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五篇,第1张

 在历史上封建主义曾经是主角,封建主义时期的家庭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

 爱情固然美好,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爱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希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爱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爱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起。

 不过,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爱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现在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现在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爱情是什么?对安娜来说,她又是否得到过?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抛弃她,在任何时候都在背后永远给她依靠的人,但她却得不到。

 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因为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人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人的宿命。

 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要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

篇二: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自我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来也算是个幸福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个人又是怎样定义的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梦想中的感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结婚十余年,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也会对安娜好,可是这些的“好”,只可是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舆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职责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裕,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了结的孽缘。她拥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如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如果没有婚姻制度、如果没有生下爱儿、如果没有社会舆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且来得让人感到欣慰。可是现实便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看来违反婚姻制度,失去母亲职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体面的游戏规则。可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我做了主——她想拥有完整的感情。

 可是,最终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欢乐单纯的家庭,欢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感情”。而这个“感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感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感情面前,没有对错,仅有有没有真心爱过。难道不是吗?

篇三: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乐斯泰通过对安娜晶莹明亮的眼睛淋漓尽致地刻画,为《安娜·卡列宁娜》成为人类艺术的一颗晶莹明亮的瑰宝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

 安娜不仅风度潇洒,体态匀称,表情动人,而且道德高尚,感情热烈,她追求爱情与母爱的统一,家庭与义务的结合,但在安娜的家庭中,母爱和爱情是对立的,家庭义务也和爱情是冲突的,同时,宗教、法律、社交界的舆论都给安娜和追求道路设下了种种障碍,他们认为安娜的追求破坏了宗法制家庭,破坏了妇女应是贤妻良母的道德原则,但是作为一个争取个性解放的正面力量,安娜却毫无畏惧地与之斗争。作者通过描写安娜的眼睛来展现了为爱情和生活权利而斗争的情感历程。

 安娜来莫斯科劝兄嫂和好的一次交谈中,作者是这样写的:“从她那浓浓的睫毛下发亮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眼泪”。听了多莉的悲苦爱情之后,她流泪了,显出了她纯真的同情和友爱,体现了她的心灵之美,同时,从多莉的爱情中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引起了共鸣,也为下来见到伏隆斯基而产生爱情作了心理程度上的铺垫。

 作者还借了基蒂的眼睛来写安娜,如:“安娜不像社交界的贵妇人,也不像有了八岁小孩的母亲。”如果不是她眼神里有一种使基蒂惊异而又倾倒的、非常严肃有时甚至忧愁的神情,凭着她的举动的灵活,精神的饱满,以及她脸上那种时而在她的微笑里,时而在她的眼眸里流露出来的蓬勃的生气。安娜的热情、美丽、单纯、自然、快活有生气倾刻间都集于这一眸之中流露了出来,同时,眼眸中隐含着的一种复杂、神秘、高深莫测的情感更给安娜的形象注入了更高层次的美。安娜的这种神韵美的描写,为后来伏隆斯基被安娜的美貌倾倒做了铺垫,也说明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含有猎艳成分,为后来他对安娜的热情降温提出了本质原因。在舞会上,基蒂看到安娜那种完全新的、使她感到意外的眼光正看着她,之后,安娜的眼睛是颤栗的、闪耀的光辉,不由自主地浮露在她嘴唇上的那种幸福和兴奋的微笑和神情,基蒂惊异于安娜陶醉的不是众人的赞赏,而是一个人的崇拜——伏隆斯基,每次他和安娜说话时,喜悦的光辉就在她眼睛里闪耀,幸福的微笑扭曲了她的朱唇。基蒂开始觉得恐怖了、绝望了。因为她看到安娜的迷人之中有些可怕的、异样的、恶魔般的、残酷的东西,足以夺走她的爱情。这也给那些社交界的人们对安娜的道德观产生了怀疑。同时,这次舞会与伏隆斯基的相遇,唤醒了她的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情,让她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她开始追求自己的爱情,可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她这样做的,但她义无反顾的精神,敢于冲破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很可贵的。

 通过伏隆斯基的眼睛,安娜的形象更显得柔情蜜意些:“她那双在农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辛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象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伏隆斯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他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在她眼睛里的光耀,但安在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耀着。”洋溢在安娜全身心的那股压抑不住的生气,我觉得有生活、爱情、幸福、家庭、社会等多重使命、多重含义。作者之所以在这里强调“生气”这个词,是为后来安娜的死埋下了伏笔,也表明安娜对生的渴望,对幸福的家庭、纯真的爱情的渴望,而这渴望在她丰富的感情世界中是强而有力的。同时,也道明了伏隆斯基之所以迷上安娜的原因及初识的印象及感受。

 表白爱情时,安娜的眼睛是万种风情的。“我早就对您说这话”她坚决地望着他的眼睛,她满脸烧得通红。无疑,他在鼓励伏隆斯基倾诉他的爱情,从而可见她追求爱情的坚决程度。当她劝告伏隆斯基回去找基蒂时,却用了充满爱的眼睛盯住他,这种言不由衷的感情表露了爱的神力及她矛盾心理。

 安娜的眼神对于伏隆斯基是柔情的、多变的,而对于自己的丈夫卡列宁则是呆板的、没有色彩的。

 当卡列宁警告她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要犯错误时,她那双正以神秘莫测的神色使他惊骇的含笑的眼睛,没有任何的羞愧或不安,她的平静让他惊异、害怕,可见,这一点上安娜战胜了宗法制观念。当他丈夫说她不检点时,她正视着他的眼睛,但已经不带着以前那种有所隐瞒的快活神色,而是带着坚定的神色,把自己与伏隆斯基的事说了出来,公开了自己的爱情,安娜是大胆的,也是勇敢的,她敢于向那个维护一切虚伪的旧礼教的上流社会挑战,她不顾后果毅然决心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从精神上战胜了封建道德的束缚。

 安娜和卡列宁发生争吵之后,安娜无法入睡,而卡列宁发生争吵之后,安娜无法入睡,而卡列宁却响起鼾声。有这样一段描写:“她睁着眼睛,一动不动地躺了很久,她几手乎感觉得她可以在黑暗中看见她自己眼睛的光芒。”可见,安娜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是多么的透彻,对幸福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啊!

 作者在描写安娜眼睛的同时展现了安娜的情感历程,给安娜的内在注入了美的神韵。

篇四: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

 终于看完了号称世界名著的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看后没有特别的感触,与我的期望值相差太远。

 我的感触就是:女人都差不多,男人都一样。或者再进一步说:世界上的女人都差不多,全世界的男人都一样。为爱燃尽热情甚至毁掉生命,惮精竭虑,不管不顾,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可是却忘记了人是社会人,需要交往需要亲情,亲情是融入血液中,难以割舍更割舍不了的,人间没有世外桃源,没有纯粹的脱离现实的纯洁情感,不管当时怎样火热,怎样一见钟情,现实的寒冷温暖不了爱情的温度,特别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爱情,也只有这种爱情才配称作爱情吧,加入太多元素的只能叫婚姻,于是爱情只有死亡才能永恒,这也就是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喜剧让人在一笑之余心酸的原因吧。也许我悟性太低,我不想去弄明白在那种大的环境下俄国的政治、人文等诸如时代背景之类的东西,我只看到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为情所困为情痴狂最后为情毁灭的心路历程,她只有死才能最终彻底解脱,即使她离婚成功与沃隆斯基结婚又如何?

 只不过是人间又多一具行尸走肉,打着爱情的幌子,背负着婚姻的沉重责任与义务,为别人活着,只为对得起母亲这个人世间最伟大的称呼的怨妇。这样的怨妇已太多,少一个反而是女人的幸事。

 敬佩她卧轨自杀的勇气,只为这种勇气,也该向她敬礼!

篇五: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

 《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所反映的俄国正处于一场大变动中,古老的封建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社会制度、经济结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无一不受到震撼。我认为书中的安娜和列文最能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本质。

 书中的安娜是“一个多么奇妙、可爱和可怜的女人。”不仅仅如此,书中的安娜在人性上也是极美的。安娜遇到铁路工人惨死,极为怜悯,竭力想减轻其家属的苦难;兄嫂不和,她对嫂嫂陶丽的劝说,使其受到莫大的安慰;对儿子谢辽查的母爱,更是感人肺腑。可她的丈夫卡列宁则是个做官的机器,虚伪冷酷,正是当时俄国上流社会虚伪,猥琐、残酷和自私的化身,与安娜的真诚、善良截然相反。安娜这样一个长期生活在卡列宁的控制压抑中的感情丰富又有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挑战的时期,是很容易爱上伏伦斯基的。在这之前,她的内心也是矛盾重重的,畏惧社会舆论的谴责。最后,她选取了冲破旧的宗教道德观念与伏伦斯基走到了一齐,这正好与当时的俄国的社会道德观念相违背。自然只有被重新燃起的不令当时社会状态的自我生命之火焚成灰烬。当然,她的杯具,伏伦斯基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他固然能够为了安娜放下功名,改变生活方式,但他毕竟是贵族子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长期局限于两人之间的不和,使得拿娜身上的舆论压力越来越重,世俗目光与长期离开儿子的母性的痛苦以及伏伦斯基感情的淡化使她内心一片空虚,最后卧轨自杀。这一切正反映了俄国社会对极美人性的蹂躏。“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

 一切都是罪恶!”安娜的临终之言正是对当时俄国社会深切的通诉。

 书中除安娜之外,列文也是深受当时社会迫害的人。列文与安娜无论是从生活环境、方式,还是从人性、爱好上都是有差异的。但她们在精神上却有着共同之处:善良、真诚、个性顽强都代表了俄国上流社会中的少数优秀分子,对不公平的社会愤愤不平,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敢于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对抗。

 列文是个大地主,但不同于一般的地主,他有改革的愿望。当时的农村经济也受到俄国社会大变动的影响,列文为此忧心忡忡。他主张实行对分制(收成一半归农民,一半归地主)来提高农民的用心性。但是,农民世代受地主剥削,积累了惨痛的教训,是不会听从列文的主张的,他的改革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使劲头十足地搞农业改革并亲自做农活的列文最终一事无成,其精神受到极大打击,甚至想自杀,以致藏了绳子以免上吊,不带手枪以免向自己开枪,这真是杯具!这种杯具也正反映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动荡的社会中,土地所有制问题不可能真正的解决,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更不可能调和,列文期望别人幸福,期望俄国富强是不可能实现的,其灵魂也受到当时黑暗社会无情的蹂躏

 《安娜·卡列尼娜》整部书讲的是几个不同家庭的不同遭遇,都是透过塑造这些家庭中的人物来反映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使观众透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刻地领悟到当时俄国社会的实质,不愧为名著!

安娜听到何凡告白那一刻,既是惊喜又是惊吓,本能地拒绝了何凡。

何凡是安娜的高中同学,高考后各奔东西,一个去地图的北方,一个去地图的南方。每年冬天安娜都会收到何凡从哈尔滨发来的视频,那是北方第一场雪,而安娜则会给何凡发去海浪的声音,海边的日出日落,或者一个椰子。

何凡每次收到椰子的都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大学四年来他一共收到了48张安娜发来的椰子照片,每张图中椰子上的吸管都是蓝色。蓝色是海的颜色,何凡喜欢海,安娜喜欢何凡,但是那时候安娜知道何凡并不喜欢她,只将她当做妹妹。

安娜有些像《春风十里不如你》中的小红,小红喜欢了秋水七年,等了秋水七年。安娜也喜欢了何凡七年,但是这七年她没有一次向何凡表明过心意,因为她知道何凡那时候心里只有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喜欢海的何凡去哈尔滨读书的原因。

那个女生是何凡在校外培训认识的,两人算是一见钟情吧,但因为学业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事实上两人就是情侣,他们和在一起没有任何区别,像所有情侣一样,何凡每天放学会去接女生送她回家,每个周末培训结束后,他们也会在一起吃饭或者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每次何凡带着女生去图书馆的时候,基本都能看见安娜。倒不是安娜故意如此,安娜起初并不知道何凡有女朋友,只是因为喜欢看书,喜欢写东西,所以周末基本都会去市里的图书馆。后来有一次,偶然看到何凡以及这个女生,在何凡的介绍下才知道原来何凡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或者说何凡已经有女朋友了。

安娜至今还记得何凡当时介绍那个女生的情形:“这是严冬,我未来的女朋友。”那时候的何凡很开心,“冬冬,这是我老妹儿安娜,也是我同班同学兼同桌。”

安娜强忍着苦涩,笑着点点头,故意开玩笑对两人说:“我说凡哥,你老居然藏得那么深,这下学校那些学妹们可要心碎了。嫂子我哥这人还需要你多费心呢。”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让安娜有些吃不消,毕业三年后,她没想到何凡会再次联系她,也没想到如同当年相处两年后,何凡会向她表白。

高考后,何凡和严冬一同报考哈工大,结果双双被录取。同校不同专业,大学四年,何凡一直和安娜保持这一周一到两次电话,有时候安娜打给何凡,有时候何凡打给安娜。

高中大学,安娜一直是何凡和严冬感情的见证人,也知道两人对彼此的心意,也相信他们会走到最后。于是很早就摆正了自己对何凡的感情。

她觉得,既然有些感情既然知道没有结果,如今何凡也挺幸福,自己何必再去打扰。她开始了自己生活,大学期间前后也交了两个男友,都因为性格不合适而分手,后来安娜索性不再谈恋爱,开始过着她潇洒流浪的生活。

她在大学期间学习了吉他,小有所成,周末去酒吧驻唱,收获了一些粉丝,后来迷上旅游,假期都在四处旅行,开始写游记。那段时间,安娜的生活异常充实,很少再关心何凡生活。

直到大四上期,安娜接到何凡电话,何凡让安娜去机场接他。和前几次不同,这一次何凡一个人来的,那天晚上安娜带何凡去自己驻唱的酒吧,那个酒吧就在海边,何凡喝着酒告诉安娜,他和严冬分手了。

安娜没有问原因,只是陪何凡喝酒。那天,何凡喝醉了,酒后他自己说出了分手的原因,严冬要出国,何凡不愿,于是严冬和何凡分手了。这个原因让安娜觉得意外,在她看来,严冬并不是那样的人。

后来何凡酒醒后,再没提过严冬二字。那几天,安娜就带着何凡四处走走看看,权当陪何凡散心,何凡要走的那天,安娜请何凡又去了那个酒吧,唱了一首他们都很喜欢的一首歌《安河桥》。

机场送别的时候,安娜告诉何凡,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就不要错过,到时候后悔的只有自己。何凡望着安娜,突然发现现在的安娜,已经不一样了。

何凡和严冬最后还是没有和好,之后,严冬去国外读研了,而何凡被学校保研,开启了研究生的生活,而安娜没有继续读书,也没有去公司工作,反倒自己成了老板。

安娜驻唱的酒吧老板,因为和老板娘结婚,要去另一个城市发展。听说此事,安娜拿着大学几年存下的钱和一张欠条,去找老板说想要盘下了这个酒吧。

老板没有收安娜的钱,只带走了安娜的欠条,他和老板娘都喜欢安娜这个姑娘,也相信店子在她手上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于是告诉安娜,这个店子此后就是她的,要怎么弄随意她,他们算入股。

安娜没有用家里一分钱,此后便将所有心血放在这个店子里。安娜给酒吧名字改成“望海”。以前酒吧只有晚上九点营业,如今改成早上九点营业,白天做餐饮,夜晚做酒吧。

安娜在望海的宣传单里写道:

何凡去到望海,是安娜开店的第二年,那天安娜并不在海南,去了西藏。

何凡仔细看着店里的布置,望海有一面格子墙,是格子拼成的望海,望字的格子里全是椰子照片,照片下方有一个卡片,上面写着时间地点海字的格子里有很多信明信片,不同颜色的卡随意堆放其中。望海下方有个隔板,上面放着很多本子,随意翻看一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留言。

墙上的照片都是一个女孩的背影,何凡知道那是安娜,似乎是在不同城市拍下的背影。店里用书柜分割了一个空间出来,书柜后面是舞台,夜晚书柜会被拉开,舞台就会凸显出来。书架上的书,都被仔细编号分类,每本书上都有一张卡片,是安娜写的推荐语,什么样的心情看什么书,你可以在书中找到什么。

屋顶上吊着很多明信片和一些小什物,这些东西何凡大都见过,是安娜去各地旅游淘的小物件,每张明信片都有文字,有些是安娜写的,有些是客人写,还有很多车票机票,很有文艺气息。木制的桌子上都有一个陶瓷花瓶,样式都不同,但相同点是都有蓝色,花瓶里的花都是满天星。

菜单是安娜的手绘,每道次每款饮品都有插图,并且写清了愿材料,口感偏好,推荐语,每一款饮品都有其独有的故事,下面还有建议和这款饮品时可以看得书目。基本是按时段供应,一些菜夜间吃不到,有些饮品白天喝不到。

何凡一直坐到晚上,夜晚的时候,在灯光的烘托下,望海就是一片蓝色,伴着自然的海浪声让你似乎真的身处海洋之中。晚上书柜拉开,舞台很大,上面有吉他,电子琴,架子鼓,有手鼓,也有萨克斯。书柜拉开后,上面会有两个大屏幕,每天演出开始前,都会有一个公告,演出人,类型,以及一些活动,演出人有大学生,有驻唱歌手,有时客人上去演奏。

每天晚上这两个屏幕上会滚动一些文字,类似告白墙。安娜设置了一句导语。滚动播放在大屏幕上:我知道风里有诗,我知道你眼中有情,我知道有些人注定会错过,但是此刻我知道你想对一个人说

何凡惊异安娜的用心,也在其中读懂了什么,终于他在屏幕中找到了答案,屏幕中出现一段文字,是唯一一个的蓝色字体,上面写着:七年的喜欢,在望海诞生那一刻终于释怀,我将记忆封存于此,带着新的自己开启新的人生。有些人望着望着就忘了。

安娜没有想过何凡会看到,也没想到会独自去望海,何凡也没有告诉过她。她以为一切还是如从前一样,所以当何凡毕业来海南的时候,安娜并未觉得有什么。

她带何凡去了望海,她以为那是何凡第一次去望海。她给他看她的椰子墙,这是她大学在不同地方喝到的椰子,旁边那些信件卡片明信片都是客人们写下的记忆,说起自己的每一个创意,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何凡早已知道。

何凡一有空都会去望海坐坐,他知道望海的周二周四会放**,知道望海每个周六下午就会有个活动,有时候是读书分享会,有时候是插画,有时候是绘画,有时候就是故事会,这些都是安娜的创意,安娜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望海周末经常会成为聚会的场所,遇到节日望海会举办海边主题派对,这时候安娜都会邀请何凡。

如此过去两年,望海生意越来越好,安娜顺便还收购了隔壁的一家店子,做成了杂货店,买书买明信片买文创,杂货店的二楼便是望海的办公场所以及安娜的窝,这个窝里的东西都是何凡陪安娜去买的,也是何凡组装的,顶楼被安娜改成了露天的花园,客人们也可以上去坐,后来发展成派对使用区域。

这平台举办过生日会,也被人租用做过告白求婚场所,还有各类人士的聚会,更多的时候,这里是安娜和何凡聊天的地方。何凡向安娜告白也是在这里。

那天,何凡去机场接安娜回望海,像往常一样,两人在露台上的老位子上坐着聊天,何凡突然对安娜说,“娜娜,做我女朋友吧。”

回到故事开头,安娜拒绝了,并且跑开了。安娜并非不喜欢,只是习惯了两人朋友的模式,突然打破显得很尴尬,其实自己也知道,自己没有忘记何凡,没有忘记对何凡的喜欢。那天,何凡什么时候走的,安娜不知道。

安娜溜去楼下,默默一个人喝酒,一个人听歌,望海的店员基本都和安娜相识多年,与其说是店员,不如是朋友,看着安娜的样子,都来关心,听完原因,所有人很惊讶,你和凡哥居然没有在一起!!

安娜很奇怪,之前和你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不是说过了吗,我哥!众人白眼于她,谁说哥就不能是男朋友的,再说了你们两个人哪点不像男女朋友。安娜打发了众人,回到隔壁的窝里,门上有何凡留下的字条。

“我毕业之前单独一次望海,那时候你去西藏,不在店里,我在大屏幕上找到了你留下文字。你喜欢我七年,我喜欢你不止七年,严冬和我真正分手的原因是她发现无论多久我心里都有一个你,虽然很渣,我却不得不承认。严冬出国前让我从心,所以我来了海南。用两年的时间看清楚了自己的心。你曾说你已经释怀了,那么以后的日子可否愿意重新接受我。”

何凡的字,一字一笔写得很清楚,安娜从没有想过何凡会喜欢自己,她一直把何凡对自己的关心照顾,当成从前一样,哥哥对妹妹的疼爱,一分一毫也没有多想。安娜没有回复何凡,而是回了一趟家。

她的家和从前一样,只是爸妈老了不少,这里,她和何凡相识的城市。她去了曾经的高中,去了图书馆,去了很多和何凡一起去过的地方。有些答案在心里越来越明了,她将遗失多年的勇气捡起,她将机票信息发给了何凡。

那天,她坐得凌晨的航班,下飞机之后便看到何凡的短信,我在老地方等你。是呀,每次自己出去旅行回来,无论什么时候何凡都会开车来接,怕自己找不到,每次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等着。安娜拖着行李出来,便看见何凡端着自己喜欢喝的奶茶,在老地方等着。

和往常一样,何凡将奶茶递给安娜,顺手接过安娜的行李,“走吧,我送你回望海。”安娜笑着说好,然后很自然挽着何凡的手臂,两人相视一笑。

有些人在某个时间点错过,却在下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重逢。安娜曾经以为自己错过了何凡,庆幸的是,七年后,何凡没有错过安娜。

望海依旧在海边,只是楼上多了一对夫妻。

《安娜·卡列尼娜》由8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大约30个小的章节,每章4页。具体梗概如下:

1奥勃朗斯基夫妻吵架

2吵架后奥勃朗斯基的处境

3奥勃朗斯基早晨去官厅以前。接见加里宁上尉遗孀

4奥勃朗斯基同妻子和解失败

5奥勃朗斯基的官职。奥勃朗斯基在官厅里。列文来访

6列文和谢尔巴茨基家。吉娣的恋爱

7列文探望哥哥柯兹尼雪夫。列文参与柯兹尼雪夫同哈尔科夫来的教授谈话

8柯兹尼雪夫同列文谈论地方自治会和哥哥尼古拉

9列文和吉娣在动物园溜冰。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去饭店午餐

10~11奥勃朗斯基和列文在英国饭店;午餐;谈到吉娣和伏伦斯基。奥勃朗斯基同列文争论爱情和女人问题

12谢尔巴茨基一家。谢尔巴茨基公爵夫人为吉娣婚事操心13列文向吉娣求婚遭到拒绝

14谢尔巴茨基家晚会。列文同伏伦斯基见面

15晚会结束后。吉娣父母吵嘴

16伏伦斯基对吉娣的态度

17伏伦斯基和奥勃朗斯基在莫斯科车站等候伏伦斯基伯爵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

18安娜·卡列尼娜抵达莫斯科。她同伏伦斯基在车厢里相遇。看道工死于火车轮下。他的死给安娜·卡列尼娜的印象

19安娜和陶丽见面。她们谈论奥勃朗斯基的变心

20安娜同吉娣相遇

21奥勃朗斯基夫妻言归于好。伏伦斯基的夜访

22吉娣和安娜在舞会上

23安娜的成功和吉娣的悲伤

24~25列文赴旅馆探望尼古拉哥哥

26列文回到自己的庄园

27列文对家庭生活的幻想

28安娜同陶丽话别。安娜回彼得堡

29安娜在火车上。阅读英国小说。一个梦

30途中遇伏伦斯基。安娜抵达彼得堡。在车站上遇丈夫

31伏伦斯基遇见安娜后的心情。伏伦斯基同卡列宁在彼得堡车站相遇

32安娜回到家里,见到儿子谢辽查。李雅伯爵夫人和安娜另一女友的来访。安娜的心情

33安娜回来后第一天在卡列宁家

34彼得堡伏伦斯基寓所

1谢尔巴茨基家替吉娣会诊。决定出国

2吉娣心绪恶劣引起全家不安

3陶丽在吉娣房里。吉娣向陶丽诉说心事,情绪激动

4安娜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地位。伏伦斯同培特西公爵夫人在歌剧院相遇

5伏伦斯基给培特西讲九品文官以及他两个同僚闹事的经过

6歌剧结束后在培特西家。众人对卡列宁夫妇的诽谤

7安娜在培特西家。伏伦斯基向安娜表白爱情

卡列宁决定同妻子谈她在培特西家的行为

9卡列宁同安娜谈话

10谈话后夫妻关系

11伏伦斯基同安娜发生关系。安娜内心的痛苦

12列文在乡下。春天的农活

13列文在自己的领地

14奥勃朗斯基来访列文。准备打猎

15列文和奥勃朗斯基狩猎。列文从奥勃朗斯基嘴里知道吉娣的病

16奥勃朗斯基向商人梁比宁出售树林

17列文同奥勃朗斯基在打猎后晚餐时谈心文夫回

18伏伦斯基的生活;他的社交关系和团里的利益。嗜马成癖

19伏伦斯基在团的公共食堂

20伏伦斯基在红村营地木屋

21伏伦斯基在赛马马房。弗鲁~弗鲁。伏伦斯基到彼得高夫看望安娜日斯和他的家史

22赛马前伏伦斯基在安娜处。安娜告诉他怀孕

23伏伦斯基从当前处境中找出路

24伏伦斯基去赛马场路过勃良斯基家。在马房里和赛马场亭子旁同哥哥和奥勃朗斯基相遇。比赛开始前的军官们

25赛马;四里障碍赛。起赛。伏伦斯基同马霍京角逐。伏伦斯基赛马失利

26卡列宁同妻子谈话后夫妇之间的关系。赛马那天卡列宁的活动

27卡列宁在彼得高夫妻子的别墅

29伏伦斯基落马时安娜的激动。卡列宁对她的责备。安娜向丈夫承认与伏伦斯基关系

28卡列宁在赛马场上。安娜的心情

30谢尔巴茨基一家在国外温泉疗养。俄国来的旅客。华仑加

31吉娣同华仑加认识

32华仑加在谢尔巴茨基公爵夫人的晚会上

33吉娣认识华仑加后精神上的变化

34谢尔巴茨基公爵赴卡尔斯巴德旅行回来。他同施塔尔夫人、华仑加和画家彼得罗夫认识

35父亲回来后吉娣心情转变。谢尔巴茨基一家回到俄国

1柯兹尼雪夫在乡下列文家。两兄弟在看待老百姓上意见分歧。列文关心农活

2柯兹尼雪夫在列文伴同下前去钓鱼

3两兄弟为地方自治会事争吵

4列文清晨割草

5早饭以后。割草人的午餐。在马施舍高地割草

6列文割草后归家。奥勃朗斯基来信。两兄弟打算去叶尔古沙伏看望陶丽

7陶丽和孩子们的乡村生活

8陶丽带孩子们受圣餐。采蘑菇和游泳

9列文在陶丽乡下

10列文同陶丽谈论吉娣。列文辞别陶丽

11列文在姐姐乡下养蜂场一个老头儿朋友家。列文同农民分草。伊凡·巴孟诺夫夫妇

12列文欣赏农家生活。他决定开始过新生活。吉娣乘车去叶尔古沙伏陶丽家,途中邂逅列文

13在妻子说出私情后,卡列宁从彼得高夫到彼得堡途中沉思。他决定表面上维持原来的关系

14卡列宁写信给妻子要她在避暑季节结束后回彼得堡。卡列宁官场纠纷。“六月二日委员会”。卡列宁要求成立新的委员会

15安娜向丈夫坦白后的心情。谢辽查做错事以后。安娜写信给丈夫决定去莫斯科

16安娜对卡列宁来信的反应。她想冲破“谎言的罗网”

17安娜走访培特西,希望见到伏伦斯基。培特西同安娜谈论上流社会

18槌球小组成员;萨福·施多茨、华西卡、卡鲁日斯基公爵、丽莎·梅尔卡洛娃、斯特列莫夫和贵客

19伏伦斯基理财

20伏伦斯基的生活原则。他希望明确自己同安娜的关系

21团长设宴欢迎谢普霍夫斯科依公爵。谢普霍夫斯科依同伏伦斯基谈话。谢普霍夫斯科依企图拉伏伦斯基进官场任职

22伏伦斯基同安娜在傅列达别墅花园里相见。他们谈论卡列宁来信

23“六月二日委员会”会议。卡列宁做报告,获得成功。安娜回到彼得堡,同丈夫交谈宁宁来基

24列文经营的农业;他同农民之间的激烈斗争。农业上的失败。丧失兴致。列文内心的苦闷。决定去史维亚日斯基家打猎

25去史维亚日斯基家途中:在富裕的农民家逗留。老农家幸福生活给列文的印象

26史维亚日斯基和他的家庭。史维亚日斯基的为人和观点。打猎失利。晚上喝茶时谈论农事,有两个地主参加

27两个地主的宗法制农民观点。列文对农奴制改革、银行和铁路持否定态度

28在史维亚日斯基书房里继续谈话。列文对学校的看法。列文关于地主经营的结论:必须注意俄国农民的特点并使雇工关心收成

29列文试图改造原来的农场:实行计划的困难。列文对新的农场安排感兴趣,竭力研究经济规律

30列文决定出国考察农业问题。准备出国。幻想建立一项新的科学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不流血的农业革命的思想

31尼古拉哥哥来到列文庄园。列文思索死的问题

32两兄弟争论列文的经济计划。尼古拉离去。列文出国

1卡列宁安排夫妇两人在彼得堡的生活。伏伦斯基陪同外国亲王参观彼得堡名胜

2安娜写信给伏伦斯基请求他去看望她。伏伦斯基的梦。伏伦斯基在门口同卡列宁相遇

3安娜醋性发作。她想到分娩时可能死亡。安娜讲了和伏伦斯基相同的梦

4伏伦斯基到来给卡列宁的印象。卡列宁夺取安娜放伏伦斯基来信的文件夹。卡列宁同妻子谈话。企图办理离婚手续

5卡列宁为离婚走访彼得堡著名律师

6卡列宁领导的委员会报告失败。卡列宁决定亲自到当地去调查情况。卡列宁路过莫斯科。遇见奥勃朗斯基

7奥勃朗斯基在列文住宿的旅馆。邀请列文赴宴

8奥勃朗斯基在卡列宁处

9奥勃朗斯基家宴会。列文遇吉娣

10谈论古典教育和实科教育的优点以及妇女解放问题

11列文同吉娣的“神秘交流

12陶丽请求卡列宁饶恕安娜

13列文和吉娣在奥勃朗斯基家谈心

14谈心后列文心情激动

15列文求婚

16谢尔巴茨基家商量婚礼。吉娣读列文日记后的烦恼

17卡列宁接安娜电报回彼得堡。安娜产后病危。卡列宁同伏伦斯基在安娜床前和解

18伏伦斯基在经历上一幕后的痛苦心情。自杀

19卡列宁在饶恕安娜后的心情。他对新生女孩的态度。培特西看望安娜,为伏伦斯基要求在他动身去塔什干前同安娜话别。安娜拒绝这个要求

20培特西来访后卡列宁同妻子谈话。安娜恼怒。卡列宁准备容许安娜同伏伦斯基保持关系

21奥勃朗斯基在卡列宁家。他同妹妹谈她的处境。劝安娜同丈夫离婚

22奥勃朗斯基充当安娜和卡列宁的中间人。卡列宁宽宏大量,准备离婚

23自杀未遂后的伏伦斯基。他恢复健康;备去塔什干任职。同安娜见面。辞去塔什干的任命,同安娜一起出国

1列文婚前受圣礼

2结婚那天单身汉在列文家午餐。列文突然怀疑吉娣对他的爱情在谢尔巴茨基家的吵嘴

3在教堂里等候新郎。列文迟到的原因

4结婚仪式开始

5举行仪式时在场亲友的品评大常学、7伏伦斯基和安娜在国外。来到意大利小城。伏伦斯基遇朋友高列

6婚礼。新夫妇下乡

7伏伦斯基和安娜在国外。来到意大利小城。伏伦斯基遇朋友高列尼歇夫。高列尼歇夫同安娜相识。赴伏伦斯基租下的豪华别墅

8安娜和伏伦斯基旅居国外的情况。伏伦斯基习画

9伏伦斯基和高列尼歇夫谈论画家米哈伊洛夫。安娜建议参观米哈歇伊洛夫画室

10画家米哈伊洛夫在工作室。来访

11米哈伊洛夫对来访者的印象。观看米哈伊洛夫所作彼拉多训诫基督一画。来访者评论这幅画

12伏伦斯基和安娜欣赏另一幅画。伏伦斯基想买这幅画西

13米哈伊洛夫替安娜画像。伏伦斯基中止习画。决定回国

14列文的家庭生活。琐碎的家务。同妻子吵嘴。对蜜月的失望

15列文从事写作

16尼古拉哥哥病危的消息。列文和吉娣到县城看望他

17列文和吉娣在旅馆里探望病人

18尼古拉病情恶化。吉娣看护他

19吉娣和列文对死的态度

20尼古拉受涂油礼和圣餐礼。他的死

21妻子出走后的卡列宁;他的困惑和孤独;他的经历

22李迪雅伯爵夫人对卡列宁的关怀

23李迪雅伯爵夫人的经历。安娜回到彼得堡;她写信给李迪雅伯爵夫人要求同儿子见面

24卡列宁出席宫廷庆典。宫内官员诽谤卡列宁。他在仕途上的绝境

25卡列宁在李迪雅伯爵夫人家。他决定拒绝安娜同儿子见面

26~27生日前夜的谢辽查。教师和父亲给他上课

28伏伦斯基从国外归来。他和安娜在社交界的地位单天做

29-30安娜同儿子见面

31会面以后:安娜的孤独感和对伏伦斯基爱情的疑虑里

32在安娜住宿旅馆里午餐。土施凯维奇建议定包厢观看巴蒂的演出

33观看歌剧。安娜遭到卡尔塔索夫夫人凌辱。伏伦斯基和安娜到乡下去

1陶丽带着孩子、华仑加和柯兹尼雪夫在波克罗夫斯克列文家避暑。采蘑菇

2阳台上妇女们交谈。吉娣希望柯兹尼雪夫向华仑加求婚

3列文夫妇谈论华仑加和柯兹尼雪夫

4柯兹尼雪夫思考能不能同华仑加结婚

5柯兹尼雪夫同华仑加表白心事的企图没有成功

6期待老公爵到来。奥勃朗斯基和维斯洛夫斯基来访

7维斯洛夫斯基对吉娣的态度引起列文猜疑

8准备打猎。出发。猎人们的心情

9打猎第一天。往格伏兹吉夫沼地途中。早餐。到达打猎地

10奥勃朗斯基打猎得手,列文失利

11猎人们在农家小屋。列文和奥勃朗斯基为富翁马尔杜斯的事争论维斯洛夫斯基和奥勃朗斯基夜游

12第二天列文打猎顺利

13列文打猎取得新成绩。吉娣来信。归家

14列文再次醋性发作

15维斯洛夫斯基被驱逐

16陶丽到伏兹德维任斯克伏伦斯基庄园看望安娜

17陶丽在野外遇安娜、伏伦斯基和他们的客人——华尔华拉公爵**、史维亚日斯基、维斯洛夫斯基公

18安娜和陶丽在归途中和到家后交谈

19安娜的生活环境。陶丽在安娜的育儿室

20参观房子、花园和医院

21伏伦斯基同陶丽谈话,指出安娜必须离婚;伏伦斯基要求她在这件事上帮忙

22伏伦斯基家的午餐

23陶丽和安娜密谈离婚和生育问题

24安娜就自己处境同陶丽最后一次谈话。陶丽回家

25安娜秋天的生活。她的活动。伏伦斯基经济措施。动身去参加

26列文和柯兹尼雪夫在卡辛选举会上选举

27卡辛选举省首席贵族。选举会上的贵族。派别、小组和他们的策略

28表决被指控的贵族弗列罗夫能不能参加选举的问题。临近选举的庄严时刻

29参加选举者的激动。贵族们议论纷纷。列文跟保守地主谈话

30列文同伏伦斯基相遇。列文在选举会上的行为。前任首席贵族史涅特科参加竞选。选出新的省首席贵族

31选举完毕后伏伦斯基设宴招待。省长和新任首席贵族出席

32伏伦斯基在接到安娜来信后回乡。安娜决定请求丈夫同意离婚,伏伦斯基和安娜迁居莫斯科,等待卡列宁答复和准备办理离婚手续

1列文一家在莫斯科的生活。在玛丽雅·波里索夫娜公爵夫人家吉娣遇伏伦斯基

2列文经济困难。意想不到的新开支

3列文在卡塔瓦索夫家。同彼得堡学者梅特罗夫见面。参加大学庆祝会

4列文在李伏夫公爵家。谈论儿童教育

5列文参加早晨音乐会。他同彼斯卓夫就瓦格纳乐派进行争论

6列文走访保尔伯爵夫人

7列文在英国俱乐部。遇见土罗甫春、奥勃朗斯基、岳父和伏伦斯基

8老公爵讲关于契青斯基公爵的笑话。奥勃朗斯基建议列文去看望安娜

9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在安娜家

10安娜给列文的印象

11列文回家。同妻子谈心

12安娜同伏伦斯基谈话,对他去俱乐部表示不满

13吉娣临产

14列文请医生。吉娣分娩时列文焦急万状

15分娩顺利

16列文对新生儿的感情

17奥勃朗斯基经济境况窘迫。去彼得堡。在卡列宁处。要求谋得联合公司理事职务

18奥勃朗斯基同卡列宁谈离婚问题

19奥勃朗斯基在卡列宁书房遇谢辽查。舅舅和外甥在楼梯上谈话

20奥勃朗斯基在彼得堡的交际活动——在巴特尼央斯基处和培特西家

21卡列宁和奥勃朗斯基在李迪雅伯爵夫人家。兰道——别苏波夫伯爵。李迪雅同奥勃朗斯基谈宗教问题

22奥勃朗斯基在李迪雅伯爵夫人家观看催眠术以后,卡列宁拒绝妻子离婚要求

23安娜和伏伦斯基关系恶化。安娜的猜疑。为安娜所抚养的英国女孩而吵嘴

24安娜要求立刻下乡。因此又发生争吵。和解

25奥勃朗斯基来电引起一场误会。安娜对伏伦斯基母亲的反感。安娜同来访的雅希文谈话

26安娜内心猜疑和绝望的增长。想到死是摆脱困境的出路

27安娜精神恍惚

28走访陶丽。同吉娣相遇

29归家。安娜决定去迎接伏伦斯基,揭发他的变心

30安娜在往下城车站途中的胡思乱想,彷徨于希望和绝望之间

31火车出发前的景象。安娜万念俱灰。她的自杀

1大约两个月以后。柯兹尼雪夫的著作出版。新作没有引起重视公众关心塞尔维亚战争

2志愿军从库尔斯克车站出发。欢送志愿军。伏伦斯基出征

3察里津车站上欢迎志愿军。卡塔瓦索夫观察志愿军

省城的逗留。柯兹尼雪夫同送儿子出征的伏伦斯基伯爵夫人谈话

5柯兹尼雪夫和伏伦斯基。痛苦地回忆那个悲惨的场面

6柯兹尼雪夫和卡塔瓦索夫在乡间列文家

7吉娣思索丈夫不信教的问题

8列文的探索和疑虑

9列文阅读哲学和神学著作。对两者都感到失望。自杀的念头

10列文思索公共福利事业没有结果。必须为自己和为亲人活下去。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11列文忙于农活,同时思考生活的意义。从庄稼汉费多尔的话“服从真理,服从上帝的意志生活”得到启示

12费多尔的话给他留下的印象。生活的意义在于行善和爱人

13列文得出的结论:信仰上帝,信仰善,就是人的唯一天职

14列文迎接客人——兹尼雪夫和卡塔瓦夫。中途参观养蜂场

15-16谈论塞尔维亚战争的民族意义和人民的统一思想

17吉娣带着婴儿和列文遇大雷雨

18雨后人们的心情。卡塔瓦索夫的笑话。柯兹尼雪夫对东方问题前途的看法。列文在育儿室

19列文获得信仰,内心平静

安娜的家族,是仙台地区的有历史的大家族,比较奇特的背景,一个武士家庭。明治维新以后,其父亲在西方思想影响之下,当了牧师。安娜很小就受到这个影响,她也受过洗礼,算是基督徒吧。

安娜21岁那年,母亲没跟女儿商量便给她订了亲,安娜知道后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令安娜始料未及的是,在这所教会医院里,她开始了自己浪漫却又苦涩的异国情缘。

安娜寄来的长信让郭沫若的内心激动不已,在反复看了这封英文长信后,郭沫若立即提笔回信,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郭沫若,还是跟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那个时候,日本青年不会是这样的性格的:一见钟情,去给她写情书,这种事情好像是在日本来说不可能的。但郭沫若的性格特别与众不同吧,是特别浪漫的性格。

郭沫若在给安娜的第一封信中写道:“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了)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郭沫若这个人有这么一个特点,他是一个五四式的青年,五四那种狂飙突进的精神,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那种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精神,在郭沫若的身上表达是很突出的。

带着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郭沫若给安娜回信里大胆的爱情表白,让安娜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安娜觉得这个青年挺特别的,但开始就是说半真半假吧,跟他开始书信来往,他的爱情生活,爱情呢,就开始滋长吧。

冈山与东京相隔千里,但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安娜和郭沫若连续通信40多次,最密集的时候,一个星期就有5次通信。这些写成情书形式的书信,成了郭沫若大胆追求安娜的最好方式,但两人始终以兄妹相称。

男人跟女人不同,男人对女性的一见钟情呢,一下子就烧起来了,而安娜呢,毕竟是那种封建家庭出来的女人,通过几个月的书信来往,才逐渐的升级,逐渐超越了兄妹,郭沫若主动进攻,对女性的那个渴求,安娜就是随他的意愿吧。

安娜在1916年9月17日的一封回信中写到:“我所思慕的哥哥:每天每天我都在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的现状是怎么样……”

9天后,安娜在另一封回信中又写到:“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爱别人,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灵魂,除你而外是不许为任何人所有。”

列文的幸福爱情

列文对吉娣是爱慕已久,吉娣无论从个人条件还是家庭身份,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对象。这样的选择是正统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也是有爱情的。作者对这样爱情的描述是

他鼓起勇气跟吉娣表白,没想到却遭到了拒绝。原来这时候的吉娣爱上了伏伦斯基。当然,后来的发展是伏伦斯基爱上了安娜,吉娣去国外疗情伤养身体。

兜兜转转,列文和吉娣又相遇,并且重续前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他们两的爱情算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也变得更加实际。

在这两人的关系中,我们始终看到列文那种强烈的感情。甚至包括他在被拒绝后,他的逃避,不解和尴尬。他好长时间不想也不敢见吉娣,在有一次在路上偶遇到坐在车子里的吉娣,那样的想见又不敢见的心理,可以很真切地表达出这种感情。

在从爱情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后,像列文这样的对爱情属于幻想阶段的人,对婚姻生活有又爱又恨的状态。

现实生活让他有点紧张,但幸运的是吉娣能够很好的处理现实生活。

列文的心也就逐渐安定下来。他更是一个思想者,一个愿意进行社会实践的人。他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有自己的看法,也在努力思考人活着的终极价值。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会显示出无力,失落感,但吉娣给他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家庭。

列文和吉娣是幸运的,他们获得了想要的爱情,也承受现实的要求。这是一个符合社会规范,但兼顾了个人情感的婚姻美谈。

柯兹尼耶夫的遗憾爱情

小说中着墨不多的柯兹尼耶夫和华仑加的爱情。这一对在外人看来十分般配,两个人也似乎是有意,就差一个可以表白的契机。

柯兹尼耶夫是一个爱情遭受过创伤的人,年幼时代的爱人离世。而善良美丽的华仑加的出现,让尘封的情感闸口有了打开的痕迹。吉娣等人都在期盼着那个表白时机的到来。两个人在树林里独处,却最终还是没有突破自己。书中描述的“ 这两句话一出口,他和她都明白事情完了,原来想说的话不会再说,而在这以前他们达到顶点的激情也平静下来了。”

这样的遗憾的爱情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形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或许是爱情的火焰还没有燃烧到足够的高度。虽然心存遗憾,但也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49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2
下一篇2024-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