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的资料

关于李白的资料,第1张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扩展资料:

李白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参考资料:

-李白

众所周知唐代的诗人有很多,孟浩然,王维等等,都有千古流传的作品,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先驱,就是王维也得称呼一声长辈,那为什么会考试连续落榜,还得罪了皇上,这就要从他的个人性格说起来了。

 孟浩然的《春晓》想必大家小时候都背过吧,古时候文人都希望进朝廷当官,为皇帝校命,谁都不例外当然其中也包括孟浩然。刚开始,孟浩然看不上科举考试,认为科举考试会让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总是想让别人推荐,但是因为后来没有人推荐他,没办法之下只能去参加科举,但是连连落榜。

 在一次友人的推荐下,被当时皇帝知道了,在朝廷上见了孟浩然,并让他作一首诗考验他的才华,他作了一首《岁暮归南山》表达了自己多年来怀才不遇的心情,却没想到得罪了皇帝,皇帝听了还以为在说自己有眼无珠,就这样,孟浩然只好归隐山林,专心创作,却不成想这样的作为反而得到了李白的尊敬。

 那他为何独得李白的爱?李白是诗仙,代表什么?超然脱俗,特别喜欢淡泊名利的人,而孟浩然恰恰就是这样,他们的性格也都很相近,都是比较洒脱,李白还专门作了一首诗送给了孟浩然,叫做《赠孟浩然》来表达自己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由此可见,李白心里对孟浩然有多大的尊敬之意,用现在的话就是粉丝了。

唐朝是个诗歌文化繁荣的朝代,逐渐成熟的科举制度为古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唐朝,不仅人人好文,人们更是以通过科举入仕为荣,毕竟在帝制下的官僚至上时代,能当官才算是有了后半生的饭碗。

虽说有文采的人在当时都被普遍性地尊敬,但有文采并不代表一切,就比如说如今看来大名鼎鼎的杜甫,其实在唐朝只是个普通的落榜加落魄诗人。文采满腹自是当然,但晚年甚至每天吃不上饭。

不过,有名气的诗人生活条件都不错这件事倒是不假。毕竟其中大多数都是通过了科举考试当了官飞黄腾达的人,就算家庭条件原本再怎么不好,只要能去京城能当官,能发掘的机遇就越多。有些状元甚至还能找公主当老婆,这不,王维就是这样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

20岁时状元及第,邂逅玉真公主

在古代能考上状元——这种事情有多厉害,自然不用我们多说。但是古人们状元及第一般都在多大呢?按照古代科举稍显残酷的录取率,一个人可能一直考到50岁才及第都不稀奇,偶有40岁及第的状元,那可谓全国上下为之庆贺的水平。

但王维又如何?王维状元及第的那年,可只有20岁。虽说古代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圈一说,但是能够在中举的榜上出现,就已经属于“圈内的大红人”了。更何况,王维如此走红还不仅是因为科举。早在中举之前,王维就在京城闯出了一番名堂,他腹中不光有墨水,还有书画和音乐的才能,无论在哪一个圈子,王维的名气都十分火爆。

于是,这件事就传入了当时玉真公主的耳中。当时大唐的公主普遍骄奢,但能对文学书画感兴趣的公主,自是性情淡雅,平时不像其他王公贵族那样以玩物为乐,还一心喜欢求仙修道。公主好奇这多才多艺的状元身上究竟有什么才学,于是将王维邀请来了公主府上。王维欣然答应,理由没别的,只觉得这是一个展现自己才学的机会。在公主府上,王维弹琴献诗,一表人才,玉真公主也的确对王维的才学感到倾心。

可王维并没有察觉到,玉真公主这是对自己“日久生情”了,就连玉真公主的哥哥唐玄宗,都觉得妹妹跟这状元有可能。但玉真公主大王维9岁,而王维也另有原因,没办法回应公主的情感。

家乡与初恋有约在先,王维拒绝公主,李白听后献诗

王维最终拒绝了玉真公主,并不是因为玉真公主年龄比较大或者长相不如人意,原来,是王维在老家早就“有约”了。

王维在老家相恋的姑娘,是王维13岁时遇到的青梅竹马,两个人从13岁相随相伴,直到王维决定进京赶考。王维的这位发小也是个通情达理的姑娘,她知道王维进京之后,或许真的是他出人头地的时日到了,而爱上别的女子也无可厚非。虽然两人之间已经有了婚约,但她还是书信告诉王维,如果能有更好的出路,就也不必回到乡野来与我成亲。

但是王维最终还是拒绝了玉真公主,回到家乡与这位姑娘成了婚。玉真公主没有得到王维的回应,也只是苦笑了一声,随后放下了这段感情。玉真公主也是个情理中人,她并没有强行留住王维,只是任他作出自己的决定。而后来的玉真公主,决定出家修道,做了一个女道士,彻底告别红尘。

后来,周游全国的李白来到玉真公主这儿拜访,他多少也听闻过王维与玉真公主之间的事迹,座谈之余,为玉真公主献诗一首: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是的,这首《玉真仙人词》,就是李白写给出家之后的玉真公主的。可是此时的玉真公主即便已经脱离红尘,但心里果然还是有放不下的人,那就是当初的王维了。她本觉得王维会给她带来人世间为数不多的共鸣感和乐趣,但王维最终还是心有所属的专情男子。

或许当时的李白没能打动玉真公主,也是因为公主也是个专情之人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15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