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中的“号”应读作háo,还是读hào??

“寒号鸟”中的“号”应读作háo,还是读hào??,第1张

读:[ háo ]

一、号[ háo ]的释义:

1、拖长声音大声叫唤。

2、大声哭。

二、号[ háo ]的组词:

哀号、号啕、悲号、怒号

号哭、干号、号叫、号泣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号,痛声也。从口在丂上。凡号之属皆从号。 

话版《说文解字》:号,悲痛的声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像口在芋管上。所有与号相关的字,都采用“号”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号泣[háo qì] 

号啕大哭。

2、啼号[tí háo] 

哭叫。

3、行号[háng háo] 

谓边走边号哭

4、号啕[háo táo] 

形容大声哭。

5、悲号[bēi háo] 

伤心地号哭。

复齿鼯鼠(学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寒号鸟、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巢穴

复齿鼯鼠多栖息于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1米左右,高约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

冬季穴口经常以柴草封闭,挡风寒。整个穴洞中干燥、清洁,常年温度适中。穴内夏季最高温度在摄氏25~27℃,冬季最低温度在摄氏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多在60%以下。

活动

复齿鼯鼠系昼伏夜出动物,性情孤僻,喜安静。一般一洞一鼠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鼯鼠活动起来动作灵敏,夜间活动,晚上有时可以听到“哩——嘟罗——嘟罗”的叫声 。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

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滑翔最远可达200 m。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鼯鼠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

复齿鼯鼠是植食性动物,以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叶、皮和果。吃食时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动。

参考资料:

复齿鼯鼠_

寒号鸟不是鸟,是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学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复齿鼯鼠多栖息于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

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1米左右,高约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

冬季穴口经常以柴草封闭,挡风寒。整个穴洞中干燥、清洁,常年温度适中。穴内夏季最高温度在摄氏25~27℃,冬季最低温度在摄氏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多在60%以下。

参考资料  -寒号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70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