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聊斋志异>> 中<<窦氏>>的白话文

急求<<聊斋志异>> 中<<窦氏>>的白话文,第1张

其故事梗概大致可分为四段。

晋阳郊野农家窦氏有女,年方二八,柔姿玉质、端妙无比。晋阳世家子南三复避雨偶入窦舍,遂生爱慕之心。自是南窥隙即入窦舍,向窦女表白真心:“倘获怜眷,定不他娶。”窦女始则“不甚避忌”,复而“低鬟微笑”。南进而“指矢天日,以坚永约”,才得到窦女私诺缱绻,遂成桑间濮上牧歌式的自由爱情。

窦女身怀有孕。南三复“转念农家岂堪匹耦?”即绝情于窦氏,并与门户相当的大家女订婚。窦女临蓐,数托人向南摧婚,南推拒不见。窦女产子,父怒加鞭笞。窦女唯坚申“南要我”,抱子夜亡、至南府门首。南闭门不纳。“女倚户悲咽,五更始不闻。质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

南三复与大家女成婚。新妇尝梦女披发抱子,血泪阑干;新妇涕 悲愤,惭于自己夺他人床第,自缢后园。大家翁媪前来省女,始知南三复已将惨死之窦女遗尸从坟冢盗出,移入寝室,终日相守,如晤生者。贵家上诉官宰,南三复以盗尸论死。幸以金帛赂官,得免。

南三复隐恶难自赎,精神癫狂,鳏居数年。后值社会动荡,第二次盗窦女坟冢。及移尸入室,始知昏乱中错掘姚孝廉新葬女,再次以盗尸论死。

《窦氏》全篇前两段写南三复阶级观念、等级偏见造成的大恶,后两段写南三复人性复归、自然需要赎罪的大善,其中笼罩着似梦似幻的、精神变态的、神智错乱的人所感受到的恍惚迷离气氛以及神鬼迷雾。拨开这些迷雾,它事实上写这样一个大悲剧:

第一段是写建立在自然关系上的爱情。这一段蒲松龄着力表现窦女的天然丽质与自然情窦。她是大自然之子,白洁无瑕而不谙世事,始则她为不速之客进酒烹雏,衣着露其半体;进而渐稔,则奔走其前。明眸睨之,则低鬟巧笑,捉臂狎之,则半推半就。而南三复正是动真心于这种自然美,自然关系而不能自已。“系念綦切,相与留连”直至“指矢天日,以坚久约”。这种自然的不附加任何世俗条件的异性受是“人的需要”和“自然本质”。马克思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19页)因此,爱情和两性关系的自然程度就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测量仪”,所以无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的自然本质时,总是借助于自由爱情来显现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如奴隶社会的掠夺婚、封建社会的买卖婚、资本主义的娼妓制度都是非自然的、反人性的文明程度低下的婚姻形式,即两性关系的异化形式。人性复归就是建立人与人的自然关系。马克思说,人的行为“只有当它是自然的需要,自然的行为时,才具有文明的性质。”《聊斋》中作为自然美和自然关系的载体,准是一些生长于社会世俗关系和礼法之外的山村少女,如婴宁、青凤、花姑子等,而写一些世家子弃厌世俗的非人性的关系追慕自然的人性时,总是写他们对这些天真烂漫、憨态可掬的少女自然美的倾心和追求,如王子服、耿去病、安幼舆等。《窦氏》第一段集中描写了窦女和南三复的自然关系。

第二段写作为阶级的人社会的人,总是不会把对事物的感性关系(包括美感、爱情)停留在不涉功利的自然态度上,停留在感情需要上,他作出的理性判断总是阶级的功利的判断,亦就是对人性的否定。表现在两性关系上,总是以社会的权力财产地位作为择偶的尺度,这种被私有观念异化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63页)这样就抛弃了人性而成为势利的奴隶。南三复作为世家子“转念农家岂堪匹耦”,即是阶级观念的抬头,于是他背弃自己的真心,“姑假其词以因循之,会媒来为议婚于大家,初尚踌躇,既闻貌美财丰,志遂决。”恩格斯说:“(在阶级社会中,两性关系)财产——这是天然的,冷酷无情的准则,它和人类应有的合乎人性的精神准则症状相对立……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物的奴隶,人们的关系被彻底歪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63页)这一段十分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南三复的精神异化,抛弃自己的爱情而与财产、地位、等级的化身的大家闺秀相结合的过程。而窦女所代表的自然人性与天真纯洁不仅不能为阶级社会中的统治阶级所容忍,而且也不能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即贞节观念所容忍。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同时也就是被统治阶级的行为的伦理准则,所以窦女不仅不能见纳于南三复,在她失贞以后也不能见纳于他的父亲的封建伦理观念,她被夫抛弃,被父谤辱。窦女无罪反而被罪恶社会认为是罪人,为天地所不容而自戚,使我们惊异的是窦女含悲酸嘶于南府门首,她既没有象同类作品中的主人翁那样,如秦香莲去诉诸官家、求助于清官,也没有象孽海花那样去打神告庙、乞求于神鬼。她是把南三复当作死亡的灵魂来哭泣的。南三复的门首在她看来是一个坟冢,她的坐化等于殉情,等于殉了她自己的童贞的初心。

第三段写窦女之死造成的人性复归。首先是大家女。这个名门闺秀虽然“莶妆丰盛”、而闱帐之中并无欢乐,“终日未曾睹欢容,枕席之间,时复有涕泪。”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和剥夺他人爱情的结合,良知逼她自缢。马克思说,按照财产等级结合的婚姻“谈不到个人的性爱”,性爱在这种关系中“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2页)这种婚姻的缔结不过是“财产的交易”,妇女总是牺牲者。表现在这一大家女身上,她以死亡抗议这种非人性的关系。南三复虽然达到门当户对的目的,“新人亦娟好”,但自然爱情的对象性选择不是任何一个妇女可以互相取代的。这种爱情的失落感使他能超越这种现实追寻他失去的真心和爱情,他对窦女的背叛实际是对自我的背叛,他把窦女尸体移入寝室说明他所进行的自我反思。这是他感情需要的狂热性造成他精神变态和错乱导致的反常行为。他对晤窦女遗体,虽然是无声的沉默,事实上等于号啕,这等于南三复人性的复归、良心的赎罪。

第四段写世俗的法规是违背人性的。法规和死亡的威胁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服一个人执着的感情和自然的要求,并不能扼制一个人性觉悟的人的勇敢行为。第一次盗尸南三复被判处死刑,但是,并末能制止他第二次盗尸。第二次盗尸显然比第一次盗尸更隐蔽,他的行为隐藏在社会动荡、各种荒唐的谣言和神鬼妄说的氛围下面,而这种隐诡性神秘性是精神变态的人行为的特征。他忙中出错也是一种必然,他被再判死刑也是一种必然。使我们惊讶的是他没有再要求社会宽恕。这个故事虽短,它的主题竞同长篇巨制的《红楼梦》一样:“欠泪的、泪已尽,欠命的、命已还”,由于社会异化而导致人性毁灭,矛盾的诸方面,同归于尽:“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近代中外思想家、作家多次表述的人类社会自身的大悲剧。

从这个短篇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窦氏》所描绘的是具有近代意识的爱情冲突。爱情是古老的,然而它的时代特征是鲜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两性关系带有很大的兽性,而只有近代才出现了真正属人的爱情。这是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解放,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理性觉悟。因此,属人的人性,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恩格斯说:“(近代的)今天的性爱,是与单纯的性欲、是与古代的恋爱之神在本质上不同的。第一,它是以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另一方面,妇女是与男子处在平等的地位……第二,性爱达到了这样猛烈性与持久性的程度……双方仅仅为了互相占有起见、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为孤注……。最后,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发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是不是由于互爱。”(《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73页)我们从窦女与南三复对爱情的专注性、猛烈性和互以生命为代价的行为,对大家女对“不是由于互爱”的婚姻便以死抗拒的行为,可以反证出明清之际我国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文明的水平,对学术界争论的明清之际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明确的肯定的回答。

第二,《窦氏》通过文学的形式集中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异化史,宣传人本主义对异化的抗议。人本主义是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题。人本主义肯定人具有先天的纯真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是与阶级性相对立的,即与建立在阶级观念和私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它反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观念和神权,推动民主、自由、情爱的新信仰,新道德,新人生。彼得拉克、薄迦丘、蒙田、莎士比亚都是著名的人本主义作家。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嘉图从经济角度论证了人性异化的原因,他指出由于私有财产和劳动分工导致了人的精神异化,在阶级社会中,“一方面是财富的增加,一方面是人性的毁灭”,即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矛盾。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都从哲学角度论证过人的异化,费尔巴哈甚至把人本主义作为自己哲学基石。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指出:“为了个人发财致富而进行的斗争……损害了人的本性最美好最高尚的素质,同时又在培植着和鼓励着一切卑鄙的感情和贪欲”(《欧文选集》下卷第15页)。我们从《窦氏》中可以看到阶级社会中财产、权力、地位、等级观念如何毁灭了人心中最美好的东西,从而鼓励着人最卑鄙、自私、冷酷和贪欲的生动画面。同西方十七世纪一样,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哲学——文学中,同样地呼号着“天理”、“良知”和“人心”、“人性”的复归,这是理学后期和市民文学的主调。

第三,《窦氏》的价值不仅如此,它的深刻性,在于提示出经济关系不发生彻底变革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的出路是矛盾的诸方面同归于尽。因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社会关系发生变革才能改变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费尔巴哈和以往的人本主义都是不科学的,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即生产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从而提出了与以往的“人本主义”内涵完全不同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指出只有扬弃私有制,人的本性才能真正地得到解放:“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因此,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本主义、但是它是虚伪的,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的口号。《窦氏》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人本主义,它已经看出了这个社会必将同归于尽的必然性,而不可能指出其出路。它没有象《秦香连》、《孽海花》那样给社会加添一点虚幻的光明和希望,这正是蒲松龄的高明所在。

第四,《聊斋》中创造了大量的痴子、情种,这些人物都具有一颗赤诚和灼热的心灵,当他们由纯洁到污浊、从污浊到纯洁,大都经历了一个心灵的正——反——合的过程,他们被自我反思折磨到精神变态失常,“变态”之后——实质是超越了自我异化——他们便不顾世俗观念的支配只按照自己本心的需要而行动:“行其心所不能自已者而已。”(《聊斋·孝子》异史氏曰)如《连城》中的乔生为情人鹰割肉,《青凤》中的耿去病为情人和鬼孤斗争,《窦氏》中的南三复数次盗尸,都在热情上达到了痴狂的程度。这些痴子、疯子在世俗的、疲惫的、失去童心的人看来是变态人物,然而他们则体现着真正的人的光辉。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过锹德罗的名著《拉摩的侄儿》,指出这本书中主人翁的变态意识与法国革命前的时代他周围的那个社会极大的变态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17页)。蒲松龄惯于用变态的主人翁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于是主人翁一但精神因压抑或挫折变态(如《窦氏》中的后两段),其描述也就充满空幻错乱感,人鬼、时空、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阴间相互交叉、真实与虚妄、事实与谎言很难分别,死人与活人在眼中互相重叠,往事与今事在心中互相纠缠……这种描述自身充满悲剧气氛,这是蒲松龄独特的写作特点,它是与其悲剧内容完全吻合的艺术形式,十分接近于现代西方的现代主义与超现代主义——这种形式完全适合对整个社会悲剧的描写。即丧失人性的社会生活所必然形成的艺术形式(或者说艺术形式的近代性)。

《聊斋志异》中的婴宁有哪些特点,为何蒲松龄对她极为喜欢?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要先看看婴宁到底有哪些特点。

在聊斋书中,蒲松龄确实没有掩盖过自己对婴宁的喜爱,婴宁也并不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有着不幸的经历,可自己的结局还是相对不错的。

婴宁是一个既幸运又不幸的人,她确实是相当矛盾的,可能在婴宁的身上,也能看到蒲松龄对于封建女性矛盾的价值观念

狐仙之女

婴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天真,从王子服第一次遇到他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像王子服主动对她表达爱意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自己不习惯和陌生人一起睡觉,甚至别人一问她到底刚才说了什么,她居然就没有掩饰直接把这个意思给说出来了,搞得王子服也是相当尴尬。

王子服就曾表示她是比较傻的,可婴宁并非是傻子,她只是对很多事情还不是非常明白,于是就有这些看起来比较奇怪的反应。

这种懵懂无知,思想没有任何染污的少女,是最为纯洁天真的。

此外,婴宁也是一个美丽,自然的女子。

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有关,婴宁并非是正常的女子,是人与狐的后代,自小又是由鬼母抚养长大,她没有受到传统家庭的教育,自己也就不会像很多女子一样,很早就受到礼教的束缚。

婴宁也就能活得非常潇洒,她非常喜欢鲜花,在她生活的环境里面从来都不缺少鲜花,她甚至都会愿意为了鲜花卖掉自己的首饰。

花是婴宁生活里面的一大乐趣,也是最能代表婴宁的事物,花是自然中美好的结晶,自然又美丽,这正好和婴宁的性格非常相似。

当然,婴宁最大的特点,还是她反对传统礼教。

婴宁也非常爱笑,自己从来都不掩饰这个特点,传统礼教对于女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于笑容,女子不能随意就笑,也不能不分场合就笑。

可婴宁并不在乎这些规矩,她就是想笑就笑。

对于男女情爱方面,女子也是非常保守谨慎的,而婴宁则完全不在乎这些束缚,因为她表现出来的这些,看起来是比较傻,实际上婴宁相当聪明。

像她当着鬼母的面就谈到王子服对自己表白,实际上她知道鬼母是听不见的,只是故意要戏弄王子服。当她随性的举动,惹来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惦记后,她又能巧妙设计,狠狠坑了那人一把。

此外,婴宁还是一个非常注重情义的人,她清楚自己的身世,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个事情,她也尽全力想要报答对自己有恩情的人

她也真心喜欢王子服一家,甚至愿意为了他们家做出极大的牺牲,比如她可以为此不再去憨笑。

封建礼教的枷锁

婴宁身上实在有些太多美好的特点了,蒲松龄对她的态度也是有些矛盾的,因为婴宁这样的生活没能一直维持下去,她终究还是要走到世俗的家庭里面,自己也要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

可作者又不希望她完全被礼教扼杀,就只有减少对她后来转变的描写,尽量让她能维持原来的形象。

这种事情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现实里面像婴宁这样的女子,终究还是要被礼教给扼杀掉。偏偏作者是真心不愿意让她变成这样。

蒲松龄理想中的女子,一定要有这种对于礼教的反抗意识。蒲松龄自己,做了一辈子老秀才,临时之时才被赏了个贡生,他也是这种制度的受害者,他自然是不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也受到这样的待遇。

在婴宁的身上,也集中了女性们绝大多数的美好品质,不单单是古代的人们,即便是现代的人们,很多人也非常希望能遇到婴宁这样的女子。

她这种天真活泼的女孩,倒是非常适合生活在现代社会,这样她的个性才不会被完全扼杀。

婴宁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非常符合蒲松龄的三观,他能一路坚持到最后,创作出聊斋这部伟大的作品,就是靠着自己能坚强对待残酷现实的意识。

小结

婴宁其实是非常苦命的女子,自己一直以来都像一个无根基的浮萍一样,可她能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生活,拿着笑容掩饰自己的不幸,可她还是能坚强地生活下去。

像她这样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蒲松龄自己的化身,因此蒲松龄肯定会非常喜欢她的。

可遗憾的是,她终究还是要回归到那个环境里面,无法真正脱离社会。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真心爱自己的人,这才能又过上幸福的生活,要是生活在现在,婴宁这样的奇女子肯定能过得更好一些,这也能看出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摧残有多么严重。

《聊斋志异之江城》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江城》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临江高蕃,少慧,仪容秀美,十四岁入邑庠。富室争女之,生选择良苛,屡梗父命。父仲鸿年六十,止此子,宠惜之,不忍少拂。

 东村有樊翁者,授童蒙于市肆,携家僦生屋。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后翁徙去,积四五年,不复闻问。一日,生于隘巷中,见一女郎,艳美绝俗,从以小鬟仅六七岁,不敢倾顾但斜睨之。女停睇若欲有言,细视之江城也。顿大惊喜。各无所言,相视呆立,移时始别,两情恋恋。生故以红巾遗地而去,小鬟拾之,喜以授女。女入袖中,易以己巾,伪谓鬟曰:“高秀才非他人,勿得讳其遗物,可追还之。”小鬟果追付生,生得巾大喜。归见母,请与论婚。母曰:“家无半间屋,南北流寓,何足匹偶”生曰:“我自欲之,固当无悔。”母不能决,以商仲鸿,鸿执不可。生闻之闷闷,嗌不容粒。母忧之,谓高曰:“樊氏虽贫,亦非狙侩无赖者比。我请过其家,倘其女可偶,当亦无害。”高曰:“诺。”母托烧香黑帝祠,诣之。见女明眸秀齿,居然娟好,心大爱悦。遂以金帛厚赠之,实告以意。樊媪谦抑而后受盟。归述其情,生始解颜为笑。

 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相得甚欢。而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于耳。生以爱故,悉含忍之。翁媪闻之,心弗善也,潜责其子。为女所闻,大恚,诟骂弥加。生稍稍反其恶声,女益怒,挞逐出户,阖其扉。生嚁嚁门外,不敢叩关,抱膝宿檐下。女从此视若仇。其初,长跪犹可以解,渐至屈膝无灵,而丈夫益苦矣。翁姑薄让之,女抵牾不可言状。翁姑忿怒,逼令大归。

 樊惭惧,浼交好者请于仲鸿,仲鸿不许。年余,生出遇岳,岳邀归其家,谢罪不遑。妆女出见,夫妇相看,不觉恻楚。樊乃沽酒款婿,酬劝甚殷。日暮坚止留宿,扫别榻,使夫妇并寝。既曙辞归,不敢以情告父母,掩饰弥缝。自此三五日,暂一寄岳家宿,而父母不知也。樊一日自诣仲鸿。初不见,迫而后见之。樊膝行而请,高不承,诿诸其子。樊曰:“婿昨夜宿仆家,不闻有异言。”高惊问:“何时寄宿”樊具以告。高赧谢曰:“我固不知。彼爱之,我独何仇乎”樊既去,高呼子而骂,生但俯首,不少出气。言间,樊已送女至。高曰:“我不能为儿女任过,不如各立门户,即烦主析爨之盟。”樊劝之,不听。遂别院居之,遣一婢给役焉。

 月余,颇相安,翁妪窃慰。未几女渐肆,生面上时有指爪痕,父母明知之,亦忍不置问。一日生不堪挞楚,奔避父所,芒芒然如鸟雀之被鹯殴者。翁媪方怪问,女已横梃追入,竟即翁侧捉而棰之。翁姑涕噪,略不顾赡,挞至数十,始悻悻以去。高逐子曰:“我惟避嚣,故析尔。尔固乐此,又焉逃乎”

 生被逐,徙倚无所归。母恐其折挫行死,今独居而给之食。又召樊来,使教其女。樊入室,开谕万端,女终不听,反以恶言相苦。樊拂衣去,誓相绝。无何樊翁愤生病,与妪相继死。女恨之,亦不临吊,惟日隔壁噪骂,故使翁姑闻。高悉置不知。

 生自独居,若离汤火,但觉凄寂。暗以金啖媒媪李氏,纳妓斋中,往来皆以夜。久之,女微闻之,诣斋嫚骂。生力白其诬,矢以天日,女始归。自此日伺生隙。李媪自斋中出,适相遇,急呼之;媪神色变异,女愈疑,谓媪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有隐秘,撮毛尽矣!”媪战而告曰:“半月来,惟勾栏李云娘过此两度耳。适公子言,曾于玉笥山见陶家妇,爱其双翘,嘱奴招致之。渠虽不贞,亦未便作夜度娘,成否故未必也。”女以其言诚,姑从宽恕。媪欲去,又强止之。日既昏,呵之曰:“可先往灭其烛,便言陶家至矣。”媪如其言。女即速入。生喜极,挽臂促坐,具道饥渴。女默不语,生暗中索其足,曰:“山上一觐仙容,介介独恋是耳。”女终不语。生曰:“夙昔之愿,今始得遂,何可觌面而不识也”躬自促火一照,则江城也。大惧失色,堕烛于地,长跪觳觫,若兵在颈。女摘耳提归,以针刺两股殆遍,乃卧以下床,醒则骂之。生以此畏若虎狼,即偶假以颜色,枕席之上,亦震慑不能为人。女批颊而叱去之,益厌弃不以人齿。生日在兰麝之乡,如犴狴中人,仰狱吏之尊也。女有两姊,俱适诸生。长姊平善,讷于口,常与女不相洽。二姊适葛氏,为人狡黠善辩,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以故二人最善。生适戚友,女辄嗔怒;惟适葛所,知而不禁。一日饮葛所,既醉,葛嘲曰:“子何畏之甚”生笑美曰:“天下事颇多不解:我之畏,畏其也,乃有美不及内人,而畏甚于仆者,惑不滋甚哉”葛大惭,不能对。婢闻,以告二姊。二姊怒,操杖遽出,生见其凶,跴屣欲走。杖起,已中腰膂,三杖三蹶而不能起。误中颅,血流如沈。二姊去,生蹒跚而归。

 妻惊问之,初以迕姨故,不敢遽告;再三研诘,始具陈之。女以帛束生首,忿然曰:“人家男子,何烦他挞楚耶!”更短袖裳,怀木杵,携婢径去。抵葛家,二姊笑语承迎,女不语,以杵击之,仆;裂裤而痛楚焉。齿落唇缺,遗失溲便。女返,二姊羞愤,遣夫赴诉于高。生趋出,极意温恤,葛私语曰:“仆此来,不得不尔。悍妇不仁,幸假手而惩创之,我两人何嫌焉。”女已闻之,遽出,指骂曰:“龌龊贼!妻子亏苦,反窃窃与外人交好!此等男子,不宜打煞耶!”疾呼觅杖。葛大窘,夺门窜去。生由此往来全无一所。

 同窗王子雅过之,宛转留饮。饮间,以闺阁相谑,频涉狎亵。女适窥客,伏听尽悉,暗以巴豆投汤中而进之。未几吐利不可堪,奄存气息。女使婢问之曰:“再敢无礼否”始悟病之所自来,呻吟而哀之,则绿豆汤已储待矣,饮之乃止。从此同人相戒,不敢饮于其家。

 王有酤肆,肆中多红梅,设宴招其曹侣。生托文社,禀白而往。日暮,既酣,王生曰:“适有南昌名妓,流寓此间,可以呼来共饮。”众大悦。惟生离席,兴辞,群曳之曰:“阃中耳目虽长,亦听睹不至于此。”因相矢缄口,生乃复坐。少间妓果出,年十七八,玉佩丁冬,云鬟掠削。问其姓,云:“谢氏,小字芳兰。”出词吐气,备极风雅,举座若狂。而芳兰犹属意生,屡以色授。为众所觉,故曳两人连肩坐。芳兰阴把生手,以指书掌作“宿”字。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而倾头耳语,醉态益狂,榻上胭脂虎,亦并忘之。少选,听更漏已动,肆中酒客愈稀,惟遥座一美少年对烛独酌,有小僮捧巾侍焉;众窃议其高雅。无何,少年罢饮,出门去。僮返身入,向生曰:“主人相候一语。”众则茫然,惟生颜色惨变,不遑告别,匆匆便去。盖少年乃江城,僮即其家婢也。

 生从至家,伏受鞭扑。从此禁锢益严,吊庆皆绝。文宗下学,生以误讲降为青。一日与婢语,女疑与私,以酒坛囊婢首而挞之。已而缚生及婢,以绣剪剪腹间肉互补之,释缚令其自束。月余,补处竟合为一云。女每以白足踏饼尘土中,叱生摭食之。如是种种。母以忆子故,偶至其家,见子柴瘠,归而痛哭欲死。夜梦一叟告之曰:“不须忧烦,此是前世因。江城原静业和尚所养长生鼠,公子前生为士人,偶游其地,误毙之。今作恶报,不可以人力回也。每早起,虔心诵观音咒一百遍,必当有效。”醒而述于仲鸿,异之,夫妻遵教。虔诵两月余,女横如故,益之狂纵。闻门外钲鼓,辄握发出,憨然引眺,千人指视,恬不为怪。翁姑共耻之,而不能禁,腹诽而已。

 忽有老僧在门外宣佛果,观者如堵。僧吹鼓上革作牛鸣。女奔出,见人众无隙,命婢移行床,翘登其上。众目集视,女如弗觉。逾时,僧敷衍将毕,索清水一盂,持向女而宣言曰:“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宣已,吸水噀射女面,粉黛**,下沾衿袖。众大骇,意女暴怒,女殊不语,拭面自归。僧亦遂去。女入室痴坐,嗒然若丧,终日不食,扫榻遽寝。中夜忽唤生醒,生疑其将遗,捧进溺盆。女却之,暗把生臂,曳入衾。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诏。女慨然曰:“使君如此,何以为人!”乃以手抚扪生体,每至刀杖痕,嘤嘤啜泣,辄以爪甲自掐,恨不即死。生见其状,意良不忍,所以慰藉之良厚。女曰:“妾思和尚必是菩萨化身。清水一洒,若更腑肺。今回忆曩昔所为,都如隔世。妾向时得毋非人耶有夫妇而不能欢,有姑嫜而不能事,是诚何心!明日可移家去,仍与父母同居,庶便定省。”絮语终夜,如话十年之别。昧爽即起,折衣敛器,婢携簏,躬襆被,促生前往叩扉。母出骇问,告以意。母尚迟回有难色,女已偕婢入。母从入。女伏地哀泣,但求免死。母察其意诚,亦泣曰:“吾儿何遽如此”生为细述前状,始悟曩昔之梦验也。喜,唤厮仆为除旧舍。女自是承颜顺志过于孝子,见人,则觍如新妇;或戏述往事,则红涨于颊。且勤俭,又善居积,三年翁媪不问家计,而富称巨万矣。生是岁乡捷。每谓生曰:“当日一见芳兰,今犹忆之。”生以不受荼毒,愿已至足,妄念所不敢萌,唯唯而已。会以应举入都,数月乃返。入室,见芳兰方与江城对弈。惊而问之,则女以数百金出其籍矣。此事浙中王子雅言之甚详。

 异史氏曰:“人生业果,饮啄必报,而惟果报之在房中者,如附骨之疽,其毒尤惨。每见天下贤妇十之一,悍妇十之九,亦以见人世之能修善业者少也。观自在愿力宏大,何不将孟中水洒大千世界也”

 译文:

 江西临江的高蕃,年少聪慧,仪表秀美。十四岁入了县学,富豪人家争着把女儿许配给他。高蕃挑选妻子很严苛,屡次违背父亲的意旨。他的父亲名叫高仲鸿,六十多岁,只有这一个儿子,非常宠爱他,不忍心违背一点儿子的心意。

 当初,东村有个樊翁,在一家店铺中教授儿童启蒙,租赁高蕃家的房屋携家居住。樊翁有个女儿,乳名叫江城,与高蕃同岁,当时都是八九岁,两小无猜,每天一同玩耍。以后樊翁迁走了,过了四五年,两家没有再通过消息。

 一天,高丫在小巷中看见一个女郎,艳美绝伦。跟着一个小丫鬟,仅六七岁。高蕃不敢正面对视,只是斜眼偷看女郎。女郎停步凝视着他,好像有话要说。高蕃仔细一看,原来是江城,顿时非常惊喜。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你看我,我看你,呆呆地站着。过了会儿才走开,两人都流露出恋恋不舍的样子。高蕃临走时故意把一条红巾掉在地上,小丫鬟拾起来,欢喜地交给少女。女郎把红巾掖入衣袖中,换成自己的手帕,假装对丫鬟说;“高秀才不是外人,不要匿藏他丢失的东西,你快追上还给他!”小丫鬟果然追上交给了高蕃。高蕃得巾大喜,回家请求母亲去求婚。高母说:“江城家无半间屋,到处流浪,怎么能和我家般配呢”高蕃说:“我自己要娶她,绝对不后悔!”高母决定不下来,和高仲鸿商量,仲鸿执意不同意。

 高蕃听说后心里闷闷不乐,吃不下饭。高母忧虑,对高仲鸿说:“樊氏虽然贫穷,也不是那些市侩无赖可比的。我去他家拜访,倘若他女儿般配,也没什么不可。”仲鸿说:“好。”高母便假托到黑帝祠烧香,到樊家探问,见江城明眸秀齿,容貌娟丽,心里非常喜欢,于是拿很多钱和绸缎赠给樊家,把结亲的想法实说了。樊母起初谦让推辞,后来还是接受了婚约。高母回来述说详情,高蕃才开始露出笑容。过了年,选择良辰吉日把江城娶过来,夫妻二人相处很和美。

 但是江城善怒,翻脸不认人,又好絮烦,常在耳边吵嚷。高蕃因为爱恋她的原因,都忍住了。高蕃父母听说后,心里不高兴。一次私下里责怪儿子,被江城听到了,大怒,更加痛骂高蕃。高蕃稍微反驳,江城更怒。把高蕃驱赶出屋,关上房门。高蕃在门外冻得索索发抖,也不敢敲门,抱住膝盖呆在屋檐下过夜。江城从此把高蕃视为仇人。起初,高蕃长跪就可以讨饶,逐渐地这一招也不灵了,遭受的痛苦逐渐加深。公婆略微说江城几句,江城那顶撞不服的样子,实在无法形容。公婆愤怒,把她休回娘家。樊翁心里惭愧,央求熟悉的人在高仲鸿面前求情,仲鸿不答应。

 过了一年多,高蕃外出遇到岳父。岳父邀他到家中,不住地表示歉意。让女儿妆扮好出来见丈夫,夫妻相见,内心不觉酸楚。樊翁就买了酒款待女婿,非常殷勤地劝酒。到了傍晚,又恳切地让高蕃住下过夜。整理另一张床,让夫妻二人共寝。天要亮时,高蕃告辞回家,不敢把实情告诉母亲,掩饰得非常严密。从此每隔三五天,高蕃就在岳父家住一夜,父母一直不知道。

 樊翁一天亲自去拜访高仲鸿,仲鸿起初不肯见面,后来迫不得已,只得出来相见。樊翁跪着上前,请求让女儿回来,仲鸿不肯,借口儿子不愿意。樊翁说:“女婿昨晚住在我家,没有听说有什么不满意的话。”仲鸿惊问:“何时在你那里住宿”樊翁把详情告诉了他。仲鸿羞惭地说:“我确实不知道。既然他爱江城,我本人何必仇视江城呢”樊翁离开后,仲鸿叫过儿子,痛骂不绝。高蕃只是低着头不答话。说话间,樊父已把江城送来。仲鸿说:“我不能为子女承担过错,不如各立门户,就麻烦你主持签订分家的契约。”樊翁劝阻,仲鸿不听。于是让高蕃夫妇在另一院居住,派一侍女服侍他们。过了一个多月,相安无事,高蕃的父母私下暗自快慰。可是不久,江城又渐渐放肆起来,高蕃脸上时常有手指抓破的痕迹。父母明明知道,也强忍着不过问。

 一天,高蕃实在忍受不了毒打,奔到父亲的住所躲避,惊惶得好像被扑打的鸟雀一样。父母正要询问,江城已操着木棒追赶进来,竟然在公婆身旁抓住丈夫痛打。公婆大喊住手,可江城一点不顾,直打了几十下,才悻悻地离去。高父驱赶儿子说:“我是为了避开喧闹,才和你分开过。你既然喜欢这样,又为什么逃到我这儿呢”高蕃被驱逐出来,徘徊在外,没地方可去。高母怕他受挫寻死,让他独自居住,供给他食物;又把樊翁召来,让他调教女儿。樊翁走进房中,万般劝说开导,江城始终不听,反而用恶言恶语挖苦父亲。樊翁拂袖而去,发誓跟女儿一刀两断。不久,樊翁因愤恨而生病,和老妻相继死去。江城怨恨父母,也不回娘家去吊丧,只是每天隔着墙壁谩骂,故意让公婆听见,高仲鸿都置之不理。

 高蕃独自居住,虽然好像离开了汤火的煎熬,只是觉得有点凄凉孤独。便偷偷用金钱买通媒婆李氏,托她找了个妓收在书房中,来往都乘夜晚。时间久了,江城微微听到风声,到书房中谩骂。高蕃极力表白,指天发誓,江城才回去。从此江城每天伺机寻找高蕃的把柄。有一次李氏从书房中出来,恰好和江城相遇。江城急忙喊叫她,李氏神色慌张,江城更加怀疑,对李氏说:“据实说出你的所作所为,或许可以免罪!如果还隐瞒真情,我把你的毛发揪光!”李氏战战兢兢地说:“半月来,只有妓院李云娘来过两次。刚才公子说,曾在玉笥山遇见陶家媳妇,爱慕她的两只小脚,嘱咐我把她招来。她虽然不是贞洁女人,也未必就愿来过夜,能否成功不敢肯定。”江城因她说出实情,姑且饶恕。李氏要走,江城不许。等到太阳西落,江城喝斥她说:“你先去吹灭他的蜡烛,就说陶家媳妇来了。”李氏只得照江城说的那样办。江城跟着急忙走进房中。高蕃喜坏了,挽着江城的的手臂拉她坐下,述说了自己怎样如饥似渴。江城默不作声。高蕃在暗中摸到她的脚,说:“山上一见您的仙容,忘不了的就是这双脚。”江城始终不语。高蕃说:“昔日的夙愿,今天才得以实现,为什么见面却不相认呢”自己举灯就近一照,原来是江城!高蕃大惊失色,吓得把蜡烛掉在地上,跪在地上浑身哆嗉,好像刀子已经搁在脖子上。江城捏着耳朵把高蕃提回去。用针把两条大腿都扎遍了,才让他躺在下铺休息,自己醒过来就大骂一顿。高蕃从此害怕妻子犹如虎狼,即使江城偶尔给他好脸色,高蕃在枕席之上也不能正常行事。江城就打他的嘴巴,把他喝斥走,更加厌弃他没有男人样。高蕃每天虽身在芝兰芳香之室,却犹如监狱里的犯人,仰事狱吏之尊严。

 江城有两个姐姐,都嫁给了秀才。大姐心地平和善良,寡言少语,和江城相处得不融洽。二姐嫁给了一个姓葛的,她为人狡诈善辩,搔首弄姿,虽长得不如江城,但凶悍妒忌却不相上下。两姊妹相逢没有其它的话,只是以在家中如何施威而自鸣得意,因此两人关系最好。高蕃拜访亲戚朋友,江城总是嗔怒;只有到葛家,知道了也不禁止。一天,高蕃在葛家饮酒,已经喝醉了,葛氏嘲弄说:“您为什么这样害怕内人”高蕃笑着说:“天下事有很多难以理解,我之所以害怕内人,是因为内人美貌;还有那种内人不及我内人美貌,但却比我更惧怕内人的,不是更加令人疑惑不解吗”葛氏非常羞惭,不能回答。丫鬟听到这话,告诉了二姊。二姊大怒,立刻操杖迫出来。高蕃见她气势汹汹,来不及提鞋想要逃走,擀面杖挥起,已打在了腰脊部,打了三杖,高蕃三次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又一杖误打在头上,血流如注。二姊离去,高蕃才蹒跚着回家。江城见了惊问怎么回事。起初高蕃因为触犯了二姊,不敢实说,江城再三追问,才说出详情。江城用丝帛包住高蕃的头,愤然说:“人家的男人,何劳她痛打呢!”换上短袖衫,怀藏木棒,带着丫鬟迳直赶去。到了葛家,二姊笑脸相迎。江城一语不发,一棒打去,二姊倒在地上,撕裂了裤子,痛苦不堪,牙齿被打落了,嘴唇豁开了,屎尿都流了出来。江城回去后,二姊羞愤,派丈夫赶到高家算帐。高蕃急忙赶出来,极力好言劝慰。葛某小声说:“我这次来是身不由己。悍妇不仁不义,幸而借妹妹的手惩罚了她,我们两人何必产生矛盾呢”江城已经听到,急忙出来,指着葛某骂道:“龌龊贼!妻子吃了亏你反而私下和外人交好,这样的男人,怎不该打死呢”大声喊人,寻找擀面杖。葛某大窘,夺门窜出。高蕃从此再也没有一处可以来往的人家了。

 同学王子雅经过这里,高蕃殷勤地挽留喝酒。饮酒间,谈些闺阁的事情,互相戏谑打逗,言语颇为猥亵。江城恰好来瞅客人,把全部的话都偷听去了,暗中把巴豆投在汤中端上去。不长时问,王子雅上吐下泻不可忍受,只存奄奄气息。江城派丫鬟问王子雅:“还敢无礼吗”王子雅这才醒悟患病的来由,呻吟着请求饶恕。这时绿豆汤早已准备好了,喝下去,吐泻就止住了。从此,相识朋友互相暂诫,不敢再到高家喝酒。

 王子雅有座酒馆,酒馆里有很多红悔,王设宴款待同辈朋友。高蕃假托要到文社去。告诉江城后就去了。太阳西落,酒意正浓时,王子雅说:“恰好有个南昌名妓,流落在此地,可以招来共饮。”众人都非常高兴,只有高蕃离席,极力肯辞。众人拉住他说:“闺阁中耳目虽长,也不会听见看见这里。”于是共同发誓不走漏风声,高蕃这才重新坐下。过了一会儿,妓果然来了,年纪约十七八岁,戴的玉佩叮当作响,如云的发鬟梳得高高的。问她的姓名,她说:“姓谢,小字芳兰。”说话吐气,非常高雅,举座若狂。而芳兰尤其对高蕃有意,屡次以眉目传情,被众人发觉了,故意拉两人并肩坐在一起。芳兰暗自抓住高蕃的手,用手指在高蕃手掌上写了个“宿”字。高蕃此时,要去不忍心,要留又不敢,心如乱麻,不可言喻。两人低着头说悄悄话,高蕃醉态更加放纵,床上的“胭脂虎”也都忘在脑后了。再喝一会儿,夜已经很深了,酒馆中客人更加稀少,只有远座上一个美少年,对烛独饮,有个小僮拿着餐巾侍奉在旁边。众人私下议沦少年气质高雅。不久,少年饮完走出酒馆。小僮返回来,对高蕃说:“主人等待着有句话要对你说。”众人都茫然不解,只有高蕃颜色惨变,来不及和众人告别,便匆匆而去。原来那个少年便是江城,小僮是她的丫鬟。高蕃跟随着回到家,伏着受鞭打。从此江城禁锢得更加严密,丧喜事都不让他去参加。文宗来讲学,高蕃因为误讲而被降为青衣。一天,高蕃和侍女说话,江城怀疑二人私通,把酒坛罩在侍女头上痛打。又把高蕃和丫鬟都绑庄,用绣剪剪下两人腹部的肉皮,再交换着补上,解开绳子后令他们自已包扎。过了一个多月,补的`地方竟然弥合了。江城常常光着脚把饼踩在尘土巾,喝斥高蕃拿起来吃下去。像这样的折磨,种种不一。

 高母因为想念儿子,偶尔到他的房子去,见儿子骨瘦如柴,回家痛哭欲绝。夜晚梦见一老叟告诉她说:“不用忧烦,这是前世的因果报应。江城原是静业和尚所养的长生鼠,公子前世是学子,偶尔游览那座寺庙,误把长生鼠打死了。现在得的恶报,人力不可挽回。你每天早起,虔诚诵读心经观音咒一百遍,一定会有效。”高母醒世来把此事讲给高仲鸿听,两人心里感到怪异,于是夫妻照着办了。虔诚诵念了两个多月,江城仍和从前那样蛮横,变得更加狂纵,听到门外有锣鼓声,梳妆未完就握着头发跑了出去,假痴不呆地远远观看。上千人指着看她,她却很坦然,不以为怪。公婆都为此感到耻辱,却管不住她。

 忽然有个老僧在门外宣讲佛法因果,观看的人围得如一堵墙。老僧吹动鼓上的皮发出牛叫声。江城奔过去,见人多没有缝隙,就让婢女搬出座位,她爬上去站着看。众人的眼光都向她看去,她如同没有感觉。过了一会儿,老僧论说佛事将完时,索取一盂清水,拿着面对江城宣祷道:“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宣讲完,吸一口水喷射到江城脸上,粉脸湿漉漉的,一直流到襟袖上。众人大惊,认为江城会暴怒。江城却一声不吭,擦擦脸自己回去了。老僧也离开了。江城进室呆坐,茫然若失,一整天也不吃不喝,打扫床铺迳自睡下。半夜江城忽然把高蕃唤醒,高蕃以为她要解溲,捧进尿盆。江城不接,暗自拉住高蕃手臂,拉进被中。高蕃明白,但却浑身抖动,好像捧的是圣旨。江城感慨地说:“害得您这样,我怎么配作人呢!”于是用手抚摸着高蕃的身体,每摸到刀杖疤痕处,就嘤嘤啜泣,用指甲掐自己,恨不得立即去死。高蕃见此情形,心里很不忍,耐心地反复劝慰安抚。江城说:“我觉得那老僧必是菩萨化身,清水一牺,好像换了我的肺腑。现在回想起我从前的所作所为,都如同隔世一般。我从前莫非不是人吗有丈夫而不能同欢,有公婆而不能侍奉,这到底是什么心思!咱们明天可以搬回家去,仍和父母同居,以便于早晚请安。”絮絮叨叨说了一夜,如同叙说十年离别之情。第二天天未亮,江城就起来,整好衣服,理好家具,丫鬟带着箱簏,江城亲自抱着被褥,催促高蕃前去父母处叩门。高母出来,见此情景惊讶地询问,高蕃把意思告诉了她。高母还在迟疑不决,江城已和丫鬟走进来。高母随后进屋。江城伏在地上流泪哀求,只求免死。高母觉察她是出自真心实意,也流泪说:“孩儿何以一下子变成这样了”高蕃对母亲详细叙说夜里的情形,高母才醒悟从前的梦灵验了。大喜,唤奴仆为他们打扫从前的房子。

 江城从此看着公婆的脸色,顺着长辈的意志行事,胜过孝子。每当遇见生人,就腼腆得像新娘子。有人开玩笑叙说往事,她马上就涨红了脸。江城又勤俭,又善于积累,三年中,公婆不过问家事,但已积蓄起万贯家财。高蕃这年乡试大捷,考中举人。江城常对高蕃说:“当日见过芳兰一面,现在还是想着她。”高蕃因为不受虐待,心愿已满足,非分想法不敢再有,只是点头而已。正巧高蕃赶到京城会考,几个月才返回。进屋,见芳兰正和江城下棋。高蕃惊奇地询问这事,才知道江城用几百两银子赎买芳兰脱离妓院了。这件事情浙中王子雅说得非常详细。 ;

其一

原文

  有屠人货①肉归,日已暮。歘②一狼来,瞰③担中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④;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⑤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明)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⑥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⑦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⑧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⑨,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⑩之,亦可笑已!

字词注释

  ①货:出售、卖。 ②欻(xū):忽然。 ③瞰(kàn):看、窥视。 ④却:退。 ⑤欲:想要。 ⑥示:给看。 ⑦昧爽:拂晓,黎明。 ⑧逡巡:疑虑徘徊。 ⑨昂:贵。 ⑩罹:遭遇(祸患)。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走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户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1)不如悬诸树蚤取之 蚤通早 意思:早晨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 直通值 意思:价值

启示

  要抵制诱惑,切莫贪图小便宜,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害了自己。

编辑本段其二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有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追赶,可是一只狼仍旧跟从。又投骨头给它,后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可是前一只得到骨头狼却到了他身后。骨头已经投完了,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非常困窘急迫,担心受到狼的前后攻击。回头看到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积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它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走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似乎闭眼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直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注解

  1)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动物卖肉的人。 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投以骨:同于“以骨投之”,意为,(屠户)把骨头扔给狼 之,指狼。 4)从:跟从。 5)并驱:一起追赶。 6)窘:困窘,处境危急,急迫。 7)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8)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9)积薪:堆积柴草。薪,柴草。 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覆盖。蔽,遮蔽。 11)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夫。眈眈,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 14)径去:径直走开。 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16)久之:过了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际意义。 17)瞑:闭眼。 18)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19)暴:突然。 20)毙:杀死。 21)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这里作动词用 。其,指柴草堆。 22)隧:指在柴草堆中钻洞。这里做动词用 23)尻:屁股。 24)假寐:原意是不脱衣帽坐着打盹,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假,假装。寐,睡觉。 26)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27)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特殊用法

  1.词性活用现象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企图,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人,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 例句: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例句: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代词,代狼 例句:复投之。 (2)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 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5使动用法 死:使死,杀死。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 :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辨正

  “其一/犬坐于前”中“犬”为“像狗一样”,作状语,非主语,准确翻译为“其中一条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所以节奏划分对于理解本文至关重要。如若节奏划分错误,则会产生误解,认为“其中一条狗对坐在前方”。简而言之,学习文言第一步应为节奏朗读,以初步感悟文意。 字词解释: 止:通“只”,只有。 缀:这里指紧跟、跟随。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也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投扔给狼。 从:跟从。 并:一起。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故,旧、原来。 大窘(jiǒng):十分紧张为难。窘:紧张为难。 恐:担心。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倚:靠。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苫(shàn)蔽:覆盖、遮蔽。 乃:于是、就。 弛(chí):放松,这里指卸下。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眈(dān dān):注视的样子。 少(shǎo)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径:径直。 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坐:蹲坐。 久之:久,很久;之,没有实在意义。 瞑(míng):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 态度。暇(xiá),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方:正,刚。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洞:打洞。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指柴堆。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活用为动词。 尻(kāo):屁股。 股:大腿。 悟:明白。 乃:才。 寐:睡觉。 假寐:假装在睡觉。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黠(xiá):狡猾。 顷(qǐng)刻:一会儿。 之:主谓插入,取消句子独立性。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笑,笑料,动词活用为名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分析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屠夫遇狼)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屠夫惧狼)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第二层。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这是第三层。 (屠夫御狼)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说明,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让人们仔细品味,加深对狼的本性的认识。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屠夫杀狼)第二层,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第三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道理与启示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编辑本段其三

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三个故事都出在屠夫身上;可见屠夫的残忍,用于杀狼还是可用的。

解释词语

  暮:傍晚。 为:被。 遗:留下。 伏: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去:离开。 盈:满,足。 不盈:不满,不足。 负:背。 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苫(shàn):用草编的席子。 去:离开。 豕(shǐ):猪。 方:才。 则:就。 股:大腿。 乌:哪里,怎么。 顾:但是。

编辑本段道理总结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让正义胜利。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自取灭亡。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 对付能把狡诈奸猾的狼杀死的"屠夫",那就敬而远之吧。

第一集

粉蝶公主为怪梦缠扰,性情更见野蛮刁泼→→粉蝶机缘下与曰旦相遇,因误会而交恶天意捉弄,让这对冤家走在一起,曰旦奉皇帝之命,为粉蝶公主绘画人像,岂料曰旦绘出彩蝶飞舞的妙画,众人以为曰旦得罪公主,必死无疑,岂料公主粉蝶不但赦免曰旦,更要求曰旦相助,绘出怪梦所见→→曰旦不但把公主梦中所见的蝶谷、蜂涧一一绘出,并告知粉蝶一个惊人秘密,曰旦外游后失去的记忆,竟与粉蝶梦中所见,不谋而合粉蝶、曰旦放下嫌隙,追寻内里玄机粉蝶、曰旦关系渐渐发展,与此同时,蜂皇出现,暗下监视二人,一股神秘杀机同时冉至……

迷雾仙林开出,神秘诡异气氛下,粉蝶公主向迷雾深森探索迈进,但为突如其来的扑面杀机所吓,粉蝶公主赫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喘息不安,大闹脾气。婢女小弦马上照顾公主,安定情绪,透视公主屡次梦到此情此境,但对梦中山林却又毫无印象。

粉蝶与小弦步出御花园,对梦境百思不得其解,内里似有甚么玄机,粉蝶在梦中曾意图向仙林探进,都马上有一股神秘的可怖力量扑杀而来,每次皆未及细看是甚么东西,正当二人仔细商谈之际,一张宣纸从天而降,飘飞下来,公主回眸一瞥,赫见巨大黄蜂冲击而来,公主再被吓着。众人探视,原来水墨一张,但绘来栩栩如生,众得悉皇上请来京城著名画师阳曰旦,黄蜂画作,必为曰旦所绘,众欣赏画功出神入化,且闻说画师为俊逸潚洒的公子,无不希望结识,时内侍到来,请公主到偏殿,指皇上要介绍杨曰旦,并有意请曰旦为公主绘人像。粉蝶傲慢刁泼,连皇帝也不卖账,拒见。 偏殿中,曰旦画艺超凡,叫众人叹为观止,皇上得悉公主拒见,做好做丑打圆场,众大臣心照不宣。曰旦亦无兴趣结识,指最近外游回来,尚未能集中心思于画作上,待他日再为公主效劳。

曰旦闲逛街上,与宫中出来的粉蝶屡屡错身而去,似有缘无份。(公主刁蛮,远近闻名,人人敬而远文)

曰旦对外游经历感到空白,无论如何搜索枯肠,亦只得一鳞半爪,隐若画面,而更奇怪的是,脑海中不时泛现一段令人神驰向往的音韵乐曲,曰旦经过琴铺,抚琴试音,而另一边箱的小弦(公主婢女)似有感应,马上拉公主折返琴铺,但曰旦已去,无缘见面。

山林间,曰旦志切寻回这段失去的记忆,抚琴中Insert出记忆中的一鳞半爪,与粉蝶梦境似有甚么不谋而合,让人悬念顿生。

小弦闻琴音再起,兴高采烈的要找出抚琴人,曰旦琴音随思绪急速转动,琴弦断,跑来的小弦随之一仆跌倒,曰旦见状扶小弦,也仆倒在小弦身上,粉蝶前来,见状误会,斥骂曰旦,曰旦解释,以为案件重演,却阴差阳错仆向粉蝶,并吻上一下,粉蝶盛怒掴曰旦,要喊杀处置曰旦,曰旦有口难辩,小弦解释,为曰旦求情,曰旦免死,但粉蝶、曰旦已互生恶感。

曰旦返回杨府,自叹倒霉,为杨家独子,备受爱护。

众知曰旦失去片段记忆,劝曰旦放弃回想,指杨家已多怪事,略提姑母十娘事。(一晚怪现象,十娘寻找未婚夫,进入树林,一去不返。)曰旦自从外游回来,奇怪地对姑母似多了一份亲切感,觉得十娘可能尚在人间,众不以为然,但愿怪事不要发生在曰旦身上。

皇宫,皇上终于安排曰旦见公主,为公主绘人像,二人狭路再相逢,互有不爽。曰旦看着粉蝶,全无灵感,难以提笔绘画,粉蝶对曰旦嗤之以鼻,二人僵持,互相臭着咀脸。最终曰旦似要捉弄粉蝶,提意粉蝶献舞,皇后(非粉蝶母)欲教训粉蝶,推波助澜,粉蝶被迫在曰旦面前起舞。曰旦初未着意看粉蝶,但在粉蝶的蝶舞翩翩之际,不禁为粉蝶所慑,绘起画来……怎料绘出的竟为漫天彩蝶飞舞的妙画。

众人以为曰旦如此捉弄公主,必死无疑,谁知粉蝶竟然一反常态,看过画作后,不但没有责难曰旦,反而下令曰旦每日进宫,为自己继续绘画。

曰旦以为粉蝶故弄玄虚,全心报复,后得悉粉蝶有奇怪梦境,曰旦依粉蝶所言,竟然把粉蝶梦中所见---蜂涧、篷莱阁、蝶谷,一一绘出,粉蝶诧异画中境物,完全和梦中所见相同。

曰旦同感震撼,带粉蝶回到自己画室,原来曰旦有着与粉蝶相同的记忆画面,二人震惊之余,决定要合作找出内里原因,二人间感觉到相互间有一份难以言喻的微妙关系。

曰旦与粉蝶在抗拒对方中,开始发展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蜂王出现,一股鬼异的神秘杀机马上笼罩皇宫,包围曰旦、粉蝶

第二集

曰旦为粉蝶公主和自己追寻失去片段,探求真相。→→二人携手进入梦乡,目睹一段浪漫仙凡之恋,神仙化蝶,大为感动→→二人在寻根究底中,同时发展微妙感情,开始怀疑粉蝶为仙子化人,但无凭证。→→粉蝶虽无法力,仙子本性日渐回复→→与此同时蜂王化身王丰,取信皇后,进入太医院,并部署破坏曰旦、粉蝶感情→→另一边箱,曰旦姑母杨十娘重现杨府,另一股神秘力量降临,未知是祸是福→→王丰终于找得机会接近粉蝶,并且混淆视听,揭视人间情爱的不可靠,粉蝶不以为然,及至在杨府看到曰旦调戏丫环(蜂王手段,一场误会),粉蝶忐忑难安,对仙凡之恋的温馨浪漫有保留→→粉蝶中王丰奸计,在王丰引导下,接受王丰为自己安神(催眠),再看清楚仙凡之恋结果,粉蝶在合上眼后现仙身而不自知,入梦中蝶谷,并看到仙凡恋,引来天地不容,一场蝶谷的大屠杀,粉蝶大骇。

曰旦、粉蝶相约一起寻找被埋没了的记忆。

曰旦激将法鼓励粉蝶破除心魔,守护粉蝶入梦,勇闯迷雾仙林,粉蝶被心魔所困,始终功亏一篑。

曰旦妙想天开,竟想出携手入梦,粉蝶斥荒唐,但答应。…没料二人到果真能够共赴梦中仙林,二人拨开云雾见清天,竟发现仙林另一番境像。

曰旦,粉蝶目睹一段仙凡相恋故事,虽然未能清晰看到仙林恋人面目,男的才华洋溢,抚出天籁琴音,女的蝶舞翩翩,二人神仙化蝶,让曰旦、粉蝶为之向往感动,其间二人关系更不自觉地亲昵接近。

曰旦、粉蝶从梦中醒来,对二人挽手入梦,互感尴尬,但各自微妙心动。

小弦在二人间穿插,拉针引线,大乐。

曰旦、粉蝶,追梦为名,大谱恋曲,谱乐、绘画、放蝴蝶…曰旦看到粉蝶傲慢刁泼背后的真正粉蝶,粉蝶与曰旦相处,渐渐回复仙子真性情……

二人继续挽手追梦,实已各自心甜,挽手难入梦乡,托词要玩乐至疲惫,放开胸怀,尽情玩乐,俨如蜜运情侣。

曰旦、粉蝶再进梦乡,发现梦中仙林的仙凡恋人,男的原来是曰旦,女的为粉蝶,二人诧异之余,更觉美满,以为是天意成就的美满良缘。

曰旦怀疑粉蝶为蝴蝶仙子化身为人,但粉蝶全无法力,笑话一场。

在一切本以为发展得美满的同时,蜂王已使尽手段取悦皇后,并进身太医院,瞬间声名大噪,宫中妃嫔、婢女,无不冒名求医,有病医病,无病看过蜂王,也精神百倍,明艳照人。

粉蝶好奇,王丰竟指粉蝶有病,粉蝶否认,王丰讲出粉蝶被恶梦缠扰,不医治,恶梦重临,粉蝶被吓,让王丰试医。

王丰为粉蝶开方安神,让粉蝶合上眼打坐,粉蝶顿感舒畅,原来蜂王让粉蝶在不知觉间现出蝴蝶真身,感觉自由畅快,粉蝶对王丰有点信任。(粉蝶未知自己为蝴蝶仙子)

王丰取信粉蝶,开始一步步进行破坏粉蝶与曰旦阴谋。

曰旦沐浴爱河,如沐春风,与此同时,杨府出现怪事,失踪多年,被众人认定已去世的姑母十娘,竟重现杨府。

十娘身边围缠神秘气息,十娘盯紧曰旦与粉蝶,有意无意间警戒二人,明知没好结果,不如及早放手,十娘彷佛回来破坏二人。(十娘明知仙凡相恋,要乘受极大痛苦与考验,望二人能放手就放手,其实好心,但表现初期善恶难测)

王丰获粉蝶信任,扮为粉蝶设想,其实混淆视听,提醒粉蝶,不能相信曰旦,相信人间情爱。

粉蝶初不上心,但在王丰圈套设计下,发现曰旦朝秦暮楚,在杨府中与丫环追逐拥抱,粉蝶看在眼,一怒而去,其实,曰旦为丫环扑打蜜蜂……

粉蝶气曰旦,质疑仙凡相恋的浪漫,王丰建议入梦找答案,粉蝶中王丰奸计,在王丰引导下,接受王丰为自己安神(催眠),再看清楚仙凡之恋结果,粉蝶在合上眼后现仙身而不自知,入梦中蝶谷,并看到仙凡恋,引来天地不容,一场蝶谷的大屠杀,粉蝶大骇。

第三集

一段仙凡之恋,以为对照粉蝶与曰旦的美满缘,天作之合,但蜂王从中作梗,让缘份受考验。→→粉蝶误会曰旦寡情好色,转为信赖王丰,避开曰旦。→→曰旦已恋上粉蝶,饱受感情折磨,在粉蝶拒见下,感情燃烧得更炽热力。→→十娘劝阻,加上各方压力,反让曰旦更肯定自己对粉蝶之情。→→曰旦千方百计,真诚希望打动粉蝶,王丰同样不甘示弱,设法感动芳心,其间王丰与曰旦竟然斗出点点惺惺相惜的感觉。→→曰旦锲而不舍,终于确除种种误会,与粉蝶重拾真情。→→曰旦、粉蝶再次坦诚相对,但对粉蝶所见的蝶谷屠杀惨况,百思不得其解。→→王丰初尝爱情甜头,拆散二人不成,反为造就二人,让二人爱得更真挚,王丰怒恨更深,对曰旦动杀机。→→王丰要置曰旦于死地,千钧一发间,十娘及时出现,救曰旦一命,修行法力有限,仍与蜂王大战,危急关头,春秋(十娘神仙丈夫)救十娘,抗拒蜂王,要主持公道,确保三界秩序。→→曰旦折返救十娘,把一切看在眼,大骇。

粉蝶误信王丰,不再相信神仙眷侣的浪漫,拒见曰旦,对曰旦有隔膜藩篱,曰旦重提追梦寻真相,粉蝶觉无意义。

曰旦思念粉蝶,向小弦探问,小弦指粉蝶公主与太医王丰日夕相对,下令众人不能再提曰旦。

粉蝶、曰旦、蜂王三人陷入三角关系中,王丰对粉蝶体贴关怀,已渐得芳心,蜂王从未得到粉蝶之爱,如今初尝爱果,更立定决心,不会放弃粉蝶。

十娘介绍美女,加上各方压力,希望曰旦放弃粉蝶,曰旦更明白自己情归何处,更肯定自己对粉蝶之情。

曰旦恋慕粉蝶,饱受感情折磨,在粉蝶拒见下,感情燃烧得更炽热力。

曰旦、王丰各施混身解数,博取芳心,其间二人互相欣赏,有点惺惺相惜。

另一边厢,粉蝶对曰旦同有思念,王丰彷佛不能代替。

曰旦为粉蝶做尽一切,真诚终于打动粉蝶,二人确除种种误会,重拾真情。

曰旦、粉蝶再次坦诚相对,但对粉蝶所见的蝶谷屠杀惨况,百思不得其解,曰旦答应与粉蝶一起寻真相。

粉蝶屡次再遇上不祥之兆,心神忐忑不安,并发现曰旦杀蝴蝶,不知道该相信甚么,不相信甚么,粉蝶再次遭恶梦所扰,蝶谷大屠杀让粉蝶落入痛苦争扎。

王丰使尽手段,未能折散二人,反为造就二人,让二人爱得更真挚,王丰盛怒下,对曰旦动杀机。

曰旦于深林遇铺天盖地盖千钧一发间,十娘及时出现,救曰旦一命,修行法力有限,仍与蜂王大战,危急关头,春秋(十娘神仙丈夫)救十娘,抗拒蜂王,要主持公道,确保三界秩序

曰旦折返救十娘,把一切看在眼,大骇。

第四集

曰旦发现众仙身份,并揭出自己失去记忆原因,原来与粉蝶有仙凡恋,但为蜂王反对,立下赌约,曰旦要在时限前,让粉蝶回复记忆。曰旦告知粉蝶一切,粉蝶全无印象。二人再寻记忆,粉蝶祇见蝶谷被屠杀,饱受痛苦惊吓煎熬。曰旦再向十娘及春秋求助,春秋大公无私,十娘暗下提醒曰旦,可以以仙曲唤醒粉蝶。千钧一发间,曰旦带琴来,以琴音让粉蝶回复记忆,果然有效。蜂王发难,击毁琴弦,宫女小弦回复琴弦仙子身,不惜粉身碎骨,助曰旦弹仙曲,让粉蝶回复记忆。粉蝶完全回复仙子记忆,蜂王杀曰旦,粉蝶又时救。以为大团图,原来时限已过,蜂王带走粉蝶。

曰旦发现众仙身份,并得悉十娘嫁入仙家,但不明到底发生甚么事。

十娘终告知一切,粉蝶本为篷莱仙林里的蝴蝶仙子,一直为蜂王所追求,但粉蝶却不假辞色。阳曰旦因缘际会而至,人仙之间竟生出感情,蜂王妒忌,指凡人堕落,不比托付仙身,结果,粉蝶与蜂王订下赌约,粉蝶可幻化人形进入人间,但记忆全失,在一定时间内,若阳曰旦不能为粉蝶寻回记忆的话,粉蝶就得返回仙林,下嫁蜂王。

曰旦得悉一切,更有自信让粉蝶回复记忆。

曰旦告知粉蝶来龙去脉,粉蝶却全无印像,但仍试图配合曰旦,希望寻回记忆。

粉蝶再回忆仙林事,进入打坐或梦境,但祇见蝶谷屠杀场面,受尽惊吓。

曰旦再受十数小黄蜂袭击,曰旦反抗,打死小黄蜂,以为王丰有心挑衅。

粉蝶所见,却见曰旦杀蝴蝴。

粉蝶强迫自己了解真相,却赫见屠杀蝶谷的是曰旦,粉蝶在痛苦中争,不知应否相信。

另一边厢,十娘嫁仙人事让曰旦知悉,二人更见投缘,曰旦为春秋引见家人,春秋礼待杨家,暗赠仙草,让杨府上下精神百倍。

十娘欲借亲属关系,希望春秋助曰旦,春秋大公无私,更禁制十娘感情用事,破坏规举。

曰旦眼见时间消逝,危机迫在眉睫,粉蝶饱受煎熬,曰旦苦求十娘,十娘爱莫能助,抚琴不理曰旦,其实提醒曰旦,二人相恋,由一曲“天女谪降”而起…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粉蝶寝宫包围在可怖杀机中。

最后关头,曰旦带琴前来,要以琴音唤醒粉蝶记忆。

琴音让二人同时产生共鸣,且更勾起了部份记忆,两人同感彼此之间可能曾经有过一段邂逅,仙林一切一点一滴揭露梦中仙林一切,幽幽浮现。

粉蝶渐次回复记忆,蜂王发狠毁琴,让曰旦不能继续弹,绝望之际,小弦勇敢无惧,化身为琴弦,让曰旦能弹凑仙凡恋曲,天籁之音,让纷蝶回复记忆。

昔日情境,终于历历在目,粉蝶回复一切记忆,蜂王杀曰旦,粉蝶奋身救回曰旦。

满以为成功回复记忆,怎料约定之期已届,蜂王带走粉蝶。

第五集

时限过,曰旦未能及时让粉蝶回复记忆,蜂王把粉蝶带回仙林,准备大婚。曰旦再求十娘也没用,十娘与春秋离开,曰旦跟踪,誓找回粉蝶。曰旦以妙笔生辉骗过蜂王手下,进入仙林。曰旦行踪先后为小弦、十娘、春秋发现,众人为曰旦痴情所动,暗助曰旦。蜂王与粉蝶大婚,曰旦找至,誓必抢回粉蝶,粉蝶为救曰旦,大战蜂王,一众小蝴蝶相助,助粉蝶、曰旦逃走,触怒蜂王。粉蝶与曰旦逃亡,一场蝶谷大屠杀展开,有如粉蝶梦中所见。粉蝶与曰旦不忍众小蝴蝶牺牲,面对蜂王。蜂王要二人互相说出不爱对方,放曰旦一马,把曰旦送回凡间,迎娶粉蝶,曰旦虽然知道斗不过蜂王,为个人痴情害粉蝶及众仙,最终向表白,指爱本身不为任何言语改变,但愿对方幸福满心,讲出不爱粉蝶,粉蝶同样明白深情在心中,永不改变。也同样说出不爱曰旦,其实众人皆知二人爱到极点,无不动容。蜂王在春秋劝戒下,最终显示出王者风度,终成全粉蝶、曰旦,指二人考验过关。曰旦、粉蝶重回凡间,大婚喜气。二人最终成为神仙美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9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