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天文望远镜捕捉到阿特拉斯彗星破碎轨迹及残余部分的景象

哈勃天文望远镜捕捉到阿特拉斯彗星破碎轨迹及残余部分的景象,第1张

天文观测者们都十分期望能在暮春看到阿特拉斯彗星点亮夜空的壮丽盛景。有预测称,届时阿特拉斯彗星碎片划过天穹时发出的光亮足以能够裸眼可见。

尽管这颗冰球最终会碎裂消散,但它仍然为科学家们带来了一场无比壮观的“演出”。马里兰大学的天文学者叶泉志(他微博上写的是加州理工来着)借助哈勃望远镜抓拍到了阿特拉斯彗星碎片的震撼景象,并发布到了社交上作为其相关研究的“预告。”

叶博士希望能通过分析这些彗星小碎片能够帮助科学家找到阿特拉斯彗星最终破碎的原因。距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长,天文学家因此能够通过这些随片之间的距离来重构彗星破碎的场景。

跟踪观测证实了这些碎片确实是阿特拉斯彗星形成的。叶博士认为,在哈勃图像中的两个碎片已经分碎成的更多部分,产生了右边的两对亮点,它们代表了当时最大的四个碎片。

而在图像左边的两朵亮色云团则可能是更早形成的碎片所产生的。在此次观测开始之前(大约有哈勃望远镜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叶博士本希望哈勃望远镜能够在阿特拉斯彗星出现的区域内观测到更多的小型彗星,但是远在观测开始之前这些小型彗星就已经破碎了。

此外,阿特拉斯彗星来自遥远的奥尔特星云,这团冰团星云包包裹着太阳系,其距离地球93万亿英里(15万亿公里)。如此遥远的距离使得天文学家们想要直接研究奥尔特星云变得十分困难,但是通过研究阿特拉斯彗星的运动轨迹却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提出有关奥尔特星云变化的新假说。叶博士还提到,阿特拉斯彗星仅仅是哈勃望远镜在它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中观测到的第二明亮的来自奥尔特星云的彗星。

有关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是在1990年发射到近地轨道上的太空望远镜,它至今仍在工作。尽管不是第一台太空望远镜,但是哈勃望远镜的大小和精度确实世界第一,同时他也是天文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和将“天文”与普通民众联系起来的“知名人物”。HST以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命名,与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一起,是美国宇航局最伟大的天文台之一。

凭借着24米的口径,哈勃望远镜的四个主要观测器能够接受来自紫外、可见和近红外范围的光线。哈勃望远镜在地球大气层外运作,这使得它会受到更低的背景光的影响,并能够获取远比地基望远镜清楚得多的图像。而除此之外,哈勃望远镜还将它的目光投向了空间与时间之外。许多借助哈勃观测的学者在天体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比如我们了解到了宇宙扩张速度等等。

太空望远镜计划早在1923年就被提上了日程。哈勃望远镜项目在上世纪70年代筹集资金,并计划在1983年发射升空,但由于技术、债务等问题的影响和挑战者号发射失败的打击,这个项目一再延迟。最终到1990年,当哈勃望远镜终于发射时,人们又发现它的主镜片安装失误,影响了观测性能。直到1993年第一次维修,终于使光学元件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哈勃望远镜是唯一一台由宇航员操作并能在在太空使用的望远镜。

在1990年由 探索 者火箭发射升空后,哈勃望远镜先后经历了五次维修更新,这五次更新维修工作涉及了望远镜全部五个主要的部件。而第五次维修任务一开始也因为03年哥伦比亚号的失败而一度搁浅。但经过激烈的公众讨论,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格里芬最终还是批准了第五次维修任务,这项工作于2009年完成。该望远镜于2017年继续运转工作,并可能一直工作到2030-2040年。届时,它的科学继任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计划于2018年发射(但是已经鸽到了2021年,哈哈哈)。

作者: Meghan Bartels

FY: MDragon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先看看这个吧,看看你还期望么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

阿波菲斯”是天文学家已知的近800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之一,更是少数几颗天文学家们希望可以进一步详细研究的天体之一。

“阿波菲斯”小行星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状不规则,直径仅320米左右,质量约4200万吨。是在2004年6月被发现的,此后失去踪迹,直到6个月后又再次被发现。2004年圣诞前夜,科学家们在NASA的“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中计算出,“阿波菲斯”将在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擦身而过。科学家们通过对“阿波菲斯”小行星进行不间断地观测,并估算的数据显示,至2029年“阿波菲斯”小行星与地球的之间的距离为18640英里,这个距离比多数的通信卫星与地球的间距还要近几千英里。

当“阿波菲斯”接近地球时,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9公里。如果击中地球,将产生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等同于整个纽约市及其周围区域的地方都会瞬时毁灭;如果它撞击在海洋中,那么将引起毁灭性的海啸,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更猛烈。因此,天文学家如此描述“阿波菲斯”:一个致命的敌人。

2029 与地球擦身而过

2029年4月13日,黑色星期五,数以百万的人们会来到户外,抬头仰望,惊异于自己的好运。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与地球擦身而过,一个光点划过夜空,比许多人造卫星更快,比大部分恒星更明亮。

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会在30000公里的高空飞掠过地球。相比之下,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6000公里。在距离最近时,这颗小行星将会明亮得像一颗3等恒星。即使在城市的灯光中,在非洲、欧洲和亚洲肉眼可见。有记载以来,还没有人曾经见过太空中如此明亮的小行星。

科学家们预测到,2029年,当阿波菲斯在地球附近呼啸而过时,地球的引力会将这个天体扭成一种复杂的转动摇摆的状态,引力所产生的扭矩还可能将“阿波菲斯”撕裂。

这样的事件从未被见证过,科学家们将获得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来观察地球的引力如何影响一颗小行星的运动状态。而这种研究,对于科学家们应对那些与地球有相撞危险的其他天体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因为小天体与地球接近时,都将发生类似的状态变化。

2036 撞向地球

当小行星“阿波菲斯”于2029年在距地球表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掠过地球后,其自身状态和运行轨道将因地球引力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足以导致它在7年后,也就是2036年“击中”地球。所产生的力足以使美国德州消失,或使两个欧洲国家消失。在如此毁灭性的撞击中,地球上的生物难以逃过此劫。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36年某天,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研讨会上,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了一个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将会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它的冲击波掀起的灰尘,将笼罩地球上1/4的地区,这一地区里的动植物和人类将因为严寒和食物链被破坏而死去……

措施

NASA将发射“引力拖车”避免天地大冲撞

为避免小行星“阿波菲斯”可能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美国宇航局决定为其装上一个无线电跟踪仪,以跟踪监视它的确切轨道。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紧密合作,用各种办法来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1安放跟踪器

据NASA报道,2013年是观察“阿波菲斯”空间运行轨迹的最佳时机。届时,如果观察结果证实了这块太空巨石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搭载着无线电跟踪器的太空船将在10年内启程飞往“约会”地点。倘若跟踪仪显示小行星确实将与地球相撞,美国宇航局将设法使其偏离原来的轨道以避开地球。

2“引力拖车”

美国宇航局准备在“阿波菲斯”2029年飞临地球时,用“引力拖车”将其引开。在2029年小行星经过地球附近时,只需发射一枚约1吨重的“引力拖车”飞船,就可以明显改变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为做到万无一失,科学家还需要进一步考核。第一步,在地面进行观测,计算“拖”开小行星的可行性;第二步,研究人员应该演习考证“引力拖车”成功几率;第三步,以前已有飞船靠近小行星进行空间勘测,收集的数据对“引力拖车”很有帮助。“引力拖车”是一种创新思维。之前防撞击是利用爆炸的反冲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而“引力拖车”不再需要爆炸,而且没有核污染。

3发射太空飞行器

人类已经想出了不少避免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方法。

美宇航局宇航员卢杰和斯坦利·洛沃已拟定一个方案:发射一艘太空飞行器,利用其对“阿波菲斯”小行星产生的引力,让它不会撞上地球。

有科学家提出,可以让太空飞行器以与小行星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与它“并肩而行”,当两者达到相对静止的时候,用机械臂去“推一下”,改变其运行轨道。还有人提议在小行星上安置“巨型火箭驱动器”,改变其轨道;或者在太空中放置一个巨大的聚光镜,反射太阳光将小行星汽化。

4建太空保护网

一个直径1公里左右或者更大的近地小行星一旦撞击地球,足以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这一事实一直激励人们为地球制作一个保护网,并让人们思考:如何才能使这些可能引起灾难的小行星转移方向。

“太空护卫项目”则是由一群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组织、机构共同担当,其中一些组织接受了NASA的资金支持,承诺满足美国国会的要求,即在2008年以前测定90%直径1公里以上的近地小行星。2003年,NASA又提出一个项目,建议在2028年以前投入25亿至45亿美元的资金,测定90%直径在140 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

秦始皇七年,前240年5月15日,《史记·秦始皇本纪》“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

秦始皇与哈雷彗星

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在秦始皇七年,那时的秦始皇正在准备统一天下,突然有一天星象大臣急忙向秦始皇禀报昨夜东方出现大亮星,星尾犹如扫帚,即“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是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秦始皇七年为公元前240年。如果我们的古人早日思考这颗彗星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它可能就叫做始皇星了。

雷彗星顾名思义是一个叫做哈雷的人命名的,哈雷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在1682年的一天晚上,他发现一颗闪亮的星星划过夜空,好奇心使他去研究这颗令他着迷的星星。

他翻阅史料,阅读各时期有关天象的文件后发现这颗星星在1531年和1607年出现的彗星是同一颗,这一发现令他很惊奇,他把这一发现向他的学生说“这颗彗星每76年将能看到一次”。同时他大胆的预言了这颗彗星将在76年后的1758年再次出现。然而76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长了,哈雷没有等到亲眼看到彗星的再次到来就去世了,去世前他嘱咐他的学生一定要把彗星再次来临的消息告诉他,否则他死不瞑目。

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在1758年这颗彗星如约而至,虽然此时他已经死了很多年,但是他的名字将把赋予这颗彗星,从此这颗星星叫做哈雷彗星,他的学生也在给他扫墓的时候把这一消息在哈雷的墓碑前告诉他,这会他也该瞑目了。

扩展资料:

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实际上,我国典籍中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如《春秋》、《左传》、《史记》、《文献通考》等著名历史典籍中,都有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的记载。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不少中外学者把这次记录也看成是哈雷彗星最早的一次回归记录

参考资料:

-哈雷彗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890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5
下一篇2023-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