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作者:两汉乐府 年代:汉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①阿:发语词。 ②冢:高坟。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 样子。当归客打听家中有什么人的时候,被问的人不愿明告,但指着那松柏成 林荒家垒垒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家。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去一看就明白了。 以下便是到家后的事。 ③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④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 “旅生”。旅生的谷与葵叫“旅谷”、“旅葵”。 ⑤贻:送给。
品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 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 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 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 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 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 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 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 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 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 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作者介绍
王磐(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解题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曲牌名。
注评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锁哪:也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锁哪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锁哪。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又因为宦官出行,到处搅扰,不分军民,所以军和民都愁且怕。○宦官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那里:同“哪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连词,连接两个名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更有假传圣旨的情况,则宦官的作恶更甚一层。批判的锋芒也更深一步。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岂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译文
喇叭锁哪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简析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不难发现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哪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显然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哪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锁哪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锁哪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锁哪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不难看出,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再看它是不是有所寄托。我们知道这首小令是诗人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显然是有所寄托。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寄托是否成功。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_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通读全篇,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它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著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背景介绍: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1682年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算起来纳兰性德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却是个得了痨病的年轻男子,有抱负志向有心无力似的。也难怪30岁就英年早逝了。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蓝的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如果是李白估计就用万字了。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
总的来说,写的很传神动情,可是状观处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可能和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有关。
回答者:洛淘淘 - 助理 三级 2-15 22:2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回答者: 杨俊1981 - 举人 五级 2-15 22:22
十 五 从 军 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老兵家中的情况究竟怎样呢?其心情又是如何呢?“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却不知道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这正是“舂谷”四句所表现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其文被收录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三。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原文指南录后序
作者: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宋〕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注释[1]《指南录》诗4卷,为作者自编诗集,收集作者自出使元营。被扣押。脱险直至福建期间所作诗,其中并间有纪事。诗集取名于作者《渡扬子江》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意。因作者曾经为《指南录》写过一篇序,故这篇称为《后序》。这篇《后序》追叙了作者抗辞犯敌,辗转逃往,九死一生的历险经历,凸显了作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2]德祐二年:即公元1276年德祐:宋恭帝的年号。
[3]枢密使:宋朝所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位与宰相等。
[4]北兵:即元兵。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本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
[5]左丞相:当时吴坚任左丞相。
[6]使辙:指使臣车辆。
[7]当国者:指宰相。
[8]纾(shū):解除。
[9]觇(chān):侦察,窥视。
[10]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资政殿学士:宋朝给予离任宰相的荣誉官衔。
[11]吕师孟:时为兵部尚书,叛将吕文焕之侄。构恶:结怨。
[12]贾余庆:官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后代文天祥为右丞相,时与文天祥同出使元营。献谄:《指南录·纪事》:“予既絷维,贾余庆以逢迎继之”,“献谄”之事当即指此。
[13]诟:责骂。失信:指元军扣押使臣。
[14]数(shǔ):列举罪责,加以谴责。
[15]馆伴: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
[16]祈请使:奉表请降的使节。
[17]分:本分。引决:自杀。
[18]隐忍:屈志忍耐,忍辱而活。
[19]“昔人”二句:作者在这里引用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之语,意谓自己暂时隐忍,保全性命,以图有所作为。
[20]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当时为元军占领。
[21]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当时仍为宋军把守。
[22]东西二阃:指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淮西制置使夏贵。阃(kǔn):城郭门限,这里代指在外统兵将帅。
[23]维扬帅:指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维扬:扬州,当时为淮东制置使所驻之地。下逐客之令:文天祥到真州后,与真州安抚使苗再成计议,约李庭芝共破元军。李庭芝因听信谗言,怀疑文天祥通敌,令苗再成将其杀死,苗再成不忍,放文天祥脱逃。
[24]追购:悬赏追缉。
[25]渚州:指长江中的沙州;时已被金兵占领。
[26]北海:指淮海。
[27]苏州洋:今上海市附近的海域。
[28]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
[29]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
[30]诋:辱骂。大酋:指元军统帅伯颜。
[31]北舰:指元军舰队。
[32]物色:按形貌搜寻。
[33]瓜洲:在扬州南长江中。扬子桥:在扬州南。
[34]竟使:倘使。
[35]殆:几乎,差不多。例:等于。
[36]桂公塘:地名,在扬州城外。
[37]贾家庄:地名,在扬州城北。巡徼:这里指在地方上巡逻之人。
[38]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
[39]质明:黎明。
[40]制府:指淮东制置使官府。檄:原指晓喻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书。捕系:捉拿囚禁。
[41]城子河:在高邮县境内。
[42]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
[43]高沙:即高邮。
[44]海安。如皋:县名,今均属江苏省。
[45]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
[46]鲸波:指海中汹涌的大浪。涉鲸波:指出海。
[47]北关外:指临安城北高亭山,文天祥出使元营于此。
[48]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毘陵:今江苏省常州市。
[49]三山: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因城中有闽山。越王山。九仙山,故名“三山”。
[50]“予之”二句:这两句是说,我能活下来是幸运的,但侥幸生存是为了做什么呢
[51]僇(lù):侮辱。
[52]“所求”二句:《礼记·祭义》:“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父母遗体:父母授予自己的身体。殆:危险。
[53]九庙:皇帝祭祀祖先共有九庙,这里以九庙指代国家。
[54]高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55]微以:无以。自文:自我表白。
[56]返吾衣冠:回到我的衣冠之乡,即回到南宋。
[57]日月:这里指指皇帝和皇后。
[58]“使旦夕得正丘首”句:《礼记·檀公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出生时的山丘。作者用这个典故来表明不忘故国的情怀。
[59]夏五:即夏五月。
[60]改元景炎:由于宋恭帝为元兵掳去,德祐二年五月,文天祥等人在福州立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元景炎。
指南录后序创作背景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税负敌方撤军。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4] [3]
指南录后序作品鉴赏文学赏析
这篇序文运笔峻削,详略得宜而又变化多姿。一开始,出使元营的原因交代得了了分明,既粗笔提示又一笔不漏。先谈客观形势,继说自己打算,再写出使赴命,顺理成章,说明形势,既是交代背景,又起烘托作用。兵临城下,“战、守、迁皆不及施”,无他途可通,只有谈判才是善策,于是带出了“谈”字。朝廷百官怯如鸡,惶遽失措,于是隐隐露出了“谈”字。“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元方先打出谈判旗号,于是正式提出了“谈”字。谈判是唯一道路,但出面谈判的人选应当选己。这便由势及事再及人。先交代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论身份,非己不可;百官既无胆且无识,要出使,非己莫属;“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这便把文天祥的出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继之,写自己的内心打算,最后写到正式付诸实行,一节文字虽属简约,但行文不平不直,步步推进,使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行”有如利剑在弦,必有此举,叙述出使敌营和乘机逃脱的两节文字也颇有跌宕起伏的特色。“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势有转机;“不幸”二字骤然逆转,文势因之顿挫;顿挫后则步步神话,“不得还”、“不得脱”。“不得归”连续出现,见出形势艰危,元方外松内紧,貌敬实怒,贵酋监视,兵围寓馆,表现出处境困难。“得间奔真州”,无望中有了希望,文笔为之一转,文势为之一振。“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欣慰之意,溢于言表,但维扬帅下逐客令,希望破灭,出现新的维基,自此穷途亡命,文章更在曲折中推进。短短几节文字,不断提挈笔势,开合动荡,顺承递转,依据事情的复杂进程,极尽变化之能事,写得曲折精妙。序文虽已叙事为主,但饱和着强烈的情感,基调悲壮。诵读全文,直觉回肠荡气、感人肺腑。作者的感情沸涌,不可自制,在文中一吐为快。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仰面长叹,声声催泪,是不堪回首往事的悲慨,是悲愤情绪最深沉而又最强烈的倾泻。作者在叙事中寄寓情感,蘸满情感叙事,让读者从叙述中去领略作者起伏的感情。“莫知计所出”,表现出对百官的鄙夷之;“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表现出对叛徒的憎恶之情;“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表现出对敌人的愤慨之情;“维扬帅下逐客之令”,表现出作者的愤懑之情;“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充满了走投无路的悲怆之情,情因事而发,各有不同,表现出这位民族英雄内心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惟其如此,才使这篇后序能打动忍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气势充沛,用语多变。第四节以述“死”为中心,二十几个带“死”字的句子,一气如注,似强弩连发,奔马骤驰,又像急管繁弦,叠音竞赛。始有“呜呼”兴叹,为奔纵的文势作了准备;继之历述死里逃生经过,一句联属一句,一层紧跟一层,滔滔不绝,径赴纸面。最后一声“呜呼”以下,总览全节。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整节文字,词短句密,繁音促节,读之停顿不得,胸中荡然而生充畅之气。用语方面,稳重连用动词无一重复,第三节的“避”、“出”、“渡”、“入”等字,各有妙用。同述“死”,二十几字,蝉联而下,但无一相类,显出变化而又统一的特征。[4]
就全篇看,第一部分(1—3自然段)侧重记叙,第三部分(5—6自然段)以说明为主,第二部分则突出抒情。事实上三者往往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而三者结合的方式又不一样。有的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如第二自然段记叙“初至北营”“予羁縻不得还”及“被驱北往”三个阶段不同形式的斗争之后,接着写“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这两句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心情:既想以一死报国,又想以有生之年继续求救国之策。“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尤为复杂:有对含笑就义的“昔人”南霁云的缅怀,有对自己的策励,有中兴宋王朝的热望,也有为此而忍辱含垢的沉痛,并且说明了“隐忍以行”的原因。有时在叙事的前后,都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如第二部分开头的“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结尾的“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等,都直接抒发了百感交集的情思。而这种情思又是因追忆南奔途中“非人世所堪”的艰险遭遇引发出来的。中间记叙的种种面临死地的情景,是这种情思赖以产生的基础。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三自然段的“得间,奔真州,……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这几句,记叙的是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同时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该文句式多变,且用词准确多样。全篇以散行为主,适当运用了排比与对偶。如第二部分,除了开头结尾为散行句,中间连用了18个排比句,每句长短不一,有五字的,六字的,最长的22字,各句的结构也不相同,但每一句都勾勒出一幅场景,反映一番斗争,倾注作者一捧血泪,将“层见错出”的危恶境界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痛定思痛”时复杂而强烈的感情。第三自然段的“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革行露宿,日与北骑出没于长淮间”,其中第二、三两句为对偶,第四句虽属散行,但又当句成对,配上前面另一个三字句,后面一个长句,使句式错落有致,既适应了表达内容的需要,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篇中表行踪的动词,共用了约20个,其中有表离开某地的,如“去(京口)”;有表前往某地的,如“如(扬州)”,“(夜)趋(高邮)”;有表到达某地的,如“至(海陵)”,“来(三山)”;有表经由某处的,如“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有表现地理条件、交通工具特点的,如“渡(长江)”,“涉(鲸波)”。即是同一个“行”字,具体含义也有区别:有表“走一趟”之意的,如“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的“行”;有表“前往”之意的,如“予以资政殿学士行”的“行”;有表“航行”之意的,如“行城子河”的“行”。再如“出入(乱尸中)”、“(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等,不仅表明行踪,还反映了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作者一行为逃出险境的用心之苦。特别是“奔真州”的“奔”字,具有多种表意作用:表现了作者一行的行色匆遽,反映了情况的危急,而作者因逃出魔掌而产生的脱网之鱼的喜悦与担心元军追捕而不无惊弓之鸟的余悸,以及由这种忧喜交织而产生的忐忑不安的心情,也都可以从中领会得出。[2]
名家点评
明代进士韩雍《文山先生文集序》:至其自誓尽忠死节之言,未尝辍诸口,读之,使任流涕感奋,可以想见其为人。[1]
指南录后序作者简介1描写秋天优美句子大全
关于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
1、秋,劳绩的季候,金黄的季候--同春一样心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诱人。
2、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3、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4、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5、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
6、风清气爽,天气舒适宜人的秋天到来了,在这渐浓的秋意渲染、熏陶之中,一些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由黄变红,把秋天打扮得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成为人们秋季旅游的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
2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描写秋天的好句:
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 一轮杏**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3描写秋天的诗句(优美)1、秋风辞 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2、酬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3、九歌·湘夫人 作者:屈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译文: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4、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5、野望 唐代:王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译文: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4关于深秋的诗句关于深秋的诗句1、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酬刘柴桑>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秋风辞>5、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6、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赠庐司户>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8、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1、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秋日>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14、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1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19、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2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2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始安秋日>2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24、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2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2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2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2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晋·陶潜3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1、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3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33、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3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35、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36、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37、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3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9、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九辩>40、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4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八声甘州>42、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4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44、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45、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46、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47、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48、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49、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50、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5关于秋天的优美诗句大全叶落知秋
一叶知秋
金风玉露
蝉不知雪
一叶落知天下秋
春生秋杀
春兰秋菊
春蛙秋蝉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洞察秋毫
秋月春花
秋荼密网
望秋先零
秋毫之末
秋毫无犯
秋风扫落叶
西风落叶
西风残照
明察秋毫
落叶知秋
盈盈秋水
橙黄桔绿
临去秋波
秋毫不犯
秋收东藏
梧桐一叶落
春去秋来
春花秋实
暗送秋波
蒲柳之质
6秋天的优美句子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秋天来临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的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的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
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
一缕阳光,如水,清澈小径旁的枫。谁用军营早空的红霞,深秋晨曦的白云,织成这一片凝绯的轻绡。
纯洁的,枫的颜色,玲珑透明的心,倾听着,叶子与秋风酬唱,那一尘不染的明镜般赤子的心事,那行吟如歌的温婉的游子的思乡,诉说着,爱的赤诚。 严酷的,枫的颜色,领略岁月的磨砺,寒霜的敲击坚强如铁,饱经生命的惊涛骇浪,从容如磐,飞跃梢头那鲜红的高度。
霜染的两鬓,淀积着,生命的成熟。 温存的,枫的颜色,闪烁着惹眼的喜色,辉映着丽日眩目的阳光,用温暖的轻吻,感动每一片树皮,呼唤所有生命与远方的镀金田野,满山的火红果园,照亮着金色的秋天。
热烈的,枫的颜色,如团团燃烧的火焰,凝聚着激情,升腾着自信。期待着,从这份浪漫中追寻美好,憧憬着,在惊叹的目光中闪烁辉煌。
饱蘸枫的颜色,浓缩忠诚、坚韧、乐观与执著,满怀豪情去渲染生命的绚丽画卷。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了鸡蛋似的花絮。啊,不是稻田,是黄金的大海;不是棉田,是白银的世界。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虽说入秋已久,但今年盛夏酷暑那整天泡在臭汗中的滋味,那随手一摸,一手滚烫的感觉却刻骨铭心,似乎盛夏的余威还迟迟不退却。
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
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秋深,愈是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
秋天,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轻地哼着催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秋天,你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你比春天更富有绚丽的色彩。
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苹果,亮晶晶的是葡萄。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
7有关秋天的优美诗句大全1、秋风来了,带着刺骨的寒意,枯黄的叶在寒风中簌簌,四季在此时格外分明,一如不能自抑的情绪,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一泻到底,再也不会停止。
2、秋雨是温存的,斜斜的飞纷,没有春雨的缠绵、夏雨的粗暴以及冬雨的凄苦,行走在这样的季节,最容易使人安静,会在匆匆的步履之中思念着家,思念着亲人。3、秋,仿佛一夜之间来临,漫卷尘埃,飞扬阡陌,席卷心的城池。
4、秋天的气息,是悄无声息的较量,冷视炎夏猖狂的浮躁,击落嘶鸣的蝉沸,悲悯草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63353838丛里蟋蟀的欢欣,以低迷的姿态,立在夏的街角,等待卸了妆的狂欢冷场,以秋雨的洗礼开始另一场惊心的表白。5、相对于春的繁丽,夏的浮华,冬的死寂,秋是一位洞明世态炎凉,又还未至垂垂已老的中年伟男。
6、秋风,舞动高妙的指挥棒,时疾时徐,时轻时重,游刃有余地调和着这秋之声的大合唱!7、秋季与春季相比虽然气温比较相似,但是少了那种偶尔剌骨的寒意,更多的是有了一种能平息浮躁的温情与柔软。8、秋雨霏霏,让树叶瑟瑟发抖,那曾经给我们带来收获的树木,在风雨的摧残下,留下孤独的树枝。
9、或是晨光初照,或是山街夕辉,独坐秋天,高天、淡云、远山、近树、鸟鸣,幕天席地,一曲幽远的天籁交响在你的心底里升起。10、不要“悲落叶于劲秋”,抛开“自古逢秋悲寂寥”,呷一口香茗,披一袭宁静,走进秋天,感受那丝丝美好吧。
8描写秋天的优美语句秋雨打着她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 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 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 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
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 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 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 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 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 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 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 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 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 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 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 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 境。
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 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
清冷的月 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 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 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
柳树在路 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 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
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 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
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 也像蒙着一层烟雾。
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 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 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 的彩色,分外绚丽。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 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 平线升起。
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 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 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 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
接 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 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 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像橄榄 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 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 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 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 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 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9关于秋天落叶的优美诗句叶 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飖终自异,依阶拥夜虫,飘零似客心,绕树三两叶,今朝半树空 翻飞未肯下中庭初扫地,犹言惜故林 -------------------------------------------------------------------------------- 落叶 王建陈绿向参差 悄悄深夜语,初红已重叠 -------------------------------------------------------------------------------- 题落叶 司空曙霜景催危叶,悠悠寒月辉,得到洛阳宫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飒岸浮寒水随风偏可羡,邂逅暂相依 -------------------------------------------------------------------------------- 落叶送陈羽 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