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企鹅英语简易读物《威廉王子》

初一企鹅英语简易读物《威廉王子》,第1张

特里萨原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她诞生在马其顿的斯科普里的一个富裕的阿尔巴尼亚人家庭,那一天是1910年8月27日。因为当时的马其顿还是土耳齐人在统治着,所以在斯科普里这座城市里,清真寺的尖顶和天主教的教堂并存共峙。居住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人信奉天主教的不多,但艾格妮丝的父母不仅都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热衷于在全世界传播天主教。艾格妮丝就是在浓郁的天主教生活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在她高中毕业那一年,有一天教区的神父到她家里,为罗列特修道院的修女们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布道而募捐,顺便给艾格妮丝讲起修女们在印度布道的种种情形。与神父的这次长谈,点燃了特里萨长久积蓄在心中的意念:“一定要到印度去,为那里的穷人做点事。”当艾格妮丝表白了自己的决定后,不仅得到了父母的同意,还得到了罗列特修道院院长的支持。不久,艾格妮丝就被送到印度的孟加拉传教区(加尔各答)的罗列特修道院。那一年,她刚刚年满18岁。

后来艾格妮丝在一位耶稣会修道士的辅助下,加入爱尔兰修道会,这使她有机会来到都柏林修道会总部,接受为期一年的训练。结业后,特里萨被派到印度加尔各答圣玛利亚修道院的学校教书。按照教规,成为终身侍奉天主的修女需要经过两次发誓。1931年,艾格妮丝第一次发誓时,自取教名“特里萨”,以此纪念被称为传教圣女的法国加尔默罗会修女圣·特里萨。在圣玛利亚修道院的中学里,特里萨讲授地理和历史课长达17年之久,最后成为学校校长。

长期接受教会思想影响的特里萨,自称她于1946年9月10日在一列前往大吉岭的夜班火车上得到了耶稣基督的启示。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我听到一个声音,要求我放弃一切,跟随基督进入贫民窟,以便我能在最穷的穷人当中服侍他。我知道这是他的意思,我要照办。”然而,加尔各答的大主教最初拒绝了特里萨离开修道院的请求。特里萨没有气馁,一年后再次向大主教提出自己的请求,并向罗马提出了申请。这一次很快就得到了答复,教皇庇护十二世赞扬了她的想法很好,同意她到穷人中去生活。

特里萨永远也忘不了1948年4月12日这一天,她独自一人站在修道院外边,没有金钱,没有居所,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响在耳边:“天主和我一起去,这也是他的工作!”

-为黑暗中的人群点燃希望的明灯-

离开修道院后,特里萨来到位于加尔各答沿恒河的一所美国医疗传教会开设的大医院里,花了半年时间学会了本应花两年时间才能掌握的基本卫生知识。回到加尔各答之后,特里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掉蓝色的修女袍,换上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粗布棉纱丽。为了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她特意在纱丽的肩上绣了一个十字架,又用三条蓝色的布条缝在廉价的纱丽边上。特里萨设计的这种纱丽,后来成为修女们最喜欢也最常穿的制服。特里萨就穿着这样一身独具一格的修女服,在加尔各答声名最臭的贫民区开始了她的慈善生涯。从此以后,在当时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的大街小巷,只要有穷人的身影,人们就会看到穿着白色纱丽的特里萨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最初特里萨和修女们帮助穷人、收养弃婴并建立“儿童之家”的善行并不是广为人知的,在她们为那些流落街头的贫病者和一些只能再活几个小时的垂死者建立“临终关怀院”之事被广泛报道以后,全世界人民才知道在印度的土地上,有一个对所有穷苦人都无条件尊重的特里萨修女。特里萨产生创建“临终关怀院”的念头也是偶然的。那一天特里萨去巴特那医院开会,路过车站的广场边时,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女在痛苦地挣扎并呻吟着。她赶紧近前,发现老妇女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伤口布满了苍蝇和蛆虫,特里萨不顾一切地抱起这个老妇女,直奔医院。虽然特里萨后来救愈了这位老妇女,但这件事对她震动很大,联想到每天早晨都有人推着车子像清理垃圾一样在街道上收集那些贫苦人的尸体,特里萨开始频繁奔波于加尔各答市的各个部门。在市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特里萨终于在因供奉印度教女神卡里而著名的卡里寺院,找到了她的“临终关怀院”的理想场所。之后没用半天时间,修女们就送来了几十位最贫困、最痛苦的病人。其中就有一个老人在住进来的当天晚上就去世了。临终前,这个老人拉着特里萨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修女。”

特里萨创建的“临终关怀院”于1952年8月正式成立,大门口挂着一块写着“尼奴玛鲁·希尔德”的牌子,其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不久特里萨又创办了以救助麻风病人为主的“麻风病康复中心”。

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仁爱传教会。特里萨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仁爱传教会基地。迄今为止,特里萨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在10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家慈善机构和场所,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从中得到了帮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82年,当她得知黎巴嫩贝鲁特一所前线医院有60余名巴勒斯坦弱智儿童处在生死关头时,她便冒着生命危险赶到那里,劝说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游击队暂时停火,使她进入医院,把那些儿童一一抱上车,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时有一名随行的西方记者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她那因为孩子们得救了而显出的自豪神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曾经和许多国家的总统、女王有所来往,但却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对一个人如此敬畏。”

-身后殊荣,遗爱与人类-

为表彰特里萨修女致力于解除贫困促进和平所作出的努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1979年度的和平奖授予了这位身高不足1米5的矮小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了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同情与帮助,而这种同情与帮助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尊重人的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础的。”在接受奖金时,已经69岁的特里萨修女恭谦地说:“作为我个人,这份奖金我受之有愧;今天,我以全世界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的名义接受这份荣誉!”

特里萨所从事的慈善事业在全世界影响重大,她一生因此获奖无数,而且遍及几十个国家。当她于1997年9月5日走完87岁的人生历程时,印度政府特地为她举行了在印度只有总统和总理才有资格举行的国葬。前往参加她的葬礼的有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其中包括三位女王与三位总统。在特里萨的葬礼上,加尔各答大主教说:“或许她给我留下的最重要启示就是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http://wwwyilin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28 威廉王子的文章网址

http://www5156educom/page/06-06-05/9551html

和 http://www5156educom/page/06-06-05/9551html 是“海底两万里”的文章网址。

爱丽丝奇境历险记》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兔子洞里还另有乾坤,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J)等等。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爱丽丝穿镜奇幻记》讲述的是小姑娘爱丽丝刚下完一盘国际象棋,又对镜子里反映的东西好奇不已,以致穿镜而入,进入了镜子中的象棋世界。在这里,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棋盘,爱丽丝本人不过是这个棋盘中的一个小卒。小姑娘从自己所处的棋格开始,一步一步向前走,每一步棋都有奇妙的遭遇:爱丽丝会脚不沾地地飞着走路,那里的花朵和昆虫都会说话,白王后变成了绵羊女店主,她手中的编织针变成划船的桨,等等。镜中的故事大多取材于英国传统童谣,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展开,并详细叙述,童谣里的人和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一丁点儿小事打架的对头兄弟,行止傲慢的憨蛋和为争夺王冠而战的狮子和独角兽。看来只有发明家兼废品收藏家白骑士无法归类,但他恰好是作者本人的化身。等到爱丽丝终于走到第八格,当了王后之后,为所有这些人准备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上的烤羊腿会鞠躬,布丁会说话,盛宴最终变成了一片混乱,忍无可忍的爱丽丝紧紧捉住摇晃的红后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黑猫,爱丽丝也在摇晃中醒来,开始追问这到底是自己的梦呢,还是红国王的梦?

我很费心才找到这些资料的呦!

全国助残日

中国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文化助残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

“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爱心送戏”:倡导文艺团体深入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福利工厂和基层社区,义务为残疾人演出文艺节目,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有无障碍设施,提供无障碍服务;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吸纳残疾人参加。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归国》教学设计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钱学森归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词语,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钱学森。

 2、了解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

 3、通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教学难点:

 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钱学森归国》,课下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就交流一下你预习的成果。

 1、小组互读正音,汇报哪些音读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目你会提什么问题?(写钱学森归国的事情;为什么归国?归国遇到了什么困难?归国后做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着钱学森归国本文写了什么?(预设:归国中,归心似箭;归国前,心系祖国,克服困难,踏上归途;归国后,贡献卓越)

 3、再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应该是“回国前”“回国时”“回国后,”文章写倒了啊!

 (预设: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倒着写的作用: “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读者会想他为什么归心似箭呢?然后再插叙回国前的事情“)

 4、试着写出每段的段意,出示投影,师生共同修改。

 第一段:(1)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站在驶往魂牵梦绕的祖国的巨轮上。

 第二段:(2-6)插叙的方法,写钱学森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

 第三段:(7)概括地写出了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5、能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回国前,始终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二、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选一个方面来说说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要求把依据说清楚,听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注意看一个人就要看他的什么?(言行)你快到文中找找他的言行,做下简单的批注。

 (一)爱国的人

 1、从他的语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追问“现在指什么时候?(留学期间)当时他是什么情况?(钱学森是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想象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什么样的?

 (预设丰衣足食,住别墅,坐汽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 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追问:从两个“最”字,看出什么? (从两个“最”字,我看出冯。卡门教授很器重钱学森,前途一片光明。)

 2、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情况?(经过多年的战火,1931日本占领东三省,37到45年8年抗日,解放战争。中国的老百姓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时不时还要担心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或许有了今天,就没了明 天。)

 3、在这种情况下他却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4、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什么?没想什么?(想的是:“我是中国人”,现在所做的一切——一切指什么?“学知识,学技术,学真本领”,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没想为自己享乐打基础。)板书:爱国

 小结:是啊!优厚的待遇算得了什么!富裕的生活算得了什么!他只愿—— 生(齐)——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出国是为了回国,这一切就因为他时刻牢记—— 生(齐)——我是中国人!

 指导朗读:多么真挚的表白!此刻,钱学森在说这段话时,他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神态和语气?(学生想象)试着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带着这份激动与坚定,我们一起读。生(齐)“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二)报效祖国的人

 1、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留学生说:“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面对留学生的劝阻,钱学森说: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你怎么理解这几句话?“这一天”指哪一天?(建立新中国)“——”什么作用?(解释说明我们大家就是祖国的儿女)

 3、儿女怎么能离开自己的父母,怎能不报答自己的父母呢?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爱国之情跃然纸上。从“日夜盼望”感受到钱学森白天想,晚上想,时时刻刻想的都不自己,而是自己的祖国! “终于”写出盼望。“应当”体现钱学森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看出他回国决心很坚定。为了让祖国强大起来,再苦再难,他也愿意回去。这样才能早日使中国从贫困走向富裕,在钱学森眼里,把为祖国出力当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中我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和无比的热爱之情以及报效祖国的决心。板书:报国

 4、俗话说“子不嫌母丑”既然是中国人,就不该嫌弃自己的祖国贫穷;既然是中华儿女,就当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因为我们都是—— 生(齐)——祖国的儿女!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这段话时除了表明他的爱国情怀外,还有什么用意?(劝留学生。)你想象钱学森说这段话用什么语气?(诚恳、坚定、果断。)谁来用这样的语气劝一劝这些留学生。指名读。

 课件出示两段话,用《我的中国心》伴奏配乐,师引导感情朗读。

 钱学森,怀揣着对祖国无比的热爱的钱学森,即使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过着富裕的生活,有着优越的工作条件,他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祖国,坚定地说——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要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地说 ——生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

 (三)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是那么的坚定,那为什么5年后才回到祖国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5,6两个自然段,(生自由学习,同桌交流感受)

 (预设: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

 1、一个人能抵五个师。同学们,在部队的编制中分甲,乙两种,甲种师一个师一万人,乙种师一个师五千人,那么,五个师至少是多少人? (2 万 5 千人)一个人至少能抵 2 万 5 千人,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伟大的人;很了起的人)

 2、“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从中读出了什么?(坚决)美国人用了什么办法呢?

 小结:美国人想尽办法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他回国,在最艰难的时候,钱学森半个月就瘦了27斤。他们软禁,囚禁,甚至把他一个人关在一座孤岛上。只要他答应不回国,他就可以继续享受优厚的待遇,过着富裕的生活,恢复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归国的决心怎么样?(一刻也没有动摇。)

 3、“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一刻也没有动摇过。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预设: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寝食不安……

 4、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5、钱学森终于回国了,回国后他做了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卓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

 出示资料:(钱学森回后的成就)

 钱学森回国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1960年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1970年,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1999年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出示钱学森个人语录。

 1、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2、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 。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3、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4、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5、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三、课外读物

 《钱学森从这里走来》作者:梁原草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作者:胡士弘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作者:(美)张纯如

 《钱学森传》作者:叶永烈

 《钱学森论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作者:凌福根

 《钱学森现代军事科学思想》 作者:糜振玉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

 《钱学森的航天岁月》 石磊等著

 《钱学森的大师风范》 王春河等编

 《钱学森的科技人生》 孔祥言著

 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只要点击“钱学森”三个字,网上就有260万个页面。让我们怀着对钱学森的敬佩之情,用热情赞扬的语气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四、思考

 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

 读课文,积累词语;搜集一些像钱学森一样爱国人士的故事。

 板书设计:

 4、 钱学森归国

 插叙 爱国

 言行 报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30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