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谁知道钱学森的故事???

急需!!!谁知道钱学森的故事???,第1张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研究领域中突飞猛进。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想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落空了,钱学森因为是中国人而遭到了迫害。直到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在钱学森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努力,1960年10月,我国第一枚国产导弹终于制造成功。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钱学森回国前的故事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 钱学森 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 6 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课件# 导语语文课件对大家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钱学森归国》,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字(袒)。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不长,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自学,易于整体把握。由于课文叙述钱学森归国的有些内容较简略,所以有必要课前发动学生查找并认真读读钱学森的有关资料,能将感受最深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教学方法:

 读中悟,读中理解。教学理念: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语言内化与拓展是情感内化的基础。

 教学准备:

 查阅钱学森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板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根据预习及查阅资料简单交流。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自由读通全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袒露”的“袒”读tǎn,不读dàn;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广阔无垠”在文中是形容太平洋非常广、无边无际。“魂牵梦绕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浏览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

 a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b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板:回国中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前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克服阻挠,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板:回国前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板:回国后

 三、读文悟情,体会爱国

 1我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肯定会被钱学森这殷殷赤子情,拳拳爱国心所打动。1955年10月1日清晨,他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归国客轮,然而,回想他这二十多年回国路上的每一步,不免让人感慨万千。那么,究竟他的哪些做法,哪些话语打动着你呢?

 默读课文: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段课文,先轻轻读一读,再细细品一品,好好体会一下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2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重点指导以下两段话的学习。

 教师引导:1934年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横行霸道,肆意践踏我中华儿女的尊严,钱学森刻苦学习,远赴美国留学,他十分想念祖国看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听听他在美国是怎么说的?出示2自然段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3

 (1)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了解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美国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2)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吗?(学生自由说)

 (3)小结:是啊,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但是这一切并没能吸引住钱学森,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与思念。指导有感情读这句。

 (4)练习:选取一组关联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钱学森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无论„都„不仅„而且„是„不是„如果„就„

 (5)再读钱学森说的这段话,此时此刻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出示

 4自然段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联系3,4小节内容,了解钱学森的这段话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这是钱学森在新中国的第一个中秋之夜向留学生们袒露的心迹,他明知道祖国很穷,自己的现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而且,1935年就师从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其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到1949年他已经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刚刚成立,一切都非常破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钱学森丝毫不嫌祖国贫穷,毅然决然地想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

 (2)再读他的这段话,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嫌祖国贫穷、热爱祖国、回国的决心)

 (3)练习:是啊,祖国虽然穷,但钱学森相信只要中华儿女一起努力,我们的祖国不仅会从(黑暗)走向(光明),也会从(贫穷、软弱)走向(富裕、强大)„„

 (4)再次感情朗读这段话,读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回国的坚定决心。

 3既然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又一直到1955年才回国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些什么,让我们先来听听美国的一位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五节: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拓展阅读:也许将领的话还不能让你完全了解钱学森对于一个国家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那么老师这儿有个小故事,你读了说不定就清楚了。(简介26页教参上的“回国风波、在祖国关怀下归国”)

 (2)此时,请你说说心里在想些什么?(回国的艰难,归国的坚定)

 4小结: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国外丰厚的物质生活诱惑不了他,国内贫穷的创业条件也没有吓退他,甚至美国那冰冷的监狱大门也没能捆绑住他归国的脚步。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呢?

 5说得多好啊!对祖国的热爱,报效祖国的决心,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钱学森在美国呆了20年之久。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国这一天。

 6放声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创设情境: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克里夫兰号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就在他双脚踏上祖国土地的一霎那,他内心感慨万千,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你用听歌的心情来读你写的这段话。

 7写完交流:

 8是呀,课文用大量篇幅描写了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情,令人感动!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把这殷殷赤子情,拳拳爱国心,用深情的朗读表达出来!选读喜欢的句段。

 四、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1当钱学森学有所成时,他是多么迫切地要回到祖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当他回国后,他是如何学以致用,为建设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呢?自由读最后一段,读后谈感受。

 2课文没有详写,教师可补充“中国导弹之父”的详细资料。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方面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

 3积累课后2题。(读读记记)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钱学森归国归国中

 中国导弹之父归国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归国后

篇二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词语,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钱学森。

 2、了解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

 3、通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教学难点:

 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钱学森归国》,课下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就交流一下你预习的成果。

 1、小组互读正音,汇报哪些音读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目你会提什么问题?(写钱学森归国的事情;为什么归国?归国遇到了什么困难?归国后做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着钱学森归国本文写了什么?(预设:归国中,归心似箭;归国前,心系祖国,克服困难,踏上归途;归国后,贡献卓越)

 3、再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应该是“回国前”“回国时”“回国后,”文章写倒了啊!

 (预设: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倒着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读者会想他为什么归心似箭呢?然后再插叙回国前的事情“)

 4、试着写出每段的段意,出示投影,师生共同修改。

 第一段:(1)世界的科学家钱学森,站在驶往魂牵梦绕的祖国的巨轮上。

 第二段:(2-6)插叙的方法,写钱学森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

 第三段:(7)概括地写出了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5、能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世界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二、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选一个方面来说说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要求把依据说清楚,听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注意看一个人就要看他的什么?(言行)你快到文中找找他的言行,做下简单的批注。

 (一)爱国的人

 1、从他的语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追问“现在指什么时候?(留学期间)当时他是什么情况?(钱学森是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想象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什么样的?

 (预设丰衣足食,住别墅,坐汽车,过着无虑的生活。师从美国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追问:从两个“最”字,看出什么?(从两个“最”字,我看出冯。卡门教授很器重钱学森,前途一片光明。)

 2、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情况?(经过多年的战火,1931日本占领东三省,37到45年8年抗日,解放战争。中国的老百姓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时不时还要担心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或许有了今天,就没了明天。)

 3、在这种情况下他却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4、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什么?没想什么?(想的是:“我是中国人”,现在所做的一切——一切指什么?“学知识,学技术,学真本领”,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没想为自己享乐打基础。)板书:爱国

 小结:是啊!优厚的待遇算得了什么!富裕的生活算得了什么!他只愿——生(齐)——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出国是为了回国,这一切就因为他时刻牢记——生(齐)——我是中国人!

 指导朗读:多么真挚的表白!此刻,钱学森在说这段话时,他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神态和语气?(学生想象)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

 带着这份激动与坚定,我们一起读。生(齐)“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二)报效祖国的人

 1、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留学生说:“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面对留学生的劝阻,钱学森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你怎么理解这几句话?“这一天”指哪一天?(建立新中国)“——”什么作用?(解释说明我们大家就是祖国的儿女)

 3、儿女怎么能离开自己的父母,怎能不报答自己的父母呢?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爱国之情跃然纸上。从“日夜盼望”感受到钱学森白天想,晚上想,时时刻刻想的都不自己,而是自己的祖国!“终于”写出盼望。“应当”体现钱学森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看出他回国决心很坚定。为了让祖国强大起来,再苦再难,他也愿意回去。这样才能早日使中国从贫困走向富裕,在钱学森眼里,把为祖国出力当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中我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和无比的热爱之情以及报效祖国的决心。板书:报国

 4、俗话说“子不嫌母丑”既然是中国人,就不该嫌弃自己的祖国贫穷;既然是中华儿女,就当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因为我们都是——生(齐)——祖国的儿女!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这段话时除了表明他的爱国情怀外,还有什么用意?(劝留学生。)你想象钱学森说这段话用什么语气?(诚恳、坚定、果断。)谁来用这样的语气劝一劝这些留学生。指名读。

 课件出示两段话,用《我的中国心》伴奏配乐,师引导感情朗读。

 钱学森,怀揣着对祖国无比的热爱的钱学森,即使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过着富裕的生活,有着优越的工作条件,他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祖国,坚定地说——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要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地说——生读:“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三)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是那么的坚定,那为什么5年后才回到祖国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5,6两个自然段,(生自由学习,同桌交流感受)

 (预设: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一个人能抵五个师。同学们,在部队的编制中分甲,乙两种,甲种师一个师一万人,乙种师一个师五千人,那么,五个师至少是多少人?(2万5千人)一个人至少能抵2万5千人,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伟大的人;很了起的人)

 2、“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从中读出了什么?(坚决)美国人用了什么办法呢?

 小结:美国人想尽办法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他回国,在最艰难的时候,钱学森半个月就瘦了27斤。他们软禁,囚禁,甚至把他一个人关在一座孤岛上。只要他答应不回国,他就可以继续享受优厚的待遇,过着富裕的生活,恢复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归国的决心怎么样?(一刻也没有动摇。)

 3、“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一刻也没有动摇过。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预设: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寝食不安……

 4、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5、钱学森终于回国了,回国后他做了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卓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

 出示资料:(钱学森回后的成就)

 钱学森回国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1960年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的第一页。1970年,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9年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出示钱学森个人语录。

 1、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2、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3、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4、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5、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的奖赏。

 三、课外读物

 《钱学森从这里走来》作者:梁原草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作者:胡士弘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作者:(美)张纯如

 《钱学森传》作者:叶永烈

 《钱学森论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作者:凌福根

 《钱学森现代军事科学思想》作者:糜振玉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

 《钱学森的航天岁月》石磊等著

 《钱学森的大师风范》王春河等编

 《钱学森的科技人生》孔祥言著

 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只要点击“钱学森”三个字,网上就有260万个页面。让我们怀着对钱学森的敬佩之情,用热情赞扬的语气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四、思考

 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

 读课文,积累词语;搜集一些像钱学森一样爱国人士的故事。

 板书设计:

 4、钱学森归国

 插叙 爱国

 言行 报国

是同星二代,一个坐牢,一个低调,李双江思想的差异。为什么两个儿子命运不同?

说起李双江,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尤其是对老一辈人来说,李双江是“歌神”。

他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北京颂歌》,《再见吧妈妈》等等脍炙人口。国家著名歌手,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少将待遇,也是春晚舞台的常客。

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李双江的名气主要来自于他的儿子李天一。

2013年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分局接到女生杨某某报警,称其于2月17日晚在海淀区某酒吧与李天一等5人饮酒后,被强行带到酒店轮番性侵。

2013年3月7日,李天一等人被依法逮捕,8月28日开庭审理。李天一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这个案子当年震惊全国,甚至上了新闻联播,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案子本身太恶劣,还因为这个李天一是著名歌手李双江的儿子。

李天一从小就被李双江和梦鸽疼爱,把最好的都给了他。李天一也很聪明。4岁时被选为中国少年儿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琴,8岁练字,都是名师执教,获奖无数。

他也遗传了父母的好嗓子,经常和父亲一起唱歌。高中时,李天一就读于著名的北大附中,后留学美国。

顶着“星二代”“神童”光环的李天一,结果犯了这么大的案子,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事发后,李双江夫妇四处奔走,频频鞠躬道歉,令人尴尬。

李天一入狱后,有一个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叫李贺,是李双江的长子。他以前从未出现过。他得知同父异母的弟弟因意外被捕,李贺去看望了他一次。

同样是李双江的儿子,李贺的待遇也差得远。

李双江经历过两次婚姻。他的前妻是丁莹。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李双江被分配到新疆歌舞团工作,在那里他认识并爱上了舞蹈家丁颖。

婚后,李双江工作繁忙,经常随团演出。丁英母子俩很难见到他。时间久了,两人感情出现裂痕,最终离婚。

之后,李贺住在丁营。李贺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一直努力学习。他从未活在“李双江之子”的光环下,低调内敛。

丁莹不仅尽量少打扰李双江,还告诉儿子不要打扰李双江。

李贺,现在五十多岁,已经是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很受重视。要不是哥哥李天一出事,他绝对想不到会出现在媒体面前。

当年和丁颖离婚后,李双江因为事业太忙,没时间陪儿子,心里很愧疚。但他把弥补这份愧疚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小儿子李天一身上。

李双江,李天一,出生于58岁。他年龄够大了,不想让小儿子像大儿子一样受罪,所以很宠他。他总是带着他想要的一切,在节目中他也带着。

结果你也看到了,被万人宠爱的李天一屡屡犯罪,让李双江的晚年很尴尬。但这个没有被他“照顾”过的李贺,沉稳、谦虚、勤劳,令人敬佩。

李贺的存在是对李双江前妻品格教育的肯定,这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具有讽刺的意义。

这也说明家庭熏陶和教育很重要。丁莹以她的人格魅力成功地把李贺教育成了一个含蓄、内敛、低调、优秀的男人。

而李双江和梦鸽夫妇却用自己无国界的宠溺惯了李天一这个“街头恶霸”。现在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后果归咎于他人。

如果李贺得到了李双江这样的关注,他可能会更好。毕竟李贺有一个低调内敛的优秀母亲。

蒋英嫁给了她的教兄钱学森,成了李双江的学生。她怎么

如果我告诉你,艺术和科学有一天会碰撞出爱的激烈火花,你会相信吗?我们所认为的艺术和科学似乎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无论我们怎么想象,似乎都找不到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如果我们知道一对恩爱夫妻的故事,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新感受。这对夫妇就是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蒋英,其中一位是中国“两弹一星”元老,共和国无与伦比的勇士。另一个是中国女高音。这段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界限的爱情,至今令人难忘。

说起钱学森的妻子蒋英,那可是不少。因为她出身不凡,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以卓越的军事战略理论闻名于世。她家有两个家喻户晓的汉字,徐志摩是她的堂妹,堂妹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蒋英出生的地方是浙江海宁,多年来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许多人才和名门望族。金庸先生家是当地豪门之一。可以看出,有着如此著名的家庭背景,蒋英将来会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蒋英是家里的老三,深受父母和大家的喜爱。她从小就天真、率性、活泼、可爱。那时,她还年轻,她非常喜欢音乐。看到她对音乐如此感兴趣,她的父亲给她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架钢琴,钢琴成了蒋英不可或缺的音乐伙伴。1935年,16岁的蒋英跟随父母来到艺术氛围浓厚的欧洲,在欧洲的生活将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在欧洲给蒋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她的艺术造诣和传承。她很少喜欢音乐。后来,她的父母离开她去德国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蒋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柏林音乐学院。她在大学的时光让她感到快乐和舒适。每天,她都可以静静地听着悠扬的交响乐,置身天堂,陶醉其中。白天,蒋英忙于练习嗓音、钢琴和语言。

而在

1943年,则是蒋英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一年瑞士的国际音乐节的万众瞩目下,蒋英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音乐的深厚造诣,一举获得了国际女高音比赛冠军的奖项,开创了众多的亚洲音乐新纪录,使得蒋英这位年轻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获得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的高度关注。当时的媒体记者们对于蒋英令人记忆犹新的出色表现是这样评价的,她是一颗在东方冉冉升起的西方古典音乐的明星。

不过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却在那一年回国,与她相恋多年的“干哥哥”钱学森结婚,一时间这对新人也是深受大家的祝福与赞美,认为他们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钱学森总是笑称自己的妻子“是我家的童养媳”。幕后的故事也见证了爱情萌发时的情形,当年钱家与蒋家是世代交情,钱家后来希望能将蒋家的老三也就是蒋英过继到自己这儿,蒋百里很快答应了。

可没想到的是,蒋英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刚开始时还能适应新生活,随着时间的积淀,心里对家的思念愈发浓厚,一时间的孤独感聚集在她的心里,开始整日地哭闹不停。蒋百里夫妇见到孩子这样哭闹不停,也开始对当初的做法感到惋惜与遗憾,于是便提出把蒋英要回来的想法,钱学森的母亲见此也是同意了,不过她提出了一个要求,蒋英可以回去,长大后认她做干女儿,要嫁到钱家做儿媳妇。

蒋百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也正是从那时,蒋英就称呼钱学森的父母为干父母,称呼钱学森为自己的“干哥哥”。后来两家的一次聚会上,早已是少男少女的钱学森与蒋英合唱了一首优美的《燕双飞》,一时间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过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对少男少女竟然因此而结缘,终于在日后成为了一生相伴的伴侣。

后来钱学森去了美国留学,而蒋英跟随父母到了德国,两人就此断了联系,他们的再次相遇要从四十年代末期说起。那一年蒋英完成了在欧洲的学习与表演事业后,便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生活,而那时远在美国求学的钱学森得知了消息之后,便从美赶回国内。

多年的分别与再次相见,牵动着彼此的心意与思念,钱学森再次见到她时,内心的怦然心动使得他难以抑制住激动的心情,于是他便向她表白、敞开自己的心扉与爱意,他说:英妹,我们开始交往吧,然后就结婚。你跟我去美国好吗?

多么真诚而又真挚的话语,恐怕我们很多人,都想不到日后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钱学森先生,面对自己喜爱的姑娘,竟然也有着羞涩、自豪、甜蜜的时刻。就此,这对恋人从此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共同携手度过人生日后的风雨兼程。

后来被软禁在美国多年的钱学森一家,经过艰难险阻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后,蒋英回到阔别多年的舞台,对此她感到十分的激动与兴奋,而丈夫钱学森也开始履行自己当初求学报国的人生理想,开始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及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过由于钱学森的工作是高度保密的,在当时神秘而又不为人知,所以钱学森经常性的“失踪”也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时光少则几天,长则几个月,这样的时光即使是其它人都难以忍受,以至于妻子蒋英内心对丈夫的行踪不定感到焦急万分,心里焦急的她不得不来到钱学森任职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询问丈夫的行踪与去向。

当后来得知丈夫在肩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时,蒋英对此深表理解,而之后她也渐渐习惯了丈夫突然失踪的生活。从那时起,她开始将生活的重心转入了家庭,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不得不放下自己心爱的舞台,开始操持起家中的大小事务。

虽然不能够长期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但蒋英也并不会感到遗憾,她日后把培养年轻的一代看作自己的事业。在执教生涯中,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蒋英,培养出了众多优秀闻名乐坛的歌唱家,其中就有着后来的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双江。可以说,蒋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也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着音乐教育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至今也只有钱学森一人获此殊荣。千人观众席上的妻子蒋英,向他投来了羡慕与激动的目光,犹如当年年少时他们两小无猜的那样,只是岁月的蹉跎,红颜逝去,却多了稀疏的白发与皱纹,但更多的是柔情。

年少的他们是两小无猜,情投意合的少男少女;成年的他们是思念情深,牵挂对方的知己恋人;中年的他们是相互,相互理解,为家国奉献一生的伴侣;晚年的他们历经岁月的蹉跎,牵手相伴、共度人生。

钱学森从那时起退休,与妻子一起开始享受他们平静而又快乐的生活,如同当年那样,他们相伴、不离不弃。如同当年他们演唱的那首《燕双飞》,永恒而又不失纯真,实现他们相伴一生的诺言。

同是李双江之子,大儿子优秀出众,和李天一差距明显,后来怎样

李双江是我国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是国家一级演员,说起他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都知道李双江和梦鸽结婚后,老来得一子,名叫李天一,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双江还要一个大儿子。

李双江在和梦鸽结婚之前,还有过一段婚姻,前妻叫丁英,是军区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年龄比李双江大两岁,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有一个儿子叫李贺。

李双江和丁英因为追求的理想不同,最后选择了离婚,儿子抚养权归丁英所有,因为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所以李贺从小很懂事。

在学习上从来不让母亲费心,回到家中还帮着妈妈分担家务,对于儿子的懂事,丁英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感到很欣慰。

母子两人平时很低调,很少和李双江之间联系,丁英对于儿子的教育抓得很严,虽然李贺没有像弟弟李天一那样享受过多少父爱,但是却很争气。

从小就懂得自力更生,孝顺母亲,长大后也很有主见,丁英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人,离婚后从来没有说过李双江的一句不好。

在儿子长大后,丁英和儿子也没有利用李双江的身份为自己争取过一丝利益,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很低调。

如今的丁英已经退休,儿子李贺在总政工作,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喜欢,都说他为人谦逊有礼,有能力却很低调,已经成为组织上的骨干。

李贺能有今天的一切,和母亲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都有分不开的关系,由于他平日里一贯保持低调,因此多年过去了,也没人知道他是李双江的大儿子。

相比李天一的万千宠爱,反而李贺更加优秀,同一个父亲两个儿子的命运却是天壤之别,实在令人感慨。

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他为了报效祖国,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他留学美国。数年之后,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返顾地要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种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最终钱学森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他不怕敌人的毒打,没有被巨大的财富诱惑,为了报效伟大的祖国,他义无返顾回国了。钱学森曾对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他归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这一腔爱国热情,难道不令人敬佩吗?相反,像秦桧这种人呢?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害死了对祖国有功的爱国名将岳飞,至今仍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千人责骂,万人唾弃。陶行知曾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那秦桧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的祖国呢?其实,爱国主义原本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就是因为秦桧抵挡不住权利的诱惑,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而钱学森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是无法用金钱,用权利来收买的的。华罗庚曾说过:“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一点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祖国。”这句话用来形容钱学森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令人心中涌出一种敬意。

钱学森回国后学以致用,用他的知识研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使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成为“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国际技术交流大会上,他被光荣的授予“小罗克伟尔奖章”,使这世界上仅有16个获奖者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钱学森用他的智慧为中国人争了气,也为自己祖国争了光

谈到中国的近现代史,就不得不提两弹一星元老级人物钱学森先生。关于钱先生的历史,作者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听钱老的故事长大的。但至于钱老的夫人,很多人却很陌生。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钱老和夫人的爱情曾经也是感天动地,传为佳谈。俗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同样作为曾经享誉国际的名人,钱学森的妻子到底是谁呢?为何她名气那么大?这还要从钱学森妻子的父亲开始说起。

·钱学森妻子的家庭背景

俗话说将门无犬子,这话用到蒋英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谁叫蒋英?她就是钱学森的妻子。其父亲是民国著名的高级军事专家蒋百里,母亲是一位贤惠温柔的日本女士,是父亲留学时认识的。蒋英姊妹三个,都留学海外。由于父亲在德国公办好几年,所以蒋英很熟悉德国,这为她今后的留学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她还有几个表亲。有著名的大诗人徐志摩,有民国第一才子金庸先生,还有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微因……所以一个人的将来,很大一部分是她的出身决定的。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孩子,会和普通人家能一样吗?什么是同一起跑线?有的开着飞机,有的拉着板车,那就是同一起跑线。

·蒋英和钱学森的爱情故事

其实,蒋英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钱英。不错,她曾经是钱学森的妹妹,在钱家生活过一段时间。蒋英有时喜欢开玩笑说,她是老钱家的童养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钱蒋两家门当户对,都是当时社会上的精英家庭。蒋家当时连生四姐妹,而钱家就钱学森自己,于是钱家就向蒋家要来了蒋英认女儿来抚养。在钱家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蒋英又回到了蒋家。但在蒋英的心目中,钱学森一直都是自己的大哥哥。直到她第一次留德归来,比蒋英大十几岁的钱学森一眼就认定蒋英就是自己多年苦苦寻找的梦中情人。

·年轻时霸道的钱学森

当钱学森也留学回来看到刚从德国学音乐归来的蒋英之后,一下就被她高贵而又优雅的气质给迷住了。在一次舞会后,钱学森二话不多说直接就对蒋英表白了。由于二人都在西方世界里生活过多年,思想上早就西方化了,对于钱学森突如其来的求爱,蒋英并没有大惊小怪,她只是很淑女地告诉钱学森要回家跟父母商议一下,她还想再去美国继续深造。但年轻时的钱学森丝毫不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只要蒋英一走,又要再等好几年。在他的强力追求之下,蒋英真的被钱学森的真挚和热情所感动了。看看钱学森和蒋英幸福美满的婚纱照,你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在民国时期的婚纱照吗?

·蒋英的成绩

如果一个经典音乐人,不知道蒋英,他可能会被圈子里的人笑掉大牙。蒋英不但在国内桃李满天下,是中国现代高音的大师级人物,为新中国培养了好大一批著名高音歌唱家。您今天能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高音歌手,几乎都曾拜在蒋英的门下。更难能可贵的是,蒋英在海外的成就更加出名,是亚洲女音乐人的杰出代表。后来在某一特殊时期,蒋英差点被下放到偏远地区的农村进行再教育。后来几经斡旋,才以特别照顾的形式留在城里教书。但那时钱老远赴特殊地区执行两弹一星的宏伟任务,一去就是好几年。蒋英自己带着几个孩子,家里学校两头跑。那种辛酸和心酸,没有经历过此事的人能理解吗?

·往事不堪回首

当我们提到两弹一星,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钱学森这批老功臣。但有人想过他们的家人吗?想过他们为此付出过多少吗?当他们远赴边疆为祖国鞠躬尽瘁时,他们的老婆孩子在家一等就是好几年。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之下,那批人真的太不容易了。同时,当您读后钱学森和蒋英的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之后,读者您能不羡慕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4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