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杨广的故事

有关杨广的故事,第1张

杨广夺权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隋文帝杨坚娶独孤氏,生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接着是杨俊、杨秀和杨谅。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皇帝建立隋朝后,立杨勇为太子,封杨广为晋王。

杨勇自幼好学,性情温厚,擅长辞赋,颇得杨坚的喜爱。按着“立嫡立长”的原则,杨坚称帝后立杨勇为太子。杨勇被立为太子之后,军国政事及死刑以下的刑罚,都让他参加裁决。凡政事有不妥处,他都提出不同意见和纠正办法,文帝多赞同,常常采纳他的意见。但是杨勇性格厚道、坦直、为人耿直倔犟,不会处事,喜欢排场。文帝杨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尚节俭,反对奢华,对杨勇的这种作风很不满意。他教训太子杨勇说:“统治天下,未见有奢华而能长久的。你身为太子,首先应该崇尚节俭。有一次,百官来朝,杨勇设乐受贺,文帝很反感。于是,文帝杨坚对杨勇的恩宠逐渐衰薄。独孤皇后不喜欢长子杨勇,而偏爱次子杨广。太子杨勇的妃子元氏是独孤皇后选定的。元家也是北朝的大世族,跟杨家门当户对,因而结亲。元氏为人忠厚老实,但容貌平平,而且体弱多病,又不生育,因此得不到太子杨勇的欢心。杨勇以自己没有儿子为借口,多选侧室,多内宠,尤爱姬妾云氏,被杨勇封为昭训。不喜欢独孤皇后为他立的嫡妻元妃,而元妃因患心脏病,突然病故。独孤皇后疑元氏之死乃被太子杨勇和云昭训所害,元妃死后,杨勇请求立云昭训为正妃,独孤皇后就是不同意。皇后想另为太子选妃,杨勇说什么他都不娶别的女人,就这样,母子二人僵持起来。皇后更加不喜欢杨勇了,甚至挑拔文帝与杨勇的感情。

就在太子杨勇在父皇母后面前越来越失宠的时候,晋王杨广却善于矫情饰行。他与其兄杨勇正好相反,杨广生得仪表堂堂,聪敏好学。接人待物格外谦虚。他知道母亲奇妒,因此,晋王府别室里虽然藏匿许多歌姬美女,但却从不让外人知道,表面上他只跟萧妃住在一起。每次来朝车马侍从,都很俭朴,恭敬地接待朝廷大臣极讲礼节。这样,他不仅赢得了父母的欢心,而且也颇得群臣的赞扬,声誉越来越高。同时,杨广还暗中指使党羽杨素等在父皇母后面前盛赞杨广的功德,并且多说太子杨勇的过错,就这样,隋文帝杨坚终于产生了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的念头。但废立是大事,文帝暗中派人观察太子的行为。有一次,文帝派杨素去探太子,杨素到东宫,特意久停门外,让太子久等,以激怒之。果然太子非常不满。杨素回对文帝说,杨勇怨恨杨坚,恐怕要发动叛乱,又说杨勇准备在杨坚离开长安去仁寿宫时,在京城发动兵变,诛杀大臣,还捏造了许多罪名。杨坚听了这些谗言,对太子杨勇更加猜疑。这时杨广的心腹太史令袁充认为时机成熟,便假借天象对文帝说:“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文帝信以为真,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利用文帝对太子成才心切与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情,挑拨离间,极尽阴险毒辣的手段,终于打倒了杨勇,自己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已经六十四岁了,身体日益衰弱,病一天天加重,就到位于九重山(今陕西麟游)下的仁寿宫去休养。太子杨广住在文帝寝殿的侧宫里,随时走过来探视。此时的杨广,见父皇的病逐渐加重。想着自己的皇帝梦就要实现了,没有枉费这许多年的矫饰,心中得意。但是,很快就要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又担心会发生什么变化,也不知新登宝座后该做什么,于是便写一封信,让宫女拿到前廷去问杨素。杨素见信后又写一封回信,对杨广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宫女拿着信走回大殿。被文帝杨坚发现,问她手中拿的是什么,宫女只好把杨素的信交给文帝看。杨坚大为恼火,不禁大骂杨广。恰好这时宣华夫人陈氏又踉踉跄跄跑进来,发髻凌乱,双目含泪,文帝问起何故?夫人泣说:“太子无礼!”

原来夫人陈氏与皇太子杨广在夜间同侍候文帝,天亮时夫人出外更衣,杨广见夫人生得十分秀美俊俏,顿起奸心,见四下无人,便上去搂住宣华夫人。夫人惊恐拒绝,发髻也松散了,逃到文帝卧室,被皇上看见,只好如实禀奏。

杨坚听罢大怒:“这样的畜生何能托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随即召来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吩咐说:“快召我儿来!”柳述等人要去叫太子,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急忙起草诏书,准备把杨勇从京城召来。这件事被杨素知道了,迅速告知杨广。�

杨广和杨素经过谋划,一面派大将宇文述、郭衍担任指挥守住仁寿宫各门,禁止任何人出入;一面逮捕柳述、元岩,把刚写好的诏书撕碎。杨广又命令左庶子张衡入寝殿,把殿内的宣华夫人、宫人和太监都赶到别室,只有张衡一人进入文帝的寝室,不久“血溅御屏,冤痛之声闻于外”,文帝就这样被杀害而死。接着,杨广伪造遗诏,以杨坚的名义赐杨勇死,还将杨勇的十个儿子相继杀掉。�

杨广在弑父杀兄之后,终于登上了皇帝位,是为隋炀帝。

红颜薄命:杨广为啥会盯上宣华夫人?

自古便有两个成语是用来形容美貌女子命运的。一曰:红颜薄命,大抵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通常命运不佳,福分不大,命如纸薄;对宫庭女子而言,则因争宠斗气,勾心斗角,故难得长寿。此成语出自汉书许皇后传:其余诚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宁前。;二曰:红颜祸水,这一头衔大多安在了君主败政亡国后,曾被君主宠爱的后宫女子头上。这大概是把败亡责任推卸到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弱女子身上的最好借口。不过,用红颜祸水来形容隋文帝杨坚曾经宠爱的宣华陈夫人似乎不恰当,因为她并不是一个一心想为陈国复仇的女子,只不过是为了生存,而无奈地接受隋炀帝杨广**的弱女子罢了。用红颜薄命来形容她,却也恰如其份。

宣华夫人陈氏,南陈宣帝之女,后主陈叔宝之妹。生得聪明智慧,姿貌无双。隋灭陈后,被虏入隋后宫服役。因貌美,被选为嫔。但当时,因独孤皇后性妒,后宫嫔妃罕有能被皇帝临幸者。直至开皇十九年,发生独孤皇后杀死尉迟女,惹得隋文帝大怒事件后,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管制稍懈,陈氏方才成为后宫除独孤氏以外,唯一能得到皇帝宠幸的嫔妃。

因为聪慧貌美,隋文帝对陈氏宠爱有加。因此在杨广谋夺太子之位时,也把陈氏列为拉拢对象。每每派人向陈氏致礼,并进献金蛇金驼等物,取媚陈氏。在废立皇太子的关键时刻,陈氏顺着皇后和皇帝的心意,颇为废立之事出了力。

仁寿二年八月,独孤皇后病逝后,陈氏进位为贵人。隋文帝更是专房擅宠,六宫莫能与之比肩。后主陈叔宝也因妹子得宠,时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并重修陈氏宗庙,陈叔宝得以岁时致祭祖先。此政策也惠及已被隋灭国的齐、梁后裔。

仁寿四年,隋文帝在仁寿宫调养身体,随侍的是陈贵人和蔡贵人。因偶感风寒,隋文帝遂一病不起。念二贵人服侍体贴辛苦,特封二人为宣华陈夫人、容华蔡夫人。至七月,隋文帝病势渐重,召大臣杨素、柳述、元岩三人入宿阁中侍疾;太子杨广亦宿于大宝寝宫中,以便常入宫门候安。

一日杨广入宫问疾,恰逢宣华夫人正在调药服伺文帝。杨广见了夫人,连忙下拜;夫人不及回避,只得依礼答拜。当初杨广要谋东宫,为求夫人在文帝面前美言,曾经赠送过无数金珠宝贝,陈氏也着实在文帝有前用过力,但双方从未谋面。如今同在宫中侍疾,难免不被撞见。今日天姿国色的宣华夫人就在眼前,怎不让平日里矫情饰行的杨广心旌摇荡?只是父皇在前,终不敢放肆。

这日清晨,杨广又匆匆入宫。因为早一日杨素写给杨广关于文帝驾崩后,如何铲除异己,掌控朝政的回信,被宫人误送到隋文帝手中,杨广正好来打探消息,却鬼使神差地在侧殿回廊,碰见了幽妍清倩,娇容微倦的宣华夫人。原来隋文帝看了杨素给杨广回信后,不禁大发雷霆,气急痰塞;宣华、容华夫人捶背抚胸,好言相劝,忙了一晚,杨坚才稍稍气消,似睡非睡地靠在床上。面带倦意的宣华夫人此时正好出外更衣,未曾想会在侧殿回廊撞到杨广。早已对宣华夫人垂涎三尺的杨广,眼睛直直的看着夫人,问:敢问夫人,杨仆射的来书,父皇可曾拆看?回答说:拆看了。圣上春秋已高,又正在病中,殿下何必急在一时,反伤了圣上的心?杨广虽唯唯称是,却口出挑逗之言:夫人正值盛年,父皇一旦去世,我便会替夫人着想。宣华夫人正色道:殿下错矣!贱妾忝为庶母,殿下怎能如此说话。倘若圣上知道,殿下干系不少。杨广嬉皮笑脸地说:夫人爱我,怎会使父皇得知。说着见四下无人,竟伸手去撩宣华夫人的衣裳。宣华夫人又急又气,看看就要着道,便叫了一声:请殿下自重,那厢有人来了!杨广一惊,手一松,宣华夫人乘机赶紧离开了侧殿回廊。

宣华夫人神色慌张地回到隋文帝寝宫。隋书后妃传是这样记述的: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儿!’述等欲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以上就是杨广因调戏宣华夫人不成,担心大事突变,故而派张衡弑杀隋文帝的经过。

宣华夫人因是事件的当事人,更吓得玉容惨淡,坐立不安。直至晚饭后,杨广派来内使,呈入一小金盒,盒上贴有太子杨广亲署赐与夫人的封条。宣华夫人以为盒内是鸩毒,不觉浑身发抖,且颤且泣道:妾真命苦,先是亡国被俘,后蒙先帝宠爱,哪知红颜命薄,到头终是一死。女人胆小,不敢揭盒。使者急着回报,再三催促,宣华夫人不得已取过金盒,揭起封条,开盒一看,盒内并无鸩毒,却是几个五彩同心结。诸宫女见了都高兴,说:可免于一死也!宣华却面露恚色,端坐不语,不肯拜谢。内使又催道:这般喜事,应该收下。诸宫人你一言我一语在旁相劝,宣华夫人无奈,叹一了口气道:中媾之羞,自知难免。遂勉强起身,取出同心结放在桌上,对着金盒拜了几拜,又坐回床上。内侍便捧着空盒复旨去了。是夜,太子杨广来到宣华宫中,**_母之事就在这一夜发生了。次日,在杨素的辅佐下,杨广登上了大隋皇帝的宝座。

宣华夫人被_失节,未免蒙羞,但木已成舟,无法挽回,只叹自己红颜命薄。杨广登基后,一连几日都在宣华宫里缠绵。这一日,姿色动人的容华蔡夫人也哭哭滴滴地来找新皇帝杨广,说是要去当尼姑。那知得陇望蜀的荒*皇帝,来了个一箭双雕,连容华夫人也一道宠幸了上崩后,自请言事,亦为炀帝所_。见隋书后妃传。

杨广_母后,不便明目张胆的将两位夫人收为嫔妃,只得将宣华夫人迁居仙都宫,但仍时时私往续欢。一年后,宣华夫人患病,杨广前往探视,得知宣华夫人梦中被隋文帝手执沉香如意击顶,醒来便头痛不已。窃以为,宣华之病,乃因失节,日日内疚,不能自拔,忧郁成疾所致。然日复一日,病势渐沉,药石无效,不久辞世。杨广多情,悲伤不己,几日不能视朝。隋书后妃传记载: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可怜经历了亡国被俘,入宫服役,文帝宠幸,炀帝**的一代红颜,端的是如此命薄如纸。

《独孤皇后》杨广和他的母后是第32集。

隋炀帝文治的突出成就就是他选拔人才,随其才能,任以官职。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对如何征召选拔人才的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布诏书,要求地方官依令十科举人,十科中,德、才各占一半。

相关情况

大业五年,又诏四科举人。十科举人改为四科举人,减去的全是有关德行的科目,保留和突出有关才能科目。这种变化,反映了选官制度向实际化操作的转化,标志着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正式确立。

隋炀帝开科取士,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为后来唐的“贞观之治”准备了能臣。如侯君集、孙伏迦、温彦博、孔颖达、房玄龄、岑文本等进士、举人,入唐后都成为唐太宗的辅佐之臣。

在《隋唐演义》的第一回里,交代的事情有不少,毕竟是属于开篇的一个章节。如果交代不清楚的话,后面的故事就无法进行。但是,也许是由于褚人获的过于想集中交代清楚吧,导致第一回中,许多的故事,都显得虎头蛇尾,有点繁杂。

不过,关于晋王杨广的心路历程,书中倒是交代的很清楚。

首先,杨广的出生,已经交代了他日后的归宿。

当杨广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表面上看来,杨广是注定的命中天子,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朦胧之中,只见红光满室,腹中一声响亮,就像雷鸣一般,一条金龙突然从自家身于里飞将出来。初时觉小,渐飞渐大,直飞到半空中,足有十余里远近;张牙舞爪,盘旋不已。正党好看,忽然一阵狂风骤起,那条金龙不知怎么竟坠下地来,把个尾掉了几掉,便缩做一团。细细再一看时,却不是条金龙,倒像一个牛一般大的老鼠模样。

其实这一段话,已经完全概括了杨广的一生,虽然是属于后人杜撰的,但是很贴切的表明,杨广会使得如日中天的大隋朝,杨坚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会败在杨广手中。

首先,天无二子,杨广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杨勇,按照隋朝的继承体制,下一任皇帝,就是杨勇的。但是,关于杨勇出生时的异象,书中没有描写,反倒是杨广的出生,被描述成金龙降世,这不是明摆着说明,杨广日后要夺嫡吗?

其次,在父母面前的时候,杨广极力讨好父母,尤其是对母后,极尽所能的表示忠心和孝心。再加上,杨勇触犯了皇后的大忌,那就是纳侧太子妃,杨广更是趁机进献谗言,导致虽是同母所生,杨勇渐渐失去了被宠爱的地位。

但是,一旦到了外面,就如“初时觉小,渐飞渐大,直飞到半空中,足有十余里远近;张牙舞爪,盘旋不已。”一样,杨广就暴露出了本来面目,开始“张牙舞爪,盘旋不已”了。

这一点,从晋王主动请缨要求带兵伐陈可以看出来。

晋王杨广之所以要带兵伐陈,原因有三。

其一,南陈已成腐朽之势,换成谁,都能轻松将其击垮,所以杨广才会主动请缨。要是换做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他才不会强出头呢!从这点来说,杨广也具有一定的投机头脑。

其二,杨广要想夺嫡,必须有自己的势力才行。虽然自己跟随父亲一起,建立了大隋朝,但是这个大隋朝,并不是通过武力打下来的,而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没有战功,就无法号令三军,无法获得拥护自己的将领。所以,出兵伐陈,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获得战功,以堵别人之口,另一方面,则是想看看,在父亲杨坚的老部下里,有多少人能支持自己。

其三,杨广也确实是冲着南陈的美女而去的,只是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张丽华。南陈之所以成腐朽之势,一方面是因为君臣的不作为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陈的美女如云,这才导致陈叔宝沉迷其中。

对这些,一直掩藏行迹的杨广,自然是有所耳闻的。所以,也想趁着此次伐陈的机会,到南陈看一看,到底有着怎样的美女。至于张丽华,虽然美貌,但是对于杨广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那么,为什么杨广非要让高之子高德弘,去所要张丽华呢?其实,大家不要忘了,此次伐陈,杨广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测试,谁在支持自己。张丽华祸害南陈陈叔宝,天下谁人不知?杨广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拿张丽华当诱饵,把原本应该交给皇帝杨坚处理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办理,就看有没有人支持。

果然,李渊和高都反对,并且自作主张的,把张丽华给杀了。这一杀不要紧,表面上看,杨广是因为得不到张丽华而生气,实际上,已经对李渊起了杀心,因为杨广看出来,李渊与自己不是一心的。虽然高也参与了杀死张丽华的事情,但是有高德弘在杨广旁边周旋,自然怪罪不到他的头上。

于是,伐陈胜利之后,除了韩擒虎之外,许多人都得到了封赏,只有李渊,“封赏极薄”。好在,李渊毕竟是能成大事的人,对此毫不在意,又好在,晋王杨广出镇扬州,也没时间加害李渊。所以,才会有后来,李家创下的大好基业!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虫子天下,看更多有态度的原创文学点评!

这个萧氏出身挺好,家里是政治文化世家,但是呢,她出生的时候是二月,这在江南按风俗是不吉的,后来就一直由叔、舅收养,直到皇宫招人,刚满9岁的萧氏这才离开那里。

当时隋文帝建立隋朝后,渐渐稳定下来,考虑到儿子大了,为晋王杨广招个妃子,据说她的生辰八字与杨广的八字合在一起是大吉,所以就把她立了妃子。

有人说她天生丽质,楚楚动人,看见她就像疼爱的感觉。婚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开皇二年成婚不久,晋王妃萧氏便随丈夫前往晋阳赴任。这杨广呢就是她的第一个男人。

在开皇四年晋王妃生下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马不停蹄的第二年,晋王妃又生下次子杨暕。又过了一年又生下长女,即后来的南阳公主。一年一个不得不服,这也是本事啊。

这个杨广本不该做皇帝的,他夫妻俩从中作梗,打动了他的母后独孤皇后的心,一气之下就废除杨勇太子之位,太子算在了杨广的头上。他在杨广当上隋炀帝后册封为萧皇后。

好景不长,悲催的杨广在坐了14年皇帝后,在宫里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杀了。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宇文化带到了聊城。萧皇后要求宇文化及按帝王的礼仪安葬隋炀帝,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这宇文化及就成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并且是杀夫仇人,在那个年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没过多久窦建德率兵攻打了宇文化及,接回萧皇后,把她收入囊中,成了他的宠妾,让她住在武强县。当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也就是杨广堂妹。

在知道萧皇后下落的时候就让丈夫营救。义成公主为了拯救大隋朝的宗室,向窦建德要人。立足未稳的造反英雄哪里敢得罪突厥人便乖乖地将萧皇后等人送往大漠。姑嫂相见,自然是一番落泪。后来跟着小姑子一样嫁给了处罗可汗,不巧的是几年后处罗可汗就死了。按照“胡俗”弟弟颉利可汗继承藩王,同时就把这两位嫂嫂也一并接手,风俗么,当时的女人哪有地位。就这样萧皇后在突厥几年就嫁了两次。

我觉得杨广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对于他来说,他懂得审时度势,拉拢身边的人为他说话,最后顺利的把自己的哥哥拉下马。

杨广上面有一个哥哥,按照道理来说了,他是不可能做皇帝的。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也是说不好,如果好运要砸到你的头上,就偏偏是你。我觉得好运肯定是会砸到那些比较努力的人,他在争夺皇位的时候,那是相当的努力。首先,在自己母后面前装孝子,装单纯。明明自己是一个十分花心的人,但是却表现的非常的专情,明明是一个非常奢侈浪费的,却装的很是节约。至于孝不孝顺,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演戏功夫,他绝对是第一位。拉拢大臣,让他们为自己说话,他肯定给予了他们很多好处,这些人也是比较聪明的,自然替他十分卖力。比如杨素,在夺嫡的过程中,真的是付出了很多,他的功劳是非常大。但是杨广上位之后,不也最后巴不得他早死。所以,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最主要一点,杨勇也是十分不争气,他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母后和父皇失望透顶。两个孩子一比较,独孤皇后还是觉得杨广比较好,自然在自己老公面前经常夸赞这个儿子。独孤皇后说话的分量是非常的重,杨坚都是非常听这个老婆话的。再加上,这个太子所作所为真是让他看不顺眼,综合考量之下,就把太子给废除了。

他的上位,是他努力的结果,他最终也是胜利了。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个领导者不是一个好的***。他之后的所作所为印证了这一点大隋的灭亡,他要付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如果是杨勇上位,可能大隋朝还会多延续几年。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

杨坚为华阴人,系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自称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长女嫁北周武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初中央政府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仅及南北朝时代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

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得国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自不容贪污枉法之行为存在。杨坚命柳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吏治之整肃,不仅上裕国库,下纾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为要因。

杨坚开了中国科举制度之先河,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在位期间,史称“开皇之治”。

独孤氏的祖先为漠北的鲜卑族,随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而南迁,最终定居在中原境内, 其父亲独孤信雄才大略,曾经协助北周宇文泰开创霸业,后来在北周政权中享有崇高地位,出任大司马,被封为河内公。独孤信不仅雄才大略,而且眼光如巨,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毓(北周明帝),大女儿成为皇后。四女儿嫁给了后来唐高祖李渊的父亲,被追封为“贞元皇后”,第七个女儿,也就是独孤迦罗,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之后,母仪天下,成为“独孤皇后”。

独孤伽罗于14岁时嫁给了杨坚,且产下5子3女。其中大女儿杨丽华被北周的太子立为妃子,太子登基后就被立为皇后。杨坚从此把持朝政,权倾天下。后取代北周创建隋朝。

在602年8月,独孤伽罗病崩于永安宫。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604年—617年在位)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20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杨广即帝位后,发动了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的战争,是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的。

在成为皇太子前,杨广在父亲和母亲独孤伽罗面前一直装得很朴素,以讨其双亲欢心。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仁寿二年(602),独狐皇后逝世。两年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坚病重,驾崩于大宝殿,杨广继位。

即位以后,他开通大运河,对民生经济有重大贡献,但乘龙舟游玩时,耗损了民间物资和人力。然而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发展科举制度,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阔疆五万里。但是杨广又是一位急功残暴的人。大业八年,首度亲征高句丽失败后,杨广为扳回其颜面,不顾国内空虚,连续三年一再亲征,民不聊生。即位后为实现个人构想,劳动全国投入新宫殿的营造,皇宫用金玉装饰,金碧辉煌,致使国库亏空,劳民伤财。晚年为消除强烈的失落感和政务上的压力,他逃避现实,三下扬州,整天杯不离手,纸醉金迷。最后亲信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叛军攻入江都宫,才华洋溢但好大喜功的杨广惨遭缢死,风华绝代、盛极一时的隋朝不得不走向灭亡。

杨广在位的十三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大运河等艰巨工程,成效非常可观。此外杨广用兵有度,为隋朝开拓出最广大的疆域,万邦来朝之时,也让隋京人民有认识外国人士的机会。

但是在执行政策的同时,杨广也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此外,在几度征召高句丽王入朝而不得后,杨广遣大军远征高句丽。

大业八年(612年),动员华北113万余人,结果败于辽东城(辽宁辽阳)。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大有一举而下之势,高句丽全国亦憾动,但国内杨玄感乘机起兵,杨广不得不中返平乱。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其间广征兵粮,高句丽仍坚决抵抗,杨广终无功而返,威信尽失,民间亦损失过于浩大,遂起而造反。

平心而论,杨广即位之初,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开凿大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然而沿岸建行宫四十余座,以便杨广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阳东都宫殿,为臻尽善尽美也颇为耗资。

历数杨广的诸项工程,规模皆庞大,若是当年有节制,以隋朝国力的强大,其实一时不成问题,但长此以往便导致民不聊生。再由于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失败,朝廷威信因此大落,终于引发国内烽火遍起。锐意尽失的杨广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最后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杀而终。杨广死前,叛军将之包围。杨广要求喝毒酒自杀,遭拒,于是被勒死。

605年(大业元年)八月,坐船游江都(扬州),次年四月驾返洛阳;

607年 北巡榆林;

608年 第四年至五原,出长城,巡行至塞外;

609年 西行到张掖;

610年 再游江都;

611年 到614年,三次亲征高句丽,均遭失败;

615年 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

617年 三游江都,618年(大业十四年)被绞死。

隋炀帝杨广,相信大多数人对他很熟悉,电视剧隋唐演义系列也算是播放量很高家喻户晓,在大家的心目中,杨广就是一个暴君,好色残暴,与“周幽王,周厉王为伍”,事实上,抛开他在位期间的好色,残暴以外,其实这位皇帝还是做出一番政绩的,比如开凿大运河,完善科举制等,用了十三年时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前几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了隋炀帝杨广的衣一些好色风流之举,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杨广到底如何坐上这个皇位宝座的,通过多方面的了解,解析杨广此人的功过是非。

首先自古以来皇位登基都是遵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样一个次序来的,按照这样一个嫡庶次序,杨广怎么样都是得不到这个皇位的,那杨广又是怎么样一步步登上这个本不该属于他的皇位的呢?

一自小聪明伶俐,智慧过人

我们大家一致都认为杨广残暴好色,其实年轻时候的杨广,小时候就非常的聪明,从小就饱读诗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可能大家不相信,这位杨广还会写诗,留有四十多首著作。年少时的杨广才华横溢,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宰相,智慧聪明,宰相的工作经历奠定了以后窃取帝位的基础。

二招贤纳能,笼络人心

要想篡位,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况且,自己还不是长子嫡子,因此,在做宰相期间以及在扬州的一段时间里,他网罗招揽了不少文人武将作为幕僚,并且得到了自己母亲的信任以及大臣杨素的支持。这样一来,杨广的这步招揽大棋已经完成。

三等待时机,一击即成

当时的太子杨勇是文帝的嫡长子,此人也是有着一定的能力,只是可惜不会在皇帝老儿面前奉承拍马,而杨广就不一样了,在隋文帝和母后面前,不仅仅装的很孝顺,而且前文说了,一直在帮着父亲打理朝政,因此也就很大程度上迷惑了隋文帝。之后杨广步步为营,利用母后对自己的支持,利用前期积累的门客党羽,由大臣杨素为首,屡屡上表数落太子杨勇的过错,一而再再而三,耳边风吹多了,隋文帝也就心里产生了对太子杨勇的不满。终于有一天隋文帝废掉了太子,把太子宝座让给了杨广。

随后隋文帝病重,杨广一看时机成熟,迫不及待的想登上帝位,急忙联系杨素等一干大臣联名上表,没想到事情败露,即将功败垂成,迫不得已之下,铤而走险,利用前期积攒的势力人脉党羽,由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害死了隋文帝,至此,隋炀帝杨广窃取皇位成功,顺利登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4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