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中学语文教师论坛 中学语文学生论坛 资源下载区
您的位置:首页>>教材与教学>>高中>>高中语文>>教师频道>>教材·教学资源>>教材·配套资源>>普通高中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本页
●课文鉴赏说明
一、荷塘月下的美景
课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这一点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文章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样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文章第4、5、6段紧扣标题,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出了荷塘月色的美景。
第4段写月光下的荷塘,从密密层层的荷叶推出各色各样零星点缀着的荷花,这是实写,写荷塘中的静态。这时候微风来了,风带来了动,于是淡淡的荷香沁入了人的心脾,叶子与花也出现了闪电般的颤动,颤动以后荷塘则出现了短暂的变化。
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像笼着轻纱的梦似的叶子和花,淡淡的云,小睡的风情,树影和月影,处处显示着幽雅宁静,而这幽雅宁静的感受,只能在月夜独处荷塘的环境中才能拥有。在这里,荷塘与月色水乳交融在一起。
荷塘之美还要有周围环境的衬托,所以第6段接下来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各种各样的树,树间漏下的月光,隐隐约约的远山,无精打采的一两点路灯光,似乎使作者得到了一种安宁,但当他听到了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之后,突然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三段写荷塘,写塘中的月色,写月下荷塘的周围景致,营造出一种朦胧、幽美的意境,让作者产生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二、美景中蕴含的情思
课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虽然在主体部分集中笔墨写景,但这些景都是为抒发感情服务的,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从情到景,复又归情,是记游,又是抒情,这样的结构安排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写景的需要和表情的需要。
在这里,作者的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时间不长,但感情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则认为是作者形象的自塑。
过去多家评论认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为什么这样说呢?说有忧愁,因为全文处处笼罩着低调的情绪。文章开篇即写“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接着写路是幽僻、寂寞的,月和云是淡淡、朦胧的,树影是参差、斑驳的,树色是阴阴的,远山是隐隐约约的,而蝉声与蛙声虽然热闹,但却与“我”无缘;接着又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惦起江南,感慨颇多。如此等等,无不让人感觉到作者心中那淡淡的忧愁。说有喜悦,也是从文章本身出发的。作者去荷塘是欣然前往的,因为预想月光下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往日阴森森的小路,“今晚却很好”,而且觉得在这样的天地里,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作者更是心系美景,怡然自得之情顿生,这美景与其说是自然美景,毋宁说是作者心灵中的美景,于是忆起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以上种种,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在短暂时间内所得自由而带来的喜悦也是贯穿于全文之中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本文只是记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平常的思想情绪,描绘了一次不平常的夏夜之游。不宁静的心人人都可能有,时时都可能出现。有了这样的心情,就有可能去到一个清静的所在,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寻找一个人所能得到的一时的自由空间。在这样的时空里,看到的景物可能使我们忧,也可能让我们喜,我们也会由此而想到久远,想到其他人事。这样看来,朱自清只不过是写出了一个普通人一种极为平常的思想情绪而已,只不过我们普通人没有他这样的妙笔,写不出像他这样能够感染人的心灵、引起人共鸣的传世作品而已。
对于本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从文章本身出发,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求统一的答案,只要能把自己的理解表述清楚,说出一定的道理即可。
三、语言的巧妙运用
本文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比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
此外,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
●解题指导
一、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培养分析理解能力,有理有据地认识文本中的自我。题目中提供的两种看法供参考,学生也可以有别的看法。但不管持哪种看法,都要从文本出发做点分析,说出一定的道理。教师可参照课文分析做一些说明。下边是提供写作本文的一些背景材料: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二、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能够辨认、说明,并做点具体分析。注意,本题将通感也作为比喻的一种,其实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和一般的比喻有着本质的不同,老师可结合课文说明,适当给学生做些讲解,帮助他们理解这种修辞现象。
本体
喻体
完整句子
相似点
叶子 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圆形,舒展,形态相似
白花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层层的叶子中间……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清香 渺茫的歌声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月光 流水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笼着轻纱的梦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朦胧,恬静,柔美
光与影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悠扬,温馨,和谐
树色 一团烟雾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迷茫,朦胧
灯光 渴睡人的眼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昏暗,没有精神
1.比喻恰当。因为人的各种感官是相互联系的,感觉之间本来就是互通的。这里先是将花香比成远处渺渺茫茫的歌声,二者都具有缥缈、不确定、若有若无的特点;后又用名曲优美、和谐的旋律比喻光与影的和谐,不仅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而且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2.对比喻的看法,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因不同的设喻而有不同的理解,不求统一答案,可让学生自由地交流看法。
三、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作者用词的巧妙,其中一些是叠词的运用,一些是修饰词语的巧妙运用,一些是动词的恰当使用。
1.括号中的词语不带文采,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状态。重叠词的使用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
2.“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在内,好像是有意为之,“开”则是客观的描述;“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而“已经盛开”“含苞欲放”只是客观的陈述,感情色彩不强烈。
3.“泻”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
4.“浮”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来;“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
5.“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叠词的使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远近高低”虽然也写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没有叠音词给读者的感觉那么强烈。
四、这是背诵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能够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名言名句、优美的语段,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为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建议
一、本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特别适合朗读。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整体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文中的“我”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文本以及有关材料理解作者其人。学生可各抒己见,不求统一答案。当然,老师可以有倾向性指导,可结合课文说明,适当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处处流露出的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
三、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恰到好处地配合了写景的需要。如准确的炼词,恰当的修饰语,叠词的使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等。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适当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好的语言,说说好在哪里,然后积累相应的语句。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二、《采莲赋》参考译文(罗定五)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鹢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三、智者的孤独——对《荷塘月色》主题的再思考(封先勇)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文)是朱自清教授于1927年7月在清华大学清华园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著名散文。它诞生到现在已七十年了,其魅力却历久不衰,见仁见智的分析鉴赏文章也层见叠出。对《荷》文,笔者中学读过,大学读过,工作后多次讲授过,闲来无事还品玩过。对品评《荷》文的文章,每每看见均激动不已。但激动以后却发现,对关涉全文痛痒的几处,论者多轻描淡写,“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即或论及,也语焉不详,大而化之,而对文后“1927年7月”这一时间概念却深挖细掘,极尽想像,附会到政治层面上去。朱先生有没有对蒋介石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的不满?作为身处非常时期的正直的知识分子,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仅此而已呢?我看未必!
摩挲玩味全文,我以为《荷》文表达的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似的智者的孤独情绪,是因自己高出于芸芸众生而不被人理解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喟叹和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活力的憧憬。
支持我的观点的有两处:一处是《荷》文开头和结尾处对“妻”的叙写;一处是对古诗文《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大段引用。而这两处,恰恰被多数论者忽略。
(一)关于对“妻”的叙写
《荷》文对“妻”的叙写有两处:开头因“心里颇不宁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处“我”受用完无边的荷香月色,精神跨跃时空局限,畅游于古诗热闹风流而又幽美的意境中,最后返回家,“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前呼后应的两笔,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串结文章,使文章圆满?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朱先生写文章是很注重结撰艺术的,朱先生撰文也很吝惜笔墨,他不会在短短的一千余字的散文结构中构思安排“妻”这一人物而没有深意!
我读《荷》文中的“妻”,每次均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欧阳修《秋声赋》里的“童子”。在《秋声赋》里,欧阳文忠公对秋声发了一通高论,寓慨甚深。但结果呢,“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真是“知音世所稀”啊!人最怕的是寂寞,是渴望宣泄的时候没有人共鸣。寂寞的极致是连最知心的人也不理解自己。智者的孤独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童子”对欧阳修的外形是熟悉的,但对欧阳修的遭际和因一贬再贬而产生的满怀的伤秋情绪却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想像,当欧阳修落笔“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时候,那心中深沉的孤独只有当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
同样,《荷》文中的“妻”(朱先生实际生活中的妻是陈竹隐女士,但《荷》文中的妻显然超越了实际生活中的妻的含义,她只是一个用以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符号,一个意象而已。)对“我”那天晚上的心理起伏和行为举止也形同路人——“我”“心里颇不宁静”,“妻”一概不知,“迷迷糊糊哼着眠歌”;“我”出门走向荷塘,一路感慨,“妻”大约已渐入梦境了;“我”在荷塘边对良辰美景,激赏美妙荷塘和无边月色,“妻”大约早已畅游梦乡了;而“我”被蛙声蝉声带入现实,转而自由的思想沉醉于《采莲赋》和《西洲曲》描写的美妙、风流热闹的境界里时,“妻”更不知道了;当“我”经历了感情的波波浪浪,推门返家时,“妻已睡熟好久了”。
在这里,虽然笔者对“妻”睡觉的过程作了大胆推测,但细细一想这个推测是站得住脚的,因为由“迷迷糊糊”到“睡熟好久”必然有个时间衍进过程。文中,“我”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妻”不能与“我”同甘共苦的不满,(“苦”即是“不宁静”,“甘”则是面对荷塘月色美景的陶醉和对古诗文里风流热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但字里行间对“妻”的责备和不满我们会处处感受到:“我”在“不宁静”,“妻”却“迷迷糊糊”,此其一;其二,“我悄悄披了大衫”出门后,“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独处,这“独”字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的“且”字,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寂寞的多少无可奈何的感慨啊!其三,“我”独赏荷塘月色以后,表达了对独处的无奈和对热闹风流的强烈渴求——“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而这热闹风流,“妻”本是可以给“我”的,她却独自享受睡眠!其四,结尾处一句“妻已睡熟好久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有万千感慨,情味邈长。这绝不是如有些论者所说的写妻是为了烘托静谧的夜景,作者也绝不是对“妻”酝酿的静谧夜景报以欣赏的口吻,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似的责备!
总之,《荷》文写“妻”虽只有两笔,但因处全文机扃,所以绝非闲笔。看似两处写“妻”,实则处处有“妻”。只写两笔,一可省却许多笔墨,见出朱先生“惜墨如金”的功夫;二可表现作者独运的构思匠心。真可谓“寥寥两笔,关涉全篇”啊!
(二)关于对《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引用
关于朱先生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的目的,历来论者看法不同。江泽纯在《荷塘寄苦情》中说:“这种含蓄的描写,不能不使人想到作者是以莲自况,和自觉怀才不遇而向往那熟悉的故乡了。”吴周文《读〈荷塘月色〉》认为“回首江南是慰藉自己苦痛寂寞心境的‘一条路’……诗人幻想着黑暗的天空能够自行的烟消云散,希望江南时期那种以文会友、呼朋引伴的斗争生活能够重新回到现实中来。”;还有人以为作者借花草美人表达了他对南方革命战友和革命形势的关心……这些都未能切中肯綮,有戴政治有色眼镜观照文章的嫌疑。
要真正弄懂《采莲赋》和《西洲曲》在文中的作用,首先就得弄懂以下问题:《采莲赋》和《西洲曲》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共鸣?引用这两处古诗文究竟表达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采莲赋》是梁朝皇帝萧绎撰制的,属宫体文学范畴,内容是写一群美丽绰约的少女在风和日丽的暮春季节荡舟采莲的嬉戏,以及由眼前美景引起的对心上人的思念。《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名篇,全诗写一个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深长的思念,朱先生所引四句是写这个女子盼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由“过人头”的莲花和如水的莲子触景生情,由“莲子”的谐音“怜子”勾起了对情郎的思恋,《采莲赋》写的内容“热闹风流”,洋溢着青春气息,《西洲曲》则写的单相思,写一个美丽女子外表含蓄而内心浓烈如火的思恋。
——由此可见,《采莲赋》和《西洲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赞美爱情、歌颂青春,它和关心南方革命战友和革命形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它和以莲自况和思念故乡也关系不大。
作者在衔接处说“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其实这“忽然”并不忽然,由眼前荷塘想起诗歌里的采莲,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朱先生面对现实世界是孤独寂寥的,正因为孤独寂寥,所以他就在他的精神王国里幻化出一个热闹风流自由美好而又多情的世界来与之对抗,并满足自己的向往。只不过这种满足是暂时的,现实生活中是“无福消受”的。这里虽有“过人头”的莲花,却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真是“花有意而水无情”啊!那么,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什么呢?有的是“什么声息也没有”。
所以我认为,对《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引用,是朱先生在孤独、冷清的现实世界中的一次快乐的精神畅游,它反映了朱先生对青春快乐、自由美好的憧憬,是对麻木不仁、对“我”一切心理活动全然不知全然不晓的局外人似的“妻”的生活态度的否定。
再回过头来,一般人认为“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文眼,这似乎是没错的。但如果硬要说“不宁静”是因为朱先生对国民党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的不满,那就有点“以己之心,揣他人之腹”了。实际上朱先生在当时是奉行“暂时超然的好”的生活态度的,他很少关心***国民党,只是一个钻故纸堆的教授。他的“不宁静”实际上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具有高洁品格的孤独的智者的“不宁静”,是一个渴望青春活力、美好快乐的孤独的智者的不宁静。这才是还原了的真实的朱自清,而不是被人为拔高了的朱自清。
(选自《名作欣赏》1998年第2期。有删节)
四、孤独知为何生——关于《荷塘月色》主题“再思考”的思考(张福霞)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问世已逾七十年,作为白话美文的经典之作,自30年代起,就被各类语文教科书所选用,其艺术魅力可谓历久而不衰。
然而,关于此篇千余字散文(以下简称《荷》文)的争论,也同样历久而未衰。朱先生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竟使鉴赏者、评论家“不宁静”了几十年。大家以种种“独家”视角,“科学”方法,深挖穷究那“不宁静”中的内涵,试图由此晓明《荷》文的主题。近读《名作欣赏》,又见到关于《荷》文主题的一种新说法:《荷》文“表达的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似的智者的孤独情绪,是因自己高出芸芸众生而不被人理解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喟叹和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活力的憧憬”。(封先勇《智者的孤独——对〈荷塘月色〉主题的再思考》,载于《名作欣赏》1998年第2期。以下简称封文。)《荷》文流露出的孤独情绪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这里引起笔者注意并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孤独缘何而生?
在封文看来,朱先生孤独情绪的产生“是因自己高出芸芸众生”而“曲高和寡”。其依据有两处:一处是对“妻”的叙写;一处是对古诗文的引用。封文认为,朱先生在《荷》文开头结尾处安排“妻”这一人物是大有“深意”的。文中的“妻”对“我”那天晚上的心理起伏和行为举止“形同路人”,“我”苦闷不宁,独自漫步荷塘,“妻”却全然不晓,“独自享受睡眠”。因而“我”虽没有直接表达对“妻”的不满,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不满和责备”。一一开列出来,共四处。为使自己论证更具说服力,封文还把“妻”这一人物,一厢情愿地抽象为“表情达意的符号”,使其“超越了实际生活中妻的含义”。这样,既不开罪陈竹隐女士(笔者注:封文将“妻”注为陈竹隐女士,有误。《荷》文中的“妻”是指朱先生原配夫人武钟谦。武1929年病逝,1932年朱才与陈结婚,而《荷》文作于1927年),又使“妻”具有了典型意义而代表“众生”。关于《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引用,封文认为,除去具有一般鉴赏者认可的意义(赞美青春,向往快乐)外,还反映了朱先生对“麻木不仁”、与自己完全隔膜的“妻”的生活态度的“否定”。
概言之,封文的论证逻辑为:我满腹苦闷,妻却不能理解,我便“孤独寂寞到了极致”,对妻会有所怨责,并进而对其生活态度给予否定;妻不理解,便证明我之心曲高于“众生”,我之孤独便是“智者的孤独”。——似是有“理”有“据”,因果圆通。
然而,恐怕也只能是主观上的自圆而已。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作品的再创造,鉴赏过程必须以审美客体(即原作,辅之以作者、背景资料)为基础。而封文论证中,在问题的两个关键方面,客观上难以立论,从而导致主观审美判断失当。
首先,“我”对“妻”的态度。
在品读《荷》文时,我们很难感受出如封文所云“处处存在”的“不满和责备”。原文对“妻”的叙写只两处,一处在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乘凉忽然想起荷塘,待夜深人静后,“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出去。另一处在结尾:“我”受用完荷香月色,又忆起江南采莲趣事,沉思中返回家,“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笔者认为,作者在首尾两处写到“妻”,除去结构上的前后呼应外,确有感情表达上的作用。结合全文,这两处描写让人感到,“我”,苦闷之深而又孤寂至极,连朝夕相处的妻子也难于理解自己。开首一次意在表现、交待这种情绪基调,结尾处意在强化、延展这种内心深处不可解脱的寂寥。总之,“妻”这一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将朱先生的孤独无奈渲染到了“极致”,正如封文所说,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含“万千感慨”。
但也仅止于此。这里并没有(至少不一定有)“不满和责备”。谁不理解自己就归咎于谁,这种逻辑于情于理都讲不通。理解是双方心理相互感应的结果,因一方不理解就心有不满,是一种对“理解”极浅薄的理解,是一种自命不凡的心态。这种对妻对人的境界,在朱先生的相关资料中难找凭依。更为重要的是,文中也没有表露出归咎之意。从原文中我们只能读出这样的信息:“我”没有向“妻”宣泄的愿望。这或是因我深知妻不是宣泄对象,她很难全懂我的心思;或是因不想以自己的痛苦再给本已积劳成疾,身体已“实在不行了”的妻增添不安和忧虑,因朱更深知,妻“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朱自清《给亡妇》);或是因我此时心绪之复杂烦乱,根本就不想对任何人说,也难于说清,只想到大自然的宁静中去“独处”,在独处中超脱;……总之,是我不想与妻沟通,而并非妻“却”如此这般。封文几次用“却”这一具有对转意义的词连接“我”与“妻”的心理行为,有主观强加之嫌。其实,读一读朱先生作于1932年的《给亡妇》,封文的“怨责说”就更令人难以接受。在那篇著名的悼亡文中,朱先生那低语般的絮念和倾诉,蕴含着对妻子的无限情义,读来催人泪下。在朱心目中,“这十二年里你为我吃的苦真不少……无论日子怎么坏,你连一句怨言也没有……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肺腑之语,肝胆自现,朱先生对妻的情感、态度不必再论。
至于对古诗文的引用,与其说是对“妻”生活态度的否定,勿宁说是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下文将述及朱此时的生存境况。
关于“妻”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你就告诉他(她),爱是要自己争取的,什么顺其自然,那只是在为你的逃避找借口。或许他(她)也喜欢你呢?如果是这样,你们谁也不说,是不是要等着大家都成家了,然后在某次的聚会上,大家都遮遮掩掩,然后你,或者是他(她),像开玩笑一样,说,其实,我以前喜欢过你。怎样?听到这句话你会怎样?或许后悔也没用了吧…如果你喜欢她(他),那就勇敢说出来,好歹为自己争取一下啊,失败了好歹自己也有争取过啊。和他(她)说吧,说了之后,成功自然是再好不过,失败了,那就放下他(她),别在疙疙瘩瘩的,把眼光放远些,重新去寻找自己的真爱。所以如果爱他(她),就告诉他(她
我的观点是
动漫中总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告白场景,即使过去那么多年,仍然让人难忘。这些告白中有的浪漫,有的感动,有的简单,有的深刻。但无论怎样,它们都是不可复制的“经典”。
最中二的告白
黑炎缠身之人啊,和我漆黑烈焰使缔结恋人的契约吧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中勇太向六花的表白。教科书式的中二病表白,如果感觉不好意思向喜欢的人表白的话,可以试试这种。失败的话可以说是在开玩笑,怎么样,是不是很机智呢?
最浪漫的告白
2个月后我就18岁了,就这样从泰子他们那里逃走,直到我的生日然后……你就嫁给我吧!这样的话我们也是大人了,不会被谁妨碍,直到死我的人生都是你的
试想一下,在一个漫天飞雪的晚上,两人一起走在无人的桥上,路灯下,伴随着簌簌的雪花,男主说出了这些话。此情此景,想想都觉得浪漫。龙儿和tiger的感情在这一刻也终于修成正果。
最简洁的告白
这样就结束了呢 化作你的剑讨伐敌人 保卫了您的贵体,能实现这份约定真是太好了最后得传达一件事:士郎,我 爱着你
没有过多的言语,仅仅一句话便足以传达心意。很Saber的表白,即使马上就要分开,即使知道不能在一起,但是这又怎样呢,爱情并不一定要在一起。一句话、一个表情、心里的一个角落的爱情才真正让人难忘!
最严肃的告白
你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忘记的,比任何人都重要的人……我是不会忘记的我喜欢你,你又如何
很难想像这么正经的告白,是从冈部伦太郎这个中二病的口中说出的,而且还是一脸严肃的表情。最后助手以一个吻作为告白的回答,果然严肃还是有严肃的好处。
最童真的告白
我最喜欢仁太,对于仁太的喜欢,是想成为仁太的新娘子的那个喜欢
快要消失的面码在给仁太的纸上,用充满稚气的笔法留下了这句表白,没有华丽的词藻,用小时候过家家时才会说的话语道出了自己的感情。面码是天真的,她没有像大家那样复杂的想法,即使已经死去多年,面码的心意还是没有改变,面码还是那个最喜欢仁太、最希望大家和平相处、最喜欢和大家捉迷藏的面码。
依稀记得结尾处面码流着泪水说出“被找到了”的情景。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块未被“污染”的土地,在这片土地里,没有纠纷,没有烦恼,没有社会复杂和人心难懂,只有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带着如阳光般纯洁的笑容,追逐、嬉戏。
以上仅此个人观点。
表白需谨慎,方式要严谨,照本宣科不一定适用,一不小心精心策划的一场公开表白就变成了公开处刑,被无数不知姓名的群众和广大网友围观表白死,是最残忍的公开处刑!
有人问,那该怎么办?我该怎么样表白才能不表白死呢
其实很简单,不要有错觉,在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喜欢你的时候,永远都不要去盲目表白。
稳住,我们能赢!
但不是让你不表白,适时表白,把握时机很重要。
一位男士曾经和一个女生互有好感,慢慢接触和相处中,他们就像情侣一样牵过手接过吻,女孩给过他很多次机会,男孩都没有把表白说出口,于是女生就这样和他无疾而终,并告诉他:你是个没有担当的渣男。
郭德纲老师曾经这么说过,你对一个姑娘表白,说话一定要婉约。
假如你特别喜欢这个姑娘,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于是对姑娘说: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姑娘二话不说使出一招撩阴腿,肘击天灵盖,左勾拳右勾拳,再以一招雷霆被摔把你揍的妈都不认得。
但如果你说,我想和你一起起床。
姑娘就很受用,还觉得你特浪漫,充满诗情画意,十分写意。
虽然意思一样,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这也是郭老师用生命一次次实践中为大家伙儿总结出来的真理。
这一招只要学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历久弥新。
一位哥们儿最近表白成功,很多人都问他讨教经验,方脸也听的仔细。
这位男士向女生表白后,女生问了他一个问题,相信经历过表白的人,对这个问题都不会陌生。
“你喜欢我什么?”
他回答道:
“没遇到你之前我一直认为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遇到你之后我发现,我一直以来所相信的话,是错的。
你让我觉得需要,很奢侈的需要。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但我感觉得到我对你的需要。即使我们俩不在一起,只是打字和你聊天,我也会为此感到快乐,而你在我身边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你的情绪变化,都会让我随之起起伏伏,时而开心,时而不开心,但是都让我深切的感觉到,有你在真好。
只要有你在的环境里,我们就处在一个封闭的小世界里,只有你我。”
这段话的高级之处在于,即含蓄的营造了画面感,又强调了对方的独特价值。
方脸也由衷的佩服,这哥们儿说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把妹干货,值得小伙伴们反复研读,细细品味。
但不管上头的方法你能学明白多少,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当你决定要表白时,方脸希望你是真诚的。
前提是你要捅破的是一层窗户纸,而不是妄图隔山打牛,鲁莽行事失败还怪方脸帮不了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和对方先做接触,拉近彼此的距离打实基础吧。
真诚之余加上一些技巧和心意,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表白自然水到渠成。
没有对的表白和错的表白,只有恰逢时机刚刚好的表白。
你真诚的喜欢着我,我恰好也真诚的等待着你的回应,这样的表白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如果上边的你都做到了,表白还是失败,请不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你已经做的够好了,至于ta为什么还是十动然拒,你不需要知道,不要刨根问底,更不要坚持不懈地去表白。
成功的表白只会有一次,而失败的表白是无数次,别让自己不知不觉中做了别人的舔狗还不自知。
只求不留遗憾,不负自己曾一往情深。
再者,不在一起不一定就是bad ending,喜欢的不一定适合,被爱情蒙蔽了双眼的姑娘小伙子们啊,都向前看。
假以时日你且回头看,说不准还会感激ta当年的不娶/嫁之恩。
在小学的教科书里,我们会碰到很多的 散文 阅读!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教科书里必读的散文,欢迎阅读!
小学教科书里必读的散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小学教科书里必读的散文: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小学教科书里必读的散文:彩色的非洲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彩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作为彩色之源的赤道骄阳,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到了旱季,蓝天之上没有一丝云彩,浩瀚的天穹显得并不十分高远,蔚蓝的天和湛蓝的海,在地平线上交汇,你会觉得非洲的蓝天似乎离我们更近些。
充沛的阳光和 雨水 ,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盆里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和象群。也许你会说,这些动物在我国的动物园大都会看到。可是多达一万四千多种的非洲蝴蝶,只有在非洲才能大饱眼福。仅仅是被人称为蝴蝶王国的刚果,蝴蝶就有几千种。单单在一家大宾馆我们就看到几百种蝴蝶。那些蝴蝶经过防腐处理,制成精美的蝴蝶工艺品,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这还是凝固的色彩呢,你若到盛产蝴蝶的刚果奥旺多省,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这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他们特别注重服装颜色的鲜亮耀眼,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花衣服,妇女则更考究颜色的搭配,喜欢颜色有较大的反差,那些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的大花布,最为畅销。你在节日的市场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交汇成的彩色河流。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殷红的血,水果沙拉五光十色,各种饮料像是流动的颜色;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木薯是粉红的,香蕉是金黄的,西瓜是红沙瓤的,取之不尽的芒果则黄中透红。非洲人的住房,虽然大都是不甚宽大的白铁顶房屋,但许多房子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你若住在宾馆里,房内房外皆是五颜六色。在扎伊尔戈马的卡里布宾馆,满眼都是鲜花爬满的围墙,鲜花点缀的庭院,鲜花铺满的小径。在这个城市的乐尼拉宾馆,大堂和餐厅的装饰都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是,门厅陈列着大小不一的三个独木舟,舟为黑红色,是用上好的木材凿成的,舟里种着绿草红花。置身这座餐馆的,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沉醉在一种古朴、悠远的境界之中。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非洲人的绘画——无论是木雕挂画、沙画,还是龟壳画、蝴蝶画,是彩色的;非洲人的工艺品,无论是黑木雕、灰木雕,还是象牙雕,是彩色的;非洲人强悍、粗犷的音乐、舞蹈更是彩色的。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旁身穿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6月6日,由蔡卓宜、肖凯中领衔主演的都市爱情剧《从零到一的爱情》在优酷平台上线,该剧每周一二更新会员两集、周三一集。
不同于常见的爱情剧,《从零到一的爱情》讲述了双重人格一面温柔一面腹黑的霸总傅泽一,与行动力超强,善于打直球的“小撩精”景知夏相爱相杀的“三角恋”甜虐故事。剧中,蔡卓宜饰演的景知夏是一位抓马大**,精灵古怪,自由洒脱,在**院对男主一见钟情后便立即展开攻势,从相识,约饭再到确定关系一气呵成,堪称教科书级别女追男,蔡卓宜甜美可人,霸气又直接的表现代入感超强,追求男主的一系列可爱机灵的“小心机”也是令人忍俊不禁,无限上头,被观众称为有追爱NB症。
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女生在遇到喜欢的人时会下意识的表现得不自信和不敢行动,剧中,景知夏曾有这样一段台词,她说:“我会把每一天都当成世界末日来看待,很怕来不及对喜欢的人表白就失去了机会。”虽然在说这句话时,夏知景有非常明显的暗示作用,但这句话阐述了景知夏之所以如此勇敢的原因,不想人生留下遗憾,这样果断又霸气的女生实在很难不让人喜欢。
在近日的直播之中,蔡卓宜也热情帮大家分析了景知夏的追爱法,并希望以此来鼓励所有女生们,遇到心仪对象时,要敢于表达内心,遇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千万不要因为胆怯而错失机缘。但同时她也强调了,女生在爱一个人时,大胆追求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因为爱就失去了自我,得到爱的前提,是要先爱自己,如果在一段关系中,女生因为爱而不断勉强委屈自己,那么这段感情很难会有善终,也请一定要记得。
目前,《从零到一的爱情》正在火爆热播中,想必在日后的剧情中,“小撩精”景知夏会用更多的直球攻势向大家进行“追爱”现场教学,面对人格分裂的男主,她该如何应对,也是大家都十分期待和感兴趣的话题。
在最新的预告片中,蔡卓宜婚纱造型令人惊艳,也引得无数观众疯狂开启“催更”模式,对蔡卓宜的“追爱”之路欲罢不能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锁定优酷哦!
《珍贵的教科书》记叙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重点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
可文章以“教科 书”的“珍贵”为线索,条理清楚,中心突出。先写师生“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侧面衬托教科书的珍贵;又写印书用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再写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更显示了教科书的珍贵;最后写教科书一直激励我前进,也是说明教科书的珍贵。
文章结构
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有12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第二段(第3——7自然段),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立刻去取书。
第三段(第8——11自然段),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
第四段(第12自然段),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的话激励着我前进。
爱情,
有一千个动人的心弦,
而又各不相同的音符。
很多时候,
我们会被**里的某句台词而感动,
但更多的瞬间,
我们其实是看到了自己,
某个画面不经意在眼前出现,
才明白,爱情原来如此!
《怦然心动》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大约这世界上美好的事物,
都是需要等待的,
等一朵花开,等一片云来,
等一个值得等待的人。
总有一天 ,
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
《傲慢与偏见》
只有真挚的爱,才能让我结婚,
这就是为什么我终将会成为一位老姑娘。
很喜欢伊丽莎白伫立湖畔的身影伶俐,
有所思而又无所待,
从未委屈过自己的优秀。
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
别担心世上没有人能配上你。
《恋恋笔记本》
“你觉得我们的爱可以创造奇迹吗”
“我想可以,
正是因为爱每次都把你带回我身边。”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情书》
你好吗?
我很好。
你还记得第一次爱的那个人吗?
那么一个少年,
目光所及都是温柔。
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容易,
不要怠慢了它。
《假如爱有天意》
张开耳朵,当你能听到你的心跳,
你爱的人也正在爱你;
闭上眼睛当你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你爱的人也正在爱你。
最珍贵的人,
不是那个可以为你撑伞的人,
而是愿意为你放弃雨伞,
选择与你一起奔跑在雨中的那个人!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
我爱的人,
刚好也在爱着我。
《罗马假日》
请抬起你的头,我的公主,
不然皇冠会掉下来的。
年轻的时候,
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
其实都没有错。
曾经的心动是真的,
曾经的快乐也是真的。
于千万人之中,
相遇过,经历过,拥有过,
都是最美好的。
《侧耳倾听》
因为你,
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
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好的爱情,
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法,
是让你活成更美好的自己。
《时空恋旅人》
对于我们最爱的人,
不说永远,只说珍惜。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
时间、生命和爱;
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都在穿越时空,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其所能,
珍惜现在,
每天都是值得珍惜的美好。
《喜剧之王》
"我养你啊!"
"你先养好你自己吧,
傻瓜!"
“当我心无牵挂的时候,
贫穷对我来说
只是晚上吃馒头和吃牛排的区别,
无损我的快乐,
可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
我才深深感受到了
什么是贫穷带来的自卑。”
《飞屋环游记》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
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
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
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
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什么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大概是两个人在一起,
还能让平淡的生活发着光。
当时光淡去,
当耀眼光芒退去,
我们真正要爱的不仅是爱人,
更是生活本身。
《两小无猜》
好的爱情
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
坏的爱情
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整个世界
爱一个人,充满变数,
不如后退一步,静静的看着,
直到看见真诚的感情,
时间会给你答案。
《这个杀手不太冷 》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
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总是如此。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
其实也是一个个相似人的相逢。
有一天,你遇见了一个人,
人生就永远被改变了。
只要你愿意,
你有足够的时间,
去变成你想要变成的任何人。
没有谁是一帆风顺,
但总有人不懈坚持。
《和莎莫的500天》
爱情
要么让人成熟
要么让人堕落
有时候人与人的缘分,
上一秒是巧合,下一秒就是错过,
人无法决定为谁动心,
所以难得巧合。
或许正如张爱玲所言: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
其实你应该知道,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爱情故事》
爱就意味着
你永远不必说抱歉
年轻的时候会想要谈很多次恋爱,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终于领悟到爱一个人,
就算用一辈子的时间,
还是会嫌不够。
要慢慢地去了解这个人,
体谅这个人,直到爱上为止,
是需要有非常宽大的胸襟才行。
《天使爱美丽》
最深和最重的爱,
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
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爱情是一本教科书,
它教我们怎样做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 》
如果打算去爱一个人
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
放弃心灵的自由
心甘情愿的从此有了羁绊
如果一个自在如风的人,
愿意为了你而放慢脚步,
那么,
也许就是真的喜欢了吧……
终有一天,
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先相见恨晚,后余生与共。
《情人》
“与你年轻的时候相比,
我更喜欢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永远爱你,
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真爱至上》
一天中我最愉快的时刻
就是送你回家
一天中我最悲伤的时刻
就是离开你
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
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
便有多少个世界。
对于爱情来说,
你就是所有的世界,
是爱情最初的样子,
也是爱情所有的模样。
《卡萨布兰卡 》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
城市中有那么多的酒馆
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心
有句话这样说:
“一个人爱上小溪,
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
而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这样,
“我已见过银河,
但我仍只爱你这一颗星。”
爱是勿忘初心。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心动》
你辛苦归辛苦
什么时候有空嫁给我
你要相信总有一天,
爱情会如期而至,
你要相信总有一天,
会有一个人会牵起你的手
对你说:“余生请多指教。”
很喜欢印度的一句名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
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
每个人都是主角。
世间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爱情会来,或早或晚,
但从不会缺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