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有哪些

送别诗有哪些,第1张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们总是在相聚时欢笑,离别时哭泣,但是人总是会有离别的一天。

古人离别的时候会送柳枝,表示自己的不舍之情,还会作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送别的古诗有哪些吧。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

2、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已经分别一年了。

3、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意在离别的时候涕泗横流。

  关于大自然——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而这些科学的分支学科是非常多而繁杂的,如:生物科学又可分为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三大学科;再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各学科交叉又会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结构生物学等等。

  人与大自然

  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相反人类更应该尊重大自然。从表面看人是 父母所生,事实上是大自然有了人的光子信息,人体胚胎才能吸收来自大自然的这个光子 信息,将胚胎长大成人,是父母所生,同时又是大自然完成对胚胎暗物质的激发。大自然有脊椎动物45336种,其中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现有300 余万种昆虫,已经确认的种类仅100 余万种。大自然是天然资源,人与大自然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爱惜心态,适度使用自然,不让大自然遭破坏,使生活环境美好、自然资源无耗尽,就像是母子一样亲密、和谐。

  所以,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其丰富程度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纷繁复杂非三两万字或几个人所能阐述的。

  大自然的分类

  大自然里有各种生物,其中包括三大类: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同时大自然也是一个包含各种生态系统的地方!

  大自然的元素分为:光,暗,水,火,风,雷,土,七种 ,也就是说自然对这些东西的平衡进行控制。

  大自然对于精神上的影响,以时间来说是最先,以地方来说是最重要。每一天,太阳;在日落之后,夜,与她的星辰。风永远吹着;草永远生长着。每一天,男人与女人,谈着话,观看着,被观看着。在一切人之间,那种形象最能吸引的就是哲人。他必须在自己心里决定它的价值。在他看来,大自然是什么?这上帝的网,它那不可理解的连贯性,从来没有开始,也从来没有结束,永远是圆形的力,回到它的自身。这一点它正和他自己的心灵相像,他永远不能找到它的开始与结束——这样完全,这样无限。大自然的光彩也照得那样远,宇宙上面还有宇宙,像光线一样地放射出去,向上,向下,没有中心,没有圆周——不论是聚集的或是分散的,大自然都迫切地向人的心灵表白她自己。

  开始分门别类了。在年轻人的心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个别的,独自站在那里。渐渐地,他知道怎样把两件东西连在一起,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然后三件东西,然后3000件;于是他被他自己这种联合一切的本能所支配,继续把事物拴在一起,减少不规则的现象,发现地底的树根,将相反的、遥远的事物联络起来,在同一个枝干上开花。

  他不久就知道,自从历史开始的时候,事实就不断地聚集和分类。然而“分类”的意义是什么?无非是看出这些事物并不是杂乱无章,彼此之间没有关系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这同时也是人类的心灵的规律。几何学纯粹是人类心灵里的一种抽象的东西,而天文学家发现行星的移动可以用几何学来测量。化学家发现一切物质中都有比例与可以理解的法则;科学是什么呢?无非是在距离最远的事物中发现相仿、相同之点。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坐下来研究每一件难以控制的事实;把一切奇异的构造与一切新势力一个一个地归入它们的种类。归纳到它们的定理中,而且永远这样下去,运用深刻的观察,将各种组织的最后一根纤维,以及大自然的外缘,都赋以生命。

  于是,这天宇下的学童感觉到他和自然“本是同根生”;一个是叶子,一个是花;亲谊与同情在每一根血管里活动着。

  树根是什么呢?不是他的灵魂的灵魂么?一个太大胆的设想;一个太荒唐的梦。然而,一旦这心灵的光辉帮助他发现了比较有形体的物性的规律的时候——当他知道崇拜灵魂,而且看出现有的自然哲学仅只是灵魂的巨手最初探索的时候,这时候他将要盼望知识日益扩大,好成为一个未来的造物主。他将看出大自然是灵魂的反面,每一部分都相呼应着。一个是图章,一个是印出来的字。它的美丽是他自己心灵的美丽。它的规律是他自己心灵的规律。因此他把大自然看成他自己成就的测量器。

  他对于大自然知道得不够的程度,也就是他对于自己的心灵还掌握得不够的程度。总之,那古代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的箴言“研究大自然”,终于成为同一个格言了。

  赞美大自然诗句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朱夏,是我国石油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著名地质学家。他为发展我国石油地质事业无私奉献了毕生精力。更使人称赞的,他还是位知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伟岸人格、深厚学养受到领导和地学界的高度赞扬和敬仰。

他曾说过:“要是我不搞地质而专心从事诗创作,成就可能不在地质之下,我也很想这样做。”

那么怎样称呼他呢?

是地质学家兼诗人,或诗人兼地质学家?其实,两种称谓他都当之无愧。

论诗作,激越豪放,潇洒飘逸。

论地质,理论创新,独树一帜。

哪里最艰苦,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朱夏的诗。准噶尔的克拉玛依、柴达木的冷湖、松辽的大庆、华北的大港、下扬子的苏北,以及东海陆架……,都有他的足迹,都有他的理论指导和亲身实践!

朱夏父亲朱大可先生也是位诗人,朱夏夫人爱称夫君为“小可”。朱夏一生的丰功伟业,真称得上非同小可!

1955年组建的地质部631队是全国五大石油普查大队中实力最强、人员最多和装备最好的国家队。地质部任命朱夏为大队暨新疆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大家尊称他为朱工(公)。

我认识朱夏是在1955年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上。当时,他刚从瑞士留学回国不久,年方35岁,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潇洒儒雅。

其实,朱夏的大名,我在南京大学念书时就早有所闻。地史学老师杨鸿达教授曾讲述过有关他的故事:当时他就读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认识了同系低班同学马以思。后来,两人均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马以思在贵州山区做地质调查时不幸被当地土匪杀害。这位不爱红装爱野装的我国早期女地质工作者的悲惨遭遇,使得与她相好的朱夏深受刺激,决定以此激励自己,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以寄哀思。

在40年风风雨雨的地质生涯中,我和朱夏常有机会相聚。他既是我的良师益友,又是我南大的校友和学长;既是著名地质学家,又是德高艺深的爱国诗人。

1955年春,准噶尔盆地石油普查全面展开,朱夏陪同地质部普查委员会总工程师黄汲清、谢家荣等率领的检查组,从乌鲁木齐经克拉玛依、乌尔禾、和什托洛盖,沿乌伦古河东行,由克拉美丽山越沙漠南返奇台,绕准噶尔盆地一周。

他到二分队检查指导工作时,我们随他一起进行野外观察。他理论知识渊博,洞察力强,在野外时走时停,仔细观察,但很少记录。回住地后,他夜半挑灯,独酌壶酒,便对当日的地质现象进行思考、分析,追忆记述。

他在乌伦古湖触景生情,诗兴即发,便赋诗一首:

沙际遥看翠带浮,滔滔一水独西流。

无心来作磻溪叟,盈天肥鱼自上钩。

他路过克拉玛依时,调查了黑油山沥青丘,高兴不已,认为是重要的油气显示和标志,诗兴陡增,随作诗篇:

黑油山下拭弓刀,和雪春泥满战袍。

莫指黑池悉腐鼠,惊雷破地看腾蛟。

诗中,黑池是指克拉玛依黑油山。油苗粘稠,野鼠误为水塘,来此索饮,陷身腐死。油苗的出现说明准噶尔盆地北部存有良好的生油层和油气运移,朱夏对此评价颇高,增强了我们的勘探信心。他为发现克拉玛依油田,缚住腾蛟而作出了贡献!

是年冬,普查工作结束,队伍集中到乌鲁木齐编写年终地质报告。朱夏为这年普查工作,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地质报告中进行了科学论断,并明确指出:“德伦山南隆起带(陆梁)是寻找隐伏油藏的远景区,进行综合物探详查,搞清深部构造情况;乌兰林格构造,应进一步查清其地表特征,并用钻探了解深部含油性能;对发现含油砂岩的沙丘河背斜,进行1:5万地质详查,配合综合物探和钻探进一步了解构造形态,侏罗系及其下伏地层的含油情况;德伦山南隆起带(陆梁)到北天山山前坳陷之间,以及克拉美丽山至博格达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开展综合物探工作,以了解准噶尔盆地的地质构造全貌,应特别注意依希布拉克至滴水泉、昌吉至阜康之间的‘地块’边缘,可能存在隐伏构造是找油有利地区。”

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在条件恶劣、手段落后的情况下,能提出如此精辟结论和建议,无疑是十分宝贵的,为以后的油气勘探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大决策,受到了地质部和同行的高度赞扬,其中包括当时在新疆的苏联专家和中国专家黄汲清、谢家荣等的好评。

朱夏,1920年9月10日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嘉兴;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1940年进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工作;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偕夫人严重敏女士赴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技术学院深造;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朱夏夫妇毅然中止学业,于是年8月离瑞士回国。

我们曾问过朱夏,听说你考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为何以后改学地质?他的回答是这样的:“青年时学地质是出于科学救国的幼稚思想和山水之癖的个人爱好。”那么50年代初回国后已给你安排在北京工作,为何又要求去大西北呢?他用几句诗来表达:

荷戈负弩请先行,砺面风沙茧足程。

担得书生能报国,何妨诗趣杂豪情。

这道出了他宽大的胸怀,呕心沥血对祖国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为发展石油工业而献身的赤子之心!

朱夏先是地质学家还是先是诗人?不了解的人以为他作诗只是业余爱好,其实他先是诗人而后才成名为著名地质学家。朱夏先父朱大可先生便是知名的诗人,著有《耽寂宦诗》。朱夏从小就受家学渊源陶冶,4岁时其母便在枕上课以唐诗,10岁即写出《和父作》4首诗词。尔后步步登高,成就非凡。他的诗笔落惊风雨,雄浑绮丽,情景交融,直入妙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强烈感人力量。其最大特点是诗与事业融为一体,他的创作激情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无比热爱,真诚不变,无怨无悔!

1956年春,朱夏离开新疆,率领他22名弟子奉命奔赴青海柴达木盆地和西藏伦坡拉盆地,开展石油普查工作。此时,地质部任命朱夏为632队主任地质师。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西北为阿尔金山、东北为祁连山、西南及南面为昆仑山。盆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其轮廓呈菱形,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西北起伏,东南平缓,平均海拔为2700~3000米,西部多被沙漠覆盖。

盆地形成于印支运动以后,地质结构复杂,在古老变质基底上发育成大型的中新生代叠加断坳盆地。

朱夏去柴达木后扩大了队伍,组织了冷湖、柴旦、德令哈等3个中队共14个分队,对20个构造进行了1:5万、1:25万详查细测,并对鄂博梁一号构造,冷湖三号、四号、七号构造,马海、乌兰等构造进行钻探。5月,冷湖四号构造A2井于井深319米的第三系中喷出了原油,油柱高达20多米,成为柴达木盆地第一口自喷井,从而发现了冷湖油田。当时,陈毅同志正率中央代表团在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庆祝活动,闻此佳音,便派慰问团前来慰问。朱夏为柴达木盆地油气突破首立战功。

柴达木盆地的工作条件极其困难,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朱夏带领地质分队,循昆仑山北麓经格尔木西行,山头积雪未融,山下风沙怒卷,道路未辟,探索而进,如无止境。此情此景有他的诗为证:

沙风直卷昆仑壁,雪岭横拖烂漫霞。

比驭飞车追白日,人间不信有天涯。

在鄂博梁工作时,缺水严重,水贵如油,须从百余公里外运回,每人日惟杯水供洗漱。诗人乏水成诗,以录实情:

黄沙阵阵扑衣襟,一勺蹄涔何处寻。

莫笑诸郎都垢面,此间水价贵千金。

冷湖四号构造喷油后,相继在冷湖三号构造、鄂博梁一号构造发现了油砂层,马海构造钻遇到油气,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632队派出四个地质分队进入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和伦坡拉盆地,进行1:100万石油地质概查。那里是高山缺氧之地,众视为畏途。

朱夏在青藏途中写了六首诗,其中一首描绘了可可西里山的险恶。他含辛茹苦、亲入其境。

呼吸岂真判死生,荡胸奇气看云成。

仰天一啸浑无恙,惊起崖头巨角羚。

耿耿忠心、公而忘私,是朱夏人生的主旋律。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祖国的石油地质事业。这种精神正是鲁迅先生提倡的“傻子精神”。

以油(气)为业,业而报国。

以苦为乐,乐而弃家。

正如他夫人严重敏教授所说:“抛妻别子转战南北,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勤劳动,终于在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卓越的贡献”是他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他到柴达木后,曾冷静地思考着新疆的教训是什么?如果当时手里有钻机,岂不发现了克拉玛依、乌尔禾和克拉美丽等油气田,甚至现今的吐哈油田或许在50年代就能发现。当年631队就有一支吐鲁番女子石油分队在那里勘查,我南大同学伍詹玉就在该分队。吐鲁番夏季气温最高记录达478℃,火焰山的酷暑非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顶住;这里古时称火州,女子队的姑娘们经常脱水晕倒,实在不能坚持便撤下来了。

“新疆教训”给朱夏编织成一个“梦”,那就是勘查队一定要配备钻机。这个梦终于在柴达木基本上如愿以偿。

1957年初,春风吹进了柴达木。在马海构造上试获天然气,日产气量高达14万立方米,从而发现了马海气田。这样,朱夏领导的632队既发现油田又发现气田,对柴达木的评价无疑是可以下结论了:

肯定柴达木盆地是个大型含油气盆地。

肯定柴达木盆地将会成为西北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朱夏为柴达木盆地早期油气突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9年,朱夏奉令调至东北松辽盆地,协助地质部指挥松辽石油会战,为发现大庆油田功彪青史,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62年,他奉令调至南京地质部华东地质矿产研究所任副所长,从而转入科学研究工作。

岁月悠悠,“文化大革命”开始,大难临头。批斗他,责以“何以归国”?“归来何早”等莫须有罪名,还来势汹汹抄其家,勒令交出“反诗”,他珍爱的诗书尽遭破坏。1968年冬,他被揪到金坛后洋公社搞“斗批改”。同类者集于半舍猪棚中,后被挟持回宁,禁于虎踞关研究所。历经迁徙,衣被尽裂,不解缝补,惟瑟缩而已。时开大会,被揪出“隔离审查”,罚以苦役,扫地拔草,外出运砖搬瓦。作为朱夏弟子,为之遗憾而不平,为之同情而落泪!一位堂堂正正为祖国为人民历经千山万水、日夜操劳的著名科学家竟遭此厄运!而他却泰然处之。坚信党仍然是伟大的党,人民仍然是伟大的人民。在他诗中表白:“双飞不悔归来早,大梦宁嫌悟觉迟”,坚贞不渝、决不后悔!

乌云过后出朝霞。1976年,邓小平同志的战友王震副总理召朱夏去山东烟台参议金矿工作,且随行一月。因朱夏1951年曾写过一本《中国的金》小册子,被王震读到后特邀请他指导。此事还有段传闻:朱夏问王震:“你同我老九打交道不顾忌?”王震笑答:“我就喜欢同老九交朋友,毛主席说过老九不能走。”朱夏听了感到极大欣慰!

早在1964年,他就着重研究中国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把古生代盆地分为6种原型,把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7种原型,以新的理论观点重新解释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以及拉张裂谷型盆地的结构特点。

1973年,朱夏将其发表的9篇板块构造论著译文组辑成书作了跋语,书名为《板块构造的岩石记录历史实例》,成为最早向中国介绍板块大地构造理论者之一。

他以活动论为基点,首先提出了“两种构造体制”的观点,运用板块理论结合中国地质实际,提出了印支期以前的槽台对立发展体制和印支期以后的板块构造体制;认为不同运动体制的相互叠合配置,以及不同阶段构造形变,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构造条件。

70年代后期,全国油气勘查形势严峻,选区难度越来越大,勘探深度越来越深,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所需资金却越来越困难。在此情况下,需要制定新的战略部署和决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朱夏被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出版了《动力地球学》译著,真是喜事多多!从此他更加关心全国油气勘查工作。

1979年10月11日,地质部在长沙召开了石油普查勘探部署座谈会。石油地质局局长塞风特邀朱夏参会作指导。在听取与会代表发言后,朱夏作了长篇讲话。至今我还保存着他的这个讲稿。他首先从油气地学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沉积盆地具有“同堂”特色。有的是“四代同堂”,有些是“两代”、“三代”等盆地叠加,这是与中国处于欧亚、太平洋、印度三个板块之间的特定位置有关,而国外就很少有这样情况。因此,打开新领域、新类型是大有可为的。他从区域展开为导向,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松辽南、华北、江苏、南方碳酸盐地区和藏北等八大区块作了详细的选区论述。而后这些区块被列为第二轮普查的重点。

在会上他还说:“昨天塞局长批评我们,事业心、搞业务、学业务不如50年代,队伍行动也没有50年代敏捷。那时说上新疆,在北京仅准备不到一个月,一支队伍就杀到了乌鲁木齐。”他激励大家把二轮普查当作第二次长征,像杨家将一样苦战一番。而把自己比作焦赞,愿在两厢伺候!并大叫三声,闯!闯!闯!闯出条路来,第二次为中国石油资源勘查开创一个崭新局面!他的讲话博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十年以后,上述八个地区,除藏北和南方碳酸盐地区外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塔北等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二次创业取得了辉煌战绩,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嘉奖表彰!

1981年,朱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朱夏发表了《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强调了避免使用“古板块”或“古板块构造”这类名词术语。他认为,按定义来说,“板块”在从岩石圈的结构到动力学、运动学的涵义方面都有一定条件的约束。地球的许多性质是随着时间而有单向变化的,在约占地球年龄1/4的漫长的10多亿年中,这些条件能否保持不变?运动的方式、性质、规模等能否作完美的比较?

朱夏的同行好友刘光鼎院士,将朱夏对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所作的理论贡献归纳为以下五方面:

一个分界:印支期以前为古全球构造阶段,以后为新全球构造阶段。“两个世代,两种体制”的分野。

两条锋线:西部锋线为特提斯海启闭和印度次大陆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形迹;东部锋线为广义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的聚敛边缘。

三次变格:中国大陆与海域经受挤压、改造、拉张、聚敛和沉降成盆。①印支—早燕山(J3—K1),金沙江缝合、班公湖—怒江缝合;②晚燕山—早喜马拉雅(K2— ),雅鲁藏布江缝合;③晚喜马拉雅—现代( —Q),印度、青藏碰撞上升,菲律宾板块俯冲。

四支转换断层:太平洋板块形成于T3—J1,在四支转换断层控制下作南北扩张,以致使中国大陆在左旋扭动下,形成NE-NNE向的隆起和坳陷。始新世以后,太平洋板块转向西俯冲,以致在中国东部已形成的NE-NNE隆起上,由于左旋扭动形成NE-SW向W挤压而出现滨太平洋区的新生代地堑系。

五幕演化:①前寒武纪的陆核形成,并向克拉通发展阶段;②古生代的古陆拼合阶段;③中生代经受挤压、改造阶段;④晚白垩世—中渐新世出现板缘聚敛,板内拉张阶段;⑤晚渐新世以来板缘俯冲,板块沉降阶段。

我称此经典总结为:“朱夏地学五步哲学”,堪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板块构造理论,长期以来一直为油气勘探与研究所应用。

朱夏颇识刘院士之才,写有《赠石樵》诗赞许:

人天相际在蓬莱,自有仙家降世来。

慧眼回波穿地壳,神拳拆矢护灵台。

乌纱未浣书生气,花甲重抒旷代才。

我愧尘凡沦永谪,甘为旧侣醉新醅。

石樵为刘教授之号,诗中蓬莱为他的山东祖籍,回波是指他是地球物理专家,神拳是指他对太极拳颇有研究,乌纱是指当时任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

“七五”期间,刘光鼎主编《中国海区及领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时,特聘请朱夏院士为高级技术顾问。该图集获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当时,我任该图集副主编,有机会聆听朱夏的指导,受益匪浅。在编图过程中,涉及到有关东部下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碰撞的具体界线问题,曾请教过他。朱夏说:自己不想在会上作报告式讨论,那会影响自由交流,欢迎我到他家摆地质沙龙。这就引出一段朱夏“摆棋子”的故事。

出于运动学的考虑,编图时将下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分界线确定在胶东地块的五莲至青岛一线。我介绍在威海、荣成一带见有上地幔物质榴辉岩出露,可否以动力学观点将界线往北划至烟台南—威海—荣成一带,东延过黄海,连接朝鲜中部临津江地槽系。朱夏对此十分重视,说:“我已看过你数篇文章,注意到最近发现了新情况,待我研究考虑后再定。准备将同济大学研究生派出去,下几处“棋子”,在山东、江苏沿着这条线做些区域调查研究工作,把小吴分给你青岛所让他去研究。”后来,吴没呆多久,这个“棋子”便去美国留学了。

从最初的新疆到后来执教同济,朱夏非常重视人才,既培养又使用,充分发挥“棋子”作用。言教身传、名师出高徒,成为“车马炮者”的优秀技术骨干不乏其人。可谓:弟子众多、桃李满园。

朱夏作为世界著名地质学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979年,他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赴荷兰参加国际沉积学会北海盆地海洋沉积讨论会;以副团长身份赴加拿大参加联合国长远能源会议。1980年,他赴巴黎参加国际地科联第26届大会,并宣读论文。他还是国际地科联沉积学会(IAS)特别委员会委员。晚年,他还主编《中国沉积盆地》,作为世界沉积盆地丛书首卷,由荷兰埃尔寒佛出版社出版。《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板块构造基本问题》专著也相继出版。

1983年,朱夏回到久别的上海,任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顾问,结束了历时28年的野旅生涯。在上海,他仍为东海油气勘探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早在1980年夏天,在青岛汇泉宾馆召开的地质部海洋地质工作会议上,他以诗人的浪漫情调,建议用杭州西湖名胜地点冠以东海构造名称,如今首先进入开发的平湖油田即是他命名的。他为我国海洋油气事业建立了丰碑!

1990年11月25日,朱夏院士因病久治无效,在上海去世,享年71岁。一代地质大师、共和国杰出的科学家和爱国诗人与世长辞了!

油踪纪程:油气勘查50年随想

  李小鹏在国家体育馆打破了李宁创造的14块金牌的纪录,成为中国获得金牌最多的体操运动员。比赛结束后,他激动得哭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他比赛的场地--国家体育馆的场地主管,恰好是李小鹏的准岳父李小平。李小平也是赫赫有名的体操名将,他与李宁、楼云等队友一起获得了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男子团体冠军。他的女儿安琦与体操名将李小鹏是一对情侣。在过去的时间里,除了家人的鼓励,爱情是李小鹏克服伤病、再当真英雄的动力。

  说到他们的相识,虽然远隔万里,但也可谓顺理成章。因为李安琦的父亲就是原国家体操男队著名运动员李小平,母亲是原国家体操女队运动员文佳。夫妻二人在退役成婚之后便共同赴美,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后来拥有了一家自己的体操俱乐部,并生下安琦、安玲两个美丽可爱的女儿。阿纳海姆体操世锦赛期间,李小平带着妻女一直跟随着中国队,为他们服务,也正是他们的这腔爱国之情,成就了大女儿与李小鹏的“姻缘”。

  比赛后回国时,全队的成员都已经准备通过安检进入候机厅了,只有李小鹏恋恋不舍,慢悠悠地走在队伍最后面。李小平全家都到机场欢送体操队,安琦也在其中。李小鹏自然不肯放过分秒的时间,与她不停地聊,一直走到安检的门口,还没有一点离去的意思。最后,两个人干脆坐在了地上,拿出纸笔,互相交换电子邮件和电话。回到国内,李小鹏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安琦交流,专门请了英语老师给他补习英语,并注册了MSN,每天都与安琦相约在网上,用英语聊天。

  在一次通电话时,李小鹏用练习了几天的英语对安琦说:“我想告诉你,我从见到你的第一面开始就很喜欢你,通过这段时间的交往,我感觉你是一个值得托付感情的女孩,你能接受我吗?”电话那头,安琦半天没做声,片刻的宁静让李小鹏感觉似乎等了几个世纪。终于,安琦也用英文告诉小鹏:“我把你当成很好的朋友,我从没有往其他方面考虑过,我认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需要时间。”女孩这样的回答,不置可否,无论怎样,能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小鹏觉得心情放松许多。而且,小鹏认为安琦这样的态度证明了她不是一个对感情随便的女孩,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2005年春节,体操中心让李小鹏前往美国,对踝关节的“游离骨“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李小平一家又一次担负起了接待任务。治疗之后,李小鹏就住到他们家里。为了保证小鹏的营养,文佳每天都去菜市场买回最新鲜的肉类、蔬菜和各种水果,变着花样给小鹏做饭吃。小女儿安玲用感谢的语气对李小鹏说:“哥哥你能来我家里真好,我们每天都有好多好东西吃!”善解人意的安琦,对于李小鹏的到来更是做得大方得体,她很细心地帮助妈妈照顾李小鹏,除了每天陪他到户外散步进行物理治疗之外,安琦还帮助李小鹏补习英语。

  2006年的春天,李小平携全家回国度假,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李小鹏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回国,安琦也正准备找机会告诉小鹏,两人一拍即合。原来,安琦早已被小鹏的真诚和恒心所打动,在征求了父母的意见之后,她终于决定接受小鹏的感情。“这两年我的体操之路一直不太顺利,伤病太多,如今可以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除了父母和教练们的帮助外,女朋友对我的支持是我精神上最大的动力。安琦真的非常善解人意,也很会做思想工作,在她的帮助下,我的心态越来越好,拥有了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且李小平前辈一家也给了我很多鼓励!”

  去年,李小平接到了体操中心主任、也是昔日恩师高健的电话,希望他能回国为奥运出把力。由于大赛筹备工作经验很丰富,参加过多个世界大赛的筹备工作,面对恩师的邀请,李小平马上召开了家庭会议,表达了想回国效力的愿望。李小平的妻子文佳也是我国的体操名将,她当即对丈夫的决定表示支持,女儿们也都投了赞成票。于是李小平毅然抛开在美国的体操俱乐部的事务,让妻子和女儿管理,他回到国内为北京奥运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出任国家体育馆的场地主管。这也让李小鹏今天更多了一份主场的感觉,因为正是在准岳父的注视下,他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次新飞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6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