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厉害的催眠曲是哪首?

世界上最厉害的催眠曲是哪首?,第1张

经过专业坚定,世界上最厉害的催眠曲叫做weightless,这首歌的影响力堪比世界十大禁曲,但是它的作用却完全相反,听了这首歌很容易入睡,因此它被称为世界上最放松的音乐,并且还有专业的科学团队曾做过测试。

Marconi Union有一首歌叫《weightless》,科学表明,听这首歌可以降低你65%的焦虑,可以降低心率,降低你的血压和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可以有效放松身心。

传闻这首歌在仔细聆听的时候,整个人会达到失重的状态,就好像人漂浮在空中一样舒适,由于比较放松所以很快就会入睡。医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个音乐可以让脑电波和心率变得同步,而且还能降低血压、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

在40多名自愿者的测试中,结果显示世界上最厉害的催眠曲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它的放松效果比莫扎特的音乐提高了11%,可以减少人65%的焦虑,这也正是很多人睡不着的原因,降低焦虑就能很轻松的睡着。

研究小组负责人称:“很多女性在听这首歌时都变得昏昏欲睡,因此尽量不要在开车的时候听。”Weightless的制作团队称,他们与声音治疗师共同合作,节奏,低音线条和和声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不过专业也同时表示,这首歌由于催眠效果太好,所以在有些场合是不适合放的,比如在开车的时候就最好不要听,否则可能会让人过于放松,从而导致自己似乎在开飞船,容易引发一些特殊的事故,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一、除了这首曲目外,还有哪些催眠曲呢?

1、哥德堡变奏曲

这首曲子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巴赫,由于乐曲飞船的温和,并且有智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就仿佛让人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腾一样,因此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能治疗失眠的曲子。

2、摇篮曲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听过这首曲子,它常被母亲用于哄宝宝睡觉用的,后来人们发现成年人听它也能很好的入睡,因为它能够营造温存、安宁的气氛,让人感觉自己就像在母体中一样充满了阳光。

3、佛经

曾有高僧说他们打坐的时候很容易犯困,而每当犯困的时候人就容易睡着,事实上打坐其实就是自我催眠,而佛经本身就带有很好的催眠效果,原因是音译的梵文虽然拗口,但是可以让人放松清净,即使听不懂也容易进入梦的世界。

二、除了催眠曲以外,纯音乐也可以帮助入睡。

1、古代音乐:在音乐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一些着名的摇篮曲,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最受欢迎的失眠症治疗方式,如“阳关桑迪”,“晚间”,“梅花” “等等,老音乐能够舒缓和平静心脏,让病人感到平静,安全和安全,并且缓慢入睡。 “

2、音乐专辑专辑:Solely For Soul,超过180分钟的音乐减压治疗,缓解压力,增强创造力和智慧,并改善失眠。

3、莫扎特音乐:与其他古典音乐相比,莫扎特的音乐治疗失眠最有效。它可以使血压和脉搏正常化,并减少神经紧张。但如果你不是他的音乐爱好者,你可以在睡觉前听其他舒缓的器乐。

4、器乐:班达利系列,岸上音乐的最佳波涛捶打海鸥的声音,它可以让你很放松。

爵士乐的起源、含义:

爵士乐成形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认的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

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并且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广的一个乐种,爵士乐实际就是美国的民间音乐。欧洲教堂音乐、美国黑人小提琴和班卓传统音乐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国黑人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间蓝调","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构成了早期的爵士乐。

从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成为那里白人的奴隶之后,他们被强迫劳动、受尽折磨。在田间、在劳动之余,黑奴 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这种音乐也渗透在一些宗教 歌曲中。由于蓝色在美国人民中,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也就统称之为Blues(蓝色)。中国音译之为"布鲁斯"。我们常常从美国音乐作品中发现带有Blues的曲名,如《蓝色狂想曲》、《蓝色的探戈》、《蓝色的爱情》等。

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是来自一种叫"拉格泰姆"的钢琴音乐。"拉格泰姆"是Ragtime这 个词的音译。词意是"参差不齐的拍子"。故又称为"散拍乐"。它也是从非洲民间音乐发 展而成。19世纪末,一个名叫司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1869-1917)的黑人钢琴手,创造了一种新风格的钢琴音乐:右手高音声部演奏切分音节奏很特别的主旋律或琶音。一般 4/4拍乐曲,一、三拍为强拍,二、四拍为弱拍,而他在高音声部每一拍半、 即三个八分音符时,就出现一次强音,而左手则是规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轻重音组成的节奏, 一、三拍为低音强拍,二、四拍为和弦、弱拍。这样左右手形成交错的节拍,使音乐带有 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由于这一创造,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有人说Jazz这个词,是从非洲土语Jaiza演变而来。这个词原意思是"加快击鼓";另一种说法是:早年新奥尔良有位乐手名叫Jasper,大家叫惯了,都叫他Jas,后来一传再传,就变 成了Jazz了;还有人说Jazz这个词是由Chaz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黑人爵士乐师多不识谱,演奏时只是凭着灵感,对所熟悉的曲调自由地进行变化。 所以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质。由于人数不多,三五个乐手经常在一起合作,时间久了,彼此之间也就自然地形成一种默契。

1923年冬天,纽约"皇宫乐队" 领班保罗·怀特曼找到作曲家格什温,说他想举办一次别出心裁的音乐会,其中有一个能让 听众大吃一惊的压轴节目,就是把爵士乐和交响乐揉合在一起,格什温是一位音乐革新者,他从1924年元月开始动笔,仅仅花了 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由于里面主要用的是"布鲁斯音阶"和小三度、纯五度、小六度 构成的七和弦,故将所作曲子取名为《布鲁斯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在我国译作《蓝色狂想曲》。这次演出大获成功。从此,爵士乐受到严肃音乐家及知识阶层的重现,许多作曲家也竟相效仿,创作了许多爵士风格的音乐作品,如美国的一些音乐剧,兴德米特的《舞蹈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黑色协奏曲》等,都运用了爵士音乐的素材和节奏。

爵士乐音乐的特点:

(1)从大音阶来讲,它的第三级(Mi)音和第七级(Si)音经常是降低一些(平时讲是降半音,实际上不到半音)。有时第五级(Sol)音也降半音。这些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由于有以上这些特点,按这种方法形成的音阶,人们称之为"布鲁斯音阶"。

(2)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颠倒;

(3)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

(4)从歌词、曲调结构上讲,布鲁斯多采用对称的、带音韵的两行词。第一句重复一遍。每段曲调12小节,每句4小节,从而形成:‖∶ A ∶‖+B三句的固式曲式结构

(5)和弦常用主和弦(Ⅰ)、属和弦(Ⅴ)和下属和弦。(Ⅳ),因此,和声听起来很和谐,而且朴素。

其他特点因素:

爵士乐的演唱利用无意义的“衬词”在即兴的规则下形成了风格独特爵士唱法。

爵士乐的切分节奏复杂多样,特别是跨小节的连续切分经常将原有的节奏整小节移位,造成一种飘忽不定的游移感。

原来的4/4拍节奏经改变后变成了3/16拍。

爵士乐的旋律经常采用布鲁斯音阶( 1 2 b3 3 4 5 6 b7 7 )来形成它的特点,有时还在布鲁斯音阶的基础上增加#4和其他一些变化音,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爵士乐的和声比流行音乐和声要复杂得多,它以七和弦为基础,并且大量的运用扩展音(如:9音、11音、13音)和替代和弦,有时还经常出现连续的下行纯五度副属和弦进行,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

即兴是爵士乐手(或歌手)必练的演奏(或演唱)技巧之一 。

爵士乐的一些变化分支:

早期爵士乐

早期的爵士乐(1900—1917)曲目有32小节、4乐句的AABA流行歌曲式的曲调;有4乐节、两个调的拉格泰姆曲调;还有12小结的器乐布鲁斯曲调。拉格泰姆乐曲的和声节奏倾向于比另两种更快的速度。布鲁斯乐曲的和声节奏最慢,但它的独奏旋律线的变音转调较多,起音不一,音高变化也不少。早期歌曲曲目中也有很多以“布鲁斯”作名称,而实际上是流行歌曲或别的什么同源形式。

早期爵士乐队的设置平均为8位乐师。在新奥尔良风格爵士乐队的固定形式上增加了两件乐器。有时添一支短号和一件节奏乐器,有时加一把小提琴为领奏。在演奏过程中,乐队的每个成员,不仅仅是独奏者,都要做即兴演奏。彼此之间自发的互相谦让与合作,只受和弦进行结构的限制,这种新的声音在20世纪初期任何听众以下就能辨认的出,它就是“爵士乐”。

自由爵士

自由爵士产生于60年代,这种全新的音乐刚一出现,就深受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乐迷的喜爱。

自由爵士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的发挥。自由爵士具有全新的节奏概念,节拍、对称性被统统打乱,同时,它也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谐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融合到了一起,采用了印度的西塔尔琴、塔布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警笛和大量的电子设备及打击乐器,因此,有些自由爵士乐队看上去就象一支非爵士的先锋派乐队。

摇摆乐

二十年代末,美国出现大萧条,爵士乐也随之流行于一些秘密酒店、酒吧、妓院等场所,致使出现了一些更适合跳舞的爵士乐队——摇摆乐大乐队。最早出现的摇摆乐队是Fletcher Henderson(费莱切·汉德森)的大乐队,但使摇摆乐真正确立乐坛的要算是1935年Benny Goodman(本尼·古德曼)大乐队的成功,直到1946年大乐队时代结束为止,摇摆乐一直是流行乐坛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摇摆乐不同于早期的爵士乐,在演奏过程中不太注重合奏,反而更加强调独奏。个人的即兴主要以旋律为基础,与以前的演奏相比,这更具有冒险性。

这时期许多爵士艺术家经常与一些欧洲经典乐艺术家一起交流、探讨、相互借鉴,所以在摇摆乐中你也可以听到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回响。

摇摆乐继承了早期爵士乐的一些传统,同时也开辟了个人表演的新领域,许多大乐队的乐手后来都成为爵士巨星。

Cool爵士

1950年,Miles Davis九人小组推出的专辑《The Birth of The Cool》,标志着Cool爵士的产

生。

Cool爵士选用的音调是轻柔的、淡雅的,音质柔和干爽。独奏中,带给你一种柔和舒缓、克制的感觉。其重奏部分微妙深奥,有时让你联想起欧州经典室内乐。Cool爵士虽然也揉进了Bop的音调、旋律与和声的优势,但是比Bop的即兴演奏更舒缓平滑,音色更加和谐,与Bop相比,Cool爵士乐经常突出体现一种松弛感,而没有Bop那么强的内在张力。

Cool爵士鼓手也更加安静,不干扰其他音色,总而言之,Cool爵士风格是节制的,“点到为止”,这正是为什么其乐迷称之为“Cool”的原因。

Fusion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Fusion音乐渐渐发展起来,它的最初定义实际上是一种融合了爵士乐即兴和摇滚乐节奏的音乐。然而随着流行音乐、节奏布鲁斯以及各种音乐形式在世界乐坛逐渐繁荣,Fusion音乐又将这些音乐风格加以借鉴,我们现在所熟悉的Fusion音乐,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冠有爵士乐名称的混合型音乐。

Regtime

Regtime(拉格泰姆)爵士乐融合了欧洲古典音乐和欧洲军乐的特点而产生的。他打乱了古典音乐中严格的节拍规律,有演奏者掌握节奏的迟缓。乐曲的进行通常是起奏延缓,随即强调音节,这种风格在当时的钢琴演奏中极为常见。Regtime爵士乐在二十世纪出的十五年中非常盛行,虽然这种风格对爵士乐的形式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但是因为 它缺乏Blues的感觉和没有即兴感觉,所以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爵士乐。

Bebop

“Bebop”一词源出自爵士音乐家在练声或哼唱器乐旋律时发出的毫无词义的音节(或无意义的狂喊乱叫)。比波普的乐句经常在末尾以一个很有特色的“长一短”音型突然结束,而这个节奏又常被哼唱成“里波普”或“比波普”。这个词初次出现在印刷品上是作为吉列斯匹6人乐队于1945年在纽约录制的唱片曲名–《咸花生Bebop》。

Bebop发展于摇摆时代次中音萨克斯手Lester Young和Don Byas钢琴手Art Tatum和Nat Cole, 小号手Roy Eldgridge, 巴锡伯爵的节奏乐器组,还有Charlie parker, Thelonious Monk, Dizzy Gillespie, miles Davis和Bud Powell。

Bebop音乐通常由3至6人组成的小型爵士乐队演奏。他们不用乐谱,这一点正是他们用来对抗摇摆乐使用改编乐谱的准则。演奏的程序是先把旋律完整地演奏一次(如果是12小节的布鲁斯则演奏两次),接下来是在节奏组(一般是钢琴、低音提琴和鼓)伴奏下的几段即兴独奏叠句,再重复第一叠句的旋律结束全曲。节奏组自始至终重复着全曲的和声音型(包括变化音型),以保持乐曲的结构。

不知不觉选修课已经结课。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

东西。不仅学习对音乐的欣赏,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修养也有所提高。

CLASSICAL

MUSIC

,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

"

古典

"

给人

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

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

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

,而称其为“严

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

靠近。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

serious

的第二条义项

是这样给出定义的:

(

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但我认

为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在它明亮而内涵深刻的音符中,能发

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

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

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什么是高雅音乐?正如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

高的启示,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

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著名作家郁风先生在欣赏优秀音乐时写道:

“进入音乐就如同走进另一个世界。它又不像梦境那么虚幻,那么不可控

制;它是实实在在的,有人在严格控制着的,有规律地在显示一意念、一

种情境。有时你似乎能随着它流淌到感觉所预期的境界,有时又会遇到意

外的震撼,只能跟随它激荡,使你全身的血液神经都和它溶化在一起。”

汉武帝时的《乐经》记载,音乐的本原乃由人心之“感于物而动,故

形于声”;认为“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能为知乐。是故,审声以知乐,审乐以知正,而治道备矣。”

我个人认为古典交响乐是很多音乐大师灵魂的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表

达,其中包含了很多艺术创作的成分,,多声部的,奇妙配器的交响乐确

实使人有一种享受。古典音乐就属于高雅音乐。不过我们对于这里所指的

“高雅”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有些朋友之所以认为古典音乐“高

雅”,是因为瞧见了台上指挥家们西服笔挺、冠冕堂皇的庄重模样;是因

为看到演奏这些音乐的乐团演奏家们整齐划一、一丝不苟的装束;是因为

注意到了音乐厅典雅华贵、祥和隆重的布置气氛;甚至连观众们都要衣冠

楚楚、注重礼节。其实,这些表面的“高雅”并不能体现出古典音乐的精

髓所在,音乐的高雅气质是从旋律中透出来的!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优雅

而曼妙的旋律、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些才是古典音乐“高雅”的根

源。其中我们可以听到属于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发自心灵最深处的呼唤和

最崇高的理想。表面的高雅其实只是长期以来西洋音乐发展中形成的定式

与惯例,虽然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一种“浮华”,但却又很难想象,一群衣

冠不整、装束各异、甚至蓬头垢面的演奏家、指挥家出现在观众面前,能

会员限时特惠最后一天,文档免下载券特权立即送

够演绎出好的效果。因为表面的堂皇正好可以烘托出西洋古典音乐中那独

特的严谨、庄重气质。其实当今的欧美古典乐坛也在力图

改变自己过于拘谨、

与大众较为疏远的形象,

著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那里人们

可以无拘无束的以悠然自得的方式欣赏古典音乐,不必拘泥服饰是否得体,

也不必正襟危坐,更可以随心所欲的鼓掌喝彩甚至一边野餐一边听音乐。

当今中国的教育界尤其喜欢把“古典音乐”称作“高雅音乐”,原因

很简单,老师们看不惯学生沉迷于对港台歌星的追捧,所以时常组织学生

去欣赏一些所谓的古典音乐会,美名曰“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让高

雅音乐进入校园”等等。

当然并不是说民乐就不高其次,一些媒体把古典音乐和“严肃音乐”

之间划上等号,我觉得更是一种极大的不妥。很多外行人对古典音乐的

一感觉就是“晦涩、

难懂”,

如果再不分青红皂白统统被冠以“严肃音乐”

的统称,恐怕今后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人将越来越少。虽然从某种角度来

看,一部分古典音乐的表达形式以及旋律主题确实是“极其严肃”的,但

同样应该看到大部分西洋古典音乐的主题是歌颂、是赞美,拥有美妙明快

的旋律以及无比欢畅的情怀。而且即使是某些主题严峻、思想深邃的古典

音乐,也往往想要传达出一种“严肃中的快乐”。譬如贝多芬著名的《欢

乐颂》、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和柴科夫斯基《第四交

响曲》的第四乐章,虽然这些作品都饱含着高尚而深沉的哲理,但最终无

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振奋之感。其实入门之后,听众们就会发现其实古

典音乐并不难懂,也并不只有严肃和深沉。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

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提到对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的看法,就不得不提起他们的历史。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古典音乐的的奠基人——亨德尔。即使你不认识

亨德尔,也绝对在圣诞节或万圣节听过庄严的《哈利路亚大合唱》。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

1750

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

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

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

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

乐!

很多人都认为肖邦是浪漫派的代表人,但孰不知贝多芬亦是浪漫派的

先锋。听过老贝《命运》、《田园》、《悲怆》等作品的人肯定会认为我

在说疯话,反驳我的意见,但我要说的是,如果你们听过《月光》或许就

不会那么快下定义了。从

18

世界开始到

19

世纪初,这一时期是音乐史上

所谓的“古典时期”,这时期的

3

为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恰

恰正是老贝总结了古典时期的精华,讲音乐带入另一阶段的“浪漫时期”,

他的音乐不像海顿或莫扎特大多是应贵族与宫廷的要求而作的,他摆脱了

对贵族的依赖,是第一位为自己、为情感创作音乐的作曲家,因此他的音

乐不再只是音乐,我们可以听到更多作曲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意念、景象

和情绪。这也是为何我只衷心于老贝的原因。在琴键上,一个个音符诉说

的是老贝那颗复杂多绪而热衷的心,只有通过指尖的传达成为我生命的信

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他像是一位挥舞着旗帜的领导

者,在音乐领域上拓展了许多的可能性。在音域和力度方面,他将音乐扩

展到极致;在旋律方面,他的旋律单纯但具有绝佳的情绪表现力;在和声

上,他所使用的和弦能由简单的手法创作出最震撼的效果;最后在情感的

表达上,他的音乐往往有最直接的表白,将痛苦、喜悦、惊恐、欢愉、悲

痛与幸福的情绪自由自在地呈现于音符中。

古典音乐并非西方国家的专利。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

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

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我想中国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意境,是用心来慢慢的体会的,不能一蹴而就。

西方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是震撼!

是快乐,

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能粗略辨别音乐的

好坏。

有人说中国古典音乐就像打太极拳,外国古典音乐就像做广播操

中国音乐讲究的是神韵,有内涵

外国音乐讲究的是节奏,有动力

其实,

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并不一定要用民族乐器来体现,

也并不是来了

一把二胡,

就成了中国风的。

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在于它的婉转、

沉静、

悠扬、

欲所还休。

对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的欣赏,就要对其历史有所了解。通过对其的欣赏,

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修养和内涵,更能净化心灵。

有人说:“古典音乐的没落已是现实”,而我持反对意见,从某种程

度上看,古典音乐确有一些没落之相。别人怎样就不提了,只针对我自己,

古典音乐蕴含了音乐家的历史、思想、情感,是每个不同时代的见证与人

们生活层面的体现。如果说要古典音乐没落,那人们的精神生活哪里来?

难道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那里来吗?虽然爵士乐,流行乐都是一个时代

的见证,但是古典音乐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61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20
下一篇2024-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