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历史

太阳系历史,第1张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阳系天体系统。

这被称为星云假说的广泛接受模型,最早是由18世纪的伊曼纽·斯威登堡、伊曼努尔·康德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提出。其随后的发展与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和行星学等多种科学领域相互交织。自1950年代太空时代降临,以及1990年代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此模型在解释新发现的过程中受到挑战又被进一步完善化。

从形成开始至今,太阳系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有很多卫星由环绕其母星气体与尘埃组成的星盘中形成,其他的卫星据信是俘获而来,或者来自于巨大的碰撞(地球的卫星月球属此情况)。天体间的碰撞至今都持续发生,并为太阳系演化的中心。行星的位置经常迁移,某些行星间已经彼此易位。这种行星迁移现在被认为对太阳系早期演化起负担起绝大部分的作用。

就如同太阳和行星的出生一样,它们最终将灭亡。大约50亿年后,太阳会冷却并向外膨胀超过现在的直径很多倍(成为一个红巨星),抛去它的外层成为行星状星云,并留下被称为白矮星的恒星尸骸。在遥远的未来,太阳的环绕行星会逐渐被经过的恒星的引力卷走。它们中的一些会被毁掉,另一些则会被抛向星际间的太空。最终,数万亿年之后,太阳终将会独自一个,不再有其它天体在太阳系轨道上。

黑洞是密度超大的星球,吸纳一切,光也逃不了(现在有科学家分析,宇宙中不存在黑洞,这需要进一步的证明,但是我们在学术上可以存在不同的意见)

补注:在空间体积为无限小(可认为是0)而注入质量接近无限大的状况下,磁场无限强化的情况下黑洞真的还有实体存在吗?

或物质的最终结局不是化为能量而是成为无限的场?

发生在黑洞周围的有趣现象

在你阅读以下关于黑洞的复杂科学知识以前,先知道两个发生在黑洞周围的两个有趣现象。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越强,时间越慢。引力越小,时间越快。我们的地球因为质量较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引力变化不大,所以时间差距也不大。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顶部和山底只差几千亿之一秒。黑洞因为质量巨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引力变化非常巨大,所以时间差距也巨大。如果喜马拉亚山处在黑洞周围,当一群登山运动员从山底出发,比如说他们所处的时间是2005年。当他们登顶后,他们发现山顶的时间是2000年。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越强,时间越慢,物体的长度也缩小。假如银河系被一个黑洞所吸引,在被吸收的过程中,银河系会变成一个米粒大小的东西。银河系里的一切东西包括地球都按相同比例缩小。所以在地球上的人看来,银河系依旧是浩瀚无边。地球上的人依旧照常上班学习,跟他们在正常情况下一样。因为在他们看来,周围的人和物体和他们的大小比例关系不变。他们浑然不知这一切都发生一个米粒大的世界里。

旦因为黑洞周围引力巨大,任何物体都不能长时间待留。假如银河系被一个黑洞所吸引,地球上的人只有几秒的时间去体验第一个现象。

首先,对黑洞进行一下形象的说明:

黑洞有巨大的引力,连光都被它吸引黑洞中隐匿着巨大的引力场,这种引力大到任何东西,甚至连光,都难逃黑洞的手掌心。黑洞不让任何其边界以内的任何事物被外界看见,这就是这种物体被称为“黑洞”的缘故。我们无法通过光的反射来观察它,只能通过受其影响的周围物体来间接了解黑洞。据猜测,黑洞是死亡恒星或爆炸气团的剩余物,是在特殊的大质量超巨星坍塌收缩时产生的。另外,黑洞必须是一颗质量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演化而成的,质量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是无法形成黑洞的.(参考:《宇宙简史》——霍金·著)

再从物理学观点来解释一下:

黑洞其实也是个星球(类似星球),只不过它的密度非常非常大, 靠近它的物体都被它的引力所约束(就好像人在地球上没有飞走一样),不管用多大的速度都无法脱离。对于地球来说,以第二宇宙速度(112km/s)来飞行就可以逃离地球,但是对于黑洞来说,它的第二宇宙速度之大,竟然超越了光速,所以连光都跑不出来,于是射进去的光没有反射回来,我们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是黑色一片。

因为黑洞是不可见的,所以有人一直置疑,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它们到底在哪里?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恒星的核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球。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黑洞就变得像真空吸尘器一样

为了理解黑洞的动力学和理解它们是怎样使内部的所有事物逃不出边界,我们需要讨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建的引力学说,适用于行星、恒星,也适用于黑洞。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来的这一学说,说明空间和时间是怎样因大质量物体的存在而发生畸变。简言之,广义相对论说物质弯曲了空间,而空间的弯曲又反过来影响穿越空间的物体的运动。

让我们看一看爱因斯坦的模型是怎样工作的。首先,考虑时间(空间的三维是长、宽、高)是现实世界中的第四维(虽然难于在平常的三个方向之外再画出一个方向,但我们可以尽力去想象)。其次,考虑时空是一张巨大的绷紧了的体操表演用的弹簧床的床面。

爱因斯坦的学说认为质量使时空弯曲。我们不妨在弹簧床的床面上放一块大石头来说明这一情景:石头的重量使得绷紧了的床面稍微下沉了一些,虽然弹簧床面基本上仍旧是平整的,但其中央仍稍有下凹。如果在弹簧床中央放置更多的石块,则将产生更大的效果,使床面下沉得更多。事实上,石头越多,弹簧床面弯曲得越厉害。

同样的道理,宇宙中的大质量物体会使宇宙结构发生畸变。正如10块石头比1块石头使弹簧床面弯曲得更厉害一样,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天体比等于或小于一个太阳质量的天体使空间弯曲得厉害地多。

如果一个网球在一张绷紧了的平坦的弹簧床上滚动,它将沿直线前进。反之,如果它经过一个下凹的地方 ,则它的路径呈弧形。同理,天体穿行时空的平坦区域时继续沿直线前进,而那些穿越弯曲区域的天体将沿弯曲的轨迹前进。

现在再来看看黑洞对于其周围的时空区域的影响。设想在弹簧床面上放置一块质量非常大的石头代表密度极大的黑洞。自然,石头将大大地影响床面,不仅会使其表面弯曲下陷,还可能使床面发生断裂。类似的情形同样可以宇宙出现,若宇宙中存在黑洞,则该处的宇宙结构将被撕裂。这种时空结构的破裂叫做时空的奇异性或奇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逃逸出去。正如一个滚过弹簧床面的网球,会掉进大石头形成的深洞一样,一个经过黑洞的物体也会被其引力陷阱所捕获。而且,若要挽救运气不佳的物体需要无穷大的能量。

我们已经说过,没有任何能进入黑洞而再逃离它的东西。但科学家认为黑洞会缓慢地释放其能量。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1974年证明黑洞有一个不为零的温度,有一个比其周围环境要高一些的温度。依照物理学原理,一切比其周围温度高的物体都要释放出热量,同样黑洞也不例外。一个黑洞会持续几百万万亿年散发能量,黑洞释放能量称为:霍金辐射。黑洞散尽所有能量就会消失。

处于时间与空间之间的黑洞,使时间放慢脚步,使空间变得有弹性,同时吞进所有经过它的一切。1969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 阿提 惠勒将这种贪得无厌的空间命名为“黑洞”。

我们都知道因为黑洞不能反射光,所以看不见。在我们的脑海中黑洞可能是遥远而又漆黑的。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认为黑洞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中那样黑。通过科学家的观测,黑洞周围存在辐射,而且很可能来自于黑洞,也就是说,黑洞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黑。霍金指出黑洞的放射性物质来源是一种实粒子,这些粒子在太空中成对产生,不遵从通常的物理定律。而且这些粒子发生碰撞后,有的就会消失在茫茫太空中。一般说来,可能直到这些粒子消失时,我们都未曾有机会看到它们。

霍金还指出,黑洞产生的同时,实粒子就会相应成对出现。其中一个实粒子会被吸进黑洞中,另一个则会逃逸,一束逃逸的实粒子看起来就像光子一样。对观察者而言,看到逃逸的实粒子就感觉是看到来自黑洞中的射线一样。

所以,引用霍金的话就是“黑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黑”,它实际上还发散出大量的光子。

根据爱因斯坦的能量与质量守恒定律。当物体失去能量时,同时也会失去质量。黑洞同样遵从能量与质量守恒定律,当黑洞失去能量时,黑洞也就不存在了。霍金预言,黑洞消失的一瞬间会产生剧烈的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数百万颗氢弹的能量。

但你不要满怀期望地抬起头,以为会看到一场烟花表演。事实上,黑洞爆炸后,释放的能量非常大,很有可能对身体是有害的。而且,能量释放的时间也非常长,有的会超过100亿至200亿年,比我们宇宙的历史还长,而彻底散尽能量则需要数万亿年的时间

“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将使时空弯曲。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

等恒星的半径小于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施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不能逃出,包括光。实际上黑洞真正是“隐形”的,等一会儿我们会讲到。

黑洞的形成

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

这次,根据科学家的猜想,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很小、密度趋向很大。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正象我们上面介绍的那样,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除星体的终结可能产生黑洞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黑洞——量子黑洞。这种黑洞很特殊,其史瓦西半径很小很小,能达到十的负二十几次方米,比一个原子还要小。与平常的黑洞不同,它并不是由很大质量的星体塌缩而形成的,而是原子塌缩而成的,因此只有一种条件下才会创造量子黑洞——大爆炸。在宇宙创生初期,巨大的温度和压力将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压缩成为许多量子黑洞。而这种黑洞几乎是不可能观测到或找到的,它目前只存在于理论中。

特殊的黑洞

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是显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这种弯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空间的这种变形非常大。这样,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所以,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

更有趣的是,有些恒星不仅是朝着地球发出的光能直接到达地球,它朝其它方向发射的光也可能被附近的黑洞的强引力折射而能到达地球。这样我们不仅能看见这颗恒星的“脸”,还同时看到它的侧面、甚至后背!

“黑洞”无疑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理论也不断地提出。不过,这些当代天体物理学的最新成果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专门的论著。

按组成来划分,黑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暗能量黑洞,二是物理黑洞。暗能量黑洞主要由高速旋转的巨大的暗能量组成,它内部没有巨大的质量。巨大的暗能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旋转,其内部产生巨大的负压以吞噬物体,从而形成黑洞,详情请看宇“宙黑洞论”。暗能量黑洞是星系形成的基础,也是星团、星系团形成的基础。物理黑洞由一颗或多颗天体坍缩形成,具有巨大的质量。当一个物理黑洞的质量等于或大于一个星系的质量时,我们称之为奇点黑洞。暗能量黑洞的体积很大,可以有太阳系那般大。但物理黑洞的体积却非常小,它可以缩小到一个奇点。

黑洞吸积

黑洞通常是因为它们聚拢周围的气体产生辐射而被发现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吸积。高温气体辐射热能的效率会严重影响吸积流的几何与动力学特性。目前观测到了辐射效率较高的薄盘以及辐射效率较低的厚盘。当吸积气体接近中央黑洞时,它们产生的辐射对黑洞的自转以及视界的存在极为敏感。对吸积黑洞光度和光谱的分析为旋转黑洞和视界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数值模拟也显示吸积黑洞经常出现相对论喷流也部分是由黑洞的自转所驱动的。

天体物理学家用“吸积”这个词来描述物质向中央引力体或者是中央延展物质系统的流动。吸积是天体物理中最普遍的过程之一,而且也正是因为吸积才形成了我们周围许多常见的结构。在宇宙早期,当气体朝由暗物质造成的引力势阱中心流动时形成了星系。即使到了今天,恒星依然是由气体云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碎裂,进而通过吸积周围气体而形成的。行星——包括地球——也是在新形成的恒星周围通过气体和岩石的聚集而形成的。但是当中央天体是一个黑洞时,吸积就会展现出它最为壮观的一面。

然而黑洞并不是什么都吸收的,它也往外边散发质子

爆炸的黑洞

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甚至会爆炸。当英国物理学家史迪芬·霍金于1974年做此语言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黑洞曾被认为是宇宙最终的沉淀所:没有什么可以逃出黑洞,它们吞噬了气体和星体,质量增大,因而洞的体积只会增大,霍金的理论是受灵感支配的思维的飞跃,他结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他发现黑洞周围的引力场释放出能量,同时消耗黑洞的能量和质量,这种“霍金辐射”对大多数黑洞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小黑洞则以极高的速度辐射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

奇妙的萎缩的黑洞

当一个粒子从黑洞逃逸而没有偿还它借来的能量,黑洞就会从它的引力场中丧失同样数量的能量,而爱因斯坦的公式E=mc^2表明,能量的损失会导致质量的损失。因此,黑洞将变轻变小。

沸腾直至毁灭

所有的黑洞都会蒸发,只不过大的黑洞沸腾得较慢,它们的辐射非常微弱,因此另人难以觉察。但是随着黑洞逐渐变小,这个过程会加速,以至最终失控。黑洞委琐时,引力并也会变陡,产生更多的逃逸粒子,从黑洞中掠夺的能量和质量也就越多。黑洞委琐的越来越快,促使蒸发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周围的光环变得更亮、更热,当温度达到10^15℃时,黑洞就会在爆炸中毁灭。

关于黑洞的文章:

自古以来,人类便一直梦想飞上蓝天,可没人知道在湛蓝的天幕之外还有一个硕大的黑色空间。在这个空间有光,有水,有生命。我们美丽的地球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宇宙是如此绚烂多彩,但在这里也同样是危机四伏的。小行星,红巨星,超新星大爆炸,黑洞……

黑洞,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具有超强吸引力的物质。自从爱因斯坦和霍金通过猜测并进行理论推导出有这样一种物质之后,科学家们就在不断的探寻,求索,以避免我们的星球被毁灭。

黑洞与地球毁灭的关系

黑洞,实际上是一团质量很大的物质,其引力极大(仡今为止还未发现有比它引力更大的物质),形成一个深井。它是由质量和密度极大的恒星不断坍缩而形成的,当恒星内部的物质核心发生极不稳定变化之后会形成一个称为“奇点”的孤立点(有关细节请查阅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会将一切进入视界的物质吸入,任何东西不能从那里逃脱出来(包括光)。他没有具体形状,也无法看见它,只能根据周围行星的走向来判断它的存在。也许你会因为它的神秘莫测而吓的大叫起来,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过分担心,虽然它有强大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判断它位置的一个重要证据,就算它对距地球极近的物质产生影响时,我们也还有足够的时间挽救,因为那时它的“正式边界”还离我们很远。况且,恒星坍缩后大部分都会成为中子星或白矮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松警惕了(谁知道下一刻被吸入的会不会是我们呢?),这也是人类研究它的原因之一。

恒星,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黑洞是依次的五个密度当量星体,密度最小的当然是恒星,黑洞是物质的终极形态,黑洞之后就会发生宇宙大爆炸,能量释放出去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另外黑洞在网络中指电子邮件消息丢失或Usenet公告消失的地方。

黑洞名称的提出

黑洞这一术语是不久以前才出现的。它是196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为形象描述至少可回溯到200年前的这个思想时所杜撰的名字。那时候,共有两种光理论:一种是牛顿赞成的光的微粒说;另一种是光的波动说。我们现在知道,实际上这两者都是正确的。由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认为是波,也可认为是粒子。在光的波动说中,不清楚光对引力如何响应。但是如果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人们可以预料,它们正如同炮弹、火箭和行星那样受引力的影响。起先人们以为,光粒子无限快地运动,所以引力不可能使之慢下来,但是罗麦关于光速度有限的发现表明引力对之可有重要效应。

1783年,剑桥的学监约翰·米歇尔在这个假定的基础上,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指出,一个质量足够大并足够紧致的恒星会有如此强大的引力场,以致于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远处即会被恒星的引力吸引回来。米歇尔暗示,可能存在大量这样的恒星,虽然会由于从它们那里发出的光不会到达我们这儿而使我们不能看到它们,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到它们的引力的吸引作用。这正是我们现在称为黑洞的物体。它是名符其实的——在空间中的黑的空洞。几年之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侯爵显然独自提出和米歇尔类似的观念。非常有趣的是,拉普拉斯只将此观点纳入他的《世界系统》一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中,而在以后的版本中将其删去,可能他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观念。(此外,光的微粒说在19世纪变得不时髦了;似乎一切都可以以波动理论来解释,而按照波动理论,不清楚光究竟是否受到引力的影响。)

事实上,因为光速是固定的,所以,在牛顿引力论中将光类似炮弹那样处理实在很不协调。(从地面发射上天的炮弹由于引力而减速,最后停止上升并折回地面;然而,一个光子必须以不变的速度继续向上,那么牛顿引力对于光如何发生影响呢?)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前,一直没有关于引力如何影响光的协调的理论。甚至又过了很长时间,这个理论对大质量恒星的含意才被理解。

为了理解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个恒星的生命周期。起初,大量的气体(大部分为氢)受自身的引力吸引,而开始向自身坍缩而形成恒星。当它收缩时,气体原子相互越来越频繁地以越来越大的速度碰撞——气体的温度上升。最后,气体变得如此之热,以至于当氢原子碰撞时,它们不再弹开而是聚合形成氦。如同一个受控氢弹爆炸,反应中释放出来的热使得恒星发光。这增添的热又使气体的压力升高,直到它足以平衡引力的吸引,这时气体停止收缩。这有一点像气球——内部气压试图使气球膨胀,橡皮的张力试图使气球缩小,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平衡。从核反应发出的热和引力吸引的平衡,使恒星在很长时间内维持这种平衡。然而,最终恒星会耗尽了它的氢和其他核燃料。貌似大谬,其实不然的是,恒星初始的燃料越多,它则燃尽得越快。这是因为恒星的质量越大,它就必须越热才足以抵抗引力。而它越热,它的燃料就被用得越快。我们的太阳大概足够再燃烧50多亿年,但是质量更大的恒星可以在1亿年这么短的时间内用尽其燃料, 这个时间尺度比宇宙的年龄短得多了。当恒星耗尽了燃料,它开始变冷并开始收缩。随后发生的情况只有等到本世纪20年代末才初次被人们理解。

1928年,一位印度研究生——萨拉玛尼安·强德拉塞卡——乘船来英国剑桥跟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爵士(一位广义相对论家)学习。(据记载,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有一位记者告诉爱丁顿,说他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理解广义相对论,爱丁顿停了一下,然后回答:“我正在想这第三个人是谁”。)在他从印度来英的旅途中,强德拉塞卡算出在耗尽所有燃料之后,多大的恒星可以继续对抗自己的引力而维持自己。这个思想是说:当恒星变小时,物质粒子靠得非常近,而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它们必须有非常不同的速度。这使得它们互相散开并企图使恒星膨胀。一颗恒星可因引力作用和不相容原理引起的排斥力达到平衡而保持其半径不变,正如在它的生命的早期引力被热所平衡一样。

然而,强德拉塞卡意识到,不相容原理所能提供的排斥力有一个极限。恒星中的粒子的最大速度差被相对论限制为光速。这意味着,恒星变得足够紧致之时,由不相容原理引起的排斥力就会比引力的作用小。强德拉塞卡计算出;一个大约为太阳质量一倍半的冷的恒星不能支持自身以抵抗自己的引力。(这质量现在称为强德拉塞卡极限。)苏联科学家列夫·达维多维奇·兰道几乎在同时也得到了类似的发现。

这对大质量恒星的最终归宿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比强德拉塞卡极限小,它最后会停止收缩并终于变成一颗半径为几千英哩和密度为每立方英寸几百吨的“白矮星”。白矮星是它物质中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所支持的。我们观察到大量这样的白矮星。第一颗被观察到的是绕着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转动的那一颗。

兰道指出,对于恒星还存在另一可能的终态。其极限质量大约也为太阳质量的一倍或二倍,但是其体积甚至比白矮星还小得多。这些恒星是由中子和质子之间,而不是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所支持。所以它们被叫做中子星。它们的半径只有10英哩左右,密度为每立方英寸几亿吨。在中子星被第一次预言时,并没有任何方法去观察它。实际上,很久以后它们才被观察到。

另一方面,质量比强德拉塞卡极限还大的恒星在耗尽其燃料时,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某种情形下,它们会爆炸或抛出足够的物质,使自己的质量减少到极限之下,以避免灾难性的引力坍缩。但是很难令人相信,不管恒星有多大,这总会发生。怎么知道它必须损失重量呢?即使每个恒星都设法失去足够多的重量以避免坍缩,如果你把更多的质量加在白矮星或中子星上,使之超过极限将会发生什么?它会坍缩到无限密度吗?爱丁顿为此感到震惊,他拒绝相信强德拉塞卡的结果。爱丁顿认为,一颗恒星不可能坍缩成一点。这是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爱因斯坦自己写了一篇论文,宣布恒星的体积不会收缩为零。其他科学家,尤其是他以前的老师、恒星结构的主要权威——爱丁顿的敌意使强德拉塞卡抛弃了这方面的工作,转去研究诸如恒星团运动等其他天文学问题。然而,他获得1983年诺贝尔奖,至少部分原因在于他早年所做的关于冷恒星的质量极限的工作。

强德拉塞卡指出,不相容原理不能够阻止质量大于强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发生坍缩。但是,根据广义相对论,这样的恒星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个问题被一位年轻的美国人罗伯特·奥本海默于1939年首次解决。然而,他所获得的结果表明,用当时的望远镜去观察不会再有任何结果。以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干扰,奥本海默本人非常密切地卷入到原子弹计划中去。战后,由于大部分科学家被吸引到原子和原子核尺度的物理中去,因而引力坍缩的问题被大部分人忘记了。

现在,我们从奥本海默的工作中得到一幅这样的图象:恒星的引力场改变了光线的路径,使之和原先没有恒星情况下的路径不一样。光锥是表示光线从其顶端发出后在空间——时间里传播的轨道。光锥在恒星表面附近稍微向内偏折,在日食时观察远处恒星发出的光线,可以看到这种偏折现象。当该恒星收缩时,其表面的引力场变得很强,光线向内偏折得更多,从而使得光线从恒星逃逸变得更为困难。对于在远处的观察者而言,光线变得更黯淡更红。最后,当这恒星收缩到某一临界半径时,表面的引力场变得如此之强,使得光锥向内偏折得这么多,以至于光线再也逃逸不出去 。根据相对论,没有东西会走得比光还快。这样,如果光都逃逸不出来,其他东西更不可能逃逸,都会被引力拉回去。也就是说,存在一个事件的集合或空间——时间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到达远处的观察者。现在我们将这区域称作黑洞,将其边界称作事件视界,它和刚好不能从黑洞逃逸的光线的轨迹相重合。

当你观察一个恒星坍缩并形成黑洞时,为了理解你所看到的情况,切记在相对论中没有绝对时间。每个观测者都有自己的时间测量。由于恒星的引力场,在恒星上某人的时间将和在远处某人的时间不同。假定在坍缩星表面有一无畏的航天员和恒星一起向内坍缩,按照他的表,每一秒钟发一信号到一个绕着该恒星转动的空间飞船上去。在他的表的某一时刻,譬如11点钟,恒星刚好收缩到它的临界半径,此时引力场强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逸出去,他的信号再也不能传到空间飞船了。当11点到达时,他在空间飞船中的伙伴发现,航天员发来的一串信号的时间间隔越变越长。但是这个效应在10点59分59秒之前是非常微小的。在收到10点59分58秒和10点59分59秒发出的两个信号之间,他们只需等待比一秒钟稍长一点的时间,然而他们必须为11点发出的信号等待无限长的时间。按照航天员的手表,光波是在10点59分59秒和11点之间由恒星表面发出;从空间飞船上看,

作者:晋童银河说原创

原文发于知乎问题:南方七宿中有比太阳更大的恒星吗?及银河说-知乎专栏

原文本用于回答问题:南方七宿中是否有比太阳更大的恒星,所以文中包含部分中国古代星空划分体系等相关内容。

本文包括:判断方法(2步:赫罗图、光谱型)、南方七宿对应恒星、举个栗子三部分。

判断方法

首先我们说一下判断方法。

当然有些比较科学的恒星大小计算办法,比如说可以根据绝对星等和单位表面积辐射功率确定表面积(绝对星等可以根据距离和视星等来算,距离也可以算,单位表面积辐射功率也可以算)。

但如果想简单大致了解其质量或体积与太阳关系的话,该怎么快速判断呢?

我们在网上搜索某颗恒星时,得到的数据包括:它在各种分类体系下的编号(拜耳、佛氏、HD、HIP等)、赤经、赤纬、视星等、绝对星等、距离、光谱型等。

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光谱型来进行简单的判断。

但在讲光谱型之前,我们要先说另一个名词:赫罗图

第一步:赫罗图

赫罗图反应了恒星的重要属性,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要工具。

在上面那幅赫罗图中,横坐标表示恒星的光谱型(因恒星的光谱型与表面温度有关,因此横坐标也就表示恒星的表面温度);纵坐标表示恒星的绝对星等(因绝对星等是光度的一种量度,因此纵坐标也表示恒星的光度)。

人们把大量的恒星按照它们各自的光谱型和绝对星等在图上点出来后,发现点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图的左上方到右下方大致沿着对角线点的分布很密集,成带状,占总数的90%,天文学家把这条带称为主星序,带上的恒星称为主序星,又称矮星。

在主星序的右上方,这里的星光度很大,但表面温度却不高,呈红色,这表明它们的体积十分巨大,所以叫红巨星。图中巨星的上面是超巨星。主星序的左下方也有一个星比较密集的区,这里的星表面温度很高,呈蓝白色,光度却很小,这表明它们的体积很小,接近于行星半径,所以叫白矮星。

在主星序上的恒星,则是按照质量大小排列的。在左上方,高温高亮度的是质量比较大的恒星,而在右下方低温低亮度的则是小质量的恒星。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

当这颗恒星处于主星序上时,如果它在赫罗图中的位置在太阳的左上方,其质量和体积就要比地球大;如果在太阳的右下方,其质量和体积就要比太阳小。

当这颗恒星处于主星序右上方,正常情况下其体积要比太阳的大;当它处于左下方时,体积要比太阳的小。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一颗恒星在赫罗图中的位置呢?如果这颗恒星处于主星序,有没有方法更准确的确定其与太阳的质量、体积大小关系呢?这就要讲光谱型了。

第二步:光谱型

光谱可以说是恒星的身份证,早期的分类是依据哈佛分类系统划分,仅代表恒星的温度特性,包括型和次型两部分:

1、依恒星光谱的类型,可以把恒星分成O(蓝色)、B(蓝到蓝白色)、A(蓝白色到白色)、F(白色到黄白色)、G(黄白到**)、K(黄到橙色)和M(橙到红色)等类型,其中G型星还有两种变种类型R和N,K类有一种变型S,共10种。

2、每种类型的英文字母后面可以加一位阿拉伯数字,细分为10个次型,如天狼星是A1型、太阳是G2型。

但并不是每一个光谱型都有10个次型,像O型中至今还没有发现O1、O2、O3型。

但仅仅表达恒星的温度特性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后来又在哈佛分类法上进一步完善,使其能代表光度特性,这一分类系统称为MK分类系统。

3、光度数据分为了7级,由罗马数字表示,分别为: I 超巨型、II 亮巨星、III 巨星、IV 亚巨星(次巨星)、V 矮星(主序星)、V 亚矮星(次矮星)、VII 白矮星,标注在次型的后面。

如太阳就属于G2V型。

所以在了解一颗恒星的光谱型后,就可以确定其在赫罗图中的位置,并进一步判断其与太阳的体积大小关系了。

另外,如果这颗恒星处于主星序,我们还可以更精确的确定其与太阳的质量、体积大小关系。

这里我们可以借用下表:

根据科学的算法,已经得出了主星序上光谱型与质量、半径的大致对照表:

当然还有分类更精细的对照表:

上面我们提到太阳光谱型为G2V,属于G2类,是一颗黄矮星。

由表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要判断的恒星属于O、B、A、F类,甚至G类中的部分类型(如G0)时,其质量或体积都会比太阳要大。

相信到这里,各位已经了解了判断恒星与太阳相对大小的办法,下面我们开始看一下最初的这个问题:南方七宿中有比太阳更大的恒星吗?

南方七宿

了解了判断方法后,我们再来看本题中提到的南方七宿。

因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属于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因此要将星宿与恒星名称进行一个对应。

南方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

包括:

井宿一13 Gem 双子座

井宿二18 Gem 双子座

井宿三24 Gem 双子座

井宿四31 Gem 双子座

井宿五27 Gem 双子座

井宿六36 d Gem 双子座

井宿七43 Gem 双子座

井宿八54 Gem 双子座

[钺]7 Gem 双子座

鬼宿一31 Cnc 巨蟹座

鬼宿二33 Cnc 巨蟹座

鬼宿三43 Cnc 巨蟹座

鬼宿四47 Cnc 巨蟹座

[积尸气] NGC2632/ M44 Cnc 巨蟹座

柳宿一4 Hya 长蛇座

柳宿二5 Hya 长蛇座

柳宿三7 Hya 长蛇座

柳宿四13 Hya 长蛇座

柳宿五11 Hya 长蛇座

柳宿六16 Hya 长蛇座

柳宿七18 Hya 长蛇座

柳宿八22 Hya 长蛇座

星宿一30 Hya 长蛇座

星宿二311 Hya 长蛇座

星宿三322 Hya 长蛇座

星宿四35 Hya 长蛇座

星宿五27 p Hya 长蛇座

星宿六26 Hya 长蛇座

星宿七 GC13148 Hya 长蛇座

张宿一391 Hya 长蛇座

张宿二41 Hya 长蛇座

张宿三42 Hya 长蛇座

张宿四 GC13839 Hya 长蛇座

张宿五38 Hya 长蛇座

张宿六1 Hya 长蛇座

翼宿一7 Crt 巨爵座

翼宿二15 Crt 巨爵座

翼宿三27 Crt 巨爵座

翼宿四13 Crt 巨爵座

翼宿五 Hya 长蛇座

翼宿六30 Crt 巨爵座

翼宿七12 Crt 巨爵座

翼宿八24 Crt 巨爵座

翼宿九16 Crt 巨爵座

翼宿十14 Crt 巨爵座

翼宿十二 GC15173 Crt 巨爵座

翼宿十三21 Crt 巨爵座

翼宿十四 GC16178 Crt 巨爵座

翼宿十六11 Crt 巨爵座

翼宿二十1 Hya 长蛇座

轸宿一4 Crv 乌鸦座

轸宿二2 Crv 乌鸦座

轸宿三7 Crv 乌鸦座

轸宿四9 Crv 乌鸦座

[右辖]1 Crv 乌鸦座

[左辖]8 Crv 乌鸦座

[长沙]5 Crv 乌鸦座

知道了星体名称,按照上述方法,就可以得知它与太阳大小关系了。

举个栗子

比如说:

上面提到的第一个,井宿一13 Gem 双子座:

可知井宿一的光谱型是M3III型,属于巨星,体积比太阳大。

再看一个,井宿三24 Gem 双子座:

可知井宿二的光谱型是A0IV型,属于亚巨星,是恒星离开主星序向巨星演化的最初阶段。

亚巨星的质量大约是一个太阳质量,体积在主星序状态下逐渐变大。

相信通过上面的方法查阅,大家会发现:南方七宿中是有比太阳大的恒星的,而且还不在少数。

小贴士:

另外想告诉大家,恒星的状态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像太阳,它会经历由原太阳主星序的太阳红巨星抛出行星状星云白矮星黑矮星这一过程。

主序星开始后的阶段大致如下图所示:

恒星演化相关的知识,可以参考下图(银河说翻译绘制):

作者:晋童

文中来自网络、Star Walk 2 app截图和银河说绘制

银河说出品

不如关注一波“银河说”,更多有趣的天文知识献给大家。

十三星座包括 :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蛇夫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与甚为广泛的十二星座不同的是,十三星座中还有蛇夫座。蛇夫座是唯一一个兼跨天球赤道,银道和黄道的星座,但却不属于黄道十二宫。有许多人都问及:是否有十三星座的存在?或问及“蛇夫座”所代表的意义。其实,在整个天球中,一共有八十八个星座,在黄道中的,并不只十二个星座,也不只十三个星座,严格说来,是十四个星座。 新十三星座列表 白羊座 4月19日-5月 金牛座 5月14日-6月20日 双子座 6月21日-7月19日 巨蟹座 7月20日-8月19日 狮子座 8月20日-9月15日 处女座 9月16日-10月30日 天秤座 10月31日-11月22日 天蝎座 11月23日-11月29日 蛇夫座 11月30日-12月17日 射手座 12月18日-1月18日 摩羯座 1月19日-2月15日 水瓶座 2月16日-3月11日 双鱼座 3月12日-4月18日 十三星座 工作运爱情运 幸运颜色 爱情物 数字 牡羊座 4/19~5/13 富有行动力和多创意的你,可以从事具有现代感的工作,例如:广告创意人,设计师 在谈恋爱方面,你变害羞了,但一但陷入爱情却又热情无比,是一个超级麻辣的情人 蓝色 蔷薇花 6 金牛座 5/14~6/20 因为你很理性,所以你可以和周围的朋友和睦相处,也可以给人安全感,适合的工作例如:领队,人事部人员 不是你花心,是你很多情,你可能会同时喜欢好几个人,最好能冷静的观察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绿色 水仙花 5 双子座 6/21~7/19 你是一个超级聪明的人,轻易的就可以在工作上乐在其中,工作可以让你带来很多好运,适合的工作例如:老师,经理 你的聪明通常不会用在爱情上,所以你每次总是用求很深,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最好可以给对方一些空间,不要跟得那麼紧,反而容易会有好的爱情 白色 珍珠 2 巨蟹座 7/20~8/10 由於你的个性很积极,又有责任感,所以可以获得别人的信赖,有机会可以当负责人的,适合的工作例如:管理人员,企业老板 会有情人想要依赖你,因此你的情人很可能都比你小,但通常为主动角色的你,有时也可以反过来也许会让你们的感情更深厚也说不定 橙色 向日葵 1 狮子座 8/11~9/15 你是一个诚实且有领导才能的人,唯一就是最好可以采纳别人好的意见,这样就会更完美了,你适合担任的工作例如:老师,检察官 你是一个很纯情的人,只向往纯纯的恋情,有时也要放开心胸一点,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恋情 灰色 蓝宝石 5 处女座 9/16~10/29 你是一个稳健踏实的人,只是太过於小心反而容易错失良机,任何事要能够付诸实行才会有成功的机会,适合的工作例如:医生,公务员 从朋友变成情人是处女座最可能的恋情,坦白的告诉对方是加速恋情成熟的方式之一 深蓝色 嘉德丽亚兰 6 天秤座 10/30~11/22 交际能力可以很轻易的发挥在工作上,对於美的方面能力也很强,善加运用在工作上可以有好的成就的适合担任的工作例如:顾问或专家,音乐家 无法轻易的将内心的情感表达给对方知道,但却是用情很深的人 红色 异国风味的饰品 0 天蝎座 11/23~11/29 你有冷静敏锐的判断力使得你工作上可以很轻易的发挥,适合的工作例如:医生,学者 你在爱情方面十分的热情,一旦陷入,经常是无法自拔 紫色 风信子 3 蛇夫座 11/30~12/17 喜欢自由的不拘形式的工作,适合的工作例如:医师,企业家 你很容易陷入爱情之中,而且一旦谈恋爱必然是十分积极的於是闪电结婚的可能性很大 紫色 百合花 3 射手座 12/18~1/18 一直不停的学习是射手座的个性,适合的工作例如:证券公司职员,保险公司职员 你是一个很冷静思考的人,不会轻易谈感情,所以一但认定了对象,就可能是一辈子的伴侣 茶色 三色堇 8 山羊座 1/19~2/15 你的认真和苦干的精神,可以让你在工作上获得大家的信赖,适合的工作例如:编剧,作家,工程师 你的爱情是属於细水长流型的,可能会让对方对你产生误解,最好可以多关心对方和表达爱意 天蓝色 紫水晶 4 水瓶座 2/16~3/10 你是一个工作狂,全神贯注的精神,是你投入工作时的状况,适合的工作例如:作曲家,画家,学者 纯朴的一颗心,却是对爱情有著浓烈的期待,若能主动一点向所心仪的人表达,才不会错失良机 海蓝色 香堇花 7 双鱼座 3/11~4/18 你是一个风趣的人,你的灵敏度可以让你在任何工作上得以胜任,适合的工作例如:雕刻家,企划课长 你是一个勇往直前为了爱不顾一切人,不要太过於急躁这样才能够捉住对方的心 红色 红色的花。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8-03 22:48 能多点么?谢谢,给我多点我采纳而且还加分给你。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8-03 23:00 没有再详细的了,因为现在是12个月,是根据十二星座的,十三的很少有人去理会,可能会搞乱吧。按照十二星座吧,恕我无能为力!给你些蛇夫座的资料: 蛇夫座(11月30日至12月17日)是赤道带星座之一,从地球看位于武仙座以南,天蝎座和人马座以北,银河的西侧。蛇夫座是星座中惟一一个与另一星座-巨蛇座交接在一起的,同时,蛇夫座也是惟一一个兼跨天球赤道,银道和黄道的星座。蛇夫座既大又宽,形状长方,天球赤道正好斜穿过这个长方形。尽管蛇夫座跨越的银河很短,但银河系中心方向就在离蛇夫座不远的人马座内。银河在这里有一块突出的部分,形成了银河最宽的一个区域。 另外,虽然黄道穿越蛇夫座,但蛇夫座却不属于黄道星座。每年约11月29日,太阳从蛇夫座穿越,直至12月17日进入人马座为止。黄道上没有节气点在天蝎座却有大雪节气点在蛇夫座。 蛇夫座的拉丁文为Ophiuchus,简写为Oph。在古代星图中,把蛇夫座画成一个手持巨蛇的人。代表古代神医亚斯克雷比奥斯。蛇夫座中最亮星α,是颗视星等为208等的白色巨星(A5Ⅲ),绝对星等为096等,距离为54光年。蛇夫座β,是视星等为277等的红巨星(K2Ⅲ),距离99光年,绝对星等为-01等。在它的东北1°5的地方有一个很大但星数稀少的疏散星团。 神话故事 双手抓着巨蛇的亚斯克雷比奥斯(Asclepius)是医学之神,阿波罗和可罗妮丝(Coronis)之子。当可罗妮丝被金鸟害死时蛇夫曾尝试使她复活,后来被皮气爆燥的地狱之神(冥王)Hades(罗马人叫他Pluto) 知道了,认为他违背天条,于是用雷将亚斯克雷比奥斯击毙。

求采纳

啊!翻什么书啊~一般只要不是超新星,其他的亮星,绝对星等越大,质量越大。 像天琴座的织女星,其直径是太阳三倍,绝对星等是太阳的60倍。要承担如此之大的能量消耗,可想而知,其质量要有多大。 还有:天津四。天鹅座还有一颗名字好像是:天鹅座X-1,这是一个黑洞系统。黑洞旁牵引着一颗蓝巨星,质量为太阳30倍。 以及:北斗中辅星的一颗共生星,质量为太阳2 倍。 蜘蛛星云的R136a1,质量为太阳的320倍左右,绝对星等是太阳的1000万倍。(此项不可考) 还有船底座η是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之一,约为太阳的100–150倍。 。 。 。 还有好多。 你讲的什么视频,是关于星等的吧。我觉得是下面这视星等表。 视星等表: 太阳Sun -2672 满月Moon -1274 1 天狼星Sirius 大犬座 -146 86 2 老人星Canopus 船底座-072 80 3 南门二Rigel Kentaurus 半人马座-030 43 4 大角星Arcturus 牧夫座 -004 30 5 织女星Vega 天琴座 003 25 6 五车二Capella 御夫座 008 40 7 参宿七Rigel 猎户座 012 700 参宿七参宿七 8 南河三Procyon 小犬座038 11 9 水委一Achernar 波江座046 80 10 参宿四Betelgeuse 猎户座 050 500 11 马腹一Hadar 半人马座 061 330 12 牛郎星Altair 天鹰座077 16 13 十字架二Acrux 南十字座 080 450 14 毕宿五Aldebaran 金牛座 085 60 15心宿二 Antares 天蝎座 096 500 16 角宿一 Spica 室女座 097 350 17 北河三Pollux 双子座114 35 18 北落师门Fomalhaut 南鱼座 116 22 19 天津四Deneb 天鹅座 125 1800 20 十字架三Mimosa 南十字座 125 500 21 轩辕十四Regulus 狮子座 135 70 22 弧矢七Adhara 大犬座150 600 23 北河二Castor 双子座158 50 24 十字架一Gacrux 南十字座 163 80 25 尾宿八Shaula 天蝎座163 300 26 参宿五Bellatrix 猎户座 164 400 27 五车五Elnath 金牛座165 130 28 南船五Miaplacidus 船底座 168 50 29 参宿二Alnilam 猎户座 170 1300 30 鹤一Al Nair 天鹤座174 70 31 玉衡Alioth 大熊座177 60 32 天枢Dubhe 大熊座 179 70 33 天船三Mirfak 英仙座180 500 34 天社一Regor 船帆座 182 1000 35 箕宿三Kaus Australis 人马座185 120 36 弧矢一Wezen 大犬座 186 2800 37 海石一Avior 船底座 186 80 38 摇光Alkaid 大熊座186 150 39 尾宿五Sargas 天蝎座187 200 40 五车三Menkalinan 御夫座190 60 41 三角形三Atria 南三角座 192 100 42 井宿三Alhena 双子座193 80 43 孔雀十一Peacock 孔雀座 194 300 44 军市一Mirzam 大犬座198 700 45 星宿一Alphard 长蛇座 198 110 46 娄宿三Hamal 白羊座 200 70 47 北极星Polaris 小熊座 202 400 48 斗宿四Nunki 人马座 202 200 49 土司空Diphda 鲸鱼座204 60 50 参宿一Alnitak 猎户座 205 1300 很荣幸为您回答! 追问: 怎么又是鲜 红太阳 团队呀,上次我就被你们弄晕了一次。 追问: 这些数据可不好找,能能举一些被半球能够观测的,象在中国地区,以及各自观测的时间! 谢谢 回答: 上面星表显示的只是视星等。您用的手机,可能把您弄晕了。 视频抱歉没看过! 您要一些,可以自行观测的大质量恒星的具体观测信息是吧! 请稍等,本人稍后发上去。先整理一下! 我有一个朋友,他观星时,一般都同时配合观星软件用的。 数据稍后。 我按季节列出: 春季: 大角星 (牧夫座) 角宿一( 室女座 ) 轩辕十四 (狮子座) 夏季: 心宿二 (天蝎座) 夏季大三角 : 织女星( 天琴座 ) 牛郎星( 天鹰座 ) 天津四( 天鹅座 ) 秋季: 没什么好看的,有质量好的望远镜的话,可以看到大量的 河外星系 (走题了) 冬季: 猎户座( 参宿 的星都在那) 天狼星( 大犬座 )倍数三四百倍的的话,应当可以看见伴星 五车(che)二(我习惯读wujuer)( 御夫座 ) 毕宿五(金牛座)顺便看看 昴星团 老人星(船底座) 大体上这些是我看过的。 追问: 你的啥镜,母镜与物镜间的比例是什么回事,怎么换母镜和母镜,听说 望远镜 也有极限。 我对镜这一巧不通,还有,我在北天,能看到南船么? 回答: 额,我没有,我一直都是眼看的(不舍得买),对于 望远镜 的两镜关系, 放大倍率 =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南船——好老的术语,《 天体运行论 》上有。以船底座的赤纬,北京是看不到的。 还有北天是哪里? 追问: 北天就是北半球,北半球看 南半球 。 回答: 不对,北天指北天区吧。 在北半球可以看见南天区的星啊。不是都可以啦。 上面讲错了, 北京 看不到船底,昏头了,记得冬天是我这最多可以看见 船帆 。 南十字 可以看到一点点。 看不见船底的,不过,地理纬度再低一点,就可以了。毕竟不是看南极座。 追问: 你指的是跨区域 星座 ,可以北看,南也可以看! 怎么才补充阿,你打油去了? 回答: 额,我打了14天的 三鹿 牌地沟醋…… 还有什么要问的? 追问: 呵呵…地勾醋,怎么卖得,有没有地勾油贵阿…哈哈 回答: 额……还有问题吗?神啊……我加你了,你怎么不回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05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