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思域中央扶手箱锁扣怎么换

八代思域中央扶手箱锁扣怎么换,第1张

八代思域中央扶手箱锁扣的更换方法是打开扶手箱,拆卸内部螺丝,这里需要10号螺丝刀,把手刹拉到最高高度,把手刹一边的塑料盖板撬开,拆卸点烟器盖板,盖板没有螺丝紧固,可以借助于缝隙作为突破口,把盖板翘起来后,把3个卡扣插头分离,拿下点烟器盖板。

中央扶手箱的使用

在后排座椅的头部两侧,靠近车窗的部位,会有拉手,拉动拉手,后排座椅的靠背则可以向前翻倒,后排座椅的坐垫部位。大部分是直接向车后方挤压坐垫,然后向上一抬就出来了,后排座椅抬起方法,后排座椅两侧头忱下,有个开关按下后向前推。

可折叠椅背,打开后尾箱座椅下方,有黑色背带向后拉,向上抬起座椅,人性化设计,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行驶时能放置手臂的,使手臂能有效地休息而不会产生酸痛、僵硬。

你问的是神行者中央扶手怎么拆装吗?中央扶手共4个螺丝固定,拆螺丝就能取来。前排中央扶手下面都有螺丝,直接来进行拆卸就可以。

中央扶手位于两个座椅之间,为驾乘人员提供肘部支撑,一般中央扶手又分为前座中央扶手和后座中央扶手。

修理底盘不需要拆卸中央扶手箱的,制动系统参数 1、制动盘面检查 制动盘摩擦面要平整,不得有明显凹沟,否则要予以更换。 2、制动盘厚度检查 用卡尺检查制动盘的厚度, 前盘(通风盘)标准厚度为22mm,使用极限为19mm;超过极限应予以更换。 后盘(实心盘)标准厚度为10mm,使用极限为7mm;超过极限应予以更换。2、拆卸程序 1) 旋下轮胎紧固螺母,拆下轮胎。 注意:在拆卸轮胎时先将4 个紧固螺母分别旋松1—2 扣后再将螺母旋下,不要弄伤螺杆。 8)用虎钳旋转手刹制动蹄片上定位销钉,取出限位 弹簧座(制动领蹄和制动从蹄上各一个)。 9)取下手制动蹄片上的回位弹簧和手制动拉线,取 下手制动蹄片。2)将导向定位销抽出。 注意:抽出导向定位销是不要损坏防尘套,如果防 尘套损坏,应立即更换,否则将导致活塞不回位而 酿成事故。安装时要在导向定位销上均匀涂上润滑 油,但不要将油液弄到制动摩擦片上。如不小心沾 上油脂,则应擦拭干净并用沙纸轻轻打磨。 3)拆下制动摩擦片,检查其厚度。如果一侧制动磨 擦片磨损,不要更换制动片。只有当制动盘厚度等于 或小于最小厚度时,才允许更换新的制动磨擦片。注 意制动磨擦片的最小厚度,清洁制动磨擦片。不要对 制动磨擦片的靠板涂润滑脂。 注意:更换摩擦片时请成对更换。3)用梅花扳手旋松制动软管与制动钳的连接螺栓。 (如果在维修中只需要更换摩擦盘的时候,就不需要 拆开制动管路) 注意:制动液有毒,在拆卸制动软管的时候不要将制 动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 4)旋下第二和第三步所述的螺母和螺栓,将制动钳 从转向节上取出并将制动钳与制动软管分离。 注意:制动液有毒,在拆卸制动软管的时候不要将制 动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6)用十字起子旋下制动盘紧固螺钉,取下制动盘。 检测制动盘的厚度,如果低于最小厚度则更换。 注意:更换制动盘时请成对更换。7)用三脚拉马拉出轮毂。并拆下挡尘板紧固螺栓, 拆下挡尘板。3、安装程序 装配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 4、前轮制动钳的分解 1)将摩擦片厚度监测线束从支架上取下。3)掀开制动钳固定支架,取出制动摩擦片。 检测摩擦片的厚度,不满足要求是更换。 注意:更换摩擦片时请成对更换。 4)拆制动缸,方法与拆后制动缸的方法相同。 5)制动钳的装配 装配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2、拆卸程序 1)用起子撬起中央扶手箱边缘,拆下中央扶手箱。 2)用十字起松开空调后出风口与支架的固定螺钉。5)向上掀开后座椅,然后揭开地毯。 注意:在揭开地毯的时候如果门槛压板碍事,请先拆 门槛压板。 6)拆开制动拉线支架与地板的紧固螺母,将制动拉 线从支架上取出。9)升起汽车,用平口起子从制动底板中撬出制动拉 线。3、安装程序 参照拆卸步骤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 注意:更换制动器蹄片或手制动拉线后需要调整驻车 制动器:2、拆卸程序 1)用起子撬起中央扶手箱边缘,拆下中央扶手箱。3)从拉线连接出取出制动拉线。 4)用十字起子拆下手制动电路搭铁螺钉, 就可以把手制动拆下。2、拆卸程序 1)断开油位传感器插头 2)用吸管抽出制动油 注意:制动油有较强的腐蚀性,勿将制动油溅到皮肤 与漆面上!3)用卡箍钳拆开离合器缸进油管处紧固卡箍,拆下 离合器进油管。5)拆下储液罐 备注:把储液罐体向上直推以便将其从总泵泵体上取 下,从储液罐凹槽中拆卸。形密封圈。检查储液箱是 否开裂或变形必要时更换储液罐,用清洁的变性酒精 清理储液罐。用不含润滑油的压缩空气清洁储液罐。2、拆卸程序 1)拆下制动主缸。(具体拆卸方法见制动主缸的拆卸) 2)用卡箍钳拆下真空助力器与发动机相连接的软管 处的卡箍。 3)拆下制动灯开关插头,拆下制动灯开关。6)取出制动踏板和真空助力器。 注意:助力器内部部件不能维修,壳体不得拆分;拆 分壳体可导致永久性变形,使加力的容量不当。 7)松开调节螺栓,调整制动踏板到标准的高度2、维修前的注意事项 1) 在点火开关处于点火位置时,不要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以免损坏电子控制装置。要 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应先将点火开关断开。 2)不可向ECU 供给过高的电压,否则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 3) 注意使电子控制单元免受碰撞和敲击,以避免损坏。 4) 高温环境也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所以,在对汽车进行烤漆作业时,应将电子控制装置从车上拆 下。另外,在对系统中的元件或线路迸行焊接时,也应将线束插头从电子控制装置上拆下。 5)不要让油污沾染电子控制装置,特别是接线端子。否则,会使接线端子接触不良。 6)蓄电池电压过低时,系统将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要注意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查,特别是当汽 车长时间停驶后初次启动时更要注意。 7)不要使车轮转速传感器和传感器齿圈附着性能和转动惯量相近的轮胎,但不能混用不同规格的轮胎,因为这详会影响防抱控制系统控制效果。注意:在拆卸管路的时候不要将异物弄到 ABS 总成内。最好是在拆下管路的同时用 干净的纱布将ABS 上的油口堵住。 3) 用棘轮扳手和10 套筒卸下ABS 总成 与支架的连接螺栓,取出ABS 总成。4、安装程序 安装步骤请参照与拆卸步骤相反进行。 注意:安装完毕后,接通电源,用诊断仪 进入系统,读取故障码然后清除,完成后再 进行测试。2、简述 如果在修理或更换制动器部件时,空气进入到制动器系统当中,那么应该进行完整的排气程序。制 动器排气之前,前后排气气缸活塞必须回到最高位置;优选的方法是使用故障诊断仪进行重新回位程序。 如果不能用故障诊断仪,那么采用第二种程序,但必须严格按照所描述的步骤进行操作。 若因液面太低或总泵制动管路断开而进入空气,必须排放所有4个制动器液压系统内的空气;如果制 动器软管或制动器在某个车轮上断开,那么只对那个车轮卡钳进行排气;如果制动器管或软管在总泵与 制动器之间的任何接头处断开,则仅需排放与断开的管路或软管有关的制动系统3、制动系统的排气程序 31、排气步骤 1)升起并适当支承车辆。 2)将透明塑料排气软管安装到制动器钳排气阀上。 3)将透明塑料排气软管的另一端浸入有部分清洁 制动器的清洁容器中。 4)踩5至6脚制动踏板,打开排气阀使制动液能够流动。 5)一直重复第4步,直到当制动液中不再出现气泡,而 且踩制动踏板感有力时,关闭排气阀。 6)从排气阀上拆卸透明塑料排气软管。 注意:以上步骤适应于每个制动器制动管路排气。33 对制动回路进行排气 将带有容器的排气软管连接到左后制动钳的放液排气阀上。打开放液排气阀,制动踏板至少5次踩到 底。流出的制动液必须干净,且无气泡,制动踏板保持在踩到底的位置,关闭放液排气阀。松开制动踏 板,对其它车轮的制动器可进行同样类似操作。 34 制动液的添加 为确保行车制动的可靠性,勿忘每隔一段时间或在制动系统排气后检查制动液的液面。若制动液不 足应及时添加。注意: (1)制动液应使符合交通部(DOT)所设的标准(仅使用D0T4),且制动液不得与其它型号制动液混用; (2)制动液有较强吸水性,回收时应放在原装密封容器内; (3)制动液有较强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抹布抹去皮肤上的制动液,再使用肥 皂和水彻底洗净该处;制动液对车身油漆也有较强腐蚀,小心勿使制动液溅到车身漆面上,如果已经滴 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4)排气过程中要观察储液罐的制动液液位,若很低时,应及时补充。 (5)人工排气时应反复多排几次,直到制动系统中的空气排完为止。 (6)加液排气结束后,检查制动系统是否有泄漏;若有应及时给以排除,确保行车安全。一、动力转向系安全规定 如果操作过程中有电气短路的危险应断开接地引线并盖住蓄电池的负极接头使用锁止胶的螺栓应重新 切削内螺纹并清理外螺纹插入螺栓时应使用锁止胶经常更换自锁螺母 请勿对转向系统的零部件进行热处理,否则可能产生的材料特性的变化,将负面影响车辆的运转安全。 只能使用认可的专用转向液,不要重复使用已排出的转向液。 在发生事故后除了检查底盘定位之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进行底盘定位的检查) 还应目视检查底盘其 它部件是否弯曲或产生裂纹。 二、动力转向泵说明 动力转向泵是叶片式为系统提供液压,动力转向泵包括以下部件: 传动轴 转向泵壳体 转向泵环 压板 止推板 流量控制阀 转子 叶片 转向泵壳体后部的开口中包括以下部件: 转向泵环 压板 止推板 转子 叶片 端板 转向泵壳体侧面的小开口中包括以下部件: 高压软管接头 流量控制阀 弹簧 流量控制节流孔是高压软管接头的一个部分流量控制阀内的泄压阀限制转向泵的压力三、动力转向机说明 方向盘的运动会产生以下作用: 方向盘的运动传递给小齿轮,小齿轮的运动通过齿轮齿传递,小齿轮的齿与齿条的齿啮合,这就使齿条运 动。 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系统有一个旋转控制阀,旋转控制阀使转向液从液压泵向齿条活塞的一侧流动。 整体式齿条活塞与齿条相连整体式齿条活塞具有以下作用: 齿条活塞将液压转化为线性力,线性力使齿条左右运动,线性力传递至内外转向横拉杆以及转向节,转向 节转动车轮。 注意:如果没有液压助力系统将需要更大的转向力。 四、方向盘与转向柱说明 转向柱部件实现除转向以外的功能,以下转向柱上部件完成所描述的功能: 1 转向柱 转向柱吸收能量当发生正面碰撞时转向柱收缩以减小伤害驾驶员的几率 2 转向柱上的点火开关及转向锁 安装在转向柱上点火开关和转向锁可锁止,以防止车辆被盗。 3 组合开关 多功能操纵杆控制以下部件 - 前大灯远光 - 挡风玻璃刮水器和清洗器 转向柱分解与再安装,使用规定的螺丝螺栓和螺母以确保吸能作用转向柱上的外力。从车辆上拆下后 的搬运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一、方向机的拆装 1 、松开万向节紧固螺栓, 拆下转向 轴万向节 2 、拆卸副车架总成 2 1 、泄放动力转向系统。( 参见转向 系统放液)2 6 、松开左右三角臂控制球头固定 螺栓。 2 7 、松开副车架固定螺栓。3 、从副车架上拆下方向机总成。 3 1 、松开管夹固定螺栓, 卸下方向 机油管。 3 2 、松开方向机上管路固定螺栓。 取下高压油管及回油管。4 、拆下隔热罩。 5 、卸下方向机固定螺栓, 取下方向机 总成。6 、安装程序 按照拆卸程序的反序进行。一、添加转向液 1、油品型号:ATF-Ⅲ。 2、加注量:1L。 3、操作步骤: 31、首先在发动机静止时添加转向液至Max 位置。 32、起动发动机并添加转向液至Max 与Min 中间 位置1、抬起车辆前部使之离开地面确保前车轮能自由转 动,从动力转向储液箱上拆下动力转向回油软管。 2、将回油软管放入可盛放排出的转向液的大容器中。 3、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 4、将方向盘左右来回转到底。 5、确保动力转向系统中的所有旧的动力转向液都被 清除。 6、将点火开关旋至OFF(关闭)位置。 7、如果动力转向液被污染冲洗动力转向系统。 8、重新连接动力转向回油软管。三、冲洗转向系统 1 抬起并支撑车辆使之离开地面直到前轮能自由转动。 2 将被污染的动力转向液从动力转向储液箱中虹吸出。 3 从动力转向储液箱上拆下动力转向回油软管。 4 将动力转向回油软管放入盛放排出的动力转向液的大容器中。 5 起动发动机并使发动机以怠速运转同时 由助手向动力转向储液箱中添加动力转向液。 6 将方向盘左右来回转到底。 7 大约需要1L 的动力转向液,直到冲洗干净。六、转向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1 、切勿将动力转向用油和制动液混淆! 否则会导致系统失灵。 2 、转向盘转到最大转向位置时, 保持 时间不要过长, 一般不应超过5 秒钟。 否则系统压力过高将导致转向油泵寿 命缩短。 3 、动力转向机构在发动机不工作时 ( 被牵引行驶) , 仍可转向, 但必须 加大转向力。 4 、动力转向用油同时也是系统的润 滑剂, 因此液位过低或储液罐内无液 压油时切勿行驶, 若行驶不但会严重 损坏转向油泵及其它零部件, 还可能 导致转向系统失灵。测量从地面至下控制臂总成与前转 向节连接螺栓的中心点高度,左右轮 的车身高度要基本相同。检查从地面至后桥与减震器的连接螺栓中 心点的高度,左右的车身高度要基本相同。 注意:检测车轮定位之前,应先将车辆调 整至规定高度。 如车辆高度达不到标准,检查车辆的前后 悬挂有无损坏或变形的地方。 3、检查车轮轴承间隙,必要时则更换前轮轴承。4、检查轮辋及轮胎的状态。 5、检查转向传动杆系及球节头的松动程度。 6、将车停放于水平地面并且不带行李或人 员。 7、摇动车轮,检查前悬挂松动程度。 8、检查减震器能否正常运作:3、轮胎不正常磨损检查 如右图所示的轮胎不正常磨损,可能发生, 参考下表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式。5、轮胎的更换 (1)装配气门嘴前,先检查车轮上的气门孔是 否光滑无毛刺,然后将气门嘴橡胶体表面涂上 甘油或将气门嘴在甘油中浸一下,用专用工具 以200-400N 的力压使气门嘴上的定位环通过车 轮的孔后即安装到位(允许用肥皂水替代甘油)。 (2)装配轮胎之前,将胎圈沿周向涂上甘油或肥 皂水,同时注意:轮辋上有轻点标记时,将轮 胎的均匀性测试标记对准轮辋的轻点标记。轮 辋上无轻点标记时,将轮胎的动平衡测试标记 对准气门嘴位置。轮辋上无轻点标记,且轮胎 上无动平衡测试标记、而有静平衡测试标记时, 将气门嘴对准静平衡测试标记5、轮胎的更换 (1)装配气门嘴前,先检查车轮上的气门孔是 否光滑无毛刺,然后将气门嘴橡胶体表面涂上 甘油或将气门嘴在甘油中浸一下,用专用工具 以200-400N 的力压使气门嘴上的定位环通过车 轮的孔后即安装到位(允许用肥皂水替代甘油)。 (2)装配轮胎之前,将胎圈沿周向涂上甘油或肥 皂水,同时注意:轮辋上有轻点标记时,将轮 胎的均匀性测试标记对准轮辋的轻点标记。轮 辋上无轻点标记时,将轮胎的动平衡测试标记 对准气门嘴位置。轮辋上无轻点标记,且轮胎 上无动平衡测试标记、而有静平衡测试标记时, 将气门嘴对准静平衡测试标记8、轮圈不平度的检查 (1)将车辆顶高,并安全的支撑着。 (2)把一个装有圆柱形触头的千分表(Φ10) 固定在轮辋的边缘上,测得不平度深度。如图 (3)假如需要,更换轮圈。10、车轮平衡调整 轮胎充气后,拧上气门嘴防护帽进行动 平衡试验,按需在轮辋内外侧边缘装 配合适重量的平衡块,要求最终总成 不平衡度小于100gcm,约相当于轮 辋内外侧边缘平衡块5g。注意:每个 车轮每侧最多允许使用一个平衡块, 且最大质量不大于70g。在装配过程 中避免对平衡块打击过重,若感到打 击过重,则应及时更换平衡块。更换 下来的平衡块不允许重复使用。11、车轮的拆装 拆卸程序: (1)拆下车轮的紧固螺栓; (2) 取下车轮;安装顺序 (1)安装车轮及轮胎总成时,先用手将车轮 螺栓拧到轮毂上,使之预紧,之后使用专用 工具按对角线方法拧紧,拧紧力矩。禁止使用冲击扳手,以免造成对车轮的 伤害或拧得过松、过紧。车轮螺栓不允许涂 润滑脂。(安装后的车轮和轮胎总成,初次 行驶100km后,应紧固一次车轮螺栓,以保 证紧固力矩。检查车轮螺栓紧固力矩是日常 保养的内容之一)。(2)固定螺母拧紧时,采用十字交叉式,拧 紧程度要相近,车轮要能自由转动最后上紧 时,车轮要位于地面。 (3)装上装饰罩或按要求放置装饰罩。安 装卡式装饰罩应用手拍打或使用橡胶工具 将之敲入。(4)前轮前束调整好后,检查方向盘是否水平。 否则松开方向盘锁紧螺母,调整方向盘至水平 位置,拧紧方向盘锁紧螺母至力矩要求2、检测前轮转向角 在更换横拉杆接头或调整前束后,应检查转向角。 如前轮转向角不符合标准,则应检查并调整左右 横拉杆长度。四、前轮外倾角 正常情况下独立悬挂和车轮转向节装配后 不必调整外倾角,如果发现车轮外倾角因 其它原因偏离公差范围,可用独立悬挂与 转向节的连接螺栓来校正: (1)校正前先检查(目测)行驶系部件有无损 坏,并对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二、后轮前束与后轮外倾角调整方法 1、后轮前束调整 前束的调整可用光学测试仪或机械式前束调整仪 来进行调整。将车轮定位仪或定位测试器装在车 轮上。按设备厂家的具体说明安装。 (1)如发现后轮前束不符合要求,可如图,先将 下控制臂上的调整螺栓14 和调整螺母12 旋松, 注意:螺母不要从槽内脱出二、后轮前束与后轮外倾角调整方法 1、后轮前束调整 前束的调整可用光学测试仪或机械式前束调整仪 来进行调整。将车轮定位仪或定位测试器装在车 轮上。按设备厂家的具体说明安装。 (1)如发现后轮前束不符合要求,可如图,先将 下控制臂上的调整螺栓14 和调整螺母12 旋松, 注意:螺母不要从槽内脱出一、结构特点 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带稳定杆,螺旋弹簧,双向双作用筒式减震器。 麦弗逊悬架结构形式:麦弗逊悬架螺旋弹簧弹簧和减震器位一体式,前滑柱下端直接和转向节紧固连接, 这样结果就是在车轮转动的同时,滑柱要随着转向节同时转动。上端通过橡胶隔振块直接和车身相连接, 通过橡胶隔振块可以隔离一部分噪音,并且可以缓冲一下路面传来的振动。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滑柱的上端 固定在车身上,相对车身不做的大的运动,而滑柱下端随同车轮一起转动并且上下跳动,导致的结果就是 滑柱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受到侧向力的左右。滑柱的中间部分,串联的着螺旋弹簧和限位作用的缓冲块和轴 承的部件。这种结构在成本上要的许多,机构比较简单和紧凑。这样在发动机布置时候,提供了很大的空 间。

cy_gzq_2019回复2022-08-25 13:47:25

尊敬的用户,欢迎你使用在线客服,你需要的资料在《畅易汽车维修技术支持平台》是有的,请直接登陆查询!查询方法:国内厂家 -> 奇瑞汽车-旗云3-2009-2010[ 维修手册/诊断 ] - >02底盘 

1、抬起第二排座椅内侧的滑动盖板,取下底部的螺丝注意:前后左右各四个,然后拉出后线插头,扶手箱就会整体取下。

2、还有固定座椅的螺丝,需要重新拧上。

3、摘下来以后,比以前宽敞多了。

4、奥迪A6L是技术最先进、性能最好、国情适应性最强的国产豪华商用车。

1、首先将中央扶手箱的盖板打开后将里面的棉质盖板揭下了,如图所示。

2、然后用螺栓到把扶手箱里面的螺栓拆下来。

3、接下来把档位挂到N挡之后握住挡把手往上提,使档把手的固定卡扣脱扣,如图所示。

4、接下来就要使用翘板从储物盒面板和扶手箱结合处开始撬,如图。

5、等到把两边都撬开以后向上提一下使扶手箱挣脱卡扣就可以了。

6、接下来依次往上提使整个扶手箱全部脱扣。

7、最后拔下扶手箱下面的线束插头就可以将扶手箱整体拆下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29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