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鞠躬15度 30度 45度 90度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谢谢!

请问鞠躬15度 30度 45度 90度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谢谢!,第1张

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

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对日本人来说,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意思

鞠躬适用场合:

  鞠躬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场合。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表演者对观众等都可行鞠躬礼。

  领奖人上台领奖时,向授奖者及全体与会者鞠躬行礼。

  演员谢幕时,对观众的掌声常以鞠躬致谢。演讲者也用鞠躬来表示对听众的敬意。

  遇到客人或表示感谢或回礼时,或是遇到尊贵客人,这时可行鞠躬礼。

  鞠躬动作要领:

  行鞠躬礼时面对客人,并拢双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鞠躬时必须伸直腰、脚跟靠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目视对方。然后将伸直的腰背,由腰开始的上身向前弯曲。

  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动作可慢慢做,这样令人感觉很舒服。

  鞠躬的分类:

  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除了向对方说早安和您好等的打招呼之外,还是广泛地表示感谢或道歉等的'时候,普遍使用的一种礼仪。另外,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种。按照上身倾斜角度的不同可以将鞠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鞠躬礼仪类型

  一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15度左右,最一般的鞠躬角度。微微低头,身体上部向下弯约15度。常用于与熟人打招呼,与长辈或上级擦肩而过的时候。向对方表示感谢关照的时候,口头致谢固然重要,若再加上点头鞠躬,更能体现您的诚意。

  二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30度左右,商业上的往来中普遍使用的鞠躬方式。身体上部向下弯约30度。尤其是进出会客室、会议室和向客人打招呼时,常用来表示敬意。

  三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45度左右,表示向对方深度敬礼和道歉,常用于中国传统的婚礼、追悼会等正式仪式,服务场合中很少使用。

  三种行礼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服务人员最好使用一度鞠躬;在参加重要活动、接待重要来宾时可以选择使用二度鞠躬;三度鞠躬在服务工作中较少使用。

看鞠躬的躬字就能明白,“躬”字是“身”加“弓”,分析字面意思就是身子弯下来,那身子弯下来不就是“鞠躬”吗!那要是腿弯下来那就是“跪”了,所以只能是弯腰,还有就是弯腰才显得尊重别人,矮人一截才显得对方高大。

结婚鞠躬讲究态度端正,不可嬉皮笑脸,要让收礼者感受到自己的诚意。鞠躬时还需要使用正确的姿势,双腿并拢,自然弯腰,身体不能左右摇晃或者倾斜。鞠躬时的弯腰度数要合适,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度数弯腰。

1、态度端正

结婚鞠躬首先需要态度较为端正,需要双眼注视对方,不能够嬉皮笑脸或者随便弯腰,态度过于随意难以体现对于宾客的尊重。鞠躬时需要让受礼人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2、姿势正确

婚礼上鞠躬姿势需要正确,应该双腿并拢,身体自然弯腰,并且保持端正的姿势,不要左右摇晃或者倾斜。鞠躬时不能吃东西或者吸烟,视线要随着鞠躬的动作向下移,不能翻着眼睛看人。

3、弯腰度数合适

结婚鞠躬讲究合适的弯腰度数,给参加婚礼的来宾鞠躬时,只需将腰微弯,鞠躬15度左右即可。给亲人或者领导鞠躬时,可以弯腰45度,能够体现对他们的尊重。给父母鞠躬建议弯腰90度,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职场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是职场生存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职场礼仪包罗万象、分支繁多、细节慢慢。单拿鞠躬来说,就有很多注意事项。那么,职场鞠躬礼仪有哪些呢下面我来告诉大家吧!

 职场鞠躬礼仪有哪些

 一度鞠躬

 上身倾斜角度约为15度左右,最一般的鞠躬角度。微微低头,身体上部向下弯约15度。常用于与熟人打招呼,与长辈或上级擦肩而过的时候。向对方表示感谢关照的时候,口头致谢固然重要,若再加上“点头”鞠躬,更能体现您的诚意。

 二度鞠躬

 上身倾斜角度约为30度左右,商业上的往来中普遍使用的鞠躬方式。身体上部向下弯约30度。尤其是进出会客室、会议室和向客人打招呼时,常用来表示敬意。

 三鞠躬

 三鞠躬的基本动作规范如下:

 (1)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身体肃立,目视受礼者。

 (2)男士的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

 (3)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 ,然后恢复原样,如此三次。

 其他要点

 1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慢慢抬头直腰。

 2行礼时要注目,不可斜视,受礼者同样,礼毕抬起身时,双目有礼貌的注视对方。

 3施礼时,目光不得斜视和环顾,不得嘻嘻哈哈,口里不得叼烟卷或吃东西,动作不能过快,要稳重、端庄,并带有对对方的崇敬感情。通常,受礼者应以与施礼者的上体前倾度大致相同的鞠躬还礼;但是,上级或长者还礼时,不必以鞠躬还礼,可以欠身点头或握手答礼。

 4 鞠躬时应做到文明,鞠躬的同时要问好,声音要热情,亲切。

 515度一般是运用在一般的应酬场合,如问候时,介绍,握手,让座等都可以用15度鞠躬礼。

 645度一般是下级给上级,学生给老师,晚辈给前辈,服务人员给来宾表示的敬意。

 790度属于最高的礼节。这个得慎重分场合人物来定论。

 各种场合的鞠躬礼规范

 遇见客人

 在公司内遇到贵宾:行15度鞠躬礼。

 在贵宾经过你的工作岗位时:问候、行欠身礼。

 领导陪同贵宾到你工作岗位检查工作时:起立、问候、行15度鞠躬礼。

 在电梯门口和电梯内遇见贵宾:问候、行15度鞠躬礼。

 行走时遇到客人问讯时:停下、行15度鞠躬礼、回答。

 遇见同事和领导

 每天与同事第一次见面:问候、行欠身礼。

 与久未见面的同事相遇:问候、行15度鞠躬礼。

 与经常见面的同事相遇:行欠身礼。

 到领导办公室请示汇报工作:敲门、听到回应之后进门、行30度鞠躬礼。

 在公司内遇到高层领导:问候、行15度鞠躬礼。

 会议

 主持人或领导上台讲话前,向与会者行30度鞠躬礼。

 主持人或领导讲完话,向与会者行30度鞠躬礼,与会者鼓掌回礼。

 会议迟到者必须向主持人行15度鞠躬礼表示歉意。会议途中离开者必须向主持人行15度鞠躬礼示意离开。

 迎送客人

 迎接客人(公司大门口、电梯门口、机场)时:问候、行30度鞠躬礼。

 自我介绍或交换名片时:行30度鞠躬礼并双手递上名片。

 在会客室迎接客人时:起立问候,行30度鞠躬礼,待客人入座后再就坐。

 请客人用茶时:行欠身礼。

 欢送客人时:说“再见”或“欢迎下次再来”,同时行30度鞠躬礼。目送客人离开后再返回。

 其它方面

 在接受对方帮助表示感谢时,行30度鞠躬礼,并说“谢谢!”。

 给对方造成不便或让对方久等时,行30度鞠躬礼,并说:“对不起!”。

 向他人表示慰问或请求他人帮助时,行30度鞠躬礼。

 特殊岗位人员礼仪要求

 前台**接待客人时:当客人到达前台2—3米处,前台**应起立行30度鞠躬礼、微笑问候。

 楼层**接待客人:当客人出电梯口时,楼层**应起立候、行30度鞠躬礼,必要时为客人引路、开门。

 送茶水时,双手托盘在客人的右侧上茶后,后退一步行15度鞠躬礼,转身离开。

 关于鞠躬礼仪

 鞠躬-动作要领:

 行鞠躬礼时面对客人,并拢双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鞠躬时必须伸直腰、脚跟靠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目视对方。然后将伸直的腰背,由腰开始的上身向前弯曲。

 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动作可慢慢做,这样令人感觉很舒服。

 几种错误的鞠躬方式:

 只弯头的鞠躬。

 不看对方的鞠躬。

 头部左右晃动的鞠躬。

 双腿没有并齐的鞠躬。

 驼背式的鞠躬。

 可以看到后背的鞠躬。

 鞠躬-适用场合:

 鞠躬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场合。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表演者对观众等都可行鞠躬礼。

 领奖人上台领奖时,向授奖者及全体与会者鞠躬行礼。

 演员谢幕时,对观众的掌声常以鞠躬致谢。演讲者也用鞠躬来表示对听众的敬意。

 遇到客人或表示感谢或回礼时,或是遇到尊贵客人,这时可行鞠躬礼。

 正确行鞠躬礼,还要认真把握:

 1两脚并拢,不要太过分开。

 2头部端正,腰背自然弯下。

 3目光面对受礼人,不要在行礼时左顾右盼。

 4男女有别,男士手放身体两侧,手掌微微贴住裤管外侧;女士则应双手握于体前。

 5要脱帽行礼。

 此外,太快把头低下或抬起,不算是正确的鞠躬方式;点头哈腰,频繁低下或抬起,也决不正确,鞠躬应缓慢进行。

 鞠躬礼还有三项礼仪要求:

 1别人向你鞠躬,应还以鞠躬礼。若不以鞠躬礼相还,很不礼貌。没有还礼等于不能礼尚往来,别人可能误解你,以为你自恃清高,还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2双方相拜,其中地位较低的人、年纪较轻的人先行鞠躬礼。

 3双方相拜,地位较低的人鞠躬相对深一些。

 礼仪精髓:

 正确行使鞠躬礼,会被别人接受、理解,产生正面影响,你会被认为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

 面试礼仪要鞠躬吗

 一般不用,显得太做作,正常打招呼就好

 ①对方先坐 然后你再坐下就好

 ②回答问题 语速要慢 条理要清晰

 ③使用称呼 最好用“您”(这也看你的职级,要是初出茅庐那就用您,要是有一些年经验,认识专员面试你的`的话 等同词“你”也可以)

 面试中的基本礼仪

 1.注意面试时的言行举止

 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姿态,可能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会让你失去一个极好的就业机会,不妨让自己态度端正些,说话谦和、大方,尊重用人单位的面试人员,并且要面带笑容,精神饱满。你留下的最佳印象应该是令人愉快和兴致勃勃的,因为你决不会有重演一次的机会。

 提示:你一走进办公室,就应直视面试人的眼睛,挺直腰板坐在椅子上。尽量与面试人保持面对面、视线相接的姿势。不要显得坐立不安,不要拉扯头发或摆动双腿,或者随意做出任何有损于形象的举止。

 2.合理选择座位

 面试既可能在专用会客室或会议室,也可能在主试人的办公室举行。在进入面试室后,遵照主试人的指示坐到相应座位上,如果主试人不指定座位,可选择主试人对面的座位,或询问主试人后坐到适宜的位置。坐的位置既不要离主试人过远,产生距离感,也不要过近,和主试人共用一张办公桌,探视主试人办公桌上的文件或面试资料。在选择座位时,应落落大方,必要时征求主试人的同意。

 3.保持自我本色

 清晰简洁地介绍自我,准确地回答问题,然后坦诚自身的缺点而不是回避。相比较而言,面试人员更愿意接受一个敢于正视自身缺点的人,而不是想尽办法伪装的人。无论是在面试还是笔试中,比较聪明的做法不是向面试人员表现独树一帜或冷僻的观点,而是尽量挑选易于表达的,自己最熟悉、最驾轻就熟的事物来阐述,这样表达起来会比较流利,清晰有条理,也是最讨巧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自然是锦上添花。

 4.多使用礼貌用语

 多使用“您好”、“请您关照”、“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5.自我介绍

 你要有重点地进行自我推销。如果你在面试前认真做过功课,你必然已彻底地认识自己:我最大的长处、特色是什么?哪些是我过去做得最好的事情?我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术、知识?然后巧妙地在自己的特色与所应征的工作之间找到着力点、相关性,并将其突显出来。比如采用故事的形式,讲一个自己的故事,让对方了解你的性格、脾性,最后再说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你自己,自然会给人留下不一样的印象。

 (1)自我评价要客观公正。诚实是做人之本,面试时切忌不切实际地胡乱夸口,号称自己具有本不具有的能力。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速,确保对方能不费力气地听懂你在说什么。说话也要有条理,有逻辑性,让人明白你的意思,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

 (2)注意时间的把握。尽量用简明的语言来描述你自己,切忌长篇大论。说话的语调也不可太单一,比如都用平缓的语气,这样突不出重点。在碰到要重点说明的内容时稍加重音强调,这样更容易让人了解你要说的重点,不会那么茫然。

 6.回答问题的礼仪

 面试时切忌冲动,急匆匆的。如果每次考官刚说完问题或是问题都还没有问完,你就迫不及待地回答,搞得跟抢答似的,会显得不够稳重。记住,没有人会跟你抢,你要在稍加考虑之后,再作出回答。这样会比较好,让人觉得你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这个回答是比较成熟的。当然,如果每个问题都要想很久,想了又想,又会让人觉得你是不是对这个问题不太熟悉,回答不上来,或者是显得过分谨慎,畏首畏尾。通常情况下,你可以在考官问完问题之后,稍微思考几秒钟,脑子里有个大概的轮廓,然后开始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嘴巴要动,脑子也要动,边回答边考虑下句要说什么。

常见的三种鞠躬礼仪

一、三鞠躬:

三鞠躬的基本动作规范如下: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身体肃立,目视受礼者;男士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度,然后恢复原样,如此三次。

二、深鞠躬:

其基本动作同于三鞠躬,区别就在于深鞠躬一般只要鞠躬一次即可,但要求弯腰幅度一定要达到90°,以示敬意。

三、社交、商务鞠躬礼:

行礼时,立正站好,保持身体端正;面向受礼者,距离为两三步远;以腰部为轴,整个肩部向前倾15°以上,同时问候“您好”、“早上好”、“欢迎光临”等等。

鞠躬礼仪动作要领

鞠躬前以基本服务站姿为基础,面对客人,并拢双脚,男士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性右手压左手放在身体前面,面带微笑,神态自然。鞠躬时要挺胸、抬头、收腹,自腰以上向前倾。鞠躬时上身抬起的速度要比下弯时稍慢一些。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

我们可以将鞠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15度左右,表示致意,用于一般性问候。二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45度左右,表示向对方敬礼,常用于重要活动、重要场合中的问候礼节。三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90度左右,表示向对方深度敬礼和道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3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