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听的唢呐曲子 这10首值得一听

最好听的唢呐曲子 这10首值得一听,第1张

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全家福;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抬花轿;抬花轿音乐是我国民间的曲剧音乐,根据抬花轿的动作、行走、运动状态而编配的音乐,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古典音乐之一,表现形式以唢呐演奏为主。由于历史悠久,音乐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六字开门;唢呐独奏曲,原是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曲调流畅,情绪轻快。戏曲中常用以伴奏剧中人更衣、打扫、行路的拜贺等场面,是《小开门》的变体。前半段运用模拟人笑声的“气拱音”, 以及“气顶音”技巧,使旋律优美如歌;后半段运用单、双吐技巧奏出类似三弦声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乐音和轻快的节奏相结合。乐曲情绪活泼欢快,使音乐具有对比,表现更加生动,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社庆;唢呐独奏曲《社庆》作者葛礼道,1965年在“为农村服务的音乐作品征稿”活动中获选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建国三十年器乐作品选》,录制唱片并被艺术团体带到日本、韩国、美国、尼泊尔等国演出。很喜爱的唢呐曲。

一枝花;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凄楚悲壮,接着是叙述性的慢板,柔婉动人。最后慢起而渐快转入中板,采取《小桃红》为素材,节奏活泼,音乐轻快。之后,出现“穗子”特点的展开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复,相间出现“放轮”的长音,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气氛。

黄土情;黄土情是我国当代著名唢呐演奏家周东朝先生在1992年创作的,该作品曾荣获我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评比独奏作品一等奖,后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唢呐专辑中。这首作品深受海内、外唢呐爱好者的喜爱,也是专业团体唢呐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该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抒发了对黄土高原无限眷恋的情怀,唢呐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山村来了售货员;唢呐独奏曲,张晓峰作。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情景,并与抒情相结合,音乐轻快、诙谐。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描写山村售货购货的欢乐、热闹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怀乡曲;《怀乡曲》是王国潼先生采用台湾地方戏曲《歌仔戏》的曲牌“哭调子”、“七字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怀乡曲》原曲分为三段。第一段:表现台湾同胞对祖国及亲人深切怀念的心情。这段缓慢而悠长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挚,如同台湾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谣望家千里,骨肉各西东,倚栏怀芗曲,无限故乡情。”第二段:表现台湾同胞看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时的激动心情,以及他们对祖国的赞颂与向往。第三段:情绪更加激动,表现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和坚定信念。贾鹏芳改编并演奏的《怀乡曲》,缩略了第二、第三段,变化发展了第一段;少了许多兴奋与激动,多了一些忧伤与思念,凄美的旋律使人思绪万千,这也是中国二胡最能感动人的一面。

豫西二八板;唢呐曲《二八板》在上个世纪80年初由于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时值上由两分多钟发展为4分半钟,由高音唢呐改为中音唢呐,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两个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刘文金先生执笔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过中音唢呐细致入微的模拟,使得吹腔在飘动中透着刚气,在深厚古朴中透着柔美,如同吟颂、如同哼腔;这里如青蜒点水般的气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

江西遂川县客家人结婚时吹的唢呐曲子主要以《迎亲调》、《状元游》为主。

在赣南广大农村,红白喜事中免不了要吹唢呐。遂川县吹唢呐成了客家人的亮丽风景。

唢呐并非汉族人的民族乐器。相传唢呐出自于苗族。汉族自中原迁至赣南以后,觉得苗族的唢呐吹出之音有独特的风格,便把它接受过来,成为中国民间重要乐器之一。

据传说,古三苗国有个叫阪泉阿喇的人,最喜欢吹奏,他的芦笙吹得极好,不仅在三苗国扬名,连天上的玉帝都喜欢听。后来,他从神仙那里得到一件器物,一端如吹火筒,一端有个碗口大的叉盘。他吹了一下,其音比洞箫笛子更为响亮,悦耳之声与铜鼓、芦笙亦不同。阪泉阿喇给这器物取名为“唢呐”。那位神仙又教给他一百二十首曲子,要他牢记并传给后代。

现时,唢呐不仅在苗族、汉族中流行,在全国都相当普遍,是红白喜事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曲调也相当多,由于演奏场合不同,曲调也不同。如结婚时吹《迎亲调》、《状元游》;玩龙灯时吹《茉莉花》、《十杯酒》;丧事中吹奏《哭皇灵》、《白鹤吊孝》等。如再配上打击乐器,各种悲、哀、喜、乐气氛就显示出来,所以唢呐是赣南客家红白喜事不可少的吹奏乐器。

抖音上很火的唢呐哀乐是唢呐版的《安河桥》。

《安和桥》是民谣歌手宋冬野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是宋冬野作曲、作词,在2013年发行的。歌曲的高潮部分就是上面唢呐吹出来的调调,不过唢呐吹出来的感觉太直入灵魂,太震撼了。

宋冬野本身的安和桥很柔和,唢呐吹出来了不一样的感觉。无论原版音乐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唢呐一吹出来,保证会让你忘掉原版,脑子里全部是唢呐的感觉。

扩展资料:

《安和桥》唱的是城市化进程中被拆迁的记忆。“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以及跌宕的手鼓,是安和桥下的一声叹息,这里面渗透出的怀旧情绪和人味儿,是钢筋混凝土的沉默不语。

该曲歌词表达的东西很模糊、很复杂,但是听众听到之后都会被打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像安河桥一样的承载着童年回忆的地方。一份追忆,一份无奈,抑或是一点失落与感伤,这种怀旧的情绪能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

唢呐曲列举如下:

1、《大悲曲》:唢呐独奏《大悲曲》,听着肝肠寸断,眼泪止不住的打转。

2、《秦雪梅吊孝》:《秦雪梅吊孝》是一部古代故事。在唢呐的表现下,突出了无比悲痛和感人至深。

3、《大出殡》:唢呐悲曲“大出殡”催人泪下,前年琵琶万年筝,唢呐一吹全剧终,十分悲伤和撕心裂肺。

4、《悲离情》:唢呐演奏凄惨悲凉曲调《悲离情》吹的太伤感了,让人听着想哭。

5、《葬花吟》:声声嘹亢,声声凄婉,忧伤婉转,不由自主的听哭了。

6、《渭水秋歌》:声声呜咽,如泣如诉,声声催人泪,韵味十足。

7、《河南曲剧》:韵味十足,听着真是享受。

8、《十不该》:撕心裂肺,催人泪下。

9、《一生所爱》:全曲十分激昂,听者为之动容,演奏起来撕心裂肺。

10、《喜喜》:有初听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的称呼,十分撕心裂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7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