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亚洲龙双擎:为何买亚洲龙一定要买混动?它有哪些优缺点?

试驾亚洲龙双擎:为何买亚洲龙一定要买混动?它有哪些优缺点?,第1张

亚洲龙这款车上市时间已经不短,但最近三个月连续销量破万,对一款合资中大型轿车来说,这样的成绩非常罕见。它目前已经是这个级别最受关注的中大型轿车产品。那么这款车到底有什么优缺点?开起来到底如何?值不值得买?通过最近一次深度的试驾体验,来聊聊自己的感受。

亚洲龙和凯美瑞的关系问题

每次说到亚洲龙,总有人嫌弃它的内饰简陋,进而会有人说同样的钱,为什么不买凯美瑞?所以在开篇,我想先聊聊它和凯美瑞的关系。

丰田的TNGA架构下,有K平台和C平台,C平台有卡罗拉、雷凌、奕泽、CHR等,K平台的产品有亚洲龙、凯美瑞、雷克萨斯ES、RAV4等;其中亚洲龙和ES是K平台的旗舰轿车,凯美瑞的地位往后稍稍。换句话说,丰田品牌下,亚洲龙其实比凯美瑞高了半级。

而有人说亚洲龙就是ES换壳,有一定道理。因为二者的零部件至少60%通用。所以亚洲龙是丰田品牌旗舰的地位,这一点无需否认。

从两款车的尺寸来看,也是高度相似——

亚洲龙的内饰到底槽不糙?

以笔者试驾的这款混动版顶配来看,亚洲龙的内饰,相比ES200还是很有差距的。但以一款合资B+级轿车的眼光来看,其实真不算糙,甚至还有些低调的奢华感。

譬如大量的暖色皮质、木纹面板包覆,以及皮质包裹的方向盘和座椅,处处都洋溢着和ES200非常相似的、小而美、细腻而精致的风情。可以参考下图的ES200。

但是,别忘了这是一款亚洲龙的顶配旗舰,售价2898万,和一辆ES200也差不多了。而且,丰田非常鸡贼的是,只有顶配车型才给这种棕色内饰。中配和低配车型只给米色和黑色内饰。

换成米色内饰,感受就差很多了——

至于黑色内饰,就基本上没法看了——

所以亚洲龙的内饰糙不糙?其实相比大众,它还不算很糙。至少塑料感没有大众那么强。至于你说它有什么豪华感,那也谈不上。它定位还是合资车,豪华调性还远远赶不上ES200。再说,丰田车的内饰(不算雷车),有一个算一个,哪款车内饰在同级别里拿的出手?丰田本来就不是靠内饰精致来取胜的。

它的动力表现如何?

除了内饰糟糕,丰田国产车型几乎也没一个在动力上能拿的出手的(即便是国产普拉多超个速也能急死人),几乎都是弱鸡类型。如果说有一款动力能给人带来些许激情,那就非这台25L双擎动力莫属。

178马力、221牛米的汽油机,加一台前置电机,综合功率输出最大可达217马力。这个数据相比很多美系20T动辄250马力,虽然也显得弱鸡,但好就好在由于电机的加持,它在初段起步时,动力响应的非常快。不像很多20T车型在初段时,动力来得会有一小段延迟。而且它不像涡轮车一样会忽然有个动力跃升,给你强烈的推背感,它的动力来的很平顺。编辑实测,在运动模式下,它的零百轻松跑进9秒以内没什么问题。在高速路上,深踩油门可以轻松加到140公里/小时以上,中间丝毫不会有延迟或顿挫。当然,这台电子CVT变速箱的表现也很称职,降挡很积极。

同时,低速用电、高速用油的设定,让这台17吨重的“大车”开起来没有美系车的那种笨重敦实感,而是比较轻巧灵动,在市区拥堵路段开,也感觉很灵活,不会太累。美系车相对而言比较敦实厚重的驾乘感虽然很舒适,但确实开起来不轻松。

它的底盘质感如何?

原以为丰田出品的家用车,会是舒适家用取向,底盘会比较偏软。但实际上开过之后才发现,它整体的悬挂其实偏硬偏运动。在低速下,过一些小坑洼和减速带时,车身的弹跳幅度并不大,表现得很克制。中高速下压过一些坑洼路段时,这种偏大的减震阻尼设定,会让车身弹跳很容易达到减震的限位,会传来“咣咣咣”的动静,感觉比较偏硬。

这种偏硬的设定让车子在中低速下,开起来的感觉更紧凑、底盘显得更“整”,但是在时速高一些,譬如80码的时速下,就会显得底盘偏薄,高级感不足。此外上了60码,过弯道时能感受到比较明显的侧倾,此时不得不放慢速度。

相比底盘质感更为出色的美系车,譬如金牛座的话。如果说金牛座可以打90分,那么我会给亚洲龙打70-80分。运动化的设定给好评,但是高级感上还是弱了一些。

它的转向操控如何?

从底盘的风格设定,可以看出丰田还是想拔高强调亚洲龙的运动属性。开过凯美瑞之后,我个人甚至认为亚洲龙的运动感要强于凯美瑞。特别是亚洲龙底盘的韧性要好于凯美瑞。

这种运动属性体现在转向和操控上,就更为明显。亚洲龙的方向盘阻尼设定也偏重,甚至比凯美瑞还要重。当然也比帕萨特和迈腾更重。这种“重”是一种细腻、绵密的重,不像德系车那么松垮垮。指向还算精准。如果说同尺寸的美国车开起来像路上坦克,有威武雄壮的仪式感和安全感。那么这台亚洲龙动力充沛,车身轻盈,开起来却很像一台小车,颇有指哪打哪的快感。

它最显著的缺点有哪些?

它的毛病也不少。除了一开始说的内饰,在驾驶中让我感觉比较明显的是这么几点:

首先,隔音一般,发动机的噪音非常明显。在急加速时,能听到非常嘈杂甚至刺耳的轰鸣声,这种动静不是那种低沉美妙的发动机呼吸,一点都不雄浑,而是有点像声嘶力竭的破响。以至于我在高速路上不得不经常放慢速度,不是因为发动机没劲儿了,而是因为动静太大,觉得太吵。

其次,也是丰田车的痼疾,这台亚洲龙的车机系统应该是同级最难用,没有之一(凯美瑞并列第一)。语音控制基本上听不懂指令;车载导航不仅输入相当困难且麻烦,而且基本上搜不到地方;至于手机互联则更是弱鸡,我用了半个小时连接手机,都没有捣鼓明白。最后,唯一能用的就只剩下蓝牙。此外,中控屏虽然能显示360全影,但画质相当渣,几乎就是汽配城几百块的山寨配件水准。

再者,作为一台顶配旗舰,它的前排座椅配置了加热通风,后排座椅有加热。但是前后排都没有按摩功能,显得抠门了一些。另外,全系只有顶配才配了JBL音响,也多少和它旗舰车型的身份不怎么符合。一句话,亚洲龙在配置上,除了主动安全配置可圈可点,其它配置真心一般。不过有一说一,它比凯美瑞强的是,它全系配置了车道保持辅助,而凯美瑞全系只有很鸡肋的车道偏离预警。所以丰田的主动安全套装,具体内容其实在旗下每款车上差别还是很大的。这点在购车时需要注意。

 最后说说 

试驾之后,我对这款车还是比较推荐。动力强,油耗低(实际在5-6L),操控敏捷轻巧,底盘比较有质感且扎实,和我想象中绵软舒适的风格不太一样。总的来说混动车和燃油车开起来区别很大。此外混动的油耗一年可节省六到八千块钱油费,开个三四年完全可以补回差价。所以我以为,丰田车还是要买混动,否则不如不买。

如果你能忍受上述几个缺点,以及亚洲龙目前优惠不大(大概一万多元)的事实,那么这台车当然值得选择。不过,不推荐顶配(有这钱不如直接上ES),更推荐2398万元的25L双擎豪华,配置差不了太多,优惠下来,办完25万可落地。

今日话题您对这款车的感受如何?不妨一起来聊聊。

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刚熄火,5分钟之内,看机油尺是不准的,理由是机油尚未完全流回油底壳

加完机油后,小工会启动发动机运转1分钟,然后熄火,稍后即会拔出机油尺检查页面高度,发现不够,再添加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从熄火到他拔出机油尺往往是不足5分钟的,这种情况下,机油没有完全流回油底壳,所以测量出来的液面都是偏低的。

正确的时间是:发动机熄火后,静置15分钟再查看机油尺,如果是经常需要查看话,可以在早晨启动车辆之前查看,此时的机油油面高度也是准确的。

2、检查机油尺时,一定要确认车的四个轮子停在同个一水平高度上,也就是说前后左右都不要有任何的倾斜。理由是一旦车身有倾斜,油底壳内的机油液面就会改变,测量结果不准。

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停好车后,空挡不拉手刹,如果车能停住不动,基本就是水平的了(左右倾斜的情况肉眼可判断)

3:机油尺的作用是测量机油静态液面的高度,从而反映出发动机机油存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常规机油尺都会有明显的上限位与下限位,只要确保检测出的机油油位在上下之间即可。如果能在中间位置当然是最好。

在这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机油不是越多越好,油液液面越高,其实发动机的阻力越大(因为曲轴是需要不停搅动油底壳机油来实现飞溅润滑),理想情况下,可将液面保持在中间位置偏下一点,此时发动机的阻力最小油耗最低,同时润滑性能也能保持稳定。

机油液位已经超过了机油尺的上限,这样的情况下,不但发动机曲轴阻力会增大,而且过度飞溅的机油会从曲轴箱窜入燃烧室,导致部分机油参与燃烧,造成排气系统积碳。

一、木牛流马是存在的。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二、原理是利用重心的摆动实现车的向前移动。详细解释如下:

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

木牛:四轮车的车厢上装上牛头,双辕装上前、后撑杆轴,长短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双辕再铰接在车体上,摇动双辕撑杆撑地而促使车轮转动。

流马:双轮车的车厢上装上马头,双辕装上前、后撑杆轴,长短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双辕再固接在车体上,摇动双辕撑杆撑地而促使车轮转动。

扩展资料:

民国时有学者对其考证,一种说法就是木牛乃是当时四川矿工们所用的“木牛车”,流马则是一种叫“快马子”的窄长小船。

木牛流马设计成“牛”“马”这样难看形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以牛或马造型便于隐藏山林间,不利被敌军发现,另一方面“牛”“马”可起到装神弄鬼的迷惑作用。

而木牛流马“人不大劳,牛马不食”证明以人力驾驭。聪明的诸葛亮制造了轮腿神妙配合的运载工具木牛流马。

即人一推,轮子中间动,使四腿上下运动不停;而牛马前进过程中,腿着地,受上方粮板重压,又杠杆式使另两条腿翘高,而人配合使重心移至后面高起双腿上,实际手腕一压之下,木牛流马就前进了车轮一个直径路程。

这样反复一抬一压,又有四腿可垂直伸缩上下运动配合山道坡度而行。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懿派出的侦哨探知后惊的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木牛流马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防盗”。也就是说在运粮过程中,如果被敌军发现或者拦截时,如果抵挡不住,弃粮逃跑时,只要推行者要木牛流在轮毂隐蔽部位插入事先配套制好的榫头(可能有一个插榫头的配套工具。

类似内六角扳手之类的东西),使轮子不能转动,敌军运不走。在这种情况下,敌军唯一能做的只是有用火来烧毁。

至于为什么会在后来没有全面推广下去,那是因为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朝廷和百姓对道路的重视,修的道越来越宽越来越平,同时又发现圆的车轮更实用更快,农村普遍使用的独轮车和两轮板车就是后来的改进版和创新版。木牛流马因为极其“笨重”,后来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参考资料:

——木牛流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526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