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联给德国的"十次斯大林式的打击"是怎么样的打法,又取得了怎么样的战果?请求高人解说一下

二战中苏联给德国的"十次斯大林式的打击"是怎么样的打法,又取得了怎么样的战果?请求高人解说一下,第1张

十次打击的打法,基本上贯彻了战前苏军的军事理论。其中,大纵深,宽正面的理论被各方面军司令员用得炉火纯青;纯突破口则根据实际,弃置不用,不过纯突破口理论当中的由步兵部队作为第一梯队打开突破口,装甲兵、快速集群作为第二梯队加入后续交战发展胜利倒是深深的影响了很大一批苏军将领,这也是德国苏联在装甲兵运用上的不同(德国是将装甲兵作为第一梯队,直接投入进行突破)。到后期,各方面军司令员对何时投入第二梯队通过突破口加入纵深交战已经达到了纯熟的地步(这个需要在实战中学习)。
要说到影响,苏联的军事理论在战前就已经开始影响德国。当然,两军还是有很大不同。就客观的说,苏联和德国在装甲兵运用上的不同理论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线战场的胜负。在战争初期,比如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期间,因为盟军防线上反坦克兵力兵器的密度并不大,于是乎,德国的理论起到了很好的战术效果。反之,到战争中后期,因为盟军、苏军部队中反坦克力量的增强,德国的理论就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装甲兵力在突破阶段(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的装甲部队甚至没有完成突破苏军防线的任务)。苏联和德国的军事理论在装甲兵战术运用上的区别,也证明了苏联军队战前军事理论的前瞻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德国军队战争理论的相对局限性。至于这十次打击中对德军的军事理论影响并不深,主要原因还是德军当时主要立足于防御,研究进攻战役理论并不具备实际性。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却相当深刻,这十次打击使得德军的有生力量被进一步的消耗掉,有力的配合了西线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并且迫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退出了战争,加入到了反法西斯的一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0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