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这个姓氏

关于刘这个姓氏,第1张

liú

姓氏,参“刘姓”条

刘海liúhǎi:妇女和儿童垂在前额的整齐的短发;

刘海儿:liúhǎir神话传说中的仙童,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上,手里舞着一串线。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动> 形声。从金,从刀,丣声。本义:杀,戮

同本义(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

胜殷遏刘,耆代尔功。――《诗•周颂•武》

重我民,无尽刘。――《书•盘庚上》。孔传:“刘,杀也。”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晋之北鄙亦曰刘。――《方言》卷一

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虔: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

克,战胜

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逸周书•世俘》

△<名> 兵器名。斧钺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书•顾命》。孔传:“刘,钺属。”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刘,盖今鑱斧。”

△<形>

▲刘liǔ

美好貌。《诗•陈风•月出》"佼人懰兮",陆德明释文本作"刘兮",谓"刘,本又作懰,同。力久反,好貌。《埤苍》作嬼。嬼,妖也。"

现代简化汉字的“刘”,是从繁体汉字“刘”的草书演变而来。

刘的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工具,是一柄巨斧

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等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古代有多达11种的不同字义和解释。现将这些不同的字义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1.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广雅•释器》:“刘,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释说:“刘,钺属。”

2.动词,诛杀、杀戮。《尔雅•释诂上》说:“刘,杀也。”

3.动词,克,征服。《尔雅•释诂上》又说:“刘,克也。”

4.动词,陈,铺陈。《尔雅•释诂上》又说:“刘,陈也。”

5.动词,凋残。《中文大辞典》说:“刘,树木枝叶稀疏而不均也。”

6.名词,指一种果树,也叫“刘子”。《尔雅•释木》说:“刘,刘木弋。”郭璞注解说:“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

7.形容词,通“懰”“ 嬼”,美好貌。

8.通“浏”,回也。《淮南子•原道》:“刘览偏照,复守以全。”高诱注解说:“刘览,回观也。”

9.与“镏”字通用。《集韵》:“镏,或作刘。”

10.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一取邬、刘……”。这个刘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郑州附近。

11.河流名。《水经注•洛水》记载:“合水北与刘水合。”

(以下来自汉语大词典)

刘1 〔liú ㄌㄧㄡˊ〕

同“ 刘1 ”。

《篇海类编•器用•刀部》:“刘,同‘刘’”《宋元以来俗字谱》:“刘,《通俗小说》、《古今杂剧》、《三国志平话》、《太平乐府》作‘刘’。”今为“ 刘 ”的简化字。

刘2 〔liǔ ㄌㄧㄡˇ〕

同“ 刘2 ”。

刘3 〔liú ㄌㄧㄡˊ〕

“ 刘1 ”的简化字。

刘4 〔liù ㄌㄧㄡˋ〕

“ 刘2 ”的简化字。

刘1 〔liú ㄌㄧㄡˊ〕

〔《广韵》力求切,平尤,来。〕

亦作“ 刘1 ”。“ 刘3 ”的繁体字。

1兵器名。斧钺。《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 孔 传:“刘,钺属。”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刘,盖今鑱斧。”2诛杀。《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 孔 传:“刘,杀也。” 汉 张衡 《思玄赋》:“瞰 瑶溪 之赤岸兮,吊 祖江 之见刘。” 宋 姜夔 《〈铙歌吹曲〉序》:“讨者弗戳,执者弗刘。”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鸷兽頟頟,公则刘之,其既帖耳,公亦柔之。”3克,战胜。《逸周书•世俘解》:“咸刘 商王 纣 ,执矢恶臣百人。” 孔晁 注:“刘,尅也。”4剥落;凋残。《诗•大雅•桑柔》:“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毛 传:“刘,爆烁而希也。” 朱熹 集传:“刘,残。” 明 刘基 《擢彼乔松》诗:“靡草不凋,无木不刘。”5通“ 膢 ”。祭名。《后汉书•礼仪志中》:“立秋之日……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貙刘。”貙刘,即貙膢。古刘、膢通。参阅《尔雅•释诂一》:“刘,陈也” 郝懿行 义疏。6果树名。7古地名。一在今 河南 偃师 南。《左传•隐公十一年》:“王取 邬 、 刘 、 蔿 、 邗 之田于 郑 。”一在今 山东 曲阜 附近。《左传•襄公十五年》:“二月己亥,及 向戌 盟于 刘 。”8为水名。见《水经注•洛水》。9姓。

刘2 〔liǔ ㄌㄧㄡˇ〕

〔《集韵》力九切,上有,来。〕

通“ 懰1 ”。亦作“ 刘2 ”。“ 刘4 ”的繁体字。

美好貌。《诗•陈风•月出》“佼人懰兮”, 陆德明 释文本作“刘兮”,谓“刘,本又作懰,同。力久反,好貌。《埤苍》作嬼。嬼,妖也。”

姓氏是中国拥有庞大人群的一个姓氏,也在中国百家姓当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中国人取名字向来都有很多讲究,比如现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了之后,他们给孩子取名字不光要兼顾这个字的本身的含义,更要让这个字在读音上面占据优势,也就是让这个名字整体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另外,为了能够让孩子的一生运势比较平坦,他们还会考虑从姓氏到名字总体所有的五行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五行来做出弥补。

从字典当中可以得知,这个字本身是属于火的,而有关于“刘”字的含义:兵器名,从金,从刀,本义、杀、戮,从这个解释当中可以看的出来,刘字中有木和金的属性,但金要强于木。

  一、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连笔刘字一笔就可以下来,有的需要两笔。刘这个姓本身笔画少,如果我们是要签名,这个时候第一个字一定要写的大一点,繁琐一点,这样写出来的名字才好看。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刘”的繁体字,右边没有什么变化,主要是左边是上下结构变得 复杂多了。其中下面是一个“金”字,上面有是笔画较少的左右结构。所以一般情况下遇到笔画较少的时候都会用点来代替,有的时候会随着笔锋直接带过。

繁体的刘在写的时候注意两点,一是要掌握好左边的连笔,注意蓄势,左边看似繁琐单一气呵成,为右边的着最后一甩买下了深深的伏笔。二是要掌握好左右的 结构,在甩的时候既不能甩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又分离之感,太小了又施展不开。

扩展资料:

刘(liú,繁体字:劉),部首:刂部,笔画:6笔,结构:左右结构,笔顺:捺横撇捺竖竖钩,造字法:原为形声,字意五行:金,姓氏:刘姓,五笔:YJH,笔顺编写:413422。

刘字基本字义:

1、名词

斧、钺一类的兵器。明·张自烈·正字通·刀部:「刘,钺属。」书经·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

姓:如明代有刘基。

古代兵器,象征皇权。

2、动词:杀戮。

书经·盤庚上:“重我民,无尽刘。”

文选·张衡·思玄赋:“瞰瑶溪之赤岸兮,吊祖江之见刘。”

李善注:“刘,杀也。”

3、形容词:枝叶稀疏、零落。

诗经·大雅·桑柔:“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参考资料:

:刘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刘姓来源:

1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

2出自祁姓士氏,西周初,武王崩,成王立(公元前1021年),周公辅政,唐国国君(刘累后裔)协同殷国武庚一起作乱,被周公诛把唐国国君改封到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陵)建杜国,最后一任国君杜伯周宣王时无罪被杀,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晋国,隰叔子杜蒍在晋国任士师之职,后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其孙晋国大夫士会因国内动乱出奔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

3出自姬姓。其源头有二:一说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相传为刘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形成姬姓之刘。另说是:东周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儿子到刘邑建立刘国,号称刘康公。其后代亦以国为氏,是为姬姓刘的又一来源。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456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刘姓起源和来历手抄报 汉字的起源手抄报

附中分校高一1班姓氏源流优秀手抄报作业展

追根渊源话姓氏手抄报 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带刘字的姓氏手抄报汉字的手抄报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手抄报党的历史手抄报

带刘字的姓氏手抄报汉字的手抄报

刘氏之我的姓氏手抄报我的手抄报

五班同学的小游戏-制做姓氏手抄报

关于刘姓的研究报告手抄报 手抄报大全集关于姓氏手抄报6张

带刘字的姓氏手抄报汉字的手抄报

汉字起源演变故事手抄报 汉字的起源手抄报刘姓起源和来历手抄报 汉字

刘氏之我的姓氏手抄报

姓氏手抄报大全

刘氏之我的姓氏手抄报我的手抄报

用刘的姓氏来做手抄报手抄报大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9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