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必要知“道”

读书必要知“道”,第1张

     

     

        人 ,生而成人,当要认真的读书;

                      读书必要读理学;

                      读书必要知“道”。

      此之“道”,即是“天道、地道、人道”。

中国古代的两大奇书是:《周易》与《黄帝内经》。

《周易》是天地卦象阴阳之学说,是阐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自然规律的学问;是对天地父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本原之描述。

《黄帝内经》是阐述阴阳五行对应于人体脏腑的基础理论,是指南人类效法天地阴阳的“天人合一观”,是告诉人类应天而生,顺天而活的真知灼见。

《周易》与《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如昆仑山、珠穆朗玛峰般屹立在世界文明的神圣殿堂中,显得伟岸而神奇。

所以,《周易》和《黄帝内经》为天地父母之学说,之后产生出了:中医学理论,风水学理论,命理学理论;此三大子系,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并且结出丰硕的果实。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中医文化,风水文化,命理文化,一直传承发扬,闪耀灵光,熠熠生辉,且经久不衰。

理论用于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知道它是真理还是谬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懂并精通了“中医学文化知识”,运用它治病救人,治未病,防未病,及保健养生,可以起到积极的正能量作用。

读懂并精通了“风水学文化知识”,运用它助力人运、家运、国运,可以堵塞漏洞,转衰为旺,起到积极的正能量作用。

读懂并精通了“命理学文化知识”,运用它趋吉避凶,减少灾祸,把握人生前程,可以起到积极的正能量作用。

几千年来,事实证明:中医学理论,风水学理论,命理学理论,经得起实践检验。

天地之道,是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有其规律可循;此规律就是“道”,是道之所存也。先圣贤人,很早就认识了“宇宙运行”有其规律运动这一客观事实。

人文始祖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现世间万物都具有阴阳属性的规律,画制先天八卦为《河图》:乾一居南,兑二居东南,离三居东,震四居东北,五居中,巽六居西南,坎七居西,艮八居西北,坤九居北。识天地之阴阳,知世上之吉凶。这先天八卦,是地球自转所看到的天象,是对天象的图像描述,是对天体的运行规律认知,以及对天象阴阳的分辨。

禹王画后天八卦为《洛书》:坎一居北,坤二居西南,震三居东,巽四居东南,中五居中,乾六居西北,兑七居西,艮八居东北,离九居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五合十。这后天八卦,是对地球公转规律的认知,是对地象的图像描述,是对日月运行的年月计算,是对周天360度及经度纬度的数字推求,是对东西南北中五行金水木火土和四面八方之正隅的确定,以及对四时八节气候(二十四节气)之丈量。

先天八卦为天象,后天八卦为地象,二卦合而为一,是天道与地道的“象与形”(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高度契合,可以知天地之气数,测世间之祸福。

古代圣贤,发现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规律;发现了“天忂”、“地理”之道;提出了“荷天衢”、“法地理”的见解。认为天道、地道、人道,可以会通,人们可以学习天道、地道,做到法天正己、知常明变、尊时守位、开物成务,建功立业。

道——是中国及东方哲学思想中重要的根本,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

道——于万事万物中,道生万物,又与百态存于自然。

道——非恒道,可想象,不可想象;可感知,不可感知;有属性,无属性等等。

道——“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的哲学理论。

所谓天道——是指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是指天的运动及其变化的规律;是指一切运作的永恒的道。

所谓地道——是指大地的特征和地壳运动、地上万物运行的一切规律。

所谓人道——是指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道,即为“义”道。孟子:“仁,人之心也;义,人之道也。”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人道核心是“尚中”,即是4600年前尧传给舜的四字心法“允执厥中”,其意义为真诚的保持不偏的“中道”。儒家思想的“人道”,是做人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天人合一,万物并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而道家思想的“人道”,是指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做到《道德经》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命学《滴天髓》,对于三元:"天、地、人”之论述如下:

三元者,天、地、人也。在天为日、月、星,在地为水、火、风,于人为精、气、神。

1、天道:

欲识三元万法宗,先观帝载与神功。

原注:天有阴阳,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季土,随时显其神功,命中天地人三元之理,悉本于此。

任氏曰:干为天元,支为地元,支中所藏为人元。人为禀命,万有不齐,总不越此三元之理,所谓万法宗也。阴阳本乎太极,是谓帝载;五行播于四时,是谓神功;乃三才之统系,成物之本原。《滴天髓》首明天道如此。

2、地道:

坤元合吉机缄通,五气偏全定吉凶。

原注:地有刚柔,故五行生于东南西北中,与天合德,而感其机缄之妙。赋于人者,有偏全之不一,故吉凶定于此。

任氏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乾主健,坤主顺。顺以承天,德与天合;照蕴覆育,机缄流通。特五行之气有偏全,万物之命有吉凶。

3、人道:

戴天履地人为贵,顺则吉兮凶则悖。

原注:万物莫不得五行而戴天履地,惟人行五行之全,故为贵。其有吉凶之不一者,以得于五行之顺与悖也。

(搞自《滴天髓》)

古之圣贤认为:天道地道,是先天自然之“道”;而人道,是后天人为之“道”。天地之道作用于人,而人道亦作用于天地。先天后天之道互为因果。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道必要遵循天道地道之规律,必要与天道地道相统一、相合谐。天道地道是阴阳交媾,阴阳调和,五行相生。人,顺天道地道则生,逆天道地道则亡。

天,有天运;地,有地运;人,有人运。人运必要遵循天运地运之规律,必要与天运地运相统一、相合谐。如个人之运,也要与家运、国运相统一、相合谐。

《周易》:乾为天,天光下临。坤为地,地德上载。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天道地道之相统一。

《周易》:乾为天,故称父,为阳。坤为地,故称母,为阴。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就是天道地道之相合谐。

天地人道之相统一,相合谐,则父母交,阴阳配,五行生,八方和,而生子女矣。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阐述了人必要有人道,而人道必要尊从天道地道。

天人合一,是指人道必要顺应天道地道,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决不可人为的破坏、损伤天道地道。

天道地道即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若自然环境被破坏,自然规律被打乱,则天道地道有常变为无常,而人不能在天地间生存矣。

人,不但要顺应天地之道而生存,而且还要运用天地之道而做事,使“道”为我所用。

《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道”: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事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摘自《黄帝内经》)

人,当顺天地之道而活;人道,当和天地之道相于以成。

运,当顺天地之运而行;人运,当和天地之运相于以成。

如《灵城精义》曰: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旋则地气应之,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人为动于下而天气从之。

1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

何谓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如黄河是天地间一大血脉,据黄虞时,河由龙门而转吕梁,由吕梁而转太行,由太行而转碣石,乃入海。是河由西转南,从南转东北,而冀居其中,则所谓黄河如带,五岳俱朝,为天下第一大风水,此也。此冀都一时,而尧舜禹三圣人出焉,千古莫盛矣。夫惟黄河经其北,长江绕其南,而泰岳夹于其间,则泰山为华山以来大尽之龙,乃中国一大干也。若论中国形胜,则泰山为中尽,当时孔圣起而群贤济济并生,千古亦莫盛焉。此开辟以来未有转徙之山水也。自汉黄河渐徏而南,乃至穿断邹鲁之墟,直走淮泗,则泰山反居北,而黄河乃居南矣,冀州之水势倾,邹鲁之地脉断,而北地之气运衰矣。我朝(注:明朝)祖陵钟于中都,大业起于滁阳,正在淮泗之间,岂非黄河南徏,气运固使之然乎?人言江南之盛,以宋南渡而然,不知黄河徏而之南,则天运亦从而之南,人不能为之挽也。夫天气一从地运之转者如此。

2天运有转旋则地气应之:

何谓天运有转旋,则地气应之?如秦太史,占金陵有天子气,乃疏秦淮以泄之。不知秦淮一疏,地运乃动,嗣后小而六朝之建都,大而我朝(注:明朝)之鼎奠定,果应于此。又如洛阳素未有杜鹃,及杜鹃啼而天气行于南矣,南人自是果作相是。地运未到而天运先到,则地乃从天转也。

3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

何谓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如陈希夷,一夕见小星居帝座之左,及旦,而亟觅其所见:宋太祖与赵普同坐酒肆间,而赵居宋太祖之左,陈乃曰小星何敢居帝座左哉?推而易之,此宋太祖之时事,今人多以星气为渺茫而不知,天动人应其不爽如此。

4人事动于下而天气从之:

何谓人事动于下而天气从之?如洛阳花石何大关系?而元史占之,以为花石不去,则宋之旺气不绝,及一旦移去花石,而航海之舟遂覆,今人多以前哲按星卦为作用,似为怪诞不经,而不知一举一动,天即为应,气何不贯通也。

夫论气运者,而苟拘拘于定格,不及于转徏幻化之不常抑,何以定其变哉?古大哲望气而可预占,察时而可观变,盖能通此窍耳,自非神仙道眼乌足语此。

(摘自《灵城精义》,南唐何溥撰,明朝刘基注,刘基即刘伯温)

人,知天地之道,顺天地之道,则可以趋吉避凶……

人,知天地之运,顺天地之运,则可以建功立业……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料,适合做什么事,知道了自己运气什么时期好,然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间、空间去做事,符合“天道、地道、人道”,把握“天运、地运、人运”,这样就能趁吉避凶、建功立业。

有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头悬梁、锥刺股,勤奋好学,但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有些人,十分注重养生,早睡早起,食饮有节,喜欢运动,但还是身体不好,甚至搞出了一身病。究之原因,就是不懂得:天道、地道、人道及天运、地运、人运的相统一、相合谐的“天人之道”。

选择适合于自己做的事,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时间,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地方(空间),合于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功。

如治未病,冬病夏治,选择“立夏”这个节做“三伏炙”,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选择“时间(天时)”的重要性。

什么是“地理标志产品”?如椰子,必要海南种植;人参,当要东北种植。如果把海南的椰树移植到东北去,把东北的人参移植到海南去,想想看,会是什么结果。这就是选择“空间(地利)”的重要性。

什么是“道地药材”?如药材,必要在某一地方(地利),某一时候(天时)种植,这样的产品,叫“道(天道)地(地道)药材”。淮山药,又名铁棍山药,必要河南焦作种植的,才是最好的山药,才叫道地药材。广陈皮,必要广东新会种植的,才叫最好的陈皮,才叫道地药材。反之,如果把山药种植在广东新会,把陈皮种植在河南焦作,质量一样吗?效果一样吗?还是“道地药材”吗?

一个人,当运气“衰”的时候,就要少为,韬光养晦,甚至不为。

一个人,当运气“旺”的时候,就要多为,与时俱进,奋发有为。

人如一粒植物的种子,种子好,还要水士气候好(风水好),更要人工栽培管理好。

很多人,过于相信了个体的能力,勤奋地学习,拼命地做事,忽视了天道地道(天时地利)及自己的运气,怎么会成功呢!到头来一声叹息:生不逢时。你才华出众,能力再强,运气欠佳,时间不给你机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你有什么办法呢!

姜公子牙,八十方遇文王。八十岁前,他一直在渭水河边钓鱼,因为他自己知“道”,不到八十,时机未到,文王不来,纵有通天本领,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只有等待,只能在沉默的时光里,好好读书,精通天人之道,顺应天人之道,以待时来运转,才能风云济会……

所以,读书必要知“道”,读懂了天道地道人道,让“道”为我所用,这样的人生才能趋吉避凶,建功立业。于人、于家、于国,亦同此论。

戴地履天泽后世,小荷已露尖尖角

和风细雨润时花,众里欣闻淡淡香

注释

①戴地履天:这里是借用“戴天履地”。戴天:顶着天;履:踏,踩着。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②上下联,后半部均借用了古诗。上联借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下联借用:“众里寻他千百度”。

翻天覆地

冰天雪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惊天动地

哀天叫地

布天盖地

冰天雪地

补天柱地

不知天高地厚

参天贰地

怆天呼地

参天两地

椎天抢地

充天塞地

撑天拄地

洞天福地

刁天决地

戴天蹐地

戴天履地

顶天立地

顶天踵地

翻天作地

沸天震地

感天动地

改天换地

高天厚地

规天矩地

昏天暗地

熯天炽地

嚎天动地

昏天黑地

嚎天喊地

呼天号地

呼天唤地

胡天胡地

花天酒地

呼天叫地

花天锦地

号天扣地

呼天叩地

轰天烈地

轰天裂地

黑天摸地

黑天墨地

呼天抢地

欢天喜地

呼天吁地

呼天钥地

撼天震地

回天转地

局天促地

跼天促地

惊天动地

原谅我刷屏望采纳

承蒙厚爱[ chéng méng hòu ài ]的意思是:承蒙是表达对别人的行为心怀感激地接受,厚爱是深深的关怀和爱护。这个词就是指心怀感激地接受对方的关爱。 

出自(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多承大姐厚爱,我委实吃不的了。”

白话释义:谢谢姐姐的关怀,我实在是吃不下了。

详细释义:

1、蒙受:受到别人帮忙、款待或重视时所用的客套话。

如:承蒙热情赞助,感激不尽。

2、厚爱:深厚的关心和喜爱。

如:影星把花束抛向观众,感谢众多影迷的厚爱。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恩山义海[ēn shān yì hǎi]: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

白话释义:恩爱义气重如山,情谊深厚如海一般厚重。

2、戴天履地[dài tiān lǚ dì]: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白话释义:晋国的大夫们纷纷下拜叩头:群臣在下风,听到了您在上风头说的话,希望您说话算数。

3、大恩大德[dà ēn dà dé]: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白话释义:如果不是你救我性命,我这次必将成为死在他乡的人。如此大的恩德,什么都不足为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859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