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一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赏析二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用,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贺新郎》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余光中晚年,有次参加台湾的一次文学颁奖盛事,发现满座都是年轻后辈,而自己已是白发苍颜。他觉得自己有些落落寡合,于是在致辞时幽默风趣地说道:
一个人年轻时得奖,应该跟老头子一同得,表示他已成名;
但老年时得奖,就该同小伙子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
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简短的话语,让人看到了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宝刀未老、昂扬奋发的斗志。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他的恩师梁实秋曾就此评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在世人看来, “乡愁诗人”才是余光中最响亮的头衔。因为他那首82字的《乡愁》,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过。
能奋斗出人生的高光时刻,除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积极进取的姿态,还与他的心中,一直涌动着幽微细腻的三种感情分不开。
这三种感情就是融贯余光中一生的亲情、爱情、乡情。
01
三代人爱的传承:摇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1928年农历九月初九,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一个诗书之家。
父亲余超英祖籍福建,曾任福建永春县教育局局长。母亲孙秀君出生于江苏常州,亦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
仰赖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环境,余光中的童年常与诗书为伴。
父母时常用乡音为他朗诵古文,带他遨游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有了这样的国学启蒙,古典诗词的韵律,从此融入他的脉搏和心跳。
然而,在他9岁那年,全面抗战爆发,打破了一家人的宁静生活。
彼时供职于国民党南京华侨教育总会的父亲,已先行随军到了武汉。
母亲只身一人带着余光中逃难,用扁担挑起箩筐里的他,在日军的铁蹄下辗转奔波。
母子二人曾在太湖的船上落水,在寺庙的香案下躲过日军的刺刀……历经凶险,最后落脚重庆悦来古镇。
寄居朱家祠堂,余光中始终勤学不辍。在他记忆中,桐油昏灯下,母亲一边纳鞋底,一边听他吟哦《古文观止》。 母子脉脉相守之情,与夜同深。
12岁那年,余光中生平第一次告别双亲,到相隔十几里山路的中学,寄宿求学。
习惯了逃难路上相依为命的母子二人,都难以忍受离别之苦。
每次上学时,母亲总会站在山头目送他远行,直至他小小的身影被远坡吞没。
母亲更担心他在学校遇到困难,无人悉心照料,于是通过写信的方式开启远程陪伴。
一封封家书,一张张邮票,来往于巴山蜀水间,伴着余光中度过7年中学生活,成为他记忆锦盒中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余光中后来在《乡愁》中开篇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自从在厦门大学的课堂上,立下“我将来要当作家”的志向,他一直笔耕不辍,在文坛逐渐崭露头角,亦有幸成为梁实秋的授业弟子。
进入文坛后,融贯中西的他,更是发愿:一定要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练出一颗丹来。
八十大寿时,余光中发表三本新书,以表心志:我想把我的民族的语言,更提升一点。不管提升多少,在我的手里,一定要略加变化。 我交到下一代手里,这个中文,经过我的手会有一些改变。
他做到了。他的好友曾说: 余光中的名字,如果翻译成白话文,那就是“我来世上发扬光大文化中国”。
这句话,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02
61 年伉俪情深: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作为笔挟风雷、驰骋文坛的才子,余光中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为妻子写诗。
说起余光中的妻子,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简直堪称宝黛之恋的完美结局版。
17岁时,余光中和小自己3岁的表妹范我存在四川初识。两人一起度过避难巴蜀的岁月,志趣相投,自此情根深种。
后来,因为战乱中的迁徙,两人被迫分开。
或许是姻缘天定,21岁时,跟随家人逃到台湾的余光中,居然与表妹不期而遇。
后来,余光中把这次重逢描成诗情画意: 一朵瘦瘦的水仙,袅娜飘逸…………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自那一刻起,余光中就认定,一定要和表妹在一起。
然而,二人的恋情遭到双方家长的激烈反对。
范我存因肺病高中休学,余光中的父母认为她学历不上台面,更担心她将来不能生育,无法为余家传宗接代。
而范我存的家人则认为,终日与书为伍的余光中看起来呆里呆气的,与理想中的东床快婿相差甚远。
但是余光中抱着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决心,与表妹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地下爱情。为了追表妹,他居然翻译了一本《梵高传》。
在翻译期间,他在书稿正面写满优美的译文,寄给表妹帮忙抄录,而反面却是甜蜜的情书,留给表妹细细品咂。
前后历时11个月,长达30万字的浩荡译绩,成为频繁飞往于两人间的青鸟,夹带表达情意的“私货”,将余光中的爱意接连不断传递给恋人。
《梵高传》翻译完成,表妹的芳心也彻底被他的柔情和才情俘虏了。
17岁初识,经历4年离别,6年的爱情长跑,两人于1956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那一年,余光中28岁。为了这一天,余光中足足等了11年。期间父母为他四处求亲,他始终心如磐石,忠贞不渝。
漫长的离别之苦,终于换来了两人61年的伉俪情深,还共同养育了四个女儿。
30岁时,他经授业恩师梁实秋推荐,赴美进修,成为爱荷华大学写作班里的一张东方面孔。
进修期间,他发现西方对他的东方学问,十分冷漠。这让远离亲友的他,内心更加孤寂。
他常常倍感冰冷,说这段时间是自己的“冰河时期”,幸有温暖来自远隔重洋的妻子,支撑他学成归来。
所以在他的笔下: 乡愁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他曾经说,不希望像苏东坡那样,只能在悼亡诗中对妻子寄寓柔情,希望自己能时时刻刻为爱人写诗。
相伴61载,余光中写了大量惊艳诗句对妻子表白爱意: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03
43 载浓浓乡愁: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都说普罗旺斯是梵高的,上海是张爱玲的,海南岛是苏东坡的,一生漂泊的余光中究竟属于什么地方呢?
祖籍福建,出生南京,在江南度过童年时光,避难重庆,迁居台湾,任教香港,又远渡重洋三度访美……余光中说他一生都在漂泊。
他自称福建人、“半个江南人”、川娃儿,又兼“大陆的浪子”。
在他心目中,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小,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不管余光中走到哪里,打开他书桌的抽屉,总会看到地图。
他喜欢看地图,因为想知道故乡在哪里,自己又处于地球上的哪个地方。
1972年的一天,余光中在台北的家中,久久地凝视着地图上那个叫故乡的地方,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回归故里。在极度苦闷之时,他拿出纸笔写下《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短短82字,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20分钟写出传世佳作,因为这个情感,他已酝酿了20年,所以一气呵成。
1992年,《乡愁》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起,余光中的名字,传遍华人圈。
当年9月,他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的邀请,赴北京讲学。
时隔43年后,终于踏上故土,他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
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期间,他也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寻觅他的乡愁。
他把黄河岸边的泥土,从鞋底刮下来带回台北的家;又让重庆朱家祠堂上面的片瓦渡海,成为柜顶上的镇家之宝……
后来,怀着对未来美好的希冀,他又续写了《乡愁》第五段。因为尚未发表,所以鲜为人知:
而未来,
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
你来这头,
我去那头。
在余光中的内心深处,不仅有两岸的过去,更有两岸的未来。
2017年12月,89岁的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因病去世。
在他病重期间,女儿遵照医嘱陪他说话,手拿《唐诗三百首》,跟父亲唱和。女儿念“我本楚狂人”,他接上“凤歌笑孔丘”……
徜徉在唐诗的壮丽山水间,他脸上渐渐焕发出神采。 在生命的终点,因为唐诗的陪伴,他走得无比安心。
他一定知道自己,即将魂归故里,再也不用漂泊无着了。
写在最后: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回看余光中坎坷的一生,亲情、爱情、乡情始终萦绕心中,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为他的诗和散文注入不朽的灵魂。
他说,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
斯人已远,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一样,像宝光一样永远洒耀人间。
-END-
#本期粉丝福利专题:励志文房小对联(文中配图所示样品)
#翰林文创~见字如面系列
有温度的手写祝福!特别的心意送给特别的你
不知从何时起,复制、粘贴成了快节奏的代名词,原本温馨的节日祝福,也变成了冷冰冰的文案……
亲友间的祝福不应该沦为接龙游戏,而有温度的手写亦变得弥足珍贵。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翰林书院特推出见字如面文创系列,让有温度的祝福成为家里最靓丽的国风!
无论是送给亲友,赠予子女,还是送给自己,皆可陶冶情操,寄寓祝福。
大家都在说郦波老师,但郦波老师的课在 仙 林 校 区 有 多 难 蹭 到 你们知道吗……因为我是转过专业的,在蹭课上有一点点心得,下面我来推荐几位老师吧,课目特别好找,人也很好,平易近人讲课风趣幽默有干货,都是在人文社科上有出色研究成果的老师,我觉得他们的风格也特别能体现南师的人文气息。
1 董志翘
董志翘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史、训诂学。201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老师的古代汉语课我是蹭了整整一个学期的,可想而知董先生的讲课真的很棒呀。第二学期因为和专业课撞了只好放弃,不过日后相信还有机会听董先生上课的。
董先生板书风格独特,随讲随写。听《古代汉语》的时候,董先生的板书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董先生在讲解字义时会手写加分析,将一个字一个字的历史娓娓道来。而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全不在话下。“从成为一名青年教师开始,我就对照着《说文解字》,把里面的9353个字都逐一练过。”
友情提示:B站也有《古代汉语》的公开课视频,但是清晰度非常感人,还是现场课比较好哇。
2 白莉
白莉,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文学硕士。2012年2月至8月任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白莉老师主要是研究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的,一直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南京的历史文化有很深了解。她总是笑眯眯的,人特别特别好,我们会亲切地叫她白奶奶。
我推荐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导读的博雅课、《金枝》解读博雅课。内容详实,博古通今,对社会学、人类学感兴趣的同学一定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启发。
3 陈真
陈真老师主要研究当代西方伦理学和当代英美哲学,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上课风格非常独特。可以说是一叹三咏,充满感情哈哈哈。如果你在他的现场课,你很可能会被他的声音吓到。但是你会学到很多关于哲学的知识,因为陈真老师会用很多实例活泼生动的讲解。。
很多同学在选博雅课的时候会听说陈真老师的“威名”,但其实我非常推荐大家去蹭老师的课,陈真老师能把看似高深的哲学讲得通俗易懂。老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在武大读研、任教,后来又在国外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陈真老师的《西方伦理思想漫谈》博雅课非常生动,每学期老师会请国外的哲学学者来做讲座,上学期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哦。
如何蹭课?本校学生在教务系统可以查到详细的课程表,非南师的学生可以在表白墙求助、可以在教学楼的教室墙壁上寻找……方法多多,总之南师是不会拒绝渴望求知的大家的~
最后,我觉得南师的学习氛围还是很不错的,还有很多很棒的老师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不要让没蹭过课成为大学的遗憾呀~
千百年来,被无数文人墨客视为完美神仙眷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的爱情童话却是这样的:
”
大概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憧憬过,完美的爱情是什么样子: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二;他是个大英雄,就算没机会拯救世界,也一定能在危难关头保护爱人;她是个可人儿,就算世界天塌地陷,也巧笑倩兮,给爱人无边的崇拜与温柔……
然而,千百年来,被无数文人墨客视为完美神仙眷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的爱情童话却是这样的:
他们聚少离多,危难关头各自飞;他们没有携手走到最后,也不是彼此生命的唯一,赵明诚纳过妾,李清照再嫁过人;他不是大英雄,获得了拯救世界的机会,却临阵逃跑;她更不崇拜他,本来能力就比他强,还写诗鄙视他……
但这样的他们,却成为现实中最令人羡慕的完美爱情,只因为他们成全了彼此内心最深处对人生终极追求的渴望,这种“成全”,除了对方,天下间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代。
聚少离多,患难不见真情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有个完美的开头:
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当时的文坛大咖、大宋文化部司长李格非,他的女儿李清照,还未出阁,就以一首《如梦令》名满京城(即《李清照是个好导演,叫你演来一生的幸福》开篇解析的那首小令)。
大宋组织部副部长,后来官居宰相的赵挺之,他的儿子赵明诚,还在大学里念考古鉴定专业,已显出一派金石大家的风范,成为才华享誉京城的翩翩佳公子。
一对千年不遇的才子佳人,不仅相遇,而且相爱了,不仅相爱,还有一对高官父亲为小两口的幸福背书,免去了柴米油盐对爱情的消磨。
这一年,李清照才刚十八,赵明诚二十出头还没毕业,两人手拉着手在京城登记结婚了。新婚燕尔的生活甜如蜜,有着共同爱好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一有空就去大相国寺古董一条街淘宝,然后回家“相对展玩咀嚼”。
但这种甜蜜和谐的生活,随着第二年蔡京独揽大权,戛然而止。宋徽宗启用蔡京,清洗他厌恶得司马光旧党,李格非身为旧党大V苏轼的门生,自然要被划归这一阵营,丢了饭碗潜回原籍。而赵明诚的爹地,赵挺之则属于改革派,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李清照本着夫妻一家亲的想法,向赵明诚的爸爸求助,请求公公替父亲脱罪。谁知道,等来的不仅不是父亲的赦免,反而是赵家的“划清界限”。借着朝廷“宗室不得与元祐党人(即旧党)子孙为婚姻”的新政策,虽然不是宗室,赵家还是把李清照赶出了京城。
昔日恩情皆是梦,患难更难见真情,回到老家的李清照只能感叹:“炙手可热心可寒。”
赌书泼茶,十年神仙眷侣
政治风云变幻,李清照婚后第六年,蔡京罢相,元祐党人全部平反,李清照立即回京与赵明诚团聚。然而,世事翻覆莫测,第二年蔡京复相,这几年来与蔡京争权的赵挺之病逝,整个赵家被集体扔进了监狱。
虽然后来赵明诚做了几个月的牢,因为实在没什么罪状,被放了出来。但不论是官场还是京城,都再无他的容身之地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尽管失去了往昔的奢华生活,但离开京城,在青州乡居的十年,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一生中最安宁、美满的日子:把买肉买衣服的钱省下来,继续搜罗古董,搜罗回来,两人废寝忘食的品评、记录、勘校,乐此不疲。
李清照给过这种日子的自己取了个笔名,易安居士,开始了与赵明诚相互扶持的文学创作生涯:赵明诚创作他的毕生心血《金石录》,每到考据拿捏不定的时候,李清照总能用堪比超级计算机的大脑,准确的告诉他某句话出自某个文献在某书第几页第几行……
这十年,对两个人的一生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李氏电脑,恐怕赵明诚难以实现他的学术追求。没有这十年的幸福生活,李清照也无法写出之后那么动人的诗词。
宦海沉浮,赵明诚不是大英雄
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官场上又是几度风雨。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使得赵明诚被重新启用,他和李清照又开始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结婚近二十年没有子女的赵明诚,一离开李清照的视线,立马纳了几个小妾。那个年代,官老爷三妻四妾再平常不过,虽然李清照也因此不开心,但并没有改变两人的灵魂伴侣关系。
李清照时而在青州乡下整理文物,时而陪伴异地做官的赵明诚吟诗作赋,鉴赏古董。然而大宋江山每况愈下,靖康之耻后,兵祸四起,人尚难自保,何况是文物。
青州兵变,李清照在慌乱中,只能把填满了十大间屋子的文物,筛了又筛,只捡珍稀轻便的,装了15车,南下投奔在南京当市长的赵明诚。其余多年心血,只能焚于战火。
几经辗转,到了南京,本以为可以放心了,没想到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一遇到城下兵乱,就弃城逃跑了,而且是撇下和他结发二十八年的李清照自己偷偷跑的!
只求苟安的朝廷靠不住也就算了,没想到相守了大半辈子的丈夫也靠不住,李清照拖着文物愤懑的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想,赵明诚当时是没有脸读这首诗的。他不是李清照心中的大英雄。
但,李清照并不是因为赵明诚是英雄才爱他,也不会因为赵明诚当了狗熊就不爱他。
越完美的爱情,越需要接受对方的不完美。
即便在今天,不能生孩子,也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更何况是在那个无后为大的礼教宋朝,但赵明诚接受了,就像李清照接受他的懦弱那样。
从南京出逃没几个月,赵明诚就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把毕生的心血,所有的文物和著作,嘱托给李清照,因为他知道,世上只有这一人能读懂他的灵魂,世上也只有这一个人会用生命去完成他最后的嘱托。
临终托付,李清照却是司马迁
赵明诚没有料到的是,李清照为坚守住这个承诺所付出的,并不只有全身的力气和一生的才华,更背负了平常读书人、平常女子所不敢背负的东西——当世的唾弃和后世的骂名。
古时候的女子独立生存本就困难,何况是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而赵明诚托付给她的那批文物,更是给她的生活雪上加霜——连宋徽宗赵佶都求之不得的东西,一个弱女子如何保得住?
觊觎宝物的人太多,文物屡屡被盗,每次都像在挖李清照的心头肉。终于,在她豁出命保护的几箱书画墨砚也被偷走之后,李清照痛不欲生,一病不起。
在生与死的边缘,一个投机的男人,张汝舟出现了。他不仅每日无微不至的照顾李清照,煎茶喂药,更山盟海誓地要保护李清照再不受漂泊之苦。
生,还是死?李清照面临的是和司马迁同样的问题:
生,司马迁就再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李清照就再也无法拥有一个完美的爱情;死,司马迁就无法完成父亲的嘱托,李清照就无法兑现对赵明诚的承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承诺,重于泰山。
李清照和张汝舟再婚了。然而,不到三个月,李清照就发现,张汝舟只是想要赵明诚的文物。为了和张汝舟离婚,李清照做出了一个比生死抉择更艰难的决定:告发张汝舟科举作弊,让他坐牢,自己才能借机离婚。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学说在李清照时期并没有出现,所以女人再婚,其实并不会受太多指责,顶多是过不去自己心里那关。
而告发丈夫就不同了,在宋朝,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跟谋逆造反一样,即便是天下大赦,也不能免罪。当时的刑法规定,就算是妻子所告最后坐实,也得坐三年大牢。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社会道德观下,这种行为不但会遭到当世所有人的唾弃,更会为后世留下骂名。
李清照再次选择了坚守对赵明诚的承诺。
她揭发张汝舟科举履历作弊,张汝舟因此获罪,李清照成功的离了婚,也进了牢房。好在有当官的兄弟帮她周旋,不久就放了出来。
重见天日的李清照此后一心写作,完成了为赵明诚而作的《金石录后序》,孑然一身的她,在只剩下与赵明诚点滴回忆的晚年,留下了千古绝唱: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没有与赵明诚的爱情,李清照或许写不出那么些绝妙好辞;没有和李清照相遇,赵明诚成为金石大家的路,也会坎坷许多。最好的爱情,是他(她)让我成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样子。
有多少小伙伴,当年为了和心仪的她考上同一所重点大学,发奋苦读?
有多少小伙伴,曾经为了给命中注定的她送上求婚戒指,努力工作?
有多少小伙伴,为她克服了与生俱来的腼腆?
有多少小伙伴,为她战胜了内心深处的懦弱?
男孩因为她,成长为能扛起一片天的男人。女孩因为他,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女人。
我们没有李清照的才华,也没有赵明诚的背景,但我们同样可以拥有相互成全的完美爱情: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本文转自优秀文艺类公众号——诗画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