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鱼鳞发黑是什么原因

观赏鱼鱼鳞发黑是什么原因,第1张

这是金鱼一种自保功能,如果观察比较仔细的一般会知道,金鱼出黑,一种是在水质不好的环境里大面积出黑(此种是金鱼感觉到环境威胁,病菌可能会大面积爆发),一种是在被细菌感染和伤烂的地方局部出现黑斑(鳞片,鳍),这种在水霉后最容易出现,轻微水霉(轻微的体表白膜)也许粗心的玩家还没观察到,就成了黑斑,还有机械性损伤造成体表破损,这些黑斑是短期性黑色素聚集,因为黑色素能更多的吸收紫外线帮助杀菌及伤口恢复,实际上是金鱼自身进化出的一种抗病能力,经过水质调整和病愈后会自行消退,另外有很多人下药后出现黑斑,认为是药物中毒,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只是因为药物破坏了金鱼体表黏膜,实际上属于外伤,而不能算是中毒,重盐,重碱,都有可能造成这种黏膜破坏而产生黑斑,所以说中毒是不太准确的。

七彩神仙鱼惊缸乱窜体表发黑身上有白模这表示身上有水霉早点用药建议乐彩的洁肤爽加伴侣,或者惠弘的特灭菌和敌百虫,再严重些就得用惠弘的超强素了,七彩神仙鱼风度优雅,色彩斑斓,游姿曼妙,柔美绝俗。该鱼长约15-20cm,身体侧扁,彩虹般的红蓝条纹成扭曲状遍布全身,像一块巨大的玛瑙。

七彩神仙鱼的背鳍及腹鳍亦特别发达,身上的花纹可一直延展到鳍上。尾部呈扇形,无色透明,患病的七彩神仙,经常能从尾部看出征兆,七彩神仙喜弱酸性软水,水草丰茂,木石叠障的幽静水域是它的理想栖息地点,七彩神仙鱼对水质要求极高,食性杂。

鱼体近圆盘形、扁平。鱼的体色丰富多变,有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红七彩,以棕色为主基调的棕七彩,以蓝色为主基调的蓝七彩,并以红、黄、蓝、绿、黑、棕、白、紫色等为点缀,花色繁多、美不胜收,素有“热带鱼王”的美称。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水域内,隶属于慈鲷科(Cichlidae)中的pterophyllum属,拥有修长而飘逸的背、臀、腹鳍,从侧面看像是在空中飞翔的燕子,故也称燕子鱼。

鱼缸里边下了肠虫清3天,鱼没有不良反,应,用换水吗?先说说鱼缸配置,1356065,9条野彩,9条老鼠,十几条灯鱼

3月28日发现缸里不少蛋白虫于是强迫症发作下了1粒肠虫清,晚上正常进食

3月29日感觉蛋白虫没有少,鱼也没事,于是下午换水再下2粒肠虫清,过了一个多小时满缸蛋白虫起飞非常壮观,肯定是有效果了,睡前鱼也比较正常,但缸里有好几根透明白便

3月28日早上上班前观察了一下未发现异常,晚上下班到家9条野彩集体缩鳍、扎堆、体色偏暗,缸里漂着透明白便,于是第一反应就是肠虫清中毒。。。马上换了35%自来水,温度重29升到32,换水前试过丢一颗红虫,下了10粒维C,睡前观察无好转,奇怪的是除野彩外其他小鱼全部正常

3月29日上班前观察无好转,还是缩鳍扎堆体色偏暗,晚上到家继续换35%自来水,下了20粒维生C

3月30日和31日和之前两天情况一样,毫无好转

4月1日下班到家继续换水35%自来水,顺便把底砂全抽了,丢一颗红虫不吃,下30粒维生C,另外加400克无碘盐,直到睡前观察发现野彩开始中层游动,但还是缩鳍,精神状态略微好转

今天上班前观察了一下,目前鱼还是缩鳍,但不爬缸,会游动,体色偏暗部分发黑,嘴唇也有点黑,有些鱼拉白便有些黑色便,但没有网上写的那些体表白膜之类的肠虫清症状,请问各位鱼友接下来应该如何应对才有机会痊愈,有经验的朋友帮忙出出主意万分感谢!

附几张之前的和3月29日的鱼缸惨状

金鱼身上一层白色的东西怎么治

这层白霜说明金鱼得了水霉病,也称为白毛病,是由水中的细菌引起的。如果鱼体有轻微创伤,它将寄生在鱼身上,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通常在使用自来水养鱼时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

通常在金鱼被感染后,出现白霜表明情况已经很严重。 如果不及时治疗,金鱼的患处将逐渐坏死腐烂。金鱼长出白霜后,仍然具有传染性。 需要及时隔离,用小刷子清洁白色乳霜,然后将其浸入土霉素或盐水中,同时进行增温就能逐渐痊愈。

金鱼身上一层白色的东西怎么治2

金鱼白膜是怎么回事

水霉病是由寄生在鱼类表面的真菌引起的。目前,已知引起金鱼腐烂症的病原体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菌是腐生性的,它寄生在金鱼体表的伤口上,因此水霉菌病通常发生在体表腐烂的金鱼上。

一旦水霉菌孢子附着在金鱼的表面,它们就会开始发芽并在伤口中形成菌丝,然后扩散并侵入正常组织,甚至穿透真皮进入肌肉,使金鱼的伤口扩散并加深。此外,水霉菌孢子在白发末端无性繁殖,新孢子游入水中,进一步感染其他金鱼。另外,水霉病孢子对不利环境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因此难以治疗。

你的鱼得了白点病!

热带鱼最易得白点病。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热带鱼得此病后,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白点,然后长满全身,后期体表粘液增多,白点成白色囊肿泡状,似覆有一层白膜。病鱼往往活动明显减少,浮于水面或群聚一隅,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而且此病还会传染,一定注意隔离处理,

小瓜虫是一种寄生虫,最喜在摄氏温度10—20度时寄生于鱼体表面,所以在春秋季节最易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要对付白点病其实十分简单,除了可以采用水族店里有售的专治白点病的药品之外,也可以采用经济、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按照本人的治疗经验,一般饲养热带鱼的鱼缸,只需将温度调至30℃即可,3—4天后,白点会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在28℃以上的水温中,小瓜虫无法发育生长,按其短暂的生命周期,必可消除白点隐患。但若是水草生态缸,30℃的水温会对水草生长不利,此时可用甲基蓝和孔雀石绿按1:1配置化于水后,滴入鱼缸,使鱼缸的水呈微蓝即可,连续2天亦可杀死小瓜虫,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对硝化细菌没有影响,不会破坏鱼缸的循环过滤生态系统,而且1—2天后,水中的微蓝会自行消失。

要防止白点病的发生,关键是要控制水温,勿让水温低至22—25℃以下,尤其是春秋季节,一定要注意晚间的保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57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