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与刘瑾及其他

《法门寺》与刘瑾及其他,第1张

一、《法门寺》的困扰

我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看过晋剧折子戏《拾玉镯》,那是太原市戏曲学校大班毕业汇报演出的曲目之一。

《拾玉镯》的剧情是这样的:明朝,陕西孙家庄少女孙玉姣坐在门前绣花,被富家子弟傅朋看见。傅朋见孙玉娇貌美,有爱慕之情,便借买鸡为名,和孙玉姣搭话。傅朋潇洒多情也打动了孙玉姣。他们互相倾心,但束于礼教,不便当面明言,于是傅朋故意将玉镯掷地,假作失落,料玉娇会拾去,果然玉娇含羞地拾了起来,表示愿意接受傅朋的情意。两个人的心愿都被刘媒婆看出了,她便出头来撮合这件好事,完成了这幕喜剧。

当时的主角儿花旦田桂兰和小生郭彩萍,还都是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她们一个扮演的孙玉娇,一个扮演傅朋。那天,大拿的父亲与我父亲坐在一起,我坐在父亲身后的一排。席间,刘叔叔不时地给我父亲讲解:看她羞涩、不好意思,可是又欲罢不能、犹豫矛盾的心态…… 我侧耳听着,同时看着台上细腻生动的表演,好似懂了那么一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市京剧团到太原演出京剧《法门寺》,我随父亲去观赏。《法门寺》与《拾玉镯》是连本戏,故事情节相连贯。剧情是:明朝正德年间,傅朋到孙家庄孙寡妇家买鸡,看上孙的女儿孙玉姣,遗下玉镯为信物,孙玉娇拾起。刘媒婆在旁窥见,讨去孙的绣鞋,为其说媒。绣鞋被其子恶棍刘彪偷去,在大街讹诈傅朋,被刘公道拦挡。刘彪不忿,欲当晚行凶。误将孙玉姣房中孙的舅父舅母杀死,将人头丢在刘公道院中。刘公道派宋国士之子宋兴儿掩埋,又怕宋兴儿泄露为其惹来祸事,就将宋兴儿杀死在井内。案发。郿坞县令赵廉根据绣鞋线索将傅朋缉拿到案,傅被屈打成招。宋兴之父宋国士控告,也被押入狱。宋国士之女宋巧姣自幼许配傅朋为妻,尚未过门。不服县令判决。她灌醉刘媒婆,得知事实原委。萌生越级拦轿喊冤想法。

皇太后要到佛门上香朝拜。命太监总管刘瑾操办。刘瑾将任务交贴心跟班贾桂具体安排。这日,太后进香队伍来到《法门寺》外,听到年轻女子宋巧姣拦轿喊冤,问明缘由,太后命刘瑾审理。进香结束,刘瑾唤郿坞县令赵廉当堂问案,在佛殿中,巧姣将前因后事细说一遍,刘瑾对质案情,发现疑点多多,一时兴起又为太后所嘱,命赵廉复查此案,并发银五十两给宋巧姣回家听候消息。赵廉此时恍然大悟,并抓到刘公道等一干人犯审问明白。最后,刘瑾将一干人犯处决,并撮合傅朋、孙玉姣完婚,好像太后认宋巧姣为干女儿(我记忆不清结尾了)。

京剧《法门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是生、旦、净、丑各展所长的合作戏。是有名的群戏。那天演出的角儿都是全国顶尖一流的京剧著名演员,但是是些谁人我却全不记得。只是有几点很深的印象:一是感到孙玉娇年纪偏大一些(不怪她们,文 哥把演员的青春都耽误了),不如当年田桂兰们情窦初开那样的芳龄吻合;二是刘瑾与下人贾桂的一段京腔对话:“贾桂:咋。咱们爷这个脸露的不小。刘瑾:咱爷们这笏部可够瞧了吧。贾桂:本来够瞧的。刘瑾:太后老佛爷要上法门寺拈香,銮驾备齐了没有?贾桂:齐备多时。刘瑾:候着。待咱家请驾。贾桂:咋。刘瑾:得啦,别磕啦!哈哈哈!说是县太爷!桂儿呀!你看他们三人打扮起来好象一堂供花似的!……”道白用的是纯粹地道的北京话,京腔京调,油腔滑调的,简直啦!三是贾桂用大白京腔在佛殿念了一大段状子,几乎是一口气念了下来,又快又长又均匀吐字又清晰,听得我都替他憋气,念完全场掌声大作!……

我不懂戏曲,对戏曲的兴趣也不大,可是戏看完了,我却有了疑问。一直想搞清楚:刘瑾不是个很坏的太监吗?这里刘瑾为什么要做好事。

二、刘瑾其人

刘瑾是陕西兴平人。本姓谈,生于明朝景泰年间,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改姓刘,再净身入宫当了宦官,直到1487年期间,刘瑾在宫中一直是个普通的没有任何权势宦官。

弘治年间,刘瑾37岁时掌管教坊司出错而获罪,被打发去侍奉太子朱厚照。孝宗朱佑樘有两个儿子,一个早夭,只剩下太子朱厚照。朱佑樘对他百般宠爱、溺爱。于是,朱厚照自小顽劣,不喜读书学习,只亲近哄他开心的太监。刘瑾善于哄顾,得到了朱厚照的喜欢和信任。

公元1505年,朱佑樘去世,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这一年,刘瑾56岁。朱厚照即位后,即重用自己信得过的刘瑾和另外几个出自东宫的太监,合称“八虎”。 他们是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也称为“八党”。初期刘瑾只排列第七。

朱厚照将京城内‘五千营’的指挥权交给刘瑾。五千营负责操练天子亲卫,同时还负责火器的使用,相当于护卫明朝皇帝的最核心力量。刘瑾天天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戏法、玩艺,又常常引诱武宗“微服”出宫游玩,向明武宗邀宠;并怂恿朱厚照在京城周边广置“皇庄”,达三百多所,夺人土地,侵民害物,从民间捞钱;还要那些在外监军的宦官每人上交“万金”的“承包费”。看到几个太监怂恿皇帝做坏事,朝中大臣担心,于是整个文官集团向朱厚照施压,六部九卿纷纷上奏弹劾,要求处死八虎。16岁的朱厚照看到奏章,都被吓哭了。

刘瑾作为年长者,狡黠地告诉朱厚照,文官们是想来个下马威,要架空皇帝。朱厚照听后大怒,把众人贬往南京充军,任命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一夜间局势大变。

文官集团遭受重创,刘瑾开始迅速在一些重要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手。他专作威福,把亲信宦官派往各边塞镇守;他一次提升官校达一千五百六十余人;还传圣旨给数百人授予锦衣官;逐渐成了当朝权宦。从东宫太子府上陪太子玩乐的底层宦官,到权倾朝野手握大权的权宦,刘瑾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每次奏事,刘瑾总是趁明武宗正在玩游戏的时候。明武宗心烦,挥手让他走开:“我用你干什么?别来打扰我!”从此刘瑾便独断专行,不再汇报明武宗。

刘瑾得志后,日益嚣张。他吹毛求疵地挑官员们的细微过失,四处派出校尉,远近侦探,不许别人相救说情,当时,自公侯、勋臣、外戚以下,都不敢与他分庭抗礼,每次私下谒见刘瑾,都相继跪拜。大臣的奏章要写两份,先具红皮揭帖投给刘瑾,称红本,然后交通政司称白本,再转给皇帝。章奏都得称他为刘太监而不书其名。

刘瑾没文化,批答章奏文书,都要拿回家中,与妹夫等一起商议决定,辞句粗俗冗长,内阁大学士焦芳焦芳则到刘瑾家中去为他们润色。

刘瑾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乘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之机,从中贪污大量银两。他公然受贿索贿,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借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

当时东厂、西厂侦缉人员四出,道路上人心惶惶。刘瑾在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之上,又建立特务组织“内行厂”,监督官吏和百姓,制造恐怖气氛,借法律细微之处伤人,尤为残酷。

注意:他还把在京城客居和当佣工的人全部驱逐出去,令寡妇全部再嫁,停殡还不下葬的将其焚烧掉,以致京城纷扰,几乎酿出祸乱。

他急于索贿,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还更改旧制,命令天下巡抚入京接受敕令,给他献贿。后来,他的党徒张彩向他建议:“如今天下所馈送给您的,并不都是私财。他们往往先在京师借贷,回去后再拿府库金钱来偿还。您何必敛怨恨而遗下祸患呢?”刘瑾听懂了,赞同他的意见。正好御史等十余人照老规矩来献贿,刘瑾把他们全部揭发治了罪。

他又派给事中、御史十四人分道巡察,有关官员争相聚敛钱财填补府库。派出的人都迎合刘瑾的心意,专务打击,他们弹劾了尚书以下数十人。

在地位上面,他也是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度,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北京城内外都说有两个皇帝,“朱皇帝”、“刘皇帝”;或者叫“坐皇帝”(武宗)、“立皇帝”(刘瑾),可谓风光无限。他的财富急剧累计,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2001年的《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将他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

刘瑾打压文官集团上位,众多大臣们对他恨之入骨,这是与和文官集团的矛盾。他本人此时虽然是权力最大的宦官,但同时,宦官集团内部有很多人嫉妒他、不服他,这是与宦官集团的矛盾。就是皇帝朱厚照本人,也开始感觉到了他对权利的威胁。同时被这三股政治力量抛弃,刘瑾的日子到了。

正德五年,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的太监张永达成了共识,决定联手除掉刘瑾。此时杨一清代表的是整个文官集团。而张永代表的是与刘瑾站在对立面的宦官集团。

张永向朱厚照揭发了刘瑾的诸多罪状,一共有十七条大罪。其中,尤以谋反罪名最大。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事发突然,刘瑾来不及转移家产,从他家中查出黄金多达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他珍宝细软无法统计,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当中,发现了两把隐藏的匕首(有人分析此物证有点像栽脏)。刘瑾坐实了贪污、谋反等诸多罪名,武宗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这一年,刘瑾60岁。距离朱厚照即位,刘瑾开始掌权,仅仅过去了不到五年时间。

据史书记载,刘瑾被凌迟的时候,第一天就被割了357刀,然后吃下了人生的最后一顿饭:两碗粥。第二天再次行刑的时,刘瑾开始当众说出很多朝中的秘密,随即被刽子手堵住嘴巴。不久即疼死。刘瑾死后,围观的百姓蜂拥而至,将他的肉抢走食之,告慰那些被他迫害而死的人。这样的死法,凄惨至极。

三、释疑解惑

上世纪八十年代观赏《法门寺》以后,我翻阅了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编》、《明朝宦官》、《中国戏剧史》以及“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文集”等等的书刊资料,甚至通过恩师、长兄郭士星借到一簿山西中路梆子《法门寺》手抄稿本作参考(据说此稿本抄录自清末手抄本,这簿稿抄本现在应该还在我这里,就是不知道塞到哪个箱柜里了)。

虽然浏览了一堆资料,做了一沓子笔记,终因那时年轻事繁,忙于奔波生计,沉不下心来,加之功力浅显,也摸不着头绪,疑惑搁置于一边了,过目的历史与戏曲知识,到现在也记不得许多了,总归是对戏剧兴趣不大所致吧。现在可好,有了闲暇时间,有了网络海量的资源,可以释疑解惑。

京剧的发展,就是博采吸呐、兼收并蓄的过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四川进京后,他所在双庆班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班底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程长庚“徽班进京”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京城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的名声最盛。“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受到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京剧是融会贯通地汲取秦腔、徽剧和汉剧等剧种的艺术精华逐渐发展成熟的。

那么,《法门寺》是如何衍变的呢?

经查得京剧《拾玉镯》等剧目在下述资料中有载:京剧《拾玉镯》(《戏考》第十六册)、《法门寺》(《戏考》第五册)、《郿邬县》(《戏考》第十六册)、《双玉镯》(《京剧汇编》第四十集:李万春藏本)、《法门寺》(《京剧汇编》第四十集:潘侠风藏本)、《刘瑾逛花园》(《京剧汇编》第四十集:侯喜瑞口述本)、《法门寺》(《京剧丛刊》第四十六集)、《法门寺》(《经典京剧剧本全编》)、《拾玉镯》(《京剧集成》第二集)、《法门寺》(《京剧集成》第二集)、《刘瑾逛花园》(《京剧集成》第二集)、《法门寺》(《戏考大全》)、《法门寺》(《戏典》第三集)剧目,但是可惜现在只有目录,找寻不到剧本。晋剧《法门寺》又只有单本,还一时参考不上。

好在寻找到陕西省文化局1960年编印的《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和秦腔(同州梆子)的有关资料,得以简要地把早期的刻本、最早的抄本(道光元年)和1954年西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炳泰本加以比较,大致捋捋《法门寺》衍变发展的脉络。

《法门寺》剧本自刻梓成书后以来,近二百多年,其间几经重定、删节、修改。早期的刻本主要唱出了县官赵廉人臣的苦衷,“自幼儿读诗书心血用尽,受尽了寒窗苦才入黉门”。结果一时疏忽,错断一案,惹恼千岁(刘瑾),限三日重新审明,否则便会“听参掩门”,甚或“找你那颗人头来见”。于是赵廉感叹道:“劝世人休读书耕种为本,你看我七品官不如黎民。”表现出对赵廉的同情。同时,刻本也透出对阉宦不满:“刘瑾贼他专权霸占朝政”,“素行挟势凌人”。

道光元年的抄本,在刻本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初步的艺术加工。编者说明:“这个抄存本系清道光元年老本,距今已一百四十多年。主旨在揭露明代阉宦专权的气焰,与现在流行的歌颂刘瑾的本子不同,”艺术加工后的《法门寺》,揭露和抨击阉宦专权气焰的主旨愈加明显和突出。这不仅表现在傅朋母子对刘瑾的不满,宋国士劝宋巧姣别去告状时所表现出的对刘瑾的惧怕及赵廉对刘瑾的畏惧。更突出的是表现在刘瑾的自我表白中,比如:“世间似我甚稀少,那个见了不心跳。手掌大权定招讨,呼兄唤弟(与皇帝)披蟒袍。呼王道寡心弗满,立地只想步云霄。”“内管五府六部十三科道,执掌生杀大权,满朝文武在我掌握,随我者存,逆我者亡。”“心中无有圣上,目中焉有咱家。(对赵廉)我这是跟你闹着玩哪!”从这目空一切、气势凌人的话中,活脱地使人们看清楚了刘瑾号为“八虎”、“瑾尤狡狠”的炽烈气焰。

后来的《法门寺》则突出时代色彩。通过调整删改情节,削弱了同情赵廉的戏份。尤其1949年后,姜炳泰改编的《法门寺》,一方面保留了原本的主题,但更有力地暴露县官赵廉的“学疏才浅”及其无能,告诫当代的“赵廉”,切不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制造冤案冤狱;一方面他又另辟蹊径,“萌发新意”:“人们喜爱那个天真纯洁的拾玉镯的小姑娘孙玉姣。更称赞那个冒死告御状的宋巧姣英勇反抗的性格。”姜本通过这两个小姑娘形象,为观众传播着新的自由恋爱的爱情伦理观和道德观。

从刻本到抄本再到姜本,后者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淘有选,有取有弃,根据自己剧本所要的表现,重新组织剧情结构。《法门寺》就是这样随着时代的推移,在改编者的笔下多次发展和光大。

究竟是哪个剧种最先编篡推出出《法门寺》剧本,现在无从考证了。但《法门寺》中那么多陕西元素,好似应为秦腔率先推出,无论谁家为先,其他不同剧种都会对优秀曲目有个兼收并蓄的过程。《法门寺》就是各路剧作家们编辑、移植、改变成京剧、秦腔、同州梆子、昆曲、桂剧等多样剧种的典范。

《法门寺》的许多版本,故事的基本情节大致相同,众多的改编者在故事及前人剧作架构的基础上,站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经过淘选、取弃、增舍和删改,突出各自的要阐发的主题主旨。虽然该剧有不少剧名,如《法门寺》、《拾玉镯》、《双姣记》、《双玉镯》、《郿坞县》,《朱砂井》、《宋巧姣告状》、《法门寺降香》、《双姣奇缘》等等,那是不同的演出者为了强调自己的主旨,为吸引更多的观众,而不断更换名称,遂使该剧剧名增多。

众多剧种中,以京剧《法门寺》的影响最大,演了200多年,抗战时期在延安都演出过。《法门寺》原来含有封建以及色情成分,尤其后来的结局,以孙玉娇和宋巧姣一并赐婚傅鹏,显然是糟粕。195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参考桂剧的剧本,加以修改。并吸收了桂剧的表演手法,在情节上把刘媒婆处理为一个正面人物,成为一折单出的小喜剧。1957年杜近芳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京剧折子戏《拾玉镯》获了奖。

变来变去,《法门寺》的情节结构更加集中精练,主要矛盾更加突出,其它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鲜活,主审官刘瑾则被忽视,他保持原来形象甚至还有点戏份萎缩,成为一个客观公正的“裁判”,于是“坏人办好事”的形象就出现了。

现在,《法门寺》这出戏恐怕是不会演出了吧!

四、刘瑾是怪人

明朝宦官当政一拨又一拨,但他们的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他们只是皇帝对抗文官集团的工具。

刘瑾确实是一个坏权宦,掌权之后,搞得朝堂乌烟瘴气。但另一方面,刘瑾又很看中自己的名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种名留青史的好宦官。

为了达成后面这个目标,刘瑾掌权之后,开始做几件事情。其中第一,“查盘”审计整顿明朝各项财政收支。他组织科道官员,对军民府库、钱粮、各边年例银、两淮盐运司革支盐引、都司卫所军器等进行核查。第二,清丈军队屯垦的土地。清丈土地是大工程,明朝只有朱元璋、张居正主持开展过,一般人不敢干,清丈暴露问题,得罪人太多。这次清丈,发现被军官侵吞的军田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意味着朝廷可以征收的赋税少了三分之二还多。第三,整治官僚体系。调整官员考核制度,把京官三年一考、地方官六年一考,改为随时抽查、轮换考察;南方富庶省份官员不得由本省和邻省人担任,漕运官员不得由沿河省份官员担任。官员们尤其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如坐针毡。

有人做过统计,刘瑾掌权的时候,总共对人事、民事、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八十五项改革,很多政令,也都有好的目的。比如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在边境军区设文职大臣,节制边疆武官。除此之外,还包括减免赋税、限制东西厂权力、改变民风民俗等等,……这样规模的变革,放眼整个明朝,都是极为罕见的。如此大的动作,显然不会是他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其中有他的私货,也还应有皇帝的旨意。朱厚照试图通过变革,和整个官僚系统争夺权力,实现乾纲独断。

但是,打压官员,得罪了整个官僚集团;降低赋税,得罪了整个地主阶级;节制武将,得罪了武将体系;限制西厂权力,得罪了其他宦官……刘瑾几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武宗下诏处死刘瑾,并废除刘瑾变法的一切举措,表面上看是被人揭发,其实是朱厚照的丢卒保车,因为此时牢固的文官体系,朱厚照已感不易撼动了。有专家说,如果正德皇帝不是突然死亡,大明王朝或许还会改革下去,不知会振兴到什么程度。

五、故事发生地

到陕西几次参观法门寺,每次心中都要嘀咕:刘瑾就是在这里审问的案子!?可是京剧的影响对我太大了,——总是难以置信京腔京韵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

陕西人当仁不让。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1987年在法门寺塔下发现有地宫,除藏有佛骨之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现在作为旅游点,并在寺内佛殿里推出了一块上面有轻微凹痕的石头,说是宋巧姣当年告御状长时间下跪导致留有双膝印痕的石头。而故事的发生地孙家庄(园)至今仍在!

可是法门寺离北京二千余里。当年正德皇帝让自己白发苍苍的老太君到那里去礼佛降香,是不是有点舍近求远,不近人情了?正德年间皇帝也没有到过陕西,那么剧中以陕西扶风为背景,是因为故事真的发生在陕西扶风郿坞县孙家庄呢?还是因为刘瑾是陕西延安原籍人?剧中刘瑾的开场白自报家门中:“咱家姓刘名瑾,表字春华,乃陕西延安府的人氏,……”抑或是因为《法门寺》剧目是秦腔首创,其他剧种都是移植改编而来的所致?

最近,北京方面也有人通过查阅史料书籍和走访,考证找出了在海淀高粱桥旁有法门寺的原形“法王寺”。高粱桥在北京西直门外一公里远的地方,高粱桥畔当年曾有一座建于元圣元初年的古寺法王寺,明代以后有出宫养老的太监到此居住颐养天年,因此与皇宫的联系从未间断。刘瑾随太后降香时仍名法王寺,虽然寺名只有一字之差,但时间地点非常吻合。法王寺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60),由内官监太监和御门圈太监出资重修,更名广通寺。清朝以后,清康熙和雍正都曾重修庙宇。广通寺毁于“问 个”初期,寺址后来成了北下关小学的校址。海淀区地名志特注明:京剧《法门寺》降香地亦为此处。

我呢,从感情上觉得故事地点倾向于京城,在理智上还是认可陕西的。

⑴ 《千秋人物 》梁衡 出现的成语

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成语解释 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内色彩 贬义词 成语结构容 联合式 语法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战争等 产生年代 古代 典故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

⑵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人物是谁,草堂是指什么

杜甫,草堂指现在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

不是杜甫早年居住的地方!

是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盛唐王朝崩溃了,杜甫也就由此开始了他

颠沛流离的生活。

故是他晚年居住的地方。

杜甫草堂--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 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⑶ 语文作文《千秋人物我评说》怎么写

评论历史人物应看到两方面:优点和缺点,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千万不能流于片面,下面是一些论据: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评真实的诸葛亮(上) 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当权。朝廷要员,地方诸侯无不忙于争权夺利。不过在这中间还是有些人能够廉洁奉公,忧心国事的,这些人就是中国近2000年封建历史中一直存在的清流,在当时叫作党人。诸葛亮的先人诸葛圭,父亲诸葛‘王圭’(一个字)叔叔诸葛玄以及诸葛亮后来在荆州结交的一些良师益友如司马徽、庞德公等都多多少少和清流党人有些关系的。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诸葛亮在他人生中做出的选择了。被称为叛臣逆子的曹操他是绝对不会投效的。对于江东的孙氏,也没有什么好感,孙坚、孙策私藏玉玺,若不是一个死的早,另一个没实力,说不准会出什么事那。直到身为皇室宗亲,又有以恢复汉室为相同目标的刘备出现,诸葛亮才有点心动了,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有人说当时诸葛亮是在摆架子或试探刘备,他早就确立了刘备这个目标。我认为不对。理想归理想,公元207年的形势明摆在那。袁氏已灭,青、干、幽、并四州落入曹操之手,加上曹操原有的司隶、衮、豫、徐、雍州一部,可以说天下已经大定。剩下的孙权(扬州)、刘表(荆州)、刘璋(益州)、马腾(凉州)、张鲁(汉中,属于益州)不是势力弱小、就是昏庸无能。所以后来曹操南下的时候,已经不是争霸天下,而是平定天下了(争霸,早在官渡之战就结束了)。而刘备那?连个落脚之地还是借别人的。所以诸葛亮还是感服于刘备的真诚(三顾之礼啊!为了一个布衣,在当时真的很难得。真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和上面所说的原因,使得他最终投效了刘备。也可以说他是明知难为,而为之。 大致介绍了诸葛亮后,我们再来谈谈他在各个重大事件中的作用。 --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 对于改变历史的一场伟大战争来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实在是太过火,这里面的诸葛亮更象是在玩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很多地方都把他神化了。客观的来说,在这场大战中,诸葛亮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军事上,主要人物还是周瑜和鲁肃,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至东吴。战略规划,战术安排和实施基本上是由天才军事家的周瑜完成的。(三国演义对他的描写太过分了,我这里也小小的过一下。给他这个称号,算是平反吧。呵!)这是很正常的,《诸葛武候传》的作者在这里有一句经典的评述:就象是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加入社会到做出贡献,创造价值之间,是需要一段适应过程的。但诸葛亮毕竟是不世出的人杰,他还是为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为了刘备势力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妻子是黄氏,也就是黄承彦的女儿,而黄承彦是荆州的大名士。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嫁入了当地的大户蒯族和庞族。(就是庞统家了)诸葛亮的好友如司马徽、崔州平等也都是当地名士。而荆州的大户蒯族、庞族、马族都有姻亲关系。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使的诸葛亮在出仕之前就在荆州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名气,而不是一些书中所描写的默默无闻。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基地,刘备的基地都是在荆州,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也是颇为重要的人物。所以孙刘联盟的沟通桥梁无疑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的更多的是外交而非军事上的作用。但孙刘联盟是赤壁之战的基石,也是刘备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说诸葛亮的出仕是一鸣惊人也是无可厚非的。《三国演义》在这一点上还算正确。 周喻的火攻计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胜利者有权力瓜分胜利的果实。在战争中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后的行动。孙刘联盟对刘备的作用开始显现,在赤壁之战中并没有出多少力的刘备势力在其后的争夺中竟取得了荆州八郡中的四郡,而孙权势力仅仅只得二郡。(这种战果分配的不平衡也为后来的吕蒙白衣渡江埋下了伏笔,但当时的刘备势力可顾不了那么多了,这并不是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有问题,也可以说是天意吧。)诸葛亮取得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胜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日后辉煌打下了基础。 --火烧联营

⑷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还有很多。课外搜集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写段文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诸葛精神永存,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永远展现出圣洁的光辉

古有大禹,治泛滥之水,保华夏之安宁;后有诸葛,平三国之乱,著千秋之功名;

诸葛亮――上天的宠儿,他似乎拥有挥不尽的才华和无尽的智慧,以至于刘备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 赤壁之战,他舌战群儒,分析战事,以少胜多,逼得曹操败走华容道,公元223年刘备内忧外患,忧忿成疾死后,他又效忠于刘禅,前后六次出师北伐曹魏,最终死于军中。一曲高亢的《出师表》,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诸葛亮的忠诚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他二十一年如一日的对蜀汉政权竭尽全力,劝勉刘禅平定中原,兴复汉室,它的每一句话都有情有理,永远省人深思。孔子有德,创儒家思想,诸葛有道,扛三国之鼎。如果真的能穿越时空,我选择回到三国,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习他的思想学习他的智慧。如果说,天空的蔚蓝离不开云的陪衬,那么,蜀汉的兴盛必然离不开诸葛的智慧;如果说,鱼儿的畅游离不开水的滋润,那么,赤壁的胜败必然离不开诸葛的策划;他永远都是那么惊人,就像刹那间划破晴空的闪电,就像黎明破晓前的红晕,就像海平面上升起的太阳,诸葛亮不问世事多年,却又一鸣惊人的做了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在帷帐里一言不发,却又一鸣惊人的指导了赤壁之战;真是叫人称绝,他究竟是何人,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是造物主的恩赐,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过人的智慧,他通天文,借东风;他晓地理,草船借箭。

如果将他比作孔子的后人,却又略显过于文绉绉;如果将他比作项羽,却又略显对名利的痴迷,究竟让我如何评价好呢,还是留给历史吧,它会做出最公正的评价。我也只能说:

天下三分定,诸葛著千秋!

⑸ 成语 千秋人物 的意思

千秋人物

拼音: qiān qiū rén wù

解释: 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出处: 清·赵翼《赤壁》诗:“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举例造句:千秋人物谈燕赵,万劫河山吊吴越。

拼音代码: qqrw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大人物

⑹ 二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这幅对联的主要人物是二表指什么三顾指什么一对指什么

这幅对联说的是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

”二表“指诸葛亮写的《出师表》版(分为前后权两篇: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三顾“指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

”一对“指“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和未来发展对策。

⑺ 千秋人物是伟人,名垂后世美德传,是指什么生肖

⑻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俱空

《江苏名胜联》抄

后晋现相吴越开基历今九百余年依然见岭护慈云问莲座扬辉何如南海 灵竺在中法镜居下每值春秋佳日都来乞瓶倾甘露愿杨枝遍洒长说西湖 吴超题杭州法喜寺法堂 吴超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都空说甚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闲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扬州永济寺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都空说什么南宋衣冠西湖烟柳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处默题杭州圣果寺(南京燕子矶永济寺亦有) 处默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俱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南京寺僧题弘济寺

科场险阻潦倒穷愁叹张继跳不出利锁名缰任尔秋月春花徒怅乌啼霜夜 戎马倥偬偏安离乱嗟蕲王全铸就忠肝烈胆管他晨钟暮鼓且听鸟啭空山 王也六题苏州寒山寺碑廊 王也六

⑼ 南家三姐妹人物介绍

南家

南 春香(南 春香(みなみ はるか), 南 春香CV:佐藤利奈)

南家的大姐,就读家附近的高中二年级学生。千秋称呼她为「春香姐姐大人」(ハルカ姉様)。由於要姊代母职,培育出十分认真的性格,然而实际上郤是十分懒惰的人,如果第一个回家的话,会衣服也来不及换便立即倒头大睡。烹饪能手,主理南家一切伙食。由於本人没有经验,对於男女之间的话题会显得十分在意。在中学时代留下了各种传说,因而被专称为「第一代首领」(初代番长)。另外,虽然在原作中没有表明,但在fan book中表示她跟千秋一样中毒地喜欢著「汽水」。

南 夏奈(南 夏奈(みなみ かな), 南 夏奈 CV:井上麻里奈)

二姐,公立国中二年级学生。日本笨蛋代表,但有时却是优秀的谋略家。虽然被千秋称呼为「愚蠢家伙」(バカ野郎),但有要事时还是会向千秋请求。心裏无时无刻都在想著如何去恶搅他人。虽然藤冈已明确向她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但她始终察觉不到。

南 千秋(南 千秋(みなみ ちあき), 南 千秋 CV:茅原实里)

老么,国小学生,五年二班。高材生,却也是毒舌女,经常把愚蠢的人称呼作「愚蠢家伙/ 低能」(バカ野郎)。眼睛逞半合状态,是为了不看见不想看到的东西,从来不会认真看愚蠢家伙的脸。对春香十分专敬,对藤冈也很有好感,遇有要抢夺这两人的家伙,会表露明显的妒意。擅长替别人取称号,不过对完成的作品却容易忘记,自称为「公主」。虽然常常在看一些深奥的书,但间中也会流露小学生的一面。

小熊

南家三姊妹的代表性小熊公仔,名字叫「藤冈」(ふじおか),是藤冈本人假扮成圣诞老人时送给千秋的礼物。千秋经常以其投掷夏奈,并说成是「藤冈」布娃娃自己的意思。每天都过著被投掷和被诱拐的悲惨生活。

亲戚

猛(タケル, 猛 CV:浅沼晋太郎)

三姊妹的表哥。

高中生

槙(マキ, 槙 CV:高木礼子)

春香的同班同学。女子排球部成员,称保坂为「恶心家伙」(気持ち悪い),为了不让春香遭受其害,担当著护花使者的角色。

笃子(アツコ, 笃子 CV:小野凉子)

春香的同班同学。女子排球部成员,常被忽视的人。

速水(速水(はやみ), 速水 CV:千叶纱子)

高中三年级学生,女子排球部的前辈,希望把春香招揽进排球部。少数千秋会用敬语说话的人,喜欢喝酒。

保坂(保坂(ほさか), 保坂 CV:小野大辅)

高中三年级学生,男子排球部的前辈。喜欢春香的恶心家伙,有时却会很浪漫,为了要跟春香有共同话题而研究厨艺,想著怎样炮制一个好味的饭盒给她享用,所以每天都会准备两个饭盒。梦想是让春香加入男子排球部当管理员,为他抺汗。

南 夏木(南 ナツキ(みなみなつき), 南 夏木 CV:吉野裕行)

另一个南家的次子,与春香同校的高中一年级学生。本是不良少年,却被保坂招揽进排球部,变得十分安份。刚与春香见面时就被春香狠狠修理了一顿。喜欢春香。

中学生

藤冈(藤冈(ふじおか), 藤冈 CV:柿原彻也)

夏奈的同学。足球部员,喜欢夏奈,但始终不被察觉,被夏奈称呼为首领(番长),後来被第三代首领优正式任命为第四代首领。有占卜显示他就是夏奈的未来丈夫。

景子(ケイコ, 景子 CV:後藤沙绪里)

夏奈的同学。考试连续取得一百分,不是人类的分数。因为是高材生,所以配戴著眼镜。

理子(リコ, 理子 CV:高梁碧)

夏奈的同学。喜欢藤冈。

优(ユウ, 优 CV:大原桃子)

三年级学生,第三代首领。对首领位置不甚依恋,却对第一代首领南春香十分憧憬。

广子(ヒロコ, 广子 CV:千叶纱子)

三年级学生,优的朋友。努力以「旁观者」的身份撰写著历代头目的故事。《南春香传说》的作者。

南 秋罗(南 アキラ(みなみあきら), 南 秋罗 CV:叶山达也)

另一个南家的三子,就读一年级。因为与夏奈显得十分亲近而被藤冈敌视著。

小学生

真(マコト, 真 CV:森永理科)

千秋的同学,被千秋称为「笨小孩」(バカな子供),女装打扮时则叫作「真子」(マコちゃん),对春香一见锺情。

内田 优加(内田 ユカ(うちだゆか), 内田 优加 CV:喜多村英梨)

千秋的同学,在千秋眼中笨蛋度(バカ野郎度)有50%,基於某原因,不能让千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优加。笨蛋小组的一员,其中一个知道「真子」真正身份的人。

吉野(吉野(よしの), 吉野 CV:丰崎爱生)

千秋的同学,也会跟南家三姊妹一起到海边玩乐。

修一(シュウイチ, 修一 CV:大原桃子)

千秋的同学,没有甚麼特点,被千秋取名为「淡味乳酪」(プレーンヨーグルト),是一位优材生。

南 冬马(南 冬马(みなみとうま), 南 冬马 CV:水树奈奈)

另一个南家的四女。5年1班的学生。4月生。比千秋大,却被她收为弟弟。哥哥们以为让她到南家会使她能变得女性化,事实上却变得越来越像男生。

⑽ 话说千秋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虽是咏三国时代的周瑜,不过以苏东坡的纵横才气,豪放洒脱,更称得上是「千古风流人物」。

行云流水 才气纵横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谪居黄州时,割茅结屋,题署为「东坡庐堂」,遂自号东坡居士。嘉佑元年八月,中进士,通过礼部初试,欧阳修语梅尧臣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虽然苏东坡年轻有为,前景看好,但因其为人耿介坦率,嫉恶如仇,遇有不平,即「如蝇在食,吐之乃已。」遂得罪权宦,屡遭打击,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甚至儋州(海南岛)。然虽坎坷一生,仕途多舛,但心胸旷达的他却没有因此被击垮,反而将这些经历转化成传唱千古的绝妙诗篇。

东坡可谓全才之士,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曾自评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嘻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后人颂赞其文,有「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之赞誉。

东坡任杭州太守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徜徉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并将西湖美景融入诗中:「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巧妙地把西湖比喻成美人西施,不管晴天、阴天,均能展现不同的风景。西湖之诗情画意,若非东坡之大才,实不足以尽其妙。

隽永茶诗 脍炙人口

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试院煎茶》诗: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诗中谈论煎茶要注意火候的问题,其描述茶、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另《水调歌头》:

「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此阙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地极为生动传神。而《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此诗虽称戏作,实乃倾注了东坡对茶茗的特殊情怀,特别是末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诙谐、浪漫的笔调着墨,更是历代文士茶人耳熟能详的名句。《西江月》: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口汤发雪腴酽白,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词中提到以谷帘珍泉煎烹龙焙绝品,乃是人间茶品之极致。《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中前段描写月夜临江烹茶的情趣,后段则以茶茗与自然的翻覆变化,反衬世事的无常而平抚自己悲苦的境遇。

茶事典故 传为美谈

除了茶诗、茶词外,历史上还流传几则苏东坡地茶事典故。据说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医生告诉他用阳羡茶可治愈,但须用长江中峡瞿塘的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时东坡服父丧期满,正将返京复职,王安石梢信给东坡,要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中峡的江水进京。东坡因贪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取水的事,等他想起时,船已到了下峡,遂取下峡的水交差,却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

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据说他还曾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将他设计的这种提梁壶称做「东坡壶」。东坡烹茶,独钟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为苏东坡识破。后来苏东坡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僮仆就无法偷懒了。

风流典范 千古流传

东坡聪颖过人,才华洋溢,但过人的智慧却没给他带来好运,反而使他灾祸连连,《乌台诗案》因被控诽谤而入狱,难怪他在诗里感叹地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在他第四个儿子苏出生时,他曾作《洗儿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妄到公卿。」其一生际遇之悲惨,令人慨叹,或许这正是天才的悲剧吧!

东坡虽历尽人世沧桑,却能以豁达的胸襟寓超旷于悲凉之中。东坡除了传颂千古的诗词、文章外,他那伟大高尚的人格与恢宏的气度,更是令后世怀念、景仰。也许他在《定风波》所云:「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他悲苦人生的最佳脚注吧!

权宦第80章两人开始互动。权宦中两人开始互动前傅双林低调求存和其他人不交往,第80章阴差阳错到了太子楚昭身边,自己求生存努力辅佐太子登上了那九五至尊之位。权宦是陈灯写的一本都市小说,内容丰富,富有遐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60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