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林黛玉作《题帕三绝》,曹雪芹说她“病由此萌”,她得了什么病?
且说贾宝玉被打后,林黛玉哭得双眼肿如桃子一般。袭人那边去王夫人处进言,贾宝玉却并不知晓。他胡乱睡了一下,醒来后还不放心黛玉。就支开已经回来的袭人,让她去蘅芜苑找薛宝钗借书去。随后就拿了两条旧手帕,派晴雯给黛玉送过去,并告知“不用担心”。
贾宝玉送来两条旧手帕,一开始黛玉也觉得费解,等到深思一下才恍然而悟,一时间心荡神驰,不能自已。
要说两条旧手帕的含义,并不那么难理解。贾宝玉被打,林黛玉悲痛万分。贾宝玉给她两条自己用过的旧手帕,正是不分彼此的亲密之意。
古人的手帕属于贴身之物,极为私密。共享手帕,只能是夫妻之间的亲密事。这是一。
二,当日宝黛同看《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就是靠红娘为他们传递手帕等表计之物定情。
前文贾芸和小红也是通过坠儿传递手帕定情,影射宝黛。
贾宝玉派晴雯给林黛玉送去两条旧手帕,就是要与小红、贾芸故事对看。
林黛玉想起二人同看《西厢记》,恍然而悟手帕是贾宝玉向她传情的用意。才会情难自禁,不能自持。
《题帕三绝》是林黛玉的一个秘密,谁也不知道这三首诗,包括贾宝玉,起码在八十回结束前没人知道。
林黛玉接收到宝玉之情,所作三首诗,必定与贾宝玉给她送来的两方手帕代表的情意有关。
前文我们介绍过,两方手帕就是贾宝玉在效仿《西厢记》向林黛玉表白。那么,《题帕三绝》毫无疑问是林黛玉的“定情诗”。
黛玉在写完之后觉得 “浑身火热,面上作烧 ”。只因那个时代的女子,对“情”之一字视为禁忌。她与贾宝玉私下定情,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却又让她不禁欢欣鼓舞,情潮澎湃,以至于 “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 。
不过,曹雪芹在这里又埋下了一个阴影,他说林黛玉 “却不知病由此萌” ,林黛玉身体本就不好,此时又萌生一病。病上加病,正是日后泪尽而亡,十七八岁夭折伏笔。
那么,林黛玉究竟又得了什么病呢?原文并无任何交代。但还记得元春省亲所点的第四出剧目么?《离魂》出自《牡丹亭》,脂砚斋有批语: 《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 。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到书生柳梦梅后,醒来暮春染病,于中秋夜“相思”而死。杜丽娘是“相思病”。
后文中秋夜,林黛玉与史湘云联诗,有名句 “冷月葬花魂” ,暗示她死于中秋之夜。
《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预示她和杜丽娘一样,都是因相思死于中秋夜。她最终泪尽而亡,源于此番所得之相思之疾。
那么,相思病往往是求不得。按说林黛玉和贾宝玉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可以相思病。最近的距离,有最远的感情。
但杜丽娘死的时候,柳梦梅不在。也就预示林黛玉死的时候,贾宝玉也不在。
八十回后续书说贾宝玉迎娶薛宝钗当晚,林黛玉死在潇湘馆。看似很美,其实与原文线索不相符。
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认为林黛玉最终结局,是像晴雯一样,离开贾府后而死。
王夫人和贾元春都不支持宝黛姻缘。贾元春省亲时,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去掉的蓼汀一词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若结合林黛玉第六十二回所作《折足雁》酒令,以及第六十三回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昭君出塞典故,再结合潇湘妃子之典故。可知黛玉最终是与贾探春一起,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泪尽而亡客死他乡!比如,林黛玉相思而死就更有的放矢。
当然,还有很多线索,都预示林黛玉相思而死时,并不在贾宝玉身边,且已经离开了贾家远嫁他乡。而《题帕三绝》也影射了这段故事。
《题帕三绝》三首诗,是林黛玉对贾宝玉表白的回应。却写了自己感情的前世今生。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题帕三绝·一》说得是林黛玉的“此时”。贾宝玉被打后,黛玉一颗心系在贾宝玉身上,打在他身却痛在她“心”。为此流了很多眼泪,以至于眼睛都哭肿。
贾宝玉明白黛玉的感情,派晴雯送来两条手帕表明心意,正是白天说得“你放心”。可越是这样表白,对未来的未知,越让黛玉伤心。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题帕三绝·二》说得是林黛玉生情之后的心路历程,可说是“曾经”。
她每天没有心情做任何事,脑中、心中,眼中都被感情充满,感情盈溢换做眼泪抛洒,情不绝泪难断。
黛玉为情流泪,枕巾和衣袖已经拭不去她的情泪,只能任由泪水无尽长流。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哦·三》说得则是“未来”,也就是林黛玉死前的心路历程。
由于林黛玉远嫁,身边人、眼前景已经物是人非,挥之不去的是曾经的过往。但最终连记忆也开始混淆模糊时,唯有眼泪流得越发汹涌起来。
身边人不清楚她的心事为谁,也不明白她的眼泪为谁,虽然也像当初宝玉一样待她,只可惜并不是黛玉所求,自然眼泪不是为他流,竹子上也不会像湘妃洒泪成斑一般,留下情泪的斑痕!
《题帕三绝》写得就是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全过程。从生发到终结,更交代了林黛玉客死异国他乡,泪尽他人面前。
这也契合贾探春如娇杏一般的人生。正是林黛玉之死,才让贾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 ,得了侥幸升为王妃,受国王宠爱一生。
日是国王。红杏是探春。云则是黛玉。
当然,阅读总是用主观的思想去客观解读。黛玉远嫁,是君笺雅侃红楼根据原文线索背后的典故梳理,至于是不是,则见仁见智了。
不过,林黛玉因相思而死不会错,贾宝玉这两块旧手帕,成全了黛玉之情,却也要了她的命。
有意思的是这里林黛玉情思难眠泪长流,那边薛宝钗也哭了一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①泣残红黛玉葬花
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②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
③共读西厢花纷纷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在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描写史湘云来访,宝玉过来探望。具体见下:
没两盏茶的工夫,宝玉仍来了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不料自己未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 :"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 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 头一件, 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林黛玉啐道 :"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 :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 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宝玉笑道:"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炮燥就脱了"林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饿着吵吃的了"
黛玉的病根由此而来的,“就怕”解比较合理。宝玉说得明白:1、我是不忘小时的约定的,两小无猜时的确说个一些“疯话”,那时还抢过妹妹的口红吃,但是就怕妹妹嚷着要走(宝玉由此害过病);2、妹妹要相信我的心意。(所以是两张旧帕,表示两人同心,倒不是拿来揩眼泪)
这个送帕行为相当于正式向黛玉表白爱情。袭人虽能干,但却不是100%倾向着宝玉的,她还是贾母和王夫人安插在宝玉身边的密探。晴雯这个丫头,少女心性,完全听宝玉的,她去送帕最好。
黛玉病,和送怕有直接关系。因为她已经接受了这个表白。以前,和宝玉一闹毛就吵着要回扬州,现在则没有理由了,再闹就是对承诺的背叛。而被爱情的圈套套牢,意味着她只能被动等待宝玉说服王夫人提亲,眼巴巴地看着后来的宝钗在母亲和姨妈的合谋下抢走宝玉而不能反抗。俱往矣!捍卫爱情没有自身主动权,而等待别人的成全是不可能的。黛玉是受害者,宝玉也是,宝钗何尝又不是。小红、晴雯这些美丽又性格率真的丫头尤其可悲,只有被主人玩弄的运气,而没有和主人恋爱的权利。 宝玉送手帕的意思是定情
手帕是贴身携带之物,表示宝玉与黛玉的亲密;旧手帕表示宝玉对黛玉的情已经很久(旧)了,他愿意与黛玉长长久久,白头偕老。手帕是古代的情人用来寄情的东西,贾芸和小红也曾经用手帕做定情物。
而且此时宝玉刚刚挨打,黛玉为他哭得“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宝玉让晴雯送手帕,也有让黛玉不要担心的意思。
目测你是FZ4th中学的。。。这和我现在的作业完全一样,现在我在整理,等伙发。 《红楼梦》情节简介 1木石前盟(第一回) 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浇灌一棵绛珠仙草,在顽石下世之前,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眼泪还他。 2宝玉抓阄(第二回) 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阄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3宝黛初识(第三回)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4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 贾雨村初次做官被下放后,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家给林家千金黛玉讲课,后因贾母接走林黛玉,林如海自感无以为报,便修书一封给贾政,贾政便提拔贾雨村做了官,雨村做官后第一件案子就是他的大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子拐走,等养大到模样齐全的时候,卖给了冯家做媳妇,可拐子贪心又将英莲卖给了呆霸王薛蟠,于是乎两家就都不肯收银子让人,薛蟠就让人打死了冯渊,如同儿戏一般。当日在公堂之上,雨村听完冯家的话,当时气得就要捉拿薛蟠归案,正当他要发牌之时,旁边的一个门子就赶紧咳嗽了几声,雨村听见了,因为有了上次被流放的经验,就谨慎起来,没有发牌,退堂后叫来门子,原来这个门子就是当日葫芦庙里的一个小和尚,当初还服侍过贾雨村,后葫芦庙着火后,无家可归就充了门子,甄士隐的女儿也是当晚丢的,这就是葫芦僧的来源,说的就是那个门子,葫芦案就是英莲被拐被卖的案子。回到雨村老练地先问门子该如何了结此案,门子就说只需给冯家一些埋葬费,然后至于薛蟠,因为四大家族势力庞大的原因,更何况贾雨村的官就是贾家帮的忙,此案的全部罪责就归于那个拐子了,验明正身,绑赴刑场。 5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五回)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翻阅“金陵十二钗”图册,听仙女们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饮美酒,品香茗,跟“兼美”柔情缱绻,又有警幻仙姑和祖先之灵对他谆谆警戒,最后他落入万丈迷津。 6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五回) 刘姥姥因家中困难,只好带着板儿来到荣国府,想靠着与贾家微薄的亲戚关系得到一些接济。她先找着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然后通过周瑞家的见了平儿,最后见了王熙凤,说了家中的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留她吃了一顿饭,最后刘姥姥千恩万谢的离开了贾府 7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第十二回) 贾瑞在园子里见到王熙凤起了色心。此后几次都没见到凤姐。第一次与凤姐约定后,凤姐要他晚上在西穿堂相见。贾瑞按约定晚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贾代儒惩罚贾瑞跪在院内读文章,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贾蔷捉弄。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一命鸣呼。 8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 宁国府长孙贾蓉之妻秦可卿死后,宁府家长贾珍过于悲痛且忙于迎送前来吊唁的官客,贾珍之妻尤氏正在病中,二人无力操持家务,致使府内秩序混乱。此时贾珍认识到必得有一强人出面主持宁府局势。宝玉看出了其兄贾珍的心事,保荐凤姐协理宁国府。凤姐上任后,以强硬的手段打压了宁府的歪风邪气,将其打理得井井有条。凤姐自己也得到合家及来往官客的敬意。 9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第十五回) 秦可聊死时,还正当贾府显贵之时,丧事大操大办,极尽风光。宁府送殡,到铁槛寺,全府上下,家眷各人都安排住下了,可是王熙凤却觉着不自在,便到附近的水月庵浑号叫馒头庵的一处地方休息。凤姐弄权实在水月庵而非在铁槛寺。凤姐到了水月庵安顿下后,一位老尼乘机,求凤姐办一件事,说长安城里有一户财主姓张,张家**有一次进庙烧香,被李衙内看上,李公子便要定要娶这位张**,可**已经受了前任长安守备公子的聘礼。那张财主便想将女儿嫁与李衙内,要退了守备家的婚约,守备家当然不同意,便与之打起了官司。现在便请凤姐,由贾府出面让守备家主动推婚。凤姐便要求送与她三千两百银,便出手帮这个忙,把退婚这件事给做个了解。 10.元妃省亲(第十七、十八回) 元妃省亲时先看到大观园,暗叹过于奢华。后来与贾母等人相遇,都哭了一场。接着见了林黛玉、薛宝钗和薛姨妈,又见了贾宝玉,然后看了匾额,她与各人选一首题诗,薛、林二人得到赞誉。宝玉独占四首,薛宝钗看见他用了“绿玉春犹卷”这一句,提醒他元妃不喜欢“绿玉”一词,叫宝玉改成了“绿蜡”。宝玉作了三首,正在冥思苦想,黛玉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就帮他作了一首,让宝玉抄袭。结果元妃看了,喜之不尽。把山庄名改成了“稻香村”。之后再听了几出戏,也就散了。 11宝黛共读西厢(第二十三回)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12宝钗戏蝶(第二十七回) 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隔窗听见了她和坠儿的私房话,听出了她的声音,宝钗知道小红素习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于是使用了“金蝉脱壳”法,嫁祸黛玉,使得开窗后被惊的小红和坠儿,都真以为是黛玉听了她们的绝密隐私。 13黛玉葬花(第二十七回) 黛玉在房中歇息时,宝玉赶过来说玩笑话,惹恼了黛玉。宝玉恰遇到事立刻出去了,晚上黛玉来看宝玉,听到宝钗在宝玉处说笑并看到宝钗走了,自己叫门时,小丫头以为是宝钗没开,黛玉伤感不已。第二天在外面看到春残花落,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就把残花埋葬于花冢,伤心之下,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葬花词》。
枉凝眉
曹雪芹
系列:关于爱情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注释
1阆苑(langyuan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趴)——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4「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著对方也白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到头来,谁见把秋挨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赏析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黛玉的「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著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著宝玉对黛玉说:「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俬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黛玉红了脸,不言语,连李纨都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于这段描写,读过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来结局的脂砚斋是怎样批的呢?他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作者自己对宝黛之成为配偶是否怀疑,看书人、批书人如何预料,我们都不必去管它,问题是这里说:「贾府上下诸人」「皆信定」宝玉、黛玉将来「是一段好夫妻」。试问:续书中施「调包计」的贾母、凤姐(还有以为作主的应是贾政、王夫人),他们在不在「贾府上下诸人」内?倘原稿也像续书那样写法,脂砚斋会不会说那样的话?可见,「岂其不然」——说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贾府上下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写宝钗的曲子中同时写了宝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这一首写黛玉的曲子中只写了宝玉「空劳牵挂」,竟无一字涉及宝钗,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因为宝钗的终身寂寞与黛玉有关,黛玉的枉自悲愁与宝钗无关。
以续书所写《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与此曲的后半对照,竟无一语能合。续作者为了在安排他自以为相当巧妙的情节时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难,就先使宝、黛这两个性情「乖僻」、不好对付的逆判者,变成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人:一个无意中听说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个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疯颠」。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是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回),然后各自走开。这样,就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代替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黛玉死时,有「吐血」,有「晕倒」,有「喘气」,有「发狠」,有「回光返照」,有「浑身发冷」,有「两眼一翻」……就是没有流泪。倒是宝玉后来流了不少眼泪。这样,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写不可了。但是,说也奇怪,黛玉刚死,宝玉便「病势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再不必担心他会执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续作者为难了,倒是一直让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让他到灵柩前去痛哭一场。到容许他清醒的时候,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哭得死去活来」(第九十八回)。这就是所谓「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然而,这样就使人更加糊涂了:难道曲子末几句是说宝玉的?难道黛玉所欠的「泪债」早偿过了头,现在反而要宝玉找还给她?她归离恨天如何向警幻交帐呢?难道能把宝玉的眼泪也算在内?倘若说宝玉的「牵挂」是指他婚后终不忘黛玉,那末另一个又如何还能「嗟呀」呢?倘若说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平日总爱哭,那末她来到贾家已经多年,怎么说她的眼泪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况,我们也未见黛玉接连不断地天天流泪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泪流得最多的也还是因为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头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为宝玉整天「抛珠滚玉」地流泪,正是为后来流更多的眼泪伏下的重要一笔。
曹雪芹写黛玉「还泪」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说得最清楚。宝、黛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骂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这里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应如些非伤感,还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这种「体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毁而引咎自责的落泪,就是「还债」。戚序本保存的一条脂评更点出它对整个悲剧的象征意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情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所谓「离恨」,实即愁恨、怨恨、憾恨。石头有被弃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养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泪偏「不自惜」而落,作为宝玉的「知己」,这种「千方百计为之惜」,就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这说得还不清楚吗?批书者若未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是无从这样说的。眼泪「至死不干」,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万苦不怨」,才称得上真正的「报德」。袭人劝黛玉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批说:「后百十回(原稿回数)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就更无疑地证明黛玉最后是为宝玉「不自惜」的「这种行止」所闯的祸而流尽眼泪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宝玉才终身不能忘怀他唯一的「知己」。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借阅过曹雪芹抄本《红楼梦》的明义来,他为小说题过二十首绝句,末首说:「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就算明义看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的本子,但他也完全有可能从作者或其亲友中打听到后半部情节的梗概,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诗中用获罪被拘因而不能保全「青蛾红粉」的石崇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了。此类证据还很多。
总之,《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根本没有落入「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原稿中,描写这种风雨骤至的大变故的发生必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作者倾注了最大热情的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定会在这场可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其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决不亚于作者描写睛雯的「抱屈夭风流」和宝玉的「杜撰芙蓉诔」,因为写晴雯之死的字只不过是为了写黛玉之死的更重要的文字罢了。这一点,脂批说,「试观《证前缘》(原稿写黛玉之死)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然而可惜,我们已不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的文字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残稿,这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