一项重要事件是“台风”战机项目未来阶段框架协议的签署。该框架协议是针对近期发布的第2部分快速跟踪协议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台风”战机第2部分合同涉及236架战机,这些飞机将具备更强的能力,原有武器系统的能力得到扩展。同时,该合同还将为战机安装大批新型空地武器系统。

2003年8月,德国空军也接收了首架“台风”批生产飞机(SPA)。德国是首个正式接收欧洲战斗机服役的伙伴国,首架德国“台风”将在德国南部的曼兴投入服役,供飞行员指导训练使用,到今年底德国空军的欧洲战斗机将交付到德国北部的拉格,并转入作战机队。

2003年11月,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证实已将一份拟议的合并“台风”战斗机生产线的计划大纲递交给参与该机研制的四个伙伴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由于该项目在初始研制阶段以及近来的生产阶段成本大幅上涨,四个参与伙伴国为此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有的国家通过减少采购量来降低本国在该项目的投资等措施。目前,EADS又想出合并生产线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EADS提出将原来的4条生产线合并为两条,分别由BAE系统公司和意大利阿莱尼亚航宇公司负责,这样可确保两条生产线具有饱满的任务量。预计今年12月初,四个伙伴国的国防部长将聚在一起讨论这一合并生产线方案并探讨未来对“台风”的需求。

2004年2月,阿莱尼亚航空公司已将编号为IT001的第一架“台风”战斗机交付意大利卡梅里空军基地的飞机维修联队,以用于培训飞行员。第二架(IT002)“台风”很快将交付给意大利格罗塞托空军基地。意大利空军共采购了121架“台风”战斗机用于替代F-104战斗机。

2004年5月27日,驻扎在西班牙弗朗特拉空军基地的第113飞行中队接收了3架“台风”战斗机。第一架“台风”战斗机于去年9月份交付西班牙空军,剩余的两架分别于今年1月份和2月份交付西班牙空军。西班牙国防部的一名官员表示国防部已做出决定,在这3架“台风”战斗机完成战斗准备工作以及飞行员完成培训之后,“台风”战斗机才能进入现役。英国国防部(研制“台风”战斗机的牵头国家)在5月底表示将延长该国订购的232架“台风”战斗机的交付日期。由于有其他国家如新加坡购买“台风”战斗机,因此,尽管英国延长了战斗机的交付日期,该战斗机的生产仍然不会受到影响。英国国防部发言人称,延长交付时间并不代表减少该型战斗机的定购量。

2004年6月,沙特阿拉伯空军参谋长参观了英格兰西北部的沃顿机场,广泛了解“台风”的有关情况,并乘坐该机完成了一次空中飞行。据称,沙特皇家空军将很快初步订购24架该型战斗机,合同将在7月举行的2004范堡罗航展上签署。沙特一直被视为该机的潜在客户,因为该国在“狂风”项目上投资巨大。另外,土耳其媒体报道,该国可能购买“台风”以弥补F-35联合攻击机推迟交付土耳其空军而造成的能力空缺。土耳其迫切需要一种现代战斗机替换其老龄的F-4E和F-16早期型。

2004年9月,据EADS官员称,由于英国政府没有与欧洲战斗机集团其他3个伙伴国就第2批“台风”战斗机生产合同达成协议,不利后果正在逐步显露。据公司高层官员称,第1批“台风”飞机的组件生产工作已经完成,而最后一架第1批飞机的总装将在2005年第1季度结束,生产缺口已成为现实,并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许多组件供应第三方合同已被迫暂停,这对“台风”供应商造成了严重影响。EADS还比较幸运,因为2005年空客公司计划交付380架客机,飞机年交付量有所上升,其中部分民用航空结构件制造工作可以转给军品部门完成。同时,EADS正在考虑缩短工时、延长工人休假时间。然而,EADS官员仍认为,第2批飞机的合同将在10月签署,他们预测英国将在9月完成其决策过程。德国国防部也表示了类似的乐观。但来自英国的消息并不鼓舞人心,有高层人士表示希望能在年底前达成协议。

2004年11月,英国表示“台风”战斗机第2批生产合同的分歧正走向解决,预计英国及时赶上将于11月24日举行的4国签署仪式。BAE系统公司、EADS公司和芬梅卡尼卡集团都发出警告称,如果分歧不能在今年年底解决,他们将不得不停工、裁员,并可能要求银行贷款支持该项目。第2批“台风”生产合同共包括236架飞机,价值180亿欧元(250亿美元)。其中英国将购买89架、德国68架、意大利46架、西班牙33架。英国国防部高级采办机构投资批准委员会(IAB)10月28日与项目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其首要议程是让英国政府签署合同。有消息称,英国国防采办大臣Lord Bach在IAB会议前已表示了同意。工业界消息称,目前的焦点已转移到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保证其国家采办机构按计划开展工作,各国合同能形成一份国际合同,并在年底前签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1248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