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死后灵魂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8、9年,然后再转世轮回成别一个人吗?

一个人死后灵魂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8、9年,然后再转世轮回成别一个人吗?,第1张

二十、何谓智人

智者,知也。惟有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 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善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 知有入世出世,轮迥因果如天有日,如夜有灯,能知能 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归正, 非理不说,非道不行,非义不取,念念中正,时时真实 ,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总之,讲仁义,说 道德,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以期人人达到贤关圣域为 目的。

二十一、`何谓愚人

愚者,笨也。愚笨之人心暗,心暗所以不识高低, 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六道轮迥。但知贪花恋酒,杀 生害命,而供囗腹。一生中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结下 百千万亿性命债,轮迥相遇,递相食瞰,无有了期。何 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皆是累世冤亲,善恶 眷属,至坠入轮迥,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 即杀自己父母,即食自己眷属之肉。父遭子杀,轮迥路 上,父子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止,一失人身,万劫 不复,此之谓愚人。故仓颉夫子造肉字,一个窝内两个 人。俗云算来即是人吃人,即此义也。

二十二、何谓缘份

缘份之事,当在夙根上讲,如若此人是原人佛子, 天性不昧,听人一说圣道,信心即起,听则信,信则修 ,此为与佛有缘者。所谓份者,换句话说,就是爵位, 有缘之人,得道,时时在心,只怕坠落人后,积功累德 ,不敢少懈,此人终能成道。成道后,按功果而定爵位 ,这是有缘有份。但是有一件,知而不学,为无缘,学 而不实,为无份,前人云:「幼而不学,长无能也,壮 而不学,老而忧也,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今年不 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当为不为,必生 后悔,大丈夫不作后悔事,到得后悔时,还赶得上吗?

二十三、利己利人

富能布施为德,贫能守道为贵。 富贵在乎积善,福寿在乎善心。

此利己也。

见人之善如己善,必助成之。 见人之苦如己苦,必解脱之。 此利人也。

要让众生与自己在这一世都能成就,如一时无法济 渡,要为他能于他生他世,也能解脱、成就而祝福、祈 祷!认清自己的修道因缘,则施恩受惠的大回馈中,建 立天上人间的一股善流。

如果白阳道场的每一位徒儿,都能为众生祈福,都 能为化劫息考而叩头,善念的凝聚,一定能将人间的劫 、考消减到最低点!则上天也定然为你们延长办道的岁 月。

白阳弟子要培养广大宽阔的胸怀,庆幸他人的成功 。赞美他人的杰出,礼敬他任人的辛劳;培养让世界与 我们一同欢笑,也让宇宙与我们欢笑,让众生与我们欢 笑的精神。

一个修道人,不管其天赋如何丰富,外在与内在的 资质如何丰美,如果没有把本身的德行,推行到他人身 上,发生了热力,再由他人的热力,照射到自己的本身 中,则不能发觉「德」实质的价质。上天生下了人,把 人当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别人,如果德行 不能兼善天下的话,还是等于有若无。这就是所谓的佛光普照。

成熟的果子,市由阳光、水分、沃土、肥料和栽培 者以爱心、耐心、信心观照完成。徒儿们是那园丁。故 要|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良,不断的付出,才能有圆 满的丰收,所谓:‘挥泪播种,必欢笑收割。’不问上 天给多少,只问自己付出了多少!

二十四、求道后如何行功

以道存心,谓之德性,行于伦常,谓之纲常,有道 无德,必定出魔。子曰:「苟无至德,至道不凝焉」。 德者,得也,行功即立德也。要行济人利物之事,要有 拯灾救世之心,要遵三教圣人之训,竭力躬行实践。凡 抄善书,立佛堂,广劝化,多开荒,宣扬道义,启发人 智,化一人成道,功德实非浅鲜,外功圆满,内功随之 而圆。至于凡情上,济急救难,赈灾匡危,小则出资独 办,大则集资共举,要随地随人随时随事,多方而利导 之。与父言慈,与子言孝,与兄言友,与弟言恭,与夫 妇言和睦,与朋友言信实,与官吏言忠正,化恶为善, 化愚为贤,则为真功,不存沽名钓誉之心理,与无恶言 厉色之表现,若沽名钓誉,无所谓功矣,若性躁气愤而 劝人,则非修道之人矣。

二十五、法船是何物,能看得见吗?

法船这名词,不过是个喻言,其实就是道,也无形 象司见。为什么说是法船呢?因为人在世上,醉生梦死 ,四生六道,轮回不已,造种种因缘,受种种果报,随 波逐浪,没有完结,解脱无门,痛苦万状,这不是苦海 吗?要是修了道呢,则视世界为空花,富贵如泡影,妻 子为情枷爱锁,色空空色,无挂无碍,这不是等于上了 法船了吗?

二十六、现在道门很多,是否都是法船?

现在道门甚多,不能说他都是法船,然而虽说不是 法船,大约是个道门,都是教人学好,所以有参禅打坐 的,有诵经念佛的,也有拿刀弄枪的,也有持法念咒的 ,种种名目,多极了,总而言之,不外邪正两途,俗云 :‘辘轳把,绞三绞,那个门里都可跑,找着正门成佛 祖,找不着正门空烦恼’,但看各人之眼力及福泽何如 耳,所以孔圣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二十七、三曹普渡,如何渡法?

大道普渡性灵之范围极广,上可以渡天上河汉星斗 ,气天诸仙,中可以渡人间芸芸众生,下可以渡地府幽 冥鬼魂,此之谓三曹普渡。

◎上渡河汉星斗,怎样渡法?

此时正应三期末劫,三佛治世,故有三曹普渡之事 。盖以过去修行之客,炼气之士,而末遇上天开恩渡回 ,超入理天者,以及忠臣孝子,烈女节妇,死后岂能湮 没,虽可升为气天之仙,或为鬼中之神,然如不得天道 ,仍是难脱轮迥之苦,不能返本还原。现逢三期末劫, 天道普渡,故气天诸仙,常有随神佛到坛,或到处显化 ,找寻前世有缘之人,担任引保,求得天道,返回理天 ,永脱轮迥,故河汉星斗之渡法,较人为繁难也。

◎下渡幽冥鬼魂,怎样渡法?

人生世上,孝悌为本。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 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吾人果欲孝道无亏, 生前固应竭尽孝敬之诚,死后尤须实行超拔亡灵之功, 俾得永脱轮迥之苦,而享受理天之清福。不过为子孙者 ,若欲超拔九玄七祖,幽冥鬼魂,究竟怎样渡法,始可 达到目的。必须修道有恒,有功有德,对道有表白者, 方能超拔,此可谓「一子入道,九祖光荣,一子成道, 九祖超升。」

◎此道中有超拔亡魂之事,不知怎样说法?

古者佛规,一子成道,九祖超升。当初开普渡时, 无极母定例,渡生不渡死,后来蒙三官大帝,地藏古佛 ,恳乞鸿恩,才准阴阳齐渡,因而立下佛院,以候超拔 ,得道归空者,候期定位,功德兼修者,取入超等,功 德不及者,转生再修,或降福地,享以洪福。夫孝,有 凡圣之分别,世俗之孝,生事以礼,死葬以礼,祭祀以 礼,不过将为子者之心尽到,就算完了,然而不能消解 父母之罪愆,脱出输迥,得以不在张门为子,李门为妇 ,所以这种孝,是小孝如有真心孝子,追想劬劳难报之 恩,欲超拔父母者,非修道不可。再道中有加果位一事 ,六十四功加一果,拔一层父母,共计九层,系拔上九 代,若下拔子孙者,为恩拔,非有大功大德不可。甲子 年时,规矩又改,凡齐冢者,即可拔父母,若拔祖父母 者,仍依前例二层果位,方为合格,其外类推。

◎超拔亡灵以后,有什么证验?

亡灵超拔,经过百日以后,就能到坛结缘批训,说 明阎君轮迥之苦难,如何超脱,如何飞升极乐理天,享 受清福,以及生前未经办理清楚之事,临终未经嘱咐之 言,均能在鸾坛上详细批明,或借人叙述,可为超拔亡 灵确切之证验。

◎亡灵超拔了,归于何处?

亡灵经超拔之后,即可天榜挂号,地府抽名,而归 于理天天佛院自修堂。复经百日修炼,以恢复纯阳之体 ,然后再由明明上帝,派定三官大帝,按功定果,但其 果位,须以其生前之修养,及其子孙之功德为标准。故 仙佛圣贤,虽人各有份,然亦须按其修炼与功德成绩, 而定其品莲。

二十八、轮回有吗?

轮者,车轮也,迥者,去而复来也。天一轮也,地 一轮也,天地相磨,寒暑迭运,风雨推旋,是天地一大 轮迥也。日一轮也,月一轮也,日月代明,运行不息, 昼夜循环,是日月一小轮迥也。

天地日月,轮迥枢纽,阴极阴消阳长,阳极阳消阴 长,故有南北二极。南极入度三十六,常隐而不现,为 阴极,即阴仪也。北极出度三十六,常现而不隐,为阳 极,即阳仪也。南北二极,轮迥天地,凡天地之间,日 月之下,莫不受其轮迥矣。

人得天地正道之气而生,受日月精华之气而长,负 阴抱阳,无一时不在天地覆载之中,无一时不在日月照 临之下,能免其轮迥乎?故人随阴则阴,随阳则阳,日 为阳,月为阴,夜则月出属阴主静,人随之而静,则休 息,昼则日升属阳主动,人随之而动,则工作。万物随 天地流行之旨,或阳极阴生,轮到阴间作鬼,阴极阳生 ,轮到阳间而为人,此阴阳消长之机,天地日月轮迥之 理。

轮迥之道有六,胎卵湿化生死,人有富贵贫贱四道 ,富极而生贫,贫极而生富,贵极而生贱,贱极而生责 ,物极则反,人极则轮到物,物极则轮到人,胎卵轮到 湿化,湿化轮到胎卵,生生死死,死死生主,大轮小轮 ,恶轮善轮,人轮物轮,神轮鬼轮,试看钟表之轮无数 ,轮来轮去,即是迷魂阵,任尔英雄好汉,难以跳出此 牢笼。

经云:「念破金刚经,读彻大悲咒,种瓜还得瓜, 种豆还得豆,不受明师点,永在轮迥受」。

二十九、无极老母,明明上帝

理者,天地万物之主宰。至虚至静,至神至明,至 尊至圣,可尊之曰上帝,可尊之曰「万灵真宰」,能生 天地,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母,故尊之曰老母。

大雅曰:「殷之末丧师,克配上帝」,小雅云:「 维皇上帝」,上帝者,唯一至尊之神也,天地日月,万 灵万有,生死变化,皆上帝主宰之,否则世界息,万物毕矣!

近世科学发达,物质文明,不信神佛,以一切自然 现象,认为人类发明,一切维新制造,认为人类技能, 不知自然现象,谁造之,人类技能,谁与之,声光电化 ,谁生之,电主雷,云气化为雨,其中作用,又谁与之 ,仅曰自然作用,可谓未穷其究竟,可谓未得其要素。

理可信乎,性可信乎,见光,即知有日,见人,即 知有物,见子孙,当知有祖宗,见天地万物,当知有造 天地万物之真宰,饮水,当要思源,溯自寅会生人,父 父子子,生生不息,知有其祖,不知有其始祖,灵性来 来去去,知有生身父母,而不知有生灵性之老母。

,慨人性之日昧,叹世道之日沉,人皆迷此根源, 流浪生死,以眼见为有,以眼不见为无,如鱼之在水, 只见其水族,人之在气,仅能观其气体,乃两大之事务 无穷,一人之知识有限故也。

三十、那一部经最好?

体用本末,犹根与梢也,亦有凡圣之别,道中所说 ,性为体,心为用,心为体,手足为用,世俗亦知人以 心为本,不过知其血肉之心耳,其实血肉之心,乃五脏 中一部官职,非真主宰,若认真主宰,要思父母未生我 以前之本来面目方可。

诸经中,那部最好可看?

看经原为求法,既已得法,即不看经,亦无妨,只 要守着一点性灵,即是一部无字真经。况且佛经,总共 五千四百八十卷,一日看一卷,十五年才看完,日月如 梭,那有这大功夫,然而也不可不看,但看经,须要依经行,方可有益无损,如学、庸、论、孟、金刚经,法 宝坛经,道德经,清静经等,皆能大开智慧,可以参看。

三十一、慈悲之意义

佛家以慈悲为怀,与众生同苦为慈,与众主同悲为 悲。众生苦即是我苦,众主悲即是我悲,又云:‘予乐 为慈,拔苦为悲’,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众生沉溺苦海;佛立愿以普渡之,离慈悲无佛。

http://www1birdnet/g551ehtml#2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8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5
下一篇2024-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