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丹霞山导游词

韶关丹霞山导游词,第1张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韶关丹霞山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韶关丹霞山导游词1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天下地质公园、天下遗产提名引地、天下天然遗产、国度AAAAA级风光胜景区、国度级天然掩护区、国度地质公园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致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光区和天然遗产地。 与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四台甫山 。

 风光胜景韶关丹霞山别名:淡夏山。公园首要分为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神仙迹景区与锦江画廊游览区。到此刻为限,已开拓有丹霞景区的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和巴寨景区是以天然山川参观为主,集科普、攀岩、考查、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光区。丹霞山主峰景区 分上、中、下三个景观层。基层为锦石岩景层。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石窟寺、梦觉关、通天洞、百丈峡及最典范的赤壁丹崖等景点。中层为别传寺景层,有岭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寺,尚有一线天、双池碧荷等景点。登丹梯铁索即上至顶层,是登高望远,饱览丹霞秀色,是观日出、赏晚霞的大好行止。

 阳元山景区——因有全国奇景阳元石(高28。5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首要景点为阳元石,北为坤元山,一阴一阳遥相对应。还有古寺混元洞、七座生成桥、三处古盗窟及浩瀚拟人拟物、拟禽拟兽的山石造型比及。细美寨建于明代,寨门扼悬崖栈道之口,险若西岳西峰。

 翔龙湖景区——位于丹霞山南侧谷地,因其湖面外观酷似一条起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须间、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台、祈龙台等天然景点十八处。锦江景区——锦江似一条玉带自北而南穿行于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临江,朱碧辉映,翠竹夹岸,秀色可餐。今朝开发水上游程10公里,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漫衍。下流至望江亭,可见仙山琼阁遍山石盆景风物;上游直到阳元山景区,颠末景点有鲤鱼跳龙门、锦岩大赤壁、群象过江等。

 汗青文化:丹霞山有着久长、丰盛的汗青文化内在,有富厚多彩的人文特点。相传人类始祖女娲曾在丹霞山造人,并取五彩石补天。舜帝南巡时也曾在丹霞山爬山奏韶乐。历代不少文人书生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纷至,香火大兴。隋唐时期就已是岭南风光胜地,为浩瀚圣贤和文人书生所憧憬,留下了很多的传说、诗文、崖刻与碑刻,仅在长老峰主景区一带现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就有130多处,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鉴性。丹霞山现有释教、别传禅寺,以及石崖遗址共80多处,具有极大的汗青文化代价,是贵重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韶关丹霞山导游词2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2km2。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物圈网络成员。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征,集“雄、险、奇、秀、幽”于一身,是发育最典型、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全山有680多座山峰、石墙、岩堡、岩柱、穿洞、天生桥,最高峰巴寨海拔6192米,是中国低海拔山岳景区的典型代表。

 “曲江山水闻来久”(唐韩愈),“绝境方知在岭南”(唐胡曾)。丹霞山古称曲红山、韶石山,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得名,自古就是岭南名胜和宗教名山。现有别传禅寺、锦石岩寺、仙居岩道观以及数十处寺庙遗址,108座古山寨遍布全境。历代文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诗文、传说,存有300多处摩崖石刻、碑刻、壁画。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飞花水、仙人迹五大园区和锦江、浈江两条风光带组成。目前,已开发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游览区、竹筏漂流景区,是以自然观光为主,集科普、考察、攀岩、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造型奇绝、别具一格、超凡脱俗。这里丹崖碧水、绝壑层峦、云雾飘渺,晨钟暮鼓、竹影婆裟、松涛阵阵,山间民居古树错落、阡陌纵横、炊烟袅袅,山水田园风光优美迷人。

韶关丹霞山导游词3

 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参观游览。我是丹霞山的讲解员,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您一起领略丹霞山的秀丽风光,共度美好时光。

 亲爱的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的外山门区域金霞小区。这个区域以前有个村子,村子取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石母。也就是石头的祖宗的意思。我们面前的这个山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山门。山门是1994年由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先生创意设计修建的。山门通高42米,山门的整体是一个巨大的“山”字。右侧门柱取形阳元石,左侧门柱取形天柱石,中间的拱门象形天生桥。最高的门柱的设计创意则来自僧帽峰,上刻的“丹霞”二字是由岭南著名画家关山月先生题写的。门框上的四个大字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字对,自右至左,这是书法家章一平先生用大篆书写的“万古金城”。是赞美丹霞山的山石像一座座红色的城堡。门框的左下方还有“中国红石公园”几个隶书大字,是说丹霞山之美堪与美国黄石公园媲美。红石公园前面的两块花岗岩巨石取自锦江上游的仁化县长江镇河田村,上面刻写的是xx年8月2日广东丹霞山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联合以“中国丹霞”名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的世界遗产证书和世界遗产标志,并于xx年10月29日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协会主席迈克尔克罗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保罗丁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原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共同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标志石揭碑。大门的右下方红砂岩石碑上面刻写的是xx年2月13日丹霞山成功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标志,是xx年7月5日揭碑开园的。这两块合而为一的巨大的红砂岩则取自韶关境内另一处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岭的附近。大家可以在这两块标志石前照相留念。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景区游览。您可以凭购买的景区门票乘坐景区环保车进入我们的各个游览区,从外山门到阳元石游览区约2公里,到长老峰游览区约4公里,到锦江游船码头约15公里。入口的右侧有一条长1500米的进山步道,与阳元石游览区和锦江沿江步道联成一体,游客也可以选择徒步进入山里游览。丹霞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北大门距韶关市区45公里,风景区的最南端距韶关东火车站仅6公里。因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所以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1980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我们的丹霞山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xx年8月2日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以“中国丹霞”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中国第八处、也是目前广东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具有雄、险、奇、秀、幽、古、旷七大特点,素有“万古丹霞冠岭南”的美誉。

 雄:即雄伟、阳刚之美。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丹霞山的山峰均由悬崖峭壁构成,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裸露、光滑齐削、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

 险:丹霞山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古人利用这一特征常在崖顶筑石结寨,以险御敌,如巴寨、细美寨、长老寨、扬州寨、韭菜寨等。每座山寨的攀登之路犹如“天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山途中用红色砂石所垒成的道道山门,也可使敌人望而生畏。

 奇:丹霞山石之奇特,形态各异,似墙、似堡、似寨,拟人、拟兽、拟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阳元石、阴元石堪称“天下第一绝景”。天然形成的通泰桥则被誉为“岭南第一桥”。龙鳞片石、天柱石、观音石、望夫石与阴、阳元石,并称丹霞山六大奇石。

 秀: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浈江全长32千米和作为浈江一级支流的锦江下游34千米蜿蜒于丹霞山区腹地,如飘带,似银练。沿江两岸,竹树婆娑,田园锦绣,江清水碧,山石倒影,丹山碧水交相辉映,不是漓江胜似漓江。

 幽:沿断层和节理广泛发育的线谷、巷谷、沟谷普遍具有狭窄幽深的特点,两侧丹崖赤壁,沟谷幽深,谷底植被茂盛,鸟鸣谷幽。丹霞盆地核心区内的山峰和谷地,大部分为无人区。

 古:从浈江河畔的新石器时代的鲶鱼转遗址,从相传4000多年前虞舜南巡奏韶乐,从锦江岸边的岩画,从隋唐以来的韶石、狮子岩、锦石岩的开发,到明清时期别传寺等的兴盛,千百年来,古人为丹霞山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摩崖碑刻、诗文和古老的传说。

 旷:主要体现在锦江河谷小平原和浈江河谷小平原。站在丹霞山峰上下望成片的夏富小平原和周田小平原,一派美丽的丹霞田园风光。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那么什么是丹霞地貌呢按照当代丹霞地貌泰斗、中山大学教授黄进先生的定义: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这里面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陡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崖峭壁,这种峭壁高度一般要求超过5米;第二层是红层,就是岩石必须是红色的;第三层含义是岩石是陆相沉积岩,也就是湖相沉积。那么,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山,如此奇特的山水是怎样形成的呢在14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的年代,丹霞山是南岭山脉的一个内陆盆地。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夹带着泥沙碎石流到湖泊内堆积。当时地球的气候非常炎热,湖里的堆积物所含的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形成红色沉积岩。经过大约7千万年,湖泊内沉积了厚度约3700米的巨厚红层。其上部约1300米的较坚硬岩层称为丹霞组,下部约2400米的较松软岩层称为长坝组。到白垩纪末(距今7千万年前后),整个盆地沉积环境消失。由于地壳运动和受燕山运动影响,逐渐隆起并接受侵蚀,但是这个时期的上升非常缓慢。距今3千万年前后,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湖盆随着南岭山脉剧烈抬升,湖内岩层形成许多断裂和节理,加之长期受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差异风化,形成了一座座顶平(或顶斜)、身陡、麓缓的山峰。

 丹霞山游客中心(5分钟)

 亲爱的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丹霞山游客中心。首先展示的是丹霞山物理模型沙盘。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丹霞山的东北部。丹霞红盆地的面积大约500多平方千米。丹霞山的总面积是292平方千米,外围蓝色的线围限的是整个丹霞山292平方千米的面积,在沙盘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个独立的丹霞群峰,这便是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面积约180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区之一。其中中间这条红线围限的168平方千米便是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的范围。沙盘东边的河流是浈江;自北而南横贯丹霞山腹地的是浈江的一级支流,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锦江。

 丹霞山地处北纬24度至25度之间,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的年均降雨量1665毫米,年均气温196℃。原生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共有大小各种类型的石峰、石墙、石堡、石桥、石柱、天生桥600多座。山峰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间,超过500米的山峰有7座,最高峰巴寨为6192米。一座座山峰造型丰富,拟人拟物形象逼真,犹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故又称“中国红石公园”。在我们面前有600多座山峰,据专家野外调查考察,丹霞山的山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可以攀登的山峰约200座,占三分之一;难以攀登的山峰约200座,占三分之一;非经人工开凿石级不能攀登的山峰也占三分之一。目前丹霞山对外开放的山头仅两座,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参观的长老峰和阳元山。我们在沙盘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丹霞山分为五个片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丹霞景区,东南方向的韶石景区,西部的巴寨景区,西南的飞花水景区,东南边的大湖坑景区,以及浈江风光带和锦江风光带。丹霞山最引人瞩目的是站在长老峰向东南方向面积近100平方千米的无人区,里面没有一个村庄,没有一片农田,是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生态保存基本完好,也是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的主体。我们向西看,有一个象茶壶一样的山峰,也是丹霞山标志性景观之一的茶壶峰,茶壶峰左侧的山头是丹霞山的最高峰巴寨,海拔6192米。

 目前这些山峰都没有对游客开放,有少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和喜欢探险的人前往。丹霞山292平方千米范围内有原居民约12万人,主要分布在景区的周边和锦江河谷地带。

 还有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幅巨幅国画是韶关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山雪先生于xx年10月全心创作的,是目前国内表现丹霞地貌画幅面积最大的国画作品。

 下面我们到前面观看约10分钟的丹霞山风光片和航拍片,看过风光片之后请大家跟随博物馆的讲解员到各个展厅参观丹霞地貌的介绍。

韶关丹霞山导游词4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提名引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 与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山 。

 风景名胜韶关丹霞山别名:淡夏山。公园主要分为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仙人迹景区与锦江画廊游览区。到现在为限,已开发有丹霞景区的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和巴寨景区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集科普、攀岩、考察、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区。丹霞山主峰景区 分上、中、下三个景观层。下层为锦石岩景层。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石窟寺、梦觉关、通天洞、百丈峡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景点。中层为别传寺景层,有岭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寺,还有一线天、双池碧荷等景点。登丹梯铁索即上至顶层,是登高望远,饱览丹霞秀色,是观日出、赏晚霞的大好去处。

 阳元山景区——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高28。5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为阳元石,北为坤元山,一阴一阳遥相对应。另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桥、三处古山寨及众多拟人拟物、拟禽拟兽的山石造型等到。细美寨建于明代,寨门扼悬崖栈道之口,险若华山西峰。

 翔龙湖景区——位于丹霞山南侧谷地,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须间、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台、祈龙台等自然景点十八处。锦江景区——锦江似一条玉带自北而南穿行于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临江,朱碧辉映,翠竹夹岸,秀色可餐。目前开辟水上游程10公里,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下游至望江亭,可见仙山琼阁遍山石盆景风光;上游直到阳元山景区,经过景点有鲤鱼跳龙门、锦岩大赤壁、群象过江等。

 历史文化:丹霞山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特点。相传人类始祖女娲曾在丹霞山造人,并取五彩石补天。舜帝南巡时也曾在丹霞山登山奏韶乐。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纷至,香火大兴。隋唐时期就已是岭南风景胜地,为众多圣贤和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许多的传说、诗文、崖刻与碑刻,仅在长老峰主景区一带现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就有130多处,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鉴性。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石崖遗址共80多处,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韶关丹霞山导游词5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境内,面积29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致最美的风光区。1988年以来,丹霞山别离被评为国度风光胜景区、国度级地质地貌天然掩护区、国度AAAA级旅游区、国度地质公园、天下地质公园。

 丹霞山是天下“丹霞地貌”定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赤色砂砾岩石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白:活着界已发明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范、范例最一切、造型最富厚、景致最美妙的丹霞地貌齐集漫衍区。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本地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行为影响,附近山地凶猛隆起,盆地内接管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赤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腐蚀。距今600万年以来,山东导游词,盆地又产生多次间歇上升,均匀约莫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腐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赤色山群,也就是此刻的丹霞山区。

 丹霞山在地层、结构、地貌示意、发育进程、营力浸染以及天然情形、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最为具体和深入,已经成为世界以致天下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诲和解说演习基地。丹霞山风光区内有巨细石峰、石墙、石柱、生成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太平,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光景,一脉柔情。 丹霞山现有释教别传禅寺以及80多处石窟寺遗址,历代文人书生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诗词和摩崖石刻,具有极大的汗青文化代价。

韶关丹霞山导游词6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地貌定名地—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2km2。是天下地质公园、天下天然遗产,国度级风光胜景区、国度级天然掩护区,国度5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物圈收集成员。被《中国国度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处所。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性,集“雄、险、奇、秀、幽”于一身,是发育最典范、造型最富厚、景致最美妙、研究最充实的丹霞地貌齐集漫衍区。全山有680多座山峰、石墙、岩堡、岩柱、穿洞、生成桥,最岑岭巴寨海拔6192米,是中国低海拔山岳景区的典范代表。

 “曲山河水闻来久”(唐韩愈),“绝境方知在岭南”(唐胡曾)。丹霞山古称曲红山、韶石山,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得名,自古就是岭南胜景和宗教名山。现有别传禅寺、锦石岩寺、仙居岩道观以及数十处寺庙遗址,108座古盗窟遍布全境。历代文人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诗文、传说,存有300多处摩崖石刻、碑刻、壁画。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飞花水、神仙迹五大园区和锦江、浈江两条风物带构成。今朝,已开拓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游览区、竹筏漂泊景区,是以天然参观为主,集科普、考查、攀岩、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造型奇绝、独具匠心、超凡脱俗。这里丹崖碧水、绝壑层峦、云雾飘渺,晨钟暮鼓、竹影婆裟、松涛阵阵,山间民居古树错落、阡陌纵横、炊烟袅袅,山川故乡风物美妙迷人。

堵海燕史静安丽芝

(中国地质图书馆)

冯景兰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先驱。冯景兰在两广地区、黄河及黑龙江流域的新构造运动、地貌、成矿控制、成矿规律及地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对许多方面发表了独到的、深邃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奠基和开创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冯景兰生平

冯景兰生于1898年,河南省唐河县人,青年时期留学美国,1923年学成归国。他长期从事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事业,辛勤地工作了50多年,是我国近代地质和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冯景兰在我国近代矿床学,尤其是在金、铜等矿床地质学方面,做了不少奠基性的工作,受到学术界的赞誉和推崇。

1918年冯景兰公费赴美留学,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1921年毕业,获矿业地质工程师学位。同年,冯景兰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是年回国,走上了献身于祖国地质教育事业和矿产地质勘查事业的漫长道路。

1923~1927年,冯景兰任河南中州大学讲师、教授和矿物地质系主任。他结合教学工作,研究了开封附近黄河沿岸的沙丘。这是冯景兰与黄河治理和开发结下不解之缘的开端。1927年冯景兰到河北昌平黑山寨分水岭调查金矿地质。这是我国最早进行的现代金矿床地质工作之一。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了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他们还对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进行了综合考察工作。

1929~1933年,冯景兰任北洋大学教授,讲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普通地质学等课程,同时接受清华大学聘请,在清华大学兼职任课。这段时期,冯景兰调查过沈海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河北宣龙铁矿、陕北地质等。冯景兰这时不仅致力于国内地质教育和地质调查实践,而且还关注着国际上地质学的动态,并且尽量将主要信息介绍到国内,以提高地质工作的水平。除介绍国外火山学研究的进展外,为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他还编著了《探矿》一书。该书于 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不止一次再版,发行甚广。该书内容全面且简明扼要,介绍了当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说该书是现在《找矿勘探地质学》的前身。同年,他还发表了“放射性与地热学说”一文。

1933年起,冯景兰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于地学系,讲授矿床学、矿物学及岩石学等课程。1933~1937年暑假期间冯先生调查了河北平泉、山西大同、山东招远以及泰山地区等处的地质、岩石和矿产。冯景兰是招远玲珑金矿地质研究的先行者之一。这时,冯景兰指导王植先生对山东泰山地质进行研究,这是国内最早的从事前寒武系课题的研究工作。

抗战时期,冯景兰随学校搬迁,又为抗战寻找矿产资源。1937年抗日战争伊始,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再迁昆明。冯景兰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1945年兼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及采矿系主任。这段时期,冯景兰既执掌教务又致力于川康滇等省的铜矿地质等工作,以支持抗战。

当时,野外工作颇多,如1938年秋云南省永胜地区铜矿、1939年西康荥经铜矿和四川省彭县铜矿、1940年西康东部和四川西部各铜矿、1942年云南东川各铜矿和云南路南等处的地质矿产调查。在上述工作基础上,1942年冯景兰完成了《川康滇铜矿纪要》一书。该书获当时教育部学术奖。在随后的《川康滇铜矿的表生富化问题》中,冯景兰论述了上述3省铜矿的表生富化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质地理条件。此外,冯景兰还做过不少其他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包括1941年西康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和滇缅公路西段保山、昌宁、顺宁、蒙化地质及矿产,1942年云南路南县地质矿产,1944年云南滇缅铁路沿线地质,1945年云南玉溪县地质矿产和云南呈贡县地质等,还撰文讨论川康滇铜矿业的将来、云南之造矿时期及矿产区域和云南地质矿产及矿业等。

冯景兰一向注意水资源状况及水系问题。1941年发表了“中国水系的不对称特点”,论述了淮河、渭河、海河、辽河、塔里木河、西江、扬子江各水系的不对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946年发表“云南大理县之地文”,认为该地区有分水岭迁移及改流现象,可以利用地文特点,自甸头开渠,提出了开发水力和水利资源的卓越见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过半百的冯景兰更加焕发了青春活力。他积极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还奉命奔走于祖国的河山之间,从事矿产勘测和水力资源的调查研究。

1951年6月,冯景兰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对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全面规划。1954年,冯景兰著文“黄河的特点和问题”。是年,冯景兰被聘为黄河规划委员会地质组组长。同年12月,冯景兰参加编写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调查报告”中的地质部分,文中特别指出: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大规模地、积极地推进。

1956年冯景兰参加了全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工作,同年被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7年,冯景兰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级教授,还有许多社会兼职,这些名誉、地位并不是他刻意追求的,而是社会和地质界对他全部工作成果的肯定。

冯景兰从1923年学成回国至1976年辞世,献身祖国的地质事业53年,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包括两广地质、丹霞地形、川康滇铜矿、豫西矿产、铁(公)路路线地质、金矿地质等,还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及工程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际工作,编著矿床学教科书,在成矿理论(成矿封闭说、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是后人的楷模。

二、冯景兰关于丹霞地貌的论述

1发现“丹霞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貌,并在1928年著文中有详细精辟的论述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与同事实地调查两广地质和矿产,著有“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广东粤汉线沿线地质”(冯景兰、张会若)、“广西迁江合山罗城寺门煤田地质”(冯景兰、乐森 )、“广西东北部地质”(冯景兰)、“两广地质矿业概要”(冯景兰)、“两广的地质问题”(冯景兰)、“Some problems in the geology of Kwangtung and Kwangsi”(冯景兰)等。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

1927年冬,冯景兰等在粤北地质调查中,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地层、构造及矿产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特别注意到该区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系广泛分布,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该层厚300~500m,产状平缓,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即“丹霞地形”。

冯景兰等当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1928年发表的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中对这种地形(貌)特征、分布、形成等均作了详细精辟的阐述,摘录如下:

“红色岩系砾石、砂岩、页岩及红土本系最易鉴别之特征,为血红之颜色,故以红色岩系名之,红色岩系在本区中,位于各种岩石之上部,覆盖一切岩石,分布广,仁化之南,曲江之北,鸡笼之西,大井之东,南雄平原之内,浈水河谷之旁,到处皆红岩系,总计面积,不下五千余方里。

红色岩系,虽以颜色为其特征,上下一致,无甚差别,而其构成物质之粗细,则大不同。略言之,可分上下两部:下部以砾岩及有交互层(cross bedding)之红砂岩为主,间有一尺或数寸之红页岩及红土为主,间有厚约数分以至数尺之砂岩层,或灰砂岩层。上下两部之厚度,因沉积与侵蚀之关系,各处不同。丹霞山附近,几全属红地系之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南雄西北,苍石杨历岩等处之红砾岩系,厚亦三百公尺,南雄城南下部红色岩系,比较最薄,不过数十公尺,红色岩系之下部,在南雄盆地中,发育最盛,其厚约三四百公尺,然因质太疏松,冲洗甚易,经过近代之冲洗,其遗留之厚薄亦殊为一致也。

以堪作代表之地域命名,则上部厚约三四百公尺之红土及红页岩,可名之曰南雄层,在南雄附近,最为发育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之红砾岩砂岩,可名之曰丹霞层,在仁化城南三十里之丹霞山发育最盛。丹霞层倾斜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层均不整合构成丹霞层之物质,亦不一致,视其所从来之岩石而异,简言之,凡与皇冈岭系岩石接近之处,红砾岩中之砾石,多为石英,或硅质圆块,显见由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石,侵蚀而来,凡近石灰岩露头之处,红砾岩中之砾岩,间有石灰岩块,丹霞始兴等处,其例甚多。与花岗岩接触处,常见有花岗岩及已经变为长石砂岩之砾块。各种砾块,常由红色黏土结合一处,故骤望之,全体皆红。砂岩粒多硅质,粗细不一,常杂以红色黏土,与花岗岩相接触之砂岩,常杂有高岭化之长石晶粒,显见由花岗岩直接风化而来,杂入他种物质甚少。砂岩之交互层理,有时纹理细致,宛如红绡锦岩(丹霞山下,距丹霞山寺约二里许)之名,即由此而得。锦岩佛穴中,有坚固之红泥砂岩,突起成龟裂状之花纹,镶于交互层砂岩之边缘,宛如锦幕下之花边,似为晒隙(sun cracks)中充填物质之遗迹,然而当地人民已认为天造地设,神奇无伦矣。

红色岩系上部之南雄层,以血红色之黏土(据分析结果,含铁约百分之三)及页岩为主,间以薄层之砂岩,或含钙砂岩、砾岩甚罕见,全部岩层,倾斜平缓,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之丹霞层相整合,侵蚀而后,每成显著之小阶级地,在南雄平原中更为显著。地面红土风化破碎,成为疏松小粒,大如小米,经雨亦松散如沙,不甚黏结状颇特别。且红土之内,每见薄如纸片之钙质小脉横黏土层理,特出于疏松之红土中,似由浸下之石灰质溶液充填于红土裂缝中而成。

本红色岩系之位置,及其与下部岩石之关系言之时代最新似无可疑谓为第三纪产物,亦尚可信南雄层比丹霞层属于第三纪之前其南雄层当于第三纪之后期,丹霞层与南雄层似皆在湿热之气候下风化沉积而成,故氧化剧烈呈深红色似皆在浅水中沉积而成,故有晒隙及交互层之诸种构造。其构成之物质似皆来自近旁未经长途之迁移,故分别作用,Sorting action不甚显著,常与邻近之物质相类。丹霞层可代表第三纪初期山脉初隆起时之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粗。南雄层可代表第三纪(古、新近纪)后期地面渐趋平夷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细。两者似皆属于盆地或河谷中之陆沉积(continental deposits),故化石俱甚少,红色岩系层次颇繁,当时沉积情形之繁杂,盖可想见。

红色岩系,在广东一省,分布甚广,广州市近郊之红色黏土,似与本地区之南雄层相当。广九路石下村石下山之红砾岩砂岩,珠江口虎门山之红砾岩砂岩,似与本区之丹霞层相当。”

在同一论文的“地形”一节中,对这一地形与地质构造、地形与岩石之关系、该地形的成因等均有精辟详细的研究分析,摘录如下:

“地形与地质构造之关系,在本区中,颇为显著。中生代末或第三纪初因花岗岩之侵入,大庾岭之隆起,造成微偏东北西南东西方向之山脉,同时始兴南雄之南,似亦有火成岩侵入,而地层隆起,遂造成第三纪之红色盆地,与此红色盆地中之沉积。其后因丹霞南雄各红色盆地之升起,盆地中所发生之顺向河流,即向下侵蚀刻于第三纪红色岩层之内,以造成深约千尺风景奇绝之峡谷。丹霞锦岩A榜山五马归槽之胜即由此而成此大构造与地形之关系也。他如梅岭纵谷,韶关断层谷开辟孔道,影响于地形有人事者,亦非浅鲜,详见于构造篇中。

皇冈岭梅岭两系岩层,为相间互之砂岩页岩,易于侵蚀,故所成丘岭均甚平坦,山坡倾斜,常在十五度以下。惟与花岗岩接触之处,受接触变质之影响,质坚固,耐侵蚀,亦可成高崖陡壁。然只限于局部,绝无广大区域之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层,而呈奇特之地形,如红色岩系者也。二叠纪及石炭纪之石灰岩,在本区中,层位较低分布不广,间有因侵蚀或断层之关系而露头者,如梅岭下金龟石、钟鼓岩,始兴南之玲珑岩、鹅公嘴等,率皆玲珑巧小,与红色砾岩所成地形之高大雄厚,稜角整齐,四旁壁立,上面平坦者,迥不相侔。且其山坡倾斜,多在三十五度与五十五度之间,除断层外,由侵蚀作用而成绝崖陡壁者,尚属少见。侵入花岗岩,因含长石斑晶甚多,极易风化破碎,故所成山形,无甚奇特。然因其体积甚大,隆起甚高,被覆岩层之除去甚难,直接受侵蚀作用未久,故至今犹成伟大雄厚之山岳。在浈水舟上,或南雄及始兴平原中,前后左右望,凡山岭之伟大雄厚,高入云际者花岗岩;也附大山旁,作其边缘者,水成岩也;水成岩山岭之体积较大,坡度平缓者,皇冈岭系或梅岭系;也奇拨整齐,上部平坦,四悬绝壁者,红砾岩层;也山谷之内,平原之中,丘岭断续,坡度介乎皇冈岭系梅岭系山岭及绝色岩系山岭之间者,二叠石炭纪石灰岩也;本地形以推测岩石,则数十里内之地质已了如指掌矣。”

综上简述,按通常用语及辞海对“发现”词意的解释,1927~1928年,冯景兰等考察研究、发现了丹霞地形(貌)。他们对丹霞地形(貌)的论述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开始了更多的研究。

2对“丹霞层”、“丹霞地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

1939年,冯景兰在“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中对1935年发表的“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进行了讨论,再次对“丹霞层”、“丹霞地形”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文中首次命名并多次使用了“丹霞地形”这一地学术语。文中说:

“……就是没有古生物方面或构造方面之显著证据,也可以用岩石性质、地形特点、层位上下、分布情形,作为野外调查之根据。所以在民国十六年调查丹霞山和南雄盆地时,曾分粤北之红色岩层为丹霞层和南雄层。以丹霞层代表红色岩层下部以砾岩砂岩为主之岩层,以南雄层代表红色岩层上部以页岩和砂岩为主之岩层。虽说大陆沉积,变异甚剧,丹霞层亦未常不夹有少许页岩,南雄层中亦未尝不可少夹砾岩,但在发育完善之丹霞层和南雄层,从地形观点来看,至少在广东北部,绝然不同”。

“民国十六年冬,我自南雄盆地之西北边,进入南雄盆地,后自南雄盆地之东北边逾大庚岭至江西,旋后折回南雄,自南雄盆地之西南角出至始典;於南雄停留休息之数日间,更曾一度至南雄南山。故凡南雄盆地之西北、西南、东北、南各方面均经调查,均见有与古生代页岩或花岗岩相接触之基砾岩(丹霞层),与其上较疏松之页岩砂岩层(南雄层),×(该字下载文笔者看不清)斜向盆地中心(南雄城)及其上下层次,逐渐变化之关系,颇为明显。”

“吾所见之丹霞盆地,周围有古生代石灰岩,真正之丹霞岩层中,石灰岩砾岩较多,黏结之力量自强,加以位于盆地中心倾角较小,故易如桂林、阳朔或路南倾斜和缓之石灰岩,切割而成绝崖陡壁。南雄盆地之边为花岗岩(东东南、南及西北)及页岩(东北、西南),不甚黏结,无多砾石,层不厚,质不坚,且在盆地边缘,斜度较大,故不易形成特殊之丹霞地形……即在南雄盆地之边缘,丹霞砾岩之厚度不同,所呈露丹霞地形之完善程度亦不同。简言之,即在南雄盆地之西北边,砾岩层较厚,所造成之丹霞地形亦较著,其次为南雄盆地之东北边和西南,层厚与地形均居中等;其次为南边及东南,层厚最小,丹霞地形之发育亦最不完善。”

“总之丹霞地形为丹霞层特点之一种……”

“……马祖崖特立独出,颇具丹霞地形之特色,亦为砾岩层及粗砂岩,应为冯之丹霞层……”

三、“丹霞地貌”研究的发展

1早期研究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与同事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综合考察工作等。他们对粤北的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充分注意到区内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砂砾岩层广泛分布。该层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丹霞层厚 300~500m,呈平缓状产出,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1928年,冯景兰在广东韶关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年至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这种岩层在粤北丹霞山地区发育得最为完全,因被流水、风力等长期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以及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归来的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开始进行研究。

1928年,冯景兰在我国粤北仁化县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m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丹霞地貌”研究因地质调查而起始。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朱翙声,于1928年在韶关市的曲江、仁化、始兴、南雄等县进行地质调查,为了填地质图必须对地层进行划分,遂将在仁化丹霞山一带出露的一套红色碎屑岩系定名为“丹霞层”,把其时代定为第三纪。“丹霞层”首次作为地质学名词问世。冯景兰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分布实例作了生动的描述:“地形与岩石的关系更为显明,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岩层之下部,常为深厚坚固相间互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南雄之苍石寨、扬历岩、仁化之锦岩、丹霞山、人头石、千金寨、书堂岩、断石岩、观音岩、笔架山、马头寨、曲江之龟头山、挂榜山、三峰岌、五马归槽等,皆由此种岩石侵蚀而成,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复,真岭南之奇观也。”冯景兰虽未提出丹霞地貌术语,但对丹霞地貌的特征已进行了精辟论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景兰当时的身份是中山大学地质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相当于现在的教授),20世纪20~30年代,正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起步阶段,岭南地理界一系列研究可谓开风气之先。

2深入研究

1928年,冯景兰等在进行粤北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调查时,将发育典型的丹霞山红色沙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其时代定为第三纪(古、新近纪)。分析了丹霞层在长期的侵蚀、风化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发育的堡垒状的山岭和千姿百态的地形,最早对这种独特的地貌进行了生动地描述。1939年在与陈国达先生的商榷文章中,冯景兰开始并多次使用“丹霞地形”的分类学术语。冯景兰首先提出了“丹霞层”的地质学名词,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作了生动地描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砂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在粤北丹霞山调查时提出“丹霞层”。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特殊的岩石地貌类型,其经典定义可简单表述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 1928年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丹霞层”;1954年“地形学”改称“地貌学”,因此“丹霞地形”相应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的研究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国内几十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各相关领域涉足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丹霞地貌学科研究体系。在中国,从热带到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沿海丘陵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丹霞红层分布,发育了多种成因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结论

在1928年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以南雄丹霞山等地区独特的地貌为特征的红层定名为“丹霞层”时,虽然并未命名丹霞地形,但从冯景兰对这种地形的描述和成因研究,已清晰地阐明了它们的属性,是画了龙没有点睛。1939年,将之命名为丹霞地形。同年,陈国达在“江西贡水流域地质”一文中起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并未论述。陈国达和冯景兰远隔数千里,当时文献信息交流十分困难,但各自在著作中都使用了“丹霞地形”地学术语。而冯景兰明确指出:“这种地貌形成的岩石是第三纪下部红层,即深厚坚固的块状砂岩和砾岩,其地形特点是陡岩绝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叠……峰崖崔巍、赤壁四立。”它是由流水侵蚀之后形成,并举有15例,丹霞山为最精彩之一例。陈国达使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是根据冯景兰的描述。1943年曾昭璇提出了20m台地、200m等准平面及垂直节理对丹霞地形发育有重要影响。1946、1948年吴尚时、曾昭璇对粤北红岩系地质与地形作了进一步论述。近年黄进发表了诸多丹霞山等实地考察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论文……考察研究在不断深入。考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扩大,现国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6个典型地区、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市)。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研究最为详尽和深入。世界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现了同类地貌。地学术语也由60年代前的“丹霞地形”与国际接轨应用了“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已被列为世界著名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独特的自然遗产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生活的丰富和美好。这是冯景兰和为此付出过或正付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人们最大的欣慰。

参考文献

[1]刘浩龙冯景兰教授生平业绩述略〔J〕现代地质,1998(4):3~6

[2]我为祖国献宝藏:国土资源系统院士画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97~98

[3]冯景兰,朱翔声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J〕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年报,第1号:29~51

[4]冯景兰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J〕地质论评,1939(3~4):173~192

[5]陈安泽丹霞地貌若干问题探讨〔C〕见: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一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88~92

今年的七夕就要到了。今年的七夕,你想怎么过?不如来广东丹霞山过七夕节。是万人相亲会。单身的朋友可以来找伴侣。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具体信息。

“情定丹霞,爱在七夕”丹霞山万人相亲大会

时间:8月3日-8月4日

地点:广东韶关丹霞山生态广场

票价:免费

农历七月初七,天上鹊桥有牛郎织女相会,人间有情人成对。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我们相约被誉为爱情之山的丹霞山,共同见证爱情的发生和甜蜜。

“万里挑一就是你。”你和比尔之间只有相亲。

与其在茫茫人海中漫无目的的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万里挑一就是你”粤港澳万人相亲会

8月3日8:30-10:15:市县机关专场;公务员、医疗、教师、消防、宪兵

8月3日17:00-18:30:省直机关专场。

8月4日,8:30-10:00:白领专场

丹霞山生态广场已经同意你了!

相亲会后特别设置了扩群交友互动环节。

8月3日10:15-17:00

8月4日,10:00-12:00

丹霞山景区我们等你来玩!

本次万人相亲会联合广东团委、韶关团委、韶关妇联、都市爱情、悦来悦爱、创世缘、相亲吧等平台,聚集粤港澳大湾区万名单身男女,一起为爱出发。为了消除陌生感,相亲会开始前设置了一系列破冰游戏。单身男女可以通过小游戏找到合适的伴侣~

在3分钟的约会中,单身男女通过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对方。在简单的言语和眼神交流中判断有没有来电。

简单了解后,主持人会挑选12名女生依次上台,男生轮流上台向喜欢的女生表白,实现现场速配。

如果你想提前认识现场的男/女嘉宾,也可以通过缘分墙找到你喜欢的男生/女生~

明星大咖邀你过七夕这是属于爱情的狂欢

寻找爱情的旅程痛苦而快乐。无论你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请暂时停下脚步,跟随他们,一起走进一场爱情狂欢。

“情定丹霞爱在七夕”浪漫音乐会

将于8月3日晚7:50-10:00在韶关丹霞山外山门一号草坪举行。活动当天,陈慧琳模仿秀、乌桓辜樱樱甜美合唱、街舞、杂技、荧光舞、民族风舞、镜舞等节目将精彩纷呈,《麦王争霸》多位歌手倾情献唱。明星咖啡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

遵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

1、赤水河谷:中国美酒河:赤水河是川黔盐运古道,沿岸丹霞、瀑布奇观密布,分布着茅台、大同、丙安、复兴等古镇。赤水河是“中国美酒河”,沿岸除了茅台,还有习酒、郎酒、望驿台、潭酒、怀酒、金沙回沙等。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全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公路起于仁怀市茅台镇,途经习水县土城镇,止于赤水市区,包含160公里用红色沥青铺成的山地自行车道和154公里黑色沥青铺成的汽车道,全线共设置12个驿站、26个露营地、23个观景台和30个租车站点,十分适合骑行。

2、双河溶洞:亚洲最长的溶洞,双河溶洞位于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村。1988年,人们首次探索了这个溶洞,之后,溶洞探险家们多次进入这个溶洞。到2019年,双河溶洞已经被探明的长度达到了257公里,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的溶洞。

双河溶洞的系统十分复杂,由上中下四层8条主洞,200多条支洞,5条地下河,34个洞口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双河溶洞的景观十分丰富,有地下河、地下瀑布、地下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等。目前,已经开发了双河谷和地下裂缝两大景区。

3、赤水大瀑布:中国第二大瀑布,赤水大瀑布原名为十丈洞瀑布,是国家5A级景区。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中国最大的丹霞瀑布。赤水大瀑布景区除了十丈洞瀑布之外,还包括中洞瀑布,蟠龙瀑布群,两河口瀑布,鸡飞崖瀑布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之一。

4、佛光岩: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佛光岩位于赤水市元厚镇,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的核心地区。佛光岩地处大娄山与北麓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剧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佛光岩呈弧形, 弧长1000余米、高300余米。其中有一条高200余米, 宽40余米的柱状大瀑布,十分壮观。

5、永兴茶海:世界最大的连片茶海,现在的湄潭是贵州第一产茶大县,也是中国第二产茶大县。湄潭县出产的茶叶主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湄江翠片”等,还有一些品牌,例如西湖龙井等都在湄潭建立了茶叶基地。

湄潭的许多景观也和茶相关,最著名的就是永兴茶海,茶海面积超过了1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茶海。

遵义旅游景点

遵义旅游景点如下:

1、赤水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景区(又名十丈洞景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南部,赤水河支流风溪河上游,是国家AAAA级景区,赤水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赤水大瀑布景区是“赤水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十丈洞大瀑布是我国丹霞地貌上蕞大的瀑布,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蕞大的瀑布。

2、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区,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3、四洞沟

四洞沟风景区是以大同四洞沟瀑布群及其附近的天生桥、渡仙桥、清代节孝石坊为主,包括两岔河秀色、华平瀑布、大水沟瀑布、石鼎山奇石、方碑云海、大同竹溪、大同古镇等景观。被誉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

4、佛光岩景区

佛光岩景区(又名五柱峰景区),是赤水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景区环境古朴原始,植物群落多样,生态系统完整,风光靓丽,景观以丹霞地貌为典型,素有“世界丹霞之冠”、“世界丹霞第一园”之美誉。

5、仁怀茅台镇

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娄山脉西段北侧,北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水的通道。

贵州遵义旅游景点有哪些攻略?

1、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的走廊是一个观景、拍照的好地方,这里可以看到周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2、四洞沟景区

四洞沟风景区离赤水市城区17公里,在景区四洞沟一段约四公里的河道上,按大致相等的距离排列着四级跌水瀑布,姿态各异。四个瀑布分别为水帘洞、月亮潭、飞蛙崖、白龙潭,各有特色,游客可以选择观光车或者徒步游览。

3、赤水丹霞旅游区·佛光岩

佛光岩景区素有“丹霞第一园”、“赤景一绝”等美誉,以“丹霞绝壁、天下奇观”的大白岩和“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五柱峰为主体景观,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绝壁岩穴、五柱峰、白龙瀑、丹霞城堡、茶花林等30多个靓景奇观。

4、娄山关

赤水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风溪河西岸,位于赤水市区20公里处,与十丈洞瀑布风景区紧邻。总面积16万亩,由燕子岩、皇水沟、石闪坪、恒山林海等四大景点构成,景区环境封闭,森林原始,生态系统完整,地势险峻,风景旅游资源独具魅力、气势恢宏。

5、飞龙湖

飞龙湖是2009年构皮滩水电站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湖区植被丰富,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明显,造就了“湖中峡、峡中湖、湖连谷”的奇特山水自然风光。是余庆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探险猎奇、自驾旅游、水上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

遵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赤水大瀑布景区

推荐理由:又名十丈洞大瀑布,是我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

2、四洞沟景区

推荐理由:景区里的四个跌水瀑布个个精彩,还有神奇的石项山、渡仙桥等丹霞奇观

3、丙安古镇

4、遵义会议会址

推荐理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可以了解到相关历史

5、佛光岩景区

推荐理由:岩壁仿佛一面巨大的红色无字天书,尤为壮观

6、仁怀茅台镇

推荐理由:茅台镇的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来到这里可以观看到世界名酒的制作过程。

7、娄山关

推荐理由: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红军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8、红石野谷风景区

推荐理由:杨家岩景区除了保持着原始自然风光外,还有一处奇观--丹霞壁画,让我们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9、大同古镇

推荐理由:傍赤水河支流大同河,独竹漂的发源地,苗族聚居村寨大石盘亦在其境内。

10、遵义海龙屯

还有182条相关问答,更多遵义新奇玩法,

学术界,地质学家把形成此类地貌的偏红色河湖相沉积岩统称为“红层”,红层上发育的地貌被称为“红层地貌”。在中国,这种带有“玫瑰色的云彩”的地貌则被很特别的命名为“丹霞地貌”。在全球都有“红层地貌”,而以中国分部最广,并且中国的红层地貌有自己的特色。

对于此次申遗,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指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方式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意味着“丹霞”这一由中国学者发现、命名的地貌和概念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途径。

共6张

中国丹霞

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不但表明中国丹霞六个提名地的遗产价值的独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为中国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10]

遴选评价

整体评价

标准(vii):中国丹霞包含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独特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的地区:高耸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和幽深的峡谷,加之绝美的瀑布、河流、湖泊以及广为覆盖的植被,构成了中国丹霞壮美的景观。这6个提名地最能展现中国南部最美丽的丹霞景观。它们具有景观和美学的突出普遍价值。

标准(viii):中国丹霞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地质发展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丹霞是区域大陆性地壳发育到特定阶段的标志。提名地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中国丹霞同时也是体现抬升与强烈断裂沉积盆地长期地貌演化历史的模式地,它同时包括了过去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地貌过程。80余年的研究历史证明了丹霞地貌是一类具有区域和全球价值的特殊地球科学现象。

标准(ix):中国丹霞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提名地处于全球生物地理系统中古北界和印马界的“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省”和“中国南方雨林生物地理省”,该系列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它同时代表了生物地理背景下冰后期的生态演替。

标准(x):中国丹霞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提名地是世界生物地理系统中2个生物省(“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华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突出代表,共包括有高等植物5772种,有脊椎动物836种,昆虫3073种。位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生物区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 具有区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区域特有的生物物种40多种,有突出的保护价值。[11]

答案:在剑灵台服中,丹霞武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

1 通过丹霞派的剧情任务获得:在完成丹霞派剧情任务之后,可以获得相应的丹霞武器奖励。

2 通过丹霞派的信用商店购买:在丹霞派的信用商店中,可以使用相应的信用点数购买丹霞武器。

解释:丹霞武器是剑灵丹霞派的专属武器,在游戏中具有较高的属性和战斗力。丹霞武器的获得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只需要完成相应的丹霞派剧情任务或在信用商店中购买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等级的丹霞武器对应的任务和信用点数也不相同。

拓展:除了丹霞武器,剑灵台服中还有其他种类的武器可以获得。比如,可以通过完成剧情任务或参加活动获得相应的特殊武器,也可以通过商城购买获得限时或永久的特殊武器。同时,还可以通过升级装备、强化宝石等方式提高武器的属性和战斗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72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5
下一篇2024-0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